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75.10 KB
- 文档页数:4
建筑系馆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尊敬的评审专家:您好!
我是某某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生 XXX,计划进行建筑系馆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希望得到您的指导和建议。
1.研究背景和意义
建筑系馆是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教学、科研等活动的场所,是建筑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目前许多大学的建筑系馆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建筑风格不够独特、空间规划不科学、功能设置不合理等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设计一座具有现代化建筑特色、符合建筑专业教育功能要求的建筑系馆,推动大学建筑系馆建设的发展。
2.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从建筑设计、空间规划、功能设置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法,系统分析现有建筑系馆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建筑设计方案与技术手段,旨在探讨建筑系馆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引导建筑系馆设计趋于合理性、智能化与生态化。
3.预期成果和研究价值
本研究预期得到完整的建筑设计方案,并辅以图纸、报告、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呈现,同时还将对建筑系馆建设相关的政策、标准及规范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推动建筑系馆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发展,为大学建筑专业教育提供更好的场所条件。
在此,我衷心感谢各位专家的关注和指导,并期待能通过本研究为建筑系馆设计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方案。
图书馆建筑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我特意腾出时间去学校图书馆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一、图书馆建筑概况学校的图书馆是一个四层楼建筑,总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外观设计简洁大方,整体造型美观,颇具现代感。
入口处有一个醒目的书架标识,指示着各楼层的书籍分类。
图书馆建筑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使得室内有着良好的自然光线和通风条件。
此外,图书馆周边还设置了一些座椅和绿化带,方便读者休息和放松。
二、馆内区域布局图书馆一楼为接待区和参考书区,接待区设有服务台和自助借还书机。
参考书区有一些参考书籍和期刊可供读者浏览。
馆内还设有自习室、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区,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阅读。
二楼为借书区和多媒体阅览区,借书区设有图书借还机器,方便读者自助借还图书,节省了人力资源。
多媒体阅览区配备了一些计算机、电视、音响等设备,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媒体资源供读者学习和娱乐使用。
三楼为自习区和小组学习室,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空间。
四楼为研究区和期刊阅览室,配备了专门供研究人员使用的书籍和期刊杂志。
三、馆内设施设备图书馆内设有舒适的座椅、书架、书卡借阅机、自助借还书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
图书馆内的电脑和打印机都配备了高速互联网,方便读者查询和打印所需的资料。
此外,图书馆还提供了无线网络覆盖,读者可以自带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设备进行学习和阅读。
四、图书馆服务图书馆提供了若干项服务,包括借阅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文献复印服务、学术活动等。
读者可以通过线上图书馆系统查询图书的借阅情况和到期时间,也可以在网上续借图书。
图书馆还定期组织一些学习和阅读相关的讲座和座谈会,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学术素养。
此外,图书馆还提供了一对一的参考咨询服务,帮助读者解答各类学术问题。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尽管学校图书馆在硬件设施和服务方面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自习区域的座位数量有限,经常出现没有座位的情况。
建议图书馆增加自习区的座位数量,以便更多的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
建筑系馆嘛,那可是咱们建筑系同学的大本营,就像超级英雄的秘密基地一样。
所以,对它做个调研,就像是深入了解自己的老巢一样有趣。
二、调研目的。
咱为啥要调研建筑系馆呢?其实很简单啦,就是想看看这个每天待着的地方到底有啥优点,又有啥可以改进的。
说不定通过这个调研,还能让系馆变得更酷,以后在里面学习就更带劲了。
三、建筑系馆的外观。
建筑系馆的外观那可是相当有个性的。
从远处看,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积木搭起来的城堡。
那外墙的颜色啊,不是那种普通的白色或者灰色,而是一种很特别的米黄色,就像一块大大的黄油蛋糕,在阳光下还会闪闪发光呢。
建筑的线条也很独特,有很多不规则的形状,就像是一个抽象派画家的作品。
有时候我就想,这设计师肯定是个超级有创意的人,不然怎么能想出这么酷的外形呢。
不过呢,也有一些小问题。
比如说,有些地方的外墙因为风吹日晒的,有点掉色了,就像脸上长了几块小雀斑一样,有点影响美观。
四、内部空间布局。
一走进建筑系馆,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一样。
里面的空间布局可复杂了,各种各样的教室、工作室、展厅,就像一个个小格子一样。
先说教室吧,教室的大小还挺合适的,采光也不错。
大窗户能让阳光洒进来,在里面上课感觉特别舒服,就像在阳光房里一样。
但是呢,有些教室的桌椅摆放有点奇怪,有的桌子都挤在一起,感觉很局促,要是能重新调整一下就好了。
工作室就更有趣了,每个工作室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创意天地。
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模型、图纸,到处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工作室的空间有时候感觉有点不够用,特别是到了做大型项目的时候,模型都没地方放了,只能堆在角落里,看起来乱乱的。
展厅是系馆的一个亮点。
里面经常会展示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就像一个小型的艺术博物馆。
但是展厅的灯光设计有点不太好,有些地方太亮,有些地方又太暗,就像舞台上的灯光乱了套一样,不能很好地展示作品的细节。
五、设施设备。
系馆里的设施设备就像一群小伙伴,有的很贴心,有的就有点调皮捣蛋了。
建筑调研报告总结(5篇)建筑调研报告总结(精品5篇)建筑调研报告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建筑调研报告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建筑调研报告总结(精品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建筑调研报告总结篇1建筑调研报告总结背景信息:本次调研的建筑位于市中心,建于20世纪初期,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该建筑为某公司所有,现计划对其进行改建,以适应现代商业需求。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该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对其进行改建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分析。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资料、现场勘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
文献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建筑图纸等;现场勘查包括对该建筑周围环境的勘查、建筑结构的勘查等;专家访谈包括与建筑专家、商业顾问等进行交流。
调研结果:1.该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和保护,对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对该建筑进行改建是可行的,但需要重新设计和施工,以满足现代商业需求。
改建的成本较高,需要仔细评估和规划。
3.建议对该建筑进行维修和保养,以保持其原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尽可能满足现代商业需求。
总结:本次调研对该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估,得出了可行的改建方案和建议,为保护当地文化和历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重视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建筑调研报告总结篇2建筑调研报告总结:一、概述本次建筑调研报告的主题是某城市的一个历史建筑群,这些建筑群建于20世纪初,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这些建筑的使用情况、维护状况以及未来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二、背景这些建筑群建于20世纪初,是这座城市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建筑群包括许多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建筑,如中式、欧式、现代主义等。
这些建筑群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现状这些建筑群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商业、住宅和教育等领域。
建筑考察报告4篇根据学校安排,我们于7月3日至13日在南京、苏州、上海等地进行参观实习。
这是一个让我们了解建筑的好机会,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更好的领略建筑艺术的魅力。
我们把艺术的享受掺和于日常生活之中,并在所有的用品、衣着乃至食品中引入了美工设计,然而,我们周围的建筑,建筑的艺术的渊源却很少为人所察觉。
所以了解建筑并发扬是我们必须做的。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有了解一般商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协调;了解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建筑分类及功能作用等;了解建筑物与城市文化相融合的设计手法;了解城市总体与建筑单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逛游古董金陵,感受千年文化——记南京建筑调研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
古老身后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我们。
7月3日晚,我们乘坐火车向南京古城进发,一路上的欢声笑语掩饰不住我们激动的心情。
7月4日我们先去参观了南京 ___纪念馆,它是为纪念1937年12月13日我国30万同胞而设计修建的。
该馆注重以灰白色大理石为主要建筑基调的体现,构成了一部由石头垒成的史书,气势恢宏,庄严肃穆。
在环境建设上,突出渲染了南京 ___的主题氛围。
7月5日我们瞻仰了伟人陵墓—中山陵,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其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我们在通往后花园的途中认真的研究了设计者的设计构思(展示图)。
7月6日,来到南京城,我们仰慕他的千年文化,瞻仰烈士遗迹,走进这庄严的圣地,我们不敢高声语,恐惊圣贤魂,认真的拜读雨花台的每一个展厅,展图。
在庄严的烈士陵园我们感受着千年文化的凝重,但在东南大学我们却能看到千年文化的积淀,树枝的庞大,建筑的古老无不彰显着南京城的过去,内涵。
本文由guanraofuyue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一、建筑系馆设计概述建筑系馆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对于建筑的总体感受和评价直接影响着建筑系学生对建筑的认识和理解。
新时期全国各建筑大学建筑系馆在建筑形式上和空问布局上都多多少少的有些变动,新的建筑系馆的出现,老的建筑系馆的改造,反映着在新的时期由于建筑学教学体制的改变和新的科技的出现,直接导致建筑使用者心理和行为需求的变化,对建筑系馆的功能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今人们对建筑空间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满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人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强调人与环境的天人合一,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建筑空间,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对建筑系馆内部空间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建筑系馆的基本功能组成“现代建筑理论认为,功能表现为内容,空间表现为形式,二者联系不可分割。
它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中,形式追随功能的思想。
”不同的功能将产生不同的空间形式,而不同的功能组合也会导致不同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组织方式。
⒈教学建筑系馆的教学部分根据教学的需要,以课程设置为依据,主要分为教室、实验室、资料室等。
教室以专业的设计教室为核心,辅以评图室、展厅、多媒体教室、机房、美术教室等。
这是学校中其他院系所不具备的空间,也是建筑系馆的独特之处。
实验室包括物理(声学、力学、光等)、模型、色彩等辅助教学的实验室。
此外为了增加与外界的信息和理论等的交流活动还配有报告厅。
基本上每个建筑院校的建筑系馆都配有大小不等的报告厅。
⒉教研与中小学不同,大学的院系除了教学的功能外还承担科研项目,且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研成果决定了一个系在相关领域中的位置。
建筑系通常以教授为负责人,吸收青年教师加入,以共同研究的课题为中心成立工作室或由授课和研究方向相近的教师组建成教研室,兼具课题研究、工程实践、和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功能。
⒊管理办公院系都拥有独立的行政管理体系,所需用房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设备用房等。
建筑调研访谈报告以下是一份关于建筑调研访谈的报告,共计1000字:报告题目:建筑调研访谈报告一、引言建筑是城市的灵魂,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建筑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访谈。
本报告将对这些访谈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与结果1. 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访谈为主要的调研方法。
通过与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和相关机构的代表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和见解。
2. 调研结果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访谈了10位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和3个相关机构的代表。
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领域,包括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师、房地产开发商等。
通过这些访谈,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建筑行业正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受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下,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式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
此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建筑的功能、效率和适应性等方面。
其次,建筑行业正朝着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也开始引入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便利性和效率。
例如,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已经在许多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三,可持续建筑成为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可持续建筑成为行业的热点和重点。
许多建筑师和开发商已经开始将可持续性作为设计和开发的主要考虑因素。
最后,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对于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技术工人和建筑工人的培训和职业发展。
三、讨论与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建议建筑行业加强创新和技术研发。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市场竞争,建筑行业需要加强创新能力,不断引进和应用新的技术和材料,促进行业的升级和转型。
其次,建议建筑行业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面对人才需求的增长和变化,建筑行业需要加强对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的培养和引进,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建筑调研报告范文
《建筑调研报告》
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目标建筑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旨在为业主、设计师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建筑特征和潜在问题的详尽信息。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调研概况
调研团队对目标建筑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考察,包括建筑外观、内部构造、安全设施、使用功能和周边环境等方面的细致观察,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以了解建筑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建筑特征分析
建筑外观:目标建筑的外观设计简洁大方,符合当地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建筑功能和文化特色。
内部构造:在内部空间布局方面,建筑采用了合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建筑使用者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安全设施:建筑内设备完备,安全措施完善,但存在一些老化设备需要尽快更新。
使用功能:建筑的使用功能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但在部分功能区域的细节设计还需要改进。
周边环境:建筑周边环境整洁干净,绿化率高,但交通便利性有待加强。
存在问题和建议
1. 安全设施老化问题:建议及时对老化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2. 功能区域设计改进:建议对部分功能区域的设计进行优化,提高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3. 交通便利性提高:建议加强周边交通设施的建设,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结论
总体来说,目标建筑在外观设计、内部构造和使用功能方面都具备较高的水准,但在安全设施更新、功能区域设计和周边环境改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可以为建筑项目的后续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为建筑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H e f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专业班级:12建筑学(二)班
学生姓名:黄传林
学生学号:
老师姓名:王娅
完成时间:2015 03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建筑系馆的设计要求,学习功能组织与流线安排,空间的处理与空间气氛的营造,建筑造型手法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为自己接下来要做的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调研时间:2015年3月
调研对象:清华大学建筑院馆、深圳大学建筑系馆
建筑系馆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建筑。
首先,专用教室是建筑系独有的教室类型,学生们在设计教室中进行设计、制图、绘画、做模型等活动,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
其次,建筑学专业教学需要进行作品的交流,因此建筑系应有足够的图纸和模型展示空间。
第三,在空间上,建筑系馆是学生理解和体验空间的最方便、最直接的地方;同时,在细部上,建筑系馆的每个细节都可能对启蒙中的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标准,是学生们学习设计的参照物。
因此建筑系馆应满足一下要求:
1.建筑功能满足相应规模及行为要求。
2.功能合理,流线顺畅,尽量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3.建筑造型在符合该类建筑特征,体现建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可有个人风格,注意与周围建筑的
呼应,突出校园建筑的文化特色。
4.教学用房部分设计结合环境与气候。
5.室外场地应考虑汽车和自行车的停放。
6.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7.与现在建筑馆有方便的联系。
网上调研:
鉴于我们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建筑系馆,我们平时也无法近距离的接触它,感受建筑系馆里面的气氛。
因次我对建筑系馆的了解也不多,所以这次我调研的方式是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队清华大学和深圳大学的建筑系管进行分析。
一:清华大学建筑院院馆
1、简介
清华大学建筑院院馆位于清华大学主楼前广场建筑群中,建成于1990年代。
建筑分南楼、北楼、中楼三个部分,均为5层。
其中南楼和中楼为建筑学院所属,北楼为继续教育学院使用。
2、基本布局
南北中三楼呈U字形布局,中间围合出一个向东开口的三合院,节能楼的建成将东边的开口遮挡了一部分,进一步加强了内院空间的围合感。
这个内院除承担少量的交通功能以外,很少有人使用。
南楼和北楼均是中间走廊,两边教室的空间布局方式。
中楼内为较大的公共空间,如报告厅,多功能厅,图书馆等。
整个建筑空间封闭,空间之间缺乏联系。
3、轴线分析
从建筑馆的整体布局来看,存在着一条东西向的轴线,整个建筑在南、西、北方向上的三个体块形成U形的布局,并围合形成了中间的庭院。
对于一幢教学楼来说,不去追求形体的过份变化,而讲求一种朴素大方的风格无可厚非。
因此,建筑馆的南北两翼外立面都很简洁,反映出了教学楼的特征,西立面也是对称的形式,在主入口处重点着以笔墨,突出了磨光花岗石饰面的门廊,显现出建筑学院的标志,具有古典建筑严谨挺拔的韵味。
在平面布局上,除了正中的一条主轴线外,建筑的南北两翼也都基本按各自的次轴线对称布置。
比如建筑南翼各层都有一条走廊贯穿中央,串联着两侧的房间,这种布局对一层和二层的办公室的布置还好,同时由于中间的庭院使得两侧的房间都能对外开窗。
4、建筑系馆的改造
存在的问题
1:设计教室:建筑系馆设计教室十分拥挤杂乱,
人均面积约㎡。
由于教室私密性较差,许多同学用
隔板将自己的座位围合起来,更显得狭小混乱。
教
室内缺乏储物空间,丢东西的现象十分普遍。
2:展览空间:现在建筑系馆内的展览空间很少,
且多以对外宣传为目的,真正位同学交流学习的展
览空间严重不足。
3:使用面积:缺乏公共空间,模型室面积不足,
营造学社迁至清华建筑学院,现无空间安置。
4:建筑生态:通风采光条件差,建筑能耗高。
由于
建筑形式的问题,钟楼的通风采光问题比较严重。
现有建筑外墙保温隔热性能较差,造成建筑能耗
高。
解决方案
增加面积、合理布置所需的功能是对建筑系馆的基本要求。
在此基础上,如何使室内空间丰富、有趣味,体现出一个建筑系馆的特点,才是本方案的重点和难点。
在对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和思考之后,便产生了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取消现状中间走廊两边房间线性空间组织方式,采用大公共空间内镶嵌各种不同性质小空间的组织方式。
二:深圳大学建筑系系馆
一:简介
深大建筑系馆位于北校门入口西侧,四周有道路环绕,南侧是网球场馆,东侧是友谊林,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同时建筑和环境融合的恰到好处,给人舒适的感觉。
深圳大学建筑系是国内唯一一所与建筑设计院相互支持,有分有合,统筹兼顾的单位。
教学机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发挥建筑系与设计院密切合作,相辅相成的长处,积极创造出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环境。
二:基本布局
1分区:
系馆南侧主要为教学区,系馆北侧主要为办公区。
庭院与建筑相融合,使得建筑与室外环境相得益彰每一个区的中庭都是空间展开的中心,也是建筑交流的中心。
教研区的中央是一个贯穿三层有着桥与廊道的内庭,明亮而宁静。
二层主要为公共交流空间和教学空间,拥有教研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设计室、展览评图区域和大面积平台。
这是建筑系馆最早和设计院一起设计的例
子,教学、实践相辅相成。
其中,教学、教研和设计院对应着三个明确的建筑体量,它们在平面及空间上形成了互为构成关系的体量组合。
三个体量之间以敞廊、桥、平台相连,形成三个互相贯通的室外空间。
2:大门
入口做的很朴质,寓意在于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让人们进入建筑后能有一个平静的心态用平和的心态来学习,用平和的心态来生活。
3:良好的建筑周边环境
深大的系馆在景观的设计上充分利用中国园林借景的精髓,使外围景观完全为建筑所用。
它的院子、平台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向外开敞,外围景观也总是叠加
到内部的景框中。
在不同的区域间建立视觉对话是空间设计的一个想法。
各个主要空间有着各自的主要开敞面,与其它空间“对话”。
教学区的平台大厅与设计
院的弧墙及东向的树林互相对照,设计院大厅透过西侧大片玻璃窗对应着教研区的内庭及南北敞廊的内院空间;沿建筑南北向中轴,北部的敞廊平台与南部教室区及架空平台层也有着视线的对应。
三:建筑立面及细部
外墙的设计以清水墙面和玻璃幕墙相结合,虚实结合,打破了淡淡以一种墙面设计的单调,比例也恰到好处
另外一个立面采用了玻璃幕墙加上
瓢架的结合,但是稍显呆板,而弧
墙的加入则是打破了这种呆板。
深圳大学建筑系馆分析总结:
1.深圳大学的建筑系馆是和设计院结合一
起而建的,两个不同性质的空间相互分隔又相互
联系,保持了每个部分的独立性却也保留了一定
的联系空间。
2.每一层的公共空间和交流平台都占有相对
较大的面积,设计者是充分考虑到建筑系学生的
专业特点,需要更多的交流分享平台。
3.深大建筑系馆的采光方面做得比湖大的建
筑系馆要好,起码保证了主要使用区域能够得到
足够的自然采光。
4.不足的是,深大建筑系馆的功能室相对较少,功能分区相对比较单一,对于建筑系专业学生需要各种各样学习以及交流的渠道的考虑不是很周详。
感悟:
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与一般的学科专业有很大的不同。
建筑系馆则是建筑学院的同学们学习、生活、交流的场所,每天都要在这里度过很长的时间。
建筑系馆不仅仅像其他建筑一样影响着学校的整体风貌,更重要的是为学建筑的同学们提供一个满足各种需求的场所。
我们在设计时就应该多考虑建筑物与校园内原有建筑物在形体上以及色彩上的协调性。
同时,建筑物的垂直和竖直的流线以及贯通应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
还有就是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等方面应满足需求。
争取使我们设计出的建筑系馆给我们建筑系以舒适之感,感觉是我们的第二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