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步步高)
- 格式:docx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16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
1、原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是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基本粒子。
③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④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
注意: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原子与元素的联系与区别2.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离子的种类:②离子的生成途径:③存在离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NaCl、CaC2、CH3COONa;电解质溶液中:如盐酸注意:分子、原子、离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是化学研究的微观对象。
3.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完整理解分子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子是一种粒子,它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如:水、氧气、干冰、蔗糖等就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②分子有质量,其数量级约为10—26kg。
③分子间有间隔,并不断运动着。
④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⑤每个分子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的若干原子按一定方式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⑥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把分子分成⑦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称作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它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
4、“基”、“根”“基”是指分子中除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以后剩下的原子团(也可能是单个原子),它是电中性的,通常不能稳定存在,如—NO2硝基、—CH3甲基。
“根”是带电的原子团,能稳定存在,如“NO2—”亚硝酸根离子,“HSO3—”亚硫酸氢根离子,它们各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根”与“基”的区别在于是否带电荷。
“根”与“基”的电子式也不同。
如羟基—OH的电子式为,而氢氧根OH-的电子式为。
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初步分类2、纯净物和混和物常见的混合物包括:⑴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聚合物等);⑵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浊液)⑶同分异构间的混合体(如二甲苯总是混合物,含邻、间、对三种)⑷同素异形体间的混合体⑸其他:①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盐酸、浓硫酸;②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③钢、生铁、普钙、漂白粉、碱石灰、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④煤焦油、石油及其各种馏分、植物油和动物油。
第一章第1讲化学实验基础答案基础再现·深度思考考点一1.(2)2/3(5)灯帽2.试管1/3略向下倾斜蒸发皿玻璃棒泥三角坩埚钳石棉网圆底烧瓶锥形瓶烧杯3.(1)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0.1 mL(2)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3)酸式滴定管①查漏②在上方③酸性强氧化性碱性④0.01(4)碱式滴定管碱性酸性强氧化性(5)托盘天平②烧杯③被称物砝码左右④0.1(6)温度计①混合物中②支管口处考点二1.(1)药匙纸槽底镊子(2)胶头滴管倾倒手心玻璃棒2.(1)酸碱性酸碱性漂白氧化性(2)①玻璃片或表面皿玻璃棒中部标准比色卡②润湿镊子玻璃棒3.(2)滴成股(3)NaOH溶液或热的纯碱溶液CS2或热的NaOH溶液稀HNO34.(1)烧杯试管搅拌粉碎加热加热(2)①Cl2②NH3SO2HCl倒吸(3)较小较大考点三3.(3)①b②a、c③需要a、c考点四1.广口细口棕色碱性强酸强氧化性2.(1)密封(3)棕色(4)磨口的细口瓶深度思考1.(1)石棉网水浴加热使仪器受热均匀,便于控制KNO3溶液的温度(2)A(3)C(4)D(5)B(6)E碎瓷片或沸石2.坩埚、泥三角3. 不同,A图读数偏大,B图读数偏小。
4.砝码放在左盘,物体放在右盘27.45.(1)28.021.10C(2)①蒸发皿②5.9或5.8100 mL容量瓶6.K、Na、白磷等,因随意丢弃易引起火灾等安全事故。
7.(1)块状固体直接落入试管底部,易砸破试管(2)①瓶塞正放在桌面上;②试剂瓶标签未面向手心;③试剂瓶瓶口未紧靠试管口;④试管未倾斜45°(3)滴管伸入试管内8.不能,污染溶液。
9.不能。
若润湿,不一定有误差,如测NaCl溶液的pH时。
10.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然后沿器壁慢慢注入浓H2SO4,边加边搅拌。
11.①—4(自燃物品);②、⑪—3;③、④—1;⑤、⑩—5;⑥—2;⑦、⑧、⑨—812.(1)②防倒吸原理:漏斗下口与液面接触产生倒吸,烧杯中液面下降与漏斗口脱离,在重力作用下,漏斗中的液体又落回烧杯,防止了倒吸。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要求] 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方式,掌握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及应用,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式。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彼此关系。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1. 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2. 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不同主要体此刻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转变。
3. 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深度试探1.下列元素①Na②Mg③Al④Fe⑤Cu⑥C⑦Si⑧O⑨S⑩N⑪P⑫Cl⑬H⑭He在自然界中,(1)只以化合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只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既以化合态存在又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⑦⑫⑬(2)⑭(3)⑥⑧⑨⑩⑪2.判断下列说法是不是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②在化学转变中,分子能够再分,离子和原子不能够再分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必然是同一种物质⑥物质的化学性质必然是由分子维持的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必然是同一种粒子答案①正确;②错误,在化学转变中复合离子如NH+4等能够再分;③正确;④正确;⑤错误,金刚石、石墨均是由C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⑥错误,如Fe是由原子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维持;⑦错误,如N2和CO。
2023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化学一、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变化过程中所涉及的能量变化的科学。
1.2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1.3 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化学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简写,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组成。
1.4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是物质中粒子的数量,用摩尔(mol)表示。
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摩尔质量的质量,单位是克。
1.5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位于反应箭头的左边,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边。
二、无机化学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是一张按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以反映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2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3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与它周围的配体离子或配体分子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结合而成。
2.4 酸碱与盐酸是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电子给体,碱是能够供给电子对的电子受体。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2.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氧化剂能够接受电子,而还原剂能够提供电子。
三、有机化学3.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和碳与氢、氧、氮等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的科学。
3.2 碳骨架和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碳骨架由碳原子构成,官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决定其性质和反应性质的部分。
3.3 烃类烃类是由碳和氢构成的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炔烃。
3.4 卤代烃与醇卤代烃是含有卤素的有机化合物,醇是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
3.5 醛、酮和羧酸醛是含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酮是含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羧酸是含有羧基的有机化合物。
四、化学反应与能量4.1 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指的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物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
⾼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据⼈教版步步⾼⼤⼀轮复习讲义整理)⾼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第⼀章从实验学化学 (4)第⼀讲化学常⽤仪器和基本操作 (4)第⼆讲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6)第三讲物质的量⽓体摩尔体积 (19)第四讲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 (22)第⼆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5)第⼀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5)第⼆讲离⼦反应 (30)第三讲氧化还原反应 (36)第三章⾦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42)第⼀讲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42)第⼆讲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45)第三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51)第四讲⽤途⼴泛的⾦属材料及开发利⽤⾦属矿物 (55)第四章⾮⾦属及其化合物 (59)第⼀讲碳、硅及⽆机⾮⾦属材料 (59)第⼆讲富集在海⽔中的元素——卤素 (62)第三讲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67)第四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71)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77)第⼀讲原⼦结构 (77)第⼆讲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80)第三讲化学键 (85)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88)第⼆讲原电池新型化学电源 (92)第三讲电解池⾦属腐蚀与防护 (96)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02)第⼀讲化学反应速率 (102)第⼆讲化学平衡状态 (104)第三讲化学平衡常数及反应进⾏的⽅向 (107)第⼋章⽔溶液中的离⼦平衡 (111)第⼀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11)第⼆讲⽔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15)第三讲盐类的⽔解 (121)第四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25)第九章有机化合物 (128)第⼀讲认识有机化合物——主要的烃 (128)第⼆讲⽣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 (133)第⼗章化学实验 (137)第⼀讲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37)第⼆讲常见物质的制备 (141)第三讲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145)第⼗⼀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150)第⼀讲原⼦结构与性质 (150)第⼆讲分⼦结构与性质 (155)第三讲晶体结构与性质 (161)第⼗⼆章有机化学基础(选修) (166)第⼀讲认识有机化合物 (166)第⼆讲烃与卤代烃 (174)第四讲⽣命中的基础有机物合成有机⾼分⼦化合物 (187)第⼀章从实验学化学第⼀讲化学常⽤仪器和基本操作考点1 化学常⽤仪器的识别和使⽤⼀、可加热的仪器1.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2.同素异形体(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__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________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度思考1.下列元素①Na②Mg③Al④Cu⑤C⑥Si⑦O⑧S⑨N⑩P⑪Cl⑫He在自然界中,(1)只以化合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只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既以化合态存在又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1.(2015·大同高三摸底考试)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A.NO、C2H5OH、HNO3、I2B.CaO、N2、HCl、H2OC.NH3、H2S、Si、COD.CO2、SiO2、CH3COOH、H2SO4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含水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3)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元素可能只有一种()(4)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5)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3.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冰水混合物②水煤气③铝热剂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⑥有机玻璃⑦漂白粉⑧TNT⑨H2SO4⑩含氧40%的氧化镁⑪花生油⑫福尔马林⑬密封保存的NO2气体⑭CuSO4·5H2O⑮液氯⑯王水⑰KAl(SO4)2·12H2O⑱分子式为C5H10的烃⑲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以上物质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一定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注意: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考点二物质的分类1.简单分类法概述(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分类法常用的两种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2)树状分类法的应用示例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①硫黄②次氯酸③NH3·H2O④铜⑤硫酸氢钠⑥NO23.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题组一采用反例否定,准确辨析概念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5)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6)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7)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8)溶于水呈酸性的是酸,呈碱性的是碱()(9)HCOOH含有两个氢,所以是二元酸()(10)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11)盐只有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题组二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2.(2015·南昌市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明晰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分类的关键考点三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应注意: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等都归为物理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都归为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图所示。
2.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按反应中 分为⎩⎪⎨⎪⎧ 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 分为⎩⎪⎨⎪⎧ 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3.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四化”归类形成知识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构建网络一大片:从物质的分类上,纵向、横向构建知识分类意识。
横向以化合价为基础,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学会分析物质的化学转化关系;纵向则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差异,把握物质性质差异性。
(1)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代表物间的转化关系。
如: H 2S ①S,②SO 2 ③SO 3―→H 2S ④O 4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如: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2)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中发生物理变化()(3)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4)加热I2,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5)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6)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7)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8)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9)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也一定是化学变化()(10)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不能实现的是。
①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②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③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④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⑤一个质子变成一个中子⑥混合物变成纯净物⑦有毒有污染的物质变成无毒无污染的物质⑧金属变成非金属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在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电子总数②原子总数③质子总数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所含的总能量⑥物质的种类题组一准确判断物质变化1.下列诗句或谚语可能与化学现象有关,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形象地描述了溶解平衡的状态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剩饭变馊B.自行车生锈C.牛奶变酸D.电灯发光题组二判断物质性质,理解物质转化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电解法制铝4.(2015·开封统考)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
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
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如图进行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C中三种元素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可能是氧化物B.A、B、C中三种元素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碱C.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溶液为硫酸D.A、B、C中有一种金属且为B考点四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2.三种分散系比较3向沸水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