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30.50 KB
- 文档页数:13
公共选择理论一、定义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1.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
”2.丹尼斯·缪勒(Dennis C·Mueller)的定义常被西方学者引用:“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
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
”3.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在他们合著的流行教科书《经济学》中的定义是:“这一理论是一种研究政府决策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
公共选择理论考察了不同选举机制运作的方式,指出了没有一种理想的机制能够将所有的个人偏好综合为社会选择;研究了当国家干预不能提高经济效率或收入分配不公平时所产生的政府失灵;还研究了国会议员的短视,缺乏严格预算,为竞选提供资金所导致的政府失灵等问题。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三个要素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有两个基本特点:自利和理性。
财政选择理论认为,虽然理性原则并不总是意味着利己主义或一味追求个人主义,但个人即使在公共选择活动中也主要是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只是可能比在私人市场活动中要弱一些,而决不是像传统理论中认为的那样,只存在公共利益而不存在个人利益,因此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中将利己主义因素放在主要地位。
2、交易的政治市场除了经济人假设,公共选择理论的另一个基本要素是关于交易的政治市场的看法。
布坎南接受哈耶克的观点,认为经济学是关于交易的学科,主要研究交易的过程及交易过程中次序的产生,研究独立的个体在自由交易中自发产生的秩序。
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不同个体之间的交易。
经济学是关于契约的学科。
第四讲公共选择理论第四讲公共选择理论11>. 公共选择理论简介2. 投票机制: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供给3. 现实政治中的政治行为分析3.1 选民的行为分析3.2 政党与政治家的行为分析3.3 利益集团行为分析3.4 政府官员的行为分析4. 政治经济周期5. 政府失败与克治5.1 政府失败的含义5.2 政府失败的表现5.3 政府失败的深层原因与克治6.思考与练习6.1讨论题:火车站也有设租的机会吗?6.2 练习6.3案例分析题1、公共选择理论简介1.1 公共选择是什么1.2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划分1.3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前提: 经济人假设1.4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个体分析、边际分析、交易分析1.5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特点1.6 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与发展历程1.7 小结:公共选择理论是什么?1.1 公共选择是什么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程序投票等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理性决策。
公共选择的目的:保证政府按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意愿来提供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公共选择的方法:投票及其他民主形式和程序。
公共选择的机制:各参与主体通过交易来谋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公共选择的过程:个人偏好向社会偏好转化的过程。
公共选择的因素:中位选民、利益集团、官僚集团、政治经济周期等。
1.2 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公共选择理论的切入点:决策环境的划分:市场环境和非市场环境大多数的经济活动通过市场进行。
价格能够完全反映消费者的偏好;企业能够提供所有的消费者所需的水平。
非市场决策影响大多数民众的生活。
投票反映偏好;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联系与区别非市场决策的研究意义决策环境的划分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联系与区别个人或集体之间复杂交易个人之间简单交易主体规则价格杠杆选票钞票媒介权利不平等强制执行调整缓慢公共产品非市场决策个人利益最大化权利平等自愿执行调整迅速私人产品市场决策动力特点内容非市场决策的研究意义谁作出决策?——政府部门如何作出决策?——决策机制偏好如何表达?——投票民众对非市场决策过程如何施加压力?——利益集团政府的结果是否反映民众的偏好?政府自身规模扩大?1.3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前提——经济人假设经济理性人:人具有自利性理性,是理性行为者,其行为的目的是谋求私利的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框架,用于研究个体在进行公共决策时的行为和决策结果。
该理论通过对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政府与市场的角色以及社会福利的分配等问题进行探讨,对公共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公共选择理论源自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的研究。
他们认为,政府行为与市场活动一样,都是由个体行为所决定的,而不是超越个体行为的外部力量。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概念:(1)理性选择者假设:公共选择理论假设个体在进行决策时都是理性的,并基于自身利益来做出选择。
(2)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和市场都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通过对资源的分配和调节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
(3)投票决策:公共选择理论将选举和投票视为一种集体决策过程,通过多数原则来选择某种政策或方案。
(4)集体行动:公共选择理论研究个体如何通过组织、集体决策和协作来实现共同利益。
(5)社会福利:公共选择理论关注政府行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探讨如何在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下实现社会最大利益。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1. 公共决策的困境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决策过程中,个体追求自身利益往往会导致集体行动的困境。
因为个体可能受到羊群效应、利益分散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有效地协调和合作,从而影响公共决策的结果。
2. 政府行为的限制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行为同样受到一些限制,政府也会面临信息不对称、官僚机构、利益集团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政府无法完全有效地履行其职能,从而影响公共决策和政策的实施效果。
3. 选民的理性行为公共选择理论强调选民的理性行为对公共决策的重要性。
选民会基于自身利益来投票,追求最大个人效用。
因此,选民在投票过程中会综合考虑候选人/政策的政治观点、经济利益等因素来做出决策。
4. 政策影响的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和政策实施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05第五章公共选择理论第五章公共选择理论第一节直接民主制度下的公共选择机制第二节间接民主制度下的公共选择机制公共选择理论概述公共选择(集体选择或社会抉择)—非市场的集体选择—政府选择指人们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公共选择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原理和方法来研究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的决策行为私人决策:价格机制,货币选票,自愿原则公共选择:政治程序,投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公共决策的两大问题–偏好显示问题:集体成员对公共产品有何评价?如何表现出来?——投票–偏好加总问题:不同的观点如何权衡,形成最后的决定?投票规则是什么?第一节直接民主制度下的公共选择机制直接民主:如果在公共事务的决定中,所有公民都可以表达意见,又称全民公决。
间接民主:是指公民个人投票选举代表,再由这些代表对公共事务进行表决,又称代议制。
直接民主的两种规则一致同意规则(P48)—例如,原则上所有社会成员都会同意需要公共物品多数投票规则(P49)一、一致同意规则一致同意规则:指的是一项决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
实质上实行的是一票否决能够实现政治市场上的帕累托效率林达尔均衡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设计一种机制,通过一致同意规则决定公共产品的提供。
¤两个社会成员,张三和李四¤购置公共垃圾桶(公共品)¤对任一给定的纳税份额,张三和李四有一定的需求量,用需求曲线表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纳税份额下降时,消费更多的垃圾桶林达尔均衡的形成林达尔均衡在某个公共产品产量水平,两人愿意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比例相加等于1,这时就达到了均衡的成本分配比例和均衡的公共产品规模,即为林达尔均衡(见教材第84页)。
该均衡点的产生与市场机制的作用相似,是帕累托最优点。
符合一致同意原则。
林达尔均衡如何实现?设想一个拍卖者,宣布每个人的纳税份额,在这个份额下,如果张三和李四选择相同的公共品数量,则达到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