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论述题参考标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10
大一思修绪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B. 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C.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D.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内容?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 中国传统文化D. 计算机编程技术答案:D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包括以下哪三个?A. 富强、民主、文明B. 自由、平等、公正C. 爱国、敬业、诚信D. 和谐、友善、法治答案:C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课堂讲授B. 案例分析C. 社会实践D. 体育竞技答案:D5. 下列哪项不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A. 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B. 增强学生的法律知识C. 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D.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答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的意义。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观对大学生而言,是引导他们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标准,有助于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答案: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首先需要将法律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
思修大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科学技术b.资本主义经济c.价值观念的变迁d.自然环境的改变答案:c2.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是()。
a.实现共产主义社会b.发展生产力c.消灭私有制d.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答案:a3.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英国d.中国答案:d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是()。
a.实践b.物质c.联系d.发展答案:b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商品生产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答案:a…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和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生产关系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后的一个阶段。
它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历史阶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但由于生产力水平的相对落后,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的需求。
因此,需要通过不断发展生产力,逐步缩小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生产力之间的差距。
…2.青年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所共同追求的一套价值观念。
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应该正确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首先,青年大学生应该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含义。
他们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起源、发展过程和意义,以此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青年大学生应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他们应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努力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以正直、勤劳、公正等为行为准则,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大一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C.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文化唯物主义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什么?A.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C.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D. 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4.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A. 社会主义国家B. 资本主义国家C. 封建主义国家D. 混合经济国家5.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6.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B. 计划经济制度C. 混合所有制经济D. 国有经济7. 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A.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繁荣B. 民族歧视、民族分裂、民族压迫C. 民族同化、民族隔离、民族优越D. 民族自治、民族独立、民族自由8. 我国的基本文化政策是什么?A.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B. 发展资本主义文化C. 发展封建主义文化D. 发展宗教文化9. 我国的基本教育方针是什么?A.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B.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 教育必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D. 以上都是10. 我国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A.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B. 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C. 封建礼教、宗教教条、民族偏见、文化歧视D. 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霸权主义答案:1-5 D A A A A 6-10 A A A D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
思政大一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物质性B. 多样性C. 客观性D. 主观性答案:A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 解放思想B. 实事求是C. 独立自主D. 群众路线答案:B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之间的矛盾。
A.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B. 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C. 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D. 不协调不充分的发展答案:A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C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 中国梦C. 人类命运共同体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A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人民当家作主C. 依法治国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A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答案:A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B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A. 制度建设B. 生态文明建设C. 党的建设D. 法治建设答案:B10. “四个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
大一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方面?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D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政治协商制度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受教育权C. 劳动权D. 随意迁徙权答案:D4.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这体现了什么原则?A. 国家利益至上原则B. 个人利益至上原则C. 集体利益至上原则D. 社会利益至上原则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C. 依法纳税D. 随意发表政治言论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方面,它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是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价值导向。
2. 阐述我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建设和社会活动的根本准则。
3. 什么是爱国主义?请简述其在当代大学生中的重要性。
答案: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愿意为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当代大学生中,爱国主义是培养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在思想上认同,深刻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其次,要在行动上体现,通过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修期末试题及答案论述题思政课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期末试题是对学生在这个学期所学知识的综合考核,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思政课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针对思修期末试题及答案的论述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解答。
试题一请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答案及论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一种物质性的关系,包括人类与自然界直接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和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得到发展的非物质生产力。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变革。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化。
例如,在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的出现和运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形态的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这种社会形态的变革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相应的生产关系来支撑。
例如,在农业社会时期,土地所有制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而在现代社会,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则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最后,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人类思维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人类不断探索和创新,这又进一步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生产力的发展更加迅猛,进而推动了社会的飞速发展。
综上所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且促进了人类思维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试题二请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简述人的思想和存在的关系。
答案及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思想和存在是密切相关的,存在决定意识。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A. 爱国B. 敬业C. 诚信D. 自由答案:D2.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A. 人民代表大会B. 人民C. 国务院总理D. 党中央答案:B3. 下列哪项属于道德范畴?A. 勤奋B. 诚实C. 信用D. A、B、C均正确答案:D4.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的基本法律?A. 刑法B. 民法C. 行政法D. 教育法答案:D5. 下列哪种行为属于不道德行为?A. 随地乱扔垃圾B. 闯红灯C. 考试作弊D. A、B、C均正确答案:D6. 下列哪个不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政党制度答案:D7. 下列哪个是道德规范的核心?A. 仁爱B. 礼貌C. 诚信D. 敬业答案:C8. 下列哪个不属于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具有最高权威C.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工具答案:D9. 下列哪个不是道德的功能?A. 导向功能B. 规范功能C. 教育功能D. 惩罚功能答案:D10. 下列哪个不是法治社会的特征?A. 法律体系完善B. 法律执行有力C. 法律适用公正D. 法律规定模糊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简述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法律体系完善,法律执行有力,法律适用公正,法律具有最高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 简述道德的功能。
答:道德的功能主要包括:导向功能、规范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等。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论述题参考答案————————————————————————————————作者:————————————————————————————————日期:226.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建设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生产场所与生活领域交叉重合的情况,使公共秩序的状况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保障。
)27.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
28.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
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误入歧途。
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有利于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人品德的培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9.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指导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30.简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治安管理处罚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该法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附则,共6章91条。
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加强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公共生活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C2. 以下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A. 社会主义性质B. 民族性C. 时代性D. 阶级性答案:D3. 以下哪一项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A. 爱国守法B. 明礼诚信C. 团结友善D. 勤俭自强答案:A4. 以下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A.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B.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C.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D. 以追求财富为荣,以贫穷落后为耻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 爱国主义B. 集体主义C. 个人主义D. 勤劳勇敢答案:C6. 以下哪一项不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A. 社会公德B. 职业道德C. 家庭美德D. 个人品德答案:D7.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A.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B.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C. 加强道德教育D. 加强宗教信仰教育答案:D8.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校园文化D. 宗教活动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A.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球公民C.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D. 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公民答案:B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A. 理论教育B. 实践教育C. 情感教育D. 宗教教育答案:D11.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A. 以人为本B. 以德为先C. 以法为基D. 以利为导答案:D12.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A. 针对性B. 实践性C. 系统性D. 随意性答案:D13.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A. 引导功能B. 教育功能C. 服务功能D. 娱乐功能答案:D14.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A.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B.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C. 加强道德教育D. 加强宗教信仰教育答案:D15.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校园文化D. 宗教活动答案:D16.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A.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球公民C.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D. 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公民答案:B17.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A. 理论教育B. 实践教育C. 情感教育D. 宗教教育答案:D18.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A. 以人为本B. 以德为先C. 以法为基D. 以利为导答案:D19.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A. 针对性B. 实践性C. 系统性D. 随意性答案:D20.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A. 引导功能B. 教育功能C. 服务功能D. 娱乐功能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ABC22. 以下哪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 爱国主义B. 集体主义C. 个人主义D. 勤劳勇敢答案:ABD23. 以下哪些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A. 社会公德B. 职业道德C. 家庭美德D. 个人品德答案:ABC24. 以下哪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A.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B.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C. 加强道德教育D. 加强宗教信仰教育答案:ABC25. 以下哪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校园文化D. 宗教活动答案:ABC26. 以下哪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A.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球公民C.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D. 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公民答案:ACD27. 以下哪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A. 理论教育B. 实践教育C. 情感教育D. 宗教教育答案:ABC28. 以下哪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A. 以人为本B. 以德为先C. 以法为基D. 以利为导答案:ABC29. 以下哪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A. 针对性B. 实践性C. 系统性D. 随意性答案:ABC30. 以下哪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A. 引导功能B. 教育功能C. 服务功能D. 娱乐功能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31.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大一思想政治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 A. 自由– B. 公正– C. 共享– D. 和谐–答案:A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A. 苏联– B. 中国– C. 古巴– D. 法国–答案:A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实证主义– D. 相对主义–答案:A4.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红旗渠”是指:– A. 一种新型农耕工具– B. 一条运输渠道– C. 一种灌溉工程– D. 一项农业技术–答案:C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A.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A二、简答题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和变化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的统一决定的、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不断变动的等等。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社会变革是由社会矛盾的发展引起的、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等等。
2.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答: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是通过逐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逐步消除剥削和压迫,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
具体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指导,如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七个坚持等等。
通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逐步消除了阶级和阶级对立,最终实现了共产主义社会。
3.请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论述题参考答案————————————————————————————————作者:————————————————————————————————日期:226.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建设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生产场所与生活领域交叉重合的情况,使公共秩序的状况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保障。
)27.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
28.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
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误入歧途。
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有利于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人品德的培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9.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指导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30.简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治安管理处罚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该法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附则,共6章91条。
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加强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公共生活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2.《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主要内容(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细分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妨害社会管理”共4类,110多种行为。
(2)治安管理处罚种类。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等。
(3)治安管理处罚程序。
(4)听证程序和救济程序。
(5)治安管理处罚的执法监督。
31.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基本要求: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32.《劳动法》和《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劳》:1.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2.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原则3.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原则4.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原则《公》:1.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2.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3.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4.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33.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34.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35.简述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及关于结婚的相关规定。
a婚姻自由b一夫一妻c男女平等d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e实行计划生育f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36.简述法律的一般含义及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37.什么是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及法律适用?A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B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C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D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38.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三)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五)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六)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39.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对立统一。
B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1,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量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2,具体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互相包含。
权力的范围是义务的界限,反之亦然。
C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义务是特有约束机制,帮助建立社会秩序,权力是激励机制和利益导向,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
40.什么是法律思维方式?它的特征是什么?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P171-172)41.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A学习法律知识b掌握法律方法c参与法律实践d努力树立法律信仰e积极宣传法律知识f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42.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特征:a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诸如国家性质、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
从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上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
原则:a党的领导b人民主权c公民权利d法制原则e民主集中制原则43.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哪些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六)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4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权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
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计划生育、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赡养扶住父母等)45.什么是民法?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力滥用46.简述我国民事权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可分为财产权和非财产权两大类。
A物权(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B债权(债权人得请求相对人为特定行为或不特定行为的权利)C知识产权(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标志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D继承权(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取得或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E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47.简述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我国合同法对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违约责任以及主要合同种类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合同由当事人约定,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办法。
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各方通过平等协商,依法就合同内容达成意思表示一致的过程。
(方式为要约、承诺)订立合同时民事法律行为。
(P194)48.什么是刑法?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原则:一是罪刑法定原则。
二是罪刑相当原则。
三是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49.什么是犯罪?犯罪构成包括哪些要件?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50.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紧急避险?其成立条件分别是什么?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
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的行为,造成损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