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麦地里摘一颗最大的麦穗

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麦地里摘一颗最大的麦穗

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麦地里摘一颗最大的麦穗
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麦地里摘一颗最大的麦穗

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麦地里摘一颗最大的麦穗,他们挑挑拣拣,但都

不满意总是认为机会还很多,最后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的事。揭示了这样

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麦穗。有的人见到颗粒

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了,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求

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个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把握好机遇 否则一旦

失去将会遗憾终身.

有时候,机会来敲你的门,你却没有把门打开,它便会无声无息地溜走;等到你后悔时,

再想去把它找回来,就再也来不及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人生中的每一个机会,不

让人生留任何的遗憾!

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住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是给准备好的人。机遇真是“神奇”,它给“疑无路”的人带来“柳暗花明”,让商人散尽

千金“还复而来”,不能让“屈心抑志”的文人从此“青云直上九重霄”说来

的神奇,其实它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而智者能发现它、利用它走向成功。

愚人往往错过它却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其原因就在于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有准备头脑才能辨识和把握机遇。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中国有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常

羡慕别人的机遇好,羡慕命运对别人的青睐、羡慕别人的成功。而却没来看到

誉耀和鲜花背后所付出的坚辛万苦。如:众人所知的杨利伟为什么他能成为中

国航天第一人。中国航天员的选拔要经过“过五关斩六将”,杨利伟顺利地过

了一关又一关,他赢得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机会。他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天生

是个不甘落后的人。每次的训练都是全身心地投入,他以自己严肃认真的精神

和熟练的技术赢得了教员的称赞,把一切做得精益求精,杨利伟优秀的训练成

绩和综合素质,光荣地选为“神舟”五号航天飞行员。所以我们想要成功,想

抓住机遇,就得从现在开始收拾好行囊,做好准备,当机遇轻轻地叩响门扉时,我们就会沉着地应和一声,踩着它的节拍,旋转而去,千万不要眼睁睁地看着它,在悠忽之间,从你身边姗姗飘过,而你去无能为力。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有人把科学家重大发现、发明的原因归结为偶然的

机遇,这实在是一个谬误。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试想,如果费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菌没有经历数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了霉的培养液随手倒

掉了,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现者吗?试想,爱迪生如果不是通过无数次试验,证明上千种材料不能作灯丝,并一直倾心于此项研究,又怎能发现适合做

灯丝的钨呢?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姜子牙磐溪垂钓数十载才迎来文王,后辅佐周

武王攻下殷商的都城镐京,灭了荒淫无道、沉溺酒色的纣王,建立了周氏王朝;诸葛亮高卧隆中数十载,方换来玄德“三顾茅庐”,进而辅佐刘备三分天下。

试想,姜太公成就的取得难道仅仅是因为与文王的偶然相遇吗?孔明三分之计

的成功难道只是因为刘备偶然听到传闻而三顾茅庐吗?非也,其实他们在机遇

到来之前早已胸中韬略万千,他们的头脑早已做好把握机遇的准备。机会总是

垂青有准备的人。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坐着等机遇,躺着喊机遇,睡着梦机遇,做“守株

待兔”的人。殊不知如果这样,机遇就会像满天星斗,可望而不可及,即使机

遇真的来到身边。他也发现不了,更不用说去捕捉和利用了。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能否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关键在于人们的准备,在于人们知识文化思想等多方面的准备,在于勤奋努力。朋友,你准备好

了吗?准备好你的头脑,去抓住机遇、利用机遇,获得成功吧!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 苏格拉底出身平民,他的父亲是一个石匠。他从小跟父亲学手艺,掌握了一手熟练的雕刻技术。本来苏格拉底有可能成为一个雕刻家的,但他却对哲学和科学更感兴趣。当时没有固定学校,他便到处求学,向各种学问的大师学习,听过许多人的讲学,被公认为有全面教养的人,受过当时所需要的一切教育。 史书记载,苏格拉底的长相丑陋,秃脑袋、大扁脸、突眼睛、朝天鼻,还有一张其大无比的嘴巴。但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相貌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实用才是美的。一般人的眼睛深陷,只能往前看;而我的眼睛可以侧目斜视。一般人的鼻孔朝下,因而只能闻到自下而上的气味;而我可以闻到整个空气中的美味。至于大嘴巴、厚嘴唇,可以使我的吻比常人更加有力、接触面更大。” 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的全盛时期。这时雅典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格拉底开始了他在哲学领域里的遨游。他既不局限于前人的知识,也不满足于自己所学,他整日思考、探索,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终于,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提出了一系列哲学命题,成为西方一代哲学大师。 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响却非常巨大。后人对其活动、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于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

(二)教育思想 1、“美德即知识” 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他一生都在以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 苏格拉底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2、苏格拉底方法 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 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万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讲座

世界最著名的60位哲学家简介

中外60位重要哲学家简介 1. 泰勒士(Thales,约前624—前550),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水是万物的本原”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个哲学命题。他也被看作是哲学唯物主义的先驱。 2.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80—前500)生于伊奥尼亚海域的萨摩斯岛。毕达哥拉斯派的创始人和首领。该派提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是众多的、不变的,他们认为数目是最智慧的,和谐是最美好的,并认为灵魂不朽。 3. 老子(前571—前471)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其核心观念是“道”,提出了天道无为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4. 释迦牟尼(Sakyamuni, 公元前565—前485)佛教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意译“义成就者”,尊称释迦牟尼。印度人。佛陀的思想代表了当时一定阶层的利益和看法。主要学说有:四谛说、缘起说、无常、无我论、业报轮回论和涅磐论。生前并无著作,死后他的言行由弟子们记录整理汇编为经、律、论三藏。 5.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以“仁”为核心,崇尚“忠恕”之道,又以孝悌为仁之本。他相信天命,又重视人为;在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符其名;提倡德治和教化。主要著作有《论语》。 6. 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前540—前470)生于爱利亚,爱利亚派的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论自然》一书。他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意见之路按众人的习惯认识感觉对象;真理之路则用理智来进行辩论,“是者”就是真理的对象。 7.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前535—前475)出生于爱菲斯王族。是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火转化成万物是火的消耗和熄灭,万物转化成火是火的充裕和燃烧。著有《论自然》一书,现有残篇留存。 8. 苏格拉底(Socrates,约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雅典人。他的几个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他是把哲学的对象从自然转向人类的伟大哲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要由他的学生整理在《回忆录》中。 9.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学说和思想收录在《墨子》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目。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②天志明鬼③尚同尚贤④节用。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辽宁卷(逐题详解)

2014·辽宁卷(课标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2014·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作“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作“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邱吉尔,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演说家,被列为世界10大著名的演说家之一。但是,邱吉尔第一次在议会上发表演讲时,却栽过一次大筋斗——当他讲到一半时,突然忘记了下文,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憋得面红耳赤,只好中断演讲,尴尬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他毫不气馁,潜心研究演讲技巧,经常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邱吉尔终于成为20世纪的著名演说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爱迪生在1877年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提出了要搞分电流,变弧光灯为白光灯。这项试验要达到满意的程度。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做灯丝,这种灯丝要经住热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时以上的燃烧。爱迪生找了很多东西做灯丝,可总屡屡失败。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比以

幸福的哲学(2014年高考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幸福的哲学(2014年高考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幸福的哲学(2014年高考阅读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当孔子遇到苏格拉底

当孔子遇到苏格拉底 【摘要】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影响绵长不绝。由于二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其道德教育思想有相似之处,但其理论基础、教育过程、价值取向与教育方式也迥然相异。比较、反思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异同,对于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传统,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和西方道德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对于改善我国目前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异同;启示 一、孔子与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背景 (一)孔子生活的时代环境。孔子生于春秋时代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组织变迁得最厉害的时代。是时,西周以来的国家权威开始全面崩溃,“周文疲弊”,传统世袭社会开始解体,社会阶层流动形成,社会经济出现某种程度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分封、宗法、等级三位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走向衰微;士的崛起与百家争鸣。 (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环境。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生于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一户修鞋匠家中。一生喜欢与人交谈,甚爱探讨政治、军事、道德等社会问题。苏格拉底经历了雅典由盛及衰的转变,他试图通过引导人们的追寻美德从而重塑强大的雅典城邦。苏格拉底期望通过自己和人们的交谈使得人们能够重新认识自己,能够找回反思精神,而不是轻信智者的言论,从而找到真正意义上统一的道德。 二、孔子与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简述 (一)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创造了以“仁”、“礼”、“中庸”、“教”与“学”为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思想在内的完整学说。孔子的弟子辑录而成的《论语》一书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学说。孔子的中心思想实际上是一个“仁”字,“仁”的意义几乎包括了一切美德。在这里,孔子表现出对人的平等相待和尊重以及对完善的道德人格的追求,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明确体现。“礼”是道德教育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礼”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安定、发展的基础。其作用为维护社会宗法等级制度和规范个人行为礼节。 (二)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苏格拉底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若用一字来概括,那就是“善”。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万物的本源和最高真理。苏格拉底认为,万物是受到善或道德的约束才结合在一起的。善是一切美的标准,是促使灵魂追求美德的动因,它催生道德之光并是这种道德光线的主导。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普及伦理,提倡德性具有可教性。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人们通过理性把握的对事物自身本性的认识,主要是关于人自身的知识,善的知识,整个世界的理念的知识,是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的能力,是个体灵魂

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

苏格拉底与孔子教育思想的比较 孔子和苏格拉底,几乎是同一时期产生于不同两个国家和文化的两位著名的教育家,一个来自东方中国,一个来自西方希腊,不同的文化熏陶,不同的时代背景,但文化往往是相通的,地域的差别阻挡不了两位智者精神层次的交流和相通之处。 教育对象上,两者认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孔子认为“有教无类”,孔子所处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教育被贵族所垄断,平民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高昂的学费也不是一般平民能承受得起的。孔子并不认同这一观念,他创办私学,并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提出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战争使得文化学术下移,私学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不仅适应了时代的需求,还满足了平民受教育的愿望。而苏格拉底认为人有天赋的差异,但是都应接受教育而获取知识、完善美德,这与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是很相似的。苏格拉底说:“我愿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听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想法,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并且从他的弟子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这一点,他的弟子囊括了出生豪门的富家子弟,出生贫寒的手工业者等各行各业的人。教育方法上,两者都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孔子是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认真思考,思考很长时间但还想不通的,可以去启发他;经过思考后已经有所领

悟的,但不能以适当的言词表达出来得,此时可以去开导他。他强调教师的启发是建立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并能举一反三。苏格拉底的“苏格拉底方法”,又称之为“产婆术”。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循循善诱,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相比之下,两者都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试图通过学生本身的学习发现进步,这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上,两者都注重文德教育。孔子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这是孔子教学内容四个基本方面,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文”是排在第一位的,历史上的孔子在教育方面确实是偏重文教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书”是孔子所使用的基本教材,但与此同时,孔子也没有忽略技能技巧的培养,他也要求学生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而苏格拉底呢,他认为美德即知识,他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并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强调了知识对人的重要性。同时,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作文材料-哲学家名人故事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 精品

哲学家名人故事: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 一、点灯找人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约公元前—前年)常常在大白天也点着灯走路。 每当人们诧异地问他时,他便回答说:我正在找人。 这是在讽刺当时社会上没有一个真正配得上人这一称呼的有德行的人。 亚历山大大帝来到科林特市时,拜访了这位哲学家,并且对他说:你有什么希望尽管讲,我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 第欧根尼爬进自己所住的酒桶,一边晒太阳,一边说:只希望你让到一边,因为你遮住了照到我身上的阳光。 二、智救故乡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公元前—前年)出生随亚历山大远征波斯,军队占领莱普沙克斯时,他急于想拯救他的故乡,使它免遭兵燹。 一天,他为此进谒国王。 可亚历山大早就知道了他的来意,未等他开口便说:我对天发誓,决不同意你的请求。 陛下,我请求您下令毁掉莱普沙克斯!哲学家大声回答说。 莱普沙克斯终因他的智慧幸免于难。 三、机会均等古希腊时期造就了许许多多的智者和名人,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雄辩家和演说家。 狄摩西斯(公元前—前)就是一颗灿烂星辰,和他匹敌的另一个雅典人是福西昂将军。 他俩不仅才气相当,辩力相若,而且所持论点总是相左。 因此,他们的遭遇总能给人带来智慧的享受。 一次,两人争得不可开交,狄摩西斯批评福西昂说:无论何时,只要当雅典人怒火中烧时就会杀掉你。 福西昂则说:可一旦他们头脑冷静时,就会对你绝不客气。 四、更大的荣耀戴奥珍尼斯是古希腊有名的讽刺哲学家。 有一天,他来到柏拉图家中。 他从不穿鞋,两脚很脏,就这样在柏拉图的地毯上来回走动,并说:我在践踏柏拉图引以为荣耀的东西。

柏拉图说:这倒是真的,可是我得到了更大的荣耀。 五、大圆圈和小圆圈一次,古希腊哲学家捷诺的学生问他:老师,您的知识比我们多许多倍,您回答的问题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疑问呢?捷诺用手在桌上画了大小两个圆圈,并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 我的知识比你们的多。 但是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 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的长,因而我接触到的无知的范围比你们的多。 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知识的原因。

湛江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附答案)

湛江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雏.鸟/踌躇. 筵.席/垂涎. 启蒙./蒙. 昧时代 B. 彻.底/掣.肘 绯.闻/悱.恻 叨.扰/唠唠叨. 叨 C. 仿效./发酵. 珠砾./闪烁. 曝.晒/曝. 光 D. 菁.华/矜.阀 觊觎./揶揄. 供给./交给.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过期鸡肉优先供给中国市场",这句话让人五味杂陈....。它的潜台词... 是,在中国,造假不会追责、欺骗不需代价,监管部门越俎代庖.... 、消费者可以被随意对待。如果这句话让人愤怒,我们是不是也该想想,洋供应商为什么就敢这么胆大妄为?是他们逃避监管的能力太强,还是食药监管部门不作为?如果属于前者,就说明监管制度存在严重的漏洞;如果是后者,那就是监管部门失职,甚至.. 是犯罪。 A. 五味杂陈 B. 潜台词 C. 越俎代庖 D. 甚至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今年6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实现探测器采样返回。 B. 1999年至2001年的3年间,某重点大学的农村新生比例均在39%左右。但自2002年起,农村新生比例开始下降,2013年跃至最低,仅为26。2% C. 关于本市大大小小业余球场到底归谁管这个问题,各个部门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般认可的是以由市建设局管理的这一。说法为准。 D. 次贷的真正大毒素在继续弥漫,我们能否如上。次世界经济危机时那样独善其身,关系到我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 4.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是个农耕国家, ,而现在我们正进入一个现代化、城市化、商业化的时代, 。中国人不乏道家的退隐、超逸,而却少狄奥尼索斯式的酒神精神。所以我们 , , 。 ①减轻它通过其他管道发泄出来的可能性与危害性 ②节日起源都与时令节气、宗教祭祀有关 ③不妨把酒神精神输入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来 ④节日的内涵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些质的变化 ⑤开辟疏导国人本能的新途径 A. ②④③①⑤ B. ②④③⑤① C. ④②①③⑤ D. ④②⑤③① 二、本大题了小题,共35分。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什么_苏格拉底的贡献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什么_苏格拉底的 贡献 苏格拉底不仅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那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什么?贡献又有哪些?下面是为你搜集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先,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使知识”。他认为人们通过受到的教育能够展示出自己本身的美德,简单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身上的善性展现出来。这些好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教育获得。他还阐述了“善”的概念。他认为善就是勇敢,也代表着正义。当然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同样也是一种自我升华的过程,苏格拉底看到了过程的重要性。当然在这里说的知识不代表着自然界全部的知识。 苏格拉底还认为只有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知识才是最有保证的,那些自然界的知识是无法证明其正确性的。他同时还强调没有知识的人是一种无耻的存在,苏格拉底希望人能够承认自己知识的匮乏,由此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去汲取知识,从而对自己完成一种升华。苏格拉底还强调体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美德与健康的体魄相互结合才能完美,所以他建议人们要多多参加体育锻炼。 在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的时候,他并不是只是一味的灌输,强行让别人接受他的想法,相反,它采用一种相互交谈,两个人共同探讨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有名的“苏格拉底法”。通过启发学生,让学生乐

于学习。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以上就是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了。 苏格拉底的贡献在教育方面,苏格拉底发明的“助产术”在今天看起来十分简单,或者说很是平常,但在那个年代,却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最主要的是,苏格拉底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知识的垄断打破了。很多贫苦的百姓也能获得知识,满足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以上就是苏格拉底的贡献的主要内容了。 在苏格拉底出现以前,人们探讨的更多的是关于“自然哲学”,但苏格拉底本人出于对人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心,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人的自我身上。事实证明,苏格拉底的转向是非常明智的。苏格拉底还打破了古希腊人对于人的本身疯狂的崇拜。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人在自然面前是十分卑微的,但是人类也不需要自卑,人类可以运用自己智慧去获得正确的世界观。苏格拉底还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苏格拉底反对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真理只有一个。但是对于事物的见解却不是唯一的,因为这会随着时间与地点的改变而改变。苏格拉底还强调了善的重要性,认为善是一切事物的根本,这些观点为后来的唯心主义奠定了基础。 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苏格拉底说过:如果我从政,我早就会因此死定了。所以虽然苏格拉底并没有走上政治道路,但是并不表示苏格拉底政治思想消极,相反苏格拉底有他独特的政治见解,有人称他为“民主社会里的政治哲学家”。 苏格拉底政治思想出现的原因也与苏格拉底所处在的那个时代有关,在伯利克里离去后的那几十年里,古希腊变成了这样一个动荡

四川省宜宾市六中秋期九年级期末适应性检测语文考试题及答案(18).doc

四川省宜宾市六中秋期九年级期末适应性检测语文考试题及答案(18)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慕圣贤之道__________________多弊少 C、又__________________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_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失 D、未尝稍降__________________色婉言__________________谢 10.下列表述中,__________________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答案】8、D 9、C 10、B 难度:中等知识点:公文类五、现代文阅读(共3题) 1.我国为什么洪灾频繁(共9分) 罗祖德 ①洪涝灾害的发生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集中程度,我们称其为上界面;二是 地表对过多的水的蓄、泄、堵的容量和能力大小,我们称之为下垫面或地生态。一旦暴雨骤降落或梅雨连 连,降到地表的水超过了蓄水的容量和排水的能力,河、湖有没有足够高和坚固的堤坝保岸拦水,于是河 湖横溢,导致洪水泛滥。实际上,上界面(天)和下垫面(地)共同构成了洪涝灾害的成灾机制。即使暴雨倾 盆,甚至是百年一遇,只要地面生态好,有足够的蓄、泄和防的能力,也往往可以化险为夷,有惊无险。 相反,即使雨量不大,地生态不佳,蓄不下,泄不出,又无良好的堤坝防护,也会“阴沟里翻船”,酿成 灾难。 ②地生态的优劣取决于人,人在这天地之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灾害专家把灾害定为天、地、人这三 大系统不协调的产物,或者说“天灾八九是人祸”是颇有哲理的。 ③那么,近年来我国洪涝为什么如此频繁呢?洪涝灾害频繁,既有“天”即大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的因素 。要说天,地球大气圈进入活跃期,大气环流异常、太阳黑子爆发、热带风暴频发等,够可构成持续的梅 雨或特大暴雨,这在目前人们还难以控制。要说人的因素,那是人不恰当地干预了自然,遭到了大自然的 报复。我们至今还在吃40年前“开荒开到山顶上,插秧插到湖中央”造成的苦果。 ④开荒开到山顶上,山成了濯濯童山。一有降雨,水土流失,一滴水也留不住,以太湖流域为例,其周边 山地由于滥砍乱伐,不仅山地蓄水功能大减,还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加剧了太湖和通向太湖的河川淤浅。 与此同时,湖泊大量缩小或湮没,太湖流域累计围了530平方千米,其中太湖水面围掉了100平方千米, 太湖面积日益减少,蓄水量大减,至少减少10亿立方米。山林、湖泊蓄不了过多的水,大江大河和密如蛛 网的小河小溪还是能把盛不下的水泄出去排入大海的。问题是人们除了伐木开荒、围湖造田、连大江大河 、小江小溪也不放过:在河流的河漫滩,乃至堂而皇之在河流拦河作坝,侵河成地。太湖原有泄水河道300

当苏格拉底遇见孔子英语作文解读

When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 Common people come to the world with nothing, and leave with nothing. Great people come to the world with nothing, but they’ ll leave with endless possibilities. Socrates and Confucius are such great people. Assuming these two wise individuals with their regional thoughts deeply in mind meet one day, what kind of spectacle will happen on them or even in the two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China? Firstly, Chinese will gradua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The Confucianism centered on morality. It emphasizes that morality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law, which inversely causes the citizen ’ s law consciousness to be light. While the Socrates lived in a more law-based country, comparing to the virtue, he attached greater importance to the legislation. So, when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 he will share his legal awareness with Confucius and finally blend it to the Chinese culture. Secondly, Chinese will deal with things in a more rational and scientific way. In ancient China, most people are superstitious. The Confucianism spread some kind of mysterious figure, such as the god and the fairy. So, many times when it came to something difficult to deal with or explain to the civilians, the rulers may choose to advocate the illusory theology to comfort them. This kind of handling will only cover up the facts in short term. While Socrates ’ thought is scientific, he may have an absolutely different way to deal with the same thing. Thus, when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 as the days progressed, Chinese will be more rational and no longer depend on the so called god to bless for a good life, but try to work hard on their own. Thirdly, Chinese culture will be more inclusive and exoteric in academic. The Confucianism is almost authoritarian in the ancient times, especially in the Qing dynasty, which limited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schools. Whereas the Socrates treats the academic in a broader way, he recognizes the freedom of learning. Therefore, when

论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论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王坚文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13级教育学一班 摘要: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乃至整个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哲学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本文旨在探讨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闪光之处,以求能对现今我国教育事业予以借鉴。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一前399年)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苏格拉底生就有着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矮小的身体。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长期从事教育活动,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他提出了很多内涵深刻的教育见解,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这些成就使得苏格拉底成为“在西方教育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二、教育目的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挽救雅典的危机,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全希腊的政治、社会秩序陷入了极度混乱。政治动乱又使希腊人精神世界发

生了极大的危机,人性普遍堕落,希腊的传统道德陷于崩溃。面对处于灾难和衰落的祖国,苏格拉底希望用自己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教育实践来挽救这一切。他认为造成雅典所面临的巨大危机的根源是道德和人性的堕落,因此,拯救社会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改善人的灵魂,领导人们追求和认识道德的善,最重要的智慧。他认识到政治对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巨大影响,为实现他伟大的教育目的,首先要造就道德高尚、才能卓越的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倡导专家治国,认为群众缺乏理智和政治能力,治理国家只能依靠那些少数优秀人物,在处理城邦行政事务上,他主张只能“站在专家一边,即站在能提出真理权威一边”,“应敬畏有专门知识的人更甚于敬畏其他所有人”。苏格拉底也反对当时盛行的以抽签办法选举执政和将军的所谓民主制。他谴责说:“用豆子拈阉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或任何其他行业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活,其危害是要比在管外国务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的。”苏格拉底的专家治国的思想,后来成为柏拉图提出培养哲学王教育思想的基础。 三、教育对象 苏格拉底的教育对象非常广泛,主张“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思想。在苏格拉底生活的雅典时代,教育是只属奴隶主阶级的活动,然而苏格拉底突破了这种教育对象范围的局限性,把自己极其丰富的知识毫不吝啬地教给所有愿意听他说道的人。据柏拉图记载,苏格拉底曾和一个目不识丁的奴隶讨论过几何问题。他的听众既有本国青年,也有外邦学生;既有富家子弟,也有贫寒之士;既有上层阶级,也有底层人民。他自称:“我愿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和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

西方主要哲学家名录-著作

西方主要哲学家名录(一) 2010年07月07日星期三22:23 转自:https://www.doczj.com/doc/235637939.html,/yfcheng_schen/blog/item/d6afbf47d71979016b63e511.html 1)泰勒斯 又译为泰利斯,古希腊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希腊七贤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名字留下来的哲学家。“科学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 泰勒斯的哲学观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他认为世界本原是水; 2)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赫拉克利特在哲学思想上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辩证法方面。 3)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希腊语Παρμεν?δη? 或?λε?τη? 英语Parmenides of Elea,约公元前515年~前5世纪中叶以后)是一位诞生在爱利亚(南部意大利沿岸的希腊城市)的古希腊哲学家。他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认为没有事物会改变;我们的感官认知是不可靠的。 4)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Σωκρ?τη?;英译: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古希腊哲学家,与耶酥、孔子和释迦牟尼一同被尊为人类的导师, 5)耶酥 他是一位影响人类历史二千年之久,且继续塑造人类道德文化者的说话。 不是音乐家,但世上无数出色的音乐家,因他的名创作了无数伟大的乐章,“弥赛亚神曲”便是一例。 不是作家,但世上无数出色的作家,以他的言论为题材,写出了无数不朽名着,“约翰福音”便是一例。 不是教主,但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乃由他而出,信众遍布五大洲,超过十三亿人。 不是出身君王之家,但人类纪元竟以他的降生为分水岭,人们称他出生前的年代为公元前(B.C.),出生后的年代为公元(A.D.) 6)柏拉图 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柏拉图的理论,被1949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为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对西方哲学的启蒙作用被普遍认可,也因为他卓越的人格而备受尊重。著有《苏格拉底的申辩》、《理想国》、《巴门尼德》、《智者》等对话体著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