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我妈妈教案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7
中班美术教案我妈妈及反思(通用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选用教材《我妈妈》,主要内容是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妈妈的特征、色彩的运用、绘画技巧和手工制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妈妈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妈妈的特征,学会运用色彩进行绘画。
难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我妈妈》,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学具:学生自带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妈妈的特征,如妈妈的职业、外貌、兴趣爱好等。
2. 讲解:教师讲解妈妈的特征,如妈妈的笑容、发型、衣着等,并示范绘画技巧。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自行绘画妈妈的特征。
4. 指导: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绘画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创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一幅关于妈妈的绘画作品。
6. 展示: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7.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妈妈的特征、色彩的运用、绘画技巧和手工制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回家后为妈妈绘制一幅画作,并写下对妈妈的祝福语。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完成画作,并写下对妈妈的祝福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妈妈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表达对妈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同时,可以邀请学生的妈妈来校参加亲子活动,增进家校互动。
中班美术优质教案我妈妈及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美术课程第四章《我爱我家》,详细内容为“我妈妈”。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描绘自己母亲的形象,培养他们用绘画表达情感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观察自己母亲的外貌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情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描绘母亲的形象,表达出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观察母亲的外貌特征,学会用绘画表达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画纸、画笔、彩泥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中人物是谁。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与妈妈之间的趣事,营造温馨的氛围。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关注母亲的外貌特征。
教师示范如何用画笔描绘母亲的形象,讲解绘画技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观察和思考,用画笔描绘自己母亲的形象。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4. 课堂展示与评价(5分钟)教师挑选部分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述画作背后的故事。
鼓励幼儿课后继续观察母亲,尝试用其他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妈妈》2. 板书内容:母亲的外貌特征绘画技巧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妈妈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完成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绘母亲的形象,让幼儿学会用绘画表达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母亲的观察不够细致,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指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幼儿为自己的母亲画像,增加亲子互动。
组织一次“我心中的妈妈”主题画展,展示幼儿作品,增进家园联系。
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家庭成员,尝试用绘画表达对他们的爱。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学校启蒙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既要有趣又要能够传达一些道理,培养孩子的各项基础能力。
幼儿园阶段最常用的资料是幼儿园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提问互动环节、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梳理安排好每次的课堂环节。
好的教案设计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技能。
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一些优质的教案案例,方便大家使用学习。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我的妈妈》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目标:1.学习画人物头像,能表现出妈妈的主要特征;2.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准备:人物纸型一个,各式发型若干,绘画用具。
过程:1、向幼儿介绍"三八"妇女节的意义,使幼儿了解这个节日是谁的节日。
2、请幼儿说出自己妈妈长的什么样子。
“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可请几名幼儿在全班讲述,然后分组都来说明自己妈妈的特征是什么)。
3、教师出示纸型人物,再将若干种头发型式分别配在头上,让幼儿清楚各种发型的特点及画在头部的主要位置。
4、请幼儿想想自己的妈妈平时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绘画能力请幼儿自己画也衣服并选择颜色,也可以为幼儿示范两至三种服装形式让幼儿选择。
5、教师在指导中注意巩固幼儿对人物五官的掌握,根据幼儿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如:一个黑点的眼睛;有眼眶的眼睛;双眼都有睫毛的眼睛等。
6、力求把妈妈半身像画得端正,在绘画中教师用亲切鼓励的语言调动启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使幼儿身心投入。
活动反思:妈妈是最美的……“把自己的妈妈画得漂亮一些”这是我设计这堂活动的一个隐性目标,因此在指导导电中强调“把妈妈的眼睛画的有神一些、把妈妈开心的表情画出来……”。
活动进行之前,我有些担心:孩子会夸自己的妈妈吗不料,当我问第二个问题时,幼儿表现得异常的兴奋,简直是七嘴八舌:“我妈妈长得很漂亮。
2024年中班美术教案我妈妈及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家人与我》,详细内容为“我妈妈”。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描绘自己妈妈的外貌特征、表情和动作,培养幼儿对亲人的关爱之情,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妈妈的外貌特征,学会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妈妈。
2. 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敬爱之情,懂得感恩。
3.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妈妈的外貌特征描绘,表情和动作的表现。
重点:观察妈妈的特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进行绘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妈妈的照片、画纸、画笔、颜料、范例作品。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妈妈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妈妈的外貌、表情和动作,让幼儿分享自己妈妈的特点。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通过范例作品,讲解如何观察妈妈的特点,并进行线条和色彩的绘画示范。
3. 幼儿绘画实践(10分钟)幼儿根据观察和示范,开始绘画自己的妈妈。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展示妈妈的某一动作或表情,让幼儿快速描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幼儿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我妈妈》2. 内容:观察妈妈的外貌特征学会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妈妈培养对妈妈的敬爱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仔细观察妈妈,为妈妈画一幅肖像画。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观察和表现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示范等方式,让幼儿学会描绘妈妈的外貌特征,培养了幼儿对妈妈的敬爱之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绘画技巧。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如剪纸、泥塑等)表现妈妈的特点,丰富幼儿的美术表现手法。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为妈妈做一件小事,表达对妈妈的关爱。
中班美术教案我妈妈及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家人与我》,详细内容为“我妈妈”主题绘画活动。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描绘自己妈妈的外貌特征,培养幼儿对家人的关爱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观察自己妈妈的外貌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妈妈的外貌特征,并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重点:培养幼儿对家人的关爱,学会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妈妈的画像、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水杯、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妈妈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妈妈的外貌特征,如发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妈妈的画像为例,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
步骤一:用铅笔在画纸上轻轻勾勒出妈妈的轮廓。
步骤二:用画笔和颜料填充妈妈的头发、眼睛、鼻子、嘴巴等。
步骤三:为妈妈添加衣服、饰品等细节。
步骤四:用水粉颜料为画面背景上色。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绘画自己的妈妈。
4. 课堂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欣赏。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我妈妈》2. 绘画步骤:步骤一:勾勒轮廓步骤二:填充颜色步骤三:添加细节步骤四:背景上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我妈妈》的画。
2. 答案要求:画面清晰,特征明显,色彩搭配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作品。
(2)开展“我的家人”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尝试描绘其他家庭成员。
(3)组织幼儿参观美术馆,欣赏更多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妈妈的外貌特征。
2. 例题讲解中,绘画步骤和技巧的详细说明。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我妈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家人与我》,详细内容为“我妈妈”。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描绘,让他们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感受妈妈的外貌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家人的关爱之情,增强他们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描绘妈妈的外貌特征。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让他们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妈妈的照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范例作品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妈妈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妈妈的外貌特征。
(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让幼儿分享和妈妈在一起的趣事,激发他们对妈妈的情感。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范例作品,讲解绘画妈妈的方法和技巧。
(2)教师现场演示绘画过程,边画边讲解,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绘画步骤。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在画纸上用铅笔画出妈妈的外貌轮廓。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完善作品(5分钟)(1)幼儿用水彩颜料为作品上色。
(2)教师指导幼儿调色,帮助他们完成作品。
5. 展示评价(5分钟)(1)幼儿将作品贴在黑板上,教师组织大家进行评价。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妈妈》2. 板书内容:(1)妈妈的外貌特征(2)绘画妈妈的方法和技巧(3)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的妈妈2. 作业要求:结合课堂所学,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你的妈妈。
3. 答案:(1)观察妈妈的外貌特征,用铅笔画出轮廓。
(2)用水彩颜料为作品上色,注意调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思考和绘画,让幼儿学会了表达对妈妈的爱。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我妈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亲人》,详细内容为《我妈妈》。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描绘,让他们用画笔表达对妈妈的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描绘人物形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2. 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感恩之情,懂得珍惜亲情。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激发他们创作美术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描绘妈妈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感恩之情,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妈妈的照片、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范例作品。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妈妈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妈妈的特点,如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2. 范例讲解(5分钟)展示范例作品,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妈妈的特点。
3. 实践操作(15分钟)1. 指导幼儿用画笔描绘妈妈的特点。
2. 引导幼儿用色彩表现妈妈的形象。
3. 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表达对妈妈的爱。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在画纸上独立完成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妈妈》2. 板书内容:1. 妈妈的形象特点2. 绘画步骤和技巧3. 对妈妈的感恩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我妈妈》的作品。
2. 答案:1. 观察妈妈的特点,如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2. 用画笔和色彩描绘妈妈的形象。
3. 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绘妈妈的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绘画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之情。
2. 鼓励幼儿用其他艺术形式,如手工、剪纸等,创作关于亲人的作品。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我妈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材,以“我妈妈”为主题开展绘画活动。
通过观察和描述妈妈的特征,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感恩之情,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学会观察和描述妈妈的特征,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2. 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妈妈的特征,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
难点:如何将妈妈的特征生动地表现出来,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妈妈的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妈妈的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一张妈妈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妈妈的特征,如发型、脸型、衣着等。
让孩子们分享他们对妈妈的观察结果。
2. 讲解:向孩子们讲解如何绘画妈妈的特征,如发型、脸型、衣着等。
示范绘画过程,让孩子们跟着一起绘制。
3. 实践:孩子们根据妈妈的图片,用自己的画笔和颜料,绘画出妈妈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孩子们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将孩子们完成的画作展示在教室的墙面上,鼓励孩子们相互欣赏、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妈妈的特征:发型脸型衣着绘画步骤:1. 观察妈妈的特征2. 绘画妈妈的特征3. 剪下妈妈特征4. 粘贴妈妈特征5. 完成画作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观察自己的妈妈,绘画出妈妈的特征,并剪下来粘贴在画纸上,下节课带来展示。
答案:孩子们的作业将根据他们观察和绘画的妈妈特征进行评分,主要评价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技能和创作意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在观察、描述和绘画妈妈特征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参与度。
他们在合作完成画作的过程中,学会了相互沟通、协作。
但在绘画技能方面,部分孩子仍需进一步提高。
拓展延伸:下节课,我们将开展“我爸爸”的绘画活动,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和描述爸爸的特征,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
幼儿园中班美术优秀教案《我的妈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我爱我家》,详细内容为“我的妈妈”。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绘自己的妈妈,让他们学会用美术形式表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描绘人物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2. 培养幼儿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学会关爱家人。
3.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描绘妈妈的特点,表现妈妈的形象。
2.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用线条、颜色等绘画元素表现人物形象,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妈妈的图片、绘画材料(画纸、画笔、水粉颜料等)。
2. 学具:绘画材料(画纸、画笔、水粉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妈妈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妈妈的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妈妈的外貌、性格等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以一位妈妈的形象为例,讲解绘画步骤。
(2)教师演示如何用线条、颜色等绘画元素表现妈妈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描绘自己的妈妈。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每个幼儿的绘画进行个性化指导。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1)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每个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和表扬他们的优点。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我的妈妈》2. 绘画步骤:(1)用线条勾勒妈妈的轮廓。
(2)用颜色填充妈妈的衣服、头发等。
(3)描绘妈妈的脸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的爸爸或家人。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描绘出爸爸或家人的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描绘妈妈,让幼儿学会了用美术形式表达情感。
(2)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课后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我妈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人》,详细内容为“我妈妈”。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绘自己母亲的形象,让他们学会用绘画表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观察自己母亲的外貌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用绘画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幼儿对家人的热爱,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母亲的外貌特征,并能用绘画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绘画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妈妈的图片、画纸、画笔、彩泥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妈妈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母亲的外貌特征。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讲解绘画妈妈的方法,引导幼儿关注母亲的特征。
(2)教师示范绘画妈妈,边画边讲解。
3. 幼儿实践(10分钟)幼儿根据观察和示范,用画笔和彩泥描绘自己母亲的形象。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名幼儿的作品进行讲解,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讲解,修改自己的作品。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绘画心得。
(2)教师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我妈妈2. 内容:妈妈的外貌特征、绘画步骤、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的爸爸2. 答案:无统一答案,要求幼儿根据观察和绘画技巧,完成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母亲的外貌特征,让他们学会用绘画表达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绘画心得。
(2)鼓励幼儿用绘画表达其他家庭成员,如爸爸、爷爷、奶奶等。
(3)组织一次以“我的家人”为主题的绘画比赛,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中班美术优秀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妈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我爱我家》,详细内容为《我妈妈》。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描绘,让他们用画笔表达出自己心中妈妈样子,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仔细观察妈妈外貌特征,并用自己话进行描述。
2. 培养幼儿运用线条、图形、颜色等绘画元素表现妈妈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家庭、尊敬父母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妈妈特点,并运用绘画元素进行表现。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妈妈照片、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范例作品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讨论:“你们最喜欢人是谁?”引导幼儿回答:“妈妈”。
然后展示妈妈照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妈妈特点。
2. 观察讨论(10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并描述自己妈妈外貌特征,如脸型、眼睛、鼻子、嘴巴、发型等。
3. 范例讲解(5分钟)展示范例作品,引导幼儿观察画家是如何运用绘画元素表现妈妈,同时讲解线条、图形、颜色等绘画技巧。
4. 动手绘画(10分钟)指导幼儿运用观察到特点,结合绘画技巧,开始绘画自己妈妈。
5. 随堂练习(10分钟)在绘画过程中,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6. 展示评价(5分钟)让幼儿将自己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评价,鼓励幼儿说出自己作品优点和不足。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妈妈》2. 板书内容:妈妈外貌特点:脸型、眼睛、鼻子、嘴巴、发型等绘画技巧:线条、图形、颜色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仔细观察妈妈,为妈妈画一幅画,要求运用今天学到绘画技巧。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幼儿在观察、描述和绘画方面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运用绘画技巧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幼儿园中班美术优秀教案《我的妈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人》,详细内容为《我的妈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将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妈妈,培养他们观察、表达、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自己妈妈的外貌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 培养孩子们运用线条、颜色表达情感,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孩子们热爱家庭、尊重父母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表达妈妈的外貌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运用绘画形式表现妈妈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妈妈的照片、绘画工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妈妈的照片,引导孩子们观察、描述妈妈的外貌特征,如头发、眼睛、鼻子、嘴巴等。
2. 讲解绘画技巧(10分钟)教师讲解如何运用线条、颜色表达情感,引导孩子们用绘画工具表现妈妈。
3. 课堂示范(5分钟)教师现场绘画一位妈妈,展示绘画过程,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绘画方法。
4. 孩子们动手绘画(10分钟)孩子们根据观察和示范,用画纸、画笔、彩泥等工具,动手绘画自己的妈妈。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的妈妈》2. 绘画步骤:a. 观察妈妈的外貌特征b. 用线条、颜色表达情感c. 动手绘画妈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位自己最爱的家人。
2. 答案:孩子们根据课堂所学,完成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孩子们积极参与,观察力和绘画技能有所提高。
但在引导孩子们表达情感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绘画过程,培养他们热爱家庭、尊重父母的思想感情。
同时,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表达,提高绘画水平。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我妈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材《我妈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章“我爱我家”中的第三节“我妈妈”。
详细内容为通过绘画形式,让孩子们描绘出自己心中妈妈的样子,表达对妈妈的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增进孩子们对妈妈的爱,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和表达妈妈的特点,用绘画形式表现妈妈。
重点:掌握绘画基本技巧,学会用线条和颜色描绘妈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纸、画笔、颜料、画板、妈妈的照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水杯、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妈妈的照片,让孩子们观察妈妈的特点,引导他们说出妈妈的容貌、性格等。
2. 例题讲解(5分钟)以一张妈妈的图片为例,讲解绘画的基本步骤,如勾勒轮廓、上色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孩子们根据观察到的妈妈特点,进行绘画练习。
4. 互动交流(5分钟)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绘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我妈妈》2. 内容:a. 绘画步骤b. 妈妈的特点c. 家庭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妈妈”为主题,画一幅妈妈的肖像画。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孩子们完成一幅妈妈的肖像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2. 拓展延伸:a. 家园联系:将孩子们的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增进亲子关系。
b. 环境创设:将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在班级环境中,营造温馨的氛围。
c. 情感教育:结合课堂所学,开展家庭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更加珍惜家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
中班美术教案我妈妈及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我爱我家》中的第三节《我妈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将运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出自己心中妈妈的样子,表达对妈妈的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通过观察和想象,描绘出自己心中妈妈的形象。
2. 培养孩子们对家庭的热爱,增进亲子关系,学会感恩。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描绘妈妈的特点,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重点:掌握绘画技巧,描绘出妈妈的样子,表达对妈妈的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妈妈的照片、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水桶、毛巾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水桶、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妈妈的照片,引导孩子们说出妈妈的特点,激发他们对妈妈的感情。
2. 示范讲解:a. 教师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妈妈的特点。
b. 教师分步骤讲解绘画过程,强调绘画技巧。
3. 实践操作:a. 孩子们根据观察和想象,开始绘画自己的妈妈。
b.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给予鼓励。
4. 课堂互动:a. 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b. 教师邀请孩子们分享绘画心得,引导他们表达对妈妈的爱。
a. 教师对孩子们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强调优点,指出不足。
b. 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给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妈妈》2. 绘画步骤:a. 观察妈妈的特点b. 选择合适的绘画材料c. 按照步骤进行绘画d. 表达对妈妈的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我妈妈》的画,表达对妈妈的爱。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一幅充满爱意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绘画活动,让孩子们表达对妈妈的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绘画技能。
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孩子们为自己的妈妈画像,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我妈妈》含反思Part 1: 教案设计课程名称:我妈妈适龄: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描述本身妈妈的方式。
2. 提高幼儿的艺术实践本领,让他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纹理。
3. 提高幼儿的表达本领,让他们可以描述本身妈妈的好习惯和喜好。
材料:1. 白纸2. 彩色纸3. 果冻笔/蜡笔4. 剪刀教学步骤:步骤一: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
在介绍完主题后,激励幼儿共享和描述本身的妈妈,并询问他们的好习惯和喜好。
步骤二:分发纸张和材料,引导幼儿使用画笔和彩色纸纸,依照本身的妈妈的样子画出妈妈的头像。
步骤三:让幼儿描述妈妈的好习惯和喜好,并在他们的画作中添加适当的细节,如妈妈喜爱的衣裳风格、饰品。
步骤四:借助音乐、说唱或其他视觉辅佑襄助材料,帮忙幼儿更好地表达和共享本身的想法。
步骤五:激励幼儿共享他们的画作和描述,在课堂上呈现他们的作品。
Part 2: 反思教育不仅是教育幼儿学问,更是为幼儿制造一个可以取得学问、加强智力、快捷思维、积累阅历的环境。
教育的过程是一种相互的交流,不仅仅是老师的叙述,同样需要幼儿的参加和沟通、学习的能动性。
老师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各种丰富的游戏等教学环节,多角度,多维度地进行教学,并适时针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显现的问题或困惑,适时作出调整和改进。
在此次美术教学中,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首先,通过简洁明白的题目和目标,让幼儿知道本身的学习方向。
这是我本次教学中很紧要的一点。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教学目标不应过于多而杂,不能太过于抽象。
通过简洁、明确的题目,能让幼儿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其次,我尽量激励幼儿自动询问、自主学习,并積極引导他们表达和共享本身的想法、做法。
幼儿是以学习为目的的,其学习需要在愉悦的氛围下进行。
教育者不仅应在学习方法和学问层面上进行引导,也应帮忙幼儿加强自信,培育自主学习本领。
幼儿园中班美术优秀教案《我的妈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我爱我家》,详细内容为“我的妈妈”。
通过本节课,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妈妈,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绘画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绘出妈妈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色彩搭配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家庭、尊重父母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并描绘出妈妈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色彩搭配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妈妈的照片、绘画工具、画纸、彩笔等。
学具:画纸、彩笔、橡皮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妈妈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妈妈的特征。
如:“这是谁的照片?她是谁?她长什么样子?”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自己的妈妈为例,现场进行绘画示范,讲解绘画步骤及技巧。
步骤一:画出妈妈的脸型。
步骤二:画出妈妈的眼睛、鼻子、嘴巴。
步骤三:画出妈妈的头发、衣服。
步骤四:为妈妈涂上漂亮的颜色。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观察到的妈妈特征,开始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教师挑选部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幼儿互相评价,鼓励幼儿说出自己作品中妈妈的特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我的妈妈1. 观察妈妈特征2. 绘画步骤步骤一:画脸型步骤二:画五官步骤三:画头发、衣服步骤四:涂颜色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画一画我的家人要求:观察家人的特征,完成一幅以家人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课程,幼儿对绘画妈妈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观察力、想象力得到提升。
但在绘画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色彩搭配掌握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课后,教师可布置观察家人的作业,让幼儿在家庭中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同时,鼓励幼儿与家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增进家庭亲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并描绘出妈妈的基本特征。
中班美术教案我妈妈及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我爱我家》中的第三节《我妈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将利用彩泥、画笔等材料,描绘出自己心中妈妈的样子,表达对妈妈的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妈妈的外貌特征,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孩子们对妈妈的尊敬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3. 学会运用彩泥、画笔等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妈妈的特点,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对妈妈的尊敬和热爱,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妈妈的照片、彩泥、画笔、画纸、调色盘等。
2. 学具:彩泥、画笔、画纸、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妈妈的照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妈妈的特点,如发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照片吗?她有什么特点?2. 示范讲解(10分钟):以一张妈妈的照片为例,演示如何用彩泥、画笔描绘妈妈的样子。
1. 先用彩泥制作妈妈的头发、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
2. 用画笔在画纸上描绘出妈妈的轮廓,然后将彩泥粘贴在相应的位置。
3. 用画笔进行细节描绘,使画面更加生动。
3. 实践操作(15分钟):孩子们根据示范,动手制作自己心中妈妈的样子。
1. 先用彩泥制作妈妈的头发、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
2. 用画笔在画纸上描绘出妈妈的轮廓,然后将彩泥粘贴在相应的位置。
3. 用画笔进行细节描绘。
4. 随堂练习(5分钟):1. 孩子们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创作心得。
2. 老师针对每个孩子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妈妈》2. 教学目标:1. 学会观察妈妈的特点,表达对妈妈的爱。
2. 学会运用彩泥、画笔等材料进行创作。
3.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念。
3. 教学步骤:1. 观察妈妈的特点。
2. 示范讲解创作过程。
3. 实践操作,制作自己心中的妈妈。
中班美术我妈妈教案反思
中班美术我妈妈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观察图片,理解绘本中妈妈所变化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能够大胆表达,感受母爱的伟大,知道妈妈很爱自己,自己也很爱妈妈,并乐意表达对妈妈的爱,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我妈妈教案吧。
设计思路:
妈妈是每一个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是无可替代的角色。
妈妈总是不计一切的爱着自己的孩子。
《我妈妈》这一个绘本就是描述了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妈妈,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希望孩子在观察图片的同时,理解故事中妈妈所变换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知道妈妈很爱自己,自己也很爱妈妈,整个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能仔细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结合自己经验,大胆讲述,但是通过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思来感受“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对中班初期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环节一,谈话引出身边有爱心的人——妈妈,激发孩子的兴趣;环节二,观察图片,理解其深刻含义;环节三,大胆讲述,感受母爱的伟大。
三个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深化,让孩子感受到母爱。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理解绘本中妈妈所变化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能够大胆表达。
2.感受母爱的伟大,知道妈妈很爱自己,自己也很爱妈妈,并乐意表达对妈妈的爱。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课件,背景音乐,录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示爱心图片)这是什么?(爱心)
对,这是一颗用花布做的爱心,在你的身边,谁是有爱心的人呢?
小结:原来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有爱心的人。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十分有爱心的妈妈。
二、观察图片,理解内容
1、第1页(封面)
提问:
(1)这是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她长得什么样?(头发长长卷卷的,穿了一件花衣服)
(2)她在干什么?她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过渡:会做小狗逗你笑的妈妈会是个什么样的妈妈呢,我们一起往下看。
2、第2页(厨师)
提问:
(1)妈妈变成了谁?(厨师)
(2)大厨师妈妈做了些什么好吃的东西啊?(蛋糕:桃子样、爱心样、草莓味、橘子味)
小结:哇!她会做各种各样的蛋糕,闻一闻,好香啊。
妈妈真是个手艺独特的大厨师。
(3)你的妈妈会给你做什么好吃的?
(4)妈妈在做饭的时候辛苦吗?那妈妈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她是为了谁?
小结: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她不怕辛苦,愿意每天给你做饭。
过渡:妈妈又会变成谁呢?(一起说“变变变”)
3、第3页(大力士)
提问:
(1)咦,妈妈又在干什么了?(拿了很多东西)
(2)妈妈为什么要拎这么多东西?一下子拎这么多的东西,会怎么样?(累)
(3)拎了这么多的东西会很累,可是看看妈妈的表情,为什么还是笑眯眯的?
小结: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她不怕累,就算让她像大力士一样拎这么多的东西,她也觉得很快乐。
4、第4页(沙发)(一起念“变变变”)
提问:
(1)这是什么?(沙发)
(2)那妈妈呢?(妈妈变成了沙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坐在沙发上有什么感觉?(软软的,很温暖、舒服)(4)妈妈为什么会变成沙发?(宝宝在妈妈的怀抱里就像坐在沙发上一样的温暖舒适)
小结: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她愿意把自己温暖的怀抱变成孩子的沙发。
5、第5页(狮子、猫)(“变变变”)
提问:
(1)狮子和猫,先来看看这个狮子在干什么?(张大嘴巴在吼叫)
(2)什么时候狮子会这样?(生气,发怒)谁来学学这个狮子?(幼儿模仿动作)
(3)这只猫看上去怎么样?(可爱,温柔)
(4)你觉得你的妈妈是狮子还是猫?为什么?
小结:其实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在你做错事情的时候,她会像狮子一样生气,在你乖的时候也会像猫一样很温柔。
6、第6页(最后一页)
师:这就是我妈妈,不管她变成什么样子,她都是我的妈妈,她真的很棒,我爱她,而且你知道吗,她也爱我,永远爱我!
三、大胆讲述,感受母爱
1、这位妈妈怎么样?她为自己的孩子都做了些什么?(幼儿边说教师出示图片)
2、你觉得你的妈妈和哪张图片是一样的,请你来夸夸你的妈妈。
3、(出示录像)这是谁的妈妈?她会说些什么呢?
小结:原来你们的妈妈都很爱你们,现在我们一起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你,永远爱你!”
活动反思:
《我妈妈》是一本描述妈妈的图画书,作者用爱画出心中妈妈的各种样子,表达着和妈妈之间深深的爱意,喜欢这个绘本是
因为被书中一个个有趣的妈妈造型所吸引,而且对孩子来说,妈妈是最亲密、最熟悉的人,是无可替代的角色。
活动中,在幼儿一起阅读理解的过程,绘本中,妈妈变成沙发,坐在妈妈身上像坐在沙发上一样柔软画面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前2张图片中,我就请孩子注意观察画面的变化,想像自己在家中与母亲的相处方式以促进幼儿对绘本的了解,有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大多都能理解,在对妈妈变成狮子和猫时,采用的是对比的形式同时出现,幼儿刚开始说不出来,我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提问,“妈妈怎么会变成狮子?”“什么时候你的妈妈会变成狮子或小猫?”通过慢慢的引导都能大胆讲述,幼儿本来都说妈妈是狮子,不是好妈妈,可是在现实中,妈妈对孩子在犯错是责骂进行对比,有一半的孩子可以理解其实妈妈是为了我好,于是,我让这部分孩子来说说,为什么妈妈是爱你的?来让另一部分的孩子来感知妈妈在批评你时其实也是爱你的。
最后让孩子们都能感受到妈妈对孩子们深刻的爱。
这个活动我并不是原文的介绍,我选取了其中一部分图片制作成PPT课件,在制作PPT时,我也花了一定的心思,把妈妈的本领一张张呈现,而难点的地方狮子和猫一起呈现,让幼儿联想和表达。
最后还请班中幼儿的家长录制一段话,更能让幼儿理解妈妈透露的浓浓爱意,从而引发幼儿表达爱妈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