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世界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12.98 MB
- 文档页数:15
详细各地马铃薯分布详细各地马铃薯分布1. 黑龙江讷河市2011年,讷河市种植马铃薯75万亩,总产量135万吨。
共生产微型薯650万粒,原种一代3000吨,原种二代4.5万吨,良种25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域前列。
2陕西定边县马铃薯是定边县栽培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农作物。
截至2006年种植面积达100万亩,总产鲜薯105万吨,规模连片种植基地在万亩以上的乡镇有18个,4万亩以上的乡镇有8个,100亩以上的专业种植大户有3000户,全县农民人均达3.5亩,占到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56%。
定边县马铃薯种植面积是榆林市的三分之一、陕西省的五分之一和全国的七十分之一,成为陕西省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县,在全国位居前列。
3. 山东省滕州市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亩产和亩均效益最高的山东省滕州市,小小的马铃薯已发展成为特色农业中的一大优势产业。
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普及,新技术的推广,马铃薯种植业在当地得到了长足发展。
目前,全市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5万亩,年总产量达200多万吨,仅此一项农民的收入就达18亿元4. 甘肃定西市“中国薯都”,着力提升马铃薯产业开发层次,推动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0多万亩,总产量500多万吨,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35万吨,使定西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集中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近5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00万亩以上,2010年种植面积328万亩,产业总产值近18.8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获益63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3%5. 山西省250万亩马铃薯主产区与贫困地区的地理范围高度重合,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的20个主产县中,贫困县就有18个。
而且实践证明,马铃薯种植的确是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一条好路子,以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发展较快的岚县为例,去年马铃薯种植面积20多万亩,总产2.5亿公斤。
马铃薯马铃薯是茄科(Solanaceae)茄属中能形成地下块茎的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
学名马铃薯,别名土豆、山药蛋、洋芋、地蛋、荷兰薯。
普遍栽培的马铃薯种它有两个亚种ssp.andigena和ssp.tuberosum,二者同为四倍体。
在南美洲栽培的有7个品种。
每100g 块茎含水分75-82g、淀粉17.5g、糖1.0g、粗蛋白2.0g,以及各种维生素。
欧、美一些国家多用于主食,中国东北、西北及西南高山地区则粮菜兼用,华北及江淮流域多作蔬菜;也可作饲料和生产淀粉、葡萄糖、酒精等的原料。
马铃薯分布遍及欧、亚、非、美、大洋洲,从阿根迁南部到挪威、从平原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南美高山和中国青藏高原均有栽培。
起源和传播:马铃薯起源于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区,为印第安人驯化。
据秘鲁利马发掘的材料证明马铃薯的栽培约有8000年的历史。
马铃薯亚种ssp.andigena 分布于南美洲,ssp.tuberosum最初在智利南部沿海栽培,哥仑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才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
1570年左右传入西班牙,1590年传入英格兰,经过两个世纪才遍布欧洲;1621年传入北美洲;17世纪末传到印度和日本,1650年传入中国。
植物学性状:须根系。
块茎发芽后,先从幼芽基部长出初生根,后在茎的叶节处抽出匍匐茎,发生3-5条匍匐根。
初生根先呈水平方向扩展,约30cm后转而向下,有的深达60-70cm,开成马铃薯的主要吸收根群。
匍匐根主要向水平方向伸长约20cm。
地上茎为绿色或着生紫色斑点,横断面棱形,具波状或直形棱翅,称茎翼。
茎端顶芽形成花芽,呈假二叉分支。
茎上各叶腋均能发生侧枝。
地下茎一般有6-8个节,节上叶退化成鳞片状,从叶腋抽生匍匐茎,在湿润黑暗条件下呈横向生长,见光时则转而向上形成枝条。
匍匐茎尖端短缩膨大形成块茎。
块茎上分布很多呈螺旋状排列的芽眼,靠匍匐茎的脐部周围芽眼分布较稀,顶部较密。
顶部芽眼发牙势较强,长势旺,块茎表面分布很多皮孔,是气体交换的通道,初生叶为单叶,心脏形,后发生的叶为奇数羽状。
大西洋马铃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大西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一种重要的根茎蔬菜作物,也是全球第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主要产区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现已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大西洋马铃薯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在中国,大西洋马铃薯主要产地分布在黑龙江、吉林、河北、甘肃等地,其中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西洋马铃薯主产区之一。
大西洋马铃薯的特征特性大西洋马铃薯的地上部分为直立茎,叶片为掌状复叶,叶柄常有紫色斑纹。
地下部分为肉质块茎,也就是常说的马铃薯块茎,块茎的颜色和形状因品种而异,包括红色、黄色、紫色等各种颜色,形状则有圆形、椭圆形、长形等。
马铃薯块茎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是一种非常有营养的食用植物。
1. 土壤选择与处理大西洋马铃薯适生于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5.8-6.5。
在土壤处理上,应进行深翻耕地,使土壤疏松,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
需进行石灰施用,以提高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肥力,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2. 品种选择大西洋马铃薯品种繁多,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因素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对土壤适应性较强,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优良品种。
3. 良好的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对于马铃薯的高产栽培至关重要。
在购买种子后,应先进行脱水处理,保证种子的水分含量符合要求。
然后进行种子浸泡处理,可以选择磷酸二氢钾、硼砂等物质进行处理,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生长势。
4.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关键。
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基肥,以提供马铃薯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
生长过程中,还需进行追肥,通常以尿素、磷酸二氢钾等肥料为主,根据生长情况进行施用。
应避免施用过量的氮肥,以免影响马铃薯的品质。
5. 合理密植和浇水大西洋马铃薯在播种后,应进行合理密植,一般株距为30厘米左右。
土豆长在哪里
一、长在哪里
土豆是生长在地下的,也就是土壤里面,通常是发生在块茎形成期。
当度过发棵期之后,就会进入到块茎不断生长的结薯期,这个时候茎叶就会不断的减少,最底部的叶子也会开始逐渐变黄、脱落,植株体内的养分就会集中起来,直供块茎生长,特别是在开花的十天之后,它就会快速的膨大。
二、产地分布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大面积的种植,尤其是我国种植面积是最多的,主要是在西南、西北、东北、以及内蒙古地区种植的,西南地区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大。
在我国的甘肃省定西市是最适合种植土豆的,被称为“土豆之乡”。
三、形态特征
土豆为圆球状,表面十分的光滑,外皮的颜色为棕色,或者是紫褐色。
它的直径约为1.5厘米,种子的形状为肾形,呈黄色。
它是有很多品种的,外皮颜色也都不相同,彩色土豆已经成为了特色的食品开发,颜色有红色、黑色、紫色等。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一、世界马铃薯生产现状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安第斯山区及乌拉圭以及墨西哥等地,16世纪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向世界各地传播,17世纪初由荷兰人带到我国台湾。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果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它耐旱、耐瘠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在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目前全世界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有148个,总面积2.8亿亩,总产量达3亿吨。
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
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3亿亩上下,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40%和38%,二者合计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马铃薯种植面积只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5%。
近年世界马铃薯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发达国家因栽培技术水平提高、机械化程度高、单产增加而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
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面积由1.56亿亩下降到了目前的1.23亿亩,下降了21%。
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
亚洲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6255万亩增加到1.17万亩,增加了87%。
其中,中国的种植面积增幅达60%,印度和孟加拉增幅分别达到43%和52%,朝鲜面积增加了2倍。
非洲的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083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683万亩,增加了55%。
其中,尼日利亚由12万亩增加到目前的263万亩,卢旺达、肯尼亚、马拉维的面积增长幅度也分别达到190%、140%和80%。
世界马铃薯平均单产为1167公斤/亩,单产最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单产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新西兰,达到2950公斤/亩,其次是荷兰,达到2867公斤/亩,其他单产水平较高的国家还有比利、丹麦、美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分别达到2835公斤/亩、2830公斤/亩、2743公斤、2721公斤/亩、2200公斤和1800公斤。
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蔬菜,在世界上广泛种植。
它的主要分布区域包括欧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在欧洲,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
尤其是在爱尔兰、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波兰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较大。
这主要得益于欧洲气候适宜、土壤条件良好以及农业技术发达等因素。
特别是在爱尔兰,马铃薯是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美洲,马铃薯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
尤其是在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和北部大平原地区,马铃薯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此外,加拿大的大平原地区也有较大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尤其是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等地。
在亚洲,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是主要的马铃薯种植区域。
在中国,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地区集中在东北、西北和云贵高原等地。
马铃薯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较大,也是人们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印度和俄罗斯等国也有较大规模的马铃薯种植。
在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南非等国家是主要的马铃薯种植区域。
这些国家因其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质量,成为马铃薯的重要种植地区。
尤其是在埃塞俄比亚,马铃薯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主要的马铃薯种植区域。
特别是在澳大利亚,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得益于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质量。
此外,新西兰也有较大规模的马铃薯种植,尤其是在南岛地区。
总的来说,马铃薯的种植区域分布广泛,并且在不同地区起到了重要的经济和食物安全作用。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种植技术和适宜条件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同时,也可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马铃薯的原产地在哪里马铃薯别称土豆、洋芋、地蛋等,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何时从何地传入中国尚难确切断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马铃薯产地在哪里吧!马铃薯的产地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甘肃定西市、宁夏固原市、西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甘肃省定西市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每年向全国各省市提供大量的马铃薯。
马铃薯的生长条件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
性喜冷凉,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
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地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的适温是15~25℃,超过39℃停止生长。
马铃薯的生长周期1、休眠期:马铃薯收获以后放到适宜发芽的环境中而长时间不能发芽属于生理性自然休眠,块茎休眠始于匍匐茎尖端停止极性生长和块茎开始膨大的时刻,时间长短关系到块茎的贮藏性,关系到播种后能否及时出苗,因而关系到产量的高低。
2、发芽期:马铃薯从芽萌生至出苗是发芽期,进行主茎第一段的生长,发芽期生长的中心在芽的伸长、发根和形成匍匐茎,营养和水分主要靠种薯,按茎叶和根的顺序供给,生长的速度和好坏受制于种薯和发芽需要的环境条件。
3、幼苗期:马铃薯从出苗到第六叶或第八叶展平,即完成1个叶序的生长,称为“团棵”,“团棵”是主茎第二段生长,为马铃薯的幼苗期。
幼苗期经过的时间较短,不论春作或秋作只有短短半个月。
4、发棵期:马铃薯从团棵到第十二或第十六叶展开为马铃薯的发棵期,此时主茎开始急剧拔高,主茎叶已全部建成并有分枝及分枝叶的扩展。
根系继续扩大,块茎膨大到鸽蛋大小,发棵期有个生长中心转折阶段。
【马铃薯百科】马铃薯的原产地是哪里?
马铃薯原产地位于哪个州?土豆的原产地是哪?马铃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的秘鲁、阿根廷附近的安第斯山区。
在新石器时代或更早的时期,秘鲁的沿海河谷流域就开始种植马铃薯。
在秘鲁的安卡什省高远奇卡尔的峡谷洞穴中发现的马铃薯化石,经14C测定,距今约1万年。
马铃薯研究工作者在南美洲发现了大量马铃薯野生种,这为早期狩猎时期的人类提供了部分的食物来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马铃薯逐渐被驯化。
16世纪中期马铃薯由南美洲传到欧洲,从此逐渐传遍全世界。
西班牙航海家西匝1536年到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进行探险考察,回国后出版了《南美游记》,记述了马铃薯。
马铃薯由两个途径传到欧洲,一是西班牙人于1551年把马铃薯带到西班牙。
二是英国人于1565年由智利带到爱尔兰,然后由爱尔兰传到北欧国家,又传到英属殖民地及北美洲。
到18世纪中期马铃薯已传播到世界上大部分地区。
17世纪初期,马铃薯通过两个渠道传入我国。
一是由荷兰人从海路传入京津和华北地区。
二是荷兰人从东南亚当地把马铃薯引起台湾,然后由台湾传到福建。
由于当时台湾尚为荷兰的殖民地,所以当地把马铃薯叫做荷兰薯。
马铃薯传播史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食物作物,它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以下是关于马铃薯传播史的叙述,以人类视角进行创作。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区。
早在几千年前,印加帝国的人们就开始种植和食用马铃薯。
马铃薯的生长适应性强,能够在高海拔和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生存和繁衍,因此它成为了安第斯山脉地区人们的主要粮食来源。
然而,马铃薯的传播并没有止步于安第斯山脉地区。
在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将马铃薯带到了欧洲。
起初,马铃薯并未受到欧洲人的普遍接受,因为他们对这种新的食物并不了解。
甚至有些人认为马铃薯是一种有毒的植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和耐储存特性。
在欧洲,马铃薯很快成为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
特别是在爱尔兰,马铃薯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这也导致了爱尔兰马铃薯饥荒的发生。
在19世纪中叶,由于连年的马铃薯病和政治经济因素,爱尔兰爆发了大规模的饥荒,导致数百万人丧生或被迫移民。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马铃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种植和传播。
它成为了不同地区人们饮食的一部分,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如今,马铃薯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主食之一,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马铃薯的传播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还推动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文化交融。
通过马铃薯的传播,人类对于农业的认识和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马铃薯的传播史是一个关于食物、人类迁徙和文化交流的故事,它为我们理解人类历史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全国马铃薯(土豆)的种植区域分布及优势产区介绍一、全国马铃薯(土豆)的种植区域分布目前,我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在8000多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西北等地区,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1/4左右。
已成为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
马铃薯产业开发以14个省(区、市)包括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广东、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重点。
1、四川省:全省全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100万亩。
四川全省各地都有马铃薯栽培,但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区、川西南山地区和部分丘陵地区。
全省一年四季均有马铃薯种植,根据种植和收获季节不同,可以分为小春、大春、秋季和冬季4个栽培季节。
2、内蒙古: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均排在全国前三位,均占到全国的10%以上,主产区种植马铃薯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地区有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鄂尔多斯市,占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92.4%;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下的地区有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通辽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等占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7.5%。
中西部阴山沿麓和东部大兴安岭沿麓共42个马铃薯旗县。
其中:中部主要布局在呼和浩特市的武川县、和林县、清水河县,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县、卓资县、丰镇市、察右前旗、凉城县、兴和县、化德县、集宁区,锡林郭勒盟的多伦县、正蓝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等3个盟市的18个旗县;西部主要布局在包头市的达茂旗、固阳县,鄂尔多斯市的达拉特旗、准格尔旗、杭锦旗、伊金霍洛旗等两市的6个旗县;东部主要布局在呼伦贝尔市的阿荣旗、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海拉尔区、莫力达瓦旗、鄂伦春旗、鄂温克旗;兴安盟的科右前旗、扎赉特旗、突泉县、阿尔山市,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巴林左旗、松山区、翁牛特旗、敖汉旗、喀喇沁旗等3个盟市的18个旗县。
就内蒙古武川县而言,马铃薯面积已达75万亩。
3、山西省:山西省马铃薯平均年播种面积254.8万亩。
第六章马铃薯第一节概述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马铃薯是宜饲宜做工业原料的粮食作物,2.淀粉含12%~22%,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盐类和维生素B、C等。
3.块根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提供的事物热量高于所有的木谷类作物。
4.可以制作淀粉、糖精、葡萄糖、酒精等工业产品,加工成薯片、薯条、全粉等。
5.还是多种家禽和家禽的优质饲料。
二、马铃薯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区划(一)马铃薯的分布与起源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
南美洲是马铃薯的故乡。
野生种的起源中心是中美洲及墨西哥,马铃薯是第四大农作物。
分布世界五大洲148个国家和地区。
主产过为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波兰,占世界的60%。
我国主产区为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占全国的90%以上,面积最大的是内蒙古,种植面积64.64万hm2黑龙江省种植面积为24万hm2,占全国6.2%。
(二)马铃薯的栽培区划三、北方一作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分,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2.中原二作区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两省的东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实行春、秋二季栽培。
春季多为商品薯生产,秋季主要是生产种薯。
与其他作物间套作。
3.南方二作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
秋播后冬播,栽培的集约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薯出口基地。
4.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云、贵、川、西藏等省及湖南、湖北的西部山区。
本区多为山地和高原,区域广阔,地势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很大。
马铃薯在本区有一季作和二季作栽培类型。
三、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概况1950年全国马铃薯栽培面积155.9万hm2,总产8701kt,平均单产5.58t/hm2,1982年全国栽培面积245万hm2,平均单产9.7t/hm2,1995年以来,发展很快,2000年全国栽培面积472.3万hm2,总产66282kt,平均单产14t/hm2。
土豆全球主要产地与经济潜力研究土豆(学名:Solanum tuberosum)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它是一种块茎植物,可食部位为地下的块茎,富含淀粉和多种营养物质。
本文将研究土豆的全球主要产地和经济潜力。
一、北美洲北美洲是土豆的重要产地之一,尤其以美国和加拿大最为突出。
1.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土豆生产国之一,主要产区包括爱达荷州、马萨诸塞州、缅因州等。
这些产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为土豆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美国的土豆产量大部分用于本国消费,同时还有一部分出口到其他国家。
2. 加拿大加拿大也是主要的土豆产地之一。
尤其是在大平原地区,如艾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土豆种植面积广阔。
加拿大的土豆品种繁多,包括白色和红色等多个品种。
与美国一样,加拿大的土豆产量主要用于本国市场和出口。
二、欧洲欧洲是土豆的起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土豆种植历史和经验。
以下是欧洲的两个重要产地。
1. 俄罗斯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土豆生产国之一,土豆在俄罗斯的历史悠久。
主要的土豆产区包括乌拉尔地区、西伯利亚地区和中央黑土地区。
俄罗斯的土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适宜土豆的种植。
俄罗斯的土豆产量主要用于本国市场和出口。
2. 法国法国是欧洲土豆产地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誉为“土豆之国”。
法国著名的土豆品种有“勃艮第”和“戈尔蒂娅”。
法国的土豆种植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尤其是布列塔尼地区和诺曼底地区。
法国的土豆产量主要用于本国餐饮业和出口。
三、亚洲亚洲是土豆的主要消费地之一,同时也是土豆的主要产地之一。
1. 中国中国是世界上土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土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主要的土豆产区包括黑龙江、吉林、甘肃等地。
中国的土豆品种丰富,有红薯、马铃薯等多个品种。
土豆产量大部分被用于国内消费,同时也有一部分出口。
2. 印度印度是亚洲土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土豆的起源之地之一。
印度的土豆产量在全球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