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学第四讲:经济行动
- 格式:ppt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18
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美]马克·格拉诺维特提要:行为和制度如何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是社会理论的古典问题之一。
本文关涉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经济关系嵌入于社会关系中的程度。
虽说通常新古典主义描述对此种行动提供了一种“低度社会化”或原子化行动者的解释,但试图使社会结构返回并以“过度社会化"方式去解释的改良派经济学家,却受到了丹尼斯.荣格(Dennis Wrong)的批判。
低度社会化和过度社会化的描述,就它们忽略了运行中的社会关系结构而言,是背谬地相类似的,而对于经济行动的精巧描述必须考虑到其嵌入于此种结构之中。
该论断通过对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 )的“市场与等级制”研究纲领的批判而得到阐示。
导言:嵌入性问题行为和制度如何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是社会理论的古典问题之一。
因为此种关系总是在场的,所以当其不在场时所出现的情境,唯有借助于托玛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或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的“原初位置”(original position)之类的思想实验才能加以想象。
大多数的功利主义传统,包括古典和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学在内,都假定理性、自利的行为鲜少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因此诉诸于与这些思想实验相去不远的理想状态。
在另一个极端中,则有我称之为“嵌入性”的论断:正在加以分析的行为和制度是如此受限于运行中的社会关系,以至将它们认定为独立的就是一种难以忍受的误解。
本文即关涉经济行为的嵌入性.认为此种行为在前市场社会中深深嵌入于社会关系之中,但随着现代化而变得愈加自主的观点,长期以来在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中间已是主流的观点。
这一观点将经济视为在现代社会中日渐分离和分化的领域,因为经济交易不再由这些交易活动的社会或亲缘义务来界定,而是通过对个体赢利的理性算计来界定的。
有时还进一步主张,传统情境正好被颠倒过来:经济生活不再沉浸在社会关系中,这些关系变成市场的副现象。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经济社会学》练习题库及答案(加粗红色字体为2013下新增题目)一、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1.经济社会学2.嵌入性、3.经济行动4.资本主义精神5.生产6.分配7.公共产品8.财政9.基尼系数10.交换行动11.消费行动12.科层制13.队生产14.交易费用、15.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6.三领域对立说17.社会动员18.迟发展效应19.经济人20.企业21.社会资本22.信任二、填空题(每空1分)1.____的《经济生活的社会学》是____出版的。
2.斯梅尔瑟认为,经济社会学就是运用社会学的____、____和____,研究同稀缺物品及服务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复杂行为。
3.日本社会学家富永健一在1974年出版的《经济社会学》中指出,“经济社会学,是把____和____分别看作____及____的一种形态或下属部门”。
4.美国西北大的社会学教授A. L. 斯廷施凯姆(Arthur L. Stinchcombe)被认为是一个____经济社会学家。
5.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于____年在____召开了首次经济社会学研讨会。
6.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社会是从____的社会向____的社会发展的,这是一个必然受____的发展所决定的过程。
7.马克斯·韦伯在《________》一书中探讨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8.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以____为义务,以履行个人的____为天职,合理而系统地追求____,____的精神。
9.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要取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满足四个功能性必要条件,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即AGIL功能模式。
10.新经济社会学有三个基本主题:____、____、____。
11.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两种类型是____和____。
12.社会学研究经济行动的一个特点,是把经济行动当作社会行动的____或____来进行研究。
经济社会学最全复习资料第二章:在经济学与社会学之间——经济社会学的定位问题一、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三个假定(1)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财富最大化、非财富最大化。
(2)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3)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即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二、经济学与社会学方法论上的异同1、相关变量经济学最基本的相关变量是生产、资源配置和收入的分配;凯恩斯的体系中是就业水平与国民收入。
社会学解释个人行为取向、个人行为、群体行为、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现象的规律和变化2、自变量经济学的自变量是供求关系,可以解释几乎所有相关变量的关系社会学则从其希望解释的问题中寻找自变量3、变量间的关系经济学模型中,变量关系是函数关系社会学中,变量的关系有三种模式:静态模型、过程模式、变迁模式4、“假定”的重要性经济学假定多而严格,重要的假定:经济理性社会学相对假定较为宽松第三章经济社会学思想渊源及其发展一、阿弗里德?马歇尔的经济社会学思想(一)偏好的产生偏好的产生在马歇尔构建的理论大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马歇尔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需求水平将越来越高。
马歇尔指出,活动产生偏好,当然,这里的活动是广义的活动,包括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的活动。
这样,马歇尔将生产和消费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不仅体现在其著名的供需曲线上,也体现在活动产生需求的一般思维方法上。
根据他的观点,生产和消费是强烈相关的,这被看成是对李嘉图强调生产重要性观点的批判。
虽然马歇尔认为活动产生需求,但他区分了两种不同的需求,即舒适的标准(standard of comfort)和生活的标准(standard of life),而且只有生活的标准与活动相关。
他指出舒适标准的增加仅会导致"虚假需求"的增加。
有时需求的增加是由于其他过程而不是活动所致,但进步则是活动的结果。
(二)行为理论马歇尔偏离主流经济学,分两步剖析了行为:首先,他认为货币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机,然后,他讨论了产生这一动机的理由,或者说动机的动机。
经济社会学第一讲经济社会学渊源于发展一、经济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1、阿弗德里•马歇尔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偏好是如何产生的。
(2)行为理论。
(3)组织是生产的第四因素。
2、约瑟夫•熊彼特代表作《经济分析史》,主要思想:(1)经济社会学是经济的一部分。
(2)经济社会学与经济学是不同的。
(3)企业家功能(4)企业家特质和作用(5)企业家角色心理(6)社会分层理论3、卡尔•波兰尼代表作《伟大的转变》,其思想:1)经济“嵌入”更大的社会之中2)市场经济及其矛盾。
3)作为基本制度的自我调节市场4)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范式普遍效力的要求的限制二、社会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1、埃米尔·蒂尔凯姆:代表作《社会分工论》①社会整合论。
②对自由经济的批判. ③道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④反对经济与社会过渡社会化。
⑤社会秩序建立的基础。
2、马克斯·韦伯代表作《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主要思想:1)从传统经济行为到理性经济行为2)资本主义3)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4)经济与文化3、乔治·齐美尔代表作《货币哲学》,其主要思想:1)货币的社会价值 2)对现代的诊断 3)文化符号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三、经济社会学的发展1、第一阶段:1890-1930年德国:韦伯法国:安奈2、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帕森斯斯梅尔塞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 新制度经济学第二讲经济社会学及研究一、经济社会学的定义 1976年,斯梅尔塞:运用社会学的基本框架、变项和解释模型,研究稀缺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复杂行为。
第一、经济背景变量与社会背景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研究经济行为本身。
2、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经济。
经济制度与经济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社会学视野中的公司、组织和产业。
经济与社会系统、政治系统之间的关系。
3、新经济社会学新经济社会学就是研究经济行动、经济产出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格兰诺维特简介:嵌入性问题行为和制度如何被社会关系影响是社会理论的经典话题之一。
只要这种关系存在,那么由它们的“在场”所引致的状况就只有通过一种思想实验,就像霍布斯(Tomas Hobbes)的“自然状态”或是罗尔斯(John Rawls)的“原始位置”等来想象了。
在功利主义的传统中大部分观点,包括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都假设理性的、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几乎不受社会关系影响,因此追求一种近乎于这些思想实验的理想化状态。
与此相反的则是我所谓的“嵌入性”的主张:这种讨论认为行为和制度总是受到正在运行的社会关系的压抑和控制,因此将它们看作是彼此分离的做法是一种令人痛心的误解。
本文关注经济行为的嵌入性。
长时期以来,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的主要观点就是:在前工业化社会,经济行为深深地嵌入于社会关系之中,受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经济行为变得越来越自主。
这种观点将经济视为工业社会中一个独立的、与其他领域曰渐分离的领域,经济交换行为不再以交易的社会和亲缘义务来定义,而是以个人利益的理性计算来定义。
有时进一步的讨论甚至认为,现代情况与传统的情况是相反的:不是经济生活沉浸在社会关系之中,而是这些关系变成了市场的附庸现象。
嵌入性的地位与人类学的“实质主义”学派相关,人们通常将这个学派与卡尔波兰尼的名字联系在一起(1994;波兰尼,艾瑞森伯格和皮尔逊,1957),以及与历史学和政治学中的“道德经济”观念(汤普森1971;斯科特1976)是同一的。
它在某些方面还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着明显的关系。
然而,对于这种伴随现代化而出现的对嵌入性观念的突破,几乎没有经济学家接受。
大部分人坚信早期社会中的嵌入性程度实质上并不比现代社会中所谓的低水平嵌入性更高。
这种基调是亚当•斯密首先设定的,他假定“在人类的本性中存在一种与他人以物易物和互换物品的倾向”,并假设既然劳动是原始社会唯一的生产要素,那么物品就必须依据劳动的成本来交换,就像在一般的经典交换理论中那样([1776],1979,第一卷,第二章)。
马克思、杜尔凯姆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经济社会学开始,就将研究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作为主要任务;以帕森斯和斯梅尔瑟为代表的现代经济社会学家于20 世纪50 年代建立了功能—结构主义的经济社会学理论;以格兰诺维特、伯特、乌兹为代表的新经济社会学家从波兰尼(Polanyi,1968)提出的“经济嵌入于社会”的概念中提出了一个一般化的“经济行动嵌入于社会结构”的假设,从社会网络角度研究经济行动。
从以上两个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来看,一是经济学,二是社会学,都殊途同归于采用嵌入的观点研究经济社会系统及其绩效的决定。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已经经历了仅以价格和市场决定经济生活,以个体赢利的理性来界定经济生活的纯资本主义时代,伴随社会的发展,交易活动所嵌入的社会义务、亲缘义务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会更加突出。
新经济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体系的一门学科,它把人与人之间以经济为媒介物所相互缔结的关系作为研究课题,是研究社会的经济部分的社会学。
新经济社会学认为,经济现象是嵌入社会结构之中的。
在新经济社会学家看来,社会结构就是一种网络。
社会结构牵涉到个人之间、角色之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等多种层次的社会单位之间的关系模式。
一、新经济社会学概述“新经济社会学”一词同样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是必须获得对经济社会学这门特定学科的新发展;二是所建构的理论必须是一种可竞争的一般性理论。
新发展意味着对“旧”经济社会学的继承和拓展。
经济社会学创立至今,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的演化阶段。
以马克思、杜尔凯姆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经济社会学已为该学科确立了研究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基本理念和学术空间,然而,他们之间却未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经济社会学理论体系。
至20世纪50年代,以帕森斯和斯梅尔瑟为代表的现代经济社会学家,以其理论整合的方式,在古典经济社会学确立的研究范围内,建立了一个抽象力和形式化俱强的综合的经济社会学理论,即功能—结构主义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一、名词解释1.关系嵌入:指经济行动、经济产出和经济制度受行动者个人关系的影响。
2.结构嵌入:指经济行动、经济产出和经济制度受整个关系网络结构的影响。
3.结构洞:在社会网络中存在两种状态,其中一种是处于网络中的个体(个人或组织)与其他任何一个个体都存在着联系;另一种,网络中的个体仅与部分个体存在直接联系,而与其他个体都不存在直接联系。
在第二形态中,整个网络中就出现了某些个体与另外一些个体联系断裂的现象,就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一样,这就是结构洞。
4.经济行为的社会构建:经济本身是嵌入由习俗、社会规范、社区和家庭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制度中;因此,市场转型的经济社会学研究将社会制度与结构因素更充分的纳入变迁的因果解释,而不是像国家中心分析法那样优先从政治领域找原因5.有限理性: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安全;第二,个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6.价值理性:是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解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
价值理性仅看重行为本身的价值,甚至不计较手段和后果。
7.工具理性: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他人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
工具理性的人不是看重所选行为本身的价值,而是看重所选行为能否作为达到目的之有效手段。
8.权力距离:是在一定等级制度情形下,可以控制和能够控制别人行动的程序,以及被控制的人遵从控制所基于条件的程度。
9.社会资本(普特南):是社会组织的那些可通过促进协调行动而提高社会效能的特征,比如信任、规范及网络等。
(林南):是投资在社会关系中并希望在市场上得到回报的一种资源,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得或流动的资源。
《经济社会学》复习纲要1.经济社会学的名称1)经济社会学的英文名是economic sociology.最早把经济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名称记录在册的是涂尔干于1896年创办的法国《社会学年鉴》, 将社会学划分为七个学科分支: 普通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法律和道德社会学、犯罪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人口社会学和美学社会学。
2)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经济社会学”的使用频率开始逐渐增加, 格兰诺维特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引入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中。
2.学科定义1)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以1956年帕森斯和斯梅尔瑟《经济与社会》一书为标志。
2)斯梅尔瑟在为《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撰写“经济与社会”词条时, 将经济社会学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层次, 分别对应于经济行为、经济结构和经济体系来研究3)经济社会学——就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行为、经济结构和经济体系的一门学科, 对应于研究对象在经济行为、经济结构和经济体系上的分别, 可划分为微观经济社会学、中观经济社会学和宏观经济社会学。
4)三个核心主题: A经济行动是社会行动的一种形式B经济行动是在社会中定位的C经济社会是社会建构3.新制度经济学(1)周长城在《经济社会学》一书中重新划分了经济社会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890—1930;第二阶段: 20世纪50年代第三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后(2)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新经济社会学的出现(嵌入性、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理性选择理论等)。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个侧重于交易成本的经济学研究领域, 交易成本是指在建立商品交易过程中, 没有被易主而损耗掉的成本, 譬如讨价还价花去的精力与时间, 为防止受骗而采取的保险措施等, 这些举动花费的成本都是交易成本, 因为其范围涵盖太广泛, 至今具体的定义仍有很多说法。
(3)冈纳•缪尔达尔——“新制度经济学派”创始人, 提出经济学者分析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时不宜将该国的历史源流、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活动水平、社会阶层与社会组织等各项非经济因素视为孤立变数, 而应将彼此相互依存的关系列入考虑之后再行研究才有意义;他还提出“社会过程理论”, 认为经济关系变化与发展过程是社会关系变化与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是科技进步及其诱发的文化、社会与经济等因素所共同孕育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