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都会:世界金融第三极构想(一)
- 格式:docx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8年第8期1997年,美国货币投机家索罗斯连续攻陷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诸国,接着就想把胜利扩展到整个东亚,桥头堡便是东方之珠——香港。
想要看懂香港金融保卫战,必须懂得“三栖战术”的基本原理。
说起来也很简单,攻击者在汇市、期市、股市同时发动攻击,让被进攻者顾此失彼。
三栖战术,攻击者可以任意选择股、期、汇3个攻击目标,一方面失利并不影响全局。
对防守者来说,则必须股、期、汇三栖应对,3个市场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闪失,只要一个环节被攻破,就会满盘皆输。
这是一个“连环套”,即使央行,力量也是有限的,救股市、期市,难救汇市:力保汇市又必须维持高利率,就会打击股市、期市。
索罗斯欲一举拿下香港,在攻击香港的过程中,他同时在汇市、期市、股市三市发动了进攻,使用了“三栖立体战术”的绝招。
1997年10月、1998年1月、6月和8月,索罗斯率领国际炒家先后4次进攻港币汇率、港股和恒生指数期货。
为什么索罗斯会盯上香‘:港?香港是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操作方便。
其实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香港资本充裕,索罗斯如,,果赌赢了,就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再大赚一票!索罗斯认为,香港和东南亚一样,经济运行也有着致命的弱点——联系汇率制。
所谓“联系汇率制”就是将港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严格按照1:7.8的比率兑换,中国香港等发钞行有了l美元准备金才可以发行7.8元港币,说白了就是固定汇率。
联系汇率制下,等于承诺港币与美元可以自由兑换,兑换比率为1:7.8,而且有绝对保证。
这个制度一旦被打破,汇率就会失去控制,人们就会争相把港币兑换成美元,银行就会倒闭、港币就会被废弃、整个金融系统就会瘫痪、香港经济系统就会崩溃……要想拿下中国香港,最相似的类比当属中国台湾无疑。
1997年10月,索罗斯进攻中国台湾,至今仍不知道缘由,同样属于中国的台湾地区连个样子都没做就直接向索罗斯举起了白旗,17日至22日,新台币贬值3.3%,创下10年来新低。
25年来,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一直以来,香港一直都是世界上财富集中的金融中心,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从25年前英港回归开始,在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有效协调和共同推动下,香港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取得巨大成就。
如今,香港金融市场位居世界第三,经济发展持续保持高速,投资环境毋庸置疑,诚信、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者,香港的基础设施跟得上金融发展的脚步,有效的政策以及完善的审计和监管机制得到行业的一致高度评价。
在投资保护规范方面,多个国际组织相继设立,更有香港历史悠久的Million Dollar Round Table实施投资者保护措施,从而支持和定位投资者权益。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采取叠加金融服务与投资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围绕业务繁多的金融服务金融活动覆盖投资、保管、信托、融资多语种行情点买点卖、担保及融资租赁等多个方向孵化出股票、债券、费率和衍生品市场,吸引全球资本投资活跃市场,使香港成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香港是一座拥有着国际文化底蕴的全球金融中心,法治社会、开放的经济政策以及有效的监管体制都为香港金融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保证,特区政府也愿意与投资者并肩前进,共同携手推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金融发展促进了香港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不断满足了全球投资者各种金融需求,使得香港继续成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在金融业的发展应有其营造Diversification步伐正在持续突破,国际地位更加凸显!。
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作为一个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特别行政区,一直以来在国际金融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更是成为了全球金融业的重要枢纽。
本文将探讨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地位以及对香港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中心是指一国或地区金融业务发展相对成熟,国内外金融活动频繁,吸引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及资金,拥有完善金融市场和配套服务的地区。
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金融体系,成为了全球闻名的金融中心之一。
首先,香港作为一个自由贸易港和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开放的市场和自由的资本流动。
这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机会。
香港证券交易所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流动性最高的证券交易所之一,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进入港股市场。
此外,香港的外汇市场也十分活跃,在全球外汇市场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其次,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完善的金融监管和法律制度。
香港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金融市场的运作,保障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此外,香港也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体系,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还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香港的银行业、保险业、资产管理业等金融领域发达,为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同时,香港还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之一,具有极高的离岸人民币业务规模和深度。
回顾历史,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地位。
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中,香港的金融体系也表现出极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这一切得益于香港的稳定政治环境、健全的金融基础设施和高效的市场运作。
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对香港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
首先,作为一个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不可忽视。
金融业是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为香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
其次,在全球范围内,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发挥着引领作用。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摘要]香港回归1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保障,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10年来,中央政府始终严格依法办事,采取了一系列促进香港繁荣稳定的重大举措,而香港则凭借“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关键词] 一国两制;基本法;香港一、回归1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一国两制”最早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伟大战略构想,后来首先在香港得到运用。
1997年7月1日,中国得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0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
邓小平在1984年2月会见美国客人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后来在1984年6月会见香港客人时使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说:“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一国两制”战略构想主要包括的内容有:(1)“一国”是前提,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2)实行“两制”;(3)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4)港人治港,高度自治;(5)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6)“一国两制”是从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方式。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文选》第3卷里有11篇讲话或谈话是关于“一国两制”理论的,其中绝大多数是在解决香港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具体阐述的。
这11篇讲话或谈话是在1982年9月24日(即第一篇《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到1990年2月17日期间发表的(即最后一篇《香港基本法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
我们不妨将这些讲话或谈话分为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是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之前(包括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之时),这期间有8篇讲话或谈话;后一个时期是从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之后到香港基本法草案起草工作全部完毕,这期间有3篇讲话或谈话。
DIALO GUE对话决策者网址:www.cew eekly .cn2008年,将注定成为一个未来世界级大都市的元年。
2007年2月,香港特首曾荫权提出“与深圳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世界级都会”的倡议;在当年8月的港深合作论坛上,两地达成共识:将拥3200平方公里、2000万人口深港都市区,建成仅次纽约和东京的国际大都市;年底,深圳市市长许宗衡率团访问香港,签署了涉及基础设施、环保、城市规划、服务贸易、深圳市长许宗衡:“深港将与世界一流大都市争锋”《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韩冬谈佳隆/广东报道旅游、创新圈互动基地和医疗护理交流等共7方面的“1+6”合作协议,并表示,“深港合作关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时期之一。
”“一国两制”下的深港两地,正以难以抗拒之势走向融合。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对深圳市市长许宗衡进行了专访,他深情地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深港地区必将雄踞世界城市之林,成为全球瞩目和向往的文明都会,成为中华民族再次腾飞的绚丽坐标。
”解析深港合作新提法《中国经济周刊》:您在去年年底访港时确立了“深港紧密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新目标。
这个提法与此前“共建国际大都会”、“两地战略伙伴关系”和“深港经济一体化”的提法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许宗衡:香港永远是深圳服务的对象,学习的榜样,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
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这一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完善,这就是“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深港紧密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深港紧密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念的确立,是对深港合作达到一个新高度、确定了新时期发展目标的总结,是深港长期亲密合作的必然结果,中国经济周刊年第6期2420081对话决策者DIALOGUE网址:www.ceweekly .cn(责编:李萌z jjz @)也是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去年,曾荫权特首在竞选纲领和《施政报告》中提出的“深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世界级大都会”的战略构想,得到了两地官方和民间的一致认同,是深港区域发展的长远的、宏观的战略目标。
中国香港的金融体系与国际地位分析香港是一个注重贸易和金融发展的城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制度为其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奠定了基础。
得益于其稳定的法律制度、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强大的企业实力,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对香港的金融体系和国际地位进行分析。
一、香港的金融体系香港的金融体系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
其中,银行业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香港拥有逾百家全球著名的银行,包括香港上市的银行和跨国银行。
香港境内的银行业经营非常规业务,如证券和货币市场,以及股票审批、股票托管、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等业务。
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将民众投资和储蓄转换为货币和资本,为香港经济的增长和开发发挥了关键作用。
另外,香港的股票和衍生品市场也十分发达。
香港股票市场是亚洲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之一,其市值约为亚洲股票市场总值的70%。
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之一,其期货和期权交易量也在全球范围内居于前列。
还有,香港的基金和保险业也十分发达。
香港是亚洲最大的基金运作中心之一,这些基金通常由银行、私人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机构管理。
香港还是亚洲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保险公司提供各种各样的保险产品,从而保障了市民和企业的资产和财富。
总之,香港的金融体系具有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成熟的法律规定和市场监管机制以及丰富的投资产品和服务。
这些因素都是香港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金融中心之一的重要原因。
二、香港的国际地位香港的国际地位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熟的金融市场和稳定的法律制度。
香港作为中国大陆和东南亚之间的枢纽地带,连结了西方世界和东方市场,与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
香港在世界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是通过多个指标得出的。
例如,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评估各个城市在整体金融绩效、领导力和商业环境等方面的得分,香港在2019年的排名为全球第3位,其领先的金融业和社会文化背景也为其成为一个竞争力强大的全球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
香港回归后如何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作用关键信息项:1、加强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完善监管制度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加强跨境金融监管合作2、推动金融创新与科技融合发展金融科技鼓励金融创新产品培养金融科技人才3、优化金融市场结构与功能拓展资本市场丰富金融产品种类提升金融市场流动性4、加强与内地金融合作与互联互通深化金融领域合作机制推动跨境金融业务发展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5、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助力产业升级推动绿色金融发展11 加强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111 完善监管制度香港回归后,为了持续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应当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风险管理要求以及违规处罚措施等。
同时,要根据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及时修订和更新监管规定,以确保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112 提升监管科技水平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金融监管也需要与时俱进,提升监管科技水平。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对金融市场的实时监测、风险预警和数据分析。
通过建立智能化的监管平台,提高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及时发现潜在的金融风险。
113 加强跨境金融监管合作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与全球金融市场紧密相连。
因此,加强跨境金融监管合作至关重要。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应对跨境金融风险。
参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活动,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监管经验和做法,提升香港在国际金融监管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12 推动金融创新与科技融合121 发展金融科技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是香港回归后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关键。
加大对金融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开展创新研发活动。
吸引国内外优秀的金融科技企业落户香港,形成金融科技产业集群。
122 鼓励金融创新产品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例如,开发多元化的投资理财产品、个性化的保险服务等。
同时,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金融创新产品的稳健运行。
香港大学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为“港大(HKU)”,是一所位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公立研究型大学。
其奠基于1910年3月16日,次年3月30日正式注册成立,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
建校初期,香港大学规模极小,自1912年3月11日正式开学,到1916年12月举行首次毕业典礼,仅有23名毕业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香港大学一度处于瘫痪状态,1941年教学全面中止;1948年4月9日复校后,秩序重建与结构转型并举,学校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项目名称:Master of Finance创立于2001年,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下三个目的:statistical and mathematical training、financial training、computational training 该项目采取课程模块式教学,基础核心课程模块是4门针对CFA考试的金融分析基础课程,以拓展学生在定量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经济学和资产评估方面的知识。
然后是4门高级核心课程模块,完成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有三个分支供选择公司金融、金融工程、风险管理,每个分支都需要学习2门分支核心课程和2门选修课程,整个项目共需完成12门课程。
学生也可以选择学习三个分支中的两个分支,需要完成所有12门核心课程外加2门选修课程,共14门课程。
项目时长:full-time 最少1年,最多2年;part-time 最少2年,最多4年申请要求:本科学士学位、工作经验不要求,但更倾向于招收在金融机构、银行、政府金融监管机构有工作经验的申请者,所以应届生想要申请,须得有很强的学术背景和实习经历才行。
标准化成绩要求:托福IBT 90分以上,或者雅思总分不低于7分,各单项不低于6.5分,GMAT/GRE 不做硬性要求,但提交一个好的GMAT/GRE成绩会更有竞争力。
第八章港澳台问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1840年,中英签订(),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惨败。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随后,中英又相继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先后占领了九龙半岛和新界。
英国通过刺刀、洋枪与大炮的野蛮征服,实现了对中国香港地区领土的占领。
知识点:香港问题的产生难度级别:12.20世纪80年代初,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的科学构想,并首先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A.武力统一B.一国两制C.社会主义本质D.改革开放答案:B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并首先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知识点:一国两制的提出难度级别:23.(),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A.1998年7月1日B.1999年12月20日C.1997年7月1日D.1997年10月1日答案:C解析: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基本法开始实施。
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分子,香港同胞与内地民众共享伟大祖国的尊严与荣耀,共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知识点:香港回归难度级别:14.1997年,刚刚回归的香港GDP约为1774亿元,人均GDP约为2.73万美元。
2019年,香港GDP达到了()万亿元,人均GDP 约为4.88万美元。
香港金融优势全方位剖析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最新经济自由度报告显示,中国内地今年在全球177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36位,得分51.9分,香港连续19年居于榜首,得分89.3分。
香港连续19年被评为全球资金流动最自由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世界金融交易网络中的一个重要交汇点,扮演着把亚太地区与全球其他地区联系起来的重要角色。
香港不仅具备发展世界级金融中心的最佳区位条件和制度条件,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具备发展金融业的基本条件,具备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香港与伦敦、纽约三分全球,在时区上相互衔接,纽约下班,香港开始上班,香港下班,纽约开始上班,三座金融中心可以使全球金融保持24小时运作;其次是亚洲的区位优势。
香港位于东亚中心,从香港到东亚大多数城市的飞行时间都不超过4小时。
还有全国的区位优势。
背靠经济迅猛发展的大陆,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香港和内地是两个不同的金融体系,有利于建立互补、互助和互动的关系。
香港具有完善的法律体系,系统、严明、高效并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及经济监督机制,拥有灵活、高效的货币调控体系,能够充分、合理、公平竞争的商业银行体系和证券公司体系。
长期以来,香港的土地、股份、股票、债券和衍生品产权界定、登记、注册、交易都有完全的法律保障。
香港的金融市场交易成本很低,金融交易量大,金融市场发达。
香港金融业的关联行业蓬勃发展,使得金融交易的税收低,时间快,形式灵活多样。
香港资金市场的资金来源和用途都不限于本港,这是以政局稳定为前提的。
东南亚有不少游资,特别是华侨资金,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
由于当地政局不稳,要找出路。
香港政局比邻近的印尼、非律宾、泰国、马来西亚要稳定得多,因而有条件通过香港来融通国际资金。
香港实际上成为国际资金对我国开展经济合作和投资的观察站及融通基地。
另外,我国也以香港作为发展对外金融关系,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前哨阵地。
国际金融中心是指能够提供最便捷的国际融资服务、最有效的国际支付清算系统、最活跃的国际金融交易场所的城市。
港深都会:世界金融第三极构想(一)
摘要]目前世界金融极分别是欧洲的伦敦和美洲的纽约。
亚洲的六大金融城市虽然各具优势,但近期内要成为世界金融第三极都有较大的困难。
本文认为,把香港和深圳建设成为一个金融中心,最有可能成为世界金融第三极。
期望把港深都会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消除港深金融中心的制度性障碍。
关键词]港深都会世界金融中心国家战略
Abstract:Therearetwofinancialpolesintheworld,whichareLondoninEuropeandANewYorkinAmerica .DespitethesixmajorfinancialcitiesinAsiahavetheirownadvantages,butinthenearfuturetherearelarg ebecomedifficultiesforthesecitiestobecomethethirdpoleoftheworldfinance.ThisarticleholdsthatHo ngKongandShenzhen,integratingintoafinancialcenter,aremostlikelytobecomethethirdpoleofthewo rldfinance.TheHongKong-ShenzhenMetropolisconstructionwouldbecomeanationalstrategytoelimi natetheinstitutionalobstacles.
Keywords:HongKong-ShenzhenMetropolis;worldfinancialcenter;nationalstrategy
伦敦金融城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将全球金融中心分成五类,分别是全球性金融中心、国际性金融中心、国家性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专业性金融中心。
从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集聚、金融市场规模、金融业产出和金融定价能力角度看,伦敦和纽约明显是目前全球金融体系的两大核心,掌握着全球大部分金融资源,或者说当今世界金融只有两极,分别落在欧洲和美洲。
在亚洲,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全球性金融中心。
东京一度是与伦敦、纽约相当的世界级金融中心,但目前地位明显衰退。
香港和新加坡目前在亚洲有着明显的领先优势,但其控制的金融资源规模和对世界金融的影响力都还构不成全球性金融中心。
一、亚洲需要一个全球金融极
从世界角度看,在亚洲构建一个世界金融第三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目前世界金融两极在金融市场的交易时间上只形成一天24小时的约2/3,另1/3恰好落在亚洲的时区上,在亚洲构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对完善世界金融市场的交易时间分配有着很好的作用。
二是亚洲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潜力的区域,各种金融资源在亚洲频繁流动,潜在风险很高,在亚洲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全球性金融中心,对系统性风险防范有好处。
三是在亚洲构建一个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对全球金融资本拥有足够控制力的全球性金融中心,对促进全球金融资源的更均衡分配以及对实物资源的更合理定价有着积极的意义,从而可以提高全球资源的配置效率。
从亚洲的经济发展角度看也需要构建世界金融第三极。
中国、日本和印度三大经济体的发展在亚洲举足轻重。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全球经济总量前三名的经济体中将有两个落在亚洲。
20年之后,亚洲的经济总量将超过全球经济总量的1/2,同时亚洲人口将达到全球总人口的60%。
因此,亚洲需要也应该存在一个与经济规模相适应的,与伦敦、纽约比肩的全球性金融中心。
二、亚洲各金融城市构建金融中心的状况
目前亚洲各大金融城市纷纷加大建设金融中心和发展金融业的力度,力图抢占全球性金融中心的宝座。
首先是东京。
尽管近十几年来在全球的金融地位下降,但东京在金融中心建设上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日本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大经济体的强有力腹地支撑,二是东京目前的股票市场排名世界第二。
近年来,在日本经济复苏的鼓舞下,东京提出了重塑金融中心的口号,并有所进步。
不过,东京在金融中心建设上也明显有两个劣势:一是僵硬的监管环境,二是缺乏国际化的金融人才,这在短期内都难以改变。
其次是香港。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熟的法制环境、适当而有效的监管环境、自由的商业环境、优惠的税收条件和良好的语言文化环境,近年来香港在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
支撑下,在中央政府的多方支持下,国际金融地位迅猛提高。
在2007年1月香港“十一五”金融服务专题小组向行政长官提交的“行动纲领80条”中,香港提出了建设全球性(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
不过,香港作为一个小型经济体也有着发展金融的天然弱势,最大的障碍是经济腹地不足。
另外,与伦敦和纽约相比,目前香港金融发展的差距还十分明显。
从市场规模来看,香港资本市场还不够庞大,截至2007年9月,香港股票总市值约2.6万亿美元,而纽约、伦敦和东京的市值分别是20万亿、4万亿和4.6万亿美元,债券市场规模更是只有纽约的1%。
从创新能力来看,香港的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
从本地金融机构发展看,香港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都没有可以在全球排名前列的本地金融机构。
因此,如果单靠自身力量,香港很难成为与伦敦、纽约相当的世界级金融中心。
只有加强与内地的合作,才能提高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第三是迪拜。
自2004年9月迪拜政府决定设立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以来,凭借其石油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税收制度和开放的市场等方面优势,仅用了三年时间,迪拜就成为中东地区最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在第三期GFCI中,迪拜排名已达到第24位。
而今,善于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迪拜人,正在做着下一个梦--把迪拜建成全球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不过,这也有许多障碍,如腹地经济不足、经济多样性不够、与全球文化的融合存在距离等。
第四是新加坡。
自上世纪70年代建立亚洲美元离岸业务中心以来,新加坡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在全面开放市场的同时,不断创新,保持自己作为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的特色。
在第三期GFCI中,新加坡是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中取得显著进步的两个金融中心之一(另一个为东京),其所得指数值更为接近香港。
虽然在第四期GFCI中,新加坡超越香港排名全球金融中心第三,但与香港的问题相类似,新加坡作为小型经济体金融发展的腹地不足,金融市场规模很难得到突破,因此也较难成为世界金融的第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