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399.50 KB
- 文档页数:12
伟大诗人歌德的生平介绍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德国文学史上的泰斗,被恩格斯推崇为文艺领域里“真正的奥林匹亚神山上的宙斯”。
是他,把一向地位不高的德国文学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并获得了不朽的世界性声誉。
他的《浮士德》同《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样被誉为“名著中的名著”,既是启蒙主义文学的压卷之作,也是欧洲与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价值和最富影响的作品之一。
歌德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知识广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造型艺术及自然科学等领域,都为人类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
他8岁就能阅读德文、法文、英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希腊文等多种文字的书籍,14岁开始写剧本,25岁发表了后来风靡全球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他完成这部小说,仅用了4个星期的时间。
人们称歌德是个天才,事实上,歌德的才能并不是天生就有,他能取得如此成就,主要靠他父母对他的早期教育和本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哥德出生在莱茵河畔法兰克福市的名门。
父亲家资殷厚,作过皇家顾问。
母亲是法兰克福终身市长的女儿。
在这样的家庭中,歌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从16岁起,他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
可是他对法律没有兴趣,在文学、绘画和自然科学的学习上倒是花费了更多的精力。
他早期的创作尝试,明显地受到了宫廷文学和古典主义的影响。
但就在他走进斯特拉斯堡大学的时候,一个决定性的转折出现在他的面前。
斯特拉斯堡地处德法边境,对于接受法国革命思想来说有近水楼台之便。
70年代,这里成为启蒙运动的德国支流———“狂飙突进”运动的策源地。
在这里,歌德受到了卢梭、斯宾诺莎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良师———“狂飙突进”运动的领袖赫尔德尔,是他把歌德引导到荷马与莎士比亚的艺术世界之中,引导到对民间歌谣的收集和学习之中,使这位正在觉醒的天才摆脱了宫廷文学和古典主义的束缚,写下了诸如《欢会与离别》、《五月之歌》、《野玫瑰》等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名篇。
中国歌手后玄最新专辑的主打歌《没有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固然场景太歌德少年已不是维特台湾歌手杨丞琳最新专辑《想幸福的人》第三波主打就名为《少年维特的烦恼》,讲述的就是主角喜欢的对象爱上了自己的好朋友。
歌德的作品《少年维特的烦恼》创作于1774年,可见事隔两百多年,这部作品依然流行至今,影响了好多代人的爱情观。
歌德(1749-1832)是德国近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
有人认为他是继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西方精神文明最为卓越的代表人物。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感伤主义的顶峰之作,这部以第一人称书写的书信体小说,不仅传达了欧洲从古老的封建制度向资产阶级过渡的转型时期,也阐明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感情自由”,“恢复自然的社会状态”,“人人平等”的强烈愿望。
《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作品之所以如此动人和真实,是因为这部作品是改编自作者本身的故事。
据说歌德在一次的在节日集会上,遇见了一个貌美的女孩,叫夏洛特。
他们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可惜对方却是歌德上司的未婚妻。
绝望之余,他与情敌决斗,还将他杀死,不幸因此入狱,并写下了世界上最长的情书——《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的这部浪漫主义成名作,描写了少年维特单恋较他年长的少妇,写诗歌颂她的美丽动人,从这毫无希望的单恋中,他品尝到爱情的种种痛苦折磨,同时也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最后他绝望自杀。
这部小说在欧洲乃及整个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小说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甚至被改编成舞台剧,电影等。
例如,1976年有一部电影为《少年维特的烦恼》。
2010年有一部电影名为《歌德》。
《少年维特的烦恼》其中有一句名句,至今还一直被引用。
Whoever is a girl does not want to be loved,whoever is a boy does not want to be royal to his love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
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看法。
这部作品的评价很两极化,教会和一些同时代的作家认为这部作品反传统,缺乏教育性,而且小说中的主角也违背了社会的规律。
歌德的强调奉献精神的名言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是德国文学巨匠,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而闻名于世。
他针对奉献精神的重要性发表了许多名言,下面我们将对其中几句进行介绍和解读。
1. “大胆行动是成功的要诀之一。
”歌德强调勇于行动的重要性。
在他的观点中,奉献精神不仅仅是停留在思想层面上的一种愿望,更是需要付诸实践的行动。
只有通过积极而大胆地行动,才能将奉献精神转化为实际的成果,达到成功的境地。
2. “心志刚强者,天下之难事可与共济。
”这句话强调了坚定的意志和毫不动摇的决心对于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在面对艰难困苦时,只有拥有坚强的意志力,才能够克服种种困难。
无论是个人的奋斗,还是社会的发展,只要拥有坚定的心志,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3. “奉献不是付出了就一定要有回报。
”歌德提醒人们,奉献精神并不是为了追求回报而存在的。
奉献应该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
只有抛开功利心,真正将奉献当作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力量。
奉献所带来的满足感不是来自外界的赞美和物质回报,而是来自内心的纯粹。
4. “活在当下,把握现在。
”这句话强调了奉献精神的即时性和现实性。
奉献并非等待条件完美或理想时才展现,而是在当下、现实的环境中积极行动。
过于沉溺于过去或者过于期待未来,都会使奉献变得虚无缥缈。
只有把握当下,迅速行动,才能够真正将奉献精神转化为现实的力量。
5. “真正的奉献是为了改变世界。
”歌德认为,奉献应该具有改变世界的目标和动力。
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有人不断地奉献、付出,并以此驱动着世界的改变和进步。
真正的奉献不仅仅是关注和满足自身的需求,更是以改变世界为目标而付出行动。
在歌德的名言中,我们看到了奉献精神的伟大和人性的光辉。
奉献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哲学,一种对人生的态度。
只有拥有奉献精神,我们才能够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德国作家歌德的故事介绍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是德国伟大的诗人、作家和科学家,被誉为德国文学的巨星,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歌德生于1749年,在其一生中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歌德的生平和他对德国文化和艺术的巨大贡献。
生平歌德于1749年8月28日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他是一个富裕商人的儿子。
对于年轻的歌德来说,父母的期望是他继承家族的财富并从事商业。
然而,他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使他在大学就读期间决定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但在创作诗歌和戏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大学期间,他结交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朋友,如费舍尔和舍勒。
这些人对歌德的写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成为他日后的良师益友。
歌德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少年文集》,这是他的诗歌和戏剧作品的集合。
这本书让歌德一举成名,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此后,他的创作生涯迅速发展,并在德国文学界崭露头角。
文学成就歌德的文学成就在各个方面都非常卓越。
他涉猎广泛,创作了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等不同类型的作品。
他的作品探索了人性、爱情、自然和宗教等主题,展示了他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
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浮士德》,这是一部戏剧作品,被认为是德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该作品讲述了一个学者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托费勒达成交易的故事。
浮士德渴望获得无尽的知识和快乐,但最终陷入了痛苦与后悔中。
除了《浮士德》,歌德还创作了许多其他经典的作品,包括《西东日记》、《莎乐美的悲剧》和《愉快的罪行》等。
这些作品以其深度、智慧和独特的风格成为文学界的瑰宝。
科学研究除了文学成就,歌德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
他的兴趣广泛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和光学等领域。
他对自然的研究和摄影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光学方面,歌德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并发现了颜色的互补性。
他的研究对于现代光学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歌德简介30字
范文1:
关于歌德简介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德国的文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在19世纪初被誉为“世纪巨匠”。
在文学领域,歌德被称为“浪漫主义先驱”,留下了《浮士德》、《绿袍子》等作品,风格兼备理智和感性之美。
而在科学领域,歌德是全方位的智者,探索过生物学、光谱学、中医学等各方面的领域。
歌德作为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文艺复兴人物,对后世影响深远。
要点分析:
本篇文章主旨是介绍德国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歌德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性。
用词方面,运用了“世纪巨匠”、“浪漫主义先驱”、“理智和感性之美”等词汇,展现出歌德在文学领域的地位;而“全方位的智者”、“生物学、光谱学、中医学”等用词,
则呈现出歌德在科学方面的广泛涉猎,突出他的跨界探索精神。
另外,该篇文章结构简单清晰,文字流畅易懂。
范文2:
60秒了解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科学家,代表作品有《浮士德》。
他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更对生物学、光学等领域有着杰出贡献。
他的思想造就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至今仍受推崇。
要点分析:
此篇文章以60秒速览的形式,将歌德简介呈现出来。
用词方面,简洁明了,符合快速阅读的需求;同时运用“浮士德”、“生物学、光学”、“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等词汇,能够在简短
时间内突出歌德在文学和科学领域的重要性;此外,该篇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性强,整体风格简洁明了,符合快速阅读和快速理解的要求。
歌德诗歌风格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是德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对于诗歌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歌德的诗歌风格独具一格,热情奔放、内涵深远,充满哲理和人生智慧。
本文将介绍歌德诗歌的特点和其在文学领域的影响。
一、歌德诗歌的特点1. 多元主题:歌德的诗歌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爱情、自然、人生哲理、人类命运等等。
他运用多样的主题展现个人与整个宇宙的联系,展现出自然的神秘与人生的无常。
2. 深刻的思考和观察力:歌德是一个极具思辨能力的作家,他通过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细致观察,深入思考人类的存在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性和宇宙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3. 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歌德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而闻名。
他擅长运用音乐性的语言,将诗句打磨得极为优美动听。
他的诗歌经常运用押韵和重复的手法,使其诗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4. 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歌德的诗歌常常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意象,以图像化的方式呈现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他对自然和感知世界的细致观察,使其诗歌充满了生动的意象,带给读者直观的感受。
二、歌德诗歌的影响1. 对后世文学的启示:歌德的诗歌风格对于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鼓舞了许多诗人去探索自然和人类的命运,激励了他们去思考人生的真谛。
他的作品为后来的浪漫主义诗歌奠定了基础,并成为许多作家的灵感源泉。
2. 表达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率:歌德的诗歌展示了情感的奔放和内心的深邃。
他通过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使读者能够共鸣并深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他的作品成为人们表达情感和抒发内心的典范,对于个人情感的诠释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哲学与诗歌的结合:歌德将哲学思想与诗歌相结合,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富有智慧和思考。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人生哲学的思考,使之成为思想表达的重要途径。
他的作品鼓励了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了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对于人类命运的深入思考。
4. 国际影响的传播:歌德的诗歌不仅在德国深受赞誉,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无论向何处窥望, 仍见我东方乐土”--歌德的中国文化情结歌德,(Johann Wolfgang V on Goethe l749~1832)德国古典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法律,也曾短期当过律师。
1774年秋,《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
1775年,怀着改良社会的热情,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但一事无成。
1786年6月他化名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
1788年回到魏玛公国。
随着欧洲民主、民族运动的高涨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他的思想和创作也随之出现了新的飞跃,完成了《浮士德》等代表作。
歌德的创作包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和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
在欧洲“中国热”影响下,德国作家歌德也跟中国文化发生了很密切的联系。
歌德被称为“魏玛(他曾居住多年的城市)的孔夫子”,由此也可见他跟中国文化的联系。
由于歌德在德国文学界乃至欧洲文学界的巨大影响,中国文化也通过他进而更加影响了整个德国乃至欧洲。
在歌德之前,欧洲人基本还看不起中国的文学,但是歌德之后,德国人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大增,中国文学作品被大量译介,汉学研究也获得更大的发展。
(1)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在孩提时代,中国文化对歌德已经有了耳濡目染的影响。
17和18世纪欧洲流行中国热,德国也受到强烈的影响,德国上流社会以模仿中国生活方式和艺术格调而为时髦,人们从中国进口瓷器、漆器、丝织品、风景画来装饰自己的居所,皇家更是用来装饰自己的宫殿。
歌德的父亲也是当年“中国热”的追捧者。
在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市的歌德故居里,如今还保留着当年的风貌。
二楼的主厅叫做“北京厅”,厅中完全是一派中国式的古色古香的味道。
作文素材:德国作家歌德的个人介绍_3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
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
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
早期生活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位于黑森州)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小时候,父亲是严厉的、严肃的。
而母亲则用不同于父亲的那种温柔、体贴的母爱安抚、保护、激励着歌德,引导他对学习的兴趣,并竭力培养歌德掌握对于文学的正确理解能力。
母亲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讲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他听。
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言辞新奇而丰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
也许正是传承了母亲的这种才能,歌德成年以后母亲仍是跟他像朋友般共同探讨问题。
对于儿子的作品,母亲是凡有必读,并总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论。
歌德悟性很高,妈妈一点就通,并能很快完善自己暴露出来的不足。
除了1750年12月7日出生的妹妹科尼丽亚·弗里德里柯·克里斯蒂娜之外,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很早夭折了。
1758年,歌德染上了天花。
歌德受到父亲和家庭教师的教育,也学习骑术和击剑。
歌德很早就已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
在这方面他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克洛普斯托克和荷马。
14岁时,他就想参加一个田园诗协会。
同时,他也喜欢戏剧,因此在法国占领期间他频频造访法国剧院。
1763年他在一场音乐会上见到了当时年仅7岁的莫扎特。
1765年9月30日他离开法兰克福,到莱比锡学习法学。
歌德 b1 单词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是18世纪德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留存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文学。
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熟悉歌德的一些常用单词对于提升语言能力和理解德国文化都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介绍一些歌德常用的 B1 等级的单词,并提供一些实际运用的例子。
1. der Dichter (诗人)他是一个优秀的诗人。
Er ist ein ausgezeichneter Dichter.2. die Romantik (浪漫主义)歌德是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
Goethe ist ein Vertreter der Romantik.3. das Gedicht (诗)他写了很多美丽的诗。
Er hat viele schöne Gedichte geschrieben.4. die Liebe (爱)爱是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Die Liebe ist ein wichtiger Teil des Lebens.5. die Natur (自然)我喜欢在大自然中散步。
Ich gehe gerne in der Natur spazieren.6. die Leidenschaft (热情)他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
Er hat eine große Leidenschaft für Fotografie.7. die Freundschaft (友谊)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Zwischen ihnen besteht eine tiefe Freundschaft. 8. das Theater (剧院)他是一个优秀的演员。
Er ist ein ausgezeichneter Schauspieler.9. die Kunst (艺术)艺术能够表达内心的情感。
Kunst kann Gefühle ausdrücken.10. die Tragödie (悲剧)这部戏剧描述了一个悲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