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静脉血栓形成疾病防治指南》
- 格式:docx
- 大小:37.09 KB
- 文档页数:3
1.目的为规范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评估、预防、诊断、治疗、随访、质控的全流程管理, 降低VTE的发生率和致残率、致死率, 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2.目标规范管理。
3.适用范围全院临床、医技科室4.名词定义5.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 DVT) 和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 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全身性疾病。
6.内容5.1组织架构5.1.1 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职责: 制定院内 VTE 防治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制定院内 VTE 防治管理实施方案及防治工作手册;制定院内 VTE 防治的关键数据指标、监测指标及考核指标;制定院内 VTE 防治的计划, 定期进行总结、考核和评价;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建立 VTE 救治绿色通道;定期召开 VTE 专题培训和教育; 8每季度召开 VTE 防治管理委员会会议。
5.1.2 院内VTE防治管理办公室。
职责: 负责医院内 VTE 防治工作的具体执行, 对医院内 VTE 防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对 VTE 防治管理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 提出改进措施并指导实施, 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不断的评议和改进;定期评价改进后的效果;对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医院内 VTE 防治培训并考核。
5.1.3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职责:各科主任作为科室第一责任人, 全面负责本科室 VTE 防控管理的各项工作;对本科室的发生的 VTE 病例及 VTE 防控环节进行监测, 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本科室 VTE 发病率;发生院内 VTE 时, 及时采取措施, 将危害降低到最低, 24小时内填写院内VTE 事件上报表报送医务处和护理部, 并组织分析;对本科室医护人员医院 VTE 防治知识培训;每月对本科室人员落实 VTE 防治工作情况进行抽查、考核和持续改进。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引言血栓性疾病是一组由于血液中过多的血栓形成引起的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等。
血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也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加强对血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中国卫生部制定了《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
这个指南旨在提供给医务人员和患者有关血栓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指导意见。
1. 血栓性疾病的分类血栓性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1.1 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血液中形成血栓导致的心脏和脑血管的疾病。
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脑血栓等。
1.2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在深层静脉内形成的血栓,通常发生在腿部。
如果这些血栓脱落并进入肺动脉,则会导致肺血栓栓塞症(PE),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2.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预防是血栓性疾病管理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2.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摄入蔬果和全谷物。
•合理运动:适度参与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提高心血管健康。
•控制体重:维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2 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用于血小板抑制和抗凝作用。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和肝素,用于抑制凝血因子的形成和活性。
2.3 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移动:长时间久坐或卧床不动时,尽量定期活动腿部肌肉。
•穿弹力袜:对于高危人群,穿弹力袜可以帮助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3.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3.1 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既往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征象。
3.2 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检测:用于筛查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
•凝血功能检查:可以检测凝血因子的异常,识别家族性血栓性疾病的高危患者。
3.3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用于检测深静脉血栓形成。
•CT血管造影:用于诊断肺血栓栓塞症。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制度根据《医院内血栓管理办法》《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2018 版》《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 版)》《静脉血栓栓塞机械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0 版》《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质量评价与管理建议(2022 版)》等,为持续提升我院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结合《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与医疗安全报告学习平台》中关于《中高危风险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上报相关内容及实际操作相关要求,结合我院目前的技术水平,以及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委员会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如下: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委员会参照上述指南、共识等及时修订我院《住院患者VTE 防治处理程流程图图》,全院医护人员均须严格按照此流程图开展相关工作。
2.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委员会参照上述指南、共识等,拟定了我院住院患者VTE 相关风险评估工具(见附表),并置入了医师工作站,临床医师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对应的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完成患者相关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记录入病程记录及病案首页附件2 中。
3.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委员会拟定了《静脉血栓(VTE)预防知情同意书》,临床医师应根据评估结果拟定适合患者的相应防治措施,履行相关医患沟通,签署《静脉血栓(VTE)预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组织实施。
4. 执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措施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预防效果,有无相关并发症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一旦发生,及时按我院医疗不良事件管控要求逐级上报。
5. 若首次发现医院相关性VTE 必须及时执行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会诊(MDT),确保诊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6. 转科的中高风险VTE 患者,须与接诊医师做好持续实施VTE 预防措施的交接工作。
7. 出院的中高风险VTE 患者,须在出院嘱托中做好院外VTE 预防措施的指导工作,并完成VTE 防治管理满意度调查。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血栓栓塞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对于提高临床医师的防治意识和水平、规范诊疗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和指南,指南主要有以下推荐意见。
1疑诊(1)推荐基于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的综合评估,筛选可疑的PTE 患者[1C]。
(2)疑诊PTE 的患者,推荐根据是否合血流动力学障碍,采取不同的诊断策略[1C]。
(3)推荐基于临床判断或应用临床可能性评分(简化的Wells 评分、修订后的Geneva 评分量表)联合D-二聚体筛查急性PTE[1A]。
临床评估低度可能的患者,如D-二聚体检测阴性,可临床除外急性PTE;如D-二聚体检测阳性,推荐行确诊检查[1A]。
临床评估高度可能的患者,推荐直接行确诊检查[1A]。
2确诊(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PTE 疑诊患者的诊断策略:如条件允许,建议完善CT 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以明确诊断或排除PTE[2C]。
如无条件或不适合行CTPA 检查,建议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
如发现右心室负荷增加和(或)发现肺动脉或右心腔内血栓证据,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后,建议先按照PTE 进行治疗,在临床情况稳定后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2C]。
建议行肢体静脉加压超声检查(CUS),如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证据,则VTE 诊断成立并可启动治疗[2C]。
(2)血流动力学稳定的PTE 疑诊患者的诊断策略:推荐将CTPA作为首选的确诊检查手段[1B]。
如果存在CTPA检查相对禁忌(如造影剂过敏、肾功能不全、妊娠等),建议选择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磁共振肺动脉造影等其他影像学确诊检查技术[2B]。
3求因(1)急性PTE 患者,建议积极寻找相关危险因素,尤其是某些可逆的危险因素(如手术、创伤、骨折、急性内科疾病、制动因素等)[2C]。
(2)不存在急性可逆诱发因素的患者,建议探寻潜在疾病,如恶性肿瘤、抗磷脂综合征、炎性肠病、肾病综合征等[2C]。
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最全版)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进展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和处理逐渐受到各学科关注和重视。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PE 和DVT 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两种临床表现,二者统称为VTE。
外科病人术前活动减少、术中制动和术后长期卧床均会导致静脉血流明显减慢;麻醉及手术创伤促使组织因子释放,直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病人自身因素,如高龄、肥胖、恶性肿瘤等,这些因素均可使VTE 发生风险增加。
此外,越来越多的病人在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同时使用抗栓药物,常见的情况如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慢性心房颤动、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等心脏疾病以及周围血管疾病。
对于长期服用抗栓药物并需要行普通外科手术的病人,外科医师应对病人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围手术期的抗栓药物管理。
为规范和推动我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病人血栓管理实践,2015 年11 月,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牵头,依据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参考相关学科专家意见和已有工作基础[1],制定《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和管理指南》,希望对国内广大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围手术期VTE预防1 概述1.1 普通外科病人VTE发生率VTE 是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
如无预防措施,普通外科手术病人DVT 发生率为10%~40%[2]。
大型手术病人当同时具有多种VTE 风险因素时(年龄>40 岁、VTE 病史、肿瘤等),致死性PE 发生率高达5%[3]。
亚洲人群中,普通外科未进行抗凝预防的手术病人DVT 发生率为13%,症状性PE 发生率为1%[4]。
日本相关调查显示,腹部大手术病人仅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预防者,静脉造影检出VTE 发生率为24.3%[5]。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静脉血栓栓塞症在骨科大手术中发生率较高,是围手术期最主要的死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对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各种方法预防VTE 不仅可明显降低其发生,如方法得当也是安全的。
为提高中国骨科VTE 预防水平、规范预防方法,特制订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本指南中提到的“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1] 。
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实施时仍须根据患者以及具体的医疗情况而定。
一、(一)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lolism, VTE) 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彻底或者不彻底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2]包括两种临床类型,即DVT 和PTE(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静脉,以下肢深静脉多见,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近端(腘静脉或者以上部位) DVT 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
(三)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者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者其分支所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2-4],是骨科围手术期的重要死亡原因。
(四)骨科大手术后VTE 流行病学:骨科大手术患者容易发生VTE[1] (表1)。
表 1 骨科大手术后VTE 的发生率(%)手术方法DVT 总发生率下肢近端DVT 发生率PTE 总发生率致命性PTE 发生率THR 42 ~ 57 18 ~ 36 0.9 ~ 28.0 0.1 ~ 2.0TKR 41 ~ 85 5 ~ 22 1.5 ~ 10.0 0.1 ~ 1.7HFS 46 ~ 60 23 ~ 30 3.0 ~ 11.0 2.5 ~ 7.5 注:THR,全髋关节置换;TKR,全膝关节置换;HFS,髋部骨折手术我国等亚洲国家的骨科大手术后DVT 的发生率 (经静脉造影证实) 也很高,在一项亚洲7 个国家19 个骨科中心的407 例全髋、全膝关节置换及髋关节骨折手术AIDA 研究[6]表明,在完成静脉造影的278 例患者中,发生DVT 120 例,占43.2%。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22卷 第1期(总第122期)2015年01月·32 · 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 Vol.22No.1(SN 122) JAN.2015DOI :10.13912/ki.chqm.2015.22.1.10王小荣 仇永贵 赵建美 曹德林 翟高峰 徐 朗 倪松石∗通信作者:倪松石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南通 226001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王小荣 仇永贵 赵建美 曹德林 翟高峰 徐 朗 倪松石∗【摘 要】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医院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其实施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警惕性,加强医患沟通,有效防范因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事件。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防范Experi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WANG Xiaorong ,QIU Yong⁃gui ,ZHAO Jianmei ,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 ,2015,22(1):32-34Abstract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non -expected hospital death.Through the risk assessmentand prevention measures ,the awareness of medical staff was improved ,the doctor -patient communication was strengthened ,andthe medical dispute caused by deaths of it was effectively prevented.Key words 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Assessment ;PreventionFirst⁃author 's addres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226001,China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 ),在住院患者中并不少见,是医院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1 年 3 月第23 卷第3 期Chin J Orthop Trauma, March 2021. Vol. 23, No. 3•185•指南与共识中国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2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感染专家委员会执笔者:林庆荣1杨明辉2侯志勇3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广州 510515;2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 100035;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石家庄 050051林庆荣、杨明辉、侯志勇对本文有同等贡献通信作者:余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Email:yubinol@ 163. com;吴新宝,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Email:wuxinbaoJst@ 126. coni;唐佩福,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Email:pftaiig30丨@ 126. com;张英泽,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Email:yzling_liu@D0I: 10. 3760/cma. l 15530-20201228-00795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of perioperative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Chinese orthopedic traumapatients (2021)Traumatic Orthopedics Group, Society o f Orthoped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Group of External Fixation(md Limb Reconstruction, Society o f Orthopaed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Trauma Experts WorkingCommittee, Society o f Orthopaedists^ Association o f Chinese Doctors;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 f TraumaticInfection. Society o f Traumatic Surgeons, Association o f Chinese DoctorsWriters: Lin Qingrong', Yang Minghui2, Hou Zhiyong^1Division of Orthopaedics ami Traumatology, Departmeni o f Orthopaedics, Nanfang Hospit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2Department o 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35, China; }Center o f Trauma Emergency, The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51, ChinaLin Qingrong, Yang Minghui arid Hou Zhiyong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articleCorresponding authors: Yu Bin, Division o 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Department o f Orthopaedics,Nanfang Hospital, Southeni Medical University, Email: yubinol@ 163. com; Wu Xinbao, Department o 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Email: wiixinbaojst @ 126. com; Tang Peifu, Department,of Orthopaedic Medicine^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Email: pftang301 @ 126. com; Zhang Yingze.Center of Trauma Emergency, The Third Hospital oj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Email: yzlingjiu @ 163. comDOI:10. 3760/cma. j. cnl 15530-20201228-00795静脉 jk检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创伤骨科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围手术 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第一部分概述一、前言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及习惯的改变,血栓栓塞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其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即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动脉缺血发作、脑卒中等。
我国临床医师对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特别是对于VTE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VTE是目前国内各级医院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根源之一。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全身性疾病,涉及多个器官系统,错综复杂,制订一个综合性的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指南,对于提高临床医师的防治意识和水平、规范诊疗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南编写方法第二部分静脉血栓性疾病PTE和DVT合称为VTE,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的DVT,PTE是DVT的并发症。
PTE和DVT具有相同的易患因素,是VTE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一、肺血栓栓塞症(PTE)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
PTE为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占肺栓塞的90%以上,通常所称肺栓塞即指PTE。
(一)诊断建议基于疑诊、确诊、求因、危险分层的策略,对急性PTE 进行诊断和评估。
1.疑诊:【推荐意见】(1)推荐基于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的综合评估,筛选可疑的 PTE患者(1C)。
(2)疑诊PTE 的患者,推荐根据是否合血流动力学障碍,采取不同的诊断策略(1C)。
(3)推荐基于临床判断或应用临床可能性评分(简化的Wells评分、修订后的Geneva评分量表)联合D-二聚体筛查急性PTE(1A)。
临床评估低度可能的患者,如D-二聚体检测阴性,可临床除外急性PTE;如D-二聚体检测阳性,推荐行确诊检查(1A)。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是由___制定的指南,旨在提供针对血栓性疾病的防治建议。
血栓性疾病是一类由血液凝固过度引起的疾病,如静脉血栓栓塞症、动脉血栓形成等。
指南的背景是为了应对血栓性疾病在中国人群中的高发状况,并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血栓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制定这个指南以提供最新的防治策略和建议是非常必要的。
目的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公众提供一份系统的指南,以帮助他们理解血栓性疾病的基本知识、诊断标准、治疗准则和预防措施。
指南旨在提高对血栓性疾病的认识和认知,并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
通过推广指南中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指南的制定依据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专家共识,并结合了中国国情和医疗资源的实际情况。
同时,指南也考虑了患者的个体差异、疾病的不同阶段和风险因素等因素,提供了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和建议。
通过推广和应用《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主要涵盖以下内容:概述:介绍指南的目的和范围,提供对血栓性疾病的概述。
血栓性疾病预防指导原则:提供预防血栓性疾病的指导原则,包括生活方式建议、药物治疗和手术操作方面的注意事项。
血栓性疾病治疗指导原则:提供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指导原则,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措施。
个体化指导: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提供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评估与监测:介绍对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评估和监测的方法和指标。
护理:提供对血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建议,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和住院护理方面的内容。
预后和复发风险评估:评估血栓性疾病患者的预后情况和复发风险,并提供相应的管理和处理建议。
指南的实施与推广:介绍指南的实施和推广策略,以及培训和教育方面的内容。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全文)第一部分概述—、刖旨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及习惯的改变,血栓栓塞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其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即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 (2)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动脉缺血发作、脑卒中等。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1986年发布了第1版抗栓与溶栓指南,随着循证医学硏究的深入开展,每3 ~ 4年更新1次。
2012年2月,ACCP 发布了《ACCP抗栓治疗和血栓预防指南(第9版)》[1],增加了近年血栓防治领域的研究新成果。
2016年1月,ACCP更新了《静脉血栓栓塞症抗栓治疗指南(第10版)》[2]的推荐意见。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呼吸病学会(ERS)近几年也陆续更新了一系列血栓防治指南[3],涉及PTE、ACS、房颤等疾病。
这些指南的发表,对指导临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临床医师对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特别是对于VTE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VTE是目前国内各级医院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根源之一。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全身性疾病,涉及多个器官系统,错综复杂,制订一个综合性的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指南,对于提高临床医师的防治意识和水平、规范诊疗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健康促进基全会于2015年成立《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在ACCP指南的基础上,结合近5年欧美系列血栓防治指南的推荐意见,对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中国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制订了我国首部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
本指南的制订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华医学会关于制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方法及程序[4,5]。
扌旨南专家委员会由临床专家、信息学专家、决策科学家和系统综述与指南方法学专家共同组成,也包含了无相关硏究背景的临床医师,使指南推荐意见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体系建设方案根据《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与管理建议》、《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等相关要求,为加强我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提高院内VTE评估和预防意识,构建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并结合医院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背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两种主要形式,是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内外研究显示,无论是外科手术还是内科住院患者,40%—60%存在VTE风险,且高危人群的预防比例较低。
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院内VTE的发生。
原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将深静脉血栓和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纳入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的评价指标。
2012年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出台的《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建议》;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同意开展加强肺栓塞和医院内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能力建设项目》。
从医院管理层面,针对各科室的特点进行VTE预防和管理的普及和推广,全面提高医院对VTE 规范预防、诊断及治疗的能力,建立VTE防治和管理体系的医疗机构势在必行。
二、工作目标建立院内VTE综合防治体系,在全院范围内开展VTE风险评估、高危因素及疾病早期筛查、VTE综合预防、VTE规范化治疗等工作,指导临床科学有效进行VTE防治,达到降低院内VTE发生率,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三、组织管理(一)成立医院VTE防治管理委员会组长:副组长:成员:医院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医务科,李儒琳兼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医院VTE防治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1.根据行业标准和国内外指南,组织制定院内VTE防治方案,并动态更新完善;2.制定医院VTE防治管理工作开展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协调医院VTE防治管理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组织院内VTE防治专家组开展临床防治工作;4.组织医护人员VTE防治知识培训,强化防范意识和规范化管理能力;5.组织院内VTE防治工作的协调、督查、分析、评价、反馈,定期召开管理委员会会议,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总,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6.根据最新修订的指南、专家共识、政策法规,结合医院现状,定期修订与更新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7.明确各有关部门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建立和完善多学科参与的高危急性病例诊治绿色通道及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和救治;二、成立医院VTE防治专家组成员:工作职责:1.参与院内VTE防治方案的论证、修订和流程改进等工作;2.组织医护人员开展VTE防治相关专科知识培训和患者宣教;3.推进住院患者VTE防治,建立VTE患者会诊、转诊、抢救工作机制;4.协同开展VTE病例分析、质量监督和持续改进。
《中国静脉血栓形成疾病防治指南》
- 标题:中国静脉血栓形成疾病防治指南
根据中国卫生部的要求,编写了以下关于静脉血栓形成疾病的防治指南。
1. 引言
静脉血栓形成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本指南旨在提供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形成疾病的指导。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静脉血栓形成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 血液高凝状态
- 血管内膜损伤
- 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 静脉血栓形成的遗传因素
3. 临床表现
静脉血栓形成疾病的临床表现因患者个体差异而异,主要包括:- 下肢肿胀和疼痛
- 表浅或深静脉可触及的静脉栓塞
- 肺栓塞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和胸痛
4. 预防措施
为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疾病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 行走和运动,避免长时间静坐
- 使用弹力袜或压力绷带
- 饮食均衡,减少高脂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 定期接受医学检查,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
5. 治疗方法
对于已经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或溶栓药物
- 外科手术:对严重病例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 放射治疗:针对特定病例可采用放射治疗方法
6. 注意事项
在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形成疾病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避免长时间静坐或长时间高强度运动
- 合理使用药物,遵医嘱使用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
-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7. 结论
静脉血栓形成疾病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血液疾病。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和及时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该疾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8. 参考文献
- [1] 中国卫生部. 静脉血栓形成疾病防治指南.
- [2] XXX. 静脉血栓形成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 医学杂志. 20XX;XX(X):XXX-XXX.
注: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结合医生的具体建议进行实际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