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世界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12.98 MB
- 文档页数:15
详细各地马铃薯分布详细各地马铃薯分布1. 黑龙江讷河市2011年,讷河市种植马铃薯75万亩,总产量135万吨。
共生产微型薯650万粒,原种一代3000吨,原种二代4.5万吨,良种25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域前列。
2陕西定边县马铃薯是定边县栽培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农作物。
截至2006年种植面积达100万亩,总产鲜薯105万吨,规模连片种植基地在万亩以上的乡镇有18个,4万亩以上的乡镇有8个,100亩以上的专业种植大户有3000户,全县农民人均达3.5亩,占到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56%。
定边县马铃薯种植面积是榆林市的三分之一、陕西省的五分之一和全国的七十分之一,成为陕西省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县,在全国位居前列。
3. 山东省滕州市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亩产和亩均效益最高的山东省滕州市,小小的马铃薯已发展成为特色农业中的一大优势产业。
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普及,新技术的推广,马铃薯种植业在当地得到了长足发展。
目前,全市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5万亩,年总产量达200多万吨,仅此一项农民的收入就达18亿元4. 甘肃定西市“中国薯都”,着力提升马铃薯产业开发层次,推动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0多万亩,总产量500多万吨,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35万吨,使定西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集中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近5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00万亩以上,2010年种植面积328万亩,产业总产值近18.8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获益63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3%5. 山西省250万亩马铃薯主产区与贫困地区的地理范围高度重合,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的20个主产县中,贫困县就有18个。
而且实践证明,马铃薯种植的确是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一条好路子,以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发展较快的岚县为例,去年马铃薯种植面积20多万亩,总产2.5亿公斤。
马铃薯马铃薯是茄科(Solanaceae)茄属中能形成地下块茎的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
学名马铃薯,别名土豆、山药蛋、洋芋、地蛋、荷兰薯。
普遍栽培的马铃薯种它有两个亚种ssp.andigena和ssp.tuberosum,二者同为四倍体。
在南美洲栽培的有7个品种。
每100g 块茎含水分75-82g、淀粉17.5g、糖1.0g、粗蛋白2.0g,以及各种维生素。
欧、美一些国家多用于主食,中国东北、西北及西南高山地区则粮菜兼用,华北及江淮流域多作蔬菜;也可作饲料和生产淀粉、葡萄糖、酒精等的原料。
马铃薯分布遍及欧、亚、非、美、大洋洲,从阿根迁南部到挪威、从平原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南美高山和中国青藏高原均有栽培。
起源和传播:马铃薯起源于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区,为印第安人驯化。
据秘鲁利马发掘的材料证明马铃薯的栽培约有8000年的历史。
马铃薯亚种ssp.andigena 分布于南美洲,ssp.tuberosum最初在智利南部沿海栽培,哥仑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才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
1570年左右传入西班牙,1590年传入英格兰,经过两个世纪才遍布欧洲;1621年传入北美洲;17世纪末传到印度和日本,1650年传入中国。
植物学性状:须根系。
块茎发芽后,先从幼芽基部长出初生根,后在茎的叶节处抽出匍匐茎,发生3-5条匍匐根。
初生根先呈水平方向扩展,约30cm后转而向下,有的深达60-70cm,开成马铃薯的主要吸收根群。
匍匐根主要向水平方向伸长约20cm。
地上茎为绿色或着生紫色斑点,横断面棱形,具波状或直形棱翅,称茎翼。
茎端顶芽形成花芽,呈假二叉分支。
茎上各叶腋均能发生侧枝。
地下茎一般有6-8个节,节上叶退化成鳞片状,从叶腋抽生匍匐茎,在湿润黑暗条件下呈横向生长,见光时则转而向上形成枝条。
匍匐茎尖端短缩膨大形成块茎。
块茎上分布很多呈螺旋状排列的芽眼,靠匍匐茎的脐部周围芽眼分布较稀,顶部较密。
顶部芽眼发牙势较强,长势旺,块茎表面分布很多皮孔,是气体交换的通道,初生叶为单叶,心脏形,后发生的叶为奇数羽状。
大西洋马铃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大西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一种重要的根茎蔬菜作物,也是全球第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主要产区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现已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大西洋马铃薯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在中国,大西洋马铃薯主要产地分布在黑龙江、吉林、河北、甘肃等地,其中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西洋马铃薯主产区之一。
大西洋马铃薯的特征特性大西洋马铃薯的地上部分为直立茎,叶片为掌状复叶,叶柄常有紫色斑纹。
地下部分为肉质块茎,也就是常说的马铃薯块茎,块茎的颜色和形状因品种而异,包括红色、黄色、紫色等各种颜色,形状则有圆形、椭圆形、长形等。
马铃薯块茎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是一种非常有营养的食用植物。
1. 土壤选择与处理大西洋马铃薯适生于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5.8-6.5。
在土壤处理上,应进行深翻耕地,使土壤疏松,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
需进行石灰施用,以提高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肥力,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2. 品种选择大西洋马铃薯品种繁多,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因素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对土壤适应性较强,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优良品种。
3. 良好的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对于马铃薯的高产栽培至关重要。
在购买种子后,应先进行脱水处理,保证种子的水分含量符合要求。
然后进行种子浸泡处理,可以选择磷酸二氢钾、硼砂等物质进行处理,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生长势。
4.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关键。
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基肥,以提供马铃薯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
生长过程中,还需进行追肥,通常以尿素、磷酸二氢钾等肥料为主,根据生长情况进行施用。
应避免施用过量的氮肥,以免影响马铃薯的品质。
5. 合理密植和浇水大西洋马铃薯在播种后,应进行合理密植,一般株距为30厘米左右。
土豆长在哪里
一、长在哪里
土豆是生长在地下的,也就是土壤里面,通常是发生在块茎形成期。
当度过发棵期之后,就会进入到块茎不断生长的结薯期,这个时候茎叶就会不断的减少,最底部的叶子也会开始逐渐变黄、脱落,植株体内的养分就会集中起来,直供块茎生长,特别是在开花的十天之后,它就会快速的膨大。
二、产地分布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大面积的种植,尤其是我国种植面积是最多的,主要是在西南、西北、东北、以及内蒙古地区种植的,西南地区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大。
在我国的甘肃省定西市是最适合种植土豆的,被称为“土豆之乡”。
三、形态特征
土豆为圆球状,表面十分的光滑,外皮的颜色为棕色,或者是紫褐色。
它的直径约为1.5厘米,种子的形状为肾形,呈黄色。
它是有很多品种的,外皮颜色也都不相同,彩色土豆已经成为了特色的食品开发,颜色有红色、黑色、紫色等。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一、世界马铃薯生产现状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安第斯山区及乌拉圭以及墨西哥等地,16世纪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向世界各地传播,17世纪初由荷兰人带到我国台湾。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果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它耐旱、耐瘠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在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目前全世界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有148个,总面积2.8亿亩,总产量达3亿吨。
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
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3亿亩上下,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40%和38%,二者合计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马铃薯种植面积只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5%。
近年世界马铃薯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发达国家因栽培技术水平提高、机械化程度高、单产增加而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
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面积由1.56亿亩下降到了目前的1.23亿亩,下降了21%。
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
亚洲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6255万亩增加到1.17万亩,增加了87%。
其中,中国的种植面积增幅达60%,印度和孟加拉增幅分别达到43%和52%,朝鲜面积增加了2倍。
非洲的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083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683万亩,增加了55%。
其中,尼日利亚由12万亩增加到目前的263万亩,卢旺达、肯尼亚、马拉维的面积增长幅度也分别达到190%、140%和80%。
世界马铃薯平均单产为1167公斤/亩,单产最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单产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新西兰,达到2950公斤/亩,其次是荷兰,达到2867公斤/亩,其他单产水平较高的国家还有比利、丹麦、美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分别达到2835公斤/亩、2830公斤/亩、2743公斤、2721公斤/亩、2200公斤和1800公斤。
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蔬菜,在世界上广泛种植。
它的主要分布区域包括欧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在欧洲,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
尤其是在爱尔兰、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波兰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较大。
这主要得益于欧洲气候适宜、土壤条件良好以及农业技术发达等因素。
特别是在爱尔兰,马铃薯是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美洲,马铃薯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
尤其是在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和北部大平原地区,马铃薯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此外,加拿大的大平原地区也有较大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尤其是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等地。
在亚洲,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是主要的马铃薯种植区域。
在中国,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地区集中在东北、西北和云贵高原等地。
马铃薯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较大,也是人们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印度和俄罗斯等国也有较大规模的马铃薯种植。
在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南非等国家是主要的马铃薯种植区域。
这些国家因其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质量,成为马铃薯的重要种植地区。
尤其是在埃塞俄比亚,马铃薯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主要的马铃薯种植区域。
特别是在澳大利亚,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得益于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质量。
此外,新西兰也有较大规模的马铃薯种植,尤其是在南岛地区。
总的来说,马铃薯的种植区域分布广泛,并且在不同地区起到了重要的经济和食物安全作用。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种植技术和适宜条件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同时,也可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