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优质公开课教案 (6)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8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三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4个新字:蔚弋频茵。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3、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歌,联系上下诗节的意思来理解诗句的含义。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役,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喜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预备: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图片。
)1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2、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喊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明确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1、自由读诗歌,留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3、诗中四次提到“这到底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自学状况1、请几位同学逐节读诗歌,留意正音。
留意:“茵”的读法。
2、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喊和平的心声,盼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雪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妙的春天。
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想象大海原来是怎样的?现在是什么情景?诗中“这到底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留意读出节奏。
4、默读二、三、四小节,同学读后沟通:课文中四次提到“这到底是为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用你喜爱的方式去读读诗句五、学习第五小节同学自由读第五小节,争论沟通:的心声是什么?六、总结课文1、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1、组织同学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喊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
2、走进资料城,了解更多关于人民渴望和平的文章。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蔚、弋、频、茵”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志愿。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1、板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齐读课题。
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可能会说: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和我们怎么样享受春天?如何享受春天?……2、读书就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这些问题答案就在诗歌当中。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预习探究合作交流1、出示导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象:读了这首诗后想想每小节写了什么?战舰和水雷破坏了海鸥的乐园……2、学生朗读,概括内容请五位同学一人读一小节,其余同学注意听他们是不是都读通顺了,并且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什么?(每小节的内容是重点)(每读一小节就评论)三、品读体验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出示“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师:是的,大海使海鸥快乐的飞翔,星星和月亮在夜空中是那么明亮……2、出示:本来师:如果加上了这个词语,你再读读,有什么不同?3、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出示: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这时候留给我们的是什么?(痛苦、悲伤、憎恨,还有残缺的家庭、残缺的梦幻……)你想说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解释:不速之客:没有被邀请的客人,意料不到的客人。
频频:屡次、连续几次。
)4、面对这一切的转变,作者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5、这四小节都有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一起来读读它们的语气一样吗?战争使蔚蓝色的大海再也不是海鸥的乐园,我们不禁疑惑:……战争使绿茵茵的草地上再也没有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为此我们悲愤:……战争使很多人无家可归,妻离子散,我们要质问:……战争使那么多人不能享受春天,不能享受快乐,我们坚决抗议:……6、文中还从哪儿读出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恨?出示:最后一小节,生读最后一小节。
《和我们一样享用春天》公开课教案设计《和我们一样享用春天》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蔚、弋、频、茵”等四个生字,理解“湛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领会诗歌内容,培养先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3.仿照课文1—4大节的结构特点,仿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经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领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感受春天,铺垫激情1.师板书:春天,问:看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哪些画面?有甚么感受?2.说话引出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解悟情1.自读课文2.检查词语①读准字音②提出:经过自学,还有哪些词不理解?三、朗读感悟,领会入情(一)感悟和平前的宁静和美丽1.默读课文,考虑:诗中的春天指的是哪些景象呢?请同学们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反馈3.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甚么?听到了甚么?4.是呀,本来是这样的宁静而美丽,那么如今怎样了呢?2.领会心情,指点朗读。
3.师引读。
(二)感悟作者对和平的控诉和愤慨1.出示句子:这究竟是为甚么?这究竟是为甚么?这究竟是为甚么?这究竟是为甚么?2.讨论:这究竟是为甚么?到底是甚么破坏了这宁静而美丽的世界?3.这四个“这究竟是为甚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四句的语气一样吗?该怎样读?4.有感情地配乐朗读1——4大节。
四、拓展补写,升华抒怀1.其实,和平带来的残酷远不止这些,老师课前搜集了《和平下的伊拉克儿童》的有关数据,从这一组数据中,你又有甚么新的领会。
2.面对如此残酷的和平,你有甚么话想说吗?3.引读最初一大节。
从这个字里行间你领会到了甚么?4.出示句式,拓展抒怀。
有————,————……和我们一样————,和我们一样————……5.再次点题。
五、浏览链接,丰富感情出示:儿童和平条约1.介绍条约的背景:(出示)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
这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希望,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同跳动的声响。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图片。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
)你有什么感想?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初读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读读想想:了解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2、交流: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四、阅读示范(根据对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这究竟是为什么”的呼唤不理解或感悟不深刻。
因此,可选择学生最熟知的对“夜空”的描写一节,指导学生阅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默读第三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夜空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正在经历战争的夜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3、自主阅读,按阅读第三节的方法阅读其余各节。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六、升华总结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话要说。
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七、作业阅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板书设计】16﹡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有洁白的教室世界和平的期盼平稳的课桌鲜花中读书……小蔡。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15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读准四个生字。
能通过自由读、教师引读、配乐整体朗读等,将诗歌读正确、读流畅、读出情感。
2、能凭借比照阅读,了解一至四小节诗歌中“比较、反复、选材典型”的表达手法和特色。
3、能通过““感情朗读”,模仿写话”等形式抒发“制止战争,向往、维护和平”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看着这绿意盎然的树林,自然让我们想到了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
(板书:春天)说到春天,你的脑海浮现出哪些形容春天的四字词语。
2、在这样的春天里,你们最喜欢做什么?我们已经在享受春天了。
(添加板书)但在这个绿意盎然的星球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生灵,它们的生活中没有春天,所以诗人高洪波先生满含激情、满怀憧憬地写下这首诗,让我们用心读读课题。
(板书)二、初读全诗,概览大意1、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自己去读、去想、去发现。
请大家自由读整首诗,带上两个任务:①把诗歌读正确,难读到的地方反复读读;②每一节诗写了什么?试着用一句话概括。
2、交流反馈评:刚才老师特别观察了同学们的表情,取代原本灿烂笑容的是满脸的严肃,这说明大家很会读书,你们的表情告诉老师,你们走进了诗中。
☆指名读。
(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引导从诗的节奏、画面感等评价同伴。
)☆每一节讲了什么?(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词语概括)学法:抓住这一节中的关键词串联起来,这就是一种概括的方法。
3、分段最后写的是诗人的希望和期盼。
咱们看看前面写的都是——家园被战争毁灭了。
哪些词让你感受到是战争带来了危害?……这些代表战争。
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公开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精选17篇)公开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篇1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准备:ppt课件背景音乐:明天会更好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情感:1、出示图一(中国孩子买小风车),提问: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2、出示图二(枪口下哭泣的孩子),提问:同学们,你又看到了什么?3、将两幅图对比呈现,提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过渡:是呀,当我们中国孩子幸福地成长的时候,伊拉克的孩子却在无情的枪口下哭泣,每当我们看到这样令人心酸的场面时,我们的心里总会冒出这样的念头,希望他们能和我们一样快乐地享受生活,快乐地享受春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课件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一)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完成《一课一练》形近字组词。
3、和同桌互相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三、自学反馈,引领学习1、抽生朗读课文,师及时正音。
2、学习第一小节:大海本来应该是怎样的?而经历了战争之后又变得怎样了?面对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四、小组合作,分享心得(一)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1、沙漠、夜空、草地本来应该是怎样的?而经历了战争之后又变得怎样了?2、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
(二)交流学习心得1、按阅读提示,逐节交流。
2、指导朗读。
特别强调“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四个句子在语气上是一句比一句强烈。
(三)课件出示资料:战争下的伊拉克儿童1、师读资料中的内容,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2、引入第五小节的学习: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想说——课件出示第五小节,学生齐读。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字,词语卡片学生准备:了解战争中的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1、对话春天,放松身心: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家乡的春天?(预设:温暖、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万物复苏……)2、是啊,春天带给我们了无限的温暖和快乐!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生活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多少孩子还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中,过着悲惨的生活,请大家看下面这些图片和资料:(出示战争后的图片)(1)画面描绘了什么内容?对此,你有什么感想?(2)是呀,我们多么希望,他们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他们心声的诗,请同学们举起右手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3)明确课文类型,回顾学习方法:看到这个符号(*),明白了什么?学习这类课文,有什么好方法?二、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出示课件三自学要求)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懂得查阅工具书。
3、读读想想: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
2、检查对词语的理解情况。
3、概括课文内容,质疑,归纳整理学生的问题。
四、品读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相机指导朗读精彩语段。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大自然的景观?预设:A、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读出海的一望无际,海鸥的快乐)B、金黄色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指名读——齐读)C、蓝的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读出安静、和谐的感觉)D、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读出欢乐,美好,幸福的感觉)(2)说话练习:()是()。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篇1教材分析:《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四班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终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召唤和平的诗歌,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斗给自然世界和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种种担心宁,发出对和平的剧烈召唤。
教学目标:1、熟悉本课4个生字,理解"巡弋、不速之客、祈盼'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喜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对战斗的憎恨、对和平的喜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方法:本诗的教学,不宜逐词逐句讲解。
"读'是理解诗句的基本手段,要引导同学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朗读指导,一是要留意将读、想、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读、想想、说说、读读。
二是要允许同学采纳多种读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读成为同学共性化的行为。
最终组织同学沟通读后的感受,表达维护和平、制止战斗的心愿。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天的阳光,坐在光明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这个世界上,有不少地方还覆盖在战斗的阴影之中,那里的孩子们正急迫地祈盼着和平,祈盼着和我们一样拥有这样美妙的春天。
今日,就让我们来为他们发出呼吁,一起来学习一首召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课题)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留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划登记来多读几遍。
2、生字正音: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带读并准时正音。
3、字词质疑:指导理解"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等词语的意思。
4、指名同学逐节朗读诗歌,相互评价。
三、分层品读,感悟入情:1、快速默读1-4节,找一找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用圆圈圈出来。
(指名答,相机板书:大海、沙漠、夜空、草地)2、在你们心目当中,大海原本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描述一下?现在的大海成了什么样?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带着感受读一读第一小节:"蔚蓝色的大海,原来是海鸥的乐园,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这毕竟是为什么?' (指名读-评价-赛读-齐读)3、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2-4小节。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准备】1.搜集近些年来有关战争的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在你的脑海中是怎样的呢?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你们会去做哪些快乐的事情?(诱导学生感受和平的社会环境下生活的幸福和快乐)生:我们会去放风筝,游泳……师:你们真幸福,真快乐,可是(语气转折)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一部分人不能像我们一样快乐幸福地享受春天,他们在战火中失去亲人,失去房子。
甚至失去如花一般灿烂的生命。
所以高洪波先生满怀希望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2、板书课题并齐读【设计意图:揭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一切都是那样的欣欣向荣,为后面文本的学习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
】二、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蔚(wèi)蓝巡弋(yì) 频(pín)频绿茵(yīn)茵祈(qí)盼蜥(xī)蜴(yì)(1)自由读(2)指名都并评议(3)齐读2、出示生词(1)指名读,并评议(2)齐读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每小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指名读,并评议(2)引导学生用诗歌中的词语概括内容【设计意图:在此环节,先了解学生预习之后已知的和未知的,使老师在后续环节的教学中能有的放矢地进一步引导、启发乃至纠正、补充和阐发,从而真正使教师的“讲”成为学生所需。
】三、理清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在了解了每小节内容的基础上,把(1—4)小节分为第一部分;第5小节分为第二部分。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课前板书课题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积累了描写春天的词语,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一个又一个地交流描写春天的词语。
师:是啊!春天是美好的,充满着生机,充满着希望,在明媚的春光中,我们幸福地享受着这一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诗歌。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读通诗歌
师:现在让我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留意诗句之间的停顿。
出示自读提示。
生自由朗读诗歌
师:同学们都读的非常的认真,那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这几个词语大家认识吗?
指名读后,再齐读。
师:同学们的声音特别的响亮,词语是难不倒大家了,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看看大家课文读的怎么样了?
指名学生读一节一节的诗,并随时正音。
师:同学们真能干,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诗歌读通顺了。
不过我们还得继续往下读,争取读出诗的味道来。
怎么样才叫读出味道呢?就是你读着的时候眼前仿佛出现了相应的画面。
出示第一组短语:蔚蓝色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漠,蓝得发黑的夜空,绿茵茵的草地
师范读后,找生读
师:是啊,读着读着,我们就好像看到了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一起再读读
出示第二组短语:海鸥的乐园,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属于星星和月亮,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生自由练读
师:指着课件上的两组短语,现在让我们给它们找找朋友,“蔚蓝色的大海”是......
生:蔚蓝色的海是海鸥的乐园,它们是朋友。
金黄色的沙漠......
蓝的发黑的夜空......
绿茵茵的草地......,它们是朋友。
三、比较阅读,感悟诗情
师:这么一找朋友,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诗句——
出示: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金黄色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蓝的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师:你相信吗?每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轻轻地读,边读边想,边想边读,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会在你的眼前慢慢地展开,试试看!
生自由练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自己看到的画面,师及时补充扩展美化画面。
师:一幅幅画面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多么美好,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读读这几句诗。
生齐读诗句。
出示: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金黄色的沙漠,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蓝的发黑的夜空,本来属于星星和月亮;绿茵茵的草地,本该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组诗,比较一下和刚才的诗句有什么不同?生:这一组诗里加上了“本来”和“本该”
师:是啊,字面上有所改变,其实正是因为有了字面上的不同,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你发现了吗?
生:第二组没有第一组那么美好了;
第一字本来就是,第二组以前是,现在不是了。
引导学生一步步说的更明白些。
生:蔚蓝色的大海现在不是海鸥的乐园了;
金黄色的沙漠现在不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了;
蓝的发黑的夜空现在不属于星星和月亮了;
绿茵茵的草地现在已经没有滚动着欢乐的足球了。
师:刚才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呢?
生:消失了。
师:看着这样美丽的画面从我们的眼前一下子消失了,我们的心中有
生纷纷说:伤心、遗憾、可惜、难过......
师:谁能带着自己的心情来读读这几句诗?
指名学生读诗句
然后学生带着自己的心情自由读诗句。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诗歌里去寻找答案吧!下面请大家默读课件上的这四小节诗,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默读课文
生说发现
生:我发现诗歌的第三句里都有“可是”
师:“可是”说明后面的意思......
生:说明后面的意思和前面的不一样
师:每一节诗“可是”前面的两句写的都是什么?
生:家园的美好
师:“可是”后面的两句写的都是什么?
生:战争破坏了家园的美好!
师:我请一位女同学读家园美好的句子,再请一位男生读战争破坏的句子。
生看课件上的插图分角色读诗
师:读的真好,女同学读出了家园的美好,男同学读出了战后残酷的现实!在这里诗歌将家园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形成了鲜明的?
生:对比
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去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说好处
师:一些事物,没有经过我们的邀请就来了,书上称之为?
生:不速之客
师:这首诗歌中,有哪些不速之客呢?
生说
师:是啊,这些不速之客给自然世界带来了种种不安宁,更是给儿童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现在请大家看一组图片,看看战火中的孩子们的生活情形。
配乐出示一组相关的图片
师:那一双双惊惧无助的眼神,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声,那大滴大滴的眼泪,那鲜红鲜红的血迹......那所有的一切,都化成了诗歌中的一个疑问,你找到了吗?
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出示相应图片,引导学生一起表述。
师:当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大海的不速之客时,我们忍不住疑惑地问——
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师:当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我们忍不住惊讶地问——
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师:当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我们忍不住生气地问——
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师:当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我们忍不住愤怒地问——
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师:“这究竟是为什么”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
生:4次
师:这样反反复复的出现,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啊?
生:反复
师:这仅仅是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吗?仅仅是疑问吗?这分明就是作者在说......
生自由发言,揭示课文主题
四、真情倾诉,升华主题
师: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拿起笔,也来问一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出示课件小练笔,给学生留时间写诗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
指学生读自己写的诗歌,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去问一问吧!
生自由读自己的诗
师:听着同学们的这一声声“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的心中如此强烈的生出一种希望,一份祈盼。
师范读最后一小节
师:面对此情此景,你希望战火中的孩子能拥有什么?请你照着诗句的样子说一说。
课件出示:让战火中的孩子,
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
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
指生说一说,并做提醒,照诗的样式说。
师:这些对我们同学来说,是多么的平常、多么的普通,可对于战火中的孩子来说,却难于上青天。
音乐起,师引读
师: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
生:海鸥的乐园
师:金黄色的沙漠永远是——
生: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师:蓝的发黑的夜空永远——
生:属于星星和月亮
师:绿茵茵的草地上永远——
生: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师:再看看你们刚才写的,谁来说说,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指名学生大声说出
师:把你们的希望大声的说出来吧!
生自由地朗读
师:带着这样的希望,这样的祈盼,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吧!
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同学们,诗歌读到这里,现在你说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生:享受童年
生:享受美好
生:享受快乐
生:享受爱心
生:享受生命
逐一让学生板书在“春天”的下面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黑板,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春天,这就是我们所祈盼的春天,让我们一起对战火中的孩子们深情地说一声——
生齐读“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