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桥梁
- 格式:doc
- 大小:259.00 KB
- 文档页数:24
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探究一、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技术特点大跨径连续桥梁一般指跨度在100米以上的桥梁,其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结构形式、施工难度和安全要求等方面。
1. 结构形式:大跨径连续桥梁的结构形式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或钢桁梁,较短跨度的桥梁多为简支梁或连续刚构梁。
这些结构形式在工程实践中被证明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能够满足大跨度桥梁对于承载和变形的要求。
2. 施工难度:由于大跨径连续桥梁跨度较大、结构复杂,所以其施工难度较大。
首先是梁体施工的难度,由于梁体体积大、重量重,需要采用大型起重设备进行梁体吊装,同时对于梁体的预应力张拉、模板支撑等工序也需要高度的施工技术水平。
其次是梁体的整体拼装难度,梁体的拼装需要保证拼缝的准确度和施工质量,在条件限制下提高施工效率。
再次是梁体的预应力施工,对于梁体的预应力张拉、锚固等工序需要保证预应力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确保梁体的受力性能。
3. 安全要求:大跨径连续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设施,其安全性要求极高。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梁体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和耐久性能,同时需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梁体制作、梁体吊装、梁体拼装、预应力施工等工序。
1. 梁体制作:梁体制作是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的首要工序,包括混凝土梁体的浇筑、预应力筋的设置、模板拆除等工序。
在梁体制作过程中需要保证梁体的质量和几何尺寸,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质量。
同时需要保证梁体的预应力筋张拉和锚固工序的准确性,提高梁体的受力性能。
2. 梁体吊装:梁体吊装是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的关键环节,需要采用大型起重设备进行梁体的吊装作业。
在梁体吊装过程中需要保证梁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严格控制吊装工艺,确保梁体的准确安装到设计位置。
3. 梁体拼装:梁体的拼装是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的重要工序,需要保证梁体的拼缝的准确度和施工质量,并且需要在条件限制下提高施工效率。
在梁体拼装过程中需要保证梁体的几何尺寸和受力性能。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常见质量缺陷及施工质
量控制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常见质量缺陷有:
1. 桥墩施工质量不良:包括混凝土浇筑不均匀、渗水、剪切钢筋填充不当等。
2. 桥面铺装质量:包括沥青铺装不均匀、接缝处理不当等。
3. 钢筋加工和安装质量:包括钢筋加工尺寸偏差、焊接不良、钢筋卡榫不牢固等。
4. 预应力张拉质量:包括张拉预应力不足、锚固端锚固不紧密等。
为保证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质量,需要进行以下控制:
1. 加强施工监管,确保桥墩施工质量。
2. 选择质量可靠的材料进行桥面铺装。
3. 对钢筋加工进行质量把关,并加强对钢筋安装全过程的监管。
4. 严格控制预应力张拉的过程,确保张拉预应力的质量及锚固效果。
5.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和操作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和责任意识。
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技术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技术是桥梁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桥梁的设计、施工、监测等一系列工作。
大跨径连续桥梁一般指梁跨长度大于等于50米,是现代桥梁工程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中,施工技术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桥梁的质量、成本和工期。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技术及其特点。
一、大跨径连续桥梁的设计特点1.1 长度大:大跨径连续桥梁的主梁梁跨长度通常大于50米,甚至达到数百米。
1.2 结构复杂: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梁体一般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悬索桥等结构形式,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
1.3 现场浇筑:大跨径连续桥梁的主梁多采用现场浇筑工艺,需要大型模板、输送设备等,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现场勘测、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
特别是要进行桥墩、墩台等桥梁部件的基础加固和防水处理,以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2.2 施工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在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中,需要使用大型起重机、混凝土搅拌站、模板支架等大型设备,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还需要使用钢绞线、张拉设备等专用设备,以确保桥梁的施工质量。
2.3 现场浇筑工艺2.4 预应力施工技术大跨径连续桥梁的主梁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悬索桥等结构形式,需要进行预应力加固工艺。
在进行预应力施工时,需要注意张拉力、锚固长度、预应力损失等因素,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5 安全监测系统在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中,需要安装安全监测系统,对桥梁结构的变形、应力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以确保桥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6 现代化施工管理技术在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中,需要采用现代化施工管理技术,包括信息化管理、精细化施工、智能化监测等。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和工期。
大跨径桥梁的养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障大跨径桥梁的安全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其经济效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大跨径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二、养护管理机构1.大跨径桥梁养护管理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充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中至少要有一名注册结构工程师;(2)有完备的养护管理体系,包括养护设备和专业工具;(3)有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2.养护管理机构职责:(1)制定并实施大跨径桥梁养护计划;(2)对大跨径桥梁进行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制定应急预案,处理突发事件;(4)保存档案,并实施养护记录和资料的整理和存档。
三、养护管理计划1.养护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年度和季度养护计划,根据桥梁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养护内容和时间节点。
2.养护计划内容:(1)设备养护:包括钢桥面板防腐、桥梁防震支撑、桥面照明设备等;(2)结构养护:包括桥墩、桥面、橡胶减震支座等结构件的养护;(3)涂料保护:包括钢桥面板、扶手栏杆等的涂料保护;(4)绿化养护:包括桥梁上的绿化植物养护;(5)安全设施养护:包括防护栏杆、安全标志、护栏等的养护。
3.风险评估:对于大跨径桥梁养护计划中的重点项目,应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养护的优先级。
四、养护管理措施1.定期巡检:每季度进行一次大跨径桥梁的定期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1)检查桥梁结构件和设备的完好情况;(2)检查桥梁土壤、草坪等绿化设施的生长情况;(3)检查桥梁周边环境的干净整洁情况;(4)检查桥梁的防护设施、安全标志等的完好情况。
2.设备维护:对于大跨径桥梁的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1)桥面板防腐:每年进行一次桥面板的防腐工作,对于有损坏的部分及时更换;(2)防震支撑:定期检查并更换损坏的防震支撑设备;(3)照明设备:定期检查并更换损坏的照明设备。
3.结构维护:大跨径桥梁的结构维护是养护管理的重点工作,需要定期进行检修和加固工作。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应用方法道路桥梁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交通设施,而在道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对于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的概念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是指在桥梁建设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连续施工工艺和施工措施,实现大跨度桥梁结构的连续施工,从而达到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二、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1. 桁架搭设桁架搭设是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桥梁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搭建一座临时性桁架,用于支撑和连接建筑材料和工程机械,以便进行后续的工程施工。
桁架搭设的关键要点包括:选址确定、桁架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工程机械配备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桁架搭设,可以实现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安全施工和连续施工。
2. 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是大跨径桥梁施工中的重要施工技术之一。
预应力技术是指在桥梁结构中预先施加一定的张力,以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变形性能。
预应力技术主要包括:预应力筋的选材、预应力筋的布置、预应力筋的张拉、预应力筋的锚固等。
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保证大跨径桥梁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3.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是大跨径桥梁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桥梁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桥梁结构的各个部位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形成整体结构。
混凝土浇筑的关键要点包括:施工方案设计、混凝土材料配比、浇筑工艺控制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浇筑,可以保证大跨度桥梁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
4. 跨步推进技术跨步推进技术是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中的创新技术之一。
通过跨步推进技术,可以实现大跨度桥梁结构的连续施工,从而缩短工程周期,降低施工成本。
跨步推进技术的关键要点包括:推进方案设计、推进机械选择、推进工艺控制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跨步推进技术,可以实现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安全、高效、经济的施工。
桥梁跨径分类
桥梁跨径作为重要的参数,被广泛运用于记载和分析桥梁的跨径设计和施工以及跨度
分布,以便做出科学的跨度设计和施工决策,其中国家标准对桥梁跨径的划分主要有三种:小跨径、中跨径和大跨径。
一是小跨径。
小跨径桥梁指跨度小于12米的桥梁,如步行桥、钢桁架桥、混凝土梁
桥等,一般采用直线梁、拱构、悬臂或悬臂桥等结构形式,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容易、造
价低廉、抗震性能良好等优点。
二是中跨径。
中跨径桥梁指跨度12米到50米之间的桥梁,可采用多种结构方式,常
见的结构形式有悬臂桥、齿梁拱桥、T形拱桥和钢管混凝土拱桥等。
这些桥梁的设计和施
工都要求相对较高,应考虑到桥梁受力、应力分布及抗震性等因素。
三是大跨径。
大跨径桥梁指跨度在50米以上的桥梁,一般采用箱梁形式或高深比较
大的拱桥形式。
在悬臂桥方面,可采用复杂的悬臂架空桥、双曲拉力悬臂桥等形式,要求
施工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经验较高,考虑到桥梁受力、抗震性和三维变形特点等因素很重要。
桥梁跨径的分类,不仅是确定桥梁的跨度及桥梁结构形式的基础,而且在施工管理中
也具有重要作用。
准确了解桥梁跨径分类,能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把握跨度和结构形式,
确保桥梁施工工程的安全、高效。
混凝土桥梁的标准跨度混凝土桥梁是现代化道路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建设是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道路交通的需求,同时也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保障。
混凝土桥梁的标准跨度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决定了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一、混凝土桥梁的定义和分类混凝土桥梁是指由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构成的桥梁,在道路、铁路、水路等交通运输领域中广泛使用。
按照跨径长度和建造方式的不同,混凝土桥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小跨径桥梁:跨度小于20米,如人行道桥、小车桥等。
2.中跨径桥梁:跨度在20米至50米之间。
3.大跨径桥梁:跨度在50米至300米之间,如高速公路桥、铁路桥等。
4.特大跨径桥梁:跨度大于300米,如长江大桥、海峡大桥等。
二、混凝土桥梁的标准跨度混凝土桥梁的标准跨度是指在一定的设计条件下,桥梁的最大跨度。
标准跨度的选择是基于桥梁的使用寿命、安全性能、经济性和运行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得出的。
在实际设计中,标准跨度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桥梁的用途、环境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标准跨度。
2.标准跨度应该尽量符合经济性原则,降低建造成本。
3.标准跨度应该考虑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4.标准跨度应该考虑桥梁的运行效率和交通流量等因素。
目前,国内外关于混凝土桥梁的标准跨度制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小跨径桥梁的标准跨度一般为10米至20米之间。
2.中跨径桥梁的标准跨度一般为20米至50米之间。
3.大跨径桥梁的标准跨度一般为50米至150米之间。
4.特大跨径桥梁的标准跨度一般大于150米。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跨度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基准值,具体的设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考虑桥梁的结构形式、材料使用、地震和风荷载等因素,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使用寿命和经济性。
三、混凝土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混凝土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世界十大斜拉桥序号桥名主跨长(m) 国家竣工日期1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1088 中国2008.5 (混凝土塔300.4米)(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2 香港昂船洲大桥1018 中国2008.6(OveArup合伙事务所)3 鄂东长江大桥926 中国湖北在建(预计2010年)(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4 多多罗桥890 日本1999 (钢塔224米)5 诺曼底桥856 法国1995(法国道路管理局设计处(SETRA))6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监利长江大桥)816 中国湖北20087 仁川大桥800 韩国2009 Incheon Bridg8 上海闵浦大桥708 中国在建(预计2009年)9 南京第三长江大桥648 中国江苏2005年10 南京第二长江大桥628 中国200111 湖北白沙洲长江大桥618 中国2000 (武汉第三长江大桥)12 福建青州闽江大桥605 中国200113 上海杨浦大桥602 中国199314 名港中央大桥590 日本199715 上海徐浦大桥590 中国199716 Roin–Antirion 3*560 希腊200417 Skarnsundet桥530 挪威1991世界十大悬索桥一览序号桥名主跨长(m) 国家竣工日期1 明石海峡大桥1991 日本1998 (Akashi)2 浙江舟山西堠门大桥1650 中国在建(预计2008年)3 大伯尔特桥1624 丹麦1996 (Great Belt)4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1490 中国20055 亨伯尔桥1410 英国1981 (Humber)6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1385 中国19997 香港青马大桥1377 香港1997 (TsingMa)8 纽约维拉扎诺桥1298 美国1964 (Verrazano)9 旧金山金门大桥1280 美国1937 (Golden Gate)10 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1280 中国200711 HogaKuster桥1210 瑞典199712 Mackinac桥1158 美国195713 南备赞濑户桥1100 日本1988 (Bisan)世界十大梁式桥一览序号桥名跨径竣工日期国家/城市1 石板坡长江大桥330m 2006年中国重庆2 斯道玛大桥301m 1998年挪威3 拉大森德大桥298m 1998年挪威4 虎门大桥辅航道桥270m 1997年中国广东5 巴拉圭河桥270m 1979年巴拉圭6 苏通长江大桥专用航道桥268m 2008年中国江苏7 红河大桥265m 2003年中国云南8 门道桥260m 1985年澳大利亚9 瓦洛德二号桥260m 1994年挪威10 泸州长江大桥252m 2000年中国四川世界十大拱桥一览序号桥名跨径竣工日期国家/城市1 朝天门长江大桥552m 预计2008年中国重庆(钢桁拱)2 卢浦大桥550m 2003年中国上海(钢拱)3 新河谷桥518m 1997年美国弗吉尼亚(New River Gorge)(钢拱)4 奇尔文科桥510m 1931年美国新泽西(Kill Van Kull)(钢拱)5 贝尔桥504m 1931年美国(Bayonne)(钢拱)6 悉尼港大桥503m 1932年澳大利亚(Sydney Harbour)(钢拱)6 巫山长江大桥460m 2005年中国重庆(钢管拱桥)8 支井河大桥430m 2008年中国湖北(上承式钢管拱混凝土拱桥)9 新光桥428m 2006年中国广东(钢拱)10 万县长江大桥420m 1997年中国重庆(混凝土拱)11 菜园坝长江大桥420m 2007年中国重庆(钢拱)12 克尔克一桥390m 1980年克罗地亚(混凝土拱)13 ST.Marco-1 390m 1929年南斯拉夫萨格勒布(钢拱)14 弗里蒙特桥383m 1971年美国俄勒冈(Ferment)(钢拱)。
斜拉桥的施工问题浅析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量的日益发展及越来越多的高等级公路有待建设,给桥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现代桥梁正朝着大跨径、更轻巧的方向发展。
斜拉桥则是其中一种最为常用的结构。
斜拉桥也称为斜拉吊桥、斜张桥,由主梁、斜向拉紧主梁的钢缆索以及支承缆索的索塔等部分组成,属于组合体系的桥梁。
通过桥塔上多条斜向拉索的支承,斜拉桥结构可以跨越较大的山谷、河流等障碍物。
关键词:拉索索塔施工斜拉桥的构思可以追溯到17世纪,但由于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在3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没有得到很大发展,又因为19世纪20年代前后修建的几座斜拉桥的坍塌事故,使斜拉桥的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被人遗弃的状态。
20世纪30年代,德国工程师迪辛格(Dischinger)首先认识到斜拉桥结构的优越性并加以发展,由他研究设计的第一座现代斜拉桥——主跨182米的新斯特雷姆伍特于1955年在瑞典建成,接着在德国的杜塞尔道夫建成了主跨260米的杜塞尔道夫北莱茵河桥。
从此,斜拉桥得到迅速发展,至今,全球已建成各类斜拉桥300余座,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4年底法国建成的主跨为856米的诺曼底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的混合型斜拉桥。
1998年底日本建成的主跨为890米的多多罗大桥,是本世纪最大跨径的钢斜拉桥。
1962年委内瑞拉建成的马拉开波桥是第一座现代混凝土斜拉桥,其跨径布置为160m+5*235m+160m,进入本世纪70年代后,混凝土斜拉桥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是在本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修建斜拉桥的,首先在1975年和1976年建成了主跨分别为76m和56m的两座混凝土斜拉桥,在取得了设计和施工经验后,全国各地开始修建斜拉桥。
在近20年中,已建成斜拉桥近40座,其中除少数为钢斜拉桥和结合梁斜拉桥外,大都是混凝土斜拉桥。
我国在1993年建成了上海杨浦大桥,主跨602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的结合梁斜拉桥;1996年建成通车的重庆长江二桥是主跨444m的混凝土斜拉桥。
中国在斜拉桥的设计、施工方面已进入世界领先水平,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为适应大跨径结构的需要,预计在我国结合梁斜拉桥及钢斜拉桥将逐渐增加。
一、斜拉桥简介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数组和体系桥梁,它的上部结构有主梁、拉索和索塔三种构件组成。
它是一种桥面体系以主梁承受轴力或弯矩为主、支承体系以拉索受拉和索塔受压为主的桥梁。
斜拉桥是索塔上用若干斜向拉索支承起主梁以跨越较大的河谷等障碍。
拉索的作用相当于在主梁跨内增加了若干弹性支承,使主梁跨径显著减小,从而大大减少了梁内弯矩、梁体尺寸和梁体重力,使桥梁的跨越能力显著增大。
与悬索桥相比,斜拉桥不需要笨重的锚固装置,抗风性能又优于悬索桥。
由调整拉索的预拉力可以调整主梁的内力,使主梁的内力分布更均匀合理。
混凝土斜拉桥的主梁是由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建成。
拉索的水平分力可对混凝土主梁产生轴向预压作用,增强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并节省了高强钢材。
斜拉桥利用主梁、拉索、索塔三折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结构体系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和地质条件;斜拉桥便于采用悬臂法施工和架设,且安全可靠。
但是,斜拉桥是一种高次超静定的组合结构,包含较多的设计变量,全桥总的技术经济合理性不能单从结构体积小、用料省、或者满应力等概念来衡量,这给选定合理的桥型方案和经济合理的设计带来困难,同时,拉索与主梁和索塔的连接构造较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
拉索索力的调整工序也较复杂。
二、斜拉桥总体布置斜拉桥的总体布置方案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考虑经济与安全、设计与施工、材料与施工机具、运营与管理及桥位处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因素确定,宜进行多方案比较,以寻求经济合理的最优方案。
(一)、索塔布置一般从经济角度考虑,宜采用独塔布置方案,根据桥位地形及跨径需要等各种因素也可选用双塔布置或多塔布置方案。
(二)、跨径布置与索塔布置相配合,现代斜拉桥最典型的跨径布置有两种:即双塔三跨式和独塔双跨式。
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布置成独塔单跨式、双塔单跨式及多塔多跨式等。
1、双塔三跨式双塔三跨式是斜拉桥最常见的跨径布置方式。
主跨径根据通航要求、水文、地形、地质及施工条件等确定。
由于主孔跨径较大,适用于跨越较大的河流及海面。
从简化设计、方便施工考虑,双塔三跨式斜拉桥常布置成两个边跨相等的对称布置,也可采用两边跨不等的非对称布置。
边跨与主跨的跨径比应考虑全桥的刚度、拉索的疲劳强度、锚固墩承载能力等多种因素。
2、独塔双跨式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斜拉桥跨径布置方式。
但由于它的主孔跨径一般比双塔三跨式的小,故特别适用于跨越中小河流、谷地及作为跨线桥,或用于跨越较大河流的主航道部分,也可用主跨跨越河流,索塔及边跨布置在河流一侧的方式。
独塔双跨式斜拉桥可以布置成两跨跨径相等的对称布置或两跨跨径不等的非对称布置,即分为主跨与边跨。
(三)、索塔高度索塔高度一般应从桥面上算起,也不包括由于建筑造型或观光等需要的塔顶高度。
索塔高度不仅与斜拉桥的主跨径有关,还与拉索的索面形式(辐射式、竖琴式或扇式)、拉索的索距和拉索的水平倾角有关。
在主跨跨径相同的情况下,索塔高度低,拉索的水平倾角就小,则拉索的垂直分力对主梁的支承作用就小,会导致拉索的钢材用量增加。
反之,索塔高度越大,拉索的水平倾角越大,拉索对主梁的支承效果也越大,但索塔和拉索的材料用量也要增加,还会增加施工难度。
因此,索塔的高度应由经济比较来确定。
(四)、拉索布置拉索是斜拉桥的主要承重构件之一。
拉索对主梁有一个弹性支承作用,对整个斜拉桥的结构刚度和经济合理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拉索宜采用抗拉强度高、疲劳强度好和弹性模量较大的高强钢丝、钢绞线及高强粗钢筋等钢材制作。
1、拉索在空间的布置形式由于塔、梁、索之间的连接及支承方式不同,桥面宽度不同,索塔和主梁的型式不同,拉索索面在空间可布置成单索面和双索面,而双索面又可分为竖直双索面和倾斜双索面。
拉索布置成单索面时,对抗扭不起作用,因此要求主梁采用抗扭刚度较大的截面。
而采用双索面布置时,由于双索面的拉索锚固在主梁上,两个拉索面能加强结构的抗扭刚度,因此,不需要强调主梁采用抗扭刚度大的箱型断面。
2、拉索在索面内的布置形式拉索在索面内的布置应根据设计总体构思、受力状况及美学要求等确定,常选用以下三种基本型式:辐射形、竖琴形和扇形。
辐射形:拉索与水平面的平均交角较大,拉索垂直分力对主梁的支承效果好,拉索用量最省。
竖琴形:由于所有拉索的倾角完全相同,且拉索于索塔的锚固点分散布置,使拉索与索塔、拉索与主梁的连接构造简单,易于处理。
扇形:拉索在索面内呈扇形布置,兼有辐射形和竖琴形的优点,又可灵活的布置,与索塔的各种构造形式相配合。
(五)、主梁布置斜拉桥的主梁,不管整个斜拉桥的结构体系和支承方式如何,混凝土主梁一般有两种布置型式:即主梁为连续体系和非连续体系两种。
三、斜拉桥施工(一)、拉索施工1、斜拉索挂设工艺斜拉索挂设(挂索) 施工的重点是如何安全、快速地将斜拉索挂设至设计位置,挂索的难点是:1) 塔高且可供作业空间小;2) 现场吊装设备有限;3) 索长和索重随主梁悬臂施工的推进而增加;挂索施工的关键是保护好斜拉索不受损伤。
由于斜拉索相对较长,为防止拉索因自重下垂,造成梁部压索困难,本桥采用先压梁端后挂塔端的方式进行拉索挂设施工2、斜拉索张拉工艺(1)、张拉前的准备工作1) 确认临时锚固安全可靠,拆除牵引拉索时的牵引连接接头,确保拉索无额外的牵挂、阻碍; 2) 检查并清除锚垫板上的焊渣、混凝土、油污等不属于结构部分的物质,检查并量测冷铸锚头是否位于锚垫板中心,检查冷铸锚头的内、外螺纹是否完好,若螺纹有划伤、变形、堵塞,应及时修复、清理,直至满足施工要求为止;3) 检查、调试张拉设备的完好状态,如电源电路、油表的校验、液压油泵、千斤顶的标定和检验;4) 张拉计算资料的准备,张拉前联系监控单位核实挂篮底板标高、张拉应力等数据,并制定相应表格,如张拉次数、每次张拉力值、换算油表读数、拉索的理论伸长量、梁面标高变化值、塔柱偏位值等。
(2)、张拉工序张拉程序为:张拉前的准备工作→安装张拉变接头、张拉杆→安装张拉撑脚和千斤顶→安装张拉锚板→安装张拉杆螺母→调整各部件相对位置→施加5 %的设计索力→检查并调整安装位置,记录初始值→解除安装千斤顶时的吊点及支垫点的约束→分级施力直至达到一次张拉索要求的拉力值→与张拉同步,拧紧锚圈,量测应力应变值→检验,与设计应力应变值核对→外观检查→检验合格,拆除千斤顶、张拉杆→进入下一索的张拉周期。
(3)、索力调整索力调整一般与索力张拉在同一部位进行,张拉与调整共用一套设备。
索力调整施工:1) 计算好要调整索的索力、伸长量、主梁标高的变化值等数据;2) 检查并调试张拉设备的完好状态;3)将张拉设备、工具依次安装到位,张拉杆拧入冷铸锚头内,不装张拉杆螺母,千斤顶与油泵油管接好;4) 开动油泵,使千斤顶活塞无负荷空升少许,如调索要求提高索力,则空升3 cm~5 cm 即可,如调索要求降低索力,则空升值为拉索回缩值加3 cm~5 cm;5)拧入张拉杆螺母,安装应力传感器;6) 按预先计算并确定的相应张拉力,通过油泵进油或回油逐级调整索力。
若需降低索力,先进油张拉至上次张拉的吨位,看锚圈是否有所松动,若无松动,则增加少许拉力,反方向拧松锚圈至大于拉索回缩量位置,油泵缓慢回油,使拉索索力降低,直至满足设计索力,拧紧锚圈,量测索力调整后各项数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需增加索力,则缓慢进油张拉至设计索力值,然后拧紧锚圈。
3、斜拉索索力测定方法迄今为止,测定索力普遍采用下述3 种方法:压力表测定千斤顶液压;压力传感器直接测定;根据拉索振动频率,换算索力。
(1)、压力表测定千斤顶液压[1~3]由于千斤顶张拉油缸中的液压和张力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只要测定张拉油缸的压力就可求得索力。
由液压换算索力的方法,由于其简单易行,因而是在施工过程中控制索力较实用的一种方法,适合于施工阶段拉索张拉时确定张拉索索力的大小,但不适合非张拉索及成桥后的索力测量,因为反复移动和安装大吨位千斤顶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
(2)、压力传感器直接测定[1~3]张拉时,在千斤顶张拉活塞和连接杆螺母之间套装一个穿心式的压力传感器,受压后输出电讯号,于是就可在配套的二次仪表上读出千斤顶的张拉力。
压力传感器的售价相当高,特别是大吨位的传感器就更贵,自身重量也大。
因此,这种方法虽测定的精度好,却只能在特定场合下使用。
置于千斤顶张拉活塞和连接杆螺母之间的传感器,仅适用施工阶段的索力测量;置于锚具和索孔垫板之间的传感器,由于其不能重复使用,因此成本很高,实际工程中极少采用。
(3)、频率法用该方法测量拉索索力,需首先设法测出拉索的振动频率,因拉索的振动频率与拉索的索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