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6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b6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b6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b6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第1讲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一、直击考点

考点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的角度看,原子、分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根据物质晶体类型可判断构成物质的微粒。

〖真题1〗(2003·试测题)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

A.一定是同种元素 B.一定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C.一定是不同的离子 D.无法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粒子的质子数与元素、分子、离子的关系。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间可能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也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或两种不同的分子或两种不同的离子。

答案:D

【预测题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含碘15 mg、镁65 mg、铜2 mg、锌1.5 mg、锰1 mg。此处所标成分是指()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预测题2】有两种粒子,它们所含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相等,则关于这两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A.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B.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分子

C.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原子 D.可能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

考点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如根据组成物质的成分是否相同,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组成物质是否只含一种元素,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根据元素表现出的性质,又可将单质分为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从不同的角度又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成键特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的导电性),无机物、有机物(元素组成特点)。

〖真题2〗(2000·广东高考)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解析: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白磷和红磷的混合物只含P元素。

答案:A

【预测题3】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A.空气 B.石蜡 C.氨水 D.二氧化氮气体

【预测题4】A、B、C是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这些化合物

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据此判断:

⑴在A、B、C这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用A、B、C字母填写)

⑵单质乙必定是 (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

⑶单质乙的分子式可能是,则化合物B的分子式是。

考点3: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同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单质,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它的研究对象是单质,同素异形体间可以相互转变。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真题3〗(2002·上海高考)C60与现代足球有很相似的结构,它与石墨互为()

A.同位素B.同素异形体 C.同分异构体 D.同系物

解析: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概念的区别,从研究对象即可进行甑别。

答案:B

【预测题5】最近科学家发现了氧元素的一种新微粒O4,对于这种新微粒,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A.它是氧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 B.它是氧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C.它的摩尔质量是64g/mol D.它的氧化性比O3强

【预测题6】能够证明红磷和白磷是同素异形体的事实是()

A.红磷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二硫化碳,白磷不溶于水,却溶于二硫化碳

B.白磷剧毒,红磷无毒

C.白磷、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都生成五氧化二磷

D.白磷在空气中能自燃,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

考点4: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多元弱酸或多元弱碱被不完全中和则可能生成酸式盐或碱式盐。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根据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的情况,可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真题4〗(2002·广东高考)碘跟氧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称为碘酸碘

...,在该化合物中,碘元素呈+3和+5两种价态,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I2O3 B.I2O4 C.I4O7 D.I4O9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学过的相似组成的化合物推不熟悉的化合物的化学推理能力。我们已经知道氯酸钾(KClO3)是氯酸盐,根据化合物的名称是碘酸碘和其中碘元素呈+3和+5两种价态,可知碘酸碘是IO3—和I3+结合而成的,其化学式为I(IO3)3,或写为I4O9。

答案:D

【预测题7】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顺序,下列各组中正确的是()

A.盐酸、纯碱、明矾、氧化镁、二氧化硅

B.硝酸、氢氧化铝、食盐、氧化钙、一氧化氮

C.苯酚、消石灰、硫酸铵、氧化铝、二氧化碳

D.醋酸、一水合氨、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五氧化二氮

【预测题8】下列各组物质的主要成分,皆为同一种酸所对应的盐的是()

A.大理石、电石、光卤石 B.小苏打、苏打、大苏打

C.绿矾、胆矾、明矾 D.铝土矿、硫铁矿、磁铁矿

五分钟归纳:

本讲涉及不少初中化学知识,考查的能力却是高中要求,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学习时除了掌握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等概念外,还要弄清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联系。理解化合价的含义,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并熟悉物质分类的典型实例和常见特例。

预测题答案:

1.D 2.A 3.D 4.⑴A,B ⑵非金属因为A+B→乙+C,且乙为单质,可知乙元素在A、B中分别呈正、负价,所以乙是非金属(注:答案中必须体现出"乙元素在A、B中分别呈正负价"的含义)

⑶S(或N2) H2S(NH3) 5.B 6.C 7.D 8.C

二、创新训练

1.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2.下列各组表达式意义相同的是()

A.—NO2、NO2 B.—OH、 C.CH3CH=CHCH3、C4H8 D.—COOH、HCOO—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的酸酐,正确的是()

①Cl2O7、HClO ②SO2、H2SO4③NO2、HNO3④SiO2、H2SiO3⑤Mn2O7、HMnO4

A.②③B.③④C.④⑤D.①③④

4.20世纪20年代,化学家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其要点是:凡能够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够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此观点,下列粒子既属于酸又属于碱的是①H2O、②CO32—、③Al3+、④CH3COOH、⑤NH4+、⑥HCO3—()A.①⑥ B.②③ C.④⑥ D.⑤⑥

5.由NaH2PO4脱水形成聚磷酸盐Na200H2P200O601,共脱去水分子的数目为()

A.198个 B.199个 C.200个 D.201个

6.有下列六种物质:①硫酸钠、②二氧化碳、③二氧化硅、④硝酸铵、⑤冰醋酸、⑥金刚石

⑴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⑵直接由分子构成的是;

⑶直接由离子构成的是。

7.岩石、矿物的结构复杂,其成分可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如硅酸钙(CaSiO3)可表示为CaO·SiO2。试用氧化物的化学式表示下列矿物的成分:

⑴石棉(CaMg3Si4O12)。

⑵白云母[K2Al6Si6(OH)8O18]。

8.无水CoCl2为深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的水合物,水合物受热后又变为无水CoCl2,固常在实验室中用作吸湿剂和空气湿度指示剂。

现有无水CoCl2 65 g,吸水后变成CoCl2·x H2O119 g,水合物中x的值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B

6.⑴③⑥⑵②⑤⑶①④

7.⑴CaO·3MgO·4SiO2⑵ K2O·3Al2O3·6SiO2·4H2O

8.6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能力解读 1.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识别: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与单质,有机物和无机物,常见的酸、碱、盐和氧化物。 3.懂得:元素的简单分类。4.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 知识梳理 1.物质分类及典型实例体系总图 2.物质的定义 ⑴ 组成混合物, ⑵ 组成纯净物 ①单质: 的纯净物... 。 ②化合物: 组成的纯净物... 。 ⅰ氧化物: 组成的化合物... 。 酸性氧化物:能与 ,如 CO2、SO2。 中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能与 ,如:CaO 。 。 ⅱ酸: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 的化合物...。 ⑼有机物:含 元素的化合物... 。 ⅲ碱: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 的化合物... 。 ⅳ盐:由 和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单质:如:He 、Ne 、Ar 等 金属单质:如Mg 、Al 、Zn 、Fe 、Cu 、Hg 、Ag 等 气态:H 2、O 2、N 2、Cl 2 固态:C 、S 、P 、Si 、I 2 物质 纯净物 如:空气、自然界中的水、化石燃料、溶液、合金、盐酸等 单质 化合物 CH 4、C 2H 5OH 、CH 3COOH 、C 6H 12O 6等 如(C 6H 10O 5)n 等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的,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碱 NaCl (中性)、Na 2CO 3(碱性)、CuSO 4(酸性)等 酸 碱性氧化物:如CuO 、MgO 等 酸性氧化物(酸性):如CO 2、NO 2、SO 2、SO 3、等 含氧酸:如H 2SO 4、H 2CO 3、HNO 3等 无氧酸:如HCl 、H 2S 等 可溶:如NaOH 、KOH 等 难溶:如Mg(OH)2、Fe(OH)3、Cu(OH)2等 微溶:Ca(OH)2等 中性氧化物(中性):如H 2O 、CO 等 混合物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真题热身】 1.(2011.重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寒冷的干冰 B.清澈的泉水C.清新的空气 D.坚硬的大理石2.(2011.衡阳)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蒸馏水 B.自来水C.海水 D.矿泉水 3.(2011.龙东)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2011.永州)某井水中含有钙离子、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等,该井水属于 ( ) A.纯净物 B.氧化物C.化合物 D.混合物 5.(2011.攀枝花)下列物质是自来水厂对水净化过程常用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氯气(Cl2) B.氧化氯(ClO2) C.臭氧(O3) D.次氯酸钙[Ca(ClO)2] 6.(2011.泰安)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 A.NaCl B.KOH C.MgO D.Cu 7.(2011.广州)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 A.NaOH B.Na2O C.Na2SO4D.Na 8.(2011.鸡西)“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黄、木炭组成。“黑火药“属于 ( ) A.纯净物 B.化合物C.单质D.混合物 9.(2011.南通)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属于混合物 B.氮气属于单质 C.甲烷属于化合物 D.干冰属于有机物10.(2011.赤峰)分别向两杯蒸馏水中加入冰块和蔗糖,得到冰水和糖水,从化学组成上分析,它们分别属于( ) A.单质和化合物 B.化合物和化合物 C.化合物和混合物 D.混合物和混合物11.(2011.德阳)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如一些不法生猪饲养户为使商品猪多长瘦肉,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化学式为Cl2H18Cl2N2O).对消费者身体造成了极大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中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1.离子与基团: 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2010高考二轮复习化学教学案: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专题要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它们涉及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它们相互转化的方式,是中学化学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生从化学视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必备知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复习本考点是应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式和转化条件;要理解各个化学用语的的实际含义,掌握反应的条件与本质,正确、科学、规范的进行运用。本考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从09年和08年高考考题来看高考题除了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还考查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等方面渗透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元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用语,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而且融入其他专题进行考查。 【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注意其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的区别。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8.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9. 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的概念,区别及鉴别它们的方法; 10.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 【教法指引】 复习此专题时要做到―准确‖、―系统‖、―灵活‖,可以从三点入手: 1.以高考的热点、考点、难点为依据,合理设置复习内容和练习题,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注 重方法、技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在某些考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有所突破 2.加强区别相似概念的异同,理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连贯的知识系统。

最经典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最新考纲 考向分析考点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Z 真题感悟 hen ti gan wu (课前) 1.(2017·北京·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 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 属于有机物,B项错误;茶叶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属于酚类)、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等,属于有机物,C项错误;中草药成分复杂,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D项错误。 2.(2018·江苏·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A) A.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KAl(SO4)2·12H2O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 C.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3 D.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2 [解析]A错:Fe3+遇SCN-溶液显红色。 3.(2018·江苏·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D)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解析]D对:CaO无毒,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常用作食品干燥剂。A错:NaHCO3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胃酸,但与NaHCO3受热易分解无关。B错:SiO2制光导纤维是利用了SiO2可以对光进行折射和全反射,与其熔点和硬度无关。C错:Al2O3的熔点很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的两性无关。 4.(2016·全国Ⅱ·26)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2__。 (2)实验室中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 [解析](1)N2H4中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其电子式为。N2H4中H为+1价,由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确定N为-2价。(2)反应中NaClO和NH3分别作氧化剂和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写出并配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R 弱点突破 uo dian tu po (课堂) 知能补漏 1.警惕物质组成、分类中的“四大误区” (1)误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①某物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②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如C4H10的结构有两种,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2)误认为能电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如NaHSO4是一种盐。 (3)误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而且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O、NO为不成盐氧化物等。 (4)误认为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Na2O2属于过氧化物。 2.拓展延伸 高中化学涉及的基本概念比较多,可设题的角度还有: (1)反应类型: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等。 (2)物质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溶液、胶体和浊液,酸性氧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原创)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原创) 1.掌握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元素等概念。 2.掌握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的概念 3.掌握氧化物、酸、碱、盐概念及相互关系。 4.了解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 一、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1.原子是。 思考: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否理解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是。 思考:是否可理解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3.离子是。 4.元素是。 元素存在形式。 思考: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吗? 5.比较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6.同位素是。 7.同素异形体是。 8.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 二、物质的分类 1.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依据所含物质种类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 2.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是依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要重点理解单质和化合物两个概念。

3.将化合物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物,是依据组成元素中是否含碳元素来区分的。一般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CO、CO2、H2CO3及碳酸盐除外),将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无机物。 4.将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四类,其依据是物质组成和性质上的不同。 氧化物是指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注意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是依据氧化物跟酸或碱反应的情况来区分的。 思考: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酸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是依据酸分子电离生成的H+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二是依据酸的组成元素中是否含氧元素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一般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有关酸、碱、盐的组成及判断见下表: 另外,盐按形成特点可分为四类: 强酸强碱盐:如特点是。 强酸弱碱盐:如特点是。 弱酸强碱盐:如特点是。 弱酸弱碱盐:如特点是。 思考: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C.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都不能跟酸反应 解析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如水、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氧化物就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所以A不正确。酸性氧化物也称为酸酐,但多数有机酸的酸酐却不是酸性氧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或______构成的。 (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微观组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 ?? 单质: 的纯净物。化合物: 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二、物质的分类 1.简单分类法概述: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法:常用的两种是_______ ___法和____________法。 3.物质的分类: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 4.无机化合物的树状分类

三、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分类标准:根据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共有三种类型(见下图):根据分类标准在数轴上填写分散系名称。 2.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____________之间的分散系。 (2)分类:按分散剂划分??? ① :如AgI 胶体② :如烟水晶③ :如烟、雾、云 按分散系颗粒的情况划分: (3) 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通过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时,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上 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现象称作____________,这是由于胶体微粒对可见光的散射而形成的。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________和________。 ②电泳:在________的作用下,胶体微粒作________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电 泳现象说明________带电荷。利用电泳可进行工厂除尘。 ③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盐卤点豆 腐都是胶体聚沉现象。胶体聚沉的条件有: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 __________。 (4) 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胶粒半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半径较小可透过半透膜, 可以用 渗析的方法对胶体进行提纯 四、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五、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1.(重庆市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联合考试化学试卷)化学与生活、生产、航天、航海等诸多领域相关。下列有关上述领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太空舱可以实现过滤和分液的实验操作 B. 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铜块,可加速船体的腐蚀速率 C. 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 上用于舰载机降落的拦阻索是特种钢缆,属于金属材料 D. 石英光导纤维,在遇到强碱时可能发生“断路” 难易度:容易 答案: A 2.解读:在太空舱里没有地球引力,处于失重状态,在失重状态下不能实现过滤和分液的实验操作,A项错误;Cu与Fe构成原电池时,Fe的活泼性比Cu强,Fe作负极被腐蚀,所以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铜块,可加速船体的腐蚀速率,B项正确;特种钢缆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C项正确;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硅酸盐和水,所以石英光导纤维,在遇到强碱时可能发生“断路” ,D(天津市蓟县第二中学2014届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下列对生产、生活有关化学问题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医疗上进行胃部造影前,患者服用的“钡餐” 是BaCO3等不溶于水的物质 B. 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取铝 C. 明矾净水是利用了Al3+的水解性和氧化性 D. 液氯罐中的液氯泄漏时,可将其移入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生石灰 难易度:容易 答案:D 解读:碳酸钡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的可溶性氯化钡有剧毒,所以碳酸钡不能用作钡餐,A项错误;铝的冶炼应用电解氧化铝法,不能用热还原法,B项错误;明矾净水是利用了Al3+的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性净水,C项错误;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氯气有毒,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无毒的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从而降低氯气的毒性,D项正确。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化学基本概念一 从知识网络看,化学基本概念可分为5个方面:物质组成、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及化学基本定律、分散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在复习时,应先明确“知识网络”,并针对知识网络,从“基本知识点”进行展开复习。即:此部分的复习从“知识网络”和“基本知识点”两个层次进行。 另外,复习时注意穿插计算方面的内容。 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 从近年高考试题,尤其是北京考试试题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特点:即在试题中不再局限于知识分块的考察,往往一个试题(选择题及第Ⅱ卷大题)包括概念、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有机、计算等多项内容。07年北京试题中的II卷大题中每题都有不同的综合,可以较好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所以,虽然我们复习时分块进行,但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块知识的融合,尤其在综合练习中更要体现知识的融合与整体性,使整个高三复习即要在不同时间阶段突出该阶段特点,又要时刻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使学生总能从整体上感觉到化学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同时,化学的考察均为题中主干知识;此外还要注意新教材引入的内容或与旧教材不同的内容,它们也是考察的重点。 一、物质的组成 知识网络 1.原子 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概念剖析 原子与分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最典型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等。

思维点拨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的意义是指化学变化中不会产生新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那么质子和中子数也不发生变化,但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数可以发生变化。若原子核发生了变化,则不属于化学反应,而属于核反应。 思维拓展 相同或不同元素原子按一定的比例组成通过化学键(稀有气体分子内没有化学键)结合成分子。原子的主要特点: (1)原子体积很小,原子半径最小的是氢原子,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钫原子。 (2)原子质量很小,最轻的原子是氢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氕。 (3)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也可以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 2.分子 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概念剖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为前提的,定义不包含物理性质。 注:物理性质是宏观性质,只有构成物质的多个粒子共同才能体现出来;而化学性质则由构成物质的一个“粒子体”(即构成该物质的基本单元)体现。 思维点拨 同种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其性质一般都不同。 思维拓展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氢气、氧气、氮气、液溴、硫、磷以及稀有气体等多数非金属单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氧化物,硫酸、硝酸等含氧酸,氯化氢、硫化氢、氨气等气态氢化物,水,有机化合物等。其中除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外,其他分子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固态物质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质地松脆、熔点沸点较低,多数可溶于有机溶剂。 3.离子 概念 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概念剖析

物质组成分类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性质 双基训练 *1. 下列物质中,有固定的熔、沸点的是( )。【1】(方括号中所示数字为完成该题所需的大致时间,单位分。下同。 (A)碘酒 (B)花生油 (C)油酸 (D)福尔马林 *2. 下列物质中,不含结晶水的是( )。【1】 (A)芒硝 (B)大理石 (C)明矾 (D)生石膏 *3. 下列物质由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1】 (A)空气 (B)石蜡(C)氨水(D)二氧化氮气体 *4. 下列各组俗称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1999年上海市高考试题)【1】 (A)苏打、小苏打 (B)胆矾、绿矾 (C)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D)纯碱、烧碱 **5. 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2002年上海市高考理科综合试题) 【1】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时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NH 4ClO 4 = N 2↑+4H 2O+Cl 2↑+2O 2↑+Q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2002年上海市高考理科综合试题)【1】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7.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1】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8. 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2003年上海市高考试题)【1】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纵向应用 ***1. 某元素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其相同价态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 ,则该元素的化合价数值不可能是( )。【2】 (A)20a b - (B)40b a - (C)20b a - (D)80 b a - ***2. 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国人。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热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1】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⑥跳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常用化学计量

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常用化学计量 _专题突破练第1页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 (2018全国川,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 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 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答案A 解析泡沫灭火器不能用于扑灭电器起火,因为水溶液可导电,可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电器起火,A项错误。 2. (2017北京理综,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见瓷器現建删C荼叶口中草药 答案A 解析瓷器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的,黏土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而蛋白质是含C、H、0、N、S、P等元素的有机物;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均为有机物。故答案为A。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含Al 3+总数为N A的AlCl 3溶液中,Cl-总数为3N A B. 标准状况下,5.6 L CO 2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0.5N A C. 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生成0.1 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常温下,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充分反应,生成N A个SO2分子 答案C 解析氯化铝在水溶液中要水解,在含Al 3+总数为N A的AlCl 3溶液中,Cl-总数大于3N A,A错误。标准状 况下,5.6 L CO2的物质的量为n(CO2)= =0.25 mol,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N A,B错误o Na2O2与足量CO2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住成0.1 mol O2, 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C正确。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D错误。 4.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 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 甲乙、丙、丁 ①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 ②常见合金不锈钢、青铜、生铁 ③腐蚀品浓硫酸、烧碱、硝酸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第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考纲知识整合] 1.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提醒: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他们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它们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如O 2与O 3,金刚石与石墨等。 2.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 ①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②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①硫黄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铜 ⑤小苏打 ⑥氧化钠 ⑦Fe(OH)3胶体 ⑧NaCl 溶液 (2)几类物质的概念 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高考命题点突破] 命题点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是原子或分子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可以变化但原子不可变化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4)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 元素 (5)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6)CuSO4·5H2O中含有CuSO4和H2O,故CuSO4·5H2O为混合物 (7)任何化合物均由原子构成 (8)OH-和—OH属于相同的原子团 (9)NH+4、OH-、H3O+的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 (10)O2与O3形成的混合气体为纯净物,O2与O3的转化为化学变化 (11)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均为C4H10,但二者的混合气体为混合物 【答案】(2)(3)(4)(11) [易错防范]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2)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一物质。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命题点2物质的分类 2.(2018·铜陵模拟)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陶瓷②水泥③玻璃④漂白粉⑤胆矾⑥氯水⑦液氯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⑤⑦D.⑥⑦ C[①陶瓷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硅酸盐,属于混合物;②水泥是硅酸三钙、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 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 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 胶体的区别。 2016,卷甲 13T(A); 2015,卷Ⅰ 7T ;2015,卷Ⅱ 7T ; 2014,卷Ⅱ 7T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学生用书P27] [知识梳理] 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A――→ 组成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5.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 (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二、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自我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 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 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1. 离子与基团: 2.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 、晶体Si 都属原子晶体, 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 、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 、P4属分子晶体, 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 、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 、H2O 、NH3、H2S 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 、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 、N2O4、Al2Cl6等 (2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 )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 )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考点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1、理解元素的涵义,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描述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知道物质的简单分类,能据此区分一些常见物质。 3、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区别与联系。 4、准确描述原子构成,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探索导航】 要求:(1)浏览教材并填写下面知识网络 (2)想一想,对于基础知识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元素 元素分类及在自然界存在状态 据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 和 。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按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依次为: 物质的简单分类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单质 单质 单 质 物 物 混合物 物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 4 C 2H 5OH CH 3OH CH 3COOH

4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 质子

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决定种类。 原子核中子 原 子①质量约等于(或)质量的1/1836。 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吗?请举例说明。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吗?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或2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吗?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吗? 4、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所有性质? 只有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吗? 5、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 6、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怎样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 ⑴单质_____________ ⑵酸_____________ ⑶碱_____________ ⑷盐_____________ ⑸氧化物____________⑹有机物_____________ 2、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相同化学性质 D、不同化学性质 3、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 个钾原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 A、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 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 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 D、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 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B、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C、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D、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5、20XX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 (CH3)2N-(NH)2+2N2O4点燃 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 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 C、H、N、O四种元素 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

[教材]初中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教材]初中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知识要点 物元 单质分子质子 原子核 纯净物原子中子 电子 化合物 质素混合物离子(原子团) 从物质组成的宏观角度分析从物质结构的微观角度分析 1、对于任何物质,宏观上都是由组成的,微观上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粒子包括 、、等。试着归纳一下初中化学你学过的物质分别由什么粒子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 。

[例题1](00广州市中考)下列微粒中,能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 (B)碳原子 (C)氧原子核 (D)碳原子和氧原子 题析本题考查分子的概念,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一旦分成碳原子和氧原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再保持,所以二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意,并非所有物质的化学性质都由分子保持,例如金属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答案 (A)。 [例题2](04广州市中考)请分析下列事实,其中能证明分子是可分的是( ) (A)冷却热饱和硝酸钾溶液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海水晒干得到食盐晶体 (C)水通电得到氢气和氧气 (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题析本题从微观角度考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物理变化是物质发生形状或状态的改变(或能量的转换),构成物质的粒子没发生改变;而化学变化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改变,例如水通电,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A)、(B)选项中都是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没有发生粒子的改变,(D)选项物质只是发生状态的改变,它们都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答案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