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图解初中地理3单元天气与气候
- 格式:pptx
- 大小:736.22 KB
- 文档页数:5
天气与气候天气:短时间、多变→天气预报→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 气候:长时间、相对稳定→两大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日变化→日温差: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前后。
气温 月变化→年变化年温差:最热月均温减去最冷月均温 绘制气温曲线图 判断所属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气温等级 (月均温) 气温类型 大于20℃为高温 小于0℃为寒冷 0℃—20℃为温暖 全年高温 全年温和 全年寒冷 冬冷夏热 时间 变化 空间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 ⑴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递减; ⑵同纬度地带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刚好相反。
⑶受海拔因素的影响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形成过程:水汽蒸发→上升→冷却凝结→成云致雨 全年多雨 全年少雨 全年湿润 冬雨型 夏雨型 时间变化:月变化→降水柱状图→年变化及分类 大于100毫米为多雨 50-100毫米为湿润 小于50毫米为干燥 降水等级→月降水量 ⑴纬度因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⑵海陆因素: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⑶地形因素: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空间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 降水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 判读方法与步骤 气候类型的 名称、特点、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形等 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影响 定半球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热 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 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寒 带:极地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内陆。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扫清全部地理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图1:地球和地球仪图2:地球的运动图3:地图的阅读图4:地形图的判读二、陆地和海洋图5:和大洋图6:海陆的变迁三、天气与气候图7: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图8: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四、居民与聚落图9:人口与人种图10:世界的语言和五、发展与合作六、亚洲图11:亚洲的位置和围七、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图12: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日本图13: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印度图14: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俄罗斯八、东半球的其他的地区和国家图15: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东图16: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欧洲西部图17: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图18: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九、西半球的国家图19: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巴西十、极地地区图20:极地地区十一、从世界看中国图21:中国疆域十二、中国自然环境图22:地形和地势图23:中国的气候图2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图24:中国的自然灾害十三、中国的自然资源图24:中国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十四、中国的经济发展图25: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图26: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图27: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十五、中国的地理差异图28:中国的地理差异十六、北方地区图29:中国的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图30:中国的北方地区——“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十七、南方地区图31:中国的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图32:中国的南方地区——“明珠”和澳门图33:中国的南方地区——祖国的神圣领土_省十八、西北地区图34:中国的西北地区——干旱的宝地_塔里木盆地十九、青藏地区图35:中国的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二十、中国在世界中图36:中国在世界中。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天气与气候适用年级初一所需时间课内共用5课时;每周3课时;共用不到2周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选择了多变的天气、气温和降水及其分布、世界的气候等内容,把知识重点放在“气温和降水及其分布”和“世界的气候”上。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初步形成正确的地域观;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理解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
本单元是地理学习的重点,因为天气与气候不仅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认识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重要知识。
本章教材设置了四节内容,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世界的气候。
本单元设计把这三节内容整合为三个专题,专题一:;专题二:世界的人种、气温和降水及其分布;专题三:世界的气候。
专题一——“明天的天气怎么样,”,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学生借助网络、PPT软件等多种信息工具,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展示、交流,知道天气的特点并能识记天气符号和看懂天气预报。
“人口问题”是本专题的核心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还是学习后面两个专题的基础。
专题二——“大树需要穿衣,庄稼需要打伞吗,”,突出了“气温、降水及其分布”的学习,通过这些身边的自然地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性。
专题三——“周游世界,能安排好自己的衣着吗,”,利用大量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识记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个专题始终围绕着人与环境关系这条主线展开。
预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从各种图表、媒体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制作演示文稿交流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及气候以及影响他们的因素;,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灾害意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正确使用天气述语2.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学会识读卫星云图、城市天气预报图3.记住一天中观测气温的次数和时间、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的时间,会计算气温日较差、年较差4. 学会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能从图上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和绘制气温曲线图5.根据世界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6.从年降水量柱状图上读出各月的降水量数值,并归纳出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7. 指出影响降水量多少的主要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具体分析某地降水量多少的原因 8.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读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9.运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气候的成因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习天气及其影响,明确天气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并让学生养成趋利避害的观念2.学会寻找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引发兴趣,并将学会的知识用于生活3.通过交流讨论,能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感知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从而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5.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地理学习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3.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灾害意识对应课标1.多变的天气,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七年级上册地理思维导图1. 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 地理的定义
- 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地理的分类和发展
2. 地球和地理坐标
- 地球的概念和特征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和作用
- 地理坐标系统和定位
3.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 自然环境的组成和特征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4. 地理信息技术和地图制图
- 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 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的应用-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技巧
5. 大气环境与天气气候
- 大气的组成和特征
- 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
-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 气象要素和气候带
6. 水资源与水循环
- 水的重要性和分布特征
-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 水污染和水危机的问题
7. 陆地资源与利用
- 土地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 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的区域分布- 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8. 人口与城市
- 人口的重要性和区域分布
- 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 城市的特征和分类
- 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
9. 地理学中的社会问题
- 贫穷与富裕的地域差异
- 城乡发展差距和人口流动问题
- 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 地理学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地理学的思维导图,希望对你的研究有帮助!
> 注意:思维导图只是地理学习的一个概览,具体的知识和理
解还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课本的学习进行深入。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扫清全部地理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图1:地球和地球仪图2:地球的运动图3:地图的阅读图4:地形图的判读二、陆地和海洋图5:大洲和大洋图6:海陆的变迁三、天气与气候图7: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图8: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四、居民与聚落图9:人口与人种图10: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五、发展与合作六、亚洲图1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七、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图12: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日本图13: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印度图14: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俄罗斯八、东半球的其他的地区和国家图15: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东图16: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欧洲西部图17: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图18: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九、西半球的国家图19: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巴西十、极地地区图20:极地地区十一、从世界看中国图21:中国疆域十二、中国自然环境图22:地形和地势图23:中国的气候图2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图24:中国的自然灾害十三、中国的自然资源图24:中国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十四、中国的经济发展图25: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图26: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图27: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十五、中国的地理差异图28:中国的地理差异十六、北方地区图29:中国的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图30:中国的北方地区——“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十七、南方地区图31:中国的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图32:中国的南方地区——“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图33:中国的南方地区——祖国的神圣领土_台湾省十八、西北地区图34:中国的西北地区——干旱的宝地_塔里木盆地十九、青藏地区图35:中国的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二十、中国在世界中图36:中国在世界中。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与气候二、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情况2、卫星云图: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降水概率越大。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3、天气符号三、空气质量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气温1、概念:是指空气的温度。
2、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 1.5米。
单位:℃(摄氏度)。
3、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一般来说,高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比低纬度地区小,海洋上的气温日较差比陆地少,山地的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的平地小。
⑵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2)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二、气温分布1、等温线(1)概念: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2)等温线的判断●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纬度因素: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即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因素: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20组,帮你理清全部知识点
下面给大家分享的就是初中地理知识的全套思维导图,一定要收藏起来,随时学!
(如图片不清晰,请点击大图查看)
一、地球和地图
二、陆地和海洋
三、天气与气候
四、居民与聚落
五、发展与合作
六、亚洲
七、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八、东半球的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九、西半球的国家
十、极地地区
十一、从世界看中国
十二、中国自然环境
十三、中国的自然资源
十四、中国的经济发展
十五、中国的地理差异
十六、北方地区
十七、南方地区
十八、西北地区
十九、青藏地区
二十、中国在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