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 古诗三首 从军行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24
部编版五年级古诗三首《从军行》课件•古诗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诗词意象与情感表达•知识拓展与延伸•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01古诗背景与作者简介盛唐时期边塞战争频繁尚武精神030201《从军行》时代背景王昌龄生平及成就生平简介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高适、王维等人并称“唐代四大边塞诗人”。
诗歌成就王昌龄的边塞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善于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他的诗歌在唐代广为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代表作品《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等。
代表诗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
诗派形成唐代边塞诗派是唐朝中期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以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
诗歌特点唐代边塞诗派的诗歌多表现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艰辛。
诗歌风格豪放、气势磅礴,语言简练明快。
唐代边塞诗派简介02文本解读与赏析全文朗读及录音全文朗读录音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描绘西北边陲的空旷寂寥,以及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表现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誓死杀敌的决心,彰显爱国主义精神。
诗歌风格特点及艺术手法风格特点艺术手法03诗词意象与情感表达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场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通过描绘青海湖上空的阴云和雪山的暗淡,以及孤城与玉门关的遥望,展现了边塞的荒凉与战争的紧张氛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通过描绘黄沙、百战、穿金甲等战争元素,生动地展现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和战争的残酷。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抒发战士豪情壮志和思乡之情“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诗人借古讽今,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牺牲,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要点一要点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