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检测专题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873.10 KB
- 文档页数:14
Elisa常见类型及实验标准操作方法与常见问题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Elisa的操作方法和常见问题对于熟练进行实验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Elisa的常见类型、实验标准操作方法以及常见问题的详细介绍。
一、常见类型:1. 间接Elisa:该方法利用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性质来检测特定抗原。
首先,在官网上涂上反应性抗原的试样,然后添加能与抗原结合的一抗,再加入与一抗结合的二抗和标记物,最后通过颜色变化来测定抗原的含量。
2. 直接Elisa: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性质来检测特定抗原。
在官网上涂上反应性抗原的试样,然后加入能与抗原结合的标记抗体和标记物,最后通过颜色变化来测定抗原的含量。
二、实验标准操作方法:1.样品制备:收集要检测的样品,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制备,如离心、稀释等。
2.官网涂布:将样品或标准物质涂在官网上,并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孵育一段时间,使其抗原完全吸附到官网上。
3.阻断:用适当的阻断缓冲液或血清阻止非特异性结合。
4.添加(初级)抗体:加入特异性的初级抗体,让其与官网上的抗原结合。
5.洗涤:用缓冲液洗涤掉未结合的初级抗体。
6.添加(二级)抗体:加入特异性的二级抗体,使其与初级抗体结合,并将标记物引入实验系统。
7.洗涤:用缓冲液洗涤掉未结合的二级抗体。
8.底物添加:加入含有底物的溶液,使底物被标记物催化,产生颜色反应。
9.反应终止:加入适当的溶液将反应停止。
10.测定:通过检测底物催化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使用酶标仪等设备测量并分析光密度。
三、常见问题:1.如何选择合适的抗体和标记物?2.如何优化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浓度和孵育时间等条件来提高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以尝试不同浓度的抗体和试剂,并对孵育时间和温度进行调整。
3.如何处理实验结果?实验结果通常会通过测量光密度来表示。
典型的Elisa实验结果可以使用标准曲线进行定量,或者通过比较样品和对照组的光密度差异来进行定性判断。
ELISA试验技术要点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技术,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或其他分子在样本中的存在量。
ELISA试验技术是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原理的一种快速、敏感的定量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ELISA试验技术的要点,包括原理、步骤、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
一、ELISA试验的原理ELISA试验通过测定受检物质与特定抗体之间的结合来检测受检物质的存在量。
ELISA试验通常包括4个基本步骤:涂底板、孵育、洗板和检测。
在涂底板过程中,将要检测的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底板上。
然后,在孵育过程中,将待测样本加入底板,与固定的抗原或抗体结合。
接着,在洗板过程中,清洗掉未结合的物质。
最后,在检测过程中,使用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来确定结合的抗原和抗体的量。
二、ELISA试验的步骤1.涂底板: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底板上。
2.孵育:加入待检测样本,经过特定时间让抗原和抗体发生结合。
3.洗板:清洗掉未结合的物质,防止干扰物质的干扰。
4.检测:加入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测量酶标记反应的信号强度。
三、ELISA试验的优缺点1.优点:ELISA试验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目标物质的存在量。
此外,ELISA试验的操作简单,不需要昂贵的设备。
2.缺点:ELISA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干扰物质的影响,有时需要多步骤操作,容易出现误差。
四、ELISA试验的应用范围ELISA试验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食品安全等领域。
在医学领域,ELISA试验可用于诊断感染病原体、筛查肿瘤标志物等。
在生物化学领域,ELISA试验可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酶活性等。
在环境科学领域,ELISA试验可用于检测水体或土壤中的污染物。
在食品安全领域,ELISA试验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重金属等。
总之,ELISA试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elisa检测抗原的方法和原理Elisa检测抗原的方法和原理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检测和量化样品中存在的抗原物质。
本文将由浅入深地介绍Elisa 检测抗原的方法和原理。
1. 什么是ElisaElisa是一种特异性、敏感性较高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
它利用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酶和底物的反应生成可见的颜色或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抗原物质的检测和定量。
2. Elisa检测方法Elisa检测方法主要分为四个步骤:涂覆、孵育、洗涤和检测。
涂覆在一片试验板或微孔板的孔中,将需要检测的抗原分子或抗体分子吸附在表面上,形成涂层。
一般采用多孔板,每个孔都对应一种待检测的物质。
涂层的材料可以是抗原、抗体或其他可与待检测物质特异结合的生物分子。
孵育将待检测样品或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加入到涂覆好的孔中,使待检测物质与已涂覆的抗原或抗体结合。
样品与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是Elisa方法的核心步骤,关系到试验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洗涤通过洗涤步骤去除未与抗原或抗体结合的物质,以减少非特异结合引起的干扰。
洗涤可以使用缓冲液或其他溶液进行多次重复的洗涤步骤,以确保洗掉非特异性结合物质。
检测在经过洗涤步骤后,加入与目标物质特异性结合的检测抗体,将其与已结合的物质结合。
检测抗体上常附带有酶标记物质,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加入底物后,酶标记物质催化反应,产生可见的颜色或荧光信号。
3. Elisa检测原理Elisa检测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以及酶标记物质的催化作用。
Elisa方法一般有三种形式:间接Elisa、直接Elisa和竞争性Elisa。
不同形式的Elisa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只是在特定的步骤中有所差异。
间接Elisa间接Elisa将抗原吸附到试验板上,待检测样品与吸附的抗原结合,然后加入与目标物质特异性结合的一级抗体。
一级抗体上常附带辣根过氧化物酶等酶标记物质,再加入底物后产生可见的信号。
ELISA检测方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科学及环境科学等领域。
该方法利用抗体和酶的相互作用,能够检测和测定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ELISA的原理、步骤、应用以及优缺点。
ELISA的原理主要基于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
首先,在固体表面(晶髓酶标板等)上吸附或共价结合抗原,形成抗原固相。
然后,将待测样品加入酶标板孔中与固定的抗原发生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随后加入特异性的酶标记抗体,使其与复合物形成二抗三重复合物。
最后,通过添加底物,酶催化底物产生可检测的色变反应,测定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1.抗原固定:将已知浓度的抗原加入酶标板中,并使其吸附在固体表面,形成抗原固相。
固相吸附通常通过物理吸附或共价结合实现。
2.试样加入:将待测样品加入酶标板中与固定抗原发生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初步处理,如稀释、加入染色剂等。
3.二抗加入:将特异性酶标记的二抗加入酶标板中,与复合物发生特异性反应,形成二抗三重复合物。
4.清洗:通过洗涤剂将非特异性结合物洗去,以减少干扰。
5.基质加入:加入特定底物,如TMB(3,3',5,5'-四甲基联苯二胺)或ABTS(2,2'-联氨基二(2-甲基丙酰氧)乙烷磺酸铵),酶催化产生彩色反应。
6.反应停止:用酸、碱或金属离子等停止反应,阻断底物的氧化反应,维持产色稳定。
7.反应测定:使用光度计测定产生的色素的吸光度或荧光。
ELISA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ELISA常用于检测血液中的抗体和抗原,从而诊断传染病、自身免疫疾病等。
在生物科学研究中,ELISA可用于测定细胞因子、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浓度。
此外,ELISA也可以用于检测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等。
1.灵敏度高:ELISA可以检测到较低浓度的抗原或抗体,常常超过其他方法的敏感度。
2.特异性强:ELISA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识别,可准确检测特定的抗原或抗体。
elisa常见实验方法摘要:1.ELISA实验原理简介2.ELISA实验步骤概述3.常见ELISA实验方法分类4.各类ELISA实验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5.提高ELISA实验效果的方法6.ELISA实验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正文: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用于检测蛋白质、抗原和抗体等生物分子的方法。
ELISA实验通过特异性抗体与待检测物结合,再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检测结合物,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定量分析。
以下是ELISA常见实验方法的详细介绍。
1.ELISA实验原理简介ELISA实验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待检测样品中的目标分子与固定在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二抗,与结合在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反应。
最后,通过底物显色反应,根据颜色的深浅判断待测物含量。
2.ELISA实验步骤概述ELISA实验一般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抗原或抗体固定: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如酶标板)上;(2)样品处理:对待测样品进行适当处理,使其与实验体系相适应;(3)加样:将处理后的样品和酶标记的二抗加入酶标板,incubate;(4)底物显色:加入底物,酶标记的二抗与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底物被酶催化显色;(5)读数:用酶标仪测定显色程度,换算成待测物浓度。
3.常见ELISA实验方法分类根据实验过程中抗原抗体结合的方式,ELISA实验可分为以下几类:(1)双抗原夹心法:待测物为抗原,实验中使用两种针对抗原不同表位的抗体;(2)竞争法:待测物为抗体,与固定抗原竞争结合酶标抗体;(3)间接法:待测物为抗体,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检测;(4)免疫共沉淀法:利用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与底物结合。
4.各类ELISA实验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1)双抗原夹心法:优点为特异性高、灵敏度高,适用于抗原含量较低的检测;缺点为操作复杂,易出现交叉反应。
(2)竞争法:优点为操作简便,适用于抗体含量较低的检测;缺点为特异性相对较低,易受其他物质干扰。
elisa的检测原理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用于检测目标物质的方法。
Elisa的检测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本文将介绍Elisa的检测原理及其具体步骤。
第一部分:Elisa的背景介绍Elisa是一种非常敏感和特异的实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筛选、蛋白质定量等领域。
其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反应,通过酶作用产生颜色或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量检测。
第二部分:Elisa的原理与步骤1. 血清处理在进行Elisa实验之前,需要从样本中提取血清,并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可能干扰结果的物质,如红细胞、血浆等。
经过预处理后的血清样本即可用于后续的实验步骤。
2. 固相吸附在Elisa实验中,一般会使用96孔板作为固相载体。
首先,将需要检测的抗原溶液加入孔板中,并在孔板内表面上形成一层均匀的抗原薄膜。
通常,每个孔位会添加同样的抗原浓度,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特异性结合在已固定的抗原上,加入待测样本(可能存在的抗体),与孔板中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
如果待测样本中存在与抗原相匹配的抗体,则会发生结合反应。
这种特异性结合可以用于检测某种特定抗体的存在。
4. 洗涤步骤为了去除未结合的物质,以及降低非特异性背景信号的干扰,需要进行洗涤步骤。
在洗涤过程中,用缓冲液冲洗反应孔位,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5. 检测物的结合在完成洗涤步骤后,加入与待测抗体特异结合的检测物(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级抗体)。
该检测物会与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形成复合物,并固定在孔板内。
6. 底物反应与信号检测加入底物反应液,通过酶促反应产生可测量的色素或荧光信号。
底物反应液的选择取决于检测系统的设定,在特定条件下,底物与酶的活性发生反应,产生信号。
7. 信号测量与数据分析使用光度计或荧光分析仪测量底物反应产生的信号强度。
根据标准曲线或其他定量方法,可以计算出待测样本中抗原的浓度或抗体的含量。
elisa是什么检测方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检测方法,通过测量酶标记物与抗原或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目标物质的存在或浓度。
它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生物研究以及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对Elisa的原理、分类、应用和优缺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Elisa的原理。
Elisa基于免疫学原理,通常由固相(如微孔板)和液相两个阶段组成。
首先,在固相上涂覆抗原或抗体,形成固定化的特异性结构,使其能与待测样品中的目标物质特异性结合。
然后,通过加入酶标记的第二抗体或第二抗原,形成复合物。
最后,加入底物,使酶标记物与底物反应,产生显色或荧光信号。
检测过程中的光学信号强度与待测物质的存在或浓度成正比。
根据使用的抗体或抗原类型,Elisa可分为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夹心Elisa等不同类型。
直接Elisa直接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测物质结合,检测过程相对简单快速。
间接Elisa中,一种非标记的抗体与待测物质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二抗与非标记抗体结合。
竞争Elisa中,待测物质与固相上固定的抗原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测物质竞争结合。
夹心Elisa适用于检测两个特异性结合靶点的含量。
Elisa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医学诊断中,Elisa常用于检测感染病原体、自身抗体、过敏原、肿瘤标志物等。
例如,HIV抗体检测采用Elisa技术可以有效检测感染者的血液样本。
此外,Elisa还可以用于检测细胞因子、癌症相关蛋白质、药物代谢产物等生物标志物,对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医学领域,Elisa在生物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常用Elisa来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基因表达调控、细胞信号通路等。
通过检测特定蛋白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水平,可以揭示其在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此外,Elisa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或污染物可以通过Elisa技术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ELISA技术培训技术简介:酶联接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简称ELISA,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酶是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特殊蛋白质,其催化效力超过所有人造催化剂,ELISA是将酶催化的放大作用与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结合起来的一种微量分析技术。
酶标记抗原或抗体以后,既不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也不改变酶本身的活性。
因此ELISA具有准确性高、检测时间短、价格低廉、判断结果有客观标准、结果便于记录和保存等优点,适合于大批标本的检测,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医疗检测以及免疫实验分析等领域。
核心原理:ELISA必须遵守以下3个核心原理:1.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器免疫学活性。
例如:蛋白质分子结构上的疏水基团与聚苯乙烯表面的疏水基团能产生互作用而吸附。
2.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
3.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例的,由此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在ELISA中酶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常用于ELISA法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等,其中尤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多。
酶结合物是酶与抗体或抗原, 半抗原在交联剂作用下联结的产物,它不仅具有抗体抗原特异的免疫反应,还能催化酶促反应,显示出生物放大作用。
应用方向:ELISA应用的范围很广,而且正在不断地扩大,原则上ELISA可用于检测一切抗原、抗体及半抗原,可以直接定量测定体液中的可溶性抗原。
在实际应用方面可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疾病监察、疾病普查、法医检查、兽医及农业上的植物病害的诊断检定等。
因此,它和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及传染病学等方面密切相关。
按照待测物性质的不同,ELISA反应可以分为抗原检测反应及抗体检测反应。
在医学领域上,能够进行检测的抗原包括:内分泌方面的雌性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体素、胰岛素、皮质醇、促甲状腺素和孕酮等,血液学方面的凝固因子(如第Ⅷ凝固因子)、红细胞抗原及结合球蛋白(Hapto Globin)等,肿瘤方面已试用检查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此外还有霍乱弧菌、大肠肝菌、绿脓杆菌和破伤风梭菌毒素;脑膜炎球菌及淋球菌抗原;检测免疫抑制病人中常见的白色念殊菌抗原,检测病人或病兽的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检测甲肝病毒、疱疹病毒、麻疹病毒、流感、呼吸道融合及巨细胞病毒等。
而用ELISA检测抗体,已获得对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血清学诊断,亦开始广泛用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在寄生虫病方面,它用于对疟原虫、阿米巴、利日曼原虫、锥虫、血吸虫、囊虫、弓浆虫、肺吸虫、肝吸虫、血丝虫、旋毛虫病等血清学诊断,这对人医和兽医都很重要。
在病原微生物方面已用于检测链球菌、沙门氏菌、布氏杆菌、结核杆菌、麻疯杆菌、霍乱弧菌、淋球菌、假丝酵母菌等的抗体,还可用于破伤风抗毒素和霍乱弧菌抗毒素的测定以及检测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感染后的抗体作诊断,也可用于对立克次氏体的种属鉴别,还有用于检测鹦鹉热衣原体抗体的报导。
ELISA也可应用于以下病毒抗体检测: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麻诊、风疹、轮状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脑炎病毒、黄热病毒、狂犬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其敏感性都超过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
此外,还可用于鉴定病毒型别,例如疱疹病毒。
在免疫性疾病方面有试用作自身疫病抗体测定以及对过敏的诊断,例如检测各种过敏原的抗体、DNA抗体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红斑性痕疮抗体等等。
在卫生学方面,可用于检测食品中葡萄球菌肠毒素及沙门氏菌毒素等等。
ELISA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可概括四个方面:1、免疫酶染色各种细胞内成份的定位。
2、研究抗酶抗体的合成。
3、显现微量的免疫沉淀反应。
4、定量检测体液中抗原或抗体成份。
ELISA检测方法的分类:一、抗原检测反应:(抗原检测反应的检测方法中包括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双抗体夹心法: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在一步法(待测抗原与酶标抗体一起加入反应)测定中,当标本中受检抗原的含量很高时,过量抗原分别和固相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而不再形成"夹心复合物"出现钩状效应,甚至可不显色而出现假阴性结果。
因此在使用一步法试剂测定标本中含量可异常增高的物质(例如血清中HBsAg、AFP和尿液hCG等)时,应注意可测范围的最高值。
用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此类试剂可削弱钩状效应。
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的另一注意点是类风湿因子(RF)的干扰。
RF是一种自身抗体,多为IgM型,能和多种动物IgG的Fc段结合。
用作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的血清标本中如含有RF,它可充当抗原成份,同时与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结合,表现出假阳性反应。
双抗体夹心法适用于测定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但不适用于测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因其不能形成两位点夹心。
双抗体夹心法的简要操作步骤为:1)先加入抗体,使抗体固定结合于载体表面;2)再加样品,使目标检测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3)加酶标抗抗体(第二种动物抗抗原的酶标抗体);4)加入酶促反应底物,发生显色反应,显色的深浅与待测抗原的量成正比。
图1 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流程示意图竞争法:当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因缺乏可作夹心法的两个以上的抗体结合位点,因此不能用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测定,可以采用竞争法模式。
方法的基本原理可见图2:本法首先将特异性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抗原和抗体吸附到固相载体表面的过程,称为包被,也可叫做致敏。
经洗涤后分成两组:一组加酶标记抗原和被测抗原的混合液,而另一组只加酶标记抗原,再经孵育洗涤后加底物显色,这两组底物降解量之差,即为所要测定的未知抗原的量。
小分子激素、药物等ELISA测定多用此法。
竞争法的简要操作步骤:1)先加入抗体,使抗体固定结合于载体表面;2)加入梯度浓度比例的待测样品与酶标抗原混合物,同时做只加酶标抗原的对照组;3)加入酶促反应底物,发生显色反应,对比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显色差异,计算未知抗原的量。
图2 竞争法测抗原流程示意图二、抗体检测反应:(抗体检测反应的检测方法中包括双抗原夹心法、间接法、竞争法、捕获包被法)双抗原夹心法:双抗原夹心法的反应模式与双抗体夹心法类似。
用特异性抗原进行包被和制备酶结合物,以检测相应的抗体。
与间接法测抗体的不同之处为以酶标抗原代替酶标抗抗体。
此法中受检标本不需稀释,可直接用于测定,因此其敏感度相对高于间接法。
乙肝标志物中抗HBs的检测常采用本法。
本法关键在于酶标抗原的制备,应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寻找合适的标记方法。
双抗原夹心法的简要操作步骤为:1)先加入抗原,使抗体固定结合于载体表面;2)再加样品,使目标检测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3)加酶标抗原;4)加入酶促反应底物,发生显色反应,显色的深浅与待测抗体的量成正比。
图3 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流程示意图间接法:间接法是检测抗体常用的方法。
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以检测与固相抗原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为间接法。
本法主要用于对病原体抗体的检测而进行传染病的诊断。
间接法的优点是只要变换包被抗原就可利用同一酶标抗抗体建立检测相应抗体的方法。
间接法的简要操作步骤:1)将特异性抗原与固相载体联结,形成固相抗原。
2)加稀释的受检血清,保温反应。
血清中的特异抗体与固相抗原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
3)加酶标抗抗体。
4)加入酶促反应底物,发生显色反应,显色的深浅与待测抗体的量成正比。
图4 间接法测抗体流程示意图竞争法:竞争法测抗体的反应模式与竞争法测抗原类似。
用特异性抗原进行包被和制备酶结合物,以检测相应的抗体。
当抗原材料中的干扰物质不易除去,或不易得到足够的纯化抗原时,可用此法检测特异性抗体。
其原理为标本中的抗体和一定量的酶标抗体竞争与固相抗原结合。
标本中抗体量越多,结合在固相上的酶标抗体愈少,因此阳性反应呈色浅于阴性反应。
如抗原为高纯度的,可直接包被固相。
竞争法测抗体有多种模式,可将标本和酶标抗体与固相抗原竞争结合,抗HBc ELISA一般采用此法。
另一种模式为将标本与抗原一起加入到固相抗体中进行竞争结合,洗涤后再加入酶标抗体,与结合在固相上的抗原反应。
竞争法的简要操作步骤:1)先加入特异性抗原,使抗原固定结合于载体表面;2)加入梯度浓度比例的待测样品与酶标抗体混合物,并做只加酶标抗体的对照组;3)加入酶促反应底物,发生显色反应,对比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显色差异,计算未知抗体的量。
图5 竞争法测抗体流程示意图捕获包被法:捕获包被法(亦称反向间接法)ELISA,主要用于血清中某种抗体亚型成分(如IgM)的测定。
以目前最常用的IgM测定为例,因血清中针对某种抗原的特异性IgM 和IgG同时存在,则后者可干扰IgM的测定。
因此先将所有血清IgM(包括特异性IgM和非特异性IgM)固定在固相上,在去除IgG后再测定特异性IgM。
IgM抗体的检测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中。
先用抗人IgM抗体包被固相,以捕获血清标本中的IgM(其中包括针对抗原的特异性IgM抗体和非特异性的IgM)。
然后加入抗原,此抗原仅与特异性IgM相结合。
继而加酶标记针对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再与底物作用,呈色即与标本中的IgM成正相关。
此法常用于病毒性感染的早期诊断。
类风湿因子(RF)同样能干扰捕获包被法测定IgM抗体,导致假阳性反应。
因此中和IgG的间接法近来颇受青睐,用这类试剂检测抗CMV IgGM和抗弓形虫IgM抗体已获成功。
捕获法测抗体的简要操作步骤:1)特异性捕获抗体的包被,先把能特异性结合待测抗原的抗体固定于固相载体表面;2)加入待测样品,通过固定在载体表面的针对该抗原的抗体固定于载体表面;3)加入特异性抗原以及针对该特异性抗原的酶标抗体;4)加入酶促反应底物,发生显色反应,显色的深浅与待测抗体的量成正比。
图6 捕获包被法测抗体流程示意图除以上7种ELISA测试方法外,近年在亲和素-生物素系统上又发展出ABS-ELISA 法:亲和素是一种糖蛋白,每个分子由4个能和生物素结合的亚基组成,生物素为小分子化合物。
用化学方法制成的衍生物素-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可与抗体或酶形成生物素标记产物,标记方法颇为简便,并且不影响抗体或酶原有的生物学活性。
亲和素生物素系统,简称ABS(avidin-biotin system)。
由于亲和素与生物素间的亲和力极强,结合迅速,且极其稳定,使ABS标记技术比常规酶联免疫、放射免疫及荧光免疫技术有着更高的灵敏度,为微量抗原、抗体的检测开辟了新的途径,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但该方法比普通ELISA多用了两种试剂,增加了操作步骤,因此在临床检验中ABS-ELISA应用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