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设计的人机设计要求
- 格式:ppt
- 大小:707.50 KB
- 文档页数:30
人机工程学座椅设计尺寸
首先,座椅的高度应该适合不同身高人群使用。
一般来说,座椅的高
度应该能够让大多数人的脚平稳地放在地上,形成90度左右的膝关节屈
曲角度。
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的悬空状态,减轻腿部血液循环不畅和腰椎
受压的问题。
其次,座椅的宽度和深度也非常重要。
座椅的宽度应该适合人体臀部
的大小,提供足够的支撑面积。
座椅的深度应该能够支撑住大腿,一般来说,座椅深度为人体大腿长度的2/3至3/4之间比较合适。
此外,座椅的靠背设计也需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因素。
靠背的高度应
该能够支撑住整个背部,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一般来说,座椅靠背的高
度应该超过肩膀高度,以确保头部和颈部得到适当的支撑。
靠背的角度也
需要调整,以确保人体脊柱的自然曲线得到保护,同时提供足够的支撑。
除了座椅的尺寸,座椅的材料和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
座椅的材料应
该具有适当的柔软度和弹性,能够提供舒适的感觉并减轻身体压力。
座椅
的结构应该稳固,并提供足够的腰部支撑和头部支撑。
此外,人机工程学座椅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
比如,对于身体较大的人群,座椅的尺寸需要更大;对于长时间工作的人群,座椅的舒适性和支撑性更为重要;对于有腰部问题的人群,座椅的腰部支
撑功能需要强化。
总之,人机工程学座椅的设计尺寸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和人体尺
寸数据,提供舒适的坐姿和支撑,保护人体健康。
同时,座椅的材料和结
构也需要考虑到各种特殊需求。
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提高工
作和生活的舒适性。
文章编号:100628309(2005)0420044203 作者简介:陆剑雄:(1962- ),男,浙江宁波人,副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家具的人机工程学。
坐姿与座椅设计的人机工程学探讨陆剑雄1,2,张福昌2,申利民1(1.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2.江南大学研究生部,江苏无锡 214036) 摘要:运用人体解剖学原理,结合坐姿行为分析,探讨坐姿理论,认为坐姿变化是人体在稳定和变动之间寻求平衡,以取得折衷的过程。
提出了座椅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座椅设计中重要参数的参考数据,据此对优秀座椅设计范例进行了解析,并说明其各自特色,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座椅设计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坐姿;座椅设计;人机工程学中图分类号:T B18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如何解决最佳的坐姿问题一直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设计课题。
长期以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最佳坐姿的功能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突破和解决,不同的造型、不同尺度的椅子支撑着人们的各种坐姿,一张好的座具甚至还包括着对不良坐姿的强制矫正体形的功能。
就座椅设计而言,包含两大设计工作,其一为座椅本身的物理结构设计;其二为符合使用者的人体生物力学要求的设计。
前者属于家具工程的工作,后者则为工业设计或人机工程学所要探讨的领域。
2 坐姿理论的探讨坐姿是一种人体的自然姿势。
它有很多的优点,可免除肌力疲劳,减少人体的耗能,比立姿更有利于血液的循环,也有助于操作者采取更为稳定的姿势,以进行各种精巧精细动作的任务,而且它也是操作足踏式控制装置的较佳姿势。
虽然如此,坐姿在某些方面也有其缺点存在,其中最重要的是它限制了人体的活动性,尤其是在需要用手或手臂进行较大的出力或从事具有旋转动作时,坐姿较立姿不方便。
此外,长期的坐姿对人体健康也有许多的不利,脊柱的不正常弯曲、人体主要支撑面上的压力等将产生不舒适感。
当人坐在座椅上时,支撑人体处于固定形势的主要结构是脊柱、骨盆和腿足等。
座椅设计的人机学原理座椅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广泛使用的家具之一,座椅的设计对于人机学原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机学是通过研究人类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来设计人机界面和系统的学科,其设计原则围绕着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思维和行动等方面展开。
对于座椅的设计而言,人机学原理的应用可以使得座椅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人们的舒适感和生产效率。
在座椅的设计中,人机学原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体结构、肌肉和关节的科学。
在座椅的设计中,人体工程学可以通过调整座椅的高度、倾斜角度、扶手高度和头枕支撑等因素,使得座椅与人体接触的部分接近于人体曲线,为人体提供最佳的支撑和舒适感。
2. 视觉感受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之一,也是感知信息的主要来源。
在座椅的设计中,应该注重座椅在外观上的形态美观,颜色鲜明并符合人类观感,从而吸引人们对其的关注。
3. 坐姿习惯不良的坐姿习惯可能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如腰椎受压和颈部疼痛等。
座椅的设计应该遵循人体器官分布和功能的特点,以适合人们自然的坐姿形态来提供支撑,强制调整坐姿姿态。
4. 压力分布人体在长时间的坐姿中,身体的重量会加重在座椅的几个压力点上,长时间黏附在相同的位置,造成局部的压力集中,缺乏血液和氧气供应,可能导致长时间坐姿、局部腐烂或坐疮等。
在座椅的设计中需要注意各个压力点的分布情况,采用适当且有效的材料以分散压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它们产生的负担和损伤。
5. 腰椎支撑在长时间坐姿运动过程中,腰椎的支撑是至关重要的。
在座椅的设计中,采用凸起的背靠、椅背、座垫以及腰枕的支撑,以确保腰椎的充分支持和稳定性,减少腰部压力的不良影响。
除了以上的人机学原则外,座椅的设计也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座椅的材料选择座椅的材料对于舒适度和耐久度有关键的影响。
在座椅的设计中,应该选择适当的材料,例如皮革、织物、海绵和塑料等。
这些材料需要高品质,表面平滑,舒适度强,耐用性好,且有必要的耐磨和防污性能。
姓名:王桃英学号:S0704111汽车驾驶座椅的人机工程学与舒适性随着汽车的技术进步及其普及,人们对汽车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关注驾驶的舒适性。
座椅的设计无法完全保证舒适性,但是可以减少引起不舒适性的因素,避免不舒适感觉的产生。
1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指标体系设计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为保证良好的舒适性,针对静态舒适性,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座椅应可调节,能使乘坐者变换姿势,并大范围满足各类人体的乘坐要求;(2) 座椅应能使乘坐者保持舒适坐姿,靠背结构和尺寸应给腰部充分的支撑,使脊柱接近于正常弯曲状态。
(3) 座椅的尺度必须与相对的人体测量值配合;(4) 座椅的设计必须能提供坐在其上的人体有足够的支撑与稳定作用;(5) 靠背,特别是在腰部的支撑,可降低脊柱所产生的紧张压力;(6) 座垫必须有充分的衬垫和适当的硬度,使之有助于将人体重量的压力分布于坐骨结节附近。
(7)座椅前缘处,大腿与椅子之间压力应尽量减少。
据此,将座椅的特性分为几何、调节及物理特性(见图1) 。
座椅的各种特性都会影响到乘坐舒适性。
2 座椅的研究现状汽车驾乘人员经常抱怨座椅在乘坐时不够舒适,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首先,国产经济型轿车多是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的产品,大部分车型都是借鉴国外的同型轿车的技术开发设计而成,不论主要零部件,还是关键技术、工艺,甚至是座椅的外形尺寸都一并借鉴过来。
而国外同型轿车座椅的外形尺寸都是根据欧美人的体形而设计的,中国人和欧美人在人体结构尺寸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反映在轿车座椅上,因此,中国用户乘坐国产经济型轿车感觉极不舒适,这一缺点反映出国产经济型轿车生产厂家对国外轿车技术的引进停留在简单仿制阶段。
其次,国产经济型轿车座椅多采用价格低材料。
这主要是经济型轿车生产厂家对经济型轿车概念的误解,经济型轿车不仅仅价格低,更不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经济型轿车应该是老百姓的价格、配置上的实用和造型上的新颖这三大特点的集中体现。
汽车驾驶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摘要: 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针对汽车驾驶座椅,从驾驶员生理特性与作业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坐姿舒适性,振动舒适性,操作舒适性, 安全性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汽车驾驶座椅人机工程学设计,完成了对汽车驾驶座椅从分析—设计的系列开发过程。
关键词: 汽车驾驶座椅; 人机工程学; 驾驶舒适性:汽车中的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 而驾驶员的座椅就更为重要。
舒适而操作方便的驾驶座椅, 可以减少驾驶员疲劳程度,降低故障的发生率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
汽车驾驶座椅人机工程学设计目的,就是使设计出来的座椅能够满足人机工程学标准, 这样一来, 所谓汽车驾驶座椅人机工程学设计也就转化为针对驾驶员舒适性的设计。
当然对于座椅设计来讲, 对其安全性的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
从人机工程学原理出发考虑, 一个性能优良的驾驶座椅应当符合的基本要求如: 为驾驶员提供一个舒适而稳定的坐姿, 符合人体舒适坐姿的生理特性; 减轻传给驾驶员身体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负荷,满足振动舒适性评价标准的要求;将驾驶员置于良好视野的位置, 保证他能安全而有效地完成各项操纵作业;为驾驶员提供一个相对于各种操纵机构的合适位置, 使他能方便地进行操作; 考虑提高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性,当发生翻车或撞车事故时,将驾驶员约束在驾驶座椅上且处于一定的容身空间以内。
1汽车驾驶座椅人机工程学设计汽车驾驶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安全舒适的汽车驾驶座椅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一是坐姿舒适性(静态舒适性) ; 二是振动舒适性(动态舒适性) ; 三是操作舒适性; 四是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及被动安全性两个方面) 。
上述要求具体到驾驶座椅的设计中满足驾驶员坐姿舒适性的座椅尺寸结构设计、满足驾驶员振动舒适性的座椅抗振减振设计、满足操作舒适性的座椅空、间位置设计以及满足驾驶员的安全性的汽车驾驶座椅主动安全性及被动安全性的设计。
办公座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分析随着现代办公方式的普及,办公座椅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人体工程学在办公座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有效避免长时间坐姿工作带来的身体不适。
本文将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对办公座椅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机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目的是使这种关系更加和谐。
在办公座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至关重要。
良好的办公座椅设计可以适应员工的身体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合理的座椅设计可以有效地减轻员工的疲劳感,提高员工的舒适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人体工程学在办公座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长时间坐姿工作容易导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
根据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设计出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座椅,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职业病的发生率。
(1)提高员工舒适度:人体工程学在办公座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座椅更加符合员工的身体需求,提高员工的舒适度。
(2)提高工作效率:合理的座椅设计可以有效地减轻员工的疲劳感,提高员工的舒适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3)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根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设计出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座椅,可以有效地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
(1)成本较高:人体工程学在办公座椅设计中的应用,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成本相对较高。
(2)需要考虑员工个体差异:人体工程学在办公座椅设计中的应用,需要考虑到员工的个体差异,如身高、体重、性别等因素,这给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体工程学的需求,办公座椅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员工的身体需求:座椅的形状、尺寸和高度应该根据员工的身体结构进行调整,以满足员工的舒适度需求。
(2)提高支撑力:座椅应该具有良好的支撑力,以减轻员工长时间坐姿工作带来的疲劳感。
(3)可调节性:座椅应该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以便于适应不同员工的个体差异。
为了使员工更好地适应人体工程学座椅的设计,企业应该加强相关的培训工作:(1)座椅使用培训:培训员工如何正确使用座椅,包括正确的坐姿、靠背角度等,以减少长时间坐姿工作带来的身体不适。
驾驶室座椅设计不合理的驾驶室座椅和驾驶姿势会给驾驶员带来腰痛、背痛等职业病,并且使驾驶员无法精力集中关心路况。
因此,随着人们对汽车的要求,汽车技术的进步,汽车驾驶室设计的提高也成为一项重要研究项目。
座椅设计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五点基本要求:一、座椅的合理布置;二、座椅外形要符合人体生理功能;三、座椅应具有调节机构;四、座椅有良好的振动特性;五、座椅必须十分安全可靠;为了设计座椅,搜集了以下主要数据。
我国人体基本尺寸测量尺寸名称数据(mm)测量尺寸名称数据(mm)性别男女性别男女坐高958 809 肩宽469 363 坐姿颈椎点高641 518 坐姿臀宽355 310 坐深494 401 小腿加足高448 342根据《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给定的工作座椅主要参数一、对轿车座椅尺寸的确定①椅面高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驾驶员的调节需求,选定的座椅高度可调节范围280-380.②椅面宽度:结合表格数据,椅面要能合适驾驶员的臀宽及考虑到座椅两侧的防滑凸起设计,椅面的宽度选定为500mm③椅面深度:为了保障驾驶员的臀部和大腿部分被充分支撑和包裹,椅面深度设计为550mm④靠背高度:为了满足对驾驶员的支撑,设计的靠背高度为750mm⑤靠背宽度:为了避免驾驶员横向滑移,滑出驾驶座椅,靠背宽度选定为500mm⑥靠背倾角:根据查找的资料,和驾驶员的舒适要求,靠腰的倾角设计为105°~115°⑦椅面倾角:轿车座椅的椅面的倾角应该兼顾安全性和舒适性,选择2°~10°⑧头枕尺寸:根据《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实验方法》,头枕的外形宽度以座椅中心为对称面,左右各应宽85mm以上。
确定头枕高度为208mm,宽度240mm,厚度100mm,头枕可调节范围0~100mm。
头枕为一个整体,驾驶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舒适感,习惯上下调节它在座椅上的位置。
二、座椅安装位置的尺寸座椅的安装位置尺寸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便利性和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