(整理)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3
骨髓瘤的护理
一、生活调理
1.MM病人易出现病理性骨折,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负重等劳动或运动。
2.不接触石棉、苯及有毒有害物质,采用机器喷洒农药,实验室操作员应作好个人的保护。
3.劳逸结合,尤其中老年人,注意不要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勿使房劳过度,保护肾气。
4.远离射线,,避免电高辐射。
对于接触射线的工作。
应严格遵守劳动保护措施,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5.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定期空气消毒。
6.饮食宜清淡,选用能抑制骨髓过度增生的食品,如海带、紫菜、裙带菜、海蛤、杏仁、桃仁、李子、蛤、统鱼、韭菜、山植、海蜇、龟甲、鳖肉、牡断、核桃。
蟹、虾、猪肝、蜂乳、芝麻、花生甲鱼、泥鳅、海鳗。
戒禁烟酒,忌食肥甘厚味以及生冷、辛辣之品。
以杜绝生疾之源,可适当饮用牛奶。
有肾功能损伤者、还应采用低盐饮食。
二、预防
本病的发生与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故预防本病发生,增强病人的体质,积极治疗慢性疾患,避免射线及化学毒物的接触,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应避免与致癌因素接触,若有接触史或病状可疑者,应定期体检,争取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患者宜参加适当的经常性活动,以减少脱钙。
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尤其要注意口腔粘膜和皮肤的清洁,防止感冒。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常规一、疾病概述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 蛋白),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
多发性骨髓瘤可以侵犯骨骼、肾脏、血液等多个系统,引起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感染等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多见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约为70 岁,男性多于女性。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风险。
例如,家族中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人群,发病风险可能会增加。
此外,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也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有关。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放射线等环境因素可能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风险。
例如,长期接触苯、甲醛等化学物质,或长期暴露于放射线环境中,可能对骨髓中的浆细胞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发病风险。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有关。
例如,人类疱疹病毒8(HHV 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从而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风险。
免疫因素:免疫系统的异常也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有关。
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能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风险。
2.发病机制浆细胞异常增殖: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发病机制是骨髓中浆细胞的异常增殖。
正常情况下,浆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细胞,主要负责产生抗体。
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浆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其异常增殖,并分泌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
这些异常的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在体内积累,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造成损害。
骨髓微环境改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微环境也会发生改变。
骨髓中的基质细胞、细胞因子等会促进浆细胞的生长和存活,同时抑制正常造血细胞的生长。
这种骨髓微环境的改变会进一步加重多发性骨髓瘤的病情。
免疫功能紊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系统也会出现紊乱。
一方面,异常的浆细胞会分泌一些免疫抑制因子,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另一方面,免疫系统也会对异常的浆细胞产生免疫反应,但这种免疫反应往往是无效的,不能清除异常的浆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常规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有大量的异常浆细胞(或称骨髓瘤细胞)克隆性增生,引起广泛溶骨性骨骼破坏、骨质疏松,血清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制,尿中出现本周蛋白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相关脏器与组织的损伤。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和高钙血症等。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病人,以老年人较为多见,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60-70岁达到发病高峰,40岁以下则少见,中位年龄约为65岁,男女比例约为3:2,生存期从几个月到10年以上其发病人数占恶性肿瘤的1%,占血液恶性肿瘤的10%-15%,已成为第二大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MM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按内科及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护理评估1.身体评估:(1)评估生命体征及神志。
(2)评估全身营养状况。
(3)评估全身骨骼情况骨骼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止痛措施情况,有无骨折情况。
(4)评估髓外浸润情况有无肝脾淋巴结及肾脏肿大;神经压迫症状,肢体感觉、运动情况。
(5)评估感染情况评估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咳嗽咳痰情况;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有无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
(6)评估高黏滞综合征表现有无血液黏滞性过高引起血流缓慢、组织淤血和缺氧的症状如头昏、眼花、耳鸣、意识障碍、手指麻木;有无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等情况。
(7)有无出血倾向、有无鼻、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及内脏出血情况。
(8)有无压疮及大小便情况,有无水肿,24小时尿量、进出量。
(9)评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血清蛋白电沫、免疫球蛋白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本周氏蛋白、凝血功能、骨髓穿刺、活检、全身骨骼翼片胸片、心电图、BUS、CT、磁共振等。
2.心理社会方面: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了解程度及其心理承受能力,以往的住院经验,所获得的心理支持;家庭成员及亲友对疾病的认识,对病人的态度;家庭应对能力,以及家庭经济情况,有无医疗保障等。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有无骨痛、骨痛的程度、部位及性质。
2.评估患者有无局部淋巴结肿大,有无出血倾向。
3.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心理状态和经济承受能力。
二、护理措施
1.按血液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以降低肌肉张力,避免用力过度,以防病理性骨折。
3.睡硬垫床,协助患者定时变换体位,适度床上活动,避免长久卧床而加重骨骼脱钙预防压疮发生。
4. 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少食多餐,每天饮水 2000~3000ml,多食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
5.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及时评估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6.严密观察骨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指导患者采用放松、音乐疗法等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如某部位骨痛加重,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应及时处理。
7.观察有无贫血及出血的表现。
8.对于化疗患者,按化疗护理常规护理。
9.定期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的变化。
10.给予患者心理安抚和支持,鼓励患者战胜疾病和积极配合治
疗。
三、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活动时注意安全,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和快速转体等动作,避免受伤造成病理性骨折。
2.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的副反应,指导患者自我预防出血的方法。
3.卧床休息,使用硬板床或硬床垫。
四、出院回访
1.病情缓解后仍需定期复查与治疗。
2.若活动后出现剧烈疼痛,可能为病理性骨折,应立即就诊。
3.正确遵医嘱服药。
4.定期复查血常规及骨髓象,发生发热、出血等情况及时就诊。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
骨髓内有浆细胞(或称骨髓瘤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血清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尿内出现本周蛋白,最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
【护理问题】1.高热2.贫血3.出血4.感染5.疼痛6.截瘫7.知识缺乏【护理措施】(一)心理护理指导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休息及活动适当运动,避免外伤及活动不当引起病理性骨折及神经损伤,四肢发生骨折时需抬高患肢,妥善固定,病灶累及脊柱时卧硬板床,搬运及翻身时,需保持脊柱成一直线。
(三)饮食护理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化疗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注意饮食清洁卫生。
(四)药疗护理掌握化疗药物的剂量、方法、浓度、作用及副作用,注意用药前后的情况,准确控制和调节药物的浓度与使用速度。
(五)疼痛护理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使用止疼药、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六)高热护理严格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体温高热时给予药物降温以及物理降温,及时准确记录。
(七)做好出院指导按时服药,注意饮食,避免劳累,定期门诊复查等。
【健康教育】1.宣教正确服用药物的目的和方法。
2.指导康复功能锻炼。
3.指导出院患者学会自我观察、自我防护的知识、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坚持用药,定期强化治疗,巩固和维持疗效,定期复诊,病情变化应及时应诊。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常规
一.执行血液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化疗期间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
1.注意有无蛋白尿、管型尿、高钙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等
肾功能损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骨痛的患者应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减轻和加重的
因素等,给予对症处理。
三.活动与休息
四.骨痛和病理性骨折的护理
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睡硬板床。
2.评估患者骨痛的程度和性质,采取减轻疼痛的方法如与患者
交谈分散注意力,给患者听舒缓的音乐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3.加强生活护理和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1.
五.出院指导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感染。
2.指导患者睡硬板床,长期卧床者定时翻身。
3.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排尿通畅。
4.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如打太极拳、散步等,避免剧烈用力
活动。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常规
一、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
[临床表现]骨痛,骨折,贫血,高粘综合征(头痛,头晕,视力障碍,手足麻木),出血倾向,反复感染。
二、护理诊断
1、疼痛与骨髓瘤浸润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骨髓瘤浸润有关。
3、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
三、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开窗通风。
保持个人卫生,进食
后漱口,便后坐浴。
2、营养支持饮食规律,多进食营养均衡、多纤维及含铁丰富的食物。
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肾脏损害,改善高钙血症和高尿酸症。
肾功能不全时应优质蛋白质饮食。
3、用药护理化疗期间遵医嘱服药,多饮水,观察并记录尿量、尿
液性质。
4、活动与休息卧床休息,卧硬板床,以平卧为主,翻身时动作应
轻柔,按骨中轴线要求翻身,适当活动,勿用力过猛,避免发生骨折。
骨质明显破坏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5、评估减轻病人疼痛的护理效果,根据需要调整药品的品种、剂量
和给药途径。
首选非药物性措施,促进疼痛缓解。
6、健康教育
(1)适当活动,动作不宜过猛,防止磕碰、滑倒受伤,做好自我保护。
(2)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复诊。
(3)预防感染,避免去公共场所。
(4)保持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5)出现发热、出血等情况及时就诊。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常规护理问题/关键点1.高热2.疼痛3.压疮4.营养不良5.感染6.出血7.截瘫8.化疗9.其他并发症10.教育需求初始评估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2.体温、血压、心率、呼吸情况3.全身营养情况4.有无骨骼疼痛、骨折,肢体感觉和运动情况5.全身皮肤情况:有无压疮,带状疱疹病毒感染6.有无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急;尿频、尿急、尿痛情况7.有无组织瘀血和缺氧症状如头昏、眼花、耳鸣、意识情况等8.出血情况:鼻出血和牙龈出血,皮肤紫癜等9.水肿情况,尿量10.检查:血常规,肾功能,免疫球蛋白,X线检查等11.心理状况及家庭支持情况,家族史12.生活习惯,生活工作环境。
13.用药情况持续评估1.生命体征及神志2.全身营养状况3.心理活动和情绪波动4.全身骨骼情况:骨骼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止痛措施情况,有无骨折情况5.髓外浸润:有无肝脾淋巴结及肾脏肿大;神经压迫症状,肢体感觉、运动情况6.感染:评估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咳嗽咳痰情况;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有无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7.高粘滞综合征:有无血液粘滞性过高引起血流缓慢、组织淤血和缺氧的症状如头昏、眼花、耳鸣、意识障碍、手指麻木;有无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等情况8.出血倾向:有无鼻、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及内脏出血情况9.有无压疮及大小便情况10.有无浮肿,24小时尿量、进出量1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测定、24hr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本周氏蛋白、凝血功能、骨髓穿刺、活检等12.辅助检查:全身骨骼X片、胸片、心电图、BUS、CT、磁共振等13.治疗效果干预措施1.休息和活动1.1保持病室的安静和整洁,避免受凉,潮湿。
1.2适当运动,避免外伤及活动不当引起病理性骨折及神经损伤。
1.3四肢发生骨折时需抬高患肢,妥善固定。
1.4病灶累及脊柱时,卧硬板床,搬运及翻身时,需保持脊柱成一直线,以防进一步损伤。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护理常规【护理诊断/问题】1.疼痛2.躯体移动障碍3.有感染的危险4.焦虑5.潜在并发症:肾功能障碍【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食物,以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化疗期间,鼓励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200OnII 以上,预防高尿酸症。
肾功能不全者选用优质蛋白饮食,如瘦肉、牛奶、鱼虾等。
2.休息与运动卧床休息,睡硬板床,可在室内适当活动,病理性骨折者绝对卧床休息。
3,药物治疗的护理1)常用药物长春新碱、表阿霉素、地塞米松、万珂、反应停等。
2)遵守用药次序、时间、剂量,观察药物疗效。
3)化疗期间加强巡视,避免药物外渗。
4)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A.长春新碱观察有无手脚麻、木、针刺样疼痛等末梢神经炎的表现。
8.表阿霉素观察有无胸闷、心慌等心肌损害的表现,定时监测心率。
C.地塞米松监测血糖、血压的变化。
D.反应停餐后服用,观察有无便秘和腹泻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
E.万珂观察有无腹泻和血小板降低等表现。
9.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2)观察有无感染征象(详见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3)观察有无出血征象(详见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4)使用大剂量激素者,监测血糖的变化。
5)观察有无骨痛及病理性骨折。
10其他1)心理护理,介绍同种疾病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例,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预防骨折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各项活动时均须缓慢,以防碰伤、跌倒。
睡硬板床,盖松软被,避免身体受压而导致骨折。
给患者进行各项操作时,注意用力强度及用力方向,以防骨折。
3)疼痛的护理A.非药物止痛如听音乐,看书等。
B.药物止痛根据患者疼痛的规律,选择最佳给药时间, 避免疼痛加重。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常规
【评估及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疼痛的特征及日常活动能力。
2、评估患者有无尿潴留。
【护理措施】
1、骨痛的护理:
(1)卧床休息,对疼痛剧烈的病人,给予止痛剂。
(2)病理性骨折的病人,使用围腰夹板固定,不要弯腰及做剧烈运动,在卧床期间进行被动肢体运动。
2、感染的护理
(1)病室环境清洁卫生,定期空气消毒,限制探视,进行保护性隔离。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
(3)做好口腔、会阴及肛门的护理。
(4)观察病人有无发热现象、感染伴随症状及体征,鼓励病人多饮水,警惕感染中毒性休克。
(5)遵医嘱按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6)对病人及家属作好预防感染的卫生宣教工作。
3、出血的护理:
(1)明显出血时卧床休息,待出血停止后逐渐增加活动。
(2)严密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注意有无皮肤粘膜出血、淤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便血、血尿、女性病人月经是否过多,特别要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症状。
(3)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或输血治疗。
(4)各种操作应动作轻柔,避免手术,穿刺后压迫局部或加压包扎。
(5)应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及粗硬食物。
4、高粘滞性综合征的护理:
(1)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遵医嘱给予化学治疗。
5、合并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1)避免负荷过重,如不要手提或肩背重物,过度肥胖的病人,
瞩其减肥。
(2)遵医嘱使用围腰夹板。
(3)观察精神症状:有无麻木、感觉异常。
【健康指导】1、坚持用药,定期复诊。
2、避免剧烈活动,进行适当的轻微运动,如慢走、打太极拳。
3、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
4、鼓励病人多饮水,防止血钙升高造成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