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生物学复习题[精品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12
专题十四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专题内容分布:生物的变异与作物育种、生物的进化考纲解读:1。
生物的变异与作物育种2。
生物的进化专题知识结构:专题复习建议:相关内容可复习4~5课时,反馈练习可用2~3课时。
本块知识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三节内容和观察果蝇唾液腺巨大染色体装片一个实验。
由于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是理解基因突变的关键;染色体组的概念是理解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基础;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有关知识在育种工作中应用广泛,均是重点内容。
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单倍体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是难点内容。
在复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这部分内容时,要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的三个来源”为出发点,通过剖析典型实例,理解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必将导致种群中出现多种多样的基因型,这就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
例如,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由于自交过程中不同基因的随机组合,其后代就有9种基因型。
如果种群中A基因突变产生出a1与a2,那么,A、a、a1、a2则为不同的等位基因,种群中就会出现几十种新的基因型。
所以说,种群的基因频率主要决定于基因突变频率。
基础知识分析:1.基因突变的特点(1)基因突变实际上是染色体一个位点上的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例如果蝇的红眼由基因W控制,W变成w以后,红眼变成了白眼。
W和w 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的基因,又分别控制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所以是一对等位基因。
可见,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
(2)可逆性。
即正常型与突变型,从左到右称为正突变,从右到左称反突变。
原因是基因突变并非是原有基因的丧失,而是基因化学结构发生了变化。
(3)多向性。
即一个基因可以朝着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形成多种突变。
如:A→a1,A→a2,A→a3。
发育生物学试题库(发育生物学教学组)目录:第一章章节知识点与重点........................第二章发育生物学试题总汇.......................第三章试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章节知识点与重点绪论1.发育和发育生物学2.发育的功能3.发育生物学的基础4.动物发育的主要特点5.胚胎发育的类型(嵌合型、调整型)6.研究发育生物学的主要方法第一章细胞命运的决定1.细胞分化2.细胞定型及其时相(特化、决定)3.细胞定型的两种方式与其特点(自主特化、有条件特化)4.胚胎发育的两种方式与其特点(镶嵌型发育依赖型发育)5.形态决定子6.胞质定域(海胆、软体动物、线虫)7.形态决定子的性质8.细胞命运渐进特化的系列实验9.双梯度模型10.诱导11.胚胎诱导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1.细胞表型分类2.差异基因表达的源由3.了解基因表达各水平的一般调控机制第三章转录后的调控1.RNA加工水平调控2.翻译和翻译后水平调控第四章发育中的信号传导1.信号传导2.了解参与早期胚胎发育的细胞外信号传导途径第五章受精的机制1.受精2.受精的主要过程及相关知识3.向化性4.顶体反应5.皮质反应第六章卵裂1.卵裂特点(课堂作业)2.卵裂方式3.两栖类、哺乳类、鱼类、昆虫的卵裂过程及特点4.(果蝇)卵裂的调控机制第七章原肠作用1.了解原肠作用的方式:2.海胆、文昌鱼、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的原肠作用基本过程与特点第八章神经胚和三胚层分化1.三个胚层的发育命运第九章胚胎细胞相互作用-诱导1.胚胎诱导和自动神经化、自动中胚层化2.胚胎诱导、异源诱导者3.初级诱导和次级诱导、三(多)级诱导4.邻近组织相互作用的两种类型5.间质与上皮(腺上皮)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第十章胚轴形成1.体形模式2.图式形成3.果蝇形体模式建立过程中沿前后轴不同层次基因的表达4.果蝇前后轴建立的分子机制5.果蝇背腹轴形成的分子机制第十一章脊椎动物胚轴的形成1.什么是胚轴2.两栖类胚轴形成过程及分子机制3.了解鸟类、鱼类、哺乳类动物胚轴形成过程及分子机制第十二章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和体节形成机制1.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前后轴形成2.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背腹轴形成3.脊椎动物体节分化特征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的发育1.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神经系统的组成来源(神经管、神经嵴、外胚层板)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脊髓、大脑、小脑、核团)神经系统发生过程中的组织与调控(位置、数目)2.神经系统的功能建立3.神经突起(树突和轴突)4.局部有序投射5.突触第十四章附肢的发育和再生1.附肢的起源2.附肢的早期发育附肢发育中外胚层与中胚层的相互作用附肢发育中轴性建立3.附肢再生(再生过程、再生调节)第十五章眼的发育1.视泡发育、分化2.晶状体发育、分化3.晶状体再生4.角膜发育第十六章变态1.变态2.昆虫变态的激素调控3.两栖类变态的激素调控第十七章性腺发育和性别决定1.哺乳动物的性腺发育2.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3.果蝇的性别决定4.雌雄同体、环境性别决定第十八章生殖细胞的发生1.精子发生:特点,过程2.卵子发生:特点,过程第十九章干细胞1.干细胞2.干细胞分类3.了解干细胞的应用第二十章动物发育的环境调控1.发育与环境关系2.环境对正常发育的调控3.环境对正常发育的干扰4.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章发育生物学试题总汇一、填空题(每空1分)1.发育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个体发育和生物种群个体发生,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生命体发育的本质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动物生物学是关于动物的起源、进化、形态、生理、行为、生态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动物的生命现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动物生物学的知识,本文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复习题,供大家参考。
1. 动物的进化是指什么?请简要描述进化的基本原理。
2. 生物分类学中,动物界的分类有哪些特征?动物界又分为哪些门?3. 请简要描述脊椎动物的特征,并列举几个脊椎动物的例子。
4. 动物组织的层次结构是什么?请简要描述每个层次的特征。
5. 动物细胞的特点是什么?请列举细胞器的名称和功能。
6. 请简要描述动物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7. 动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请列举几个常见的生殖方式,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8. 动物的行为是指什么?请简要描述动物行为的分类和原因。
9. 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请描述动物在适应环境中的特殊特征和行为。
10. 动物的生态系统是什么?请简要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11. 请列举几个常见的动物生态系统,并描述其特点和重要性。
12. 请描述动物的食性分类和食物链的概念。
13. 动物的生活史是指什么?请简要描述动物的生活史特点和分类。
14. 动物的保护是为什么重要?请列举几个保护动物的方式和措施。
15. 请列举几个你熟悉的动物的适应生活环境的特殊结构,并说明其作用。
这些复习题涵盖了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点,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可以检验自己对动物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帮助大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提高。
初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遗传学是研究( A )的科学。
A. 个体间下一代特征遗传的规律B. 种间下一代特征遗传的规律C. 物种演化的规律D. 社会进化的规律2.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 D )。
A. 细胞核B. 线粒体C. 染色体D. A、B、C都正确3. 生命的遗传单位是( B )。
A. 染色体B. 基因C. DNAD. RNA4. 基因是( A )的物质基础。
A. 遗传信息B. 染色体C. DNAD. RNA5. 基因突变是指( C )。
A. 整个基因序列发生改变B. 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C. 单个碱基发生改变D. DNA和RNA的比例发生改变二、判断题1. 同一物种中的个体具有相同的基因组成。
( 对 / 错 )2. 染色体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结构。
( 对 / 错 )3. 基因是指生物体具有遗传信息的某一段DNA序列。
( 对 / 错 )4. 突变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对 / 错 )5. 人类的所有细胞核中都具有相同的基因。
( 对 / 错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的关系。
2. 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有哪些类型?3. 请简要介绍遗传学的发展历程。
4. 试举一些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的例子。
5. 简要描述物种形成的两种观点。
四、计算题1. 某个物种染色体数为38,该物种的生殖细胞有多少条染色体?2. 假设某物种的核糖体由60%的蛋白质和40%的RNA组成,若核糖体的质量为500纳克,计算其中蛋白质和RNA的质量分别为多少?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B4. A5. C二、判断题1. 对2. 对3. 对4. 对5. 错三、简答题1. 核糖体是细胞质中参与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其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RNA。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通过读取mRNA上的密码子信息,将其翻译成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从而合成蛋白质。
2.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高三生物进化与分类练习题题目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a) 物种的起源b) 物种的灭绝c) 物种的多样性d) 物种的遗传变异2. 生物进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什么?a) 自然选择b) 人工选择c) 基因突变d) 遗传漂变3. “适者生存”的概念是由谁提出的?a) 拉马克b) 达尔文c) 黑格尔d) 孟德尔4. 下列哪个是进化过程中的隔离机制?a) 自然选择b) 变异c) 基因突变d) 地理隔离5. 以下关于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样性b) 传统分类主要依据形态特征进行分类c) 现代分类主要依据基因信息进行分类d) 分类可以准确地反映物种的亲缘关系题目二:填空题1. 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2. __________是指种群中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3. 进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4. 人工选择是指人类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有价值的特征进行繁殖,这是一种________因素。
5. 物种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_____满足。
题目三:解答题1. 简述自然选择的原理以及其与进化的关系。
2. 请列举三个现代分类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对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题目一:1. a2. a3. b4. d5. c题目二:1. 物种2. 遗传变异3. 自然选择4. 人为5. 地理隔离题目三:1. 自然选择的原理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繁殖,从而将有利的特征逐渐积累在个体中,促使物种的进化。
进化是指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生的变化。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通过筛选适应环境的特征,促进适应性进化。
2. 现代分类的主要特点包括依据基因信息进行分类、重视物种的亲缘关系、采用系统发育树来表示物种间的关系。
这些特点对生物学研究非常重要,能够更准确地揭示物种之间的演化历史和亲缘关系,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八年级生物下册3.2 生物进化的历程同步试卷3(含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生物下册3.2 生物进化的历程同步试卷3(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生物下册3.2 生物进化的历程同步试卷3(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3。
2 生物进化的历程(03)一、选择题(共26小题)1.在植物进化过程中,从原始藻类植物进化到原始种子植物,体现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①由简单到复杂②由低等到高等③由自养到异养④由水生到陆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下列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黑猩猩 B.老虎C.马D.猪3.下列不符合生物进化总趋势的表述是()A.由水生到陆生B.由单细胞到多细胞C.由低等到高等D.由简单到复杂4.如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5.根据生物进化的理论,下列动物最早在地球上出现的是()A.鱼类B.爬行类 C.鸟类D.哺乳类6.生物总是从低等向高等进化的.下列植物中最高的是()A.海带B.葫芦藓C.蕨D.向日葵7.在自然界中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分别是()A.裸子植物和哺乳动物B.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C.裸子植物和鸟类D.被子植物和鸟类8.下列叙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恐龙是逐渐消亡的,绝灭原因是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B.化石证据显示,在绝灭之前一段时期的恐龙,蛋壳变得很薄C.鱼类的化石在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爬行类在更晚的地层中出现D.有人发现,在某一批70个恐龙蛋的化石中只有1个胚胎9.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A.黑猩猩 B.金丝猴 C.长臂猿 D.猕猴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简单到复杂B.由低等到高等C.由水生到陆生D.由体积小到体积大11.关于生物进化的趋势,不正确的是()A.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B.体形小的生物→体形大的生物C.结构简单→结构复杂D.低等生物→高等生物12.图是脊椎动物在进化树中的位置示意图,哺乳类、两栖类、鱼类在进化树上的位置分别是()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②①③13.下列植物中,最低等的是( )A.葫芦藓 B.海带C.满江红 D.小麦14.某同学学习了生物进化的知识后,结合进化树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种生物进化分支图(a、b、C为不同性状).由图可知,它们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15.比较人与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得到下表数据六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物种黑猩猩马果蝇小麦向日葵酵母菌差异氨基酸数目01227353844分析这些数据,错误的是()A.表中所示生物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B.这种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是﹣﹣比较C.由于人和这六种生物存在细胞色素C,所以他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D.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其上储存有遗传信息1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B.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C.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D.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B.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C.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D.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植物到动物B.由陆生到水生C.个体由小到大D.由简单到复杂19.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和( )A.需氧到厌氧B.变温到恒温C.植物到动物D.水生到陆生20.下列关于动物进化趋势的叙述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体型小→体型大B.低等→高等C.结构简单→结构复杂D.水生→陆生21.从生物的生活环境来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A.从水生到陆生B.从低等到高等C.从简单到复杂D.从单细胞到多细胞22.现存的某些生物与它们百万年前的生存形式仍几乎相同,对这一现象解释最恰当的是()A.这些生物一直在变异B.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变化很小C.这些生物通过有性生殖来繁殖D.这些生物又演化成简单的生物23.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从()进化来的.A.原始藻类B.古代蕨类植物C.古代苔藓植物D.原始生命2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表述中不合理的一项是()A.体形小的生物早于体形大的生物B.水生生物早于陆生生物C.单细胞生物早于多细胞生物D.低等生物早于高等生物25.以下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的差别对比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生物名称黑猩猩猕猴狗鸡响尾蛇金枪鱼小麦酵母菌氨基酸差别(个) 0 1 11 13 14 2135 44A.分子生物学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B.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C.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金枪鱼D.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含量不同,说明他们的原始祖先不同26.科学家对一些生物体内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进行了比较: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最小,与马的差异大些,与果蝇、向日葵的差异更大.这表明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黑猩猩 B.马C.果蝇D.向日葵二、填空题(共3小题)27.生物的进化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的发展规律.28.如图为脊椎动物进化树,据图回答问题.(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是[] 化石,能证明E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是化石.(2)E是陆生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脊椎动物,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特点是.E具有复杂的迁徙和繁殖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属于.(3)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其生殖特点是.(4)脊椎动物进化的总趋势是.29.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陆生到水生..(判断对错)三、解答题(共1小题)30.细胞色素C是构成生物体的一种重要蛋白质,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科学家通过分析比较马、驴、兔、蛇、龟和鲸6种动物的细胞色素C,发现马的细胞色素C和其他五种动物细胞色素C 的氨基酸都有一些差异,与鲸有5个不同.请你基于这些数据分析:(1)在以上动物中,与马的亲缘关系最远的是.(2)你认为以上资料中研究生物进化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3)如果马、驴和蛇这三种动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请你模仿教材中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即进化树),简要画出马、驴和蛇三者间的进化关系.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同步试卷:3.2 生物进化的历程(0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6小题)1.在植物进化过程中,从原始藻类植物进化到原始种子植物,体现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①由简单到复杂②由低等到高等③由自养到异养④由水生到陆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考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分析】此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从自养到异养不是进化的总体趋势.故选:C2.下列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黑猩猩 B.老虎C.马D.猪【考点】人类和动物的亲缘关系.【分析】人类起源与森林古猿.古猿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栖的生活,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树木减少,一部分古猿被迫到地面上来生活,这部分古猿经过漫长的岁月就进化成现代的人类.而另一部分仍旧过着树栖的生活,就逐渐进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解答】解:B、C、D虽都属于哺乳动物,而A黑猩猩是类人猿,且一些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与人类都十分相似,且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为零.所以,黑猩猩应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故选:A3.下列不符合生物进化总趋势的表述是( )A.由水生到陆生B.由单细胞到多细胞C.由低等到高等D.由简单到复杂【考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解答】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B表述错误,ACD表述正确.故选:B.4.如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地球上的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解答】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如图所示:可见,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A、甲是原始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乙是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B、丙是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C、原始的鸟类和丁原始的哺乳类都是古代丙爬行动物进化来的.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哺乳动物不但处于进化的最高点,而且它的特征,如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使它的结构功能最完善,最适应环境,也说明它是脊椎动物中乃至整个动物界是最高等的.所以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故选:C5.根据生物进化的理论,下列动物最早在地球上出现的是( )A.鱼类B.爬行类 C.鸟类D.哺乳类【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可以结合生命树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如图为生物进化树:可见,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鱼类动物→原始两栖类动物→原始爬行类动物→(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所以在脊椎动物中,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故选:A.6.生物总是从低等向高等进化的.下列植物中最高的是()A.海带B.葫芦藓C.蕨D.向日葵【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纵观生物进化的历史,其总体趋势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解答】解:如图生命树: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等.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C蕨属于蕨类植物,D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因此这几种植物中最高等的是D向日葵.故选:D.7.在自然界中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分别是()A.裸子植物和哺乳动物B.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C.裸子植物和鸟类D.被子植物和鸟类【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被子植物也叫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可结合生物进化树图以及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来分析.【解答】解:如图生物进化树:可见,生物圈中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被子植物;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哺乳动物,故选项B正确.故选:B.8.下列叙述中,属于观点的是()A.恐龙是逐渐消亡的,绝灭原因是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B.化石证据显示,在绝灭之前一段时期的恐龙,蛋壳变得很薄C.鱼类的化石在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爬行类在更晚的地层中出现D.有人发现,在某一批70个恐龙蛋的化石中只有1个胚胎【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进化的原因.【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中的相关事件,还涉及事实和观点的区分,思考解答.【解答】解:A、在自然条件下,任何一个物种的出现或消失,都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而是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恐龙如果是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而逐渐消亡的,则其消亡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还只是科学家推测的一种观点,无确凿证据可以证明.符合题意.B、化石证据显示,在绝灭之前一段时期的恐龙,蛋壳变得很薄,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不符合题意.C、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而爬行类动物的化石则依次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出现,说明鱼类比爬行类动物低等、结构简单、动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这是有关生物进化的事实.不符合题意.D、有人发现,在某一批70个恐龙蛋的化石中只有1个胚胎,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不符合题意.故选:A.9.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A.黑猩猩 B.金丝猴 C.长臂猿 D.猕猴【考点】人类和动物的亲缘关系.【分析】人类起源与森林古猿.古猿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栖的生活,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树木减少,一部分古猿被迫到地面上来生活,这部分古猿经过漫长的岁月就进化成现代的人类.而另一部分仍旧过着树栖的生活,就逐渐进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解答】解:在动物界中,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因为大脑发达,双眼生在前方,手有五指,足有五趾,身体能够直立行走,没有尾巴,面部表情丰富等特征,这些特征与人类极为相似.且一些内部结构和一些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与人类都十分相似,且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为零.所以,黑猩猩应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故选:A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简单到复杂B.由低等到高等C.由水生到陆生D.由体积小到体积大【考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解答】解:ABC、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ABC正确;D、高等动物也有体积较小的如蜂鸟,因此由体积小到体积大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D不正确.故选:D.11.关于生物进化的趋势,不正确的是()A.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B.体形小的生物→体形大的生物C.结构简单→结构复杂D.低等生物→高等生物【考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分析】此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12.图是脊椎动物在进化树中的位置示意图,哺乳类、两栖类、鱼类在进化树上的位置分别是()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②①③【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结合生物的进化树来解答.【解答】解:如图生物进化树可见,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因此图是脊椎动物在进化树中的位置示意图,哺乳类、两栖类、鱼类在进化树上的位置分别是①③②.故选:B13.下列植物中,最低等的是( )A.葫芦藓 B.海带C.满江红 D.小麦【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进化历程,可以通过生物进化树来解答.【解答】解:如图生物进化树: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划分,生殖多为低等的孢子生殖,是最低等的植物.A、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茎、叶的分化.故不符合题意.B、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是最低等的一个类群.故符合题意.C、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故不符合题意.D、小麦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一个类群.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14.某同学学习了生物进化的知识后,结合进化树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种生物进化分支图(a、b、C为不同性状).由图可知,它们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解答】解:如图所示的进化分支图可以发现甲、丁具有相同的性状a,乙、丁具有相同的性状a、b,乙、丙具有相同的性状a、b、c,因此它们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乙、丙.故选:B15.比较人与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得到下表数据六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物种黑猩猩马果蝇小麦向日葵酵母菌差异氨基酸数目01227353844分析这些数据,错误的是()A.表中所示生物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B.这种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是﹣﹣比较C.由于人和这六种生物存在细胞色素C,所以他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D.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其上储存有遗传信息【考点】人类和动物的亲缘关系.【分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与人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解答】解:A、由表可知,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差异最小是0,A正确;B、通过比较人与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得出这种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是﹣﹣比较法,B正确;C、由于人和这六种生物存在细胞色素C,所以他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C正确;D、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不含有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D.1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B.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C.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D.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考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分析】(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2)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其总的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解答】解:ABD、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都属于生物进化总趋势,ABD正确;C、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不属于生物进化总趋势,C不正确.故选:C.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B.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C.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D.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考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分析】(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2)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解答】解:ABD、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ABD正确;C、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C不正确.。
2012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命题分析与解题指导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在编写上选择了遗传学发展史上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经典实验,引导学生思维方式由必修1的归纳总结发展到推理演绎;遗传概率、基因频率的计算又充分体现着生物学科与数学学科的紧密联系。
本模块既有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减数分裂等物理模型的建构,又有模式图、曲线图、柱形图、比例图等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是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最能体现科学、实验特质的部分,历来是高考命题专家们关注的焦点和高考的重点。
本模块可分为遗传的物质基础(包括以减数分裂为主的细胞基础和以中心法则为主的分子基础)、遗传规律(包括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和伴性遗传)、变异(包括人类遗传病和育种)、进化四大部分,它们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也是不同的,同学们可自行列表总结20 09年至2011年各省市高考理科综合卷和生物单科卷中关于《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分值情况。
非常明显,有关本模块的试题在各省市近3年的试卷中基本上均有涉及,所占分值为6 ~29 分,该模块也必然是2012年高考复习的重点。
从内容上看,试题主要集中在遗传规律部分,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读题量大,基本上属于中等难度以上的题。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一轮复习时,要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遗传规律的实质,在解答遗传规律习题时能快速而准确地找出解题的关键,即“题眼”。
首先,遗传规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其具体体现是孟德尔两个经典实验的结果:F2表现型之比为3∶1和9∶3∶3∶1。
近几年高考命题不断推陈出新,多次出现9∶3∶3∶1的变式题或基因致死类试题,且读题量大。
解这类试题时要抓住核心,拓展思维,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典例1】(2011·江苏卷)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黄胚乳基因(Y)对白胚乳基因(y)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
高考重点冲关练 10基因、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常考角度】1.准确理解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对应训练T2、T3、T4)2.正确进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换算,区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不同算法。
(对应训练T1、T2、T3、T5、T6、T7、T8)3.正确分析致死问题,在存活个体中计算基因频率。
(对应训练T7、T8)1.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显微镜下一个视野中,完整的细胞个数为80个,当放大倍数增加4倍,该视野中可观察到的完整细胞个数为20个B.一个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10%,该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基因型频率不变C.某学校的学生中某一相对性状的各基因型比率为X B X B∶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4%∶5%∶1%∶43%∶7%,则X b的基因频率约为9.3%D.人的ABO血型决定于3个等位基因I A、I B、i。
通过抽样调查发现血型频率(基因型频率):A型(I A I A,I A i)=0.45,B型(I B I B,I B i)=0.13,AB型(I A I B)=0.36,O型(ii)=0.06。
I A、I B基因的频率分别是0.3、0.1【解析】选C。
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当放大倍数增加4倍时,面积将扩大16倍,原来能看到80个完整的细胞,现在可看到80/16=5个,A项错误。
在达到遗传平衡的种群中,随机交配的结果是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不变。
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随机交配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36%,B项错误。
设学生总数为100,则X b的总数为5+1×2+7=14个,等位基因的总数为150个(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X b的基因频率约为9.3%,C项正确。
由于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未知,因此无法计算各基因频率。
进化生物学名词解释1.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研究进化的过程、原因、机制、速度和方向,还研究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系统发生以及适应性的起源的一门学科。
2.生物重演律:生物在个体发育中迅速重演其祖先的主要演化阶段。
即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3.生物表型的进化:相对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而提出的,包括形态、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的进化。
表型进化是以分子进化为基础的,其本质还是基因频率的变异。
4.进化稳定对策(ESS):是基于最适理论提出的,用于解释动物的各种行为对策的一种理论。
是一种混合对策,是经过长期进化检验的、最稳定的、而且最少受到其他可选对策的干扰。
5.内共生起源学说: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质粒来源于共生的真细菌,运动器来自于共生的螺旋体类真细菌,它们最早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进细胞内,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进而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
6.平衡性选择:又称保留不同等位基因的选择。
是指能使两个或几个不同质量性状在群体若干世代中的比例保持平衡的现象。
这种选择常导致群体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个体,从而维持遗传学多样性。
7.遗传漂变:指的是由于种群太小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甚至丢失的现象.又称为赖特效应,是生物进化的一种重要机制。
8.正态化选择:即把趋于极端的变异淘汰掉而保留那些中间类型的个体,使生物类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称稳定性选择。
9.前进性选择:自然选择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包括单向性选择和分歧性选择。
前者使生物类型通过淘汰一种极端而保留另一极端的变异,后者把一个群体中极端变异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而减少中间常态性。
10.量子种:骤变式物种形成方式,种群内部分个体由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遗传漂变)相对快速地获得生殖隔离,并形成的新物种。
11.渐变种:以缓慢的方式形成新的物种,同时具备较完整的中间过程。
达尔文认为这是物种形成的主要方式。
12.中性突变: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进化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生物的进化(evolution):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在其形态构造的复杂化及生理机能的提高,结果是导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广义的生物进化包括分化、退化、特化等。
2.分化:是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表现为生物由少到多的演化。
3.退化: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简单化;如寄生物的感官退化。
4.特化:生物对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如哺乳动物对不同生境的适应。
5. 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及其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从生物组织的不同层次揭示进化的原因,也从时间上追溯进化过程。
6.细胞内共生学说:这个学说认为,真核细胞是通过若干不同种类的原核细胞生物结合共生而造成的,共生的原核生物与宿主细胞建立了紧密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在复制和遗传上建立了统一的协调的体系,这样的共生的组合就成为真核生物的祖先。
7.细胞起源经典说:原核细胞通过基因组的复制、膜系统的内陷形成双层膜的核、线粒体和质体;基因组的继续增大和分化,最后进化为真核细胞。
8.大进化(宏观进化macroevolution):以种和种以上类群为研究对象。
研究长时间的基因变异方式及种形成的过程。
9. 小进化(微观进化microevolution):研究现代生物种群和个体的进化。
10. 种群(population):种群是指一个地域中某一物种的全体成员,能通过有性生殖而交流基因的群体。
11基因库(gene pool):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12. 基因频率(frequency of gene ):指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13. 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14. 基因平衡(genetic equilibrium ):指在理想条件下,等位基因按各自不同的频率世代相传保持不变的现象。
15. 遗传漂变:赖特(wright,1932)提出:小种群某一基因由于某种偶然原因而增减或丢失,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现象称为基因漂变,又称赖特效应。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1.对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方法中,最重要的是()A.比较B.想象C.猜测D.幻想2.下列不属于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的是()A.比较郑氏始孔子鸟与爬行动物的化石B.比较郑氏始孔子鸟与现代鸟在形态及解剖结构上的不同C.用燃烧法破坏其内部成分D.观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及结构变化3 关于马的进化,下列研究方向合理的是 ()A.比较不同时期马的数量B.比较现代不同品种马的特点C.比较不同地质年代马的腿骨化石D.研究赛马的毛色遗传规律4.两栖动物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两栖动物能证明动物进化的哪一个关键环节()A.由简单到复杂B.由水生到陆生C.由陆地到空中D.由低等到高等5.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A.无脊椎动物→原始单细胞动物→脊椎动物B.原始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C.原始单细胞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D.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原始单细胞动物6.图表示几种生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最先出现的类群是甲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C.戊最有可能比甲低等D.丁的结构比丙复杂7.在阿根廷中部发现了身长超过40米的泰坦巨龙类恐龙化石,这种巨型恐龙比以前发现的霸王龙、剑龙等都要大,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重也是最长的恐龙物种。
得出这一结论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或依据是()①模拟实验②观察化石③进行比较④科学推测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中新网2020年2月13日电,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瑞士研究人员在12日的《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发现了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淡水乌龟的巨型龟壳化石,研判其长达3米,重1133千克。
下列有关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极古老的地层中可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如恐龙化石B.发掘出的恐龙骨骼、恐龙蛋及足印都是化石C.和两栖动物相比,恐龙的化石出现在比较古老的地层D.对不同地质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就能准确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历程9 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是化石C.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10 如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两个地层中曾挖掘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
进化系统一、概述进化系统是一种具有智能自学能力的软件系统,能够根据反馈和经验不断改进自身,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该系统通过分析数据、学习模式和算法等方式,从而自动优化自己的功能和性能。
进化系统的设计理念是模仿生物进化的过程,持续改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生存和适应性能力。
二、进化系统的工作原理进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遗传算法和机器学习的思想。
系统首先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和样本来建立模型,并使用遗传算法和优化算法来对模型进行进化和优化。
然后,系统会根据实时的反馈和评估结果,通过自适应学习算法来调整模型的参数和结构。
进化系统具有自适应性,能够根据不同的任务和环境,自动选择和调整最佳的算法和模型。
三、进化系统的应用领域1. 生物研究领域:进化系统可以用于生物信息学、遗传学和生物组学等领域,用于分析生物数据、寻找生物模式和预测生物进化路径。
2. 工业自动化领域:进化系统可以用于优化控制系统、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线,通过自学能力不断改进和优化工业过程和产品质量。
3. 金融领域:进化系统可以用于金融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帮助投资者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和预测风险。
4. 健康医疗领域:进化系统可以用于分析医学图像、诊断疾病和预测治疗效果,提高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5. 交通运输领域:进化系统可以用于交通流量预测、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和路线优化等方面,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四、进化系统的优势1. 自适应学习能力:进化系统具有智能自学能力,能够根据不同任务和环境,动态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模型和算法。
2. 高效性能:进化系统能够通过自我优化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性能和效率,逐步达到最优解决方案。
3. 灵活性和通用性:进化系统的设计理念是模仿生物进化,因此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和问题。
4. 可扩展性:进化系统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和增加功能,不断适应新的任务和环境需求。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进化系统将会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自然进化自然进化是指生物在适应环境和生存压力下逐渐改变和发展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由基因遗传和环境适应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自然进化是进化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进化的基本原理进化是由基因遗传和环境适应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以下是进化的基本原理: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单位,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组合。
在遗传过程中,基因组中可能会发生突变或重组等变异现象。
这些遗传变异可以导致个体之间的差异,促进了整个种群的进化。
适者生存适者生存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概念。
在一个环境中,个体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那些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存下来的个体将能够繁殖后代。
而那些不能适应环境的个体,则会被淘汰。
适应性进化适应性进化是指个体逐渐适应环境的过程。
当环境改变时,那些能够更好适应新环境的个体将有更大的生存机会。
这意味着个体的遗传特征将会发生改变,以适应新的环境。
随机突变在进化过程中,突变是随机的。
虽然大部分突变是无意义的,但也有一些突变是有益的。
这些有益突变会让个体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增加繁殖后代的机会。
自然进化的示例自然进化在地球上的生物演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自然进化的示例:达尔文的雀鸟达尔文的雀鸟研究是进化生物学的经典案例之一。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达尔文发现了一组雀鸟,它们的嘴形状不同。
这些嘴的变化与它们采食的方式密切相关。
几代之后,由于食物资源的竞争,只有那些能够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的个体存活下来。
最终,雀鸟的嘴形状逐渐适应了当地的食物供应。
胡马和斑马胡马和斑马是马科动物中两个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
它们在外观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中之一就是斑马具有鲜明的黑白条纹。
科学家认为,这些条纹帮助斑马在草原上隐藏身影,从而免受天敌的攻击。
这一进化过程可能是在斑马的祖先群体中出现的自然突变。
抗药性微生物抗药性微生物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简答:
1达尔文学说的基本内容:
1)生物普遍具有变异现象。
2)一切生物都有高速率繁殖的倾向(繁殖过剩)。
3)一切生物实际生存数极其低微,原因是繁殖过剩引起的生存斗争。
4)在生存斗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被保存,不利的个体被淘汰。
(自然选择)5)自然选择在不同方面保存和积累了不同器官,不同性状的微小变异,使后代离开祖先愈来愈远,通过性状分歧和中间类型的绝灭,逐渐形成新种。
6)自然选择经常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斗争中改造生物体。
(适应性形成)
2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1)分子古生物学将成为热门课题2)分子进化工程将成为热点之一3)从进化生物学入手揭示发育的机制是一个热点
3、简述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一些重要属性: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主要有C、H、O、N、P和S,其次是Ca、Mg、Na和Cl等元素。
2)结构的有序性和功能的复杂性: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有机体(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a.在不同水平的结构层次之间,下一个层次是上一层次的结构成分;
b.高度有序性.
c.每个层次严整有序的结构,使每一层次都具有它自身的性质或运动规律
d.每个层次又与其它任何一个层次的运动规律有紧密的联系。
4、简要说明原始生命起源的主要条件:
1)原始大气:还原性2)生命化学演化的最初场所3)能源:热能、太阳能、放电、生命化学演化的催化剂4)原始海洋:生命化学演化的中心
5、简述生命起源的主要阶段:
1)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2)有机小分子形成生物大分子3)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4)多分子体系演变成原始生命
6、化石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1)取决于生物死亡的数量。
2)取决于生物体组成部分的坚硬程度。
3)取决于生物尸体掩埋的速度。
4)取决于石化的程度和快慢。
7、化石的分类:
按照保存的特点分:
1、遗体化石。
遗体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里的古生物体本身。
2、模铸化石。
模铸化石是指生物体在底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各种印模和复铸物。
3、遗物化石。
遗物化石是指古代动物的粪便、卵(蛋)以及人类祖先使用的工具等。
4、遗迹化石。
遗迹化石是古代动物活动时留下的痕迹。
按化石的大小分:
1、大化石
2、微体化石。
微体化石是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类微小化石。
3、超微化石。
超微化石是指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特别微小的一类化石。
按化石的作用分:标准化石、指相化石和标记物化石。
1、标准化石。
存续时间相对较短,以致可用其作为所在地质年代标志的物种化石就叫做标准化石。
2、指相化石。
能够指示当时地层沉积环境的化石叫做指相化石。
3、标记物化石。
标记物化石指古代生物大分子留下的降解产物。
8、新功能起源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1)功能的强化2)功能的扩大3)功能的更替
9、何为基因重组,它对生物进化的意义是什么?
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过程实现的。
任何一个基因的表型效应不仅决定于基因本身,还决定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意义:基因重组导致变异的多样性,可产生丰富的重组多样性。
10、试述遗传漂变产生的原因。
遗传漂变是由于在有限的群体内取样误差而产生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漂变在所有群体中均能出现,不过群体越大漂变就越小,可忽略不计,群体很小时,漂变的效应就很明显。
11、试述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关系。
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它是指适合于环境条件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的现象。
生存斗争指每个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须跟自然环境作斗争、跟同一物种的生物作斗争、跟不同物种的生物作斗争,其中以同一物种的生物之间斗争最为激烈。
12、试述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自然选择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由选择引起的种群遗传构成的改变,都能提高种群的平均适合度,在自然条件下,选择对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均引起作用。
选择是微观进化的主要因素。
13、试述自然选择在微观进化中的作用。
(一)自然选择可理解为随机变异的非随机淘汰与保存,变异提供选择的材
料,变异的随机性是选择的前提,选择作用于表型,如果突变不影响表型,不影响适合度,则选择不会发生。
(二)自然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改变也是通过有性生殖的种群来完成的。
也就是说一个个体如果产生了有利于生存的可遗传的变异,那么决定这种变异的基因必然在种群里逐渐扩散,逐渐取代原有基因,才能形成新生物类型
14、试述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环节。
1)、可遗传的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原材料2)、选择影响物种形成的方向(重要因素)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5、如何判断一个新的突变是否属于一个新种?
即物种的标准:
1)形态学标准:因为绝大多数物种在形态特征上易于识别和区分,因此,现代的大多数分类学家在分类实践中,仍然主要以表型特征作为识别和区分物种的依据(表型种)。
2)遗传学标准:根据遗传学的理论来认识物种,物种被定义为互交繁殖的群体,共有一个基因库。
生殖隔离成为识别和区分物种的最重要的标准(生殖种)。
3)生态学标准:从生态学观点来看,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每个物种占有一个生态位,每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处于它所能达到的最佳适应状态。
4)生物地理学标准:每一物种都有自己的分布范围。
因此,物种的地理分布也是区分物种的标准之一。
16、试比较继承式物种形成与分化式物种形成的区别。
1、继承式物种形成。
指一个种在同一地区逐渐演变成另一个种(其数目不增加)。
这种物种形成方式,由于时间很长,所以无法见到,但古生物学的研究为此提供了不少证据。
例如纽美尔(Neumayer)在东南欧的第三纪地层中发现了许多田螺的化石。
2、分化式物种形成。
指一个物种在其分布范围内逐渐分化成两个以上的物种。
一般认为分化式物种形成是一个种在其分布范围内,由地理隔离或生态隔离逐渐分化而形成两个或多个新种。
例如,体虱和头虱、猪蛔虫和人体蛔虫。
※17、试述适应方式进化的主要类型。
1)复式进化:又称全面进化,这是一种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的综合地,全面的进化过程,其结果是生物体各个主要方面比原有的水平都要高级和复杂。
2)分化式进化:这是有一个物种分化为近似而不同的物种的进化。
这类进化包括有形态生理上的趋异,趋同,辐射,平行,重复等形式
3)特化式进化:又称特异适应,是指由于生物对各种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从而出现的多方向的分化,表现在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并没有质的提高和改变,其进化水平属于同一等级。
4)简化式进化:是生物复杂的结构转变为简单结构的进化方式,又称退化。
18、说明营养方式进化的不同方向。
1)、光合作用是植物主要的营养方式
2)吸收是微生物(细菌、真菌)的营养方向
3)、摄食是动物的营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