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利华vs宝洁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6.11 MB
- 文档页数:67
最新宝洁与联合利华跨文化战略差异分析-精品引言本文将分析宝洁与联合利华这两家跨国公司之间的跨文化战略差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了解和适应这些差异非常重要。
宝洁与联合利华作为全球知名的消费品公司,它们在跨文化战略上的差异将在本文中讨论。
宝洁跨文化战略宝洁作为一家美国公司,在其跨文化战略中强调了本土化和适应性。
他们注重了解当地市场和文化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产品定位和市场营销。
宝洁在不同国家推出不同的品牌和产品线,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
例如,宝洁在中国推出了许多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如“飘柔”洗发水和“百威”啤酒。
宝洁还注重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以增强其在不同市场的竞争力。
他们与当地代理商和分销商合作,利用他们的网络和渠道来促进产品销售和分销。
此外,宝洁还在一些市场上与当地企业合资或收购,以加强本土化战略的实施。
联合利华跨文化战略联合利华作为一家荷兰-英国合资公司,其跨文化战略强调了全球整合和标准化。
他们倡导一个全球品牌和产品线,并在各个市场上推广相同的产品和品牌形象。
联合利华相信,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一致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能够建立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联合利华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产品研发、生产和营销资源。
他们在不同国家建立统一的供应链和生产基地,以实现全球整合和标准化。
此外,联合利华也注重跨国公司文化的融合和员工的多元化。
结论宝洁和联合利华在跨文化战略上存在一些差异。
宝洁强调本土化和适应性,注重了解当地市场和文化特点,并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实施本土化战略。
而联合利华则强调全球整合和标准化,推广统一的品牌和产品形象,并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资源。
无论是宝洁还是联合利华,在跨文化战略中都具有成功的经验和策略,这使它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并取得市场份额。
然而,在不同的市场和文化中,它们的战略选择也会有所差异。
对于其他跨国公司来说,了解和适应当地文化差异是成功的关键。
商业案例——宝洁\联合利华的对比宝洁旗下的每个品牌都以不断创新,不断优化组合见长;联合利华则以发掘潜在市场,满足本土消费者需求取胜。
同时,宝洁结合产品、价格、渠道以及地点等因素灵活多变地制定相应促销策略;联合利华则更侧重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来选择差异化促销方式。
也因此,它们各自为消费者提供着不同的好处,保持着各自的吸引力。
只有竞争,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角逐,才能保持货真价实的品质。
就像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麦当劳与肯德基一样,在日用消费品行业,宝洁和联合利华就是这样一对欢喜冤家。
一直以来,联合利华与宝洁的“拉锯战”是全球日化行业永远的主题。
但现在,拥有70多年历史的联合利华已尽显老态:1996年以来,联合利华销售额连连下滑,与此同时,宝洁却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2004年,联合利华和宝洁的收入都接近520亿美元,宝洁的全年利润是64亿美元,而联合利华的利润只有24.2亿美元。
最终,宝洁取代联合利华成为全球日化用品的老大。
2007年3月,在中国蛰伏21年的联合利华终于推出全新去屑品牌“清扬”系列,而“清扬”的横空出世促使这对冤家再次“拔剑相向”,联合利华这次似乎要一举打破宝洁在去屑市场的垄断地位。
“舍得”取道“如果有人一次次对你撒谎,你绝对会......甩了它,对吗?”毋庸讳言,小S的代言,现在既是广告语也是流行语。
“清扬”从2007年2月份开始全面铺货,利用春季进行全面推广,在其洗头水销售高峰的夏季时分,在消费者的思维里已经留下了清扬去头屑的印象,再加上春季试用的效果及习惯,清扬的产品在夏季迎来第一个购买热潮。
3月25日正式开始投放广告。
各大卖场的促销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而清扬的广告,更是暗藏杀机。
清扬一上市就赢得了消费者一片赞扬,而清扬在以央视为主的各大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轰炸,更使得海飞丝措手不及。
提及“联合利华”,大部分消费者能记起得是力士、夏士莲、凡士林、奥妙、和路雪等。
但在洗发水市场,无论是品牌数量还是品牌深度以及市场占有率方面,联合利华与宝洁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去屑品牌的缺失,这或许是联合利华一直以来的痛。
联合利华VS宝洁:日用消费品行业的欢喜冤家就像饮料行业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快餐行业的麦当劳与肯德基、胶卷行业的柯达与富士一样,在日用消费品行业,联合利华(Unilever)与宝洁(P&G)一起组成了本领域里的双子星座,这对欢喜冤家的拉锯战已持续了近四十年。
最新出炉的《财富》“2004年度世界五百强”中,名企荟萃,群星闪耀,其中日用消费品行业中最引人夺目的两颗巨星仍是联合利华与宝洁这对老冤家。
联合利华以483.1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名列排行榜第70位,而宝洁则以433.77亿美元位居第86位。
从数字上看,两者可谓旗鼓相当,难分高下。
另一则最新消息是,7月初在中国,联合利华将中方手中仅有的10%股份买回,正式进入独资时代;无独有偶,早在两个月前,美国宝洁与和黄中国公司签订协议,宝洁斥资18亿美元从和黄手中购回在合资公司中20%的股份,宝洁终于获得“自由身”,从此可以任意驰骋于中国市场。
从合资到独资,两大跨国公司选择的时机如此接近,谁能说没有战略竞争的因素在里面呢?40年大较量虽说“英荷联合利华公司”与“美国宝洁公司”的竞争已辐射到全球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双方下大力气的市场主要还在美国。
这是因为在美国60亿美元的洗涤产品市场上,市场份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6000万美元的巨额收入,足令任何公司垂涎。
在这个市场上,宝洁和联合利华已经较量了近40个年头。
但这个市场已经不可能再大,因为美国人穿衣服不会越来越脏。
宝洁和联合利华增加利润的唯一办法,就是挤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这方面,近几年没有哪个品牌比宝洁的汰渍做得更好。
2001年以前的5年里,汰渍产品的销售额增加了41%,目前它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是40%。
宝洁公司的营销战略首先是每年拿出1亿美元,在电视、路边灯箱、地铁、公共汽车、杂志和因特网上为汰渍品牌大做宣传。
此外,公司还给知名的赛车手和橄榄球队提供赞助,并举办一些哄动一时的全国性活动,例如最近它搞了个“全美最脏儿童大赛”。
宝洁和联合利华营销分析宝洁和联合利华是全球知名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商,其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洗涤用品、化妆品、食品、饮料等。
这两家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一直十分激烈,而它们的营销策略也成为了众多企业学习的榜样。
本文将从营销策略的角度出发,对宝洁和联合利华进行分析。
宝洁和联合利华在营销历史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它们都起源于19世纪,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了全球性的企业。
在广告策略上,两家公司都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宝洁和联合利华还都非常注重产品研发和品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产品特点方面,宝洁和联合利华也有所不同。
宝洁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洗涤用品和化妆品领域,如汰渍、佳洁士、海飞丝等,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而联合利华则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等领域,如和路雪、好未来等,这些产品也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宝洁的产品定位相对较高,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而联合利华则更加注重大众市场,以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
在竞争优势方面,宝洁和联合利华也有所不同。
宝洁在品牌建设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其产品品质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这使得宝洁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竞争优势。
而联合利华则注重在产品创新方面取得突破,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使得联合利华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宝洁和联合利华都是全球知名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商,它们的营销策略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所不同。
宝洁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品质,而联合利华注重产品创新和大众市场。
这些营销策略的差异使得这两家公司在全球市场上拥有不同的竞争优势。
它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等。
然而,宝洁和联合利华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其营销策略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在日化用品市场中,联合利华和宝洁一直是竞争对手。
这两家公司都采用多品牌营销战略,通过多个品牌的布局来抢占市场份额,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联合利华成立于1929年,是由荷兰Margrine Unie人造奶油公司和英国Lever Brothers 香皂公司合并而成。
宝洁公司创立于1837年,最初只是一家专门制造肥皂的小公司。
在80年代后期,两者相继进入我国日化类消费品市场,面对相同的目标市场、相同的产品类别,联合利华与宝洁公司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品牌化经营道路,从而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
联合利华与宝洁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发展至今,凭借其成功的品牌战略迅速发展,占据了我国日化类消费品市场大半壁江山。
作为日化类消费品企业,洗发护发类产品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既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又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联合利华与宝洁公司在这一市场上,根据其企业自身的不同特点,对于品牌这一战略武器的运作各显其能,取得了全球化的成功。
由此可见,品牌战略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我国相关企业品牌意识淡薄,还未形成系统的品牌建设战略意识,本文通过对联合利华与宝洁公司品牌战略的对比分析,旨在为我国企业寻求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品牌国际化发展道路。
把我们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走向国际舞台。
一、品牌战略的涵义所谓品牌战略,就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而进行的,围绕着企业及其产品的品牌而展开的形象塑造活动。
它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围绕品牌进行的全局性的谋划方企业品牌战略的组织构架,主要涉及了三部分,分别是:企业市场定位、企业品牌战略选择以及企业品牌战略的应用。
对企业的品牌战略进行分析,需要从这三方面进行。
(如图1)(图1)品牌战略组织构架二、联合利华与宝洁公司品牌战略对比分析本文对联合利华与宝洁公司的品牌战略进行对比分析,选择了洗发护发用品市场作为分析对象。
作为日化类消费品企业,洗发护发类产品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既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又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联合利华与宝洁公司对于品牌这一战略武器的运作,在这一领域最能得到体现。
(一)联合利华与宝洁公司的市场定位企业的市场定位是指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企业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的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
宝洁与联合利华品牌战略比较分析宝洁与联合利华作为两大国际品牌企业,在市场策略、产品开发、品牌口碑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下面就对两家企业的品牌战略进行比较分析。
一、市场策略宝洁的市场策略主要是多元化、差异化和反向定位策略。
宝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品牌,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其产品线涵盖家居清洁、个人清洁、美容护肤、食品和饮料等多个领域。
宝洁的品牌策略是将不同的品牌定位成针对不同群体的产品,比如奥妙、汰渍等品牌偏重于清洁效果,而宝娜、玉兰油等品牌则更注重美容功效。
而联合利华则主要采取专业化战略。
该公司致力于深耕细作每一个产品领域,注重品质和技术的研发,推出高端品质的产品,如资生堂、娇韵诗等品牌。
联合利华将专攻美容、个人清洁和家居美家等市场,由此产生了显著的市场印象,使其品牌在同类竞争中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二、产品开发宝洁和联合利华在产品开发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宝洁产品线众多,目标受众广泛,注重市场需求制定产品功能,研发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快。
而联合利华则比较注重产品创新,产品研发周期相对较长,产品更新速度较慢,但其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均颇具吸引力。
例如:宝洁旗下品牌飘柔,明星产品为洗发水,近年来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推出除头屑、去油脂等额外功能,针对不同需要在市场上占用不同优势。
而联合利华旗下品牌资生堂更注重消费者体验性和品牌价值,针对顾客需求,不断推陈出新。
其资生堂洗颜专科系列洁面油,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升级水乳质感,让清洁体验更加舒适。
三、品牌口碑两家企业在品牌口碑方面均拥有较高的声誉,但所受的市场评价却不尽相同。
宝洁在口碑中被认为是创新型企业,注重产品的贴近用户需求,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而联合利华则被认为是个品牌形象颇好的高端品牌企业,注重提升品牌价值,产品质量高,但相对较贵,追求的是高端定位的市场,受到较为特定的消费者群体的喜爱。
在这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宝洁产品种类繁多,且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波折,例如在中国市场上尝试发展口红领域时并未获得预想中的成功,导致品牌形象受到一定影响,而联合利华则一直致力于深化品牌形象,获得更多有品质需求的消费者青睐。
宝洁与联合利华渠道战略比较营销案例传统渠道日落西山,单店产出不断减少,而商超等现代主流销售渠道的重要性却越来越突出,引发销售急剧向终端寡头集中,导致高效终端资源稀缺,这似乎意味着一个流通终端说话的时代的到来,对对日化企业来说,销售渠道变革,刻不容缓。
作为日化行业的两大巨头,宝洁和联合利华的一举一动都为引起同行业竞争者的密切关注和效仿,比较宝洁和联合利华的渠道战略必定会得到一定的启发性。
一、颠覆零售业的现代通路近年来杂货店、售货亭等传统通路尽显疲态,而超市、大卖场、便利店等“现代通路”零售网点的数量过去几年来一直在爆炸式地增长,这使中国零售市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2年现代通路的网点又有了35%的增长,门店总数达到了25000个。
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AC尼尔森在北京公布的《2001年度中国购物习惯报告》显示:由于现代通路能够满足消费者“一站购物”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受中国家庭消费决策人青睐,成为购买日常用品的主要场所。
报告显示,有87%的消费者曾在大卖场购买食品,而60%曾购买日用品;其次是超市,曾在那里购买食品的人有85%,购买非食品的有46%。
上海商情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也显示:上海80%的消费者每周光顾现代通路,每个家庭每月消费快速消费品(食品、日用品和个人护肤品)的金额中有超过70%的金额是在现代通路进行的。
在一线日化产品市场,现代通路的重要性更加突出,AC尼尔森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各种个人护理品类产品的销售额有50%以上都是来源于现代通路,沐浴露、护发素两类产品的来自现代通路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更是分别高达84.6%和74%(见图1)。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宝洁与联合利华的渠道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外,这种相似不是偶然的,因为这种按照渠道建立的销售组织,可以使渠道员工集中精力研究该渠道的运作,成为顾问型行销专家,同时可以更好地解决对越来越重要的零售终端的服务。
922017.05品牌故事ACADEMY只有竞争,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角逐,才能保持货真价实的品质。
就像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麦当劳与肯德基一样,在日用消费品行业,宝洁和联合利华就是这样一对欢喜冤家。
一直以来,联合利华与宝洁的“拉锯战”是全球日化行业永远的主题。
取舍之道宝洁自创立至今,一直是美国声誉卓著的公司之一:它的品牌家喻户晓——比如1946年推出的“汰渍”和1961年推出的“帮宝适”;它的营销充满创新——在1880年代,宝洁是美国公司里率先做全国性广告的公司之一,在1930年,它在广播剧“MaPerkins”中插入广告——“肥皂剧”一词的由来。
它的管理方法也成为业界的标杆:在1930年代,宝洁发展了“品牌管理”的概念;它更长期被视为美国商界的黄埔军校——通用电气公司CEO伊梅尔特、3M公司的CEO麦克纳尼、eBay的CEO玛格丽特·惠特曼和微软的CEO巴尔默均出自宝洁。
但1990年之后,宝洁曾经的辉煌在变幻的市场面前似乎迷失了方向:它的多个顶级品牌的大多数的销售收入都在下降。
同时,大型零售商有了更强大的谈判能力,不断压低产品价格。
危情之下,宝洁的舵手们实施了酝酿已久的“以毒攻毒、有的放矢”策略,于是便有了震惊业界的吉列并购案。
并购吉列给宝洁带来每年10亿美元的协同效应,而宝洁可以用节省下来的这部分资金用于加大广告投放,开发新型护肤品、染发产品及婴儿护理产品等方面。
事实上,在宣布收购吉列之前,宝洁就把节约下来的数十亿美元成本用于加大广告投入、搞促销活动、不断推出新产品,让联合利华、高露洁棕榄、金佰利等业内同行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而在收购吉列后,凭藉更加雄厚的实力,宝洁又将短期降价蚕食竞争对手市场占有率的策略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
联合利华进入中国的时候,因为政策的限制,只能合资,当时上海市轻工业局(上海轻工控股集团的前身)下属的上海制皂厂、上海日化二厂、上海牙膏厂等纷纷和联合利华设立了上海利华有限公司、上海旁氏有限公司、上海联合利华牙膏有限公司、上海伊丽达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
宝洁公司联华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题目:通过对宝洁公司与联华案例的分析,说明企业与零售商之间的合作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答案:
宝洁公司与联华的合作是一个典型的品牌管理与零售合作案例,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与零售商之间的合作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利益:
1. 增加品牌曝光率:企业与零售商之间的合作可以让企业的产品得以在更多的渠道中得到曝光,进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宝洁公司与联华合作的案例中,因为联华是中国的大型连锁超市,合作可以帮助宝洁公司的产品在联华的各个门店中得到更好的展示和推广,从而提高品牌曝光率。
2. 增加产品销售额:企业与零售商之间的合作可以让企业的产品在零售商的门店中得到更好的展示和销售,进而提高产品的销售额。
在宝洁公司与联华合作的案例中,经过合作后,联华所有门店的宝洁产品销售额平均增长了30%以上,这也带来了宝洁公司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3.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企业与零售商之间的合作可以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情况,并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宝洁公司与联华合作的案例中,通过零售商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从而提供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企业与零售商之间的合作可以带来曝光率、销售额和客户满意度的提高,是一种互利合作的关系模式。
宝洁与联合利华品牌战略比较分析宝洁和联合利华是两家世界顶级的消费品公司,它们的品牌战略都非常成功。
本文将比较这两家公司的品牌战略。
宝洁品牌战略宝洁的品牌战略是建立一个实力强大的品牌组合,利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来赢得市场份额和消费者的忠诚度。
宝洁的品牌组合非常广泛,主要分为四个类别:家庭护理、个人护理、保健与营养,以及宠物护理。
宝洁的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按需服务,以满足其不同的需求。
例如,舒肤佳是针对亚洲市场推出的品牌,喜洋洋则是针对中国儿童市场推出的品牌,此外,P&G品牌还进行了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的更好的定位,像Tide、Pampers等数据显示,在全球的品牌市场中,宝洁已经进入了90%的家庭。
此外,宝洁非常关注品牌与内容的融合,他们与很多媒体合作,例如NFL、ESPN等等,与品牌融合的内容加深了客户对品牌的连接,并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象。
联合利华的品牌战略是在不同地区、市场和消费者之间进行个性化创新,以提高品牌的整体资产价值。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和个人特征,联合利华根据市场需求中进行新品的研发并通过与长期伙伴共同合作,以优化其市场品牌战略。
例如,珀莱雅是针对欧洲和北美市场推出的品牌,并且在2019年,该品牌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9.9%;该公司还推出了科丽华和清扬等新品牌,以满足市场不同的需求,科丽华则是针对亚洲市场推出的男士护肤品牌等。
此外,联合利华还与许多电商公司和零售商建立合作关系,以加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并提高市场份额。
两家公司的品牌战略都非常成功,但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在品牌组合方面,宝洁的品牌组合比联合利华更加广泛,其品牌覆盖范围更为多样化。
同时,宝洁的品牌与生活和家庭密切相关,例如,它们的品牌包括肥皂、洗衣粉、尿片等日常生活用品。
而联合利华的品牌则更注重高贵与奢华感,例如它的娇兰、兰蔻等品牌,这些品牌针对的是高端消费群体,产品定位更为高档。
其次,宝洁更注重品牌与内容的融合,与权威型媒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打造品牌形象和更深入的联系;而联合利华通过与杂志、模特、艺人等进行跨界合作,打造高端直观的品牌形象,此法紧贴时代需求,符合年轻消费者需求。
联合利华成立于1929年,是由荷兰Margrine Unie人造奶油公司和英国Lever Brothers 香皂公司合并而成。
宝洁公司创立于1837年,最初只是一家专门制造肥皂的小公司。
在80年代后期,两者相继进入我国日化类消费品市场,面对相同的目标市场、相同的产品类别,联合利华与宝洁公司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品牌化经营道路,从而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
联合利华与宝洁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发展至今,凭借其成功的品牌战略迅速发展,占据了我国日化类消费品市场大半壁江山。
作为日化类消费品企业,洗发护发类产品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既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又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联合利华与宝洁公司在这一市场上,根据其企业自身的不同特点,对于品牌这一战略武器的运作各显其能,取得了全球化的成功。
由此可见,品牌战略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我国相关企业品牌意识淡薄,还未形成系统的品牌建设战略意识,本文通过对联合利华与宝洁公司品牌战略的对比分析,旨在为我国企业寻求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品牌国际化发展道路。
把我们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走向国际舞台。
一、品牌战略的涵义所谓品牌战略,就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而进行的,围绕着企业及其产品的品牌而展开的形象塑造活动。
它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围绕品牌进行的全局性的谋划方企业品牌战略的组织构架,主要涉及了三部分,分别是:企业市场定位、企业品牌战略选择以及企业品牌战略的应用。
对企业的品牌战略进行分析,需要从这三方面进行。
(如图1)(图1)品牌战略组织构架二、联合利华与宝洁公司品牌战略对比分析本文对联合利华与宝洁公司的品牌战略进行对比分析,选择了洗发护发用品市场作为分析对象。
作为日化类消费品企业,洗发护发类产品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既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又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联合利华与宝洁公司对于品牌这一战略武器的运作,在这一领域最能得到体现。
(一)联合利华与宝洁公司的市场定位企业的市场定位是指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企业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的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