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树型动态规划的实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14
动态规划算法的详细原理及使用案例一、引言动态规划是一种求解最优化问题的算法,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机器学习、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态规划算法的原理,并提供一些使用案例,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这一算法的具体过程。
二、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动态规划算法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利用已解决子问题的解来求解更大规模的问题。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存储技术来避免重复计算,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具体来说,动态规划算法通常包含以下步骤:1. 定义子问题: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这些子问题具有相同的结构,但规模更小。
这种分解可以通过递归的方式进行。
2. 定义状态:确定每个子问题的独立变量,即问题的状态。
状态具有明确的定义和可计算的表达式。
3. 确定状态转移方程:根据子问题之间的关系,建立状态之间的转移方程。
这个方程可以是简单的递推关系式、递归方程或其他形式的方程。
4. 解决问题:使用递推或其他方法,根据状态转移方程求解每个子问题,直到获得最终解。
三、动态规划的使用案例1. 背包问题背包问题是动态规划算法的经典案例之一。
假设有一个背包,它能容纳一定重量的物品,每个物品有对应的价值。
目的是在不超过背包总重量的前提下,选取最有价值的物品装入背包。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动态规划算法来求解。
具体步骤如下:(1)定义问题:在不超过背包容量的限制下,选取物品使得总价值最大化。
(2)定义状态:令dp[i][j]表示将前i个物品放入容量为j的背包中所能获得的最大价值。
(3)状态转移方程:dp[i][j] = max(dp[i-1][j-w[i]]+v[i], dp[i-1][j]),其中w[i]为第i个物品的重量,v[i]为第i个物品的价值。
(4)解决问题:根据状态转移方程依次计算每个子问题的解,并记录最优解,直到获得最终答案。
2. 最长公共子序列最长公共子序列(Longest Common Subsequence,简称LCS)是一种经典的动态规划问题,它用于确定两个字符串中最长的共同子序列。
动态规划算法原理与的应用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用于求解最优化问题的常用算法。
它通过将原问题划分为子问题,并将每个子问题的解保存起来,以避免重复计算,从而降低了问题的时间复杂度。
动态规划算法的核心思想是自底向上地构建解,以达到求解整个问题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动态规划算法的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
1.动态规划算法的原理1)将原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
2)确定状态转移方程,即找到子问题之间的关系,以便求解子问题。
3)解决子问题,并将每个子问题的解保存起来。
4)根据子问题的解,构建整个问题的解。
2.动态规划算法的应用2.1最长公共子序列1) 定义状态:假设dp[i][j]表示序列A的前i个字符和序列B的前j个字符的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
2) 确定状态转移方程:若A[i] == B[j],则dp[i][j] = dp[i-1][j-1] + 1;若A[i] != B[j],则dp[i][j] = max(dp[i-1][j],dp[i][j-1])。
3) 解决子问题:从前往后计算dp数组中每个元素的值。
4) 构建整个问题的解:dp[m][n]即为最终的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其中m和n分别为序列A和序列B的长度。
2.2背包问题背包问题是指给定一个背包的容量和一些物品的重量和价值,要求在不超过背包容量的情况下,选择若干物品放入背包中,使得背包中物品的总价值最大。
该问题可通过动态规划算法求解,具体步骤如下:1) 定义状态:假设dp[i][j]表示在前i个物品中选择若干物品放入容量为j的背包中,能够获得的最大价值。
2) 确定状态转移方程:考虑第i个物品,若将其放入背包,则dp[i][j] = dp[i-1][j-wi] + vi;若不将其放入背包,则dp[i][j] = dp[i-1][j]。
3) 解决子问题:从前往后计算dp数组中每个元素的值。
4) 构建整个问题的解:dp[n][C]即为最终的背包能够获得的最大价值,其中n为物品的个数,C为背包的容量。
动态规划算法详解及经典例题⼀、基本概念(1)⼀种使⽤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的通⽤⽅法。
(2)动态规划过程是:每次决策依赖于当前状态,⼜随即引起状态的转移。
⼀个决策序列就是在变化的状态中产⽣出来的,所以,这种多阶段最优化决策解决问题的过程就称为动态规划。
假设问题是由交叠的⼦问题所构成,我们就能够⽤动态规划技术来解决它。
⼀般来说,这种⼦问题出⾃对给定问题求解的递推关系中,这个递推关系包括了同样问题的更⼩⼦问题的解。
动态规划法建议,与其对交叠⼦问题⼀次重新的求解,不如把每⼀个较⼩⼦问题仅仅求解⼀次并把结果记录在表中(动态规划也是空间换时间的)。
这样就能够从表中得到原始问题的解。
(3)动态规划经常常使⽤于解决最优化问题,这些问题多表现为多阶段决策。
关于多阶段决策:在实际中,⼈们经常遇到这样⼀类决策问题,即因为过程的特殊性,能够将决策的全过程根据时间或空间划分若⼲个联系的阶段。
⽽在各阶段中。
⼈们都须要作出⽅案的选择。
我们称之为决策。
⽽且当⼀个阶段的决策之后,经常影响到下⼀个阶段的决策,从⽽影响整个过程的活动。
这样,各个阶段所确定的决策就构成⼀个决策序列,常称之为策略。
因为各个阶段可供选择的决策往往不⽌⼀个。
因⽽就可能有很多决策以供选择,这些可供选择的策略构成⼀个集合,我们称之为同意策略集合(简称策略集合)。
每⼀个策略都对应地确定⼀种活动的效果。
我们假定这个效果能够⽤数量来衡量。
因为不同的策略经常导致不同的效果,因此,怎样在同意策略集合中选择⼀个策略,使其在预定的标准下达到最好的效果。
经常是⼈们所关⼼的问题。
我们称这种策略为最优策略,这类问题就称为多阶段决策问题。
(4)多阶段决策问题举例:机器负荷分配问题某种机器能够在⾼低两种不同的负荷下进⾏⽣产。
在⾼负荷下⽣产时。
产品的年产量g和投⼊⽣产的机器数量x的关系为g=g(x),这时的年完善率为a,即假设年初完善机器数为x,到年终时完善的机器数为a*x(0<a<1);在低负荷下⽣产时,产品的年产量h和投⼊⽣产的机器数量y 的关系为h=h(y)。
树形动态规划动态规划: 问题可以分解成若⼲相互联系的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要做出决策,全部过程的决策是⼀个决策序列。
要使整个活动的总体效果达到最优的问题,称为多阶段决策问题。
动态规划就是解决多阶段决策最优化问题的⼀种思想⽅法。
阶段: 将所给问题的过程,按时间或空间(树归中是空间,即层数)特征分解成若⼲相互联系的阶段,以便按次序去求每阶段的解。
状态: 各阶段开始时的客观条件叫做状态。
决策: 当各段的状态取定以后,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决定,从⽽确定下⼀阶段的状态,这种决定称为决策。
(即孩⼦节点和⽗亲节点的关系)策略: 由开始到终点的全过程中,由每段决策组成的决策序列称为全过程策略,简称策略。
状态转移⽅程: 前⼀阶段的终点就是后⼀阶段的起点,前⼀阶段的决策选择导出了后⼀阶段的状态,这种关系描述了由k阶段到k+1阶段(在树中是孩⼦节点和⽗亲节点)状态的演变规律,称为状态转移⽅程。
⽬标函数与最优化概念: ⽬标函数是衡量多阶段决策过程优劣的准则。
最优化概念是在⼀定条件下找到⼀个途径,经过按题⽬具体性质所确定的运算以后,使全过程的总效益达到最优。
树的特点与性质:1、有n个点,n-1条边的⽆向图,任意两顶点间可达2、⽆向图中任意两个点间有且只有⼀条路3、⼀个点⾄多有⼀个前趋,但可以有多个后继4、⽆向图中没有环;拿到⼀道树规题,我们有以下3个步骤需要执⾏:1. 判断是否是⼀道树规题:即判断数据结构是否是⼀棵树,然后是否符合动态规划的要求。
如果是,那么执⾏以下步骤,如果不是,那么换台。
2. 建树:通过数据量和题⽬要求,选择合适的树的存储⽅式。
如果节点数⼩于5000,那么我们可以⽤邻接矩阵存储,如果更⼤可以⽤邻接表来存储(注意边要开到2*n,因为是双向的。
这是⾎与泪的教训)。
如果是⼆叉树或者是需要多叉转⼆叉,那么我们可以⽤两个⼀维数组brother[],child[]来存储(这⼀点下⾯会仔细数的)。
3. 写出树规⽅程:通过观察孩⼦和⽗亲之间的关系建⽴⽅程。
动态规划算法的常见实例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子问题来解决的算法,它可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中,如经济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动态规划算法的常见实例。
一、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最长公共子序列(LCS)问题是一个经典的计算机科学问题,它要求在两个字符串中找到最长的相同连续子序列。
例如,对于字符串“ABCD”和“ACDF”,最长公共子序列为“ACD”。
使用动态规划方法来解决LCS问题。
首先定义一个m行n列的二维矩阵,其中m和n分别表示两个字符串的长度。
然后,使用以下递推关系:1. 如果一个字符串的长度为0,LCS为0。
2. 如果两个字符不相同,则LCS为它们的前一个字符集合和它们的后一个字符集合的最大值。
3. 如果两个字符相同,则LCS为它们的前一个字符集合和它们的后一个字符集合所组成的子序列中的最大值加1。
最后,矩阵右下角的值就是LCS的长度。
二、背包问题背包问题(Knapsack problem)是一个经典的组合优化问题,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其他领域。
在一个决策者必须决定是否将某些物品放入背包中的场景中,背包问题就发挥了作用。
具体来说,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于一个固定容量的背包,有一些物品,它们的重量和价值都不同,如何在不超过背包容量的前提下,使所装载物品的总价值最大化。
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动态规划方法。
定义一个二维数组,其行表示物品,列表示背包大小。
然后,使用以下递推关系:1. 如果所考虑的物品重量大于背包容量,则不选此物品。
2. 否则,在选取该物品和不选该物品两种情况中选择最优解作为最终结果。
最后,矩阵中右下角的值就是最大的总价值。
三、矩阵链乘法矩阵链乘法是一种计算矩阵乘积的优化算法。
它使用动态规划算法来确定矩阵乘积的最小值。
对于一个长度为n的矩阵链,我们可以定义一个n×n 的矩阵M,其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Mi,j表示第i个矩阵与第j个矩阵相乘的最小次数。
山东师大附中陈键飞前言自古以来就是NOIP的重要考察内容,在联赛中占的分量大。
对选手能力有一定要求,需要能够熟练地建立动态规划模型。
需要大量做题,初学者不易掌握其思想。
目录基础:基本概念背包问题——一类典型应用 进阶:更多的问题树形DP状态压缩优化:减少状态数目减少状态转移(决策)时间基本概念最长上升子序列状态:f[i]能完全地表示出问题某个或某些本质相同的形态决策:f[i]=min(f[j]+1)状态由哪个状态转移得到阶段:每个i前面的阶段决定后面的阶段,后面的阶段由前面的状态转移得到基本概念石子合并状态f[i,j]决策f[i,j]=min(f[i,k]+f[k+1,j])+w[i,j] 阶段j-i (区间大小)基本概念无后效性后面阶段的状态只受前面阶段的状态的影响 对于任意两个状态,只能单向的进行转移基本概念拓扑图(有向无环图)无后效性f[i]=min(f[j])+1基本概念 非拓扑图(可能有环) 有后效性a →b →c ?b →c →a ?a bc 51111基本概念最优子问题问题最优,只需子问题最优,与到达子问题的路径无关3 5 24 6f(5)最优,只需f(4)最优,与f(4)是怎么到达的无关与路线具体是3 4 6还是2 4 6无关基本概念最优子问题输出1~n中∑(A(i,p[i]))最大的排列f(i)表示用1~n组成的长度为i的序列? 与到达子问题的路径有关!1 4 3 →6 ?4 2 3 →6 ?基本概念无后效性、最优子问题是否能满足与状态的表示,状态的转移,阶段的划分有关背包问题——一类典型应用 给定n个货币,面值各不相同,问能否凑出m元钱f[i,j]表示前i个货币能否凑出j元f[i,j] = f[i-1,j] (不选j)or f[i-1,j-w[i]](选j)背包问题——一类典型应用 给定n种货币,每种无限多个,面值各不相同,问能否凑出m元钱f[i,j]表示前i种货币能否凑出j元f[i,j]=f[i-1,j] or f[i,j-w[i]]背包问题——一类典型应用 给定n种货币,第i种有A i个,面值W i,问能否凑出m 元钱将每种货币i拆成A i个价值为W i的货币O(m∑A i)将每种货币i拆成价值为W i,2W i,4W i,8W i……的货币O(m∑log A i)单调队列O(mn) ,暂时跳过背包问题——一类典型应用 给定n种货币分为k组,每组只能选一个,问能否凑出m元f[i,j,k]表示用前1~i-1组和第i组的前j个能否凑出k元。
信息学奥赛——树型动态规划的实例分析树型动态规划(Tree Dynamic Programming)是信息学奥赛中常用的一种算法思想,在解决一些与树相关的问题时非常有效。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对树型动态规划进行详细分析。
假设有一棵有根树,每个节点上都有一个非负整数权值,并且每个节点下都可能有若干个子节点。
现在要求选择一些节点,使得选中的节点的权值之和尽可能大,但是不能选择相邻的节点。
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如果一个节点被选中,那么它的子节点就不能被选中。
于是,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动态规划的状态dp[i]表示以节点i为根的子树中选择节点的最大权值之和。
对于根节点,我们有两种情况:1. 根节点i被选择,那么它的子节点就不能被选择。
所以dp[i] = sum(dp[j]),其中j表示i的所有子节点。
2. 根节点i不被选择,那么它的所有子节点都可以被选择。
所以dp[i] = sum(max(dp[j], dp[k])),其中j和k分别表示i的所有孩子节点的子节点。
通过对根节点的两种状态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递推关系:dp[i] = max(sum(dp[j]), sum(max(dp[k], dp[l]))),其中j表示i的所有子节点,k和l分别表示i的所有孩子节点的子节点。
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合适的递归算法来计算dp[i]。
我们可以使用深度优先(DFS)的方式来处理每个节点,实现递归的过程。
具体的伪代码如下:```DFS(i):visit[i] = truefor j in i的所有子节点:if visit[j] == false:DFS(j)dp[i] += dp[j]for k in i的所有孩子节点:for l in k的所有子节点:dp[i] += max(dp[k], dp[l])```最后,我们只需要调用DFS函数以根节点为参数,可以得到整棵树的最优解。
动态规划是一种用于解决最优化问题的算法。
它通常用于找到最小或最大值。
这里列举了12 个常见的动态规划算法,并给出了每个算法的举例:
1 最长公共子序列(LCS)算法:用于比较两个序列,找出它们之
间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2 最小编辑距离算法:用于比较两个字符串,找出将一个字符串变
为另一个字符串所需的最少编辑操作次数。
3 背包问题算法:用于在限制给定的总体积的情况下选择最优的物
品组合。
4 最短路径算法:用于求解有向图或路径的最短路径。
5 最小生成树算法:用于求解图的最小生成树。
6 线性规划算法:用于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7 矩阵链乘法算法:用于计算矩阵链乘法的最优计算次序。
8 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用于求解有向图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9 拓扑排序算法:用于对有向无环图(DAG)进行拓扑排序。
10图形相似性算法:用两个图形进行对齐,并通过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来评估它们的相似程度。
11 11 区间动态规划算法:用于解决区间动态规划问题,例如
最小编辑代价问题。
12 分数背包问题算法:用于在限制给定的总价值的情况下选择
最优的物品组合。
13这些算法的具体细节及实现方式可以通过搜索或者学习相
关的资料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