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作用是对个人和社会的_教化_杨耕
- 格式:pdf
- 大小:47.99 KB
- 文档页数:1
文化部分一、文化的功能(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3.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4.维护国家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
5.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6.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7.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中华传统文化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4.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三、文化的多样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2.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五、文化创新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Research收稿日期:2016-11-20作者简介:林剑,男,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9),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辩证认识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林剑摘要:文化是一种因人的存在,也是一种属人的存在与为人的存在。
文化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但实践也是文化的。
人的劳动实践是文化生成的基础,是文化发展的最终动力,但文化对社会历史的作用与影响也是巨大的。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没有出现过文化落后的民族与国家能够充当世界历史领头羊的角色。
文化对人的社会生活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它对人既有教化作用、范导作用与规范作用,对一个民族来说还具有凝集作用与认同作用。
但文化对社会发展与人的社会生活也有负作用,一种落后的、过时的文化也会阻碍社会历史的发展,成为人们的精神负担。
应该历史与辩证地看待文化的作用,不能只看到积极方面,忽视其消极方面。
既要重视文化的传承,更要重视文化的扬弃与创新,文化的发展应是与时俱进的。
关键词:文化;教化;范导;价值共识;与时俱进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669(2017)01-0035-06一、文化对历史的正面作用文化是一种因人的存在,也是一种属人的存在与为人的存在。
人的劳动、生产、实践不仅是文化生成的基础,也是推动文化发展与演进的动力与杠杆,文化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也是历史的。
从发生学与因果关系的维度上看,人的实践及其发展相对于文化的生成及其发展来说,具有无可争辩的基础性、决定性或逻辑在先与在前的地位,这是实践与文化关系理解上应贯彻的唯物论原则,对两者之间关系的颠倒,即意味着对历史唯物论的背离。
因为,文化存在与表现的方式虽然是多种多样的,因其载体的不同,既以物质的方式存在,也以非物质的方式存在,但文化在实质上是一种意识的、观念的或精神性的存在。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文化的功能主治引言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类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和艺术表达。
它具有多种功能,对个人和社会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文化的主要功能,包括身份认同、社会凝聚力、智力发展、情感表达、历史传承和国家形象的塑造。
通过了解文化的功能,我们能更好地认识文化的重要性,加强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文化的功能主治1. 身份认同文化是个体与群体形成身份认同的基础。
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通过对自身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人们能够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感。
例如,一个人可以通过了解和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来加深对自己家族身份的认同感,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2. 社会凝聚力文化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共享一种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人们能够形成共同体,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例如,一些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可使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增进感情,加强社会凝聚力。
3. 智力发展文化对个体的智力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通过学习和了解文化,个体能够开拓视野、增加见识,并提高智力水平。
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如音乐、绘画和舞蹈也能够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情感表达文化是情感表达的媒介。
通过文化的艺术形式,人们能够用音乐、文学、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和歌词传达人们的喜怒哀乐,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文字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5. 历史传承文化具有传承历史的功能。
通过文化传承,人们能够了解和记忆过去的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
历史的文化遗产如文物、建筑和传统习俗都能够通过文化的传承得以保留,以供后代学习和欣赏。
6. 国家形象的塑造文化对国家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国家的文化代表了其独特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展示国家的文化成就和特色,可以增强国家形象,吸引外界的注意和认同。
总结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不仅能够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需求,还能够传承历史和塑造国家形象。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汉语国际教育杨乙涵(1207182)据专家考证,“文化”一词在我国的语言系统中早已存在。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而“化”的本义则为改易、生成、造化。
自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意为“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
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成为众多学科探究、阐发、争鸣的对象,要给它下一个精确的定义非常困难。
不少学者都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仍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
据统计,全世界学者关于“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笼统而言,文化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人类由于共同生活的需要才创造出文化,文化在它所涵盖的范围内和不同的层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首先,文化具有导向作用。
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
文化中凝聚着人类生存经验的总结,关联到人的生存命运的把握、生存道路和生存方式的选择。
文化都是把人类的这些具体的生存经验上升到了一个理论高度,它对人、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前瞻性、预期性,由于它具有这些特性,所以对社会对人就能起到引领作用。
其次,文化具有启蒙作用。
文化的传播有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整体素质,在提倡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例如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
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从而有利于社会文明建设,对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第三,文化具有纽带作用。
文化有利于加强本族人民的认同感,有了共同认同的文化,就有了团结的基础,就有了一种精神纽带,只要有这个纽带存在,这个群体自然就不会分解、离散。
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知识点集绵一、文化的作用:1、(总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
2、文化对社会(经济政治)的作用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方向保证。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是软实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3、文化对个人的作用(见第二课)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例1: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会转化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长生深刻影响。
文化作用的知识点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灵魂,既是历史的遗产,也是人民的精神财富。
文化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从塑造国家形象到促进社会进步,都离不开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符号系统,通过语言、艺术、习俗等形式,传递着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和观念。
首先,文化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国家的文化代表着该国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来展示给世界。
比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形式,这些文化元素为世界所称道。
同样,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印度的宗教文化等都成为了国家独特的符号,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其次,文化对于个人的自我定义和归属感也有影响。
每个人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和生活,文化是人们与世界互动的桥梁。
文化定义了我们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形成了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
例如,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塑造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鼓励人们追求个人利益和自由,反映在他们的行为和社会制度上。
此外,文化还能促进社会进步和交流。
文化的多样性使我们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经验,有助于开拓思维和增加认知。
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则能促进国家间的和谐和发展。
比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东西方文化得以交流,推动了科技、商业、艺术等方面的进步;如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架起了国家间的文化之桥,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然而,文化的作用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有时候,文化的传统观念和狭隘性可能限制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比如,某些文化对于女性的地位和权益有所偏见,限制了女性的发展空间;某些文化对于变革和创新持保守态度,制约了社会的进步。
因此,在倡导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总之,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可以展示国家魅力和形象,也能够塑造个人认同感和自我价值。
文化作为一种符号系统,通过语言、艺术、习俗等方式,传递着人们共同的观念和价值观。
总结:文化的作用文化,这个词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可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其实,文化的作用就像空气一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文化是一种凝聚力。
当我们拥有共同的文化认同,就仿佛有了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大家紧紧相连。
比如,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尊老爱幼、勤劳勇敢、团结友爱等价值观深入人心。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这种共同的文化认同能让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应对。
就像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背后体现的就是我们文化中团结互助的精神。
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感到迷茫和无助。
而文化能够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让我们坚守信念,勇往直前。
例如,古代文人墨客在困境中写下的诗词歌赋,激励着后人不畏艰难,追求理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意志。
这些文化瑰宝成为了我们在困境中前行的灯塔。
文化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通过阅读书籍、欣赏艺术作品、参与传统活动等,我们能够领略到不同的思想和情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比如,欣赏一幅精美的绘画,我们能感受到画家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聆听一首动人的音乐,我们的心灵会得到慰藉和放松。
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不再单调乏味。
文化还具有教育功能。
它传承着人类的智慧和经验,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从古代的私塾教育到现代的学校教育,文化始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通过学习历史、文学、科学等知识,了解世界的发展规律,掌握生存的技能。
同时,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相处。
文化对于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促进经济的增长。
比如,一些地方的特色手工艺品、民俗旅游等,因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此外,创新的文化产业,如影视、动漫、游戏等,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提升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对于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社会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我对文化作用的一些看法。
首先,文化对于个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文化通过教育和社会化的过程,给个体提供了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指导,帮助个体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角色。
文化还让个体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理解社会的规范和制度,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此外,文化也让个体有机会体验和感受不同的艺术和审美,带来心灵的满足和愉悦。
其次,文化对于群体的作用是促进社会凝聚和共同进步。
文化是一种共享和共同认同的价值体系,能够让群体成员之间产生认同感和凝聚力。
文化还可以帮助群体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推动群体向共同的理想追求和发展方向努力。
在群体的内部,文化规范和规则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
文化也有助于传承和保护群体的历史和传统,弘扬群体的精神文化,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最后,文化对于整个社会的作用是增进社会创造力和进步发展。
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通过文化艺术、文学和科学等形式,社会能够不断发展和进步。
文化能够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的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文化还能够促进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进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通过文化的交流和共享,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建立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文化对于个体、群体和整个社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文化给个体提供了认同感和指导,促进社会的凝聚和共同进步,增进社会的创造力和进步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人类社会向着更加和谐、繁荣和进步的方向发展。
文化的作用顾伯平 2005-03-02 光明日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又明确提出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充分认识文化的战略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既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上,又表现在对社会的规范、调控作用上,还表现在对社会的凝聚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上。
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内燃机。
任何社会形态的文化,本质上不只是对现行社会的肯定和支持,而且包含着对现行社会的评价与批判,它不仅包含着这个社会“是什么”的价值支撑,而且也蕴含着这个社会“应如何”的价值判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当一种旧的制度、旧的体制无法进一步运转下去的时候,文化对新的制度、新的体制建立的先导作用十分明显。
蕴藏在新制度、新体制中的文化精神,一方面为批判、否定和超越旧制度、旧体制提供锐利武器,另一方面又以一种新的价值理念以及由此而建立的新的价值世界为蓝图,给人们以理想、信念的支撑。
因此,人类历史上新的制度战胜旧的制度,文化起到了内燃机的作用。
文化是社会常态的调控器。
如果说新的制度代替旧的制度、新的体制代替旧的体制的过程,是社会处于非常状态的表现,那么,新的制度、体制建立后,社会在一定秩序中运行发展就是社会常态的表现。
由于社会是人的社会,而每个人所处的环境、自身素质和精神物质需求又不尽相同,所以常态中的社会仍然会存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矛盾,而且还存在人自身的情感欲望和理智的矛盾。
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妥善解决,这个社会的常态就会被打破。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人们解决这些矛盾常常采取多种手段,而依靠文化的力量去化解这些矛盾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这是因为,法律、理想、道德、礼俗、情操等文化因子,内含着社会主体可以“做什么”和“哪些不可以做”,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那样做”的意蕴。
求知/月刊2016/1茛茛《人民日报》2015年10月9日刊登梁衡的文章:一个官员为什么还要写文章?因为文章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个好的官员,如果他真的把工作当成一种事业,真的想为社会、为百姓干一点事,真的想探寻真理,研究规律,那他最后必定是一位政治家、专家、学者、思想家和文章家。
可惜,现在的官员只会写批示而不会写文章的为数不少。
这考验官员的两个能力,一是政治思考力,二是艺术表达力。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如毛泽东那些大气、深刻又幽默的文章,都是文随事出,情随理现,自自然然。
现在的问题是官员中不会写、不敢写的不写;而爱写的人中又有一部分重形式而无内容,无思想。
有的哗众取宠,只顾给自己造势,不管读者的感受。
比如用诗歌体作工作报告、搞新闻发布,写口号式文章之类。
这就坏了官员写作的名声,招来更多的仇官心理。
官坛之文坛,浮云神马常乱人眼,干瘪教条又使人生厌。
官员写作也有一个思想解放的问题。
首先要肯定,为官又为文是对的,以文辅政有何不好?诸葛亮、魏征、范仲淹都相当于当时的国家级行政首长,他们的文章直接议政,既影响到当时的政策,又为后人留下了永远的思想财富。
存在决定意识,实践出思想。
只有他们那种特殊的庙堂之位、职责所在、忧国之心才可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只“文”而不“官”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所以,今天的干部倒是应该充分利用为官实践和高位思考这份人民赋予的特殊资源,为社会留一点好文章,这也是给纳税人交的一份答卷。
责任编辑:褚小钢茛茛新角新观点
诚盼官坛重抖擞,不拘一格出文章
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耕在2015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文化的特殊作用和独特功能就是对个人和社会的“教化”,从而塑造个人,引导社会。
其一,文化具有传递文明的作用。
文化不同于器物。
文化的这种传递文明的功能,使个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人类在较长的时间中积累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念。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化”。
如果没有这种“教化”,那么,我们就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重新开始”,现在仍然是原始人。
其二,文化具有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
人既有社会属性,又是自然属性;既有理性的方面,又有非理性的因素。
文化的作用是以社会规范“化”人,以发挥理性对人的行为的主导作用。
文化所代表的就是历史积淀下来的,并被特定社会、一定群体所共同认可、遵循的行为规范,它对个体的行为具有先在的给定性和约束性。
个人如果明显背离生活于其中的文化环境,其生存就会陷于困境。
其三,文化具有凝聚社会力量的作用。
作为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文化提供着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等社会标准,并可以通过社会教育而内化为个人的是非感、正义感、羞耻感、审美感、责任感,等等,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认识水平和人生境界,凝聚社会力量。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凝聚,社会力量的凝聚有赖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则主要来自文化认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因而能够凝聚国家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的理想追求,能够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和向心力,从而使整个社会凝聚起来。
作为观念形态,文化以其对全部社会生活的渗透力、凝聚力、引导力在经济生活、政治过程、社会活动中内在地发挥着它的独特作用。
这同样是文化的“教化”作用。
文化的作用是对个人和
社会的蹝教化蹞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