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解读
- 格式:pptx
- 大小:15.49 MB
- 文档页数:7
北京简介概况介绍1. 城市背景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位于中国北方的华北平原上,坐落在东经115°25′47″至117°30′40″和北纬39°29′21″至41°05′33″之间。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北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
2. 历史沿革2.1 古都风华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
西周时期,北京周原是古代人聚居的地方,被认为是北京古城的起源。
随着历代政权更迭,北京逐渐发展为重要的政治中心和文化聚集地。
元朝时,北京成为元世祖忽必烈的都城,并修建了著名的故宫。
明清两代,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天坛、颐和园等。
2.2 现代发展20世纪初,北京逐渐成为现代化城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建设迅速发展。
尤其是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使北京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
3. 地理位置北京位于中国的华北平原中部,东临渤海,西靠太行山,北界燕山。
地理位置优越,使得北京成为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北京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而湿润,冬季寒冷而干燥。
4. 人文景观4.1 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故宫坐落在北京中轴线上,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
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也是中华文化宝库。
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4.2 天坛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坐落在北京市的南部。
天坛占地面积约27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和祈年殿等。
天坛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和宗教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4.3 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园林。
它由中国清朝皇帝乾隆命名建造,主要包括万寿山和昆明湖两个部分。
颐和园以其精美的园林景观和富有艺术价值的建筑群闻名于世。
感受北京的现代化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大都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改造,现代化在北京悄然展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北京感受到的现代化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看法。
一、交通便利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交通的便利性。
在北京,我深切感受到了现代交通系统的便捷性。
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融合,给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
地铁线路连接整个城市,不仅缩短了出行时间,还减少了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数字支付技术的普及使得乘坐公共交通更加便捷,只需刷一张卡或使用手机支付即可轻松完成支付。
二、现代化建筑北京的城市天际线上充满了现代化的建筑物。
高耸的摩天大楼、独特的设计风格,无不展现出现代化的气息。
例如,国家大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形象成为了北京的地标之一,其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弧形玻璃幕墙给人一种现代、前卫的感觉。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高档商业综合体、创新科技园区等,为北京带来了现代化的面貌。
三、时尚商业中心现代化的北京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还展现在其时尚商业中心的繁荣。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北京汇聚了许多国际知名品牌,世界级的购物中心和时尚街区充斥其中。
三里屯、王府井等地成为了时尚达人们的圣地,提供了各种时尚潮流的选择。
现代化的购物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消费选择使得人们能够享受到国际水平的购物体验。
四、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数字化的发展。
在北京,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中关村、互联网创新园等科技园区集聚了大量的创新人才和科技企业,推动了北京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数字化在北京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论是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还是在线购物和点外卖,数字化技术已经渗透进了北京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效率和便利性。
呈现在我眼前的现代化北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变化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作为一个城市,现代化发展必然会面临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挑战,但这并不能否定北京现代化发展的成就。
北京的城市建设都有哪些可持续的发展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在城市建设方面,北京一直致力于追求可持续发展,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
以下是北京城市建设中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方面。
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在交通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地铁网络不断扩展,线路越来越多,覆盖范围更广,为市民提供了便捷、高效、低碳的出行方式。
公交车也在不断优化,增加了新能源车辆的比例,减少了尾气排放。
其次,鼓励绿色出行。
建设了大量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为骑行和步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共享单车的普及也进一步方便了市民短距离出行,减少了对机动车的依赖。
此外,北京还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例如,实时交通信息的发布,智能信号灯的应用等。
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在能源方面,北京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
加大了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许多建筑物的屋顶安装了太阳能板,用于发电和供应热水。
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广节能建筑,采用新型的保温材料和节能设备,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在工业领域,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淘汰高耗能的设备和工艺。
对于传统的能源供应,也在加强清洁化改造。
例如,提高燃煤电厂的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北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努力打造绿色城市。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建设了众多公园和绿化带,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能吸收二氧化碳,改善空气质量。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进行水污染治理,改善河湖水系的水质。
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因素,保留和建设生态廊道,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北京的城市规划注重功能分区和土地的合理利用。
建设了多个城市副中心和功能新区,缓解了中心城区的压力,实现了城市的均衡发展。
在土地利用方面,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北京的地理特色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
它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形特征:北京地处环渥青内陆地区,周围群山环绕,地形呈碗状。
西北有燕山余脉,东部有西山丘陵,中部是平原地带。
这种环山拥城的地形为北京市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 气候特征:北京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由于地处内陆,加之地形环绕,北京气候干燥少雨,日照时间较长。
3. 水文特征:北京地处海河流域,主要水系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
由于降水较少,水资源相对匮乏。
城市依赖于密云水库、昆明湖等水源地供水。
4. 自然资源:北京矿产资源较为贫乏,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八达岭长城、颐和园、故宫等著名景点。
此外,北京还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5. 城市布局:北京城市布局呈现"内城外省"的格局,中心城区为紫禁城,周围环绕着城市新区和卫星城。
城市建设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
北京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这座城市别具一格的风貌,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学目标】1.知道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2.能根据北京市地形图及气候资料图,说出北京市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3.了解北京市城市建设特色及产业结构特征,并能根据有关资料,了解北京市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北京市地形图及气候资料图,说出北京市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印象北京:请你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北京。
要求:每答对一条得一分,每人限时30秒重复扣一分。
二、快乐自学初识北京:阅读教材,对照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把答案在书本上圈出来,并着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限时3分钟):1.从哪些方面可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2.请你介绍一下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3.请你介绍一下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
三、快乐展示:走进北京:要求:1.抢答题,每个抢答同学有一次求助结对同学的机会。
独立作答正确加10分,运用求助回答正确得5分,本组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不得分。
2.其它小组可抢答,回答正确加10分,回答错误不得分。
3.本环节每组只有一次答题机会。
(1)把下面的图片分类:哪些是反映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哪些是反映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哪些是反映北京是我国的国际交往城市?(2)读北京市在我国的位置及北京市地图,请你描述一下北京市的位置、地形特征。
(3)读北京市气候资料图,请判断北京市的气候类型,并描述一下气候特征。
(4)看图片和视频,思考:北京城市建设有什么特色?北京人是如何处理发展与保护问题?四、快乐合作:探究北京:回答正确加10分,回答错误扣5分。
其它小组补充,回答正确加10分,回答错误扣5分。
1.读北京、天津、张家口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气象站纬度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北京39º48′N33米12.3℃572毫米天津39º06′N4米12.6℃544毫米张家口40º48′N726米8.8℃404毫米说一说北京年平均气温高于张家口的主要原因议一议北京年降水量多于天津和张家口的主要原因。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环境做出简要分析;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
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引导式讲述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关于北京的歌曲,引导:同学们熟悉这首歌吗?与之相关的是哪一座城市?(北京)紧接着又播放了一段关于北京八达岭长城的短片,引导:同学们知道在古代长城主要用于防御,现代它成为了主要的旅游景点,那么八达岭长城在哪呢?(北京)——今天我们就从地理角度来认识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自然地理环境】教师引入:我们首先来认识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呢?(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承转:我们首先来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活动1:读图8-1,、8-2,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
学生答:略归纳:1)绝对位置:地理坐标(40ºN, 116ºE),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暖温带。
2)相对位置:东南与天津为邻,其他三面被河北包围;位于华北平原北缘,距离渤海较近。
(靠山向海)过渡:北京的地形有什么特征呢?活动2:读图8-2,从地形类型、地势特征、地形差异和河流特征来分析北京的地形特征。
学生答:略归纳:1)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判断依据:河流从西北向东南注入渤海。
过渡:那么,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对北京的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活动3:读我国北京气候资料统计图,说出北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学生答: 略归纳:北京属典型温带季风气候。
《北京》教学设计课型:授新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认识北京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并能做出简要的评价。
⑵、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理解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
⑶、搜集资料、运用地图分析北京成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原因及表现。
⑷、了解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及发展方向。
2、能力目标:⑴、运用地形图、通过查阅资料并用语言描述北京市的地形特征,锻炼学生运用地理语言的能力。
⑵、运用各种专题地图,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用地图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爱国主义教育。
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专题地图逐项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以及城市职能与成就。
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使学生对北京有更深的了解。
1、重点: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建设成就。
2、难点:⑴、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交通状况的因果关系。
⑵、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3、教学突破:恰当运用读图分析的方法了解北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联系当前的时政内容探索理解北京在我国城市职能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综合法、对比法【教学过程】引入:播放视频《北京城市宣传片》,营造氛围。
你能说说你对北京的映像吗?然后学生讨论与回答师生互动:查阅地图册,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引入新课板书:北京一、谈“天”说“地”话北京1、北京的位置:(点击课件显示北京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教师指导: 读P70图8-1,分析北京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 完成P70“活动”No1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西山。
师生小结归纳:(点击课件显示北京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①、海陆位置:位于中国东部北方地区(华北北部地区),离海洋较近。
②、经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东八区。
北京介绍资料概述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它坐落在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渤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北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是一个拥有丰富人文和历史遗产的城市。
1. 城市概况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面积约16410平方公里,是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
北京市辖14个城区,人口超过2100万,人口密度较高。
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包括长城、颐和园、故宫、天坛等著名景点。
2. 历史文化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作为古代中国的帝王之都,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风貌和建筑遗产。
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瑰宝。
天坛是明清时期供奉天神和祭祀丰收的圣地,建筑精美,场景庄严。
3. 文化活动北京是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剧院、博物馆和艺术家。
国家大剧院、首都剧场、长安大戏院等是北京著名的演出场所,每年都有丰富多彩的剧目上演。
北京还有众多的博物馆,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收藏了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
4. 名胜古迹北京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圆明园、天坛、雍和宫等也是北京重要的旅游景点。
5. 经济发展北京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发达的现代化产业和商业活动。
北京的金融、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企业落户。
北京还是中国的国际交往中心,各国驻华使馆和国际机构众多。
总结: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它是一个拥有丰富人文和历史遗产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人才。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北京的经济发展迅速,现代化产业和商业活动繁荣。
无论是历史文化、名胜古迹,还是经济发展,北京都展现出了中国的魅力和活力。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
北京的地理特色
作为中国首都,北京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景观丰富多彩。
以下是北京一些主要的地理特色:
1. 位置优势
北京位于环渤海湾地区,处于华北平原向燕山丘陵过渡地带,交通便利,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山川分布
北部山区有燕山余脉,南部平原有永定河等天然水系,形成了"三山五园"的独特地貌。
3. 气候特征
北京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是"冬无严霜、夏有凉风"。
4. 历史文化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拥有众多人文景观,如长城、故宫、天坛等世界文化遗产。
5. 环境生态
北京周边有燕山、百花山等自然保护区,还有平原绿洲、湿地公园等城市绿化景观。
6. 土地肥沃
燕山山前平原和北部平原土地肥沃,成为传统农业生产基地,同时支撑着林果种植。
北京独特的地理特色,造就了它得天独厚的城市发展环境,展现出了中国首都的特色和魅力。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一课时的教材,主要介绍了北京市的城市特征、建设成就以及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地位。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北京市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北京市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首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地理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同时,学生对于首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较强,对于学习首都的相关知识有较高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北京市的城市特征,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
2.让学生了解北京市的建设成就,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
3.培养学生对首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北京市的城市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北京市的建设成就及其背后的努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北京市的发展情况。
3.采用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对首都的热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北京市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北京市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2.准备北京市的建设成就的相关数据和案例,用于分析北京市的发展情况。
3.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京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首都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学习首都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北京市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
2.呈现(15分钟)展示北京市的城市特征,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