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复杂的方程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方程——解稍复杂的方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方程——解稍复杂的方程。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稍复杂的方程,具体来说是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能够熟练地解出方程的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能够熟练地解出方程的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能够熟练地解出方程的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的例子,以及学生们需要写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们了解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解方程。
然后,我会通过PPT来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并配合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进行讲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我会布置一些作业,以便学生们能够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洁的板书,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解下列方程:2x+3=7;3x4=1;5x+2=17。
答案:x=2;x=1.6;x=3。
2. 小明的妈妈买了5斤苹果和3斤香蕉,一共花了42元。
苹果每斤6元,香蕉每斤x元。
请列出方程,并解出x的值。
答案:56+3x=42,x=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我在课后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做一些类似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的内容。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我可以引导他们学习一些更高级的方程,如二元一次方程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我选择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方程——解稍复杂的方程作为教学内容。
《解稍复杂的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稍复杂的方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意义,掌握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稍复杂的方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方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 利用多媒体展示稍复杂的方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 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稍复杂的方程,总结解题方法。
-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步骤。
3. 巩固练习-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共同提高。
4. 总结提升-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题方法。
-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发挥想象,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板书设计1. 稍复杂的方程的意义及书写方法。
2. 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步骤。
3. 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
六、课后拓展1. 设计拓展性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探究。
2.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数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意义,并能熟练解稍复杂的方程。
2.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讨论,与他人交流合作。
3. 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步骤详细补充和说明:解稍复杂的方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教师需要详细讲解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步骤,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稍复杂的方程(教案)第一章:方程的分类和特点1.1 方程的定义:介绍方程的概念,解释方程是由等号连接的两个代数表达式。
1.2 方程的分类:区分线性方程和非线性方程,讲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的基本形式。
1.3 方程的特点:强调方程中的未知数和常数项,解释方程的解和解析式。
第二章:解一元一次方程2.1 解法概述: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如代入法、消元法、加减法等。
2.2 代入法:讲解如何将方程中的一个变量表示成另一个变量的表达式,求解。
2.3 消元法:介绍如何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消去方程中的一个变量,得到另一个变量的解。
2.4 实例讲解:给出几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法。
第三章:解一元二次方程3.1 解法概述: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如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等。
3.2 因式分解法:介绍如何将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求解。
3.3 配方法:讲解如何将一元二次方程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求解。
3.4 公式法: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讲解如何利用公式求解。
第四章:方程组的解法4.1 方程组的定义:介绍方程组的概念,解释方程组是由多个方程组成的集合。
4.2 解法概述:讲解方程组的解法,如代入法、消元法、行列式法等。
4.3 代入法:介绍如何从方程组中解出一个变量,代入其他方程求解。
4.4 消元法:介绍如何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消去方程组中的一个变量,得到其他变量的解。
第五章:应用题解析5.1 应用题的概念:讲解应用题的定义,强调应用题与方程的联系。
5.2 应用题的解析方法:介绍如何将应用题转化为方程,选择合适的解法求解。
5.3 实例讲解: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应用题的解析方法。
5.4 解题技巧:讲解解应用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精度要求、有效数字等。
第六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6.1 不等式的定义:介绍不等式的概念,解释不等号表示两个代数表达式的大小关系。
6.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讲解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如代入法、图像法等。
稍复杂的方程(教案)第一章:方程的定义与基本性质1.1 方程的定义:解释方程的概念,强调方程是表示两个表达式相等的数学式子。
举例说明简单方程和稍复杂方程的区别。
1.2 方程的基本性质:介绍方程的基本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通过示例解释方程的解和未知数的概念。
第二章:解一元一次方程2.1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四个基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化简。
通过示例详细解释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常见错误:分析常见的解方程错误,如符号错误、移项错误、化简错误等。
给出避免这些错误的建议和技巧。
第三章:解一元二次方程3.1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求根公式。
解释公式中各项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使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3.2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法:介绍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和思路。
举例说明如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强调因式分解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第四章:解方程组4.1 解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介绍解方程组的三种基本方法:代入法、消元法、图解法。
解释每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情况。
4.2 解方程组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解方程组的应用,如相遇问题、利润问题等。
示范如何运用解方程组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5.1 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解释不等式的概念,强调不等号表示两个表达式的大小关系。
介绍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传递律等。
5.2 不等式组的解法:介绍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举例说明如何求解不等式组的解集。
强调解不等式组时的注意事项,如符号的传递和交集的计算。
第六章:线性方程的应用6.1 线性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介绍线性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成本计算、利润最大化问题。
示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方程,并求解。
6.2 线性方程组的应用:介绍线性方程组在工程、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稍复杂的方程(例1)》评课稿评课人:赖旺根““稍复杂的方程”这部分内容担负着教学列方程和教学解方程的双重任务,是本单元的难点。
10月26日邱平老师在五(11)班上了《稍复杂方程》例1,很好地处理了列方程与解方程这两大难点,精彩地展现老师与学生的风彩,感触颇深。
一、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程序清晰自然。
本节课按照找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这一主线有条不紊地进行。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邱老师教学设计合理,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课始邱老师出示3句话,让学生说出各题的数量关系:(1)今年比去年增产50吨。
(2)白花是红花的2倍。
(3)白花比红花的2倍少10朵。
这样安排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降低了学生的思维坡度。
教师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说清楚这3句话的数量关系,特别是重点分析了第3句话的数量关系,把这句话分析透彻后,然后再出示例1,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在其后的教学流程中,教师侧重于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解稍复杂的方程。
通过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写一写等活动,引导学生概括、归纳数量关系式,使学生对新知理解更深入、更透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解稍复杂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多次强调先把“2X”看成一个数(整体)以及解方程的格式,当然,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较难理解的,但多次强化之后学生是能正解理解方程的解法的。
本课时非常注重知识的疏理,如例1讲完后,师提出了“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要经过哪些步骤?你觉得最关键的是什么?”,通过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出解方程的四个步骤:1.弄清题意,设未知数为x。
2.分析、写出等量关系式。
3.列方程并解方程。
4.检验,答题。
这样安排,学生都能理解列方程解决问题时的关健点和要注意的地方。
二、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认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本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索尝试、交流互动等活动,逐步掌握列、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思路和方法,整个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案:方程——解稍复杂的方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包括: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法、消元法、代入法等。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等。
3. 实际问题中的方程求解: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运用所学方法求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尤其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
2. 新课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移项法、消元法、代入法等方法。
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等方法。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方程求解,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与意义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法、消元法、代入法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4. 实际问题中的方程求解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将其转化为方程,并求解。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的设计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稍复杂的方程(二)》说课稿苏版第九册第四单元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稍复杂的方程(二)》,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
一、说教材在学习《稍复杂的方程(二)》之前,学生已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作用,并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差不多性质,并能运用它解简易方程。
这一课时是对前面知识的提高深化,也是列方程,解方程内容的深化,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难点。
依照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二、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学会列形如ax+bc=d的方程解决一些简略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接洽。
依照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形,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学会解形如ax+bc=d的方程。
教学难点定为:列方程和解方程三、说教法学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体会基础上。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关心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明白得和把握差不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体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在这节课中我采纳了激、导、探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在探究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
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依照教学要求,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忆总结,完善认知。
四、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创设了一个“学校举行运动会”的情境,接着向学生出示问题:为了给运动员加油助威,我们班买了10个鼓掌板和20个拉拉球,已知每个鼓掌板3.5元,每个拉拉球2.5元,一共花了多少元?(在那个地点我要紧是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接着出示图片说:运动员竞赛专门辛劳,因此老师还给他们买了水果。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稍复杂的方程 -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稍复杂的方程的概念2. 稍复杂的方程的解法3. 稍复杂的方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稍复杂的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概念,学会解稍复杂的方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稍复杂的方程。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方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方程解决,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方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教案遵循人教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稍复杂的方程的解法,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稍复杂方程解法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稍复杂方程实例,通过详细讲解和逐步推导,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稍复杂的方程(教案)第一章:方程的概念回顾1.1 复习方程的定义: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2 复习方程的组成:方程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
1.3 复习解方程的方法:解方程的方法有代入法、消元法、换元法等。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1 定义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ax^2+bx+c=0的方程,其中a、b、c是常数,x是未知数。
2.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
2.3 练习解一元二次方程:给学生提供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让学生练习解方程。
第三章:含有绝对值的方程3.1 定义含有绝对值的方程:含有绝对值的方程是形如|ax+b|=c的方程,其中a、b、c是常数,x是未知数。
3.2 掌握含有绝对值的方程的解法:含有绝对值的方程的解法有分段讨论法、图像法等。
3.3 练习解含有绝对值的方程:给学生提供一些含有绝对值的方程的例子,让学生练习解方程。
第四章:含有不等式的方程4.1 定义含有不等式的方程:含有不等式的方程是形如ax+b≥c或ax+b≤c的方程,其中a、b、c是常数,x是未知数。
4.2 掌握含有不等式的方程的解法:含有不等式的方程的解法有图像法、数轴法等。
4.3 练习解含有不等式的方程:给学生提供一些含有不等式的方程的例子,让学生练习解方程。
第五章:方程的实际应用5.1 理解实际应用中的方程:实际应用中的方程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通过解方程来求解问题的过程。
5.2 掌握实际应用中方程的解法:实际应用中方程的解法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有代入法、消元法等。
5.3 练习解决实际应用中的方程: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应用中的方程的例子,让学生练习解方程并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方程组的解法6.1 定义方程组:方程组是由两个或多个方程组成的,这些方程之间用等号连接。
6.2 掌握方程组的解法:方程组的解法有代入法、消元法、矩阵法等。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稍复杂的方程(精选3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稍复杂的方程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的例3教学目标:1、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学会设计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并能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2、学校科技小组的男生是女生人数的4倍,设女生有x人,男生有()人,男女生共()人。
3、学校图书组有女生x人,男生为女生的2.5倍,男生有()人,男女同学共()人。
4、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二、新授课教学教科书第70页的例3。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析本题的数量关系。
请学生说出数量关系,教师板书。
陆地面积+ 海洋面积= 地球表面积教师:这道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而这两个未知数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
我们在解题时,只要设其中的一个未知数为x,而另一个未知数就可以用这个未知数来表示,为了解方程方便,通常情况下,设一倍数为x。
3、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就为2.4x亿平方千米x + 2.4x = 5.1(1 + 2.4)x = 5.13.4x = 5.13.4x÷3.4 = 5.1÷3.4x=1.5提问:1.5表示什么?(1.5表示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那海洋面积该怎样求呢?一种:5.1-1.5=3.6(亿平方千米)另一种:2.4 x=2.4×1.5=3.6(亿平方千米)答: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是3.6亿平方千米。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1、甲乙两堆货物共重60吨,乙的重量甲的3倍,甲乙两堆货物各种多少吨?2、苹果重量是梨子重量的4倍,梨子比苹果少600千克,梨子和苹果各重多少千克?3、练习13 (4、6、7题用方程解)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讲小结:今天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四、作业:练习十三(5 —10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稍复杂的方程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69页例2教学目标:1、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稍复杂的方程(教案)第一章:方程的定义及基本性质1.1 方程的定义:解释方程的概念,强调方程是表示两个表达式相等的数学语句。
举例说明简单方程和稍复杂方程的区别。
1.2 方程的基本性质:介绍方程的四个基本性质: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可解性和稳定性。
通过示例解释每个性质的含义和应用。
第二章:解一元一次方程2.1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四个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每个步骤的执行方法。
2.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技巧: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的一些常用技巧,如变量的符号替换、倒数法等。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些技巧。
第三章:解一元二次方程3.1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介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四个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使用求根公式。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每个步骤的执行方法。
3.2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技巧:介绍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一些常用技巧,如因式分解、配方法等。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些技巧。
第四章:解不等式4.1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介绍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三个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每个步骤的执行方法。
4.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技巧:介绍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的一些常用技巧,如变量的符号替换、倒数法等。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些技巧。
第五章:方程和不等式的应用5.1 方程和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和不等式的应用,如成本计算、距离问题等。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并解之。
5.2 方程和不等式的综合应用:给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解决问题。
提供解答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六章:线性方程组6.1 线性方程组的定义:解释线性方程组的含义,即由多个线性方程构成的方程系统。
举例说明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和性质。
6.2 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介绍解线性方程组的三种主要方法:代入法、消元法、矩阵法。
《稍复杂的方程》数学教案设计模板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稍复杂的方程》数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会列形如ax+b=c或ax-b=c的方程,并能正确地解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较复杂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 情境引入(一)知识回忆:解以下方程:3x=147 y-34=71(二)导入例题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活动时间喜欢玩球吗?都参加哪些球类运动了?下面这组图片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稍复杂的方程》有关。
(出示主题图课件)2 提醒课题板书课题--稍复杂的方程3 新知探究1、师: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黑色皮共有12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白色皮?(课件出示)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生: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了解到了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正五边形,白色的皮是都是六边形。
师:正因为足球上有这样有趣的组合,令许多数学家为之着迷。
我们一起看看,足球的黑皮与白皮数量到底有什么秘密关系呢?师:那么哪个颜色更多一些哪?生:白色多一些。
师:同学们真细心,学习就应该如此,因为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有透彻的理解。
那同学们能不能帮三位小朋友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呢?生说师板书:解:12×2-4=24-4=20(块)2、同学们真棒,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看下面这道例题吧。
请一名同学来读一下。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的,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
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 2 倍少4块。
共有多少块黑色皮?(课件出示)3、请同学想想,这道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4、指名说。
教案:方程——解稍复杂的方程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意义,掌握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
2. 能够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意义。
2. 掌握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方程的变形。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简单的方程,引导学生回顾方程的定义和解方程的方法。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大家还能回忆起解方程的步骤吗?二、新课1. 讲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意义。
a. 出示例题:2x 3 = 9。
b.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发现方程中有两个数相加。
c. 讲解:像这样的方程,我们称之为稍复杂的方程。
2. 讲解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
a. 出示例题:2x 3 = 9。
b.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发现方程中有两个数相加。
c. 讲解:解这样的方程,我们需要将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3,得到2x = 6,然后再将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2,得到x = 3。
3. 练习解稍复杂的方程。
a. 出示练习题:3x - 5 = 7。
b. 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解方程的方法,尝试解这个方程。
c.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4. 讲解解决实际问题。
a. 出示实际问题:小明有10元钱,买了一些糖果后还剩下3元,问小明买了多少元的糖果?b.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得到10 - x = 3。
c. 讲解:这是一个稍复杂的方程,我们需要将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x,得到10 = 3 x,然后再将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3,得到x = 7。
三、巩固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1. 出示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
稍复杂的方程
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水平,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水平。
3.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使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解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解方程。
X-2.5=10
0. 4X=12
3.2+X=40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其数量间相等的关系。
1)女生比男生人数的3倍少10人。
2)这个月比上个月水电费的2倍多200元。
二、情景导入:
1、同学们见过足球吧?(出示1个足球)那你们观察过足球上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例1)一起观察挂图,问:同学们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师:几位同学的观察水平都很强。
老师还知道:那款黑白相间的足球是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的比赛用球,此后的一系列世界杯用球都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的。
三、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刚才有一位同学想知道黑色皮有多少块,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怎样解决黑色皮有多少块呢?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一部分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答,在学生讲解题思路时,老师能够用线路图表示;另一部分学生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依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还有另外的学生找到另外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
师:第一小组的同学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使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协助分析,很善于动脑。
其他同学依据不同的数据关系列出较复杂的方程,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
(板书课题)
2、小组合作探究稍复杂方程的解法:
1)生:我们还能够用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这个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最后求出X=12,还要检验12是不是这个方程的解。
(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解方程的步骤)
师:这位同学特别会想办法,利用我们原来学过简单方程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还有检验方程的好习惯。
但像2X-20=4 和2X-4=20 这样的方程能转化成我们原来学过的简单的方程再解答吗?
2)(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两个不同方程的解法步骤,并检验)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几个小组解答较复杂的方程都是先转化成简单的方程,然后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
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最后要检验结果是否准确。
大家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步骤是什么呢?
(生答完特点后,师生共同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并写答语。
)
四、巩固拓展:
1、解下列方程
4X+13=365
8+4X=56
3X—2=28
2、说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
故宫的面积比天安门广场面积的2倍少16万平方米。
猎豹的速度比大象的2倍还多30千米。
亚洲的面积比大洋洲面积的4倍还多812万平方千米。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比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的4倍还多13天。
3、P66 第二题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P66-P67 练习十二1、3、4
板书设计:稍复杂的方程
例1
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2X-20=4
2X-20+20=4+20
2X=24
2X÷2=24÷2
X=12
验算:方程左边=2X—20=2×12—20=4 方程的右边=4
左边=右边
所以X=12是方程的解
答:共有12块黑色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