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课件)第5章初级社会群体
- 格式:ppt
- 大小:989.00 KB
- 文档页数:49
第五章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群体一、社会群体的涵义和特征1.涵义1)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持续的互动而形成的、并对彼此行动有着共同期待的人群的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2)集群:成员之间往往是互不认识的,只是出于某种偶然相同的动机聚集到一起,其关系是临时性的,没有共同的期待和归属感没有相互的作用,无法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
2.特征①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
②群体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认识和期待。
③群体中一定有核心人物。
④群体本身具有直接、稳定和持久的社会关系。
⑤群体有一定的边界。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①正式群体是按照正式的社会规范建立起来并受正式规范所制约的。
现代社会各种组织都属于正式群体。
②非正式群体是一种是在成员个人倡议的基础上建立的自发形成的、无正式组织结构、无正式章程的群体,如朋友群、同乡会等。
非正式群体既存在于正式群体之外,也可以在正式群体内部形成。
2.内群体和外群体(“我群”和“他群”)①萨姆纳认为,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的,就是内群体。
②而那些由他人结合而成、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群体,就属于外群体。
3.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①所属群体也就是内群体,个人属于该群体的成员,并以本群体的规范作为自己活动的准则,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彼此互相影响。
②参照群体是指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
4.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三、社会群体的运行机制1.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吸引和聚集成员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影响因素•群体自身是否对其成员具有吸引力和成员个人是否感受到这种吸引力;•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能否保持一致;•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是否遵循一致性原则和互补性原则;•群体成员是否了解和信任其领导的才能,以及领导资格的取得是否具有合法性,甚至领导个人是否具有魅力;•群体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与威胁时,其凝聚力也会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