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康复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24.21 MB
- 文档页数:170
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计划引言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它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下肢麻木和无力等症状。
康复计划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恢复功能和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本文将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目标、康复内容和康复注意事项等。
康复目标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目标是减轻疼痛,提高腰背部和下肢的功能,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具体目标包括:1.减轻腰背部疼痛:通过康复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恢复腰背部和下肢功能:通过针对性锻炼,增强患者腰背部和下肢的力量、灵活性和稳定性。
3.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通过教育和指导,指导患者正确的姿势和体位,避免加重腰椎间盘的压力。
康复内容1. 疼痛缓解在康复计划的初期,疼痛缓解是首要任务。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休息: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尽量保持腰背部放松。
•冷热敷:冷敷可减轻疼痛和肿胀,热敷可舒缓肌肉紧张。
•药物治疗: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非处方药物,如止痛药和消炎药。
2. 脊椎稳定训练脊椎稳定训练是康复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加强腹肌和背肌的力量,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常见的训练包括:•腹肌训练:如仰卧起坐、腹部平板支撑等,可增强腹肌力量,提供对脊柱的支撑。
•背肌训练:如俯卧撑、划船运动等,可增强背肌力量,改善脊柱的稳定性。
3.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是帮助患者改善腰背部和下肢的灵活性,减少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
适合的训练包括:•拉伸运动:如伸展腿部、后屈和前屈等,可增加腰背部和下肢的柔韧性。
•瑜伽和太极拳:这些运动可以在保护腰椎的同时,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4. 日常生活指导康复计划还包括日常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
建议如下:•姿势和体位:注意正确的站姿和坐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举重和弯腰:正确的举重和弯腰姿势可有效减轻腰椎的压力。
•睡眠姿势: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如侧卧睡眠,并使用合适的枕头和床垫。
腰椎间盘突出,该怎么康复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的退行性改变,特别是髓核。
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到椎管后部或椎管,导致相邻的脊髓神经根受损或压迫。
随着社会的发展,腰椎疾病不再是中老年朋友的“专利”,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对腰椎病的不重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步入了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行列。
据报道,有一半的白领工作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腰椎病。
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后,一定要积极的接受相关治疗,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缓解疼痛。
一、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有以下几点:1、体力劳动者,往往是肩扛重物,运动员也很常见,如举重、体操、摔跤等剧烈运动,容易损伤腰椎,加重腰椎损伤和发生变形,这些在运动员。
许多职业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中老年后,容易出现腰腿痛。
据统计,临床上有许多腰腿痛患者,他们可以回忆起腰椎外伤的原因。
2、日常因素:腹压升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排便用力等。
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果突然旋转,容易诱发髓核突出。
突然负重,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增加腰椎负荷,容易引起髓核突出。
腰椎损伤、急性损伤可影响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并促进髓核变性突出。
3、外伤:由于腰椎生理性突出,椎间盘前后变薄,患者发生腰椎损伤、跌倒、扭伤等时,椎间盘髓核向后移动,导致椎间盘后突出。
4、不良生活习惯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许多年轻人患病主要是因为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错误的坐姿、站立姿势和长期的弯腰或繁重的体力劳动是致病的原因。
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麻木、肿胀、四肢无力和疼痛。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否进行锻炼取决于患者的病情。
一般来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期,我们必须在硬床上休息,并采取适当的治疗,绝对禁止运动。
5、退行性病变: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根本原因是脊柱退行性病变。
所谓的退行性疾病就是衰老。
脊柱退变包括脊柱退变和椎间盘退变。
脊柱的退变表现为骨刺的形成、关节突的肥大、椎板的增厚和黄韧带的肥厚,最终导致椎管狭窄。
腰间盘突出的自我康复疗法腰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常规治疗1、卧床休息:急性期应立即卧床休息,几天后疼痛的情形通常会减轻许多。
休息姿势以侧躺为佳,或平躺时膝下垫1个枕头,可减轻腰部的压力。
2、物理疗法:包括按摩推拿、针灸、电疗、拔罐等,此类疗法主要以消炎止痛、活血化淤为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药物疗法:吃药、打针、贴膏药都属于药物疗法,外敷[腰椎骨纺世医贴]有消炎消肿、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缓解症状。
4、封闭疗法:将药物注射于痛点和神经根周围称为封闭疗法。
主要起到消炎止痛、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自我疗法1、活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保养在早晨起床后身体各部肌肉还没活动开,突然的动作会引发腰痛。
所以一些细微的动作也要慎重,如洗脸时应将一只脚放在矮台上,穿鞋时不要半蹲,应坐下穿,不要直接弯腰取物,应先屈膝再下蹲等。
2、如厕:上厕所方便后起身时,应用手支在墙壁上站起。
尤其是从蹲位站立起来时,很容易伤着腰。
3、上班: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保养包括上班路上及工作时走路时腹部要用力。
等公共汽车时,不要双腿并齐站立,将一只脚搭在低矮的台阶上或石头上会感觉轻松得多。
上楼梯时,慢慢地微屈着身子要比直着上楼腰部受力小。
4、工作:避免劳动过度,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进行学习、劳动。
工作中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可时而按摩腰腿部,或做一下体操,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
康复锻炼1、站立扭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两侧髋关节向左右两侧扭动,同时肩部也随着向后微微倾斜,左右共做100次。
2、平卧在床上,双膝弯曲把脚放在床上,而后用力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约10公分,这时你会感到腰背肌在用力。
坚持约3-5秒钟放下,如此反复10下。
依此方法每天做3次。
3、腹肌的锻炼:即做仰卧起坐,同样是每次做10次,每天3次。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或双侧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发病率、致残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基本疗法有非手术的康复治疗,约80%—90%患者治疗后病情好转或治愈。
常用的康复治疗有卧床休息与制动、腰椎牵引、手法治疗等。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通过早期的康复治疗,使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减小,特别是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有促使突出物还纳,解除神经根受压,促进炎症水肿消退,松解粘连,减轻消除疼痛。
后期康复治疗的重点则是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脊柱各个轴位的运动功能,巩固疗效,减少复发[1]。
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症状可明显缓解或治愈,以综合性康复治疗的疗效为优。
1 卧床休息与制动绝大多数患者具有神经根压迫的疼痛症状,对于轻中度的患者卧硬板床休息可使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逐渐消失。
卧硬板床休息时,椎间盘可去除体重对腰椎间盘的压力,肌肉松弛受到的压力最小。
制动可以减轻腰部肌肉收缩力和椎间各韧带紧张对椎间盘所造成的挤压,使突出椎间盘处于松弛的休息状态,有利于椎间盘的血管营养供应。
制动还可避免走路或运动时腰骶神经在椎管内反复移动对神经根的刺激。
2 腰椎牵引牵引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最重要疗法之一。
根据牵引的重量和牵引的持续时间将腰椎牵引分为慢速牵引和快速牵引。
牵引的原理是缓解腰背部肌肉痉挛,纠正脊柱侧凸;使椎间隙增宽,有利于突出物部分还纳,减轻对神经根的机械刺激。
3 手法治疗手法治疗主要的作用在于缓解因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的疼痛,改善受影响的腰椎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本体患处和患肢的感觉反馈功能。
目前,在国内用得最多的传统手法治疗是推拿,在国外主要运用脊柱关节松动技术。
推拿疗法主要有揉法、推法、滚法、按法、拿法、牵拉法、拔伸法等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损伤导致椎间盘的一部分突出,并压迫邻近的神经根或脊髓。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康复治疗通常包括以下方面:诊断:1. 症状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如腰痛、放射痛、麻木、肌力减退等,并了解症状的发作方式、程度和持续时间。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腰椎区域的体格检查,包括触诊、神经系统检查和肌力测试等,以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性和程度。
3.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和CT扫描。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腰椎间盘的突出程度、位置和对周围神经结构的影响。
康复治疗:1. 休息和活动限制:在疼痛发作期,休息和活动限制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过度活动和承重,以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热敷、冷敷、牵引、按摩、理疗和运动疗法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腰椎的稳定性。
3. 腰部运动和核心肌肉训练:特定的腰部运动和核心肌肉训练可以帮助加强腰部肌肉、增加稳定性和改善姿势。
这些运动可以包括伸展、强化和灵活性训练等。
然而,在进行这些运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以确保正确的技巧和适应性。
4. 药物管理: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镇痛药和肌肉松弛剂等。
然而,药物管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 手术干预:对于一些严重或持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干预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可以通过去除突出部分、减轻神经压迫来缓解症状。
康复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
患者应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遵循专业人员的建议,并定期评估康复进展。
此外,改善体态、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和合理使用腰部支撑等也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重要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总结了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之后患者不但需要采取一般护理之外,还需要着重于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防治并发症以及疼痛护理等,给予患者早期正确的康复指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康复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中十分多见的一类疾患,主要是由于患者腰椎间盘各部分,其中包括软骨板、髓核以及纤维环,特别是髓核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通过外力作用,椎间盘纤维环出现破裂,髓核组织在破裂位置突出到后方或是椎管之内,引起相邻脊神经根受到刺激和压迫,继而出现要不疼痛,一侧或是双侧下肢疼痛和麻木等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2~70岁,其中男性患者比较多见,发病率大概是颈椎间盘突出症的1/10,由于腰椎间盘突出位置不同,能够压迫到患者的脊髓以及脊神经,出现一系列类似于腰椎病的症状。
产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包括: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通常情况下,腰椎间盘遭受体重压迫,同时要不经常进行后伸以及屈曲的运动,导致腰椎间盘磨损和挤压,特别是下腰部椎间盘,导致一系列退行性改变;外力作用,大概有1/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外伤史,比较常见的包括弯腰搬重物时腰部出现超荷负重,在腰肌没有完全昆张情况下举动重物或是搬动重物,各类腰扭伤,长时间弯腰之后突然直腰等,导致椎间盘瞬间髓核受压张力大于纤维环应力,引起纤维破裂,使髓核在破裂位置突出;腰椎间盘在成人之后慢慢缺少血液循环,修复能力降低,特别是在上述退变之后,修复能力更加薄弱,腰椎间盘后外侧纤维环薄弱,后纵韧带宽度减小,对于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显著降低。
1临床资料本组73例,男52例,女21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2岁。
病程6个月~10年,其中L4~L5突出者36例,L5~S1突出者19例,L3/4突出者3例,L4/5伴L5~S1突出者7例,合并椎管狭窄者8例。
73例患者全部存在腰腿痛症状,患者将直腿抬高试验显示阳性,神经根定位症状显著,全部通过CT以及MIR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