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 格式:ppt
- 大小:1013.00 KB
- 文档页数:17
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复习资料《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读本》复习资料第⼀章中⼩学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什么是教师职业?教师职业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教师职业是⼀个古⽼⽽常新、崇⾼⽽神圣的职业,它随着⼈类社会分⼯⽽出现,是指按照⼀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化科学知识,以培养⼈的能⼒和思想品德为⽬的的⼀种职业。
⼀般来说,教师职业总是为满⾜⼀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化发展的需要服务的,并以学校教育的存在为其形成的前提。
教师职业形成的基本条件是脑⼒劳动和体⼒劳动分⼯。
⼆、教师职业特点是什么?答:教师职业特点有:(1)全⾯性和复杂性教师是⼈类物质⽂明和精神⽂明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建设者,不仅要教书,⽽且要育⼈。
教师要完成这样的任务,不仅要掌握学科教学的知识,以⼀种恰当的⽅式传授给学⽣,⽽且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学⽣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了解不断发展的社会对⼈的不断发展的要求,并把它贯彻到⾃⼰的教学中去,通过⾃⼰艰⾟的劳动给学⽣思想以启⽰,点燃学⽣思想的⽕花,同时促进⾃⼰不断地提⾼和进步。
在这⼀过程中,教师⼯作的全⾯性和复杂性不⾔⽽喻。
(2)独⽴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作主要是脑⼒劳动,它包括精神财富的占有和输出,这些都是由教师个⼈来完成的,每⼀个教师的⼯作⽅式都各有其特点,带有明显的个体特点和创造性特点。
(3)长期性和规范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学⽣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是⼀个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不断转化、渐进的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个学⽣从⾛进学校到接受教育到⾛出校门⾛上⼯作岗位,要经过⼗⼏年的时间,所以,教师的⼯作周期⽐较长。
学⽣是具有各种独特个性品质、性格各有不同的、有感情、有意识、能思考和劳动的活⽣⽣的⼈。
教师的⼀举⼀动都会给学⽣留下深刻印象,是学⽣的榜样,所以,教师职业具有规范性。
(4)价值体现的迟效性和间接性教师⼯作的价值是通过受教育者的能⼒和创造性间接地表现,在时间上,只有受教育者进⼊社会作出贡献后,才会显现出来。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1. 职业,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所承担的具有一定社会职责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2. 职业具有专门性,独立性,稳定性,特殊性等特点。
3. 教师,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成为一定阶段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4. 教师,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成为一定阶段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课3)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 长期性和复杂性2. 延续性和艰苦性3. 艺术性和创造性4. 主体性和示范性5. 个体性和群体性二、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1. 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起直接和间接作用a.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b. 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大作用c. 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生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特殊重要作用d. 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宝库2. 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3. 对一个人得成长发展起着引导作用三、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西方,“道德”起源于拉丁语,中国,“道德”二字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道德,就是有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道德与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相比较,有其特殊的属性。
首先、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其次,道德的调节手段是非强迫的再次,道德是自律和内化的规范最后,道德调节是以必要的个人利益的节制和牺牲为前提的。
(课1)教师职业道德又称为“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课1)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普遍特征:第一、内在的稳定性。
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1.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意识水平高层性;道德境界高尚性;道德意识自觉性;行为举止规范性;道德影响深广性;道德内容先进性。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一、集体主义原则:(1)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要求和本质。
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是: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要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同时要不断发展完善集体利益,以逐步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2)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1)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内涵和确立依据。
人道主义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对方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在此基础上,注意发挥教育者作为过程主题的角色作用,以完美人格要求自己,以人道原则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过程中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2)坚持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真诚地与其他教育者合作。
三、教书育人原则:(1)教书育人原则的基本含义:教书育人就是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
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努力教授学生学习知识,又要培育学生成人成才,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2)教书育人原则的具体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正确理解育人的含义,树立全面的育人意识。
四、乐教勤业原则:(1)乐教勤业原则的含义及意义。
(2)乐教勤业原则的具体要求:热爱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来追求;勤业精业,勇于探索。
五、教育民主原则:(1)教育民主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2)教育民主原则的具体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教师要以平等、宽容、博爱、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师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章道德与职业道德1.道德二字合用,始于战国时的荀子。
2.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立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调整的是以个人为主体的社会关系。
道德现象分为三类: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活动现象。
3.道德规范的特殊性: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第二,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4.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5.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6.职业道德的特点:第一,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原则,带有强烈的具体职业特征。
第二,在形式方面,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表达方式,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
第三,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第四,在功能和效果方面,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
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第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
第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第一,要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评价奖惩机制。
第二,要重视和运用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第三,要把为人民服务与树立行业新风紧密结合起来。
第四,要进一步完善职业道德建设培训制度。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1.教师职业的产生:(一)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
(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
(三)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章中小学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三部分:教师职业与职业道德,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观,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概况。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育性: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就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把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认真负责地传授给下一代,从德、智体、美、劳方面培养塑造学生,使之成才。
2、自觉性教师职业道德在形成过程中,主要靠“自律”而不是靠“他律”,主要靠自身的需求,而不是靠外界的压力和评价是的赏罚, 3、榜样性:教师不仅在知识和言行上是学生的模仿对象,而且教师更为学生、为我们大家树立了良好的品德榜样,教师的优秀品格另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
4、继承性: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的继承与发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教师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等等。
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是师德的基本要求,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的人格力量,终身学习是师德的升华。
二、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观 1、孔子师德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之先生从事乡村教育时期书赠乡村教师的诗句。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第三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