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
- 格式:pdf
- 大小:941.11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二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
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和牛顿的画像;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牛顿刻苦钻研的小故事。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一、二小节。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习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设疑导入1、板书课题。
2、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300多年前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
牛顿小时候的怎样的一位孩子?他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做风车与他以后成为大科学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
(1)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学三个时间词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
这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文章。
(2)本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三、学习字词,识记字形1、再读课文,给带点这选择正确读音。
(根据本课中出现的多音字出题目。
)2、让学生自读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展开想象识记字形。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
计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幺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
”“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幺,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和牛顿的画像;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牛顿刻苦钻研的小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小学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情势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换思想等的工具。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原文三百多年前,英国有位大科学家叫牛顿。
牛顿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tíng)里。
他在小学念书的时候,特别爱好做手工。
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锯,买斧头,买凿(záo)子。
他整天忙着做手工,学习成绩(jì)不怎么好。
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
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风车装好了,牛顿帮奶奶背着一口袋麦(mài)子去磨面,只见风车带动石磨,白花花的面粉从石磨周围撒下来。
牛顿说:“奶奶,回去我也要做一个。
”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铛铛地忙个不停。
过了些日子,一架小小的风车果然做成了,用扇子一扇,风车就吱(zhī)吱地转起来。
奶奶说:“你的风车能磨面吗?”牛顿天真地说:“能。
”奶奶笑了。
第二天上学,牛顿把他那小小的风车带去,摆在课桌上。
同学们都围上来看。
牛顿中意地转着风车,大家也夸奖他做得好。
正在这时候,同班的卡特大声说:“牛顿,风车为何会转,你能讲出道理来吗?”“道理?”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知道道理。
卡特看牛顿发愣了,笑着说:“讲不出道理来,光会做有什么稀奇(hǎn)呢?真可笑!”同学中也迸(bèng)发出一阵笑声。
不知被谁一推,那架小风车掉在地上摔坏了。
牛顿羞得满脸通红。
他捡起摔坏的风车,心里难受极了,但是没有流一滴眼泪。
从此,牛顿发愤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何,渐渐地养成了刻苦研究的习惯。
2.小学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研究的精神。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参考课文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
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
”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
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1)第一段讲了什么?(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根据下列问题批画:(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3投影: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4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春天来了,老师让我们活动想象力,回家制作一架风车。
回到家后,我打开电脑搜寻如何制作风车,很快就找到几万条方法。
我迫不及待地取出剪刀、几张正方形彩纸、吸管和别针准备下手。
风车看起来很简单,但我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我很着急,一时情绪失控把剪刀扔在一边,实在不想再做了。
这时妈妈过来安慰我说:"不要着急,我们一起试试看。
"于是她陪同我一步一步按照说明书上的图示操作。
首先,在正方形彩纸上画两个对角线,将其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交汇点就是中心;然后沿对角线对称地剪出大概三分之二的弧线(不要切到中心),每隔一个角向中心折叠一次,用胶水粘好。
最后,从中心穿过吸管到另一头,用别针固定连接。
终于,有人指导下我亲手成功完成了第一架风车。
我带它到外面,轻轻一吹,风车叶片便起舞般转动。
制作过程中,我不仅尝试手工技能的乐趣,也体会到了挫折带来的成长。
这让我明白,只要下定决心,没有难事。
三年级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教学目的: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知大意。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是许多人都见过的现象。
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牛顿那么,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是写牛顿的什么事呀?(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
)板书:《做风车的故事》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牛顿为什么要做风车?他是怎么做风车的?风车做成功了没有?在这中间有什么事情发生?......)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有的问题通过读课文就能解决,有的问题解决不了,另外,还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咱们一并放到第二课时解决。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1)本课多音字较多,教师可采用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2)提示学生同一个字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选的读音也不相同。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顿左右结构,左边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弯钩;右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庭半包围结构,右下边是廷,不要写成延。
零上下结构,下边是个令字,不要写成今字。
麦上下结构,不要把上边的竖,下边的撇连起来写。
愤左右结构,右边中间是个艹,右边最后一笔是、。
遇半包围结构,右边第七笔是|,不要写成竖钩。
惯左右结构,右上角第四笔是|,不要写成两个、。
为了区别形近、同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进行巩固练习。
顿()庭()推()愤()吨()挺()堆()喷()通()羞()奖()遇()桶()差()桨()偶()3.理解词语:攒:积聚、积蓄。
凿子、锯、斧子是木匠用的工具,可让学生通过实物来认识。
得意:称心如意。
(也可采用演示的方法来理解)发愣:发呆的样子。
(也可采用演示的方法来理解)夸奖:称赞。
希罕:希奇。
发愤:决心努力的意思。
名人小时候的励志小故事牛顿励志小故事牛顿做风车的故事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
牛顿出身于一个平凡的小村子,还没出生父亲就不幸去世了,母亲改嫁,因此牛顿小时候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
那时候,村子里的人经常要到风车上磨面,奶奶也不例外。
牛顿从小就聪明好学,经常捣鼓一些小玩意,自己也动手做了很多小工艺,受到奶奶的夸赞,但是牛顿的成绩却不怎好,这让奶奶揪心不已。
有一天,牛顿把自己琢磨好久,做了一个小风车拿到奶奶面前,拿扇子一扇果然风车就吱呀吱呀地转起来了,奶奶开玩笑说,你这风车也能磨面吗,牛顿认真的回答:能。
但是奶奶怎么也不肯相信。
第二天,牛顿把做好的风车带到学校,大家都围拢过来好奇地大量这座神奇的小风车,牛顿感到非常自豪,一个同学问牛顿,这风车为什么会转,有什么原理。
牛顿感到莫名其妙,他从来没想过做风车还要什么原理,于是憋了半天也答不上来,大家都哄堂大笑,一哄而散,混乱中有人把牛顿的风车推到地上摔坏了。
牛顿捡起那个破碎的风车,难过的直掉眼泪,但是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把风车的原理弄清楚,从此以后牛顿再也不贪玩了,他更加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终于成为一个大科学家。
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做风车的作文做风车的作文范文(精选3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风车的作文范文(精选3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风车的作文篇1上午,老师教我们做纸风车,我觉得很有趣,所以很认真地看着老师演示。
我准备好一张蜡光纸、一枚图钉、一根塑料棒和一把手工剪刀,就开始动手制作了。
我先将准备好的纸对折两次,再用剪刀把刚对折好的曲线剪出一半,然后将对折好的四个角折到到中心点,用双面胶把它贴紧,最后用图钉把风叶和塑料棒固定在一起就完成了!你看,做风车是不是很有趣!做风车的作文篇2今天上午,有美术课和体育课。
第三节课是体育课,王老师有事不能来,马老师替王老师看班。
正好第四节课是美术课,老师课前就告诉我们做风车或陀螺,所以这节课我想做风车。
我看全班同学都是这么想的,他们也都在做风车。
我的风车是这样做的:先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成一个正方形,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沿着对角线对折两次,展开后沿着对角线向中心剪,中心不能剪开,这样就成了四个三角形。
沿着四个三角形的左边或右边的角向中心对折,用剪刀把中心穿破,用小棍从中心穿过,然后用胶布固定一下。
这样做好了一个风车。
看着我自己做好的风车,心里特别高兴。
做风车的作文篇3今天,我学会了做纸风车。
我和妈妈一起准备了材料:一张正方形纸、大头钉、胶棒、小木棍。
我们开始做风车了。
先把卡纸对折再对折形成一个小三角,然后展开沿着折线剪开,剪到距离中心三分之一的地方就停下。
再把剪开的四个角分别折向纸的中心点,用胶棒粘住。
最后用大头钉固定在小木棒上。
一架小风车就做成了。
我高兴的拿着小风车去公园玩,风车在风中转呀转,真好看!看着玩着自己制作的小风车,我的心里高兴极了!做风车的作文篇4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开始做风车。
我先拿了一张正方形彩纸,对角折了两次,然后,我沿着抓痕小心翼翼地剪了下去,一直剪到离中心点距离三分之一的地方,我把每个三角形的一个角有序的向中心点折去,我刚按住一个角,正要压上另一个角时,它就像淘气的小孩一下子弹了回来,唉,没办法,我只好重新折,我连续折了三次终于“安抚”好它了。
一、教案基本信息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三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用途。
4. 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风车故事。
教学内容:1. 课文《做风车的故事》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认读。
3. 风车制作过程的学习。
4. 风车的用途探讨。
5. 创作自己的风车故事。
教学资源:1. 课文《做风车的故事》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风车制作材料(彩纸、竹签、胶水等)。
4. 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风扇,提问:你们知道风扇是如何工作的吗?2. 引导学生思考风车的用途和制作过程。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生字词学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 学生分组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四、风车制作过程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风车的制作过程。
2.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风车制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风车。
二、创作风车故事(15分钟)1. 教师出示风车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风车故事。
2. 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风车故事。
三、绘画风车(15分钟)1. 学生选择绘画工具,开始绘画风车。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的风车故事。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能力。
3. 学生制作风车的动手能力。
4. 学生创作风车故事的想象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风车做风车(一)今天,我难得有雅兴做风车,妈妈给我了我5元钱,我先用2元买了红纸和绿纸,在用5角买了朵小红花。
开始做风车了,我先用红纸剪出风车形状,没想到剪坏了,这下我的雅兴可扫没了,不过我想起老师说过有志者事竟成,我就又去买了张2元五角闪闪发光的红纸。
我用红、绿纸剪出风车,然后弄上小红花,在上面弄上一个小洞,装上一个扫把上的东西。
做成后,可漂亮了!做风车(二)做风车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做风车。
我们首先拿出一张粉色的彩纸沿着正方形的彩纸折成对角,我和妈妈沿着对角线剪开一小段,然后间隔把四个角向中心弯,并用双面贴把它们粘起来,最后用图钉固定一根小棍,一个风车就做好了。
我自己贴上美丽的贴画,写上自己的祝福话,一个漂亮的风车就做好了。
我拿着手中的风车在暖和的春风里奔跑,风车在旋转,帮我把祝福话带给春姑娘。
做风车(三)前几天,美术老师让我们做一个风车,下星期二交上来。
我准备做一个超级风车。
星期六,我从学具袋里找出一张白色的和一张黑色的卡纸,首先把两张卡纸折成四方形,再把多余的撕掉,把卡纸按角对折两次后,再把纸张开,用剪刀沿着线剪,不超过中心点,然后从这八个角间隔选出四个角向中心点折去,用大头针从中心点穿过去,拿一个吸管,将吸管的头部和风车的中心固定在一起,把大头针折弯,免得让风车和吸管分离。
风车做好了,我开始装饰风车。
首先,我在风车上写了一句祝福的话,然后用剩余的纸剪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用胶水把小动物贴在风车的每个角上,再找5个小钢圈,把其中的一个贴在风车的中心,另外四个贴在四个角上,风车就装饰完了。
一阵风吹来,风车呼呼地转起来,贴在风车上的小动物翩翩起舞,我在春风中慢慢的跑着,把我祝福的语言送给了春姑娘。
做风车(四)在一节美术课上,美术老师叫我们做风车。
听了美术老师讲了方法后,我们就急急忙忙动手了。
我先拿出了两张彩纸,分别是青色和红色。
我把红色的彩纸裁成正方形,再把正方形对角对折两次,然后把红色的彩纸打开,就看到四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再把三角形的对角线剪开,但绝对不能剪到头,那样风车就会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