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共2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75 MB
- 文档页数:27
唐诗宋词元曲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和汉赋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流派和体裁,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作品代表。
1.唐诗: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
期之一,唐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多样的题材
而著称。
唐诗大致可分为两大流派,分别是"豪放派"和"婉
约派"。
代表性的唐诗诗人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王维
等。
2.宋词: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词的鼎盛时期,宋
词以其婉约柔情、写意细腻而闻名。
宋词突出描写情感、
咏史抒怀和山水田园等题材。
代表性的宋词词人有李清照、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3.元曲:元代(1279年-1368年)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阶
段,元曲是元代戏曲的主要形式。
元曲以其戏剧性强、音
乐性浓郁、表现形式多样而独树一帜。
代表性的元曲剧种
有元杂剧和元杂剧,代表作品有《西华山》、《窦娥冤》等。
4.汉赋:汉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种骈文体裁,汉代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汉赋的鼎盛时期。
汉赋
以其华丽辞藻、雄奇豪放而闻名。
汉赋通常以描述景物、
讴歌英雄或抒发感慨为主题,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
赋》和贾谊的《过秦论》。
这些文学流派和体裁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风貌,承载着
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与多样性,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唐诗宋词元曲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汉赋集锦中国文化艺术成就斐然,古往今来,历史名篇汗牛充栋,熠熠生辉。
自先秦至明清,各类文学体裁一时无两,历来就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说,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宋词元曲汉赋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唐诗宋词元曲汉赋唐诗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
代表作品: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宋词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宋代词人:柳永、李清照、秦观、晏殊、晏几道、周邦彦、姜夔等。
代表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倾杯乐(仙吕宫)柳永元曲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代表作品:《窦娥冤》、《拜月亭》。
汉赋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
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代表作品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唐诗《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韵译: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汉赋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pùcǎi chīwén]”;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
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一)主要代表: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班固《两都赋》《通幽赋》张衡《二京赋》《思玄赋》《归田赋》二、唐诗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
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派别唐诗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特点: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五绝、五律。
代表作:王维:《山居秋暝》、《西施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孟浩然:《过故人庄》等边塞诗派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李颀。
特点: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代表作:高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出塞》李益:《从军北征》王之涣:《凉州词》李颀:《古意》唐诗浪漫诗派代表人物:李白。
特点: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代表作: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
唐诗现实诗派代表人物:杜甫。
特点: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
历代辞赋总汇辞赋是继《诗三百篇》之后首先繁衍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古老而又典雅,最具有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一,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传统的题材、主题是在赋中首先出现或加以开拓的,如山水、行旅、田园隐居、游记、宫怨、宫殿室宇、亭台楼阁等,无不是率先在辞赋中发展起来然后再蔓延到其他文学种类去的。
此外,如田猎、歌舞、咏物等,虽或始于《诗经》、《楚辞》,然加以开拓使之成为普遍注意的题材的也是由于汉以后的赋。
第二,最初对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文物制度、生活习俗作综合性的艺术概括,最初对当代重大的政治事变作出较全面的综合性描述的也是赋。
如扬雄《蜀都赋》、班固《两都赋》、李谐《述身赋》、庾信《哀江南赋》等都是这种宏伟的结构。
第三,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古代的讽谕文学和通俗文学也是最初出现于辞赋之中。
从宋玉的《风赋》到阮籍《猕猴赋》、孔稚珪《北山移文》,至唐赋而发展到高峰,其流至清代而不绝,构成我国讽谕文学的优秀传统。
俗赋从王褒《僮约》始,到曹植《蝙蝠赋》,到南朝宋袁淑的一些俳谐文,到唐代的敦煌俗赋,构成通俗赋的一脉,其流及于清代蒲松龄的某些赋。
这种俗赋是唐以来大量涌现的说唱文学的源头,因为变文、话本等那种韵散结合的形式就是从赋的问答体蜕变而来的。
而说唱文学对中国戏曲和小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俗赋可以说是中国俗文学之祖。
第四,文学艺术的描写(包括对客观事物和作者主观感情的描写),由简单到复杂,由概括到细腻,赋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屈宋赋,到汉赋,到魏晋南北朝赋,其中描写的细腻精确和手法的变化多样,是驾于同时期的诗文之上的。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当时的辞赋哺育了同时代和唐代的诗人。
第五,辞赋对中国文学的语言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的语言大体上有一个由单音词为主到逐渐增加双音词的过程。
屈宋赋在这一演进过程中也是一个飞跃。
汉以后的赋中更是大量增加,特别是许多双声叠韵形容词的首先出现多在赋中,然后才扩展到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