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
- 格式:pdf
- 大小:82.96 KB
- 文档页数:2
《金融经济学》教学内容与大纲探微摘要:金融经济学在金融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学专业硕士、博士生项目的基础课程。
本文通过“人大经济论坛”和“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收集相关资料梳理《金融经济学》课程的主流教学内容与大纲,以餐读者。
关键词:金融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一、金融经济学的起源和建立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可追朔至贝努里(d.bernoulli)1738年发表的拉丁论文,距今已有近300年。
贝努里提出的边际效用递减概念为后来经济学家发展风险决策理论有一定作用。
最早以现代研究方法对股票价格行为进行理论研究的是法国数学博士(bachelier,1900). 他的博士论文“theory of speculation”对法国股票市场以新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但 bachelier 1914出版的,到1954年才被savage无意中发现。
这一发现对samuelson研究股票价格行为有重大影响。
马柯维兹(1952,1959)的资产组合理论彻底改变了传统金融学仅用描述性语言来表达金融学思想的方法,被称作金融学的第一次革命。
被称为现代证券组合理论或投资理论的创始人马柯维兹的贡献既是资产定价理论的奠基石,也是整个现代金融理论的奠基石。
这标志着现代金融(经济)学的发端。
金融经济学发展的三阶段包括:(1)pre-1950s,传统金融经济学;(2)1950s 现代金融经济学的诞生;(3)金融经济学研究的黄金时期在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具有标志性的理论包括capm和期权定价理论。
二、金融经济学的新发展:行为金融传统金融理论面临着没有实证证据支持的尴尬局面。
在对学科进行审视和反思的过程中,行为金融学便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
行为金融学真正迎来其发展还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在主流金融学模型与实证证据出现背离的困境中,伴随着这一时期由普林斯顿大学的卡尼曼(kahneman)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特维尔斯基(tversky)所创立的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金融学家们期望在行为金融学上寻找金融理论发展的突破口。
期末复习《金融经济学》练习(一)1、市场组合与切点组合市场投资组合是指它包括全部市场上存在的财产种类。
各样财产所占的比率和每种财产的总市值占市场全部财产的总市值的比率相同。
切点组合就是市场组合。
2、资本市场线在前述剖析中已表示,资本市场线的方程为:Rf3、证券市场线MRfM在资本市场平衡条件下,反应单调财产或无效组合希望利润与其系统风险(β值)之间线性关系的直线成为证券市场线(Security Market Line ,SML )。
同时,也能够以为,证券市场线刻画了单调风险财产的风险溢价与其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
4、证券特点线刻画单调财产利润与市场组合利润及随机要素之间线性回归关系的直线成为财产利润的特点线。
5、财产订价一价定律两个拥有相同支付的证券(证券组合)的价钱必相同。
6、马科维兹风险溢价风险溢价( risk premium )是指风险憎恶者为防止肩负风险而愿意放弃的投资利润。
或让一个风险憎恶的投资者参加一项博彩所必需获取的风险赔偿。
7、财产价钱向量8、投资组合的有效投资策略在风险一准时,利润最大;在利润一准时,风险最小。
9、风险中性测度1(1 r ) 1 , 2(1 r ) 210、金融市场强套利期初组合的价值为负,也就是说,参加者在获取组合的同时,还获取了一个正的支付(payoff 、损益、现金流),而在将来随意不确立的状态下的支付为0。
11、确立性等价值W-称为确立性等值(certainty equivalent wealth ) .确立性等值是一个完整确立的量,在此收入水平(被以为这是一个确立性财产)上的功效水同等于不确立条件下财产的希望功效水平(对于该风险憎恶者)。
12、贝塔值p R(M R)cov( R p , R M )Var (R M )在存在无风险财产状况下,假如组合M是一个有效组合前沿上的财产组合,那么,对于随意的组合p,我们有测度一种财产相对于一种市场均匀利润率财产有多大的系统性风险. 越大系统性风险越大。
金融经济学第一章-引论金融经济学第一章引论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金融活动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个人的储蓄、投资决策,到企业的融资、风险管理,再到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金融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金融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学科,为我们理解这些金融现象和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金融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现代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金融市场的逐渐形成,人们对于金融活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特别是在 20 世纪以来,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复杂性急剧增加,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这使得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难以完全解释和应对金融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在此背景下,金融经济学应运而生,它融合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和金融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
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的定价、投资组合的选择、风险管理以及公司金融等方面。
金融市场是金融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它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
金融资产的定价则是金融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旨在确定各种金融资产的合理价格,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依据。
投资组合的选择则是在给定风险和收益的条件下,如何选择最优的投资组合,以实现投资者的目标。
风险管理则是通过各种方法和工具来识别、评估和控制金融风险,以保障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利益。
公司金融则关注企业的融资决策、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等问题,以提高企业的价值。
为了更好地理解金融经济学,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
时间价值是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简单来说,今天的一元钱比未来的一元钱更有价值,因为今天的一元钱可以用于投资,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回报。
这一概念在个人的储蓄决策、企业的投资决策以及金融资产的定价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当我们考虑是否要将一笔钱存入银行时,我们需要比较当前的存款利率和未来的预期收益,以确定是否值得进行储蓄。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与任务:金融经济学是关于金融市场的经济学,主要研究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下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
微观经济学解决了一般商品市场均衡的存在性和惟一性问题,而金融经济学则解决了具有不确定性特性的金融市场均衡的存在性和惟一性。
所以,金融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是金融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金融学科体系层次中具有经济学教学层次中微观经济学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金融市场存在的意义,掌握确定现金流和不确定现金流的金融资产的利率决定理论,也就是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现代金融理论。
二、教学内容:包括导言、第1至7章。
导言:1、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金融资产的定价公式2、金融经济学课程结构第一章:资本市场、消费和投资金融市场存在的意义。
(1.1~1.2)1)两时期(现在和将来)纯交换经济分析框架:现在的货币与未来的货币的交换(生产投资、证券投融资) 2)经济行为主体的效用最大化下的消费策略问题第二章:固定收入证券和利率的期限结构给未来现金流确定的证券(即国债)定价。
1、国债的价格,到期收益率,名义年化利率 2、现货利率与远期利率现货利率曲线3、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无偏期望、易变性偏好、市场分割第3~7章,给未来现金流不确定的证券定价第三章:不确定下的选择理论 3.1~3.61、不确定条件下的偏好关系与期望效用函数期望效用表达定理及阿莱悖论2、个体风险厌恶与效用函数的形式第四章:均值――方差分析均值―方差分析框架的由来。
(4.1~4.4) 1、一些基本定义1)证券的收益向量、证券收益矩阵、证券回报率矩阵 2)证券组合的收益、证券组合的价格、证券组合的回报率3)证券及证券组合的期望回报率、回报率的方差 2、二次效用函数或金融资产回报率服从正态分布下的经济行为主体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决定因素3、均值-标准差平面上证券组合的可行集和证券组合前沿4、风险厌恶者的最优投资组合的集合――有效集第五章:资产均衡定价理论推导出单个证券由其风险决定的期望回报率,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金融经济学》课程介绍课程简介“金融经济学”是一门面向金融初学者的金融导论性课程。
课程以本科生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绍当前主流金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并着重阐述理论背后的金融思想。
课程主要包括均衡资产定价、套利资产定价、以及金融摩擦三大块内容。
均衡资产定价部分将介绍理性人不确定环境下的决策理论、资产组合理论、以及均衡资产定价的CAPM、C-CAPM等理论,以形成对金融运行的整体性理解。
在套利资产定价部分,将介绍资产定价基本定理、风险中性定价、动态对冲等理论,以勾勒当代衍生金融市场发展的理论根基。
在金融摩擦部分,将介绍信贷配给、金融合约、Diamond-Dybvig银行模型、金融危机等理论,以分析包括次贷危机在内的重要金融现象背后的道理。
这三大部分都是在理性人的框架下分析金融问题。
在最后,本课程还会简单涉及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探讨一些普遍存在的行为偏差对金融运行的影响。
对金融理论知识的介绍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但不是全部。
课程的更重要目标是通过对金融知识的讲解,让同学理解真实世界金融运行背后的规律,对重要金融现象形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入认识,并能够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金融决策。
考虑到选修本课程同学的背景可能差异很大,数学基础大概也参差不齐,为了让课程能够尽可能适合不同同学的口味,本课程包含考察内容和提高内容两部分。
考察内容是课程的主体,是作业考试会涉及的范围。
考察内容尽力以较为浅显直接的数学语言呈现金融经济学的思想,其难度水平应该能够适合包含文科生在内的广大同学。
此外,课程还包含一些技术性的提高内容(如Black-Scholes公式的推导)。
这些内容会在课堂上讲授,以拓展同学的眼界,但不会在作业和考试中做要求。
尽管这门课程会尽量做到在数学要求方面平易近人,但由于当代金融经济学本身是一门高度数学化的学科,有鲜明的数量化特征,所以数学要求不可能降得太低。
要求选修本课程的同学已经修过中级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两门课程,或者具有同等的数学知识储备。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4P)《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205193课程负责人:课程中文名称:金融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金融学、金融工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公司理财、投资学一、教学目的本课程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不确定性条件下资本市场的行为主体跨期资源最优配置的行为决策理论,以及作为资本市场行为主体决策结构的资本资产定价和衍生金融资产定价理论,以此达到能够运用现代金融经济学基础理论分析现实资本市场行为主体投资和融资决策行为的目的。
二、教学要求熟悉不确定性条件下经济主体的投资决策和资产选择理论,掌握期望效用理论、资本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以及有效市场理论等内容,重点掌握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等。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内容学时 1.导论:理解金融经济学 3 2期望效用理论 3 3.个体风险态度极其度量 6 4.资产组合理论 3 5.均值-方差偏好下的投资组合选择 6 6.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 7.套利定价理论 3 8.Arrow-Debreu经济 3 9.套利与资产定价 3 10.期权定价理论及其应用 3 11.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价格 3 12.不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价格 3 13.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 3 14(不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 3 15.资本市场理论(一) 3 16.资本市场理论(二) 3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导论1.1 金融与金融系统1.2 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3 金融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演进 1.4 金融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第二章期望效用理论2.1 个体行为决策准则2.2 VNM期望效用函数第三章个体的风险态度极其度量3.1 风险态度3.2 风险厌恶的度量3.3 风险厌恶度度量的性质3.4 几种常用的效用函数3.5 随机占优第四章资产组合理论4.1 两资产模型下的最优资产组合选择4.2 最优资产组合的性质—比较静态分析4.3 多资产模型下的最优资产组合的性质第五章均值-方差偏好下的投资组合选择5.1 均值-方差分析的假设条件5.2 资产收益与风险的度量5.3 两资产模型下的有效组合前沿5.4 加入无风险资产的均值-方差有效组合前沿5.5 有效组合前沿的性质5.6 两基金分离定理第六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6.1 无风险借贷及其对投资组合有效集的影响6.2 标准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6.3 特征线模型6.4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第七章套利定价理论7.1 资产收益风险的因子模型7.2 精确因子模型与套利定价理论7.3 极限套利与APT7.4 极限套利与均衡7.5 作为套利结果的APT第八章 Arrow-Debreu经济8.1 Arrow-Debreu证券市场8.2 状态价格8.3 市场的完全化8.4 参与者的优化8.5 市场均衡第九章套利与资产定价9.1 一般市场结构9.2 套利9.3 无套利原理9.4 资产定价基本原理9.5 风险中性定价与鞅第10章期权定价理论及其应用10.1 期权10.2 期权价格的性质与界10.3 美式期权以及提前执行10.4 完全市场中的期权定价10.5 期权与市场完全化第11章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定价11.1 完全市场中的均衡11.2 最优配置与风险分担11.3 代表性参与者11.4 加总11.5 基于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第12章不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定价12.1 消费与证券价格12.2 约束下的最优配置12.3 实质完全市场第13章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13.1 存在生产机会的Arrow-Debreu经济13.2 公司的投资决策13.3 融资决策13.4 基本框架外的公司财务第14章不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14.1公司融资中的代理成本14.2 信息不对称与公司融资14.3 公司财务的金融契约理论第15章资本市场理论(一)15.1 市场有效性15.2 有效市场的类型15.3 市场有效性检验第16章资本市场理论(二)16.1 资本市场之谜16.2 资本市场之谜的经典理论解释16.3 资本市场之谜的行为金融解释四、教材与参考书教材:王江著《金融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金融经济学-笔记整理
金融经济学是研究金融系统和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关键概念和观点的简要总结:
1.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资产和进行金融交易的场所。
它可以分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等。
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对于经济的繁荣至关重要。
2. 金融中介机构
金融中介机构是连接资金供求双方的机构。
银行和证券公司是最常见的金融中介机构。
它们通过吸收储户的存款,向借款人提供贷款,并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
3.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央行可以稳定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
4.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过程。
它通常包括
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底部期。
了解经济周期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预测和应对经济变化。
5. 投资组合理论
投资组合理论是指通过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类别,来
降低风险和提高回报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资产组合。
以上只是金融经济学领域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观点的概要,希望
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总共的内容~引言~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投资组合理论~AD框架~套利定价理论一.引言1.什么是金融经济学:(ppt1-6)金融经济学旨在用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金融问题。
它主要侧重于提出金融所涉及的基本经济问题、建立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以及在此框架下应用相关原理解决各个基本问题所建立的简单理论模型。
这些框架、概念和原理包括:时间和风险、资源配置的优化、风险的禀性和测度、资产评估等,是金融各具体领域研究的基础,从资产定价、投资、风险管理、国际金融到公司财务、公司治理、金融机构、金融创新以及金融监管和公共财物等。
2.新古典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框架(ppt1-17)(1)经济环境:是指经济参及者所面临的外部环境(2)经济参及者:是指参及经济活动的各个群体或个人(3)金融市场:是指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我们主要讨论的证券市场3.描述经济环境的两个关键因素(ppt1-18)(1)时间:简单的考虑为期初,期末的问题。
记为t 期初为0,期末为1.(2)风险。
风险: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即未来结果的不确定。
描述方式也包括两个方面:状态收益状态:基本状态——ω——基本事件状态空间——Ω——样本空间发生概率——P——概率测度理解什么是状态树:(书8)LUCAS-TREE期初禀赋** 基本事件**即状态** 概率** 期末禀赋**4.经济参及者(ppt1-23)参及者类型:◇个体—个人或家庭◇机构—公司、企业或政府。
两者抽象为自利的经纪人。
描述角度:◇参及者的经济资源◇参及者的经济需求经济资源:◇实物商品/资本品◇信息◇生产技术(实物商品/资本品为重点)信息:分为公共信息,私有信息。
参及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经济学中许多问题的根源,比如: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5.禀赋:(书9)参及者初始占有的资源——及生俱来的商品或资本品,可以用来消费或生产。
通常假设整个经济系统中只有一个易腐的商品。
并且不包含上期投资收益。
一、导言部分
1、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为什么要研究货币、银行、投资和金融市场,为什么要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如何定义总产出、总收入与物价总水平。
2、货币的基本原理:货币的内涵及功能,货币的计量与数据,支付制度。
3、金融和金融体系概览:金融、金融系统、金融市场的内涵,金融中介、金融工具、金融创新。
4、投资与财务报表:投资背景、收益率及价值评估,财务报表的分析、预测及财务比率。
二、利率与价值评估模型
1、利率理论:货币的时间价值与现金流贴现分析,利率行为与均衡利率,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
2、价值评估模型:资产价值评估原则,已知现金流的价值评估,普通股价值评估。
三、风险管理与投资组合理论
1、风险管理基本原理:描述风险的工具,风险的偏好类型,确定性等价物与风险升水,降低风险的办法,风险资产的需求。
2、风险的规避、分散及保险的技术与方法:风险的规避的技术与方法,风险分散的技术与方法,保险的技术与方法。
3、投资组合选择:投资需求理论,资产配置,资产组合分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
四、金融市场
1、理性预期与有效市场理论:理性预期理论,有效市场理论,为什么汇率是随机变动的?
2、外汇市场:外汇、汇率与外汇市场的内涵,汇率理论及汇率风险防范。
3、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固定收益证券、美国政府证券、公司债券、股权证券及股票,全球股票股票市场及其流动性,统计分析和证券市场线。
4、金融衍生品市场:期货、期货交易机制及期货定价,期权定价、期权种类、期权交易及期权合成头寸。
5、对冲基金:对冲基金分类、对冲基金原理、恶性投机对冲基金的立体投机。
6、信息不对称市场:对称与不对称信息的含义,旧车市场与逆淘汰,保险和信贷市场,声誉与标准化的重要性,市场信号模型。
五、金融机构
1、金融结构的经济分析: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理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及其影响。
2、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原理、分类及趋势,金融创新的风险,金融创新与银行监管,对华尔街金融创新的反思。
3、银行企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与银行资产负债表,信用风险管理与利率风险管理。
4、银行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业的结构与跨国银行业务,银行业监管危机。
5、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金融公司、互助基金、政府金融中介与证券市场机构。
六、货币与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货币供应:基础货币、多倍存款创造、货币乘数理论、货币供给模型。
2、货币需求: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理论以及相关货币需求理论。
3、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机制:公开市场操作、贴现政策、法定准备金、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传导途径。
4、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外汇市场干预、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及重建思考、国际因素及政策搭配。
七、货币金融经济中的现实问题与政策(参见中共中央和国家的重要会议文件、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及报刊杂志文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