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水浒传》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教案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名著导读《水浒传》精读和跳读教案精读教案
第一课:引言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以及小说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和影响。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讲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第二课:人物形象分析
这一课让学生通过细节描写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梁山好汉的形象。
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分组讨论,加深他们对人物的理解。
第三课:情节分析
这一课介绍了小说中的几个重要情节,例如梁山好汉的招安、晁盖的悲惨遭遇以及梁山泊的覆灭等。
通过分析这些情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含义。
跳读教案
第一课:人物介绍
这一课简要介绍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进行讨论,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小说。
第二课:情节介绍
这一课介绍了小说中的几个重要情节,例如梁山好汉的招安、晁盖的悲惨遭遇以及梁山泊的覆灭等。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快速阅读这些情节,帮助他们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第三课:主题分析
这一课介绍了小说的主题和内涵,例如反抗压迫和追求自由等。
通过简要介绍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价值。
以上是本文介绍的《水浒传》精读和跳读教案,同时,教师也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使得教学更加有针对性
和实效性。
专题01 名著阅读《水浒传》(古典小说)课本知识总结与典型例题【1 基本知识点扫描】【书籍基本信息】作者:施耐庵朝代:明代【书籍的地位】典型设问:为什么说《水浒传》是一本奇书?《水浒传》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主要内容概括】典型设问:《水浒传》主要讲了什么?作为一部英雄史诗般的小说,《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作品特点】典型设问1:本书的艺术手法/艺术特点/文章特点/作品特点是什么?答题策略1:课本知识点内容、材料语段情节结合典型设问2:文本用了……的方法,有什么好处?答题策略2:书上的知识点、结合书中相应的情节或语段、效果句【作品特点1】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文中人物大都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尤以宋江、吴用、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人最具神采。
作者在塑造这些粗豪、侠义的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共性),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个性)。
如林冲和武松,同是小说浓墨重彩刻画的人物,又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共性)但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武松则是个下层侠义之士,崇尚的是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个性)【作品特点2】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
前四十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
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效果:这使小说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作品特点3】语言很有特点:语言上,《水浒传》用的是古代白话。
特点/效果:质朴生动,洗练明快,富有表现力。
典例分析:“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写武松“一步步上那冈子来。
(部编版)中考语文名著导读:九上名著阅读《水浒传》一、知识梳理【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内容简介】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写作背景】《水浒传》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
在《宋史》和宋人笔记里有多种记载,虽不一致,但都说到力量强大,威胁朝廷,在民间影响深广。
南宋人龚圣与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
”到宋、元年间,话本、杂剧广泛演说,有些存留到现在,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和元人杂剧。
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
【人物辨识】【内容导图】二、基础巩固练(一)填空题1、鲁达,绰号,他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力大无比。
为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为救好友林冲,大闹野猪林。
答案:花和尚镇关西2、《水浒传》是我国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
它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武松、、等。
答案:林冲鲁智深3、《水浒》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好汉形象,他们的命运大都坎坷。
宋江也不例外,他先是因为杀死阎婆惜而充军江州,后来因为而获罪问斩。
答案:浔阳楼题反诗4、《水浒传》中,有两位打虎英雄,在沂岭杀四虎的是;在景阳冈打虎的是。
答案:李逵武松5、《水浒传》中,王进因高俅迫害而夜走延安府,(填人名)因高俅诬陷而发配沧州道,(填人名)因高俅斥退而流落东京城。
答案:林冲杨志6、在《水浒传》中,被称为"拼命三郎"的人物是,相关的故事是。
答案:石秀智杀裴如海7、他是《水浒传》中最具智慧之人,他博学多智,精通韬略在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等行动中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名字叫。
答案:吴用8、《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它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义旗上写着“替天行道”四个大字,小说鲜明地表现了“”的主题。
名著导读《水浒传》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名著导读 |《水浒传》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水浒传》《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
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
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
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创作背景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
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
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
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
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人物形象1、花和尚——鲁智深:原名鲁达,系渭州经略府提辖。
拳打镇关西后逃至五台山出家,取法名智深。
相关故事: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五台山、大闹野猪林……他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有时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2、豹子头——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为奸臣高俅父子谋害,刺配沧州。
名著导读《水浒传》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语文考试中经常
涉及的重要作品。
下面整理了《水浒传》中最常考的知识点,帮助
大家更好地备考考试。
人物
- 108将:《水浒传》的主要人物,也是最重要的阵容之一。
- 宋江:是108将中的头领,有很强的领导能力。
- 晁盖:因为是梁山泊第一任统领,所以作为反派形象出现在
小说中。
- 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水浒传》中著名的四大好汉。
- 宋江他的老婆,小名叫“金莲”。
事件
- 梁山泊起义:108将从不同的背景出身的人,结伴起义的故事。
- 晁盖出逃:晁盖从官府逃出去,反而变成了小偷。
- 鲁智深醉打山门关:鲁智深借酒劲打败了众多山门关。
- 林冲打虎山巨无霸:林冲用计谋取得胜利,战胜了虎山二首领。
名称
- 小李广参水军:小李广被宋江请来,成为梁山泊的首席水军
将领。
- 玉麒麟阵:梁山泊的阵形之一,被认为是最强大的阵形之一。
- 冯唐易位:梁山泊中的一种旁门左道,用于战斗时取胜的奇
门术数。
以上是《水浒传》必考知识点的最全整理,希望能够对备考的
同学们有所帮助,顺利通过考试。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分析《水浒传》的艺术特色,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3)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水浒传》;(2)学会欣赏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学的精神;(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正义、勇敢,厌恶邪恶、腐败。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简介;2.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 经典故事情节解析;4. 艺术特色分析;5. 阅读方法指导。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况;(2)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掌握名著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1)艺术特色的鉴赏;(2)阅读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名著,了解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演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名著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鉴赏指导:(1)教师示范鉴赏名著片段;(2)学生跟随教师鉴赏,培养鉴赏能力。
5. 阅读方法指导:(1)介绍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2)学生实践运用,提高阅读效果。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 分析《水浒传》的艺术特色,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浒传》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名著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3. 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水浒传》的背景、作者及主要人物。
(2)能够把握《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3)能够分析《水浒传》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水浒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作品内容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追求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水浒传》的背景与作者(1)介绍《水浒传》的成书背景。
(2)介绍作者施耐庵的生平和创作意图。
2. 第二课时:《水浒传》的基本情节(1)概述《水浒传》的故事梗概。
(2)分析梁山好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3. 第三课时:《水浒传》的主题思想(1)探讨《水浒传》中表现出的忠诚、正义、勇敢等品质。
(2)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4. 第四课时:典型人物形象分析(一)(1)林冲的形象分析。
(2)鲁智深的形象分析。
5. 第五课时:典型人物形象分析(二)(1)武松的形象分析。
(2)李逵的形象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背景、作者、基本情节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原著,深入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4. 批判性思考法:鼓励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等。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的兴趣、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水浒传》原著。
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评论、解读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名著导读| 《水浒传》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水浒传》《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施耐庵(约 1296—约 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13 岁入私塾,19 岁中秀才,29 岁中举人,36 岁中进士。
36 岁至 40 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
71岁或 72 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
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 74 岁。
创作背景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
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 36 人赞并序》称:宋江等 36 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
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
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 36 人发展到 108 人。
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
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人物形象1、花和尚——鲁智深:原名鲁达,系渭州经略府提辖。
拳打镇关西后逃至五台山出家,取法名智深。
相关故事: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五台山、大闹野猪林⋯⋯他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有时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2、豹子头——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为奸臣高俅父子谋害,刺配沧州。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人物关系等基本知识。
(2)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深入解读《水浒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水浒传》的基本知识。
2. 人物形象分析。
3. 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 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水浒传》相关章节,感受作品魅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挖掘作品主题。
3. 讲授法:教师讲解《水浒传》的基本知识,引导students 深入理解作品。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水浒传》相关章节,了解作品的基本知识。
2. 课堂导入: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自主阅读:让学生分享预习心得,交流阅读体会。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挖掘作品主题。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价值观念。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水浒传》与其他名著的比较,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分析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2. 影视作品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水浒传》的影视剧版本,引导学生从视觉角度感受作品,并与原著进行对比。
七、课堂互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水浒传》中的人物,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围绕作品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如“宋江为什么能够成为梁山泊的首领?”“武松打虎的故事对现实社会的启示等。
八、文学鉴赏1. 分析《水浒传》中的诗词、曲子,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讲述了宋江、吴用、林冲等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起义,反抗封建统治的故事。
本节课旨在通过阅读名著,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感受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水浒传》作为一部古典名著,其中的一些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领会作者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水浒传》的基本情节,了解主要人物形象。
2.难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情节,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水浒传》原著或简读本。
2.课件:涉及《水浒传》封面、人物形象、情节等内容。
3.参考资料:关于《水浒传》的介绍、评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引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水浒传》的封面、人物形象等,让学生对名著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水浒传》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并说明原因。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讲解、答疑,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名著。
5.拓展(10分钟)教师选取《水浒传》中的典型情节,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浒传》的价值和意义。
名著导读 |《水浒传》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水浒传》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
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
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
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创作背景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
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
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
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
主要内容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人物形象
1、花和尚——鲁智深:原名鲁达,系渭州经略府提辖。
拳打镇关西后逃至五台山出家,取法名智深。
相关故事: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五台山、大闹野猪林……他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有时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2、豹子头——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为奸臣高俅父子谋害,刺配沧州。
火烧草料场后,由柴进荐上梁山。
相关故事: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他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忍无可忍才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3、青面兽——杨志: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
因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投鲁智深二龙山落草,后上梁山入伙。
相关故事:杨志卖刀……他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4、智多星——吴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也被称为“赛诸葛”。
相关故事:智取生辰纲、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智取文安县……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5、及时雨——宋江:字公明,排行第三,面黑身矮。
在家大孝,人唤孝义黑三郎,江湖上唤作山东及时雨。
精通刀笔,纯熟吏道,曾任郓城县押司,后因杀死阎婆惜刺配江州,被晁盖等人救上梁山。
相关故事:私放晁天王、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宋江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胸怀大志;身在公门,清明练达,深通谋略;又仗义疏财,广结江湖好汉,有组织和指挥能力。
但他忠孝思想根深蒂固,一心想被招安。
6、行者——武松:清河县人,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称武二郎。
相关故事: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他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7、黑旋风——李逵:因打死人流亡他乡,在江州做小牢子。
他使的武器是两把板斧。
大闹江州后救出宋江、戴宗上梁山入伙。
相关故事:沂岭杀四虎、元夜闹东京、扯诏骂钦差……他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又有些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8、母夜叉——孙二娘:张青之妻。
在孟州道十字坡与张青开酒店卖人肉,专干杀人夺货的勾当。
武松被发配到孟州路过十字坡,险些遭到孙二娘的毒手。
武松假装喝醉酒捉住了孙二娘,张青求饶,武松遂与张青、孙二娘夫妇相识。
孙二娘后来跟随张青上了梁山,主持梁山西山酒店,迎来送往,打探消息,是梁山第一百零三条好汉。
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孙二娘阵亡。
9、玉麒麟——卢俊义:北京城里的员外大户,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双。
被梁山泊吴用用计骗到梁山,卢俊义与梁山英雄大战,不敌而逃,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
卢俊义不愿在梁山落草为寇,乘机逃走。
回到北京城,妻子贾氏却与管家李固做了夫妻。
卢俊义同时亦被官兵捉拿,屈打成招,下了死牢。
宋江率梁山泊英雄攻打北京城,拼命三郎石秀独力劫法场,救出卢俊义,杀了奸夫淫妇。
卢俊义投奔梁山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受招安后卢俊义被封为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
后被高俅用药酒毒伤,不能骑马,乘船时失足落水而死。
艺术特色
1、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在前七十回表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酝酿、形成和发展过程, 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小说把高俅发迹和徽宗宠信他的故事, 放在故事的开端来写, 以示乱自上作,体现了官逼民反的思想。
《水浒传》在揭露贪官污吏的残暴腐败时, 也歌颂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
2、善于描写人物
《水浒传》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环境中, 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 成功地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众多鲜明的英雄形象。
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 总是把人物置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以其行动和语言显示其性格特征。
如在劫法场一回, 通过石秀几个异常敏捷动作的白描, 把他当机立断, 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
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在塑造人物时, 作者植根于现实, 又把自己的爱憎感情熔铸在人物身上, 如吴用的机智过人, 李逵的赤胆忠心,以及对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拨垂杨柳等夸张的描写, 结合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写作手法。
4、情节引人入胜
《水浒传》的情节生动曲折, 大小事件都写得腾挪跌宕, 引人入胜。
有一些段落, 集中了很多人物、精彩的场面, 如“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
而每一组的情节又往往是人物的性格发展史, 如“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 使人不期然想起武松。
5、多用对比手法
在塑造人物时, 作者亦多用对比手法。
如在武松斗杀西门庆的事件中, 何九叔与郓哥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何九叔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处处预留退步, 表现其世故机变而怯懦的性格; 郓哥则好管闲事, 反映其年青好胜、幼稚天真而又抱打不平的态度。
6、语言个性化
书中人物的语言各自显示其个性, 成就甚高。
如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 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滑, 给人深刻的印象。
名著练习
1.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2.《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朝代元末明初,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
《水浒传》中共有108将,天罡是36人,地煞星72人。
3. 我国四大名著中有两部作品塑造了足智多谋的军师,一个是《三国演义》中的蜀国军师诸葛亮,一个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军师吴用。
4.《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镇关西,被鲁智深当街所杀;一是开药铺的西门庆,被武松所杀;一是的开酒铺的蒋门神,被武松所杀。
5.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秀才出身的三人是吴用、萧让、蒋敬。
6.“好人有难皆怜惜,奸恶无灾尽诧憎”这两句诗出自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诗中“好人”是指宋江,被人称为及时雨。
7.《水浒传》梁山好汉中以《三国演义》关云长面目为模子,所写的是他的后人关胜。
8.《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好汉是鲁智深,“醉打蒋门神”的好汉是武松。
9. 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
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
10.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
李鬼出自《水浒传》,在这里指代假冒商品。
11.《水浒传》中“位列三十六星之末,却机巧灵心,多见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的梁山好汉是燕青。
12.《水浒传》中唯一以农家子弟身份入伙的好汉是九尾龟陶宗旺。
13.《水浒传》中“浪里白条”指的是张顺,和他相关的故事有夜闹金沙渡。
14.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他的绰号是九纹龙。
15.补全回目:
(1)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16.《水浒传》中,放火烧战船,帮助宋江两败高太尉的是刘唐。
17.《水浒传》中发生在黄泥冈的重大事件是智取生辰纲。
18.《水浒传》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时迁,善射的是小李广花荣,善行的是神行太保戴宗。
19.《水浒传》中三位女将是谁? 她们的绰号是什么? 扈三娘:一丈青;孙二娘:母夜叉;顾大嫂:母大虫
20. 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性格上的共同特征? 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