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预习
- 格式:pptx
- 大小:351.79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章爱国守法第一节热爱祖国一、热爱祖国是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1.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2.教师要树立为祖国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二、热爱祖国使教师获得无穷的内驱力和创造力三、教师热爱祖国要具体体现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四、教师热爱祖国还有要从热爱北京、热爱朝阳做起1.文化古都是北京教师的自豪与骄傲2.现代城区是朝阳教师的用武之地第二节遵纪守法一、认真学习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第二章爱岗敬业第一节热爱教育一、热爱教育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爱二、热爱教育还要体现在对教师职业的爱三、热爱教育更要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爱第二节甘于奉献一、奉献是出色完成伟大教育事业的需要二、奉献是实现教师精神价值的需要三、奉献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最高境界第三节认真负责一、对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二、对教育事业认真负责1.安于平凡,教书育人2.端正思想,着眼未来3.终身学习,不断充电第三章关爱学生第一节热爱学生一、基本要求二、热爱学生(一)学生的地位:(二)师生和谐关系的意义:(三)朝阳区的要求:三、相关链接一、他们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金钱和获得金钱的渠道的重要性或多或少被过分强化。
二、90后相对缺乏一种对团队组织的忠诚感,社会上的某些现象也让他们对忠诚不太感兴趣,而是以个人和个性作为追求和崇尚的目标。
三、他们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和亲和力远远超过上几代人。
四、一些社会现实让他们很早就明白应该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关注抽象的哲学。
第二节尊重人格一、尊重人格的意义:二、尊重人格应尊重的教育思想:三、尊重人格的要求:第三节保护安全一、为什么要保护学生二、保护学生有必要分清责任三、现状分析1.热爱学生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热爱学生的技巧、方法、途径需要再丰富、提高。
2.尊重人格成为教师必须做到的条件,但对学生人格的界定,哪些是合理的要求需要加强研究。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节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长期性和复杂性(2)延续性和艰苦性(3)艺术性和创造性(4)主体性和示范性(5)个体性和群体性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意识水平高层性2、道德境界高尚性3、道德意识自觉性4、行为举止示范性5、道德影响深广性6、道德内容先进性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一、调节作用1.通过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2.通过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3。
通过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4。
通过调节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及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二、教育作用1。
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2。
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3.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促进作用4。
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三、导向作用1。
激励作用 2.控制作用3。
调整作用 4.矫正作用四、促进作用1。
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2。
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3。
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含义二、确定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一、集体主义原则(一)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要求和本质(二)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1.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3.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4.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一)人道主义原则的内涵和确立依据(二)坚持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1.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
2。
真诚地与其他教育者合作。
三、教书育人原则(一)教书育人原则的基本含义(二)教书育人原则的具体要求1。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2.正确理解育人之含义,树立全面的育人意识3.多方面努力,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
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一、道德指由一定社会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惯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重要特征是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道德与其他行为规范的区别:1、道德具有利他性——追求他人利益、公众利益、社会利益。
2、依靠内心信念发挥作用。
3、表现为提倡性、规劝性、表扬性和示范性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的人员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其特点有:1、特殊限定性2、相对稳定性3、存在多样性三、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总称。
职业精神则是教师在长期的职业实践和自我修养中,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化为职业道德意识,外化为职业道德行为后所表现出的职业风范和精神境界。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一)劳动的典范性、(二)劳动的互动性、(三)劳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四)劳动的创造性、(五)劳动的全面性.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依法执教、(二)爱岗敬业、(三)热爱学生、(四)严谨治学、(五)团结协作、(六)尊重家长、(七)廉洁从教、(八)为人师表五、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一)调节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正确地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二)榜样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向理想人格迈进的保证。
(三)促进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仅能促进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能直接通过广大青少年间接地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变。
六、修炼职业精神,树立一代师表(一)教师的职业精神及其基本内容1、爱国主义精神;2、奉献精神;3、爱岗敬业精神;4、开拓创新精神;5、廉洁自律精神;6、团结协作精神;7、民主法制精神。
(二)为什么要提倡教师的职业精神1、提倡教师职业精神是为人师表的需要2、提倡职业精神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3、是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1作为教师要有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
2职业道德是在教育劳动实践中形成的,是调节教师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规范。
3职业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的和对社会承担的具有一定社会职责义务的最专门业务和工作。
对社会承担的具有一定社会职责义务是职业的本质特征,所从事的专门业务是职业的外部特征。
4职业生涯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又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5职业具有专门性,独立性,稳定性和特殊性的特点。
6教师职业是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职责,按照社会需要和规定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价值的人的事业。
7教师所从事的专门业务是指: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发人的智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8教师职业是按照社会需要和标准进行各方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促使人发展的职业。
9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一类简答或论述题)长延个艺主长期性和复杂性:表现三方面:学生成长是个长期过程。
学生成长具有不稳定性反复性。
教师劳动效果需要长时间才能验证。
延续性和艰苦性:(艰苦性表现三方面:教师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教师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大,难度高)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示范性特点:指就教师的思想,品德,学识,情感,等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示范性:由以下因素决定,学生具有模仿的天性,向师性,人的认识规律)艺术性和创造性;(艺术性表现在,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德育工作具有艺术性,教师工作不断的创造和创新)个体性和群体性(教师劳动是个体劳动和群体协作的统一)10教师劳动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11为什么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教师的劳动任务复杂,劳动对象存在差异,劳动工具复杂,劳动过程复杂12教师职业劳动的意义?教师职业劳动对精神文明建设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对社会的发展贡献巨大。
教师是人类智能的开发者,对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起重要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课本
第一章: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教师作为社会的引路人,肩负着培育未来和传承知识的重要使命。
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探索真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人格品质。
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以身作则,影响和激励学生积极成长。
第二章:教师的师德师风
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应当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和师风建设。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做到公正、诚实、宽容,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树立榜样。
第三章: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行为的准则和底线。
教师应当恪守职业操守,诚信守法,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纵容学生造假作弊,不得侵犯学生的人身权益。
只有遵守规范,教师才能真正履行好自己的教育使命。
第四章:教师的自我修养与发展
教师的自我修养是教育工作的基石。
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实现个人的自我成长与发展。
结语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课本,是教师规范行为、引领学风的基石。
只有教师始终牢记职业使命,恪守道德规范,持之以恒地自我修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导师和引路人。
希望每位教师都能以责任和担当履行好自己的职业使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