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种空间格子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21
材料科学基础第1 章1.3.1 十四种布拉维点阵十四种布拉维点阵一、单位平行六面体的选取二、十四种布拉维点阵三、晶胞空间点阵的划分 空间点阵是一个由无限多结点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排列的图形。
整个空间点阵就被这些平行线分割成多个紧紧地排列在一起的平行六面体有缘学习更多驾卫星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单位平行六面体的 选取原则 3.大小原则体积最小 1 对称性原则应能反映空间点阵对称性 2 角度原则 直角关系尽可能多4 对称性规定夹角不为直角 结点间距最小的行列做棱,夹角最接近直角的平行六面体二维平面点阵的划分(A)具有L44P的平面点阵;(B)具有L22P的平面点阵单位平行六面体在空间点阵中,选取出来的能够符合这几条原则的平行六面体称为单位平行六面体;可以用三条互不平行的棱a、b、c和棱间夹角α、β、γ来描述,如下图所示。
点阵常数棱a、b、c和棱间夹角α、β、γ的大小称为点阵常数。
晶体的点阵常数十四种布拉维点阵(格子)简单(原始)点阵(格子)(P) 结点分布在角顶,每个点阵包含一个结点体心点阵(格子)(I)结点分布在角顶和体心,每个点阵包含二个结点十四种布拉维点阵(格子)面心点阵(格子)(F) 结点分布在角顶和面心,每个点阵包含四个结点单面心点阵(格子)(A/B/C) 结点分布在角顶和一对面心,每个点阵包含2个结点根据布拉维推导,从一切晶体结构中抽象出来的空间点阵,按上述原则来选取平行六面体,只能有14种类型,称为14种布拉维点阵。
十四种空间点阵正交P(简单) C(底心) I(体心) F(面心) 点阵常数 a ≠ b ≠ cα= β= γ= 90°立方简单立方(P) 体心立方(I)面心立方(F)点阵常数 a =b =cα= β= γ= 90°如图立方为什么没有底心呢?假如有底心,将破坏立方的3L 4的对称性,只有1L 4。
立方三方(R ) 90120≠<====γβαc b a 点阵常数:六方(H )12090===≠=γβαcb a 点阵常数: 四方(P ) 四方(I )90===≠=γβαc b a 点阵常数:四方也不可能有底心,假如有,则破坏了“点阵点最少”的条件,还可画出只有一个点阵点的格子。
-空间点阵空间点阵到底有多少种排列形式?按照“每个阵点的周围环境相同”的要求,在这样一个限定条件下,法国晶体学家布拉菲(A. Bravais)曾在1848年首先用数学方法证明,空间点阵只有14种类型。
这14种空间点阵以后就被称为布拉菲点阵。
空间点阵是一个三维空间的无限图形,为了研究方便,可以在空间点阵中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小单元,这个基本小单元通常是一个平行六面体,整个点阵可以看作是由这样一个平行六面体在空间堆砌而成,我们称此平行六面体为单胞。
当要研究某一类型的空间点阵时,只需选取其中一个单胞来研究即可。
在同一空间点阵中,可以选取多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平行六面体作为单胞,如图1-8所示。
一般情况下单胞的选取有以图1-8 空间点阵及晶胞的不同取法图1-9面心立方阵胞中的固体物理原胞图1-10晶体学选取晶胞的原则下两种选取方式:1.固体物理选法在固体物理学中,一般选取空间点阵中体积最小的平行六面体作为单胞,这样的单胞只能反映其空间点阵的周期性,但不能反映其对称性。
如面心立方点阵的固体物理单胞并不反映面心立方的特征,如图1-9所示。
2.晶体学选法由于固体物理单胞只能反映晶体结构的周期性,不能反映其对称性,所以在晶体学中,规定了选取单胞要满足以下几点原则(如图1-10所示):①要能充分反映整个空间点阵的周期性和对称性;②在满足①的基础上,单胞要具有尽可能多的直角;③在满足①、②的基础上,所选取单胞的体积要最小。
根据以上原则,所选出的14种布拉菲点阵的单胞(见图1-12)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简单单胞,即只在平行六面体的 8个顶点上有结点,而每个顶点处的结点又分属于 8个相邻单胞,故一个简单单胞只含有一个结点。
另一类为复合单胞(或称复杂单胞),除在平行六面体顶点位置含有结点之外,尚在体心、面心、底心等位置上存在结点,整个单胞含有一个以上的结点。
14种布拉菲点阵中包括7个简单单胞,7个复合单胞。
图1-11 单晶胞及晶格常数根据单胞所反映出的对称性,可以选定合适的坐标系,一般以单胞中某一顶点为坐标原点,相交于原点的三个棱边为X、Y、Z三个坐标轴,定义X、Y轴之间夹角为γ,Y、Z之间夹角为α,Z、X轴之间夹角为β,如图1-11所示。
实验一、晶体结构分析一一、实验目的掌握14种空间格子的几何特征与球体密堆积理论,了解配位多面体的配置。
二、实验仪器十四种空间点阵结构模型,球形模型三、实验内容1.了解14种空间格子的几何形态,分析空间格子类型;2.熟悉密堆积理论,注意观察球体堆积时,周围空隙的类型、位置与数量情况;3.了解几种配位多面体的配置情况。
四、实验方法1.观察14种空间格子模型表征14种空间格子,用晶格常数α、β、γ和a、b、c;并判断其所属晶系。
2.观察球体密堆积模型用球体模型进行面心立方紧密堆积、六方紧密堆积和体心立方近似密堆积,分析球体周围空隙的类型、数目和位置分布。
观察分析面心立方紧密堆积、六方紧密堆积和体心立方近似密堆积的单位晶胞,注意其四、八面体空隙分布,判断其数量。
3.观察配位多面体模型模型五、实验报告1.绘制14种空间格子的几何形态,并用注明晶格常数的形式表示出所有14种空间格子;2.分析三种常见的球体堆积情况,绘制出其单位晶胞,画出其(111)、(110)(100)晶面原子排布图[ 密排六方需画出(0001)晶面 ];3.分析体心立方与面心立方单位晶胞中四、八面体空隙的位置分布与数量,并绘图;4.对不同配位多面体绘图,讨论其临界半径比。
(注:在预习报告中要将14种空间格子的几何图形画好)六、思考题面心立方结构中四面体空隙的数目有几个?他们都是如何分布的?八面体空隙有几个?如何分布?实验二、典型晶体结构分析一、实验目的掌握几种典型矿物的结构,了解晶胞的几何特征。
二、实验仪器晶体结构模型,球和短棒三、实验内容1.对照实际具体结构模型,熟悉金刚石、石墨、氯化钠、氯化铯、闪锌矿、纤锌矿、金红石、碘化镉、萤石、钙钛矿、尖晶石的晶体结构特征;2.观察层状和架状硅酸盐矿物的晶体结构模型的特点,注意观察高岭土、方石英的结构;3.标定萤石模型中所有质点的几何位置;4.组装一个晶体结构模型。
四、实验方法1.分析晶胞模型金刚石、石墨、氯化钠、氯化铯、闪锌矿、纤锌矿、金红石、碘化镉、萤石、钙钛矿、尖晶石均为一个单位晶胞,通过一个单位晶胞,分析晶胞所属空间格子类型及正负离子或原子所处的空间位置,对照模型,分析正负离子的配位数。
14种布拉维点阵的结构特征布拉维点阵是描述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排列方式的一种数学模型。
有14种布拉维点阵,也被称为14种布拉维格子或14种布拉维空间群。
这些点阵通过特定的对称性元素来定义。
以下是这些14种布拉维点阵的主要结构特征:1三立方格子(Triclinic):没有垂直平面或轴的对称性。
所有晶胞边长和角度均可不同。
2单斜格子(Monoclinic):有一个垂直平面。
一个轴有对称性。
3正交格子(Orthorhombic):三个垂直的平面和三个垂直的轴。
所有晶胞角度均为90度。
4四方格子(Tetragonal):一个垂直平面和一个垂直轴。
所有晶胞边长相等,两个轴长度相等。
5六方格子(Hexagonal):六重对称性轴,垂直于平面。
六边形的基本晶胞。
6立方格子(Cubic):三个垂直平面和三个垂直轴。
所有晶胞边长相等,所有角度均为90度。
7三斜半基心格子(Triclinic P):没有垂直平面或轴的对称性。
所有晶胞边长和角度均可不同。
8单斜面心格子(Monoclinic P):有一个垂直平面。
一个轴有对称性。
9正交面心格子(Orthorhombic P):三个垂直的平面和三个垂直的轴。
所有晶胞角度均为90度。
10四方面心格子(Tetragonal P):一个垂直平面和一个垂直轴。
所有晶胞边长相等,两个轴长度相等。
11六方面心格子(Hexagonal P):六重对称性轴,垂直于平面。
六边形的基本晶胞。
12立方面心格子(Cubic P):三个垂直平面和三个垂直轴。
所有晶胞边长相等,所有角度均为90度。
13三斜体心格子(Triclinic I):没有垂直平面或轴的对称性。
所有晶胞边长和角度均可不同。
14正交体心格子(Orthorhombic I):三个垂直的平面和三个垂直的轴。
所有晶胞角度均为90度。
这些布拉维点阵描述了晶体的结构特征,是研究材料科学和晶体学的重要工具。
第一部分结晶学基础教案任课老师:许虹2002年2月第一章绪论一.晶体和非晶体 crystal and noncrystal晶体: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如SiO2:石英——晶体,玻璃——非晶体NaCl晶体二.空间格子 Space lattice晶格结点重复规律,抽象→ 几何图形—空间格子—相当点组成相当点条件:(1)性质相同,质点,空间任意一点(2)环境方位性同空间格子要素:空间格子最小重复单位。
实际晶体相应的是晶胞(形状,大小)三.晶体的基本性质 The ultimate properties of crystal自限性 property of self-confinement,均一性 homogeneity,各向异性 anisotropy,对称性symmetry,最小内能minimum internalenergy,稳定性 stability第二章晶体的形成 crystal formation (第一章和第二章共2学时)重点:晶体概念,空间格子,晶体的基本性质难点:空间格子←NaCl晶体←空间格子←NaCl, FeS2一.晶体形成的方式the way of crystal formation 二.晶核的形成三,晶体的生长 crystal growth介绍两种主要理论。
1.层生长理论layer growth2.螺旋生长理论 BCF Buston-Cabresa-Frank三.晶面发育growth of crystal face三个主要理论。
1.布拉维法则law of Bravais实际晶体的晶面常常平行网面结点密度最大的面网。
2.居里—吴里夫原理就晶体的平衡形态而言,各晶面的生长速度与各晶面的比表面能成正比。
3.周期键链理论PBC Periodic Bond Chain晶体平行键链生长,键力最强的方向生长速度最快。
第三章、晶体的测量与投影一.面角恒等定律Law of constancy of angle 定律:同种晶体之间,对应晶面间的夹角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