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设计为什么能后来居上

日本设计为什么能后来居上

日本设计为什么能后来居上
日本设计为什么能后来居上

日本设计为什么能后来居上?

去过日本的朋友我想都会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日本的拥挤。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在郊外,你很少发现有开阔的景地。加上资源的匮乏,让日本这个似乎被放逐的民族同时被上帝赋予了积极思考的野性。个人一直偏激一个观点,那就是环境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特质,人只有在恶劣的环境下才会思考如何改变自己,而一切的改变也均是为了让自己所处的环境相对优越于从前。其自然环境决定的因素往往人为是无法改变,于是人们只好积极的改变自己.......

住在日本的酒店你常常会被一些巧妙的小设计吸引,往往不足2个平方的洗手间也可以被他们设计的很有味道,浅颜色甚至白色被大量的使用,是因为空间的足够狭窄,于是我们不难得到一个结论,正因为日本的资源稀少,所以人们更加懂得珍惜和节约,他们积极的思考如何尽可能的节约资源,满足自我的需求,于是设计便得到了更好的升华... ...

日本的设计,我总结为减法设计,因为他们尽可能的节约自然资源,于是无论是在生活还是设计上,他们的出发点始终以节约为宗旨,在日本有很多的日常用品包装采用了家庭装,目的是为节约包装的成本,而家庭装的包装也仅仅是以功能为主导的设计(无印良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日本很少看到色彩张扬,制作昂贵的广告画面,那是因为整个民族都懂得应该节约,所以他们会将心思用在产品本身的研究上,努力将产品做到完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尽可能用产品来说话,而企业也无须太多的在广告或者推广上做过多的竞争。

我想这也是日本之所以很少看到有诸如中国一样的户外广告的原因,这种相互制约而又相互谦让的特质,又间接的影响了这个民族懂得相互尊重,因为他们没有选择,他们的环境决定了他们之间不可以有恶劣的而残酷的竞争,他们只有大和而存在......

同样是一卷手纸,日本人会将中间的孔设计成方形,目的是为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因为方形所形成的阻力有效的阻止了人们的浪费。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总之对于日本的设计,我的理解是他们在做减法设计,而影响他们做减法设计的动机是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的设计本身其实并无特别之处,只是对比而言,他们更显平静而幽雅,当整个民族因为自然环境而影响到他们的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改变时,于是自然会形成符合其民族气质的设计风格......

日本的设计起步较比中国早,所以在设计思考过程中同样较比中国成熟。中国地大物博,足够优越的自然条件,让整个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家门都有大把的钞票用来做竞争,设计需求的旺盛,让整个国家充满了视觉垃圾。不同层次的设计师也不断涌现,成熟的也或是不成熟的。由于没有正确的设计导向和设计目的的明确,让诸多企业和设计师在力求盲目的突出自己,以为视觉冲击力足够强大就可以抢过眼球,赢得市场。于是形成了中国目前的设计视觉气质,张扬而略显肤浅,这些现象的存在不是设计师可以单方面可以改变的,这就导致了设计师所处的环境相对恶劣,他们变的浮躁而没有内涵。当市场形成一股风气,便一发不可收拾。所有的企业都在做设计的投入,导致设计需求的程度也不一样,好的设计与低劣的设计并存,而过多重视设计表现的视觉冲击以及忽略的设计本身价值的呈现其结果都是可怕的,中国的设计师需要更为理性的思考并力求引导我们的客户跟着我们去思考。中国的设计正处在这样一个不太理性的时期。

日本设计具有许多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与日本本身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分不开。比如,日本现代设计强调集团式工作方式(team work ) ,虽然包豪斯时期也强调集团工作、集体设计精神,但是,日本式的集体主义与西方的个人主义基础上的集体工作方式有本质的不同。日本设计界基本是团结一体,同心同德,完全不追逐个人出名,以集体的成就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这是与西方的模式完全不同的地方。

因为日本的文化发展是基于本身文明的基础上,通过几次重大的向外国学习历史而逐渐形成,这样,使日本设计本身包含了几个不同的影响根源,这些根源包括日本自己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美学传统,重视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单、朴素,讲究美学的精神含义。另外一个根源就是欧美的影响根源,这个根源包括明治维新之后受德国技术影响,战后受到美国和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风格影响,特别是受到美国的大众消费文化和德国的理性主义设计的影响,通过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影响很快就从日本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日本大约从30 年代开始,就开始成为一个经济力量强大的国家。几次对外扩张战争之后,日本的国力日益雄厚,这种发展,使日本的设计逐步进人国际大环境,一方面是欧洲在19 世纪对日本传统艺术和设计的热衷导致日本文化引起欧美的注意,另外一方面是日本开始注意欧美的设计,日本战前的现代建筑直接受到欧美设计的影响。

日本对于欧洲现代设计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在本书的前面提到过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大师威廉·莫里斯、美国的格林兄弟和家具设计家古斯塔夫·斯提格利、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赖特的早期设计,都有明显的日本传统设计的影响。

日本的平面设计风格,特别是江户时期发展起来的浮世绘风格,对于欧洲“新艺术”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从阿尔封斯·穆卡到英国的比亚兹莱,其插图风格都具有浓郁的日本装饰绘画特色。因此,可以说,日本在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与西方的设计关系是一种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关系。各方都在对方的设计中找到合理的内容,因此也都积极地吸收,成为自己设计发展的重要借鉴。

对于西方人来说,当时日本设计除了绚丽的浮世绘装饰风格之外,最吸引他们的是日本建筑和家具设计的几个非常特殊的因素,这包括:

l )日本人对于材料的本来特色的重视,他们喜好不经过掩饰的裸露的材料。这个民族习惯,大约与日本人的神道崇拜,到佛教禅宗的长期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2 )日本人喜好开放的空间,他们在设计上利用比例和装修材料达到开放的感觉。这个传统与日本狭小的生存空间、日本神道崇拜有密切关系。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日本人在利用比例、设计细节、材料选择上达到建筑和室内设计上开发空间的特点是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3 )日本人喜好展示暴露的结构支撑部件。结构部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丑陋的,在建筑设计上和家具、家庭用品设计上都往往尽量使用各种方法把结构掩盖起来。日本设计的一

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可以说是装饰性地使用结构部件,完全暴露结构,并且有时甚至夸大结构,突出体现结构,使结构部件同时起到装饰的作用。这与日本学习中国唐代的建筑有密切关系。

4 )日本人喜好模数系统。所谓模数系统是指以某个基本单位作为设计发展的数量化单元。日本人因为生活习惯的原因,往往以称为塌塌米的大小的基本模数单元,或者以纸糊门扇为单位度量建筑大小。从建筑到用品,日本人形成了长期对于基本单元为设计中心的习惯,这个,正是现代设计所需要的要素。这四个方面的特征,加上日本江户时期奢华的装饰风格,的确对欧美的现代设计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日本现代设计在战后发展非常迅速,日本人极为重视新的技术,但是同时却又不抛弃他们传统设计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设计中对于袖珍或者微型化(miniaturization)、便携式( portability)、多功能化(multi -functionality)、注重细节处理、装饰式地使用功能部件等等的强调。这些传统观念非常顺利地融人日本现代产品设计中,成为外国难以对抗的重大特点。

日本的整个历史进程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发生了巨大的、甚至是根本的改变。自从日本明治维新运动(1868 年)以来,日本一直追寻军国主义道路发展,把朝鲜、中国的东北和台湾,甚至整个的远东作为自己的扩张目标,导致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成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战争结束以后,日本被美国占领,在麦克阿瑟的控制之下,日本朝着集中于经济发展的方向迈进,从而把日本带人了一个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经济繁荣时期。

1945 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个原子弹,完全摧毁了广岛与长崎。苏联红军进人中国的东北,彻底消灭了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导致日本在1945 年9 月2 日无条件投降。日本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1946 到1951 年,是日本战后最为困难的阶段,美国政府极力消灭日本的军事工业,消灭战争时期支持战争的日本大企业(Zaibatsu) ,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制度,甚至为日本制定了新的宪法。在这个占领时期,日本的工业萎缩,经济萧条,物资匾乏。不少当时访问日本的西方人对干战后日本的贫困感到震惊。但是,美国军队在日本从1945 年下半年到1952 年的占领,对于把美国和西方生活方式引进日本起到关键的作用。几十万美国军人在日本的生活,与日本人的联系,潜移默化地把美国生活方式传给日本人民,同时也形成了旨在为美军服务的制造业和后勤补给生产行业。

战后初期,西方各国都开始迅速发展本国的设计,以刺激和促进生产和贸易。英国早在战争进行时就已经考虑设计问题了。战争结束之后,英国政府即在1946 年成立了政府的设计促进机构一英国设计委员会,其他的国家也纷纷跟进:1947 年澳大利亚成立工业设计协会;1948 年加拿大成立工业设计协会;1945 年印度成立工业美术研究所;1948 年英国设计委员会出版了重要的设计杂志《设计》(Design); 1951 年,英国举办英联邦国家博览会,成为各国显示设计成就的初期盛会;1951 年,战争期间停止的德国工业同盟重新开设。

日本的经济从1945 年到1950 年期间是初步复苏期,其经济目标是恢复到战前的水平。美国占领军当局当时的主要目标是日本的非军事化过程,因此,打击在战争期间与日本侵略当局合作的大型企业、严格控制日本工业生产、摧毁日本战争期间庞大的独裁垄断资本集团就成为麦克阿瑟当局的主要工作内容。日本的工业生产受到很大限制,比如1947 年美国占领军司令部给日本汽车工业一年生产的配额是300 部汽车,迫使日本不得不进口大量美国汽车和其他工业产品。美国政策造成日本经济恢复缓慢,以及由于提出美国式的民主、美国式的宪法体制,促进了日本左翼政治力量、工会力量的发展。

美国占领当局并非完全压抑生产,这个当局也部分批准一些产品的生产,这些得到批准恢复生产的企业,主要是与日本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工业,以及美国占领军和他们的家属需要的产品,比如厨房用具、家用电器、家具等等,传统民间手工业则不在禁止和控制之列。

日本经济恢复缓慢,对于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双方都希望能够一方面压抑军事工业发展的任何可能性,使日本不可能再成为军事大国,而同时也希望日本经济能够迅速恢复,提供稳定国内经济环境,逐步恢复对外贸易。因此,日本政府在1947 年发布《经济白皮书》,提出经济重建问题,而美国占领军当局也为恢复日本经济提出一系列的援助计划,批准越来越多的企业恢复生产。这些决定都得到美国政府的批准,日本经济开始逐步恢复。

随着日本经济的逐步恢复,日本的设计也开始有所发展。1945 年日本恢复生产金属厨具,同年,美国占领军当局批准日本企业为美国军人和家属生产金属用品、家用电器,也逐步批准这些生产转为日本国内市场服务。1947 年日本企业得到批准可以生产300 辆汽车和其他机动车辆;1948 年日本开始生产电冰箱;1950 年日本生产的打字机投放市场,同年日

光灯也开始生产,为国内市场服务。随着这种越来越快的经济增长,日本政府对于产品质量和标准化问题提出立法规范,1949 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战后的新的日本工业标准,国家的这种标准化工作,为日后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围绕这些产品,初期的工业设计也开始了,但是基本上是在工程技术人员中进行的,工业设计还没有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在日本企业中形成。

这个时期,日本的现代设计开始有所开展,早期的活动主要是集中在工艺美术、手工业行业中,因为战后首先得到恢复的主要是手工业部门,因而,设计活动在这些部门中发展较早。1945 年,日本工艺协会成立,并成立了金漆美术工艺大学,以此作为平面设计向工业设计过渡的一个点。日本在这一年创办与复刊了许多种建筑设计与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的杂志,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份是《工艺新闻》。这份杂志在1948 年号上集中地介绍了英国工业设计协会的情况、活动与成绩,对日本国内的工业设计人员很有启发,影响很大。日本还在1947 年举办美国生活文化展,通过展览的方式,一方面介绍了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实物及图片介绍了美国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工业设计在人的生活中的应用。这次展览在设计界引起相当震动,于是次年再次举办美国设计大展,以及外国生活资料展,后者展出了大量外国当时的先进生活用品,给了日本设计师许多十分有益的启迪。随后几年中,展览一个接着一个地举行,如1949 年的产业意匠展、1951 年的设计与技术展等等。

设计院校也相继成立,1949 年日本东京教育大学首先举行工艺建筑讲座,宣传现代建筑理论与设计思想;接着日本女子美术大学成立,日本大学(日大)成立艺术学部,都开设了平面设计课程。到1 951 年,日本最重要的工业设计院校-千叶大学成立了工业设计系-称为工业意匠系,而日本艺术大学(艺大)也随后成立了工艺计划系―即工业设计系。

1951 年到1953 年的朝鲜战争是日本的一个转折点。美国和西方开始认识到,如果日本完全被压制成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那么西方在远东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抗衡共产主义集团的扩张,特别是在朝鲜半岛的扩张。一个没有军事力量的、强大的经济日本将是美国与西方各国在全球抗衡共产主义的关键,从战术上来说,也是能够应急提供军事支援的基地。作为美国的全球冷战计划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美国完全改变对日本的政策,在经济上大力扶植日本,全面解除对日本大企业的控制,扶植日本发展,协助日本政府控制日本共产党和日本企业工会的活动,压制左翼力量,提供巨额经济援助,协助日本培养新一代的科学技术人材和管理人材,并且让日本与美国分享美国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开放美国市场给日本商品。这样,经过30 年的努力,日本企业、政府、人民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发展经济,把日本变成一个高度发达的世界一流经济强国,改变了日本的面貌,也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

从历史的顺序来看,日本的大企业在1948 年开始被美国占领司令部批准恢复,1951 年美国与日本签订了和平条约,1952 年美国给予日本独立。虽然在50 年代初期,日本经济有所挫折,但是自从60 年代下半期以来,日本经济开始进人全面高速发展阶段。这种发展一直保存着很高的速度,基本发展速度在年7-8 % 左右,甚至到了经济发展速度减慢的80 年代,日本也还保存着基本6 %的年发展率。

1951 年,由日本政府邀请,美国政府派遣美国极有声望的工业设计师雷蒙·罗维赴日

讲授工业设计,并且为日本工业设计界亲自示范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罗维的赴日讲学,对日本的工业设计是一次重大的促进,通过他的讲学,使日本工业设计师得以了解到世界最新的工业设计理论、技术与状况,取得第一手的感性资料,对日本自身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正确的了解。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日本终于在1952 年迈出了工业设计重要的一步,从而标志着日本的工业设计从恢复期进人了成长期,这就是日本工业设计协会(JIDA)的成立,同时还举办了战后日本第一次工业设计展览―新日本工业设计展。这两件事是日本工业设计发展的里程碑。

随着日本工业设计协会的成立,日本的工业设计师们有了一个组织,为了促进学术的交流,他们在1953 年组成了日本设计学会,从事学术研究。在这种形势下,1953 年一年之中,日本各地出现了大批的工业设计事务所,出现了大批自由职业的工业设计师,接受各中小企业的定货设计,从而使工业设计正式进入了经济运作轨道。

1953 年到1960 年间,日本的经济与工业都得到持续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新突破对工业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1953 年日本电视台开始播送电视节目,使电视机的需求量大增,对电视机厂商及电视机的设计形成很大的压力和刺激。日本的汽车工业也在同期发展起来,摩托车从1 958 年开始流行;1959 年日本的新型照相机打人国际市场;其他各种机械、家用品、家用电器等工业产品都在这几年中迅速发展起来。早在1955 年,日本已经宣布进人家庭电器化时代,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已深人到各家各户。1960 年,日本电视机年产量为357 万台,居世界第二位;而摩托车则年产149 万台,居世界第一;135 相机成为日本的主要相机生产类型,并风行世界各地;电风扇增产迅速。所有这一切,都对日本的工业设计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世界各国的工业设计在此阶段也有迅速的发展。1954 年,美国的工业设计杂志创刊,成为地位仅次于英国设计杂志的世界性工业设计权威杂志。1956 年,欧洲各国考虑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第一次开会研究成立一个国际性的机构来促进各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这次会议导致1957 年世界设计协会联合会(ICSD)的正式成立,后改为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即ICSIS) ,日本工业设计协会以集体会员身分参加了这个国际组织。同年,瑞典成立工业设计协会。1955 年,当时世界最权威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大师勒.柯布西耶访问日本,举办座谈会,对日本工业设计界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与看法。1960 年,第一届世界工业设计展览开幕,成为工业设计经历多年发展以来的一次总结和新的发展起点。日本的工业设计从国际工业设计的这些发展与进步中得到很大的收益。

1952 至1960 年间,可称为日本工业设计的成长期。在此期间,日本工业设计首先抓紧设计教育。长期被认为只是传统工艺的印染设计的改革是较为困难的,因为老的印染设计人员多自认是传统的正宗继承者而墨守成规;而且印染设计与绘画、图案之间的联系也最多,不少人根本就认为印染设计就是画图案。若不对此进行改革,不把新的工艺设计构成理论引人印染设计,日本的印染产品将难以全面打人国际市场,与各国的现代纺织品竞争。为达此目的,日本于1954 年在京都纺织学院(京都纤大)开设工艺设计系(即意匠工艺学系),并且接着在1956 年成立日本印染设计中心-日本纤维意匠中心。随着日本的化纤工业从1957 年起的高速发展与普及,日本设计界通过这些工作,促使日本印染设计迅速现代化。

从1957 年起,迅速发展的形势迫使日本各大百货公司接受日本工业设计协会的建议,纷纷设立优秀工业设计之角,展出优刑扛业设计产品。这一行动,极为有效地向民众普及了工业设计知识,提高了消费品味。

从50 年代开始,日本各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一般的设计院校按常规速度培养出的学生数量已经无法满足。千叶大学因而干1959 年设立了工业设计短期大学,以速成方法迅速培养工业设计人员,取得一定的成效,开创了工业设计专业短期大学的先例。为了适应工业设计分科日细的专业化要求,50 年代在日本出现了一批新的设计与工业设计咨询中心,比如1955 年成立的染织设计中心旧本纤维意匠中心); 1956 年成立了研究杂货出口问题的日本输出杂货中心;1956 年成立了陶瓷设计中心旧本陶瓷意匠中心); 1957 年成立了日本室内设计家协会等。这些设计中心的成立,使日本工业设计的专门化得以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政府也开始注重工业设计了。

日本政府于1958 年在通产省内设立特别部门主管工业设计―工业设计课,并于同年制订公布了出口工业产品的设计标准法规。在此前后,政府还出面组织日本与外国的工业设计人员交流,如聘请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等等。一年以后,政府又在1959 年公布了出口产品法,对产品的标准与质量作出明确规定。有关本国工业产品发展,政府部门也开始着手进行通盘考虑。比如对汽车大众化的设计。战前,汽车在日本是少数有钱的上层人物的交通工具,一般平民很难买得起,战后日本集中发展摩托车与三轮小汽车。1955 年,日本通产省开始着手研究大众型汽车的可能性及设计特征等问题,这一设计战略在1961 年取得成果―日本开始生产价廉物美的大众型小汽车。这类由政府安排设计战略的例子,在日本战后初期及50 年代里是相当普遍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日本的工业设计取得初步成果,并且逐步改善了日本及日本产品的形象。日本在战前及战时是军事大国,可以用强制的手段把自己的产品倾销到被占领国,所以造成世界上对日本产品的普遍印象:好看不好用,好看不耐用。日本货被看作有些小花样,式样新颖,但并不实用,也不结实,人们普遍崇尚的是欧美产品。战后的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倾销被自由竞争所取代,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打出一条生路,就得做出又好看又好用的产品来。日本工业设计面临着这种压力,很自然地从模仿欧美产品人手,打开自己的地盘与市场。50 年代日本的不少产品设计具有很明显的模仿欧美的痕迹,在功能上及形式上都比战前的日本产品好得多,从而开始进人国际市场。同时,新产品也在改变着日本国民的消费习惯与口味。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应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l )日本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地发展经济,把经济发展放到首要地位。日本人民与日本政府的互相信赖,互相承诺(mutual commitoent-Keith Soith)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因素。日本大企业给它的员工以终生雇佣制度,而换来的是员工的全心全意的忠诚和努力。因此,西方企业界一直挥之不去的劳资纠纷在日本非常少见,特别在日本的大企业当中,劳资经常是处于合作的状态,对于经济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日本企业与政府的密切合作也是另外一个成功的原因。日本大型企业,比如三菱集团,与日本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方企业,特别是美国企业,与政府之间没有任何的协助关系,美国经济的精神就是自由放任方式,政府的介人被认为是对传统经济的精神的干预和破坏,直到美国经济问题重重的80 年代,美国政府依然不愿意介入和干预企业经济。而日本的企业与政府早在战前就开始了密切的合作,这种合作为日本的经济带来极大的刺激与促进,政府通过立法、提供技术和情报、提供发展建议、提供资金等等方式指导企业发展。这种关系的观念核心在于日本朝野普遍认识到政府利益、企业利益、人民利益是一致的,只有共存才能共荣。

3 )广泛存在的小型企业,作为大企业的承包单位,对日本经济的弹性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大企业与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共存,共同发展是日本经济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特点。经济学家Nobu taka Ike 指出:直到1969 年左右,日本产业当中的一半、批发和零售业中的

8 既是一至四个人的企业单位。在东京的横街窄巷当中,大批妇女在家庭作坊中生产单车、吸尘器和其它设备的零件和配件。这种状况,被经济学家称为“双重经济”(dual economy)。

4 )日本通产省自积极促进作用。日本通产省,英文翻译为日本国际贸易与工业部(Ministry 。f Int 。rnati 。nal Trade and Industry ,简称MITI)。它成立于1949 年,对于经济的促进,通产省采用了直接投资于企业、对企业给予补贴援助、与企业签订贸易协议、促进有利于日本经济发展的立法、向企业提供咨询和建议等等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通产省可以说是日本战后经济飞速发展的火车头。通产省对于它认为对于日本经济发展有利的产品给予高度重视,并且极力促使企业集中力量生产,在生产的过程当中提供各种支持,其中以电子工业的发展为最典型的例子。通产省还大量进口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它们引人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新产品的开发中去。通产省还对进口进行保护主义的控制,以保证日本的民族工业有发展的生存空间和条件。通产省甚至帮助新企业成立。

一个典型例子是对于索尼电器公司的扶植。索尼电器成立于1946 年,当时称为东京通讯株式会社(Tokyo Tsushin Kabushiki Kaisha ) ,到1957 年才改名为索尼(SONY)。通产省协助索尼公司利用当时日本政府非常有限的外汇,从美国公司西部电器公司取得生产半导体的专利,导致索尼公司在1955 年就生产出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其它的例子有:如对丰田汽车、日产汽车等等。而日本化纤工业的发展可以说是通产省一手一脚从外国引进和发展起来的。本节下面将比较详细地介绍索尼的设计方式和政策。日本工业从50 年代下半期开始,已经非常有意识地把发展放在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上了,比如造船、石油化工、摩托车、照相机、音响设备等等,之后又发展出录像技术工业。所有这些发展,与通产省都分不开。日本通产省对企业的关系,甚至发展到设计上,1 957 年,通产省成立了一个特别部门―工业设计促进会,这个部门的最早的功能是帮助日本企业保护自己的设计不受外国企业的抄袭,处理外国指控日本企业抄袭它们的设计等事务。60 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个部门的作用日益扩大,对日本产品的开发影响力非常大。

5 )日本经济发展,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市场的健康发展。日本战后受到西方极大的影响,因而造成日本社会结构的急邃改变。50 年代与60 年代,为了适应重建时期的劳工要求,大量农民进城,成为产业工人,从而使日本从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国家变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国。西方生活方式造成新的产品系列发展,比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等,这些设备在50 年代基本还没有人知道,到了60 年代以后,则成为日本人民生活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50 年代末期,电子用品开始进人家庭,更加改变了日本国内市场的面貌。比如东芝电器在1955 年生产了第一台电饭锅,为青年夫妇提供了简单而方便的服务方式。60 年代,电子产品大量进人家庭,它们被称为“电子玩意”,改变了日本人的传统生活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人越来越个性化,对于生活的品质也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市场因此也相应迅速成熟。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还造成了丰裕社会的形成,特别是一个收人高的青年市场的形成,对于产品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节俭习惯逐渐让位给高消费、高水平的生活了。

6 )大量日本妇女参加工作,改变了旧式的家庭结构。因为妇女要上班,因此各种省工省时的产品变得日益重要。她们参加工作同时也造成了家庭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从而使社会

更快的进人丰裕阶段。对于各种新产品,甚至是享受型的产品,比如高级音响设备、视听设备的要求日益增高,对日本的经济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积极的刺激,使国内市场迅速扩大。

日本国内市场在50 年代末期和60 年代初期进人买方市场阶段。

日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用了短短的半个世纪,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成为最大的消费产品生产国,汽车、摩托车、照相机、收音机、电视机、音响设备等等产品,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无可争辨的最高地位。50 年代初期,日本制造代表质量不好、廉价的产品,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制造现在是优秀产品的同义词。早在1957 年,美国的《大众摄影》 ( Popular Photography)杂志已经报道:日本照相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信心,质量优秀。因此,日本照相机的出口从1947 年到1954 年之间增加了650 倍。

日本战后的设计发展与日本战后的经济增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历程是分不开的。日本政府、企业通力合作,首先建立一个健全和发达的国内市场,从而促进日本设计的成熟。为了促进日本对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日本在50 年代建立了一系列的机构,这些机构目前基本依然存在,并且起着与50 年代同样的作用。这些机构的目的之一,就是发展日本的设计水平,使日本的产品能够具有高度的竞争性,因而,这些机构和整个体制都具有促进设计的明确目的。这种特别为促进设计而成立的机构和体制,是日本设计能够稳健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比如,1951 年日本成立的隶属于日本通产省的日本出口贸易研究组织(the Japan Export Trade Research organization , 简称JETRO)目前依然存在,不过改名为日本对外贸易组织(the Japan Externai Trade organization)而已。这个机构一方面为日本政府提供有关产品设计的情报,另外一方面选派日本学生到外国留学学习设计,并且负责邀请国外重要的设计专家来日本访问讲学。另外一个机构是日本工业艺术院(成立于1928 年,原来叫工业美术促进院,1969 年改组之后采用目前的名称),这个机构是通产省属下的工业设计研究机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扩大日本中小企业的出口提供产品设计、材料和新技术研究的服务。50 年代,日本工业艺术院为发展日本的包装而进行了大量包装材料、促销技术方面的研究,对于促进日本出口起到很积极的作用。这个机构还组织各

种各样的出口商品展览,比如1 955 年在瑞典哈辛堡( Halsingborg)的国际贸易展览、1957 年和1960 年米兰设计三年展、1958 年的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都有这个机构组织的日本展位,无论是展出的产品还是展位设计,都得到参观者的交口称赞,对于树立日本优秀产品的正面形象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个机构还长期以来通过它出版的期刊《工业艺术))

( Industrial Art , 于1932 年创刊,1974 年停刊)来宣传日本设计,为日本设计界提供最新的设计信息。

日本政府促进设计的活动是通过通产省与大藏省(财政部)联合进行的,它们为日本企业提供情报,提供咨询,提出建议,利用国家政策和法规来协助设计水平的提高,达到出口增加的目的。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成功例子就是索尼电器公司的成功。日本政府出面,于1953 年在美国西部电器公司购买到半导体的技术专利,协助索尼电器发展半导体收音机,取得很大的成功。为了防止出口产品设计和发明被仿冒、侵犯专利,日本的通产省于1957 年成立良好设计选择系统,以及优秀产品的证书G 级标记(于Mark award ) ,同时设立了一个具体的监督机构:设计促进局,继而在通产省内的国际贸易局内又设立了设计科,交叉管理设计标准。1958 年,日本通产省修改1921 年通过的日本设计法,使之更加完善,这次修改特别强调了对于原设计的保护。1959 年,通产省又促进了出口商品设计法的立法,要求所有出口商品必须专利注册。1958 年,日本设计师MoSuke Yoshitake 在瑞典发现日本有大量设计被瑞典仿造,并且因而被拒绝参观一系列瑞典制造厂家,他回国以后报告了这个情况,直接的结果是日本政府在1958 年由JETRO 在海外设立了办事机构,监督日本产品被仿造的问题,保护日本工业和设计。日本政府的这种行为,接近中央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完全利用国家力量来促进私人企业的产品竞争水准,在西方国家中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日本的这一系列政府保护产品设计的手段,基本都是单向性的,即保护日本的出口产品设计专利,而对于外国产品,日本则几乎是肆无忌惮地仿造和学习。这种对于外国先进设计的仿造行为,其实与日本长期以来对外国文明学习和模仿的行为历史分不开。与此同时,必须看到日本政府在促进设计和新产品开发上也并不是无往不胜,它一方面会遭到日本企业的抵抗,企业一旦认为政府的建议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时,可以、并且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而通产省也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其中典型的例子是日本汽车开拓海外市场一例。

60 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希望发展海外市场,通产省却认为根本没有可能与美国汽车工业竞争,最后因为日本日产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漠视通产省的建议,一意孤行地发展针对美国市场的小型汽车,因而才得到今日的巨大成就;另外一个例子是通产省在建立优秀设计G 标记制度的时候,希望通过展览来促进整体设计水平,而日本设计界却害怕公开展览刚刚设计出来的优秀产品,会造成仿冒,因而与通产省发生冲突。最后是设计界成功地通过游说活动,在立法机构通过法令,禁止展出G 标记设计,挫败了通产省的计划。1958 年的《工业艺术》杂志中,还由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成立于1952 年,是日本工业设计师的职业协会组织)撰文抨击日本通产省在选择G 标记得奖作品时倾向消费产品,而忽视工业设备。这个抨击终于在1984 年导致日本的标记制度扩展到工业设备的设计范围,日本第一个独立展出自己设计作品的工业设计师JiroKosugi 甚至撰文要求完全取消G 标记奖。因此,日本政府部门与民间在促进设计上的合作是有条件的,并且往往在大目标上一致,在具体问题上依然有分

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体化根本不同。

日本的现代设计从50 年代开始发展,发展的集中点是教育,对于如何形成日本的设计教育体制,初期是具有相当的争议的。因为日本面临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教育体系:美国体系和欧洲体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是当时争论的主要中心。美国商业化十足的设计是随着美国生活方式而进人日本的,而欧洲的、以建筑为中心的、比较少商业化的设计则是从包豪斯体系的介绍而引入日本的。

把包豪斯介绍入日本的第一人是评论家Masaru Katsumie , 他在1948 到1949 年在日本的《工业艺术新闻》(Industrial Art News)杂志担任编辑。从那时开始,他全力以赴地推广欧洲为中心的、以“好设计”( good design)为宗旨的设计体系。他一方面把包豪斯20 年代在伊顿认为设计应该是凭据直觉和纳吉的理性主义立场争论带进日本设计界和

设计教育界,同时还把大量的西方关于设计的著作介绍人日本,其中包括英国作家赫柏特·李德的《艺术与工业》(Art and Industry)等。 Katsumiu把1950 年称为日本设计第一年,从那时开始,到1955 年左右,日本设计教育开始大规模发展,不少重要的设计学院在那个期间成立。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如1951 年成立的创意艺术教育学院(the Creative Art Education Insitute)、1954 年成立的桑泽设计学校(Kuwazawa Design Schoo1)、1955 年成立的视觉艺术教育中心(the visual Art Educational center)等等。作为设计运动的发起人,Katsuoie 本人则在1954 年成立了设计科学会社(the Society of science of Design) ,集中力量研究欧洲体系的理性主义设计。

1953 年,世界各国对于日本日益强大的设计集团开始有所认识,因此邀请日本设计界参加在米兰举办的第十届设计三年展( the Milan Triennale ,三年展)。日本当时最重要的工业设计家日本工业艺术学院(the Industrial Arts Institute)的院长Isamu Kenmoohi 在给米兰组织单位的回信中说,日本设计还没有成熟,他希望日本设计界能够进一步发展,同时加深设计与传达媒介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切顺利,他希望日本能够参加1957 年的第十一届米兰三年展。

日本的设计具有许多自己独特的特

点,因为日本的文化发展是基于本身文

明的基础上,日本文化博大精深,随着

经济的发展日本的设计也逐渐走向国际

化,开始受到欧洲的影响,同时也影响

了欧洲现代设计。

从江户时期的浮世绘到现在,日本

的设计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一些大

型的国际性的活动中,日本也展现

了他们独有的风格和设计。

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doc

2017年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 2017年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2016年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五百强,我曾经把五百强里面的日本企业单独筛选出来看了下,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去掉金融,保险,能源类的公司,只把工业企业筛选出来,世界五百强里面的日本工业企业,一半的利润来自汽车行业。 当时想写篇文章说下这个分析结果,不过想到世界五百强这个样本还是比较小,只能包括大企业,却看不到中小企业的情况,比如说日本的六大电子零部件公司,从营业收入来说都进不了世界五百强,但是不妨碍他们在苹果,三星,华为的手机里面占据大量份额。 2017年5月,福布斯杂志发布了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觉得这个样本相比世界五百强大了许多,我们继续窥一斑识全豹,看下日本工业的现状。 请注意,福布斯统计的数字和日本企业自己公布的财报总是有出入,其原因应该是福布斯统计的是1-12月的数字,而日本企业的财报往往是从四月一日开始。 我们盘点下日本工业的实力,总共90家日本工业企业,他们是日本工业的精华。 从松下,索尼,东芝,夏普,NEC,富士通,佳能,神户制

钢,新日铁,发那科,大金工业,三菱化学,三井化学,信越化学,丰田,本田,住友化学,武田制药,瑞萨电子,旭硝子,日本电装,爱信精机,三菱重工,雅马哈,奥林巴斯,捷太格特,富士集团,小松工业,日本电产,欧姆龙,立邦,富士集团等等都在榜单里面。 基本上日本各个工业行业的领头羊第一集团都在这个榜单里面。以后打起仗来,这90家公司全部消灭了,日本也就差不多了。我们来分析下日本工业的现状: 1、日本工业的利润继续向汽车集中,汽车产业是日本的最大支柱。 如果说以前日本工业是有多根支柱的话,那么现在随着日本在电子,半导体,造船,钢铁等行业的衰落,日本工业已经渐渐出现了向汽车工业聚集的趋势。 日本工业在渐渐由多根支柱变成单根支柱。如果我们看日本工业企业营收前十位: 第一名丰田汽车2499亿美元,第二名本田汽车1279亿美元,第三名尼桑汽车1059亿美元; 第四名日立 858亿美元,第五名索尼692亿美元,第六名松下666亿美元,第七名东芝472亿美元,第八名富士通417亿美元,第九名新日铁住金416亿美元,第十名日本电装411亿美元;

展示设计浙江美术馆

浙江美术馆(展示设计考察) 浙江美术馆是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一座美术馆,2009年8月9日正式开馆。美术馆分为四层,二三层是主要的展厅,四层主要是吕霞光的收藏展。 “看的场所,看不见的设计,让室内设计消失在建筑空间和艺术展示之间” ——陈耀光美术馆、艺术馆和博物馆是看的场所,人来到美术馆主要是欣赏展品,室内的装饰以如何更好地展示展品为出发点,建立低调的姿态、平静的形态,一种较为克制的设计理念。“内敛、含蓄、克制”是浙江美术馆室内设计的一个理念。从始至终以展品、艺术品为主角的主导地位,让空间内展品的载体、室内的装饰或者设施都消失在建筑空间和艺术展示之间。这是一个为人们提供感性交流的理性场所。 整个美术馆大面积的室内墙面、地面铺 设以乡村绿的大理石,室外的墙面地面也是 一个色调的灰。室内外几乎是一种材料、一 种肌理、一种色彩,模糊室内外空间的的交 界。空间立面和平面也采用相同的手法,整 个美术馆给人的感觉是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的,但是,低调如此却不失气场。 展厅内的室内装饰极为简洁。顶部采用 钢架结构,排列着聚光灯。这样的结构有利于美术馆被灵活的运用,既可以清空场地,展出大体量、大尺度的作品,也可以増用可拆卸的隔断,展出较多的小体量的作品。同时,这种钢结构也可以满足悬挂投影仪的需要,依照布展的规划,能在任意角落安装投影仪。展厅的空间是灵活可变的。 顶和地面统一为黑色,墙体的颜色一律使用乳白色(纸张的颜色)。黑色,容易在灯光的控制下消隐于空间内;乳白色,与纸张、宣纸或者油画布的颜色接近,最能纯净地衬托展品本身的颜色,与大多数作品的载体融为一体,同样极易淡出观者的注意力。这样的组合就是一种看不见的设计,让室内设计消失在了建筑空间和艺术展示之间。 在美术馆展示这一主要功能上,灯光起着去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术馆整体建筑采用玻璃顶的优质采光,馆内的光环境使人感到舒适愉快。展厅内的灯光布臵则是纯功能性的,灯光的作用是将展品的形状,色调和质感充分展现出来,使观者集中注意力来欣赏展品,并给观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蔡国强个展《春》 2012年4月21日,由浙江美术馆主办的蔡国强大型个展《春》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共展出了23件作品,分三个展厅。 四号展厅展出的是较大幅的作品。走 进四号展厅,幽暗空旷的展厅空间让你的 目光瞬间聚焦在墙上的作品上。整个展厅 内没有任何多余的物体,连一张供人观看 视频的座椅也没有。本身设定的参观路线 是顺时针沿墙体一周观看,一进门左手边 是王寅和馆长马锋辉对个展写的序,然后 依次是一些作品,这些作品是一个引导的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中 国 和 日 本 的 比 较 经济121班 1223150101 蒙娜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一、社会制度的区别 (一)、总体社会制度区别 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日本:资本主义 (二)、政治制度差异 中国: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日本:日本实行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国家象征,无权参与国政。国会是最高权力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参两院。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首相(亦称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产生,天皇任命。 (三)、政治文化的差异 中国: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国际主义思想。国际主义体现在外交上,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日本:日本主义作为日本政治文化中的重要特征,与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国际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日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实质是强调大和民族的优越性,主张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不仅排外,且为了本国利益不惜侵略他国。 二、经济体制的区别 中国:从经济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 从政治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从奋斗目标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 日本:第一,政府通过规制对经济实行干预是日本战后经济体制的一个突出特点。第二,政府在工业部门的规制逐渐被弱化。第三,金融系统作为资源集中动员的工具,服务于赶超战略。 三、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别 (一)、发展模式差异 中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2.从传统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和新成本优势。3.在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下形成环境友好型与节约型社会。 日本: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 (1)技术进步:吸收和创新使得日本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劳动力 (3)企业家精神:日本的企业家除了盈利之外,还积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这使得日本的经济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 (4)政策与制度:日本政府扶植私人企业。

日本景观庭院的设计特色

世界各地庭院建筑各有特点,其中包括中国式假山、小桥流水的庭园,日本庭院的筑山式回游庭园、枯山水庭园、茶道庭园,东南亚自然和谐的热带庭院设计,还有欧美典雅的庭园设计,每一种都独具风格。其中日本庭园独特风格,自成一脉。 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 日本庭院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注重在精神层次的塑造,追求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的领悟。哲学上追求一种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境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枯山水重写意,欲在 方寸间引人暝思无穷。 景观元素搭配给人以 自然的原生态之感

造园手法取法于山水画的高度抽象性和象征性 日本园林的基本特征是在有限的范围里再现大自然之美,并用象征的方式来表现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因此,日本的庭园艺术也就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和象征性。这就表现在日本庭园设计的主观意念强,比如它用庭石组成山岳或峡谷,用立石代表瀑布,用白砂代表流水,在平安前期还用巨石荒矶来表现海洋,如常荣寺在园内草坪上堆若干石组,称之为三山五岳,恰当地体现了日本造园手法取法于山水画的高度抽象性和象征性。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庭院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思索和领悟。 力求自然

讲究意境 掩映有致,景深意远 规划布局力求含蓄、意境深远 在空间上追求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因此平面构图常采用不对称式设计,道路、水岸、地形等以自然蜿蜒的曲线构图。 布局从整体感觉上讲,日本庭园很整洁,灌木修剪得很整齐,水面上露出几块踏脚石,园子里点缀着几盏石灯笼,地上耙有一层沙子或砾石,偶尔还别出心裁地堆砌一些岩石和石块。

美术馆设计说明

美术馆设计说明2008-12-26 19:33:34来自: 路人饼 美术馆设计 一、美术馆的功能: (一) 六大综合功能:收藏、研究、陈列展览、教育、交流、服务。从功能的总体把握和宣传策略上讲,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学术功能形象,二是教育功能形象,三是休闲功能形象。一个完整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应从这三个主要功能形象上做文章。学术功能形象要求高层次高眼光,以严格的美术史态度开展工作,使学术界认同和重视;教育功能形象要求美术馆的高品位艺术品、展示方式以及美术教育手段渗透于社会大众的参与行为之中,使大众在美术馆中获得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休闲功能形象是通过美术馆典雅优美的环境和艺术气氛,以及所提供的独有的服务项目,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文化休闲场所。 1. 学术功能形象 根据本馆的学术定位,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努力做得较具特点和高度。 A.以美术馆建馆目标为立足点,关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美术状态,以"史"的眼光来梳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美术现象。 B.以中西文化交汇的沿海文化为出发点,关切海外华人美术和国际美术动态,开展国际文化的多种合作、交流和收藏。 2. 教育功能和休闲功能形象 这两种功能形象即有相近和一致之处,即注重美术馆与大众的联系,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教育功能形象较重视通过高品位的藏品展品和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和教育方式同大众直接发生关系,使大众在直接参与中有意识地获得美育效果;休闲功能即侧重于情趣氛围和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使公众有一个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因此,宣传和树立教育、休闲的美术馆形象,是使美术馆与大众拉近距离,使社会及大众关心并愿意接近美术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二、美术馆相关设施: (一) 照明设计: 1. 采光方式: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1、目的: 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 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 3、权责: 3.1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 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 3.2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名词释义: 无 5、作图环境标准: 5.1文字标准 5.1.1字体。数字及英文使用“ Arial ”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图面标准 5.2.1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 A0图框:841*1189 横印(附件 一) A1图框:594*841 横印(附件 二) A2图框:420*594 横印(附件 三) A3图框:420*297 横印(附件 四) A4图框:297*210 直印(附件 五) 5.2.2 图面要求 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

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 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例如A1、A2、A3等。 524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

日本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的特点大致分为五个方面要点

日本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的特点大致分为五个方面 1.重视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 在人类的现阶段,对作品的表现是离不开地域文化根基的。作品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取决于此的。从日本城市景观设计看日本城市生活、文化,可以从中深刻的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在生活中的自然流霹。无论是山村小镇还是大都市,景观设计都离不开它的地域文化根基。进入这样氛围的环境中无法不让人感受到地域文化内涵。自然与人的共存是日本景观设计理念。因此,这样的景规设计才有生命力。 2.利用有限的空间再创造 对每一位景观设计师来说要想创造历史文化与自然景物的时空关系即空间再创造始终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对利用空间的艺术再创造,否则就会导致作品的失败。人们深知景观设计师创造的作品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使用者,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空间,景观应该与地域文化特点相结合,这样才是景观设计师的创造程序,在创造中使用者和地域文化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我拍摄到的日本城市景理实景图片中可以体会到这一点,“使用者,地域文化,再创空间”这就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人与自然共生 日本城市景观设计,可以说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存”的主题思想,这样的作品随处可见,我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共存”这样的概念并不仅仅只局限于对视觉形象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包括用身体去感受自然界中的一切,这就是现代日本城市景观设计中常用的理念,用中国人的语言表述就是“与自然对话”,日本城市景观设计都是在体现这一理念,城市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涵盖了视觉、触觉、嗅觉等等。就像大家看到的文中图片那样,为使用者提供丁体验自然与人类文明的魅力场所和时空关系。这一点可以称得上是日本在城市景观设计上成功的法宝。 4.城市花园中,乡村桃园中

世界知名十大园林设计大师之戴帆 山西大同造园

世界知名十大园林设计大师之作品介绍戴帆是共振景观集团(R+G)的设计总监。共振景观集团(R+G)是世界知名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 集团之一,工作领域涉及土地规划、城市设计和规划、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建筑设计、旅游规划、产业规划、工程设计、战略研究等方面。共振在城市规划、建筑理论与设计语言创新方面的贡献是21世纪世界建筑领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园林起源的精深因素——神话传说,以上是园林形成的物质文化因素,事实上,园林的萌芽离

不开人类的精神活动。在精神活动上,园林的萌芽则源自于先民对自然的崇拜信仰和由此产生的神话。正如《圣经》中的伊甸园,佛教的极乐世界,《古兰经》中的天园一样,中国的古典园林也有一个神话的模板——昆仑神话和蓬莱仙境。这当然是一种冒险,思想既是一种试验、同时也是自由、是去试错的行为。把人的本性描述为去犯错误,其实想说的是宽恕错误,也就是“思想自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戴帆最新的建筑作品“空谷幽兰——中国山西大同造园”将于2014年12月亮相法国里昂“造-建筑中国”建筑设计展。在“空谷幽兰——中国山西大同造园”中,戴帆(DAI FAN)所领衔的共振将前卫的建筑结构观念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建造超现实的建筑意象,将生活、艺术和宗教用一种无法抗拒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模糊了现实与梦境。 在2014年10月举行的“共生国际建筑展”中,戴帆展示了新的建筑概念作品“空间、时间以及超越“,一起参展的还有英国扎哈?哈迪德、奥地利蓝天组、日本矶崎新、美国的理查德?迈耶建筑事务所等在国际上活跃的建筑师,共振的作品表现了卵生的建筑空间哲学,空间万物产生在一个卵形

日本模具设计软件Excess-evolution

日本模具设计软件Excess-evolution 3.2 5 2 日本专业模具软件的最新版!!! 用了它就知道它的好,用了它你就不再想用AUTOCAD!!!!模具智能软件!! 新增加的强大的功能:多块模板2D自动生成3D功能和模具标准件生成3D功能,还增加了3D绘图功能!还增强了成型件展开和3D料带排样功能!!! 模具设计软件的领导者,让你更专业,更高人一等!!!

日本的金型博士冲模设计软件,在原有强大的EXCES*系列的2维功能中融入了3维功能,即**CESS-Evolution,继承了EXCESS的操作性,并且融合了Window操作系统上的作图方法,是一个充分考虑设计业务高效化的操作方式。并且,在原有的作图线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切取编辑的作图方式。遵照ISO、JIS的工业规格,增加了智慧型尺寸功能。自动识别形状,自动表示长度尺寸、倒R尺寸、角度尺寸、孔尺寸等并可自由配置。同时还实现了形状与尺寸的连动,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组装图、零件图。EXCESS重视从设计到加工的连贯性,

把孔的属性附加到加工形状里,可以进行圆孔、异型孔、MC加工、WC加工分类。同时,作为标准功能拥有孔列表、孔断面、判别孔的干涉等功能。具有在进行设计时所必需的详细图功能,并且也配备了可进行简单快捷的隐线功能。自动作成折弯形状的展开图。可以对应各种工程的回弯、复杂的分割折弯、折弯回弹、并且,还可利用演示功能进行确认。在冲压模设计上具备了切刃展开、料带图、冲切图作成等专用功能,并且、可以自动计算出切刃的周长与各个工站的荷重。根据直线、圆、倒R等各种形状设定缩水率。并可根据输入的数值,自动的变化形状。针对模板作成镶块或模板逃孔等形状,通过圆、孔、异形孔等客户参数的设置自动作图。设计装配图时,通过登录各零件信息,以参数为基准,按照客户化的属性自动生成零件图。同时,装配图与零件图之间还具备着连动的属性 在設計精密而細緻的模具手法上,使用2D設計圖紙仍然是當前日本模具設計界中的主流。但是,在2維基礎上融入3維的功能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在原有強大的EXCESS系列的2維功能中融入了3D功能,即EXCESS-Evolution,可以說它的誕生標誌著模具設計行業的新的業界標準誕生了

美术馆空间语境与展览模式研究

美术馆空间语境与展览模式研究 美术论文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为你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美术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1.1缘起 美术馆大多数情况下被理解为一种建筑类型,在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演变中,美术馆走下圣坛,从精英阶级走向公众,以对话互动的姿态引发思考、提出问题。与之相对应,美术馆的空间观念也在传承和转变,从前的美术馆被形容为模仿神庙或者寺院,之后是被称为中性的庇护空间的“容器”和仪式性场所的观点,美术馆的空间功能逐渐从单纯的陈列地载体转化为知识生产的场所,场所本身也成为美术馆文化展示的一部分。美术馆走向多元,实际上也是美术馆的价值取向的博弈。美术馆的场所精神和建筑的空间语境,既给其知识生产文化展示提供了实体环境,也为其展示策略、美术馆运营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近些年来新型艺术博物馆理念的发展,引发了我们对美术馆空间与展览模式关系的重新思考。 1.2.2美术馆建筑 吉百??豪森的“建筑即博物馆”观点认为,博物馆建筑是定义了社会制度的具有高度象征性的建筑类型。它不仅神圣而且现代,又富有教育意义,同时昭示其外部形象和内部功能。它从观念和物质形态上限定了参观展览的条件。它从基地选择,建筑风格、语言、体量上

影响并定义了美术馆,也在结构、空间秩序上限定其展览模式,从而塑造观者的经验。 1.2.3艺术展览与空间语境 博物馆理论家解释道,“展览是有特权的舞台,展示着自我与“他者”的意象。”展览通过“他者”的构建,使自我显得合理化。这种合理化使得原本和艺术品不在同一?r间空间上的美术馆形成文化,并构建起自己的价值观。艺术展览作为媒介是对文化和价值观的构建,是构筑展品呈现的语境。语境通过展品与空间、环境的关系来呈现,观众则通过视觉体验、感官经验获得。美术馆展品与空间、空间与观众的双向交织,指明展览与其他媒介的区别在于,它所特有的空间属性。艺术家布莱恩?奥多尔提出“现代主义的历史被那个空间(展示空间)塑造着;或者说现代艺术的历史和那个空间(展示空间)与我们看它的方式的转变互为因果。我们现在看到的不是艺术,而是空间。” 空间是构建展览的基础,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架上绘画,雕塑,还是装置、行为、新媒体艺术都需要依托于一定的空间条件。传统借助于墙面来展示的方式已经渐渐让位,从而引发了从空间设计者到艺术品创作者,再到观者不同层面上的重新思考。当代的美术馆的发展,其展览模式及展览策划除了跟美术馆的收藏及研究体系相关外,也与美术馆的空间语境紧密相关。空间语境的特殊性对美术馆自身的定位至关重要。要在“容器”建筑空间和“内容”艺术品、艺术观念及理论等之间取得平衡。 2.美术馆的展览模式

2017年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

2017 年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 2017 年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 2016 年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五百强,我曾经把五百强里面的日本企业单独筛选出来看了下,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去掉金融,保险,能源类的公司,只把工业企业筛选出来,世界五百强里面的日本工业企业,一半的利润来自汽车行业。 当时想写篇文章说下这个分析结果,不过想到世界五百强这个样本还是比较小,只能包括大企业,却看不到中小企业的情况,比如说日本的六大电子零部件公司,从营业收入来说都进不了世界五百强,但是不妨碍他们在苹果,三星,华为的手机里面占据大量份额。 2017 年5 月,福布斯杂志发布了全球上市公司2000 强,觉得这个样本相比世界五百强大了许多,我们继续窥一斑识全豹,看下日本工业的现状。 请注意,福布斯统计的数字和日本企业自己公布的财报总是有出入,其原因应该是福布斯统计的是1-12 月的数字,而日本企业的财报往往是从四月一日开始。 我们盘点下日本工业的实力,总共90 家日本工业企业,他们是日本工业的精华。 从松下,索尼,东芝,夏普,NEC ,富士通,佳能,神户制钢,新日铁,发那科,大金工业,三菱化学,三井化学,信

越化学,丰田,本田,住友化学,武田制药,瑞萨电子,旭硝子,日本电装,爱信精机,三菱重工,雅马哈,奥林巴斯,捷太格特,富士集团,小松工业,日本电产,欧姆龙,立邦,富士集团等等都在榜单里面。 基本上日本各个工业行业的领头羊第一集团都在这个榜单里面。以后打起仗来,这90 家公司全部消灭了,日本也就差不多了。我们来分析下日本工业的现状: 1、日本工业的利润继续向汽车集中,汽车产业是日本的最 大支柱。 如果说以前日本工业是有多根支柱的话,那么现在随着日本在电子,半导体,造船,钢铁等行业的衰落,日本工业已经渐渐出现了向汽车工业聚集的趋势。 日本工业在渐渐由多根支柱变成单根支柱。如果我们看日本工业企业营收前十位:第一名丰田汽车2499 亿美元,第二名本田汽车1279 亿美元,第三名尼桑汽车1059 亿美元;第四名日立 858 亿美元,第五名索尼692 亿美元,第六名松下666 亿美元,第七名东芝472 亿美元,第八名富士通417 亿美元,第九名新日铁住金416 亿美元,第十名日本电装411 亿美元; 可以看出前三名都是汽车汽车,日本营收过900 亿美元的工业公司,全部是汽车公司。

国内外景观设计公司TOP10

EDAW 易道公司,地暖公司,成立于1939 年。它一直都是世界领先的企划公司,获得 过上百项客户和行业奖项。EDAW公司通过其全球26 个办事处协力完成园林建筑、城市设计、环境和经济规划服务一中国总部在北京。易道是最早进入中国 的境外世界级景观设计公司,在中国担纲的大型设计不胜枚举,包括:香港阳 明山庄、北京嘉里中心、世贸中心、苏州星加坡工业园、上海浦东中央公园、 中远两湾城、深圳金海湾花园、天津顺弛世纪城等项目。景观设计经典作品: 香港迪士尼乐园、佛罗里达迪士尼欢乐小镇、欧洲迪斯尼乐园、日本福岗“运 河城”购物中心、香港机场及铁路九龙车站、新加坡克拉克码头商场、波士顿 的码头地区公园和多个奥林匹克项目,包括亚特兰大奥运百年纪念广场、悉尼 奥运村、北京奥运的水上公园和伦敦2012 年奥运会的规划项目。据说大连万科 城市花园也是啊。 EDSA EDSA 是世界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行业的领袖企业。美国的,创始人爱德华.斯通。历史、设计面跟 EDAW差不多,但它作的小区项目比较多,也比较有特色。 EDSA Orient 是 EDSA在亚洲地区的分支机构,总部在北京。其专业服务由美国EDSA 来主导。美国 EDSA总裁约瑟夫 .拉里出任 EDSA Orient的董事长, EDSA董事副总裁陈跃中出任EDSA Orient 的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领导着80 余名优秀设计师。目前, EDSA Orient 己成为中国环境景观业界内公认的行业领导者,得到众多房 地产发展商、旅游开发商及政府机构的高度认可。 项目包括: 四季花园(上海)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修编(海南)

金石谷高尔夫俱乐部(大连)亚龙湾度假酒店(三亚) 朗琴园(北京)蔚蓝海岸三期(深圳)圣美利加别墅(大连)西湖髙尔夫别墅 (杭州) 武定门公园(南京) 市政项目规划设计: 中关村科技园东入口(北京)国际休闲中心(北京) SWA 美国 SWA集团是一家全球性景观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公司,在城市可持续发展 规划和景观规划领域享有盛誉,其资深设计师均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筑系。过去 的40 年,SWA的设计获得过 4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奖项,是建筑 E擎“全球三强”之一。另外,他是彼得沃克创办的,所以“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很正的。 亚洲总部在香港, 06 年在深圳设办事处。 SWA全球经典 Intel 公司总部, IBM 总部大楼, 美国佛罗里达州迪斯尼(Disney World Masterplan) 美国洛杉矶时尚岛购物中心(Fashion Island) 美国亚利桑那中心 (Arizona Center) 美国谷歌总部SGI (Google Headquarters ) 日本东京大学( Tokyo University) 北京金融街 北京联想科技园

美术馆布展讲课教案

美术馆布展

美术馆布展 每个展览都是一项系列工程:选件、定件、运输、拆包装、装裱、展示、撤展、退件,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在近年来美术馆布展实务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布展过程缺乏系统性的工作程序。整个布展工程往往处在一种非专业化、非程序化和非规范化的运作中。因此,加强美术馆布展工作的研究,建立一套美术馆布展系统的程序和规范,是当前美术馆布展工作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示的呈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静态过程,但是展示形成的过程却是一个动态的决策过程。所以,展览的系统化建构中应该把展品的确定、展示方式的确定、展示方式的实现和展览的宣传评价作为不可偏废的四个方面。 本文注重展览流程中展示方式的确定和展示方式的实现两个方面的探讨,并以美术馆展览为主要探讨范畴。目的是为了确定新时代背景下,美术馆展览中布展环节的重要性地位。 一、展览流程中的布展系统 根据美术馆展示设计与布展系统内在的关系,一个美术馆展览设计与布展系统的对应程序宜为:选题研究→工程立项→内容设计→建筑空间规划→形式设计→工程委托与招标→制作与施工→布展→监理→验收。选题研究是指确立展览的主题,为此必须研究展览的动机、社会需求、收藏基础、学术基础等,在这些基础上确立展览的主题。工程立项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起草立项报告、编制经费预算、工程进度表、效益分析表、经费筹措方案和建立展览组织的意见。内容设计、建筑空间规划、形式设计三个方面不能孤立的考虑,把三者与展览的主题紧密的结合起来进行考虑,提出多个备选方案以便于选择。工程委托与招标和制作与施工一般情况下是由美术馆的内部相应的部门承接完成,当然也不排除与外界合作完成的可能,特别是国际性的一些展览合作中,这两个阶段主要是针对空间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造,所以造价和回报在经费预算中要重点考虑。布展在这里是较为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如何布置艺术品的问题,但是也是整个布展系统中的核心问题。监理和验收则是针对展览布置的符合度进行的判断过程。 布展系统是将这一项项计划付诸行动,保证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静态展览的一系列动作,是对前一系列策划活动某种意义上的总结。归结起来,布展系统是动态的过程和静态体现的重合。 二、展览主题与展示方式的确定 美术馆的展品陈列与商场里的商品陈设,从本质上来讲并不一样。如果说商场陈设商品的目标是促使销售,如何摆设是为了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那么美术馆则并不相同,这里展示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的灵魂描述,它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而每一位观众都有自己的相应感受与阐释。因此,美术馆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在一个公共空间里,以相对个性化的手段打造出相对个人化的展示领地,以完成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作为展览重要环节的布展实务,也是紧紧围绕这一目的进行的。 如何更好的确立展览主题和理解展览主题,一个不可忽视的基础就是了解艺术家和正确的理解作品。每个展览都有自己的主题,尽管不同展览的主题或名或暗,但是明确展览主题是抓住展览脉搏的关键。作品是最为直接展现展览

模具设计的国标程序

模具设计的国标程序 字体大小:大| 中| 小2006-01-05 23:08 - 阅读:2221 - 评论:0 首先你应该熟悉设计冷冲模的规定内容 1. 绘制产品(即制件)图纸. 2. 绘制装配图.. 3. 绘制零件图. 4. 编写绘制冲压工艺卡. 5. 编写绘制设计说明书.(目前来讲现行工厂一般不用编写,可以省略。但是,你要会啊,万一要编写呢?). 冷冲模设计步骤与要求 先收集必要之相关资料:老板或客户给你的一个或一套产品(即制件)图纸或实物、有没有给你一份模具设计书?此次批量的大小、你公司喜好用何种材料和现有何种材料(指边角废料?卷料?或张片料?),你公司现有的冲压设备技术资料、你公司现有的模具加工设备技术资料、模具标准件的技术数据资料、冲模设计图库、图块(三维光碟)等等.还有你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数据资料、冲模设计图块图库、把它制成光碟随身带. A 绘制产品(即制件)图纸; 1.把产品实物或者传真来的图纸(包括香港,美国,台湾,日本的,因为有些国家和地区的视图是第三角即镜射的,而我们国家的标准视图是第一角即正投影的)那么你就得把它测绘出来变成我们国家的标准视图的零件图纸,即转换成你公司使用的国家标准视图的图纸.这就是工厂通常所说的转换图纸或图纸转换工序. 最好用三维软件画出然后转换成CAD的工程图(另存为CAD的dwg格式即可),再在CAD里配上图框做出来.一般用1:1的比例,如产品太小或太大,可按A4/ A3纸自定比例(同时右上角放一立体图并把展开图也画在下面适当的位置,也自定比例).见附图(铁卡片冲裁模全套CAD图纸之产品图). 2.再根据展开图把排样图或单工序图画出来,再根据展开料图设计出每个步骤

关于美术馆设计要求的相关资料

关于美术馆设计要求的相关资料 美术馆设计 一、美术馆的功能: (一)六大综合功能:收藏、研究、陈列展览、教育、交流、服务。 从功能的总体把握和宣传策略上讲,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学术功能形象,二是教育功能形象,三是休闲功能形象。一个完整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应从这三个主要功能形象上做文章。学术功能形象要求高层次高眼光,以严格的美术史态度开展工作,使学术界认同和重视;教育功能形象要求美术馆的高品位艺术品、展示方式以及美术教育手段渗透于社会大众的参与行为之中,使大众在美术馆中获得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休闲功能形象是通过美术馆典雅优美的环境和艺术气氛,以及所提供的独有的服务项目,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文化休闲场所。 二、美术馆相关设施: (一)照明设计: 1.采光方式: 1)博物馆的建筑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专门设计的,二是直接利用一般性展览馆改造的,三是利用其他古旧建筑设立的。 2)照明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以天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的,这种类型占较大的比例;二是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的;三是全部采用人工照明的,这种类型所占比例较少,在我国的历史较短,大约才20多年。 3)天然采光的方式有四种:一是高侧窗采光;二是侧窗采光;三是高侧窗和侧窗并存;四是天窗采光。 4)人工照明的方式有五种:一是一般照明;二是区域照明结合一般照明;三是定向区域照明;四是定向区域照明结合一般照明;五是展柜照明。 5)照明水平:以天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

6)灯和灯具:灯主要为荧光灯和白炽灯,荧光灯占较大的比例。灯具多采用市场出售的一般用途的灯具。 7)展柜照明:大多数展馆柜中的光源遮挡不好,一、二次反射现象比较严重。 8)展品的保护和保管:绝大多数陈列室、文物库房需防紫外线措施 2.陈列室的照明设计 1)各陈列室之间可能因为展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亮度,观众在不同的展室之间走动时,所看见的亮度就有一个变化的范围和变化的方向问题,比如,从低亮度到高亮度或从高亮度到低亮度。通常,人眼所能适应的亮度变化范围有一个界限,而且从低亮度到高亮度比从高亮度到低亮度所需要的适应时间短。因此,应使较低亮度的展室与中等亮度的展室相邻接。 2)观众到博物馆时,必然是从明亮的室外进到相对较暗的展室,如果中间没有一个过渡区域(门厅),就不能满足视觉暗适应的要求,开始时无法看清展品。 3)在发生火灾意义事故或断电的情况下,启用应急照明,对及时疏散观众、保证观众人身安全和抢救、保护展品至关重要。 4)一般来说,人的眼睛由于适应状态的不同,即使视对象有相同的亮度,实际感到的主观亮度也会是不同的。眼睛的适应亮度越低,视对象的感觉就越亮。因此,只能通过设置视觉适应的过渡区把观众的适应亮度压低,才能使的展室看起来仍然明亮。 3.光源和灯具 1)荧光灯和白炽灯是目前博物馆最普遍采用的人工照明光源,这是因为白炽灯能使展品生动鲜明,而且它的紫外线含量极少,而荧光灯的亮度低,发光效率高,而且紫外线含量也远比天然光低得多,并且这两种灯的品种、规格都很多,便于设计人员选择。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只在特殊情况(展室特别高大、对颜色的鉴别不太重要)时才可采用。这时要特别注意减少其紫外辐射和控制其眩光。在采用卤钨灯时,应采取适当的散热和安全防火措施。

抗战前中国与日本综合实力对比

抗战前中国与日本综合实力对比抗战时期日军的编制 七七事变前,日本陆军有17个常备师团、4个混成旅团、4个骑兵旅团、5个夜战重炮旅团、3个战车联队、16个飞行联队(54个飞行中队)以及守备队(旅团)。合计38万人。日本的征兵制规定凡17-40岁男子必须服役。还有预备役兵73.8万,后备役兵87.9万、第一补充兵157.9万,第二补充兵90.5万。此外还有第一、第二国民兵役。日本海军动员与陆军类似,但服役年限不同。全国可动员1000万人。 侵华战争前期,各师团都有若干补充大队,配备步兵轻武器,不列入战斗序列,作用是随时补充师团的缺额。所以每个师团实际参战人数要大于编制人数。如淞沪会战的第9师团,1个多月死伤12360人,但仍能不经修整进攻南京,就在于补充体制发挥了作用。但侵华战争后期,日军兵源短缺,已经难以随缺随补。 师团是日军各兵种联合的战略单位,能承担战略方向(进攻作战)任务,编成内各兵种齐全,包括步兵为主体,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兼备。明治以来,师团一直沿用2旅4联队制(步兵)。每个师团下辖:2个步兵旅团、骑炮工辎联队各1个,合计8个联队,另有通信队、卫生队、第1、2、3、4野战医院、兵器勤务队、病马场等。每个步兵旅团下辖2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下辖3个步兵大队。每个大队

下辖4个中队。全师团有48个步兵中队。根据中国军委会军令部调查,九一八事变时,日军师团平时13000人,战时18000人;七七事变时,师团平时15000人,战时20000人。日军的文件记载是,师团平时11858人,战时21800人,有的甚至达到25200人。 1936年日军在充实军备的计划中规定,除现有常备师团及少数新建师团外,大部分新建师团取消旅团级别,直辖联队。1937年9月,以独立混成11旅团为基础扩编为第26师团,辖3个步兵联队。1938年4-6月,日军组建了6个三联队制师团,包括第15、17、21、22、23、27师团。但编制不统一。例如第26师团有2个炮兵联队,第22师团有1个装甲中队。1940年,日军大本营下令统一三联队制师团编制,人员定额大减,仅为8872人,战时编制也只有12800人。这种师团(类似乙种师团,抗战前的17个师团则类似甲种师团)辖1个步兵团,搜索,炮兵、工兵、辎重兵联队各1,1个通信队(营级)。步兵团辖3个步兵联队。师团合计7个联队。联队辖3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中队和1个通信中队(连级)。大队辖3个步兵中队和1个机枪中队。这样的乙种师团只有27个步兵中队,实力只有甲种师团的56%。太平洋战争开始后,乙钟师团撤销了步兵团的建制,师团直辖联队。还新建了一些丙种师团,如第60、70、115、117师团,仍辖旅团,但旅团下没有联队,旅团直辖4个独

模具-模具行业三大标准

DME标准 指目前世界模具行业制造模具标准件的标准之一,是世界模具行业三大标准之一。提到DME标准就不得不提到美国D-M-E公司,该公司诞生于1942年,距今接近70年的历史,主要生产供应模具标准配件及热流道系统,随着生产与销售的不断扩大,成为世界模具行业的最大模具标准配件生产商,是世界模具行业的三大标准之一,也是高端热流道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该公司的模具标准件产品销售网络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由美国D-M-E 公司创立的DME标准,一直秉承其提供最有价值的模胚、模具配件,DME热流道及许多的模具及压铸技术,来帮助您达成最重要的目标。DME品牌等同于标准产品、品质上乘、始终如一、售后服务全球化。自美国D-M-E 公司收购欧洲EOC 公司之后,D-M-E 公司成为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北美标准及欧洲标准双重标准的全球化模具标准件提供商,同时DME 提供北美最广泛应用的标准模架及MUD快速更换模架系统。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D-M-E产品陆续进入香港及中国大陆市场。1989年,D-M-E(China)Ltd 在香港成立,是美国D-M-E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唯一全资子公司;自2006 年底开始,DME公司分别在深圳设立中国全资公司(含物流中心)、上海分公司、天津、昆山、宁波、东莞、广州、珠海等城市设立联络点。作为国际认可的三大模具标准件制造标准之一,DME标准的产品范围甚广,提供的产品有:热流道系统注塑系列,智能式温度控制器和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美国标准模架(注塑及压铸),MUD快速更换模架系统、精密顶针及司筒,标准模具零件,制模设备和工具等超过五万多种模具标准配件。 HASCO标准 世界三大模具配件生产标准之一,以其互配性强,设计简洁,容易安装,可换性好,操作可靠,性能稳定,兼容各国家工业标准等优点屹立于世界各模具标准,与美国的DME标准、日本的MISUMI标准齐名是世界覆盖范围最广的模具配件生产标准。

日本景观设计大师户田芳树作品赏析

户田芳树的景观世界 户田芳树被称为日本当代三大著名景观设计师之一201年受聘为珠海市景观设计 问,是格力海岸园林景观设计师。他以东方造园的手法,将自己亲眼所见、亲身所体验的西化为自己的一种感悟;进而在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尽他最大的努力去找寻人们本应拥有时间和广阔空间、与自然共处的方法以及在现代化的狂风暴雨中被忘却的小精灵们 在简明、有力的空间中溶入柔和与温馨的意蕴;生态型设计、以追求细节上的完美体 品质。在他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无限的“生命力”。我想户田芳树的思想来源就是禅宗和族意识 户田芳194年生于广岛县尾道市197年毕业于东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后到日本 市设计就职198年成立(株)户田芳树风景计画研究所198年凭借“诹访湖畔公园 项目荣获东京农业大学造园大奖199年凭借“科利亚庭园”获日本公园绿地协会奖199 年主创的修善寺“虹之乡”项目荣获造园协会奖 户田芳树作品中的共性和特 )与自然相融 一般景观设计师都会与自然相融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户田先生的作品中可以 深刻的领会到它的无限魅力。作品中经常出现借用周边的群山作为设计场所的自然背景。而烘托大自然中的环境费为,创造出一幅完美的风景画卷。

(2)人工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户田先生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曲线、斜线或直线条的人工构筑物(例如:墙体 等)。可以说,这些构筑物给自然的草坪、树林带来了更丰富的色彩、质感和形态上的变化。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要素,给每位游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也由此形成了户田先生作品的 独特风格。

(3)时空的描述 户田先生的作品中有以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状况(例如:雾中、雪中)等表现作品 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的范例。这些作品可以说充分表现出东方文化的深刻含义和创作深度。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对比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对比 通过在日本的访问、考察、接触和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对日本发展的看法和评价不能简单地被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表象所掩盖。总体上,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发达文明的程度。与此相对照,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与日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发展的定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高度重视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深刻教训,更加重视生态环保和社会发展,全面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近期,我们组团到日本进行21天的考察调研,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到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访问交流,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到东京、大阪、福冈等地参观考察。总的感受是,虽然日本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低迷,被称为“失去的20年”,但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到高度发达文明的阶段,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与日本还有巨大的差距。我们必须时刻自省自警自励,学习借鉴日本的长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 正视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巨大差距 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和野村综合研究所是两家知名的民间智库。我们访问交流时,学者们都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横井正配是野村综合研究所的中国区域担当部长,他一半时间在中国,一半时间在日本,他说感觉两边落差非常大,中国的发展是朝气蓬勃,日本则是死气沉沉。中原丰是三菱综合研究所的副社长,他比喻说,日本是一个“日出的国家”,但现在却是太阳下山的国家,而中国则是太阳当空的国家。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日本许多有识之士都对

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在研究日本面临的问题症结,并寻找着重振日本雄风的未来。 访日之前,我们研究了中日经济发展的对比,可以说中日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彼消此长的过程。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此后进入了长期的经济低迷时期,被称为“失去的20年”,深陷经济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过去2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0.5%,而日本只有1.1%。1987年,日本GDP超过前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94年最高峰时的17.6 7%,逐步下降到2010年的8.7%;中国经济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91年的1.83%,逐步上升到2010年的9.3%。1994年日本经济总量相当于中国的8.5 5倍,达到战后以来的历史顶峰,随后中日经济差距迅速缩小,1997年日本GD P降为中国的4倍多,2002年降为中国的2倍多,2006年降为中国的1倍多,2 008年之后两国GDP已比较接近。1990年中国居世界经济第10位,1995年超 过巴西、西班牙、加拿大上升到第7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200 5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居世界第4位。2007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3位,2010年超 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今后几年,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世界各国公认,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中国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正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不振,使得国内外许多人看好中国,而看衰日本,甚至有不少中国人也认为,中国即将全面超越日本。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和日本的发展?这是访日前后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 的问题。通过在日本的访问、考察、接触和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对日本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