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张贴的画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3
2022年六年级下册语文大练第七课答案课文1《北京的春节》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详写,其余略写。
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展现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传递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
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课文中有多处描写孩子过春节的部分,例如第3自然段写了小孩过春节要做的几件大事,过年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日子,因为在这段日子里,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吃,尽情地玩儿,作者把这些事情说成是“大事”,写出了孩子们内心的欢喜和对春节的期盼。
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贴对联,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守岁。
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3.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①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加点词是北京口语中的“儿化音”,这些词展现地域特色,富有艺术表现力。
②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闲在”是清闲自在的意思,这是北京方言,这些词展现地域特色,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老舍《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给我们展示的是老北京的民风民俗的全景画卷。
舒乙《北京的春节》详细地介绍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写得十分有情趣。
斯妤《除夕》这篇短文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既写了家乡的习俗,更写了自己的亲人,传递的是浓浓的亲情。
八年级美术学科中考知识点梳理八年级上: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1.《游春图》①作者:展子虔②时代:隋代③画种:中国画④历史地位: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2.《溪山行旅图》①作者:范宽②时代:北宋③画种:中国画④表现内容:表现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
3.“马一角、夏半边”:马远和夏圭,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夏的山水画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一改全景式构图,留出大片的空阔天地,将景物集中于一侧。
夏圭的代表作有《临流赋琴图》、马远的代表作有《山径春行》。
4.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强调神韵,要求诗文、书法、篆刻与画结合,讲究笔墨情趣。
唐代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5.《容膝斋图》①作者: 倪瓒②时代: 元代③画种:中国画④表现内容:描绘江南景色。
⑤艺术特色: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6.《淮扬洁秋图》①作者:石涛②时代:清代③画种:中国画④表现内容:描绘古扬州变幻莫测的风貌。
⑤艺术价值:山水师法自然,主张“笔墨当随时代”。
7.《江山如此多娇》①作者:傅抱石、关山月②时代:现代③画种:中国画④艺术特色: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全景式构图。
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1.掌握树的结构,是画树的重要前提。
2.《盛开的桃花》①作者:凡·高②国家:荷兰③画种:油画第三课《变迁中的家园》1.速写最初的目的是记录信息、收录想法。
速写不一定要画出许多细节,也不必很完整,但是它们却能够流露出画家对景象的大量感受。
2.《旅行速写》①作者:柯布西埃②国家:法国第四课《空间与层次》1.几何透视中的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便于我们表现景物的体积感、空间感。
2.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第五课《盛世·汴梁》1.《清明上河图》①作者:张择端②时代:北宋③画种:中国画④表现内容:描绘了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城外东南七里的一段汴河风光。
⑤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作为界画、风俗画的经典写在美术史里,此画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构成及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
2020年扬州市艺术中考知识点一、音乐学科内容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与乐同行》:音乐常识:1.人声分类(童声、女声、男声)。
2.音符的种类。
第二单元《中国龙吟》演唱歌曲:《龙的传人》。
音乐欣赏:1.《金蛇狂舞》:了解曲作者聂耳,及演奏形式(民乐合奏)。
2.《红旗颂》:听辨号角主题和红旗主题。
音乐常识:1.京剧:了解“板”、“眼”;了解京剧主要伴奏乐器(京胡)。
2.附点音符:了解附点音符。
第三单元《茉莉芬芳》音乐欣赏:1. 歌剧《图兰朵》选段:作曲家(普契尼)。
2.了解《图兰朵》与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联系。
音乐常识:民歌的分类(小调、山歌、劳动号子)。
第四单元《奥运之声》中音竖笛:《我和你》第一声部前八小节。
音乐常识:1 . 了解各种力度记号。
2 . 常见演唱形式(一),了解各种演唱形式并能够听辨。
第五单元《故乡歌谣》音乐欣赏:《思乡曲》:作曲家(马思聪),了解乐曲主题一,能够听辨小提琴音色。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春天的旋律》音乐欣赏:《春之声圆舞曲》了解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能够听辨第一圆舞曲的主题一。
音乐常识:1. 莫扎特了解作曲家莫扎特及其代表作品(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等)。
2.曲式常见歌曲曲式结构为一段体(A)二段体(A+B)、三段体(A+B+A)。
3.常用变音记号。
4.常用指挥图式。
5.了解圆舞曲(音译“华尔兹”,3/4拍)。
第二单元《乐音传情》中音竖笛:《友谊地久天长》前八小节音乐欣赏:《流水》古琴独奏;了解古琴(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2003年古琴艺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演唱歌曲:《杨柳青》音乐欣赏:1.《二泉映月》了解曲作者华彦钧;能够体验作品情绪(似泣非泣、似怒非怒);能够听辨乐曲主题旋律。
2.《紫竹调》能够听辨乐曲的主旋律。
音乐常识:1.了解民族乐器分类表;2.能够辨识常见民族乐器。
第四单元《梨园漫步》音乐常识:1.了解京剧(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剧种,形成于北京,是我国国粹);▲2.扬剧是的扬州的地方剧种。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一框题关爱他人【走进课标】友爱互助,真诚、友善,关爱他人。
【核心素养】A道德修养: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A健全人格: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重点:关爱他人的意义。
难点:关爱他人的艺术。
【教学流程】一、阅读教材构建体系学生活动:8分钟时间。
(一)阅读教材P75-79,并在教材中圈画出答案1.关爱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2.为什么要关爱他人?3.怎样关爱他人?(二)建构知识体系提示:知识体系可以通过列出关键词或者问题的方式进行。
■列关键词:关爱、幸福、艺术。
■列问题:本节课的框题、目题及知识点分别是什么?教师对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点评。
教师呈现一个体系(列表格)示例,供参考一、教学流程:第一目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书P75):学生认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无场景中类似的经历,如有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3分钟。
)学生阅读:教材P75-76正文了解关爱的含义及、表现,明确关爱对于他人的意义:教师强调: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书P76)思考:L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2.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书P76—77)思考:小李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第二目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活动四:“探究与分享”(书P77—78)思考:1.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的行为?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学生回答:略。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七课有趣的图形︳湘美版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图形的种类及其对应的含义。
2.提高学生的图形辨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创造有趣的图形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画画的兴趣,并认识到美术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
教学准备1.教材:湘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2.教具:纸张、铅笔、彩色笔。
3.工具:黑板、彩色粉笔。
4.范例图片: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有趣的图形。
通过各种图形的图片、观察物品等方式,导入课题,让学生对图形有一个整体而直观的认识。
步骤二:学习图形的种类及对应的含义通过图片和物品,让学生了解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等常见的图形种类,同时介绍这些图形的含义和用途,如圆代表整体、完美,三角形代表稳定,正方形代表稳重等。
步骤三:绘制有趣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发现身边的图形,并通过观察、发现、想象、创造的方式,在师生的引导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有趣的图形。
步骤四: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老师选取一部分作品,在黑板或墙上进行展示,并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学生作业1.记录并搜集身边的有趣图形,为下次课做准备。
2.完成本节课绘制有趣图形的作业,老师会在下节课提供评价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万物、发现奇妙的图形,在课堂上进行创造性作画。
这样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图形辨识能力。
同时,在点评时,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创造的乐趣。
2019年泰州市美术学科中考复习知识点(图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生活的艺术》1.远古的陶器①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一度是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实用器皿,用来打水、盛放食物和烧煮。
②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代表作:彩陶旋纹双耳瓶黑陶高脚杯温酒陶盉2.青铜器①青铜是一种普通的金属,是铜锡铅的合金,世界各国的文明都经历过青铜时代。
②在中国的夏、商、周三代,青铜最主要的作用是祭祀鬼神和祖先,以及象征国家统治的秩序。
③毛公鼎时代:西周艺术特色:它不但在青铜鼎中是一件造型优美、铸造精良的著名大鼎,更以鼎内的长篇铭文闻名于世。
④曾侯乙墓编钟时代:战国艺术特色:编钟是战国时代的青铜乐器,是青铜铸造与音乐艺术领域的共同奇迹。
单体高大,共65件,每一个编钟铸造中使用了特殊的青铜配料。
3. 土与火的艺术——瓷器①宋代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高峰时期,有汝、哥、官、定、钧五大名窑。
②明清时期,中国研制出了各种釉色以及各种装饰手法的瓷器,使中国成为真正的瓷器大国。
青花、斗彩、五彩、粉彩等都是其中典型品种。
③青瓷羊形烛台时代:六朝艺术特色:色泽沉着稳重,造型十分饱满。
时代背景:青瓷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产生的瓷器。
④磁州窑白瓷孩儿枕时代:北宋艺术特色:儿童神态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历史地位:孩儿枕是北宋时期定窑白瓷。
第二课《轻描重彩总相宜》1.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的画种,它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
2.工笔画从画法上分类: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
3.工笔重彩画绘制流程:勾线、渲染、罩色、刻画。
(1)勾线(2)渲染(3)罩色(4)刻画4.《出水芙蓉图》①作者:吴炳②时代:宋代③画种技法:中国画5.《莲蓬蜻蜓图扇》①作者:齐白石②时代:现代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1.比工笔画更加简练概括的表达称为写意画。
2.四君子:梅、兰、竹、菊。
3.岁寒三友:松、竹、梅。
4.《兰竹图》①作者:郑板桥②时代:清代③画种技法:中国画第四课《水墨交融写青山》以表现山川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中国画中称为山水画。
七年级美术学科中考知识点梳理七年级上:第一课《中国花鸟画》1.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国花鸟画是以植物、动物、昆虫等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为题材的一种绘画形式。
2.《芙蓉锦鸡图》①作者:赵佶②时代:宋代③画种技法:中国画3.《写生珍禽图》①作者:黄筌②时代:五代③画种技法:中国画④绘画特色:精微、逼真4.《墨葡萄图》①作者:徐渭②时代:明代③画种技法:中国画④绘画特色:借物抒情,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把葡萄比作明珠,又把明珠比作自己。
5.《游鱼》①作者:朱耷②时代:清代6.《花卉册》①作者:恽寿平②时代:清代③画种技法:中国画(没骨法)7.没骨法:画家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的画法。
8.《蟹篓图》作者:齐白石第二课《熟悉的物品》1.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2.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3.不同的工具表现的苹果。
4.用笔的轻重和疏密是素描写生中重要的表现手段。
第三课《情感的记录》1.淡彩画:在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或彩色铅笔淡淡地记下物体的色彩。
2.淡彩画的作画步骤:(1)用素描的方法起稿(2)用彩色铅笔继续画(3)再加上淡淡的水彩3.《花绘练习》①画种技法:素描②作者:达·芬奇③国家:意大利第四课《人类的朋友》1.临摹《兔子》的基本步骤:(1)用线画出兔子的轮廓(2)开始加一点明暗(3)利用明暗充分的描绘(4)最后用水彩轻轻地罩上一层。
第五课《耕牛·战马》1.《五牛图》①作者:韩滉②时代:唐代③画种:中国画④艺术特色:运用厚重的线条勾勒形态,再以沉稳的赭石加墨进行渲染。
2.《五马图》①作者:李公麟②时代:宋代③画种技法:中国画(白描)④艺术特色:画家在画中着力尝试运用线条来表达画面中的所有构成元素,极大地丰富了线的表现性,体现出独特的魅力。
第六课《花的变化》1.花卉图案设计样式:①单独纹样②适合纹样③连续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
Unit 2 My Country and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Lesson 7 China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听、说、读、写词汇:China, map, speak。
(2)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This is…….2.能力目标:会说本课的对话.会认读单词。
能拼读本课的单词。
3.情感目标:能进行简单的会话。
了解英美国家的名称、语言。
教学准备:录音机,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中国国旗,手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Step1:Warm-up张贴一张世界地图,讨论你们的家人和亲戚都住在哪里?Where do they live?Step 2: Presentation1.出示一张世界地图,教师一边指着地图一边向学生用英语讲解地图。
2.指名说一说教师说的是什么意思?3.板书China 强调: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
4.教师用“手偶”演示“讲汉语”,每只手上放一个手偶,一个手偶讲英语,另一个手偶讲汉语,手偶试图彼此对话,但行不通,讲英语的手偶最终用英语道出问题的所在:Oh! I speak English, but you speak Chinese!5.指两名学生上台,一个说英语,另一个说汉语,话题自选,不限制,教师先听说汉语的学生,然后再假装听说英语的学生,指导如下对话:教师(指着两者中的任何一个学生)What is he/she speaking? Is it Chinese/English?学生:Yes/No.教师:Yes/No! He/ She speak Chinese/English.6.让学生拿出教科书,把课文第一部分读一遍,画出不懂得词汇。
7.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9.教师讲解课文,并领读学生不会的单词。
10.教师领读课文。
11.请小老师领读课文。
12.学生自由练习课文。
1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14.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中国。
八年级美术学科中考知识点梳理八年级上: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1.《游春图》①作者:展子虔②时代:隋代③画种:中国画④历史地位: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2.《溪山行旅图》①作者:范宽②时代:北宋③画种:中国画④表现内容:表现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
3.“马一角、夏半边”:马远和夏圭,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夏的山水画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一改全景式构图,留出大片的空阔天地,将景物集中于一侧。
夏圭的代表作有《临流赋琴图》、马远的代表作有《山径春行》。
4.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强调神韵,要求诗文、书法、篆刻与画结合,讲究笔墨情趣。
唐代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5.《容膝斋图》①作者: 倪瓒②时代: 元代③画种:中国画④表现内容:描绘江南景色。
⑤艺术特色: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6.《淮扬洁秋图》①作者:石涛②时代:清代③画种:中国画④表现内容:描绘古扬州变幻莫测的风貌。
⑤艺术价值:山水师法自然,主张“笔墨当随时代”。
7.《江山如此多娇》①作者:傅抱石、关山月②时代:现代③画种:中国画④艺术特色: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全景式构图。
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1.掌握树的结构,是画树的重要前提。
2.《盛开的桃花》①作者:凡·高②国家:荷兰③画种:油画第三课《变迁中的家园》1.速写最初的目的是记录信息、收录想法。
速写不一定要画出许多细节,也不必很完整,但是它们却能够流露出画家对景象的大量感受。
2.《旅行速写》①作者:柯布西埃②国家:法国第四课《空间与层次》1.几何透视中的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便于我们表现景物的体积感、空间感。
2.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第五课《盛世·汴梁》1.《清明上河图》①作者:张择端②时代:北宋③画种:中国画④表现内容:描绘了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城外东南七里的一段汴河风光。
⑤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作为界画、风俗画的经典写在美术史里,此画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构成及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
2020年扬州市艺术中考知识点一、音乐学科内容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与乐同行》:音乐常识:1.人声分类(童声、女声、男声)。
2.音符的种类。
第二单元《中国龙吟》演唱歌曲:《龙的传人》。
音乐欣赏:1.《金蛇狂舞》:了解曲作者聂耳,及演奏形式(民乐合奏)。
2.《红旗颂》:听辨号角主题和红旗主题。
音乐常识:1.京剧:了解“板”、“眼”;了解京剧主要伴奏乐器(京胡)。
2.附点音符:了解附点音符。
第三单元《茉莉芬芳》音乐欣赏:1. 歌剧《图兰朵》选段:作曲家(普契尼)。
2.了解《图兰朵》与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联系。
音乐常识:民歌的分类(小调、山歌、劳动号子)。
第四单元《奥运之声》中音竖笛:《我和你》第一声部前八小节。
音乐常识:1 . 了解各种力度记号。
2 . 常见演唱形式(一),了解各种演唱形式并能够听辨。
第五单元《故乡歌谣》音乐欣赏:《思乡曲》:作曲家(马思聪),了解乐曲主题一,能够听辨小提琴音色。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春天的旋律》音乐欣赏:《春之声圆舞曲》了解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能够听辨第一圆舞曲的主题一。
音乐常识:1. 莫扎特了解作曲家莫扎特及其代表作品(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等)。
2.曲式常见歌曲曲式结构为一段体(A)二段体(A+B)、三段体(A+B+A)。
3.常用变音记号。
4.常用指挥图式。
5.了解圆舞曲(音译“华尔兹”,3/4拍)。
第二单元《乐音传情》中音竖笛:《友谊地久天长》前八小节音乐欣赏:《流水》古琴独奏;了解古琴(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2003年古琴艺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演唱歌曲:《杨柳青》音乐欣赏:1.《二泉映月》了解曲作者华彦钧;能够体验作品情绪(似泣非泣、似怒非怒);能够听辨乐曲主题旋律。
2.《紫竹调》能够听辨乐曲的主旋律。
音乐常识:1.了解民族乐器分类表;2.能够辨识常见民族乐器。
第四单元《梨园漫步》音乐常识:1.了解京剧(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剧种,形成于北京,是我国国粹);▲2.扬剧是的扬州的地方剧种。
教学计划周次内容课时数第一周聚聚散散 2 第二周小圆点的魅力黑与白 2 第三周主体与背景 2 第四周冰川与晚霞 2 第五周画嗅觉 2 第六周卡通画 2 第七周双胞胎 2 第八周藏书票 2 第九周我和我的小伙伴 2 第十周那一刻的我 2 第十一周愉快的春游 2 第十二周哪些是相同的 2 第十三周千变万化的帽子 2 第十四周飘来飘去的小岛 2 第十五周迷宫电脑美术 2 第十六周会游的玩具 2 第十七周光的魅力 2 第十八周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2第1课聚聚散散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导入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在作品《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板书:点线结合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
”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第二节一、师生交流: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小学美术《年画》教案第一篇:小学美术《年画》教案年画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民间年画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热爱民间美术的思想情感。
2、通过欣赏年画作品,使学生了解年画作品表现的题材内容与传统文化习俗。
3、通过涂色或临摹年画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民间年画造型简练、色彩对比强烈、构图饱满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以欣赏年画作品为主,感受传统年的造型、色彩、构图等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绘画涂色。
教学准备:课件、年画图片、年画线描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欢快的歌曲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好不好?生:好。
课件:欢度春节的歌曲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描绘的是哪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呢?生:过新年。
师:同学们想一想过年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呢?生:放鞭炮、包饺子、挂彩灯、贴对联、贴年画等。
师:那什么是年画呢?年画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
用以增添节日的气氛。
又因为一年更换一次,所以称为年画。
大多数的年画艺人都是生活在乡镇的农民。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年画,了解年画。
课件:展示课题(年画)二、举行智多星“擂台赛”,有奖竞猜理解年画的含义。
(初步认识年画)师:你看到了什么?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宝贝,老师会把它送给等会表现最棒的小朋友。
仔细看图~ 教师出示很多生活中的图片:有鱼、寿桃、鸡、元宝、老鼠等(在出示相应的年画作品)你们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提问:为什么人们在过春节时要贴这幅有鱼的年画?贴了这幅有鱼的画,是希望家里怎么样?(提示鲤鱼年画,理解“鱼”与“余”的谐音,表示富裕,过年贴有鱼的年画意思是‘年年有余’,反映人们希望年年丰收,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望)提问:画中的莲花,有代表人们什么样的心愿呢?(莲蓬里有子,谐音子孙)提问:那画中的桃子又有什么意思?(寿星手上都会拖着桃子,得出年画上的桃子是希望家里的人健康长寿。
)(运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小朋友的积极性)每一副年画其实都有自己的寓意,表达了农民伯伯阿姨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生活。
7 往事依依【课内浏览】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化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浏览的兴味。
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享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摆布摇晃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先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仍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类感情传染了整修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次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味,读了许多着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本人的心与时期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需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摆布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文坛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添加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毕生受用不尽。
1.根据选文内容组织言语填写上面的表格。
2.作者在文中征引田汉的《南归》诗,有甚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老师的话“我”为甚么能够“铭刻在心”并且“毕生受用不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化的印象”一句中“雕镂下”改为“留下”,效果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下册根本学问与根本技能学问点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1.我国的工艺美术包括玉器、青铜器、漆器、陶瓷、丝绸织绣等。
2.陶器:①彩陶旋纹双耳瓶(石器时代的陶器)。
②黑陶高脚杯(石器时代的陶器,黑陶制作工艺比较特别,是在烧制时用泼水熏烟的方法使碳素渗入陶器胎质,在出窑以后细心打磨,使他发出乌黑的光亮。
黑陶是轮制而成,胎体较薄,造型别致、简洁,格外精巧且布满奇特气息,是当时有地位的人才能只用的高级器皿。
③温酒陶盉(石器时代的陶器)。
3.青铜器:①青铜爵〔距今已有 3000 多年,是我国觉察最早的青铜器〕。
②毛公鼎〔西周,毛公鼎不但在青铜鼎中是一件造型美丽、铸造精良的有名大鼎,更以鼎内的长篇铭文有名于世。
毛公鼎铭文又称金文,也称钟鼎文,铸造或刻在青铜器上,书法由甲骨文演化而来,是中国书法艺术进展中的一种重要书体。
毛公鼎铭文通篇 32 行,497 字,是目前觉察铭文最长的青铜器,为争辩西周的历史供给了重要史料。
〕③四鹿四龙凤错金银铜方案〔战国〕、④错银青铜牛形灯〔汉代〕⑤曾侯乙墓编钟〔战国湖北随县出土,青铜乐器〕。
钟的单体格外的高大,共有65 件,总重达2500 千克。
这套编钟是青铜铸造和音乐艺术领域的共同奇迹。
经过实际的测音我们知道,战国编钟的总音域达5 个八度,半音的标音位置可以靠组合而定,古今中外的曲目几乎都能演奏。
4、漆器,是一种不怕酸碱,可以防水、防虫、防蛀,在生活中是一种使用的器物。
中国是最早觉察和利用漆液的国画,中国漆器制造工艺对世界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
①漆壶〔汉代〕、漆匜〔汉代〕、漆食案〔汉代〕。
汉代漆器主要红黑两色,黑漆中又夹杂红色和灰绿色云纹,华美大气,轻快精巧。
漆案〔战国〕。
③云纹剔犀盒〔元代——张成造〕。
④描金药盒〔明代〕。
⑤金银平脱古琴〔唐代〕。
其中金银平脱器是唐代最华美、最盛行的一种漆器。
5、瓷器,中国是瓷器的制造国,也因此被称为瓷国。
①青瓷羊形烛台〔六朝,青瓷〕——它的色泽冷静、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