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论文成品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医学免疫学与中医痹症的关系

摘要:

免疫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免疫系统的重要生理功能就是对“自己”和“非己”抗原的识别及应答。运用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也是当代免疫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自天然耐受现象的发现,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为免疫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现代免疫学的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痹,即痹阻不通。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的痹证,包括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

从痹证的发病原因,治疗原则,选方用药等不同方面,探讨其与现代免疫学之间的关系,证实选用补肾精,益气血,调阴阳的方药具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现代医学免疫学痹证关系中草药

风湿免疫学的发展, 使得许多新的论点不时闪烁, 如何适时抓住、推出新观点, 对指导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会大有裨益。我们的祖国医学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有痹证的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方药记载,中医的痹证与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类同。RA属免疫性疾病。

一现代风湿免疫学的启迪

现代医学对痹症的研究, 从开始的单一病因说放大为遗传因子、感染因子、免疫反应、炎症介质等学说并行的研究阶段, 经历了百余年的临床与实验的反复论证, 尽管仍停留在学说层面上, 但对临床确有指导意义。由这许多学说指导下而设置的检验方法, 开发出的药物,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或解除着众多风湿病患者的病痛, 说明它是有意义的, 方向是正确的。我们用比较法来简单地对中西医对风湿免疫类疾病的病因学认识分析一下, 两者有许多相通的认识。如遗传因子学说, 就认为类风湿类疾患与HLA - DR4 相关, 强直性脊柱炎与HLA - B27密切相关, 而中医学同样认为此类疾病与先天,即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或认为“肝肾亏虚”或“脾肾亏虚”或“气血不和”。除感染性关节炎是由微生物直接引起外, 其它感染因子一般是通过蛋白抗原诱发自身免疫反应, 通过免疫应答和(或) 免疫复合物型损伤, 导致关节炎发生并迁延的。此二者皆是由外因作用于易感机体而产生的病理产物——“化学活性物质”或“抗原抗体复合物或产生抗独特型抗体”, 同时

也是这些病理产物成为风湿类疾病的罪魁祸首, 而中医风湿病研究中恰恰缺乏这一层面的理论支撑。

二痹证的病因与现代免疫学

中医的痹证也称为痹、历节病、鹤膝风等,对其病因病机论述的甚多,但较早见于《黄帝内经》。可知,痹证的病因首先是人体正气虚弱后,六淫侵入人体而致病。现代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病因有二,一是感染细菌病毒等;二是易感性与遗传基础,即RA 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证明, T 细胞尤其是CD4 +T 细胞参与RA的激发和延续。患者全身功能性T 细胞受体库细胞发生改变, T 细胞自身稳定功能受损,外周耐受机制紊乱,T细胞平均克隆体积比正常人大10 倍,异常增殖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与其他正常细胞竞争性生长,当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体积增大到某一阈值时,成为致病性T细胞并竞争性地抑制其它正常T 细胞增殖,导致T 细胞克隆多样性明显减少,大量表达CD4 +CD28 -表型的具有自身反应性的T细胞,它们占RA患者T细胞总量的50 %。在RA 患者的血象中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ESR、CRP升高,RF、抗“O”阳性,这些病理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与T 细胞异常有关,而T、B 淋巴细胞及各种免疫细胞均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即骨髓,此免疫学的理论与《素问·逆周论》曰: “肾者水也,而生子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 ……病名骨痹,”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三痹证的方药与现代免疫调节

中医认为痹证的主要病因是肾虚,气血阴阳不足,治疗上提倡扶正为主。最近研究表明,具有滋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有提高免疫系统作用,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活性玫瑰花结形成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四君子汤属补气健脾方药,它具有刺激免疫细胞和抗体的生成作用,调节免疫功能,还具有抗突变和抗肿瘤的作用;补肾阴肾阳的冬虫夏草对网状内皮系统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使血清中IgG及皮质酮增高,脾脏明显增重,脾中浆细胞增生;人参可使家兔白细胞数量增加,提高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免疫球蛋白IgM的含量,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黄芪有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中医在治疗痹证的漫长岁月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很多经书记录了较多治痹证的中药,由白术、茯苓、薏苡仁、何首乌、牛膝、泽泻、升麻、茜草、防风、肉桂、甘草等组成的补泻方药能显著降低血清TNF2A、IgG、IgM、IgA的含量和RF的阳性率,明显提高CD8 +的含量,能纠正免疫失调,抑制体液免疫和调节细胞免疫的作用[4 ]。用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生地黄、白芍、防风、忍冬藤、青

风藤、威灵仙、鹿含草、赤芍、地龙、桂枝、生甘草组成的类风湿冲剂能显著降低RA 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升高CD4 +和CD8 +,降低CD4 +、CD8 +。

由上述可见,远古的《内经》等经书虽成书于条件简陋的社会,但其中治疗痹证用补肾精、益气血、调阴阳的方药,不仅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从现代免疫学中找到了较可靠的理论依据。另外,具有清热解毒、驱除六淫的中草药如大青叶、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金银花等对致病细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杀灭的作用,所以在上述的具有调节免疫的中草药中增加适当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治疗,痹证—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将会明显提高。

中医在这一世界性疑难病的领域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临床科研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纵观世界科技史,无不以实践为基础,而后确立理论,当理论确立之后,它能对实践起到强有力的指导作用, 它就如同一盏明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指导着实践。就中医的发展史, 也不例外。人类的疾病在不断变化,人类的科技水平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中医学的每一个发展,都是根据不同时代的疾病谱,综合同时代科技、实践之大成,凝结成新的理论而形成的。

参考文献:

[1]刘嘉玲,鲍春德主编.风湿病疑难问题.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 2004

[2]张化彪.脾虚是痹证的发病之本.河南中医药学刊,1995;10(5):58

[3]李桂兰.中药对结缔组织疾病免疫异常的调节作用[J ] . 天津中

医,2002 , (19) 4 :21.

[4]石义刚,王效东,顾卉,等.白术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

影响的临床研究[J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 ,10 (1) :241. [5]寇秋爱,房定亚.类风湿冲剂治疗急性期类风湿关节炎34 例临床

疗效观察[J ] .中医杂志,1995 ,36 (9) :5371.

[6]赵贵铭,沈丹.康痛酊离子透入治疗风湿痹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

医药研究,1999,15(6):24.

[7]杜天信,韩新峰,高书图.寒湿痹颗粒治疗寒湿痹阻型风湿病的临床

观察[J].中医正骨,2002,1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