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名人故事:王卫与顺丰物流的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4.56 KB
- 文档页数:7
企业家名人故事:王卫与顺丰物流的故事顺丰一直是中国物流界的一个谜,核心在于创始人王卫自己也是一个谜。
即使王卫年绝缘媒体,也并不妨碍顺丰成为中国快递业的孤独求败。
一位同行调侃道。
整个中国都被快递化了。
从北京到上海到深圳,其实,物流大军就像毛细血管,他们的流动和尊严是国家经济体是否健康发展的晴雨表。
如果没有王卫,不会有今天的顺丰。
这样一家公司,连同它的创始人,外界却知之甚少。
当我们谈论起顺丰和王卫的时候,像是在谈论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缭绕弥漫在空气中的幽灵。
他是一个谦逊、谨慎乃至有些悲观主义,且掺杂着一定程度的自我中心主义的人。
王卫的谦逊,相关主管部门的官员应深有体会。
行业主管部门通知开会探讨行业问题,没有谁比他更有资格充当布道者,但王卫常常以自己不善言辞为由派副手出席。
年,王卫破天荒接受了《人民日报》专访,但谈及最多的仍旧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没有丝毫的沾沾自喜。
坚持从来不卖身王卫的谨慎,在年金融危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物流业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在年遭遇历史性低谷,加之在华跨国公司的价格战打压,很多公司亏损、倒闭。
也许最后只有顺丰等少数几家公司可以活下来。
彼时,一位现在已远离快递业的资深人士忧心忡忡地说。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只要中国快递业还有幸存者,顺丰一定身在其中,只要顺丰还活着,中国民营快递业就不会全军覆没——唯独王卫不这样认为。
在年底的一次内部名为《用生命扞卫价值观》的讲话中,王卫显得颇为悲壮。
他说:年后,顺丰是不是能成为中国民族快速业的骄傲,我们能不能打赢这场与国外对手的保卫战,也许都不重要了。
因为,我们要让大家看到的是:在中国的速递行业中,曾经有这样一批人⋯⋯曾经有一家叫顺丰的民营企业,能从心底让对手感到可怕更可敬! 人可以输,但不能输掉尊严! 死随时都可以,但要死得有价值!——战死,好过做俘虏。
一位业内人士证实说,中国民营快递企业里,不乏嘴上喊坚持民族品牌,一看到国外巨头的收购支票就心软的主儿,唯一一个坚持从来不卖身,对任何收购企图一向严词拒绝的,只有顺丰。
认真负责的人物案例
那我给你讲一讲“快递小哥王卫”的故事吧。
王卫创立了顺丰速运,他可是个超级认真负责的人呢。
你想啊,在快递这个行当里,每天有海量的包裹要处理。
王卫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管家,对每一个环节都盯得死死的。
就说有一次,一个客户寄了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是要赶着去参加一个超级大项目的投标的。
结果半路上遇到了暴雨,好多道路都被水淹了,交通那叫一个乱啊。
一般人可能就会想,这天气这么糟糕,晚一点也没办法。
但是王卫可不这么想,他亲自指挥调度,告诉员工们:“这文件关系到客户的大事儿,咱们就是拼了命也得按时送到。
”
于是呢,快递小哥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避开积水严重的路段,想尽各种办法绕路。
而王卫呢,一直在后台关注着包裹的动态,不断给前线的员工提供支持和建议。
最后啊,这份文件真的按时送到了客户手里,客户都感动得不行,说要是没有顺丰,这个大项目就黄了。
还有啊,顺丰的服务质量一直都很高,这背后可都是王卫认真负责的功劳。
他要求员工对待每一个包裹都要像对待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一样。
包裹的包装要严实,不能有一点马虎;寄送的速度要快,不能拖延;信息的记录要准确,不能出错。
王卫就像一个火车头,带着顺丰一路狂奔,把认真负责的态度融入到了公司的每一个角落。
所以说啊,他就是那种特别认真负责的人,让大家都特别佩服。
顺丰快递王卫作文素材王卫,一个传奇人物,快递人中的“国王”。
从玉林到深圳,武汉到上海,从明天到后天,王卫为每个人带来快乐,也为每个人带来希望。
今年,中国最大的快递物流公司顺丰物流正式迎来了它的25周年纪念日,更加巩固顺丰物流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也感谢了那些推动顺丰物流发展起来的人,其中,就有王卫这样一位快递英雄。
一个农村出身的普通人,却努力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他毅然选择进入物流行业的前夕,他的家里有着沉重的房屋贷款,他的家人也充满担忧。
但他还是坚定不移,这种决心哪里来的?他大约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把自己的家庭拯救出来。
就是这份心态定格的信念,把即将进入快递行业的王卫推向了物流领域!他从驾车到走路,从中短途运货到长途运货,但他仍然坚持每一次运货,欣慰地看着发货物每天按时被收到,客户满意!甚至有了一些艰苦的行程,有没有累?有!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在他的身后,写下了一行行动派的见证:“物流服务奉献没有界限!”在这个物流行业,有着无数英雄,但他们都没有像王卫这样,从一个快递员成为顺丰快递的英雄!他从深圳走到全国各地,把快递给每一个客户;一个快递员来,一个快递员走,他为这个行业架起了一座桥梁,他让物流变得更加简单;他不仅把物品及时送到客户手中,还带给他们一份深深的情感,让他们知道:物流的快递可以给他们最佳的服务,最快的速度!为了表彰他的英勇贡献,顺丰物流推出了王卫基金,来保护行业里其他的快递人,让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并使公司拥有更好的经济效益,从而成为一个更安全,更有前途的行业!今天,顺丰物流更是以“顺丰快递王卫”为主题,将把他出现在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位伟大的英雄!王卫,一个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普通人,他以自己的坚持和顽强,让自己成为一个传奇,一个改变了物流行业的英雄,也让世界上的行业变得更加艰苦!只要我们有一颗王卫的心,就能证明:一份艰苦的工作,也可以让我们成功而幸福!王卫,是一位传奇人物,只要我们有一颗他带给我们的精神,就不管以后我们在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成功!他是物流行业的英雄,也是一个为改变命运而努力的普通人!。
B BUSINESSMAN USINESSSEARCH起底看不透的王卫他的传说始终都在文/本刊记者 王晶42 | 中国商人 CBMAG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CBMAG 中国商人 | 43 一向不喜抛头露面的王卫第一次被全民关注,大概源于2016年春末的那件事。
2016年4月中旬,一则顺丰快递员在北京某小区被一名司机辱骂和多次扇耳光的视频在网络流传。
从视频中大致可以了解到,事情的起因是该车主在倒车时,顺丰小哥骑电动车想从车尾插过,却剐蹭到了该车,车主大怒,下车后发生了视频中那一幕。
看到自家孩子被欺负,王卫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表态:“此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随后,顺丰集团也发表声明,不仅表示会对车主追究到底,还称已找到受委屈的小哥,顺丰顺丰业务以一种不规范的形态起步会照顾好这个孩子,请大家放心。
低调的王卫如此强硬地出头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知道,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王卫曾说过,希望顺丰能够长期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
在顺丰内部,王卫在员工眼里有三大特点:一是对员工很尊重;二是有理想主义情节;三是有社会责任感和一种关注弱者的情怀。
有了这些注解,对于王卫这次用力过猛的出头,就不难理解了。
最终,打人司机因寻衅滋事被北京东城区警方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王卫因此获得无数网友的赞誉,大家称其为“有血性”的总裁。
2017年2月24日,这位“有血性”的总裁带领顺丰登陆深交所。
过往甚少公开露面的王卫身着顺丰工作服、牛仔裤、运动鞋,极不正式地现身仪式现场做了6分钟即兴发言。
在这6分钟时间里,王卫进行了五次感谢:一是感谢父母赋予生命;二是感谢妻子的提醒,让他保持足够的清醒;三是感谢员工的付出,才有今天的顺丰;四是感谢客户的信赖,才有顺丰的规模;五是感谢股东、朋友和各界政府的包容支持,才有顺丰的成就。
说完这些,王卫对现场观众90度鞠躬。
你天天见到马云,但是见不到他的员工。
你天天见到顺丰的员工,但是绝对见不到他的老板。
王卫被称为中国最神秘的富豪,但是,我们今天想聊聊王卫的另一面:顺丰的高工资。
2010年曾经有一个很火的帖子,爆料顺丰:刚才顺丰的快递员在我公司发飙了。
“我一个月工资1.5万,会为了你这2000块钱的礼品丢这个饭碗吗!”整个公司,一片寂静。
很多人把它当段子看,但这是真的。
顺丰的高工资是业界出名的,一般递送人员月薪都在三四千,但在顺丰五六千很平常,有经验的八千一万也不算高,月薪1.5万也不算特别。
我们先爆一爆这个1.5万的料。
顺丰的快递员也真是很拼,有人在路上出了车祸,爬起来一看没事,还是要继续送快递。
网上有个段子说顺丰,一位男士对自己的喜欢网购的老婆说,老婆,看见没有,人家快递员多不容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你可能很好奇,一个跑腿送快递的,怎么一个月可以挣到这么多钱。
顺丰的模式,我简单总结为:给一个高中生发硕士的工资,干小学生的事。
为什么?这还是要回到王卫的身上。
大家都知道顺丰是个民营快递公司,最早发家在珠三角,靠在香港和广东之间帮人夹带包裹、商务信函合同等送快件起家。
那时候,电商还没有这么发达,所以,顺丰的全名叫顺丰速运,记住,而不是顺丰快递啊,如果你碰到顺丰快递,那一定是假的。
顺丰所做的生意,其实是在瓜分中国邮政也就是EMS的蛋糕,所以,从一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就不是很喜欢顺丰这样的民营公司。
经常抽查一下,收个罚款之类,即使这样,顺丰还是越做越大,直到今天,顺丰集团下的正式员工,据说已经超过了20万。
顺丰的快递业务,也早已走出了珠三角,遍布全国主要的一二线城市。
2013年,顺丰引入了三家投资机构,按照外面的估值,这家民营快递一哥,现在的估值应该超过300亿了。
王卫个人,按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算法,身家有257亿,排名26位。
这样想想,快递员一个月挣一万五,也不算多吧。
其实,一个月一万五是一个含糊的说法,因为顺丰的快递员是绩效提成工资,上不封顶,真正挣的多的,据说四五万的都有。
顺丰物流案例【篇一:顺丰物流案例】它从不打广告,不打算上市,不打算引入战略投资与它150亿(2011年数据)销售额这一数据相比,这无疑是一家另类低调的企业。
不过,这家低调企业的掌门人王卫,却是电商教父马云最佩服的人。
因为快递,远不是收货、发货这么简单。
垄断通港快件王卫有一句名言:顺丰的一线收派员才是最可爱的人。
因为他也是收派员出身,做过背包客。
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
7岁时,王卫和家人迁往香港。
高中毕业后,他不再读书,到顺德做起了印染。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影响,香港8万多家制造工厂移到内地,其中珠三角就占了5万多家,香港与珠三角之间的信件、货运业务量开始暴增。
一开始,王卫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夹带点儿货。
慢慢地,东西越来越多,用拉杆箱也装不下的时候,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
1993年3月26日,王卫拿着跟父亲借的10万元钱,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一个只有6个人的公司。
同时,他在香港太子的砵兰街租了几十平方米的店面,专替企业运送信件到珠三角。
王卫和员工们早出晚归用背包和拉杆箱运货,被称为水货佬。
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王卫割价抢滩的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户,甚至带旺了冷清的砵兰街。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顺丰很快将触角延伸到广东各地。
当时,顺丰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
但也因这样野蛮的增长方式,顺丰一度被业内称之为老鼠会。
在这样的疯狂下,到了1997年,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
据悉,当时行驶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运车有70%均属于顺丰的业务。
香港回归时,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前来分一杯羹的请求。
这时的王卫,不过26岁。
强势收权抓住非典契机1999年,王卫已淡出公司日常运营管理。
但在接到一通投诉电话后,他展开了顺丰历史上的最大改变。
原来,加盟模式推广后,出于利益驱使,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开始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
顺丰速递的故事(很励志)在繁华的都市中,有一家名为顺丰速递的公司,它如同破晓的曙光,照亮了无数等待的双手。
这不仅仅是一家快递公司,它是梦想的承载,是奋斗的舞台,是无数人心中的希望。
故事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那时的中国,快递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于快速、安全的物流服务有着无尽的期待。
在这个时候,一个年轻的创业者,王卫,怀揣着梦想,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创业之路。
王卫,一个普通的南方青年,心中却燃烧着不平凡的激情。
他深知,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只有抓住机遇,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于是,他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创办了顺丰速递。
起初,顺丰速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没有资金,没有经验,甚至连一辆像样的车都没有。
但王卫没有退缩,他坚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力量。
他带领着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用自行车、摩托车,甚至步行,将一份份重要的包裹送到客户手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话成了王卫的座右铭。
他深知,每一个小细节的积累,都是通往成功的基石。
因此,他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每一个员工,将服务做到极致。
岁月如歌,顺丰速递在风雨中不断成长。
从最初的一线城市,到如今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物流网络,顺丰速递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每一次快递的送达,都承载着王卫和员工的辛勤付出,更承载着无数客户的信任和期待。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王卫凭借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带领着顺丰速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深知,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对过去的告别,对未来的期许。
在顺丰速递的成长历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有一位老客户,因为工作原因,急需一份文件。
在顺丰速递的员工帮助下,这份文件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送到了他的手中。
客户激动地握着快递员的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说:“你们不仅送来了文件,更送来了希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王卫和他的团队,用一颗颗炽热的心,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
他们不仅在改变着物流行业,更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顺丰物流案例【篇一:顺丰物流案例】它从不打广告,不打算上市,不打算引入战略投资与它150亿(2011年数据)销售额这一数据相比,这无疑是一家另类低调的企业。
不过,这家低调企业的掌门人王卫,却是电商教父马云最佩服的人。
因为快递,远不是收货、发货这么简单。
垄断通港快件王卫有一句名言:顺丰的一线收派员才是最可爱的人。
因为他也是收派员出身,做过背包客。
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
7岁时,王卫和家人迁往香港。
高中毕业后,他不再读书,到顺德做起了印染。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影响,香港8万多家制造工厂移到内地,其中珠三角就占了5万多家,香港与珠三角之间的信件、货运业务量开始暴增。
一开始,王卫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夹带点儿货。
慢慢地,东西越来越多,用拉杆箱也装不下的时候,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
1993年3月26日,王卫拿着跟父亲借的10万元钱,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一个只有6个人的公司。
同时,他在香港太子的砵兰街租了几十平方米的店面,专替企业运送信件到珠三角。
王卫和员工们早出晚归用背包和拉杆箱运货,被称为水货佬。
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王卫割价抢滩的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户,甚至带旺了冷清的砵兰街。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顺丰很快将触角延伸到广东各地。
当时,顺丰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
但也因这样野蛮的增长方式,顺丰一度被业内称之为老鼠会。
在这样的疯狂下,到了1997年,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
据悉,当时行驶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运车有70%均属于顺丰的业务。
香港回归时,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前来分一杯羹的请求。
这时的王卫,不过26岁。
强势收权抓住非典契机1999年,王卫已淡出公司日常运营管理。
但在接到一通投诉电话后,他展开了顺丰历史上的最大改变。
原来,加盟模式推广后,出于利益驱使,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开始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
某快递王卫创业的疯长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的阻碍,香港大约8万多家制造工厂北移到了大陆,其中53000多家在广东的珠三角地区。
当年顺德县委书记欧广源有一句话:〝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开张,天天差不多上鞭炮不断。
〞大量工厂北移催生了〝前店后厂〞模式,香港与珠三角信件往來頻繁。
因为分属不同的关税区,往往邮寄要花上两三天。
〝比如工厂里缺一个什么急件,今天说,改日要,要去报关,得一个星期,谁能等得起?〞一位与王卫同期创业,但后来专攻保税物流业务的深圳公司老总说。
王卫比其他人更明白得如何查找出路。
一开始,王卫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夹带点儿货。
慢慢地,东西越来越多,当用拉杆箱子也装不下的时候,王卫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
他跟父亲借了10万人民币,于1993年3月26日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他是公司6名创始人兼快递员之一。
同时,他在香港太子的砵兰街租了几十平米的店面,用来接货和派货。
顺丰的业务以一种不规范的形状起步。
除了顺德到香港的陆路口岸,番禺到香港和澳门的快船也是王卫当时倚重的业务路线。
王卫的一个朋友告诉过我:〝他是我认识的最有钱的工作狂,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
〞事实上,这是从创业初期保留下来的职业适应。
一位顺丰早期职员说:〝那时候顺丰只有十几个人,大伙儿围在王卫周围,同吃同住,每天唯独的任务确实是跑市场。
我们这些业务员都象疯了一样,每天早出晚归,骑着摩托车在大街小巷穿梭。
〞早年间,在砵兰街的邻居也对他印象深刻,说他每天凌晨就开始工作,晚上才离开。
〝那时候这条街没什么人,他来了之后,一直有货车内上下下拉货,慢慢那个地点开始有别的物流公司,还有足浴店。
他带旺了整条街。
〞〝当时王卫抢了EMS许多生意。
送一个文件就几十块,专门好赚。
〞一个顺丰前高管总结说,当时王卫的策略是〝割价抢滩〞。
〝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
〞王卫用低于市场均价 30%的价格揽货,吸引了大批中小商家。
尽管一票货只收几十元钱,但生意红火的出人意料,〝每年赚个几百万不成问题〞。
名人故事:顺丰王卫王卫作为顺丰的总掌舵人,和他所带领的企业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
最初在顺德做印染,把样品寄到香港给客户看很困难,要较长时间,后试过在码头边求人帮忙捎样品到香港。
那时很多香港人都在广东设厂,都有这方面的需求。
为何不自己做快递呢?于是,王卫和别人联手在顺德创立了顺丰速运,背着背包、拉着拉杆箱每天奔波于香港和广东两地。
九十年代初,经常往返于香港与大陆的王卫有时会受人之托,捎带货物出入境。
从父亲那里借到10万元资金后,24岁的王卫与几个伙伴合作成立了专送快件的公司,并于1993年3月26日,在广东顺德注册成立了顺丰公司,创业初期公司只有6个人。
2002年,王卫收权成功,顺丰顺利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顺丰在深圳设立了自己的企业总部。
随后顺丰开始订立国内高端快递行业的定位。
2003年,随着顺丰的队伍持续扩大,王卫把他的目光转向了天空。
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合同,使顺丰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全货运专机的民营速递企业。
2020年,这家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20亿人民币,拥有8万名员工,年平均增长率50%,利润率30%顺丰的收派员和企业是分配关系,不是劳务上下级关系。
这就是王卫聪明的地方,当年收权,他没有全收。
当时是加盟老板不听话,他把老板收了,老板底下的员工我就容忍你,只要你听我话就行了,歪打正着了。
王卫是这样的人,只要你威胁我的生存,我就要想办法治你,除此之外我不管你。
这样不管还好了,所以你看他现在7万多个收派员全是个体加盟,自己管自己,挺好。
”“他想做事,他办企业的根本目的不是挣钱。
”在前两年金融危机最难的时候,顺丰没有裁掉一名员工,不论在公司内部讲话里,还是在公开的会议场合,王卫经常强调“收派员才是顺丰最可爱的人”,顺丰速运集团的副总裁杨峰。
事实情况是,每天上午的8点,顺丰的15万名员工便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如何来管理这些员工,让他们有归属感并认可公司,靠的无疑是制度和文化。
顺丰发展到今天的独得秘诀之一就是它的计件工资,员工的报酬全系于勤奋以及客户的认同,而月薪上万的收派员在顺丰早已不是特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企业家名人故事:王卫与顺丰物流的故事
顺丰一直是中国物流界的一个谜,核心在于创始人王卫自己也是一个谜。
“即使王卫18年绝缘媒体,也并不妨碍顺丰成为中国快递业的孤独求败。
”一位同行调侃道。
整个中国都被快递化了。
从北京到上海到深圳,其实,物流大军就像毛细血管,他们的流动和尊严是国家经济体是否健康发展的晴雨表。
如果没有王卫,不会有今天的顺丰。
这样一家公司,连同它的创始人,外界却知之甚少。
当我们谈论起顺丰和王卫的时候,像是在谈论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缭绕弥漫在空气中的幽灵。
他是一个谦逊、谨慎乃至有些悲观主义,且掺杂着一定程度的自我中心主义的人。
王卫的“谦逊”,相关主管部门的官员应深有体会。
行
业主管部门通知开会探讨行业问题,没有谁比他更有资格充当“布道者”,但王卫常常以自己不善言辞为由派副手出席。
2011年,王卫破天荒接受了《人民日报》专访,但谈及最多的仍旧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没有丝毫的沾沾自喜。
坚持从来不“卖身”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