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资源中最稀缺的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3
水的珍贵与稀缺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正逐渐变得稀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水的珍贵与稀缺,并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一部分: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
人体约70%是水,我们需要无时无刻地摄入水分来维持正常的身体功能。
此外,水还是农业、工业和能源生产等重要领域的基础。
农业用水是保障粮食生产和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工业用水则是各行各业的动力和原材料。
同时,水也用于发电和供暖等能源生产过程。
可以说,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
第二部分:水资源的珍贵性尽管地球表面覆盖了丰富的水资源,但大部分却是咸水或冰冻的淡水。
淡水仅占可用水资源的1%,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减少。
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仅占全球水资源的0.3%,所以可以说,水资源是非常有限和珍贵的。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对水资源的供应和分布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些地区经常遭受干旱和洪涝灾害,水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珍惜每一滴水,并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
第三部分:水资源的稀缺性水资源的稀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供应不足和水污染。
供应不足是指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超过了可用水资源的供给。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有大约4.2亿人口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源的匮乏和管理的不善,导致了水危机的爆发。
水污染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城市污水排放等因素导致了水质的下降,使得大量水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因水污染导致的疾病和死亡人数达到数百万。
第四部分:保护水资源的措施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用水量,改善用水方式,优化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过程,提高用水利用率。
2. 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大对水体的保护和净化力度,控制工业污水和家庭污水的排放,遏制水污染的蔓延。
我国天然牛黄稀缺的报告要点一、牛黄的用途广泛,需求量巨大1、我国每年需耗用约5000公斤天然牛黄生产高档品牌中成药;2、牛黄潜在的国内市场容量大约是200吨左右;3、含天然牛黄的中成类药海外市场前景巨大。
二、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天然牛黄来源严重短缺1、国产天然牛黄原料品质参差不齐,年产量不足1000公斤;2、 2002年7月以前中国每年耗费上亿美元进口数千公斤牛黄;3、国家明确禁止使用进口天然牛黄,使其原料短缺的状况雪上加霜;4、大量走私牛黄和假牛黄充斥市场,扰乱经济秩序,威胁公众健康。
三、政府为缓解牛黄长期紧缺采取了系列措施1、规定天然牛黄不能出口;2、批准人工牛黄作为牛黄原料的部分代用品。
四、牛黄药产业发展遭遇考验1、走私和劣质假冒牛黄严重威胁社会公众安全;2、人工牛黄粉不能真正缓解牛黄资源的稀缺问题;3、牛黄原料的稀缺使它的应用和开发受到严重阻碍。
五、体外培育牛黄产业化的意义1、将从根本上解决天然牛黄稀缺的问题,是中药现代化的标志;2、振兴中药文化,造福普通消费者。
一、牛黄的用途广泛需求量巨大牛黄是我国的传统名贵中药材,目前有650多个品种的中成药用牛黄做原料。
由于功效显著,牛黄类中成药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销量不断上升。
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年消耗天然牛黄5000多公斤用于生产高档品牌中成药,其潜在市场容量大约是200吨左右。
1.牛黄的用途广牛黄在我国药用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珍贵稀有药料。
《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有:"牛黄乃百草之精华,为世之神物,诸药莫及"⑴。
它一直是多种名贵中成药的原料。
从古代许多宫廷御用药如返魂丹、回生丹、健步丹等,到现代中成药中的珍品如"安宫牛黄丸"、"片仔癀"、日本的救心丹等都是以牛黄为主要原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药品标准统计,用牛黄做原料的国家标准药品共有650多个品种。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含牛黄的品种共36个⑵,其表述的均为牛黄;在原部颁标准中有含牛黄的品种300多个,其表述用牛黄的品种有270多个,直接表述用人工牛黄的仅有30个品种;地标转国标的含牛黄的品种有近300多个,其表述用牛黄的品种有260多个,直接表述用人工牛黄的也只有30个品种。
稀缺资源中最稀缺的材料“金属锗比稀土还要珍贵。
”这是中国稀土学会学术部主任陈占恒发表的观点。
稀土概念股去年被疯狂炒作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与稀土同被列入国家酝酿战略收储十种稀有金属的锗,能否成为稀土的接班人?值得进一步观察。
在新材料中,锗和稀土都有工业“黄金”的美誉。
锗在半导体、航空航天测控、核物理探测、光纤通讯、红外光学、太阳能电池、化学催化剂、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锗保有储量约为8600金属吨,仅够世界使用40年,但锗的需求却在急剧增加。
全球市场对锗的需求步入了快速增长期,美国市场对锗的消耗量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3.89%。
我国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今后锗消费水平也将保持高速增长。
最近两个月以来,锗金属价格已经上涨了40%。
虽然有关于十种金属的战略收储的可能,但其相关的细则还未出台,只能算是市场对此的预期;但毫无疑问的是,由于国家将发展高尖端技术作为新兴产业的重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对稀有金属越发重视,估计未来市场对锗的需求也会比较大,而锗金属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公开资料显示,云南锗业是目前国内锗产业链最完整、锗金属保有储量最大、锗产品产销量最大的锗系列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
公司最大的看点在于坐拥特大特富云南临沧锗煤矿。
其次是驰宏锌锗、中金岭南。
据央视《新闻联播》、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中国科学家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材料回收。
而如果能将钚材料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这意味着在现有核电规模下,中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到7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3000年。
这项技术的专业名称叫“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
专家介绍,核电站发电是通过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裂变反应放出能量。
和火力发电站要不断加煤一样,当核燃料维持不了一定的功率时,也需要更换。
这些被换下来的核燃料组件,就叫做乏燃料。
全球资源稀缺状况及资源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全球资源稀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资源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
这导致了许多资源的短缺,包括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等。
首先,能源资源是全球资源短缺的一个主要方面。
全球能源需求一直在快速增长,而传统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逐渐减少。
此外,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这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的短缺。
因此,全球需求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的发展迅速,且这些新能源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
其次,水资源也面临着紧张的局势。
尽管地球是以大量水资源为特点的行星,但可用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的3%。
随着全球水需求的增加,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了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包括非洲、中东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因此,全球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同时,开发海水淡化技术也是一个全球资源发展的趋势,这有助于解决淡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土地资源也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用于居住和城市建设,导致农田和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减少。
这不仅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也给全球粮食生产和生态平衡带来了挑战。
因此,可持续土地管理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全球资源开发的重要任务。
最后,自然资源的短缺也是全球资源稀缺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木材、矿石、矿物和其他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许多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不可持续,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
因此,全球资源开发的趋势是促进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同时发展替代材料和技术,减少对有限自然资源的依赖。
综上所述,全球资源稀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这种问题在未来可能会更加严重。
然而,积极应对资源短缺的挑战,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是实现全球资源发展的关键。
氦气是用途广泛的稀缺资源,是发展国防军工和高科技不可缺少的重要气体之一,是半导体技术、生产液晶屏幕不可替代的元素,手机、电脑硬盘、光纤以及许多其他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氦。
氦在空气中含量极少(φ(He)≈5×10-6),主要存在于天然气中,含量由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
因此,氦的生产几乎全部来自天然气。
美国的天然气氦资源丰富,产量和消费量均居全球之首,而我国氦资源匮乏,天然气中φ(He)最高仅为0.2%。
由于提氦成本高,我国一直依靠从国外进口所需的氦。
2007年下半年,美国将氦核定为战略储备资源而限制粗氦产量,导致全球液氦价格飙涨。
近5年氦的价格年均上涨达15%左右。
我国液氦价格也大幅上涨到超过200元/L ,并曾一度飙升到300元/L 。
昂贵的氦气价格,对我国大量用氦的领域和相关的科研、生产单位产生了重大影响。
目前我国氦气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严重受制于人,其供应随时有可能受到威胁,因此如何保障国内氦供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世界氦资源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世界氦资源量估计为519亿m 3,其在世界上的分布很不均匀(图1)[1]。
美国是世界上氦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虽然已大规模开采60多年,但氦气储藏量仍占世界总储量近40%。
其他国家储量依次为卡塔尔(101亿m 3),阿尔及利亚(82亿m 3),俄罗斯(68亿m 3),加拿大(20亿m 3),中国(11亿m 3),波兰(3亿m 3)。
2010年探明剩余储量[1],美国为40亿m 3,阿尔及利亚为18亿m 3,俄罗斯为17亿m3,波兰为0.33亿m 3。
氦资源主要存在于天然气中,美国等一些地区的天然气氦含量比较高(表1),世界氦产量最大的美国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中φ(He)平均约为0.8%,个别天然气高达7.5%,而国内现有的天然气田的天然气氦含量极低,属贫氦天然气,氦含量最高的威远天然气φ(He)也仅为0.2%。
除了天然气中的常规氦资源外,近年在印度、中国等的一些地热水气中也发现含有丰富的氦资源。
DONGXING SE CURITIE S行业研究金属行业深度:锑,稀缺但被忽视的不可再生战略小金属(三)供需的错配与再平投资摘要:我们在2020年11月26日、12月6日相继发布的《锑,稀缺但被忽视的不可再生战略小金属(一)供给端的刚性与市场的感性》、《锑,稀缺但被忽视的不可再生战略小金属(二)需求的弹性与市场的量变》报告中,依次从供给角度全面梳理了锑行业垄断、刚性且充满挑战的供应端现状,并从需求角度全面拆分量化锑行业多样、增长且充满潜力的消费展望。
此次我们将结合上述两篇报告的有关内容,从全球与国内的锑供需关系、国际贸易等角度分析锑行业的变化。
中国锑精矿含锑产量年复合降幅15%。
中国锑矿采选资本开支自2012年后持续收缩,行业开支由2012年的19.8亿元降至2017年的10.17亿元,降幅达-49%。
锑矿采选支出的收缩导致2014-2019年中国锑精矿含锑产量从13.5万吨降至6.0万吨,年复合降幅高达-15.0%;而同期中国锑制品年产量亦受此影响由31.1万吨降至24万吨,降幅达22%。
从十年周期维度观察,2010-2019年中国锑制品产量均值为22.8万吨(含锑量约11万吨),显示供给端呈现的强刚性化。
中国锑矿进口依赖度过高。
中国锑矿供给的结构性下降导致国内锑行业进口依赖度升高。
2009-2019年中国锑精矿进口量由2.46万吨增至6.27万吨,年复合增速高达9.8%,至2019年中国锑精矿对外依赖度已升至48.9%。
中国锑制品出口政策为国营贸易,出口量将受益于海外需求扩张而增长。
考虑到锑金属的稀缺性和较高的战略价值,2002年起中国对锑及锑制品实行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出口配额从2002年的7万吨逐年减少到2016年的5.4万吨。
2017年后实行国营贸易管理制度,目前全国具备锑制品出口国营贸易资质的企业不到20家。
2014-2019年中国锑制品出口量的年复合增速为9.3%,其中出口占比最大的是多系列氧化锑等深加工产品。
钨稀有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钨是一种稀有元素,属于周期表中的第74号元素,化学符号为W。
它具有高熔点、高密度、高硬度等优良物理性质,因此在工业和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钨的发现和开发历史悠久,其在现代社会中地位重要,但钨资源却相对稀缺。
本文将从钨的发现历史、物理化学性质、工业与科学应用、资源保护与开发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钨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稀有元素的价值和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概述钨元素的基本信息,介绍钨的历史和发现,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钨的发现与历史、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以及钨在工业与科学中的应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钨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讨论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及展望钨的未来发展趋势。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钨这一稀有元素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钨这一稀有元素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介绍钨的发现与历史、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以及其在工业与科学中的应用。
同时,分析钨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探讨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及钨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钨这一稀有元素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钨的发现与历史钨是一种稀有元素,它在自然界中并不常见。
钨最早是在青铜时代被发现的,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种物质的存在。
直到1783年,西班牙化学家德尔皮亚杰首次从一种新矿石中分离出了钨。
他将这种矿石命名为"沃尔芬矿",后来被命名为钨矿。
在19世纪,随着化学分析和矿产学的发展,人们对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南非、葡萄牙和康瓦尔的矿区开始开采钨矿,成为钨的主要生产地。
随着对钨的应用需求不断增长,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它被广泛应用于灯丝、电机、工具和合金等领域。
钨的发现与历史不仅是对这种稀有元素的认识,也反映了人类对材料科学和工业发展的不断探索和进步。
DONGXING SE CURITIE S行业研究有色金属行业:锑,稀缺但被忽视的不可再生战略小金属(一)供给端的刚性与市投资摘要:什么是锑?作为中国的四大战略资源之一,多数人对锑的印象不直观也不强烈。
锑是一种稀有的银白色金属,它热缩冷胀,质脆无延展性,有抗腐蚀功能但也有毒。
锑既属于亲铜元素又同时具有亲氧性,所以是阻燃、合金硬化剂及电池合金材料的关键生产要素。
由于锑通常不被单独使用,尽管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但我们无法像黄金、铜铝锌般有直观感受。
锑为何如此重要?锑是用途广泛且不可替代的重要工业生产原材料,已被西方国家列为重要战略物资管控和储备。
锑的热缩冷胀特性令其可以改变合金硬度,在各种国防武器中均有锑金属的合金;锑高强度及耐腐蚀特性令其成为机械齿轮转轴的关键生产材料;锑的低燃点则令其在消防阻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易燃材料(如塑料制品、电子电器制品及建筑建材制品等)加入锑卤化物已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强制性惯例,且目前未有找到比锑更好的阻燃替代品。
锑在欧盟的供应紧缺战略金属中位列首位,锑在美国35种关键矿产名单中只被允许勘探而不开采,锑在中国曾被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及资源出口总量控制并被国土资源部暂停受理锑矿探矿权及采矿权申请。
全球为何如此重视锑?锑之所以宝贵源于其供给的稀缺性及不可再生性。
全球锑矿资源总储量有限,由于锑在地壳中分布不均且极难富集(平均丰度千万分之二至五),全球共有锑资源储量仅150万吨(美国地质调查局),而全球年均消费量约13万吨。
此外,锑是一种极难有效再生的稀有小金属(70%的锑金属被用于阻燃剂而难以回收),这意味着锑的损耗是永久性的。
全球锑矿资源供给具有高度垄断性。
全球锑资源分布具有分带性与集中性特点,全球锑资源89%分布在环太平洋成矿带(56%)、中亚天山成矿带(26%)和地中海成矿带(7%);全球锑资源近80%分布在中国(32%)、俄罗斯(23%)及玻利维亚(21%)。
电气石——多功能环保健康新材料郭 力(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陕西咸阳 772021)1 前 言电气石是全球稀缺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宝石级电气石称“碧玺”,主要产于巴西、中国、印度等。
它是一种在自然状态下电子永久流动能产生静电场的一种矿石,并能在无源状态下使空气和水产生碱性负离子。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美国等国家在用电气石改善环境和人体保健方面的研究和开发被认为是矿物材料领域里的一场革命,目前,已开发应用在环保(水、气净化)、化工、功能陶瓷、人体保健、农业等领域有几十个系列数百种产品,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2000年日本与电气石有关的产品市场销售额高达100亿美元。
而中国对电气石的应用研究至今几乎是空白。
随着日、美等国对电气石大量开发利用,国人也开始了解到了它的价值,得到了一些前瞻性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关注,并已着手研究开发相关产品。
据日本专家预测中国市场在今后的五年内将会形成研究开发和生产与电气石相关的环保和人体健康产品的热潮,届时中国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将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2 电气石的基本性能电气石是一种硼硅酸盐类矿物,其化学式可简写成NaR3A16B3Si6O27(OH)4,其中Na可部分被K和Ca代替,OH可被F代替,R的位置同质多像广泛,根据晶体结构内的R端组分不同可分为呈褐色和黄色的镁电气石、黑色的铁电气石、玫瑰色的锂电气石、淡蓝色的钠锰电气石和深绿色的铬电气石。
矿物硬度为7~7.5,密度3.3~3.25,柱状晶形,柱石有纵纹、横断面呈球面三角形,无解理,常见形多为复三方单锥晶体,集合体呈棒状、柱状、放射状、束针状以及致密块或隐晶质块状。
电气石的晶体结构为三方晶系,即硅氧四面体组成的复三方环,由于晶体结构特别,导致两个高电荷的原子在结晶格架上排列明显错位、由此致使晶体一端为电荷正极,另一端为电荷负极,电子永不停息的从负极流向正极,从而形成了电流和静电场。
(1) 静电永久地产生微弱电流,形成静电场电气石晶体结构本身具有永久带电和永久保持着正极和负极的特性,它和铀矿石具有放射性形成放射场,磁铁矿石具有磁性形成磁场一样,具有形成电场的特性。
稀缺资源中最稀缺的材料
“金属锗比稀土还要珍贵。
”这是中国稀土学会学术部主任陈占恒发表的观点。
稀土概念股去年被疯狂炒作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与稀土同被列入国家酝酿战略收储十种稀有金属的锗,能否成为稀土的接班人?值得进一步观察。
在新材料中,锗和稀土都有工业“黄金”的美誉。
锗在半导体、航空航天测控、核物理探测、光纤通讯、红外光学、太阳能电池、化学催化剂、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锗保有储量约为8600金属吨,仅够世界使用40年,但锗的需求却在急剧增加。
全球市场对锗的需求步入了快速增长期,美国市场对锗的消耗量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3.89%。
我国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今后锗消费水平也将保持高速增长。
最近两个月以来,锗金属价格已经上涨了40%。
虽然有关于十种金属的战略收储的可能,但其相关的细则还未出台,只能算是市场对此的预期;但毫无疑问的是,由于国家将发展高尖端技术作为新兴产业的重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对稀有金属越发重视,估计未来市场对锗的需求也会比较大,而锗金属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公开资料显示,云南锗业是目前国内锗产业链最完整、锗金属保有储量最大、锗产品产销量最大的锗系列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
公司最大的看点在于坐拥特大特富云南临沧锗煤矿。
其次是驰宏锌锗、中金岭南。
据央视《新闻联播》、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中国科学家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材料回收。
而如果能将钚材料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这意味着在现有核电规模下,中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到7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3000年。
这项技术的专业名称叫“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
专家介绍,核电站发电是通过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裂变反应放出能量。
和火力发电站要不断加煤一样,当核燃料维持不了一定的功率时,也需要更换。
这些被换下来的核燃料组件,就叫做乏燃料。
通俗地说,乏燃料类似于火力发电站中的“煤渣”,但是它又绝对不是“煤渣”,而是“大宝贝”。
因为当今世界的核电技术下,核燃料都只燃烧了3%~4%左右,就维持不了额定功率了。
而这些核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核燃料。
中核集团后处理中试工程总工程师王健表示,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化学过程把核电站没燃烧完的核燃料,还有新产生的核燃料提出来。
中国核工业集团总经理孙勤表示,在核燃料工业里面,我国是极少数几个能够形成核燃料循环的国家。
海关总署周五发布的最终月度数据表明,去年12月中国总共进口了2,999公吨的铀,是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
为了实现非化石燃料在能源结构中占比
15%的目标,最晚到2020年底前,中国政府还打算建造几十座的核反应堆。
由于国内产量有限,这可能会导致铀的短缺。
为了保证未来的能源供应,国内主要的两家国有核电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China Guangdong Nuclear Power Holdings Corp.)在去年继续签署了铀的长期购买协议。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去年6月和乌兹别克斯坦的Navoi Mining & Metallurgy Combine公司签订了天然铀贸易合同,去年11月又和加拿大的Cameco 公司(Cameco Corp.)签订了2,900万磅的浓缩铀供应协议,合约有效期至2025年。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去年6月和Cameco公司也签署了2,300万磅的浓缩铀购买协议,合约有效期至2020年。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务院直属的全国性特大中字头军工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铀产品、核燃料进出口专营机构,还是目前中国大陆所有投运和在建核电站的主要投资方。
核能核电个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