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应对堵车良策
- 格式:pdf
- 大小:75.18 KB
- 文档页数:1
谁想不通?看世界各国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难题引言:堵!堵!堵!当北京从首都变成“首堵”,当“塞车”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词汇,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已经习惯于给每一次出行预留或长或短的拥堵时间。
出行成本、时间成本,都在不知不觉中迅速增加着。
那么,其他国家的大都市都是怎样应对拥堵难题的呢?让我们挑选几个,逐一了解近几年,我国一线大城市的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而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加,私人机动车的拥有量飞速增长,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剧了城市道路的拥堵程度。
特别是北上广这样的大都市,城市中心区的道路网在每天的长时间内都处于超负荷状态,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的严重程度。
以北京为例,近15年来,北京汽车保有量每年平均递增率超过15%,个别年份甚至接近20%,而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的年平均增加率仅为1.2%和3.7%,交通需求与市区路网总容量之间的缺口日益扩大。
像北京采取单中心、摊大饼的城市扩张模式,主要商务区、金融区和行政区都集中于三环以内,形成典型的潮汐式交通出行,二环路内的面积仅占市区总面积的6%,却集中了全市机动车交通量的30%。
我国大城市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己经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计对交通拥堵相继出台了治理方案,上海“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相应的治堵方案。
先限行,后限购,北京可谓做足了榜样。
然而,一个简单的“限”字、粗暴的行政命令,是否就能将拥堵拒之门外呢?我想“双限”施行之后北京未见好转的交通状况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些就会发现,拥堵并非中国特色,交通拥堵属于世界性的难题。
北京的今天,就是巴黎、伦敦的昨天。
那么,关于解决或者缓解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国际上有哪些先进的经验抑或教训呢?我们邀请了在美国、意大利、日本和法国生活的几位朋友,让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谈谈这些不同国度不同城市的交通情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对我们能够有所帮助。
车多心不乱美国驾车见闻撰文/徐燕文很多人都说美国不堵车,但在纽约、洛杉矶或波士顿等大城市,交通情况并不乐观。
如何解决交通行业中的交通拥堵问题一、引言交通拥堵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尝试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优化交通设施与规划、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以及借助信息技术等角度,探讨如何解决交通行业中的交通拥堵问题。
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1. 改善道路布局与建设:通过合理规划,并增加道路容量来缓解拥堵。
例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注重连续性与衔接性,避免单点集中式设计,使得交通流更加顺畅。
2. 优化红绿灯配时:采用智能化的红绿灯配时系统,根据实时车流情况合理调节红绿灯时长,确保道路各个方向车辆交叉口协调运行,减少信号灯排队等待时间。
3. 建设立体立交桥或隧道:在城市主要干线道路设置立体立交桥或隧道,避免地面平面交叉口造成的拥堵。
这样可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三、优化交通设施与规划1. 改善公路系统:在繁忙地区增加车道数量,修建高速公路连接城市的核心区域,缩短行车时间,减少拥堵。
此外,应合理设置并维护出入口匝道,提高公路系统整体的进出入效率。
2. 完善停车设施:充分考虑停车需求,在商业中心、居住区等人流密集地设置多功能停车场或立体停车楼,以便统一管理和利用有限空间。
同时可以通过智能导航系统引导驾驶员准确寻找空闲泊位。
3. 发展自行车交通网络: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并改善自行车道设施。
建设完善的自行车交通网络,为骑行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交通方式,并逐步增加自行车租赁点以满足大众需求。
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1. 密集运营高峰时段:以早晚高峰期为重点时段,增加公共交通工具运营频次和班次数量,在繁忙线路增加站点,以减少私家车交通流量。
2. 减少单车出行:城市可推广多人拼车、公共租赁汽车等低碳出行方式,鼓励更多人选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降低运营成本,并改善大众出行体验。
3.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改善公共交通工具的舒适性与便捷性,引入智能支付系统和电子定位设备,提高服务质量。
七十个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案与策略在现代社会中,交通拥堵问题成为了一个全球性难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私家车辆的大量增加,交通拥堵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案和策略。
以下是七十个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案与策略:一、城市规划与设计类:1. 合理规划道路布局,确保道路的通畅性。
2. 建立地下通道和立体交叉桥梁,缓解路面交通压力。
3. 建设更多的公共停车场,减少路边停车的需要。
4. 设立限制车辆进入市中心区域的政策,减少私家车辆拥堵。
5. 推行鼓励步行和骑行的政策,减少短程车辆出行。
二、公共交通类:6. 增加公共交通运力,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
7. 提高公共交通的准点率,提高乘客对公共交通的信任度。
8. 制定合理的公交线路规划,减少回头路线和重复线路。
9. 改善公交站点设施,提高候车体验。
10. 推行交通一卡通,实现无缝换乘。
三、出行方式类:11. 鼓励居民拼车出行,减少车辆数量。
12. 建立拼车平台,方便居民进行拼车。
13. 鼓励人们采用共享单车,减少短程车辆出行。
14. 鼓励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错峰出行。
15. 支持发展无人驾驶技术,提高交通效率。
四、智能交通类:16. 推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流动性。
17. 安装智能红绿灯,根据交通流量实时调节信号灯。
18. 使用智能导航系统,避开拥堵路段。
19. 建设交通流量监测系统,及时掌握交通状况。
20. 利用大数据分析交通流量,提前预测拥堵区域。
五、交通管制类:21. 加强交通信号管理,减少交叉口堵塞情况。
22. 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则,提高行车秩序。
23. 严禁占用应急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24. 建立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减少交通拥堵时间。
25. 加强交通警察的执法力度,严肃违法行为。
六、路面设施类:26. 修复损坏的道路,提高行车平稳性。
27. 增加道路标线和导向标牌,减少迷失方向的情况。
28. 加强路面养护工作,减少路面坑洞和修路时间。
国外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经验一、国外制定并实施治理交通拥堵的政策措施1.限制私人小汽车拥有量,减少私家汽车使用频率。
小汽车、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三者相比拟,小汽车运行所需的人均道路面积与停放面积是最高的,因而运行效率最低。
新加坡人通过车辆数年度配额和拥车证两个措施来限制私人小汽车拥有量。
车辆数年度配额制度实施于1990年。
新加坡政府每年根据道路网络新增容量,制定全国本年度小汽车增量的配额。
配额确定后,通过每月举行的公开招标,由公众竞买“拥车权〞。
成功的投标者买得拥车证后才可购置新车。
拥车证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
假设想拥有一辆排气量在2L以上的汽车,拥车证的投标价格达7万美元,而有效期仅为10年,10年以后必须重新投标购置新的拥车证,否那么所拥有的车就得送往政府指定的地方进展销毁。
这项政策有效地使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率从6%降至3%。
由于新加坡政府的目标是既要减少交通拥挤,又要减少车辆排气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政府还规定,从1992年7月起,所有销售的新车必须配装催化转化装置,这样,购车者又需额外支付1200美元。
同时,小汽车的主人还必须按年度缴纳养路费。
而要购置出租车,同样要进展公开、公平的抽签,只有少数中标者可获得购车的权利,出租车只能使用7年。
丹麦的税收体系也被用于限制小汽车拥有和使用。
拥有私人小汽车所需缴纳的税款大约是购车费用的3倍。
同时,为了限制购置大型、高油耗的车辆,购车缴纳的税款随着车重和发动机排量的增加而增长。
这些措施有效抑制了小汽车开展,首都哥本哈根成为兴旺国家中小汽车拥有率最低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在国外许多大城市,私人小汽车更多意义上是作为一种休闲娱乐工具而不是作为代步工具,人们出行大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家庭小汽车只是供人们到偏远地区办事或外出旅游之用。
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披露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由于税负较高,公共交通系统较为完善,在社会经济兴旺程度较高的欧盟国家,小汽车的拥有率与一国的富裕程度大致呈现出反比关系,即人均GDP高的国家,小汽车拥有率反而较低。
应对交通堵塞的七个小妙招交通堵塞是城市发展及人口增加带来的一种常见问题。
每天在上下班高峰期间,人们都要面对拥挤的公交车、满载的地铁以及拥塞的道路。
然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应对交通堵塞,以减少我们的困惑和时间浪费。
以下是七个小妙招。
1. 自行车代替汽车骑自行车是减少交通堵塞的理想选择。
自行车不仅能够快速穿过拥挤的车流和繁忙的街道,还能为您提供锻炼身体的机会。
在短距离内,骑自行车可能比开车更快到达目的地。
此外,自行车还是一种环保的交通方式,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2. 共乘交通工具共乘交通工具可以降低交通堵塞程度。
许多城市提供了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等共乘服务,使得人们能够共享一辆车或一个车位,节约成本和资源。
通过共乘交通工具,车辆数量减少,道路上的交通压力也会相应减轻。
3. 避开高峰时段出行避开上下班高峰时段是避免交通堵塞的常见方法之一。
如果您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可以根据交通情况提前或推迟出门,减少遇到拥堵的可能性。
此外,周末或非工作日出行也往往比高峰时段顺畅,可以更好地避免交通拥堵。
4. 使用导航软件导航软件是一个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您避免交通拥堵路段。
这些应用程序通常会利用实时交通信息和GPS导航系统,提供最佳的路线选择。
选择一款可靠的导航软件,根据实时交通状况调整您的路线,可以有效地减少被堵在路上的时间。
5. 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是减少交通拥堵的可行方案之一。
尽管公共交通可能有时也比较拥挤,但相比自驾车,它可以减少车辆数量,节省油费,并且不必为停车位而烦恼。
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地铁、公交车或轻轨,是一个环保、经济又便利的出行选择。
6. 提前规划行程提前规划行程是避免交通拥堵的好方法。
在出门前查看交通信息,了解道路状况,避开因施工、事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交通堵塞路段。
如果您需要在拥堵的路段上行驶,可以选择备选路线或更早出发,以确保不会因为堵车而迟到。
7. 推广远程办公远程办公是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趋势,特别是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
近日,有关京沪将征收“拥堵费”的消息引发热议不断。
其实,早在10年前,伦敦就已经推行这种治堵方案。
由于其初期效果不错,所以如今常被其他各国城市拿来作为参考。
不过,收费并不能药到病除,今天的伦敦依然拥堵。
作为连续演进发展了2000多年、缺乏强制规划的历史城市,伦敦市中心的街道可能是世界各大都市中最狭窄和最不规则的街道之一。
在这里,绝大部分干道是双向两车道或单行线,红绿灯、人行道数十米一个。
而且,市中心几乎没有立交桥。
这种路况使得城区的车速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巨大的人流和车流给伦敦带来了严重的路面压力。
为了应对拥堵,伦敦的治堵方法也常为国内各界津津乐道。
长期效果不理想的拥堵费措施关于拥堵费的问题在英国由来已久。
早在1964年,英国政府就曾研究过是否可以收取拥堵费。
此后,英国国内对于拥堵费征收计划有过多次讨论,均未能实施。
而最终在2003年,伦敦拥堵收费方案被时任市长肯·利文斯通批准。
自2003年2月17日起,驾车进入伦敦市中心必须付费,收费所得用于投资公共交通设施。
时任市长利文斯通表示,推广这项政策可以大幅度减少市内的交通拥堵现象。
伦敦政府此举意在通过增加出行成本,鼓励市民改用其他方式出行。
事实表明,征收拥堵费在短期内非常有效。
在拥堵费开始实施的一段时间之内,伦敦的行车速度达到20年来最快,每小时从8.69英里增加到10.56英里。
有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采用骑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方式出行。
然而,广泛的市政工程和交通管理计划却逐年减少了收费区道路的通行能力,这也导致通行速度重新返回到收费之全市人口:782.5万人 汽车保有量:600万左右 征收拥堵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限制公务车伦敦拥堵费价目:使用网上付款系统(9英镑)在当天进入收费区之前或之后付款(10英镑)在市区行驶之后第二天补付拥堵费(12英镑)——如果在周五进入市区而未缴费,则需在周二之前补付费用交通拥堵,这个令人头疼的难题不仅困扰着中国的大城市。
国外如何化解堵车作者:李荣来源:《时代中国》2008年第07期堵车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
当遇到严重的堵车情况时,人们已经不仅仅是在车内打电话聊天或者看电视了,他们甚至还会在车内用餐或利用这段时间来结交朋友。
那么世界各国对堵车问题又有何良策呢?以色列建自行车专用路以色列运输部长沙乌尔•莫法兹认为:要想解决严重的堵车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修建立体交叉路。
仅最近几年,以色列各地就建立了数百座立交桥,基本上不设交通信号灯。
在以色列,沿着交通干线的道路边都设有电子显示屏,以此通知司机这一时段哪些道路比较拥挤。
此外,广播电台每隔一小时也会发布类似信息。
司机还可以通过拨打固定电话了解到最快的行车路线。
在以色列,交通拥堵通常发生在上下班时间,因此,许多企业、公司和机关单位响应政府的号召错开上下班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堵车现象。
除此之外,以色列运输部还与地方政府共同拨出资金,用于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海法等城市修建自行车专用道路,并在自行车道的起点和终点免费向驾车者和公交车乘客提供自行车。
美国新型“巡逻队”显身手美国得克萨斯州交通运输研究所的工程师蒂莫西•洛马克斯说:“得州交通运输研究所调查研究了全国85个主要城市及其郊区的交通拥堵情况。
调查表明,美国每年因为堵车而损失约42亿个小时,还要多消耗约100亿升燃油。
两者相加,美国每年堵车的损失约为780亿美元。
”在洛杉矶、旧金山和迈阿密等快速发展的大城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例如,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利用现代化技术使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发挥最高效率。
此外,一种新型“巡逻队”也发挥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这种巡逻队中既包括技术人员,也包括拖车作业人员。
他们负责对发生的交通事故作出“快速及时反应”,从而减少道路拥堵现象。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不仅能够随时监控道路状况,而且能够预先“报告”交通情况的研究项目予以支持。
美国正在研究称为“合理交通系统”的国家计划,其中一种系统可以提前告诉司机们最合理的出行路线。
应对交通堵塞问题的六个解决方案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
特别是在工作日的上下班高峰期,道路拥堵经常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交通状况。
本文将讨论应对交通堵塞问题的六个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一: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发展和改善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堵塞问题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增加公交车、地铁和轻轨等交通工具的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面,以便鼓励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如减免公共交通费用、设立专用道等吸引更多私家车主转向公共交通方式,从而减少道路拥堵。
解决方案二:推广共享出行模式共享出行模式,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
共享出行模式的特点是便捷、低碳,并能够减少车辆数量。
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推广共享出行模式,并提供相应的便利设施,例如建设停车桩、车辆分拣区等,以提高共享出行的便利性和用户体验。
解决方案三:鼓励非机动交通出行非机动交通,如步行和骑行,不仅能够减少交通拥堵,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个人健康。
政府可以加大对非机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增设人行道、自行车道等,为行人和骑行者提供安全和便利的通行条件。
同时,推广慢行文化,鼓励人们尽可能选择步行或骑行来代替短程的驾车出行。
解决方案四:实施交通限行措施交通限行措施是一种通过限制车辆通行来减少道路拥堵的手段。
政府可以根据道路容量和交通流量设置交通限行区域,并在高峰期对特定时间段和特定车型实行限行措施,如分时段限行、尾号限行等。
这样可有效减少车辆数量,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解决方案五:优化道路规划和交通信号控制道路规划和交通信号的合理设置对于缓解交通堵塞有着重要影响。
政府应该进行科学的道路规划,避免道路瓶颈和拥堵点的出现,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交通信号。
通过采用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的优化调控,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降低交通拥堵。
新加坡:“道路拥堵费”与“拥车证”新加坡是最早实行缴纳“道路拥堵费”的国家。
1975年起在市中心6平方公里的控制区域,对进入的车辆每天收费3新元的“道路拥堵费”,公交车除外。
1998年9月新加坡开始实行的公路电子收费系统ERP,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在拥挤路段进行自动收费,堵车现象大大减少。
当汽车每次通过收费站时,ERP通过专有短波无线电通信系统,自动从装置在车内读卡器中的智能卡上扣除费用。
新加坡政府不鼓励私人拥有轿车。
个人在购买新车时,必须首先投标购买一张有效期为10年的拥车证。
纽约:私车一律停郊外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上班族通常要从家里开车到市郊地铁站或火车站,再换乘地铁或火车进入市区。
有车一族的爱车只能“委屈”地停在郊外。
而曼哈顿的许多街道,只有持特殊牌照的车辆才能停车上下货和上下客,其它车辆不得停放,否则即遭罚款。
伦敦:限制家长用私家车接送孩子上学为了解决交通拥挤,伦敦市政当局从2003年2月17日开始,对进入市中心8平方英里范围内的车辆,从早晨7点到下午6点半征收5英镑的“进城费”。
提高燃油税也是英国限制汽车使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另外,为缓解每天早晨上班高峰期交通阻塞的情况,英国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家长每天用私家车接送孩子上学。
在英国,许多家长都用私家车送孩子上下课,有些学生的家距学校只有1公里左右,也要父母开车接送。
统计显示,每逢学校放假,英国主要街道高峰期堵车数量减少五分之一。
有关专家指出,家长用私车接送孩子是造成高峰期交通阻塞的原因之一。
维也纳:私人轿车规矩多在奥地利维也纳,交通规则对私人小轿车的束缚和限制明显多于其他交通工具。
小轿车不仅不能和自行车、行人抢道,而且不允许随便超越公共交通工具,甚至在拥挤时要给超市的送货车让路。
而停车的规矩就更多了,而且一旦违章停车,任何受到影响的人都有权打电话通知警察把违章车拖走。
美国:新型“巡逻队”显身手洛马克斯是美国研究交通拥堵问题的专家,他说,美国每年在堵车中损失约42亿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