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炼钢原材料与铁水预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43
最早的炼钢方法是1740 年出现的坩锅法,它是将生铁和废钢装入坩锅中,用火焰加热溶化炉料,之后将溶化的炉料浇铸成钢锭。
1856 年,英国人亨利.贝塞麦发明了酸性空气底吹转炉炼钢法,第一次解决了铁水直接冶炼钢水的难题,从而使钢的质量得到提高,但此法不能脱硫,目前该方法己淘汰.1880 年,出现了第一座碱性平炉,由于其成本低,炉容大,钢水质量优于转炉,一时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炼钢法.1878 年,英国人托马斯发明了碱性炉村的底吹转炉发,该方法是在吹炼过程中加石灰造碱性渣,从而解决了高磷铁水的脱磷问题。
但此法的缺点是炉子寿命短,钢水中氮含量低。
1899 年,出现了依靠废钢为原料的电弧炉炼钢法,解决了利用废钢炼钢问题。
20 世纪40 年代大型空气分离机的出现,使氧气制造成本大大降低,氧气顶吹转炉得到广泛运用。
二、炼钢的过程1.炼钢实际上就是对生铁的一种精炼过程。
由于生铁冶炼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碳来还原出金属铁,生铁中碳含量较高。
钢与生铁化学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含碳量超过 2.11 %的就是生铁,而常用钢的含碳量一般在1%以下。
目前,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是冶炼普通钢的主要手段,世界钢产量的70%以上是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
电弧炉炼钢发展很快,主要用于冶炼高质量合金钢种,已超过了世界钢产量的20%。
炼钢就是将铁在高温中(约1600 摄氏度)进行熔化、净化(或称精炼)和合金化的一个过程。
一般来说,就是将生铁(铁水、铁块)和废旧钢制品在炉中精炼,得到不同性能的钢。
精炼过程主要包括用燃烧的方法去除掉生铁中过量的碳和硅以及锰和磷等杂质。
这些杂质要么变成气体冒出去,要么变成残渣被清除掉。
精炼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加入某些其他元素。
炼钢炉有三种:转炉、平炉和电弧炉。
转炉和平炉用来炼从高炉出来的铁水加废钢,电弧炉用来将废钢熔化再炼。
平炉由于能耗高、生产周期长,己经遭淘汰。
转炉炼钢:转炉的炉体可以转动,用钢板做外壳,里面用耐火材料做内衬。
常用铁水预处理技术常用铁水预处理技术铁水预处理基础知识1、什么是铁水预处理?★铁水预处理指铁水兑人炼钢炉之前,为除去某些有害成份或回收某些有益成分的处理过程。
针对炼钢而言,主要是使铁水中硅、磷、硫含量降低到所要求的范围,以简化炼钢过程,提高钢的质量。
铁水预处理具体分为铁水炉外脱硅、脱磷和脱硫,有时脱磷和脱硫同时进行。
对于铁水含有特殊元素提纯精炼或资源综合利用而进行的提钒、提铌、提钨等预处理技术则称为特殊预处理。
2、什么是铁水“三脱”技术?★指铁水兑人炼钢炉之前,进行脱硫、脱硅、脱磷的预处理工艺过程。
3、铁水脱硫的目的是什么?★提高钢质、扩大品种和改善炼钢操作,提高钢的机械、工艺性能。
4、铁水脱硅的目的是什么?⑴减少转炉炼钢渣量、改善操作和提高炼钢经济指标。
硅是氧气转炉炼钢发热的元素,所以为了提高炼钢熔池温度和早化渣,往往希望铁水含硅高一些,但实践证明铁水含硅高时,为了保证转炉渣有较高的碱度,势必增加石灰消耗量,使渣量增多,冶炼时间延长,耗氧量增加,喷溅加剧,铁损增加,并给操作带来困难,从而降低炼钢生产率和增加生产成本。
铁水含硅量一般应控制在0.4%以下的水平。
(2)铁水预脱磷的需要脱硅是铁水预脱磷的先决条件。
铁水预脱磷要求脱磷反应区的氧位高,当加入氧化剂提高氧位时,硅首先就与氧作用而降低铁水中的氧位。
为此,脱磷首先要脱硅,脱磷前控制硅含量一般要求在0.15%以下。
5.铁水脱磷的目的是什么?(1)生产低磷钢、超低磷钢和不锈钢等工艺需要。
磷在钢中对性能的影响,除少数钢种为提高强度或耐大气腐蚀性,要求有一定含磷外,对大多数钢种是有害的,它降低钢的冲击韧性,尤其是低温冲击韧性;磷的枝晶偏析使板材产生带状组织,造成钢板各向异性。
随着新技术材料的发展,对某些品种钢要求磷含量≤0.01%(低磷钢) 或≤0.005%(超低磷钢) 。
用转炉工艺脱磷,虽然有较好的脱磷效果,但达到这种低磷的水平是难以完成的,如采取多次造渣操作,有可能达到,但都存在渣料消耗大,冶炼时间长,热损失大,金属收得率低等问题。
1 转炉炼钢的原材料1-1 转炉炼钢用原材料有哪些,为什么要用精料?炼钢用原材料分为主原料、辅原料和各种铁合金。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用主原料为铁水和废钢(生铁块)。
炼钢用辅原料通常指造渣剂(石灰、萤石、白云石、合成造渣剂)、冷却剂(铁矿石、氧化铁皮、烧结矿、球团矿)、增碳剂以及氧气、氮气、氩气等。
炼钢常用铁合金有锰铁、硅铁、硅锰合金、硅钙合金、金属铝等。
原材料是炼钢的物质基础,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对炼钢工艺和钢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国内外大量生产实践证明,采用精料以及原料标准化,是实现冶炼过程自动化、改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根据所炼钢种、操作工艺及装备水平合理地选用和搭配原材料可达到低费用投入,高质量产出的目的。
转炉入炉原料结构是炼钢工艺制度的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钢铁料结构,即铁水和废钢及废钢种类的合理配比;二是造渣料结构,即石灰、白云石、萤石、铁矿石等的配比制度;三是充分发挥各种炼钢原料的功能使用效果,即钢铁料和造渣料的科学利用。
炉料结构的优化调整,代表了炼钢生产经营方向,是最大程度稳定工序质量,降低各种物料消耗,增加生产能力的基本保证。
1-2 转炉炼钢对铁水成分和温度有什么要求?铁水是炼钢的主要原材料,一般占装入量的70%~100%。
铁水的化学热与物理热是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主要热源。
因此,对入炉铁水化学成分和温度必须有一定的要求。
A铁水的化学成分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要求铁水中各元素的含量适当并稳定,这样才能保证转炉冶炼操作稳定并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1)硅(Si)。
硅是转炉炼钢过程中发热元素之一。
硅含量高,会增加转炉热源,能提高废钢比。
有关资料表明,铁水中WSi每增加0.1%,废钢比可提高约1.3%。
铁水硅含量高,渣量增加,有利于去除磷、硫。
但是硅含量过高将会使渣料和消耗增加,易引起喷溅,金属的收得率降低。
Si含量高使渣中SiO2含量过高,也会加剧对炉衬的冲蚀,并影响石灰渣化速度,延长吹炼时间。
转炉炼钢流程
转炉炼钢是一种常用的钢铁冶炼方法,通过将生铁和废钢放入转炉中,加入适
量的废钢和铁合金,然后进行氧气吹炼,最终得到所需的钢铁产品。
下面将详细介绍转炉炼钢的流程。
首先,将生铁和废钢装入转炉。
生铁是从高炉中得到的铁水,含有较高的碳含量,而废钢是回收利用的废旧钢铁制品。
将这些原料装入转炉后,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适量的废钢和铁合金,以调整炉料的成分和温度。
接下来是转炉的氧气吹炼过程。
在炉料准备好后,通过转炉底部的氧气鼓风装
置向炉内吹入高压氧气。
氧气与炉内的炉料发生化学反应,使得炉内温度迅速升高,同时氧气氧化了炉料中的杂质和碳,使其逐渐融化。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氧气的流量和时间,以确保炉内的温度和化学反应达到理想状态。
随着氧气吹炼的进行,炉内的炉料逐渐熔化,形成熔体。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
不断搅拌炉料,以保证炉内温度和成分的均匀性。
同时,根据所需的钢铁品种,可以在这个阶段适量加入合金元素,以调整钢铁的成分和性能。
最后,是炉渣处理和出钢过程。
在炉料完全熔化后,炉内会生成一层炉渣,这
是氧气吹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和其他杂质的混合物。
通过合理的炉渣处理方法,可以将炉渣与熔体分离,最终得到所需的钢铁产品。
同时,需要注意控制出钢的速度和温度,以保证钢水的质量和成分符合要求。
总的来说,转炉炼钢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
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管理,可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钢铁生产,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