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160.00 KB
- 文档页数:3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3)元素符号: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4)元素符号的意义:①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②如果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
③对于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它的含义还包括物质及物质的组成。
e O F ⎧⎧⎧⎨⎪⎪⎪⎩⎨⎨⎪⎪⎩⎪⎩表示铁这种物质宏观宏观:表示氧元素表示铁元素微观:表示一个氧原子微观:表示一个铁原子量: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量: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6)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 Si 、Al 、Fe 。
最多金属与最多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Al 2O 3(7)人体中的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钙、磷、镁、钠等,称为常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
2、元素周期表: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共16个族(8、9、10三个纵行为一个族)。
规律:①同一横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由左向右递增;②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由上向下递增;③,每周期开始为金属元素,中间为非金属元素,结尾时稀有气体元素。
二、物质的分类1、知识框架金属单质非金属稀有气体纯净物氧化物无机物酸(醋酸为有机物)物质碱化合物盐混合物有机物2、相关概念(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有专门的化学式,如CO2、O2等(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如空气、溶液等(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2等(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CO2等(5)有机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6)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7)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如H2O等(8)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9)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氨水(NH3·H2O)(10)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初中化学六大营养物质教案
主题:六大营养物质
目标:了解六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功能和作用
一、认识六大营养物质
1. 蛋白质: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单位,可修复组织、增强免疫力
2. 脂肪:提供能量、维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
3. 碳水化合物:主要供给能量,促进消化和吸收
4. 维生素:调节新陈代谢、维持机体健康
5. 矿物质:构成骨骼、维持酸碱平衡
6. 水:维持体液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二、六大营养物质的来源与作用
1. 问学生六大营养物质分别来源于哪些食物,分别对身体有何作用?
2.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展示自己的答案
3. 组织学生将各组的答案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便于学生复习和记忆
三、活动和案例实践
1. 进行食物分类活动,让学生分辨不同的食物中含有哪种营养物质
2. 举例讨论某种偏食习惯可能导致哪些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给学生一些改善建议
3. 要求学生设计一份均衡饮食计划,确保每天摄入足够的六大营养物质
四、反思与总结
1. 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设计饮食计划时的一些困惑和思考
2. 总结六大营养物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饮食来获得足够的营养
3. 提醒学生重视饮食健康,保持均衡饮食,避免偏食和暴饮暴食的不良习惯
五、作业
1. 要求学生整理今天学习的知识,包括六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功能和作用
2. 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调整并优化自己的饮食结构,确保各类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
六、拓展阅读
1. 给学生推荐一些科普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营养与健康的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关注身体健康与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教案结束。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知识点拓展第一章:物质的分类科学知识点一: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既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也可以用仪器来检测和测量。
科学知识点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
常见的物质分类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科学知识点三: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发生相应的相变。
固体变为液体叫做熔化,液体变为气体叫做蒸发,气体变为液体叫做凝结,液体变为固体叫做凝固。
科学知识点四:物质的混合和纯物质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方式进行分类。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如砂糖水、空气等。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如纯净水、金属等。
第二章: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科学知识点一: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每秒约3.00×10^8米,它沿直线传播,能够被物体吸收、反射和折射。
科学知识点二:光的反射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会被该物体反射出来。
光的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科学知识点三: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不同光的速度也会不同,导致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光的传播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科学知识点四: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反射和折射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反光镜能够将光线反射回原来的方向,使驾驶员能够更好地观察到车后的情况;棱镜能够将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第三章:固体与液体科学知识点一:固体的性质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它的分子之间相互结合紧密,粒子的排列有序。
固体的分子振动受到限制,无法自由移动。
科学知识点二:液体的性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较小,粒子的排列无序。
六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在六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有一些必背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不同的科学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帮助大家对六年级科学课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第一部分:物理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六年级的物理学习中,以下是一些必背的知识点:1. 运动和力:学习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力的作用原理。
了解速度、加速度和质量等基本概念。
2. 电流和电路:了解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同时学习简单电路的搭建和测量。
3. 热传导:理解热传导的原理,掌握常见物体的导热性质,并了解热传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化学知识点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六年级的化学学习中,以下是一些必背的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如固体、液体和气体,并熟悉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分子和原子: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组成结构和相互关系。
3. 酸碱中和反应: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原理,了解中和反应在中性化处理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生物知识点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体之间的关系。
在六年级的生物学习中,以下是一些必背的知识点:1. 动物和植物分类:了解不同动物和植物的分类特征,并能够将其归入相应的分类中。
2. 细胞结构: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3. 遗传与进化:学习基因的概念和遗传规律,了解物种的进化过程和适应环境的机制。
第四部分:地球与环境知识点地球与环境科学研究地球及其环境的变化和相互作用。
在六年级的地球与环境学习中,以下是一些必背的知识点:1.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等基本运动规律。
2. 自然资源与保护:认识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了解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3. 环境污染与保护:学习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意义。
物质分类结构表一、无机物质1. 金属元素1.1 铁系元素1.1.1 铁1.1.2 钴1.1.3 镍1.2 铜系元素1.2.1 铜1.2.2 银1.2.3 金1.3 锌系元素1.3.1 锌1.3.2 镓1.3.3 铟2. 非金属元素2.1 卤素元素2.1.1 氯2.1.2 钾2.1.3 溴2.2 稀有气体元素2.2.1 氦2.2.2 氖2.2.3 氩二、有机物质1. 碳氢化合物1.1 烷烃1.1.1 甲烷1.1.2 乙烷1.1.3 丙烷1.2 烯烃1.2.1 乙烯1.2.2 丙烯1.2.3 丁烯1.3 芳香烃1.3.1 苯1.3.2 甲苯1.3.3 苯胺2. 生物大分子2.1 蛋白质2.1.1 乳清蛋白 2.1.2 麦芽蛋白 2.1.3 胶原蛋白 2.2 糖类2.2.2 果糖2.2.3 纤维素 2.3 脂类2.3.1 甘油三酯 2.3.2 磷脂2.3.3 固醇三、无机化合物1. 无机酸1.1 硫酸1.2 盐酸1.3 硝酸2. 无机盐2.1 硫酸盐2.1.1 硫酸钠 2.1.2 硫酸铜 2.1.3 硫酸铵 2.2 氯化物2.2.1 氯化钠 2.2.2 氯化铜 2.2.3 氯化铵 2.3 碳酸盐2.3.2 碳酸铜 2.3.3 碳酸铵四、有机化合物1. 醇1.1 甲醇1.2 乙醇1.3 丙醇2. 醛2.1 甲醛2.2 乙醛2.3 丙醛3. 酮3.1 丙酮3.2 戊酮3.3 辛酮五、人工合成材料1. 塑料1.1 聚乙烯1.2 聚丙烯1.3 聚氯乙烯2. 合成纤维2.1 聚酯纤维2.2 聚酰胺纤维2.3 聚丙烯腈纤维3. 塑料增塑剂3.1 邻苯二甲酸酯3.2 苯甲酸酯3.3 脂肪酸酯以上为物质分类结构表,详细列举了各种物质的分类和具体例子。
通过这样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不同种类的物质,并且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一、物质的性质与分类1.物质的性质o物理性质: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o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2.物质的分类o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氧气、水等。
o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海水等。
o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金属、非金属等。
o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二、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分子o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o性质:分子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停运动。
2.原子o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o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带正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构成。
3.离子o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o形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三、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1.化学变化o定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o特征:伴随能量变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2.物理变化o定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o举例:水的蒸发、冰的融化等。
3.化学反应o实质:反应物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o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四、常见物质及其性质1.氧气(O₂)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o化学性质: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2.氢气(H₂)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最小。
o化学性质:可燃性,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3.水(H₂O)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能溶解多种物质。
o化学性质:稳定性,通电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4.二氧化碳(CO₂)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o化学性质: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五、溶液与溶解度1.溶液o定义: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o组成:溶质和溶剂。
2.溶解度o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o影响因素: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六、酸碱盐1.酸o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元素的概念;掌握混合物、纯净物、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及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培养:通过对概念的比较和掌握,学会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而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概念的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相近的概念的比较及物质的分类方法,培养严谨、准确的科学思想。
科学方法:学会通过比较和概括,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掌握事物内在联系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相近概念的比较与判断。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引入】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高中化学总复习,首先从基本概念开始复习。
【板书】一、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概念【提问】什么是原子?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追问】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否理解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回答: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的意思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变成新的分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而不能变成新的原子。
要变成新的原子,只有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才能实现。
不能理解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因为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微粒构成的。
【评价】回答很好,对概念的理解一定要准确。
【提问】什么是分子?思考并回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也就是说,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离子晶体、原子晶体或金属晶体不是由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由构成晶体的基本微粒,如离子或原子决定。
【追问】是否可理解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回答:不能,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有不</PGN0001.TXT/PGN>同的状态,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这是由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聚集状态不同所决定的,所以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则构成物质的分子转变为新物质的分子。
【提问】什么是离子?什么是简单离子?思考并回答: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第1讲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一、直击考点
考点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的角度看,原子、分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根据物质晶体类型可判断构成物质的微粒。
〖真题1〗(2003·试测题)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
A.一定是同种元素 B.一定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C.一定是不同的离子 D.无法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粒子的质子数与元素、分子、离子的关系。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间可能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也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或两种不同的分子或两种不同的离子。
答案:D
【预测题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含碘15 mg、镁65 mg、铜2 mg、锌1.5 mg、锰1 mg。
此处所标成分是指()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预测题2】有两种粒子,它们所含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相等,则关于这两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A.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B.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分子
C.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原子 D.可能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
考点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如根据组成物质的成分是否相同,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组成物质是否只含一种元素,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根据元素表现出的性质,又可将单质分为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从不同的角度又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成键特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的导电性),无机物、有机物(元素组成特点)。
〖真题2〗(2000·广东高考)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解析: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白磷和红磷的混合物只含P元素。
答案:A
【预测题3】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A.空气 B.石蜡 C.氨水 D.二氧化氮气体
【预测题4】A、B、C是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
这些化合物
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据此判断:
⑴在A、B、C这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
(用A、B、C字母填写)
⑵单质乙必定是 (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
⑶单质乙的分子式可能是,则化合物B的分子式是。
考点3: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同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单质,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它的研究对象是单质,同素异形体间可以相互转变。
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真题3〗(2002·上海高考)C60与现代足球有很相似的结构,它与石墨互为()
A.同位素B.同素异形体 C.同分异构体 D.同系物
解析: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概念的区别,从研究对象即可进行甑别。
答案:B
【预测题5】最近科学家发现了氧元素的一种新微粒O4,对于这种新微粒,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A.它是氧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 B.它是氧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C.它的摩尔质量是64g/mol D.它的氧化性比O3强
【预测题6】能够证明红磷和白磷是同素异形体的事实是()
A.红磷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二硫化碳,白磷不溶于水,却溶于二硫化碳
B.白磷剧毒,红磷无毒
C.白磷、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都生成五氧化二磷
D.白磷在空气中能自燃,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
考点4: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多元弱酸或多元弱碱被不完全中和则可能生成酸式盐或碱式盐。
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根据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的情况,可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真题4〗(2002·广东高考)碘跟氧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称为碘酸碘
...,在该化合物中,碘元素呈+3和+5两种价态,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I2O3 B.I2O4 C.I4O7 D.I4O9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学过的相似组成的化合物推不熟悉的化合物的化学推理能力。
我们已经知道氯酸钾(KClO3)是氯酸盐,根据化合物的名称是碘酸碘和其中碘元素呈+3和+5两种价态,可知碘酸碘是IO3—和I3+结合而成的,其化学式为I(IO3)3,或写为I4O9。
答案:D
【预测题7】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顺序,下列各组中正确的是()
A.盐酸、纯碱、明矾、氧化镁、二氧化硅
B.硝酸、氢氧化铝、食盐、氧化钙、一氧化氮
C.苯酚、消石灰、硫酸铵、氧化铝、二氧化碳
D.醋酸、一水合氨、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五氧化二氮
【预测题8】下列各组物质的主要成分,皆为同一种酸所对应的盐的是()
A.大理石、电石、光卤石 B.小苏打、苏打、大苏打
C.绿矾、胆矾、明矾 D.铝土矿、硫铁矿、磁铁矿
五分钟归纳:
本讲涉及不少初中化学知识,考查的能力却是高中要求,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
学习时除了掌握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等概念外,还要弄清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联系。
理解化合价的含义,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并熟悉物质分类的典型实例和常见特例。
预测题答案:
1.D 2.A 3.D 4.⑴A,B ⑵非金属因为A+B→乙+C,且乙为单质,可知乙元素在A、B中分别呈正、负价,所以乙是非金属(注:答案中必须体现出"乙元素在A、B中分别呈正负价"的含义)
⑶S(或N2) H2S(NH3) 5.B 6.C 7.D 8.C
二、创新训练
1.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2.下列各组表达式意义相同的是()
A.—NO2、NO2 B.—OH、 C.CH3CH=CHCH3、C4H8 D.—COOH、HCOO—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的酸酐,正确的是()
①Cl2O7、HClO ②SO2、H2SO4③NO2、HNO3④SiO2、H2SiO3⑤Mn2O7、HMnO4
A.②③B.③④C.④⑤D.①③④
4.20世纪20年代,化学家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
其要点是:凡能够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够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此观点,下列粒子既属于酸又属于碱的是①H2O、②CO32—、③Al3+、④CH3COOH、⑤NH4+、⑥HCO3—()A.①⑥ B.②③ C.④⑥ D.⑤⑥
5.由NaH2PO4脱水形成聚磷酸盐Na200H2P200O601,共脱去水分子的数目为()
A.198个 B.199个 C.200个 D.201个
6.有下列六种物质:①硫酸钠、②二氧化碳、③二氧化硅、④硝酸铵、⑤冰醋酸、⑥金刚石
⑴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⑵直接由分子构成的是;
⑶直接由离子构成的是。
7.岩石、矿物的结构复杂,其成分可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如硅酸钙(CaSiO3)可表示为CaO·SiO2。
试用氧化物的化学式表示下列矿物的成分:
⑴石棉(CaMg3Si4O12)。
⑵白云母[K2Al6Si6(OH)8O18]。
8.无水CoCl2为深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的水合物,水合物受热后又变为无水CoCl2,固常在实验室中用作吸湿剂和空气湿度指示剂。
现有无水CoCl2 65 g,吸水后变成CoCl2·x H2O119 g,水合物中x的值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B
6.⑴③⑥⑵②⑤⑶①④
7.⑴CaO·3MgO·4SiO2⑵ K2O·3Al2O3·6SiO2·4H2O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