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管理中的忠孝天下与处世之道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8
国学管理中的忠孝天下与处世之道翟鸿燊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专家主讲人简介翟鸿燊,我国当代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实践应用专家,经济与文化学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美国国家大学客座教授。
长期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学精髓的传播。
他主讲主办的《国学应用智慧》、《企业家十大修炼》、《道德经的智慧》、《七日禅修功德班》、《国学养生》等课程在国内外知名院校的MBA、EMBA、DBA、总裁研修班、卓越领导力项目培训中备受欢迎。
一、忠孝天下的仁义铁哥们、好朋友都没有的人,他连祖宗的血脉都不想延续,他能给你开分公司,他坚决不能用。
所以人尽其用,你可以安排他干点别的活,你绝对(不能)让他去扩展市场,去做分公司的经理,那你就要考虑考虑。
所以中国文化你注意看一下,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所以岳飞是个孝子,许世友这是个大孝子,这是闻名的孝子,但是忠诚度也是极高的一个人。
他为了孝敬母亲,在部队的大运里边盖了个大猪圈,因为他母亲爱养猪,李嘉诚是一个大孝子,你注意看看,财产1/3拿出来做慈善,比尔盖茨是个大孝子最后成了慈善家,所以《论语》里面有很多在讲孝的文化,比如说一个官员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了两个字“无违”,官员的儿子问孔子什么叫孝,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心你的身体健康,比如说子夏有一次问孔子什么叫孝,孔子说了两个字“色难”,色就是面色的色,难就是困难的难的,今天有的人认为孝顺就是能养老,但是孔子说了“犬马皆能有养,不敬和以别乎”,只有孝没有敬那就不叫孝顺,犬马皆能有养,不敬和以别乎啊,所以态度很重要,对父母能不能做到和颜悦色。
所以北师大有一个博士,那天我到沈阳讲课,他到北京的大观园酒店去送我,我们在吃午餐的时候,他就跟我讲,他说翟教授过去我不知道什么叫色难,他说今天我在公交上看到一幕,我理解了,母女俩坐车,那个母亲头发都花白了,那个女同志可能有30岁左右,母亲把矿泉水瓶盖拧开,把水递给她的姑娘,“姑娘,天这么热快喝杯水吧。
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及其现实意义忠孝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对祖国、家庭、父母的忠诚和孝敬。
忠孝观念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忠孝观念在家庭伦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忠孝观念要求子女对父母尽孝、对长辈尽敬,这种亲情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忠孝观念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更加紧密,增强了家庭的稳定和团结,使得家庭成员能够互相关爱、互相扶持。
其次,忠孝观念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
忠孝观念教育了人们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使得人们具有自律、互助和奉献的精神。
忠孝观念强调孝顺父母、尽忠职守、忠于祖国,这样的价值观念塑造了人们的品德和行为规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再次,忠孝观念能够培养人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忠孝观念崇尚对祖国的忠诚,强调个体的利益要服从于整体的利益。
通过忠于国家和民族,人们能够克服个人私利,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
同时,忠孝观念通过重视家庭、尊重长辈的方式培养了人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愿意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最后,忠孝观念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忠孝观念培养了人们的道德素养和家教观念,使得人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道义,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了稳定的精神支持和指导。
忠孝观念强调对长辈的敬重和孝顺,使得人们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培养人际关系和谐的能力。
同时,忠孝观念也教育人们做事坚持原则,始终保持忠诚和正直的品质。
总的来说,忠孝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忠孝观念通过培养人们的家庭伦理观念、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家庭、社会和谐稳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忠孝观念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着中国人民在现代社会中塑造良好的品格和行为准则。
国学的为人处世智慧
为人处世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也是国学智慧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国学为人处世的几点智慧:
1. 以诚待人:诚信是国学为人处世的核心价值观。
只有用诚信和真诚来对待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大学》中说:“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民有信,则国强。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说过:“道心诚则灵,言语信则果”。
2. 修身齐家:国学注重从内心做起,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美德的培养。
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家庭和谐、孝道、诚恳等方面的表现,才能为人带来积极的榜样意义。
3. 善待他人:国学强调以人为本,尤其是要善待他人。
对待家人、朋友和陌生人都要有尊重和关爱,在关心他人的同时,也要注意不给他人带来任何伤害。
4. 以和为贵:国学倡导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强调平等、宽容、理解和尊重。
不管是与上司、同事、朋友、家人还是陌生人相处,都应该抱着平等互利的心态,以和为贵。
5. 勤奋谦虚:国学认为,勤奋和谦虚是成功的关键。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谦虚的心态,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回报。
《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
总之,国学为人处世的智慧是一种优良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帮助人们树立道德观念,提高修养素质,具备健康人格。
中国八个字忠孝礼仪原文
【实用版】
目录
1.忠孝礼仪的含义
2.忠孝礼仪的重要性
3.如何践行忠孝礼仪
正文
忠孝礼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包含了忠诚、孝顺、礼仪三个方面,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忠孝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忠诚是指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这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孝顺是指对父母、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家庭和谐的重要纽带。
礼仪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其次,忠孝礼仪对于个人的修养和成长也具有重要作用。
忠诚使人有坚定的信仰和追求,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孝顺使人有感恩之心,懂得尊重和回报,能够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礼仪使人有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忠孝礼仪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弘扬和践行忠孝礼仪。
在家庭中,我们要尊重父母,尽孝道,教育子女,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在社会中,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以此来践行忠诚、孝顺、礼仪。
总的来说,忠孝礼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人处世大智慧国学
为人处世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学中也有许多关于为人处世的智慧。
首先,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强调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关心和爱护他人,以此来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感激。
其次,墨子强调“兼爱”,即不仅要关心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还要关心所有人,不分贵贱、亲疏。
这样的行为可以让人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此外,国学中还有许多关于做人的智慧,如《大学》中提到的“诚意正心”,指做事要真诚、有正义之心。
还有《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明应该尊重他人,不做对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总之,国学中对于为人处世的智慧有许多,这些智慧都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个更好的人,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支持。
- 1 -。
《国学中的管理之道》各集主要内容:第一集见贤思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独乐乐,众乐乐4.四海之内皆兄弟案例:北京200要运会开幕式第二集立德修身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3.人与道之间的关系案例:1.现行车辆,换来数日蓝天;2.快乐资产负债表第三集忠孝天下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3.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案例:1.经济崛起文化繁荣,“汉语热”席卷全球;2.孝敬父母要趁早第四集处世之道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之道,其为仁之本与(欤)2.子曰:色难!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3.求百世功求千秋利用求万代名案例:1.感恩要常怀于心;2.蒙牛文化第五集沟通智慧1.精乃生命之力;气乃生命之能;神乃生命之光2.喜悦心--是最好的人格状态第六集人脉建设1.喜悦心--是最好的人格状态2.人脉建立案例:火车站接人第七集团队精神1.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2.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3.利者义之合也案例:1.捐出全部资产58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2.将源兵魂(亮剑)第八集团队打造1.精乃生命之力;气乃生命之能;神乃生命之光2.领导人:生命取向要高!生命体验要深!生命能量要强4.修之于身,其德乃真5.知治身,则能治国,内圣外王,其理一贯案例:1.里根拜老子为师;2.生活本身就是财富高品质沟通详细说明翟鸿燊《高品质沟通》课程介绍:您说的每一句话和您说话的方式将决定您的财富和命运。
1、沟通的品质决定您生命的品质;2、解析“沟通”;3、沟通的信念;4、问问题的十大技巧;5、问开放式的问题,了解并创造需求;问限制性问题,建立主控;问封闭性问题,锁定成交。
6、沟通的九个策略;7、十二种练习倾听的方法;8、如何运用沟能的三个要素;9、沟通的80/20法则;10、进入对方心灵的频道;11、赞美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12、同理战术。
中国传统文化之忠孝
忠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美德观念之一,它讲求子孙后代之间谦卑的尊重、忠实的服从、诚恳的爱护。
它更表明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家庭群伦精神,社会的活力和稳定也是由家庭群伦精神支撑的。
古人认为子孙后代间有着自然的感情,他们把和谐的家庭称为“天伦之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也是一种行为准则。
忠孝这种行为准则被视为是完美的关系,它强调孩子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和祖先一样,尊敬他们,遵守他们的话,也感报他们的关爱。
当孩子做出不好的事情时,父母也应该在家庭中以温柔的方式培养它,而不是在他们的嘴边滔滔不绝地指责和责备。
忠孝也是一种精神,它意味着子孙后代之间有着自然的、坚定的感情纽带,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是好事,家庭之间都会共同庆祝或是共同来克服困难。
忠孝的另一面是爱惜。
古人认为子孙后代之间应当相互尊重、信任和爱惜,把任何心思和痛苦都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利比亚在突然之间弃绝的尊严。
家庭之间的真挚爱情能够影响孩子的今后发展,使他们的心灵放松、舒展,教给他们以和谐、包容和感恩的社会性格。
忠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被视为道德伦理的基础,乃至整个社会的财富和稳固的基础。
国学中的管理之道沟通天道、地道、人道、商道、王道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胸怀和境界是修出来的,智慧是觉悟出来的。
知识在于检索,哪怕没有储备;而心灵的修炼、正思维模式决定人的境界。
鬼谷子:相随心生,口乃心之门户。
一个人的讲话,影响到未来和前途。
沟通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永远不要做情绪和气氛的污染者。
(色难)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小孝可以治家,中孝可以治企,大孝可以治国。
财散人聚、人聚财散。
(牛根生)一个人的心态、心智模式不好的话,知识越多越反动。
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再优秀也是汉奸。
成功的秘诀是,要变态。
(改变心态)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改变的力量。
领导人需要建立的心态和氛围:喜悦心、亚心状态,容易恶语伤人。
学以致用、精通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毛泽东)学习的负面心态:对的全记不住,错的记一辈子。
向老师一举手,想把老师干掉。
球队(团队)报复的最好方法,是把球送进对方的球门。
传统文化关键词:学乐、群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西门吹雪、孤独求败,境界的差异)愿景、使命、价值观、规则、信念系统、死而不亡的文化、=团队,否则只是团伙君子敬而不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
讲《亮剑》处世之道、什么叫魂?杀鬼子,就是给中国人放生。
三个团队:坂田联队、新一团、楚云飞的国军团队团队的沟通: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失败往往缺少计划前的行动(准备);执行力越强,可能犯的错误越大。
(消息)精准的位置就是与时偕行;结果就是与时俱进。
放下才能承担,空才能有。
面色的改变,其实是心态的改变。
(色变)孔子学生----颜回:不贰过、不迁怒、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
用人所长,必容人所短。
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沟通对象有多样性、过程有互动性。
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不是情绪上。
少用、慎用:我觉得、我认为、多用您、您们、我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中国人的忠孝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被视为道德的基石。
“忠”主要指的是对国家的忠诚,对上级的尊敬和服从,以及对职责的履行。
而“孝”主要指的是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在中国古代,“忠孝”被视为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原则。
这种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所体现,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
在现代社会,虽然“忠孝”的观念有所变化,但它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人仍然认为,对国家的忠诚,对父母的孝顺,是每个人的基本责任。
同时,许多人也认为,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其价值,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中国人的“忠孝观”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对国家的忠诚:在中国文化中,对国家的忠诚被视为最重要的道德义务之一。
这包括遵守国家的法律和规定,尊重和维护国家的尊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2. 对父母的孝顺:在中国文化中,孝顺被视为最基本的道德义务。
这包括尊敬和照顾父母,尽自己的全力使他们安享晚年,以及在必要时为他们做出牺牲。
3. 对家庭的忠诚:在中国文化中,对家庭的忠诚被视为重要的道德义务。
这包括尊重家庭成员,维护家庭的和谐和安宁,以及尽自己的全力为家庭提供支持。
4. 对职责的履行:在中国文化中,履行职责被视为重要的道德义务。
这包括在工作和学习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有严格的遵守,以及对自己的行为有严格的自我约束。
5. 对社会的尊重:在中国文化中,对社会的尊重被视为重要的道德义务。
这包括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遵守社会的规则和习俗,以及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是中国人“忠孝观”的具体内容,这些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涵盖了丰富的哲学、伦理和智慧,这些思想体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重要方面:
1.仁爱之道: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即对他人的关心和体谅。
仁者
尽心竭力地为他人谋福利,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
2.道德经与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
宽容随和、保持平衡。
《道德经》中的理念强调谦逊、淡泊名利,
追求心灵的宁静。
3.中庸之道:中庸思想源自《中庸》一书,主张适度、平衡、不
偏不倚的处事态度。
中庸之道追求心灵的宁静和情绪的平和。
4.孟子的性善观: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
德。
通过修养和教育,人们可以发挥出内在的善良天性。
5.忍让与谦虚:传统文化中重视忍让、谦逊和礼仪。
谦虚使人避
免争斗和矛盾,而忍让则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6.养生之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养生之术,包括饮食、起居、精
神调养等方面的方法。
中医理念认为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是整体
的,需要平衡。
7.孝道:孝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对父母的尊敬、
孝敬和照顾。
孝道被认为是道德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8.义和礼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强调义和礼的价值,即在行为中体
现正义和社会礼仪,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这些传统处世之道构成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对中国人的生活和社会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强调和解释。
传统国学文化中的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在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中,人们一直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修养理论和方法。
其中,涉及到为人处事、修身养性、和权谋策略等方面的道理尤为重要。
以下将介绍传统国学中的十二道,分别为:道行、道义、道功、道机、道训、道方、道礼、道财、道法、道器、道术和道心。
首先是道行,指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和行为举止。
道行是身体力行的最基本要求,要求人们具有正确的道德准则和道义观念,注重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以成为一个有德有才的人。
道义是修养道德品质的道理,它教人要求真守正,追求道义的完美。
道义是人与人交往中最基本的准则和规范,要求人们遵守道义,宽容待人,正直正义,公平公正,对待他人要有好心态、善意和宽容。
道功是修炼自己的道德、智慧和力量的道理。
它包括了精神修养、礼法培养和学问修炼三个层面。
通过修行和学习,人们可以修炼自己的道德品质,增强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修养水平。
道机是谋略、智慧和策略的道理。
它教人要善于思考、理智和智慧,注重策划和计谋,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
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这一点极为重要,它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功。
道训是教育与教化的道理。
它强调了道德教育和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以培养合格的人才为目标。
道训也支持注重知识和学问的修炼,注重人文关怀和教化的方法。
道方是生活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它强调了人们对生活的规划和管理,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途径。
道方强调劳逸结合,注重健康和锻炼,追求平衡和和谐的生活方式。
道礼是对待他人和处理关系的道理。
它着重培养人们的修养和情感品质,注重礼仪和仪容仪表,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
它教人要有礼貌待人,尊重他人,注重人际关系的管理和维护。
道财是对待财富和财产的道理。
它强调人们要懂得管理和运用自己的财富和财产,注重财富的积累和管理,以实现自己的物质生活的安全和富足。
同时,也要注意慈善和施与的意义。
道法是对待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道理。
国学处世的道理
国学处世的道理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处世之道。
其核心思想是“仁爱为本,诚信立身”,即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遵守自己的诺言,让自己成为一个守信用、有品德的人。
国学处世的道理主张善待他人,不要轻易攻击他人,也不要轻信别人的攻击。
同时,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不被外界的诱惑、压力所动摇。
此外,国学强调孝道、礼仪、忠诚、敬业等美德,认为这些美德是培养为人处事能力的必要基础。
国学处世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镇定,做到不被外界的变化所动摇。
它还鼓励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勇气、有担当的人。
在现代社会,国学处世的道理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优秀的社会公民。
学习国学管理心得
学习国学管理可以帮助提升个人管理能力和领导力,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学管理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味着管理者首先要注
重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只有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谦虚谨慎的人,才能在
管理中以身作则,影响他人。
2. 文治武功并重:传统国学强调儒家的文治,即在管理中注重文化、教育和仁爱,追
求和谐和平;但也要注意到,现代管理也需要一定的武功,即决策能力、执行力和应
对危机的能力。
管理者应该注重两者的平衡,既要文武兼备,也要注重以和为贵。
3. 尊重人才,注重团队合作:国学管理更加强调人的价值和尊重,管理者应该运用仁
爱之道,善待下属,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能力,并从他们身上发掘潜力和创新力。
同时,管理者要注重团队合作,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推动整个团队一起向目标努力。
4. 治理原则:传统国学中有很多治理原则可以应用于管理中,如“治国有常,而利民
为本”、“君子务本”,都是助于管理者制定和实施治理策略的原则。
这些原则帮助
管理者思考问题和作出决策,使管理更加科学和有效。
5. 学习智慧和谦逊:国学管理注重学习智慧和谦逊。
管理者应该虚心向前辈学习,积
累智慧,使自己在管理中更加有见地和有决策力。
同时,要保持谦逊的心态,不断学
习和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学习国学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管理形象,同时也能引导管理者遵循传统的管理原则,并以人为本,注重团队合作,从而提高管
理效能。
中国人的忠孝观
中国人的忠孝观是一种综合性的价值观,包括忠诚、孝顺、尊敬等多个方面。
它强调的是一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关系,也是中国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首先,“忠”在中国文化中通常指的是对国家和集体的忠诚,以及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的态度。
这种观念也延伸到了个人层面,即对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的尊重和履行。
同时,“忠”还意味着要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其次,“孝”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种伦理道德之一。
它是子女对待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体现了一种亲情之间的关怀和支持。
此外,它也被视为是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强调家族团结、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孝敬老人还包括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和慰藉,使老人在晚年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另外,“忠孝一体”是儒家提倡的主要伦理准则。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三部曲是实现“忠孝一体”的实践途径之一。
这意味着个人的成功必须从自身的家庭出发,处理好与长辈的关系,培养爱家的美德;在此基础上推而广之,最终达
到国家的高度繁荣富强。
在此过程中,始终要把忠君思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因为忠君与爱国是一致的。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忠孝一体”的概念逐渐被淡化,更多的人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精神层面的满足。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忠孝观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等多个层面。
在这个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形成了以家庭为本位、重感情、讲义气等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的发展。
浅析国学中的孝道文化所谓的孝道文化,就是关于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形成的基础,亦是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
关键词:传统孝道文化“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经典语句。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学乃是经典中的经典,而“孝”贯穿于各个经典之中《论语》、《弟子规》、《三字经》、《二十四孝》等等。
在国学经典中的著作里,关于孝顺父母的篇章不计其数。
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弟子规》与《三字经》是最为常见的经典文章。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孝,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听着这朗朗上口的诵读声,为人子,为人父的我,更加能体会到“孝”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的孝道文化已经传承了几千年。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认为,想要社会秩序稳定,首先要稳定家庭,只有树立父母家长的权威,家庭才能稳定,从而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
因而孔子提倡“孝”。
而孔子所提倡的“孝”要建立在“敬”之上。
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不能单单在物质上满足父母,更要注意“敬”,让父母的人格得到尊重。
精神得到慰籍,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论语》中的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呼?”从这里便可看出,孝道的精神本质是敬,孔老夫子还认为应该把行孝与守礼结合在一起,醒我符合礼,以礼表达出孝道的精神本质敬论语为政,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不论父母的生前与死后,都要按照礼的规定来行孝,以此称之为孝道。
在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不但有文化理念,还有制度礼仪。
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对父母的敬爱,而其物质基础就是要供养老人,生则养,儒家思想就是要在物质生活上保障父母,强调年迈的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
孝道文化的核心——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强调幼敬长,下敬业,要求晚辈尊敬长辈,子女孝敬父母,赡养老人。
国学管理中的忠孝天下与处世之道翟鸿燊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专家主讲人简介翟鸿燊,我国当代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实践应用专家,经济与文化学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美国国家大学客座教授。
长期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学精髓的传播。
他主讲主办的《国学应用智慧》、《企业家十大修炼》、《道德经的智慧》、《七日禅修功德班》、《国学养生》等课程在国内外知名院校的MBA、EMBA、DBA、总裁研修班、卓越领导力项目培训中备受欢迎。
一、忠孝天下的仁义铁哥们、好朋友都没有的人,他连祖宗的血脉都不想延续,他能给你开分公司,他坚决不能用。
所以人尽其用,你可以安排他干点别的活,你绝对(不能)让他去扩展市场,去做分公司的经理,那你就要考虑考虑。
所以中国文化你注意看一下,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所以岳飞是个孝子,许世友这是个大孝子,这是闻名的孝子,但是忠诚度也是极高的一个人。
他为了孝敬母亲,在部队的大运里边盖了个大猪圈,因为他母亲爱养猪,李嘉诚是一个大孝子,你注意看看,财产1/3拿出来做慈善,比尔盖茨是个大孝子最后成了慈善家,所以《论语》里面有很多在讲孝的文化,比如说一个官员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了两个字“无违”,官员的儿子问孔子什么叫孝,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心你的身体健康,比如说子夏有一次问孔子什么叫孝,孔子说了两个字“色难”,色就是面色的色,难就是困难的难的,今天有的人认为孝顺就是能养老,但是孔子说了“犬马皆能有养,不敬和以别乎”,只有孝没有敬那就不叫孝顺,犬马皆能有养,不敬和以别乎啊,所以态度很重要,对父母能不能做到和颜悦色。
所以北师大有一个博士,那天我到沈阳讲课,他到北京的大观园酒店去送我,我们在吃午餐的时候,他就跟我讲,他说翟教授过去我不知道什么叫色难,他说今天我在公交上看到一幕,我理解了,母女俩坐车,那个母亲头发都花白了,那个女同志可能有30岁左右,母亲把矿泉水瓶盖拧开,把水递给她的姑娘,“姑娘,天这么热快喝杯水吧。
”母亲倒是一脸的慈祥,可以那女儿“得得得,啰嗦啰嗦,烦死了。
”色难,给老人脸色看,那那就叫大不孝,你为什么给老人脸色看,色难,面相打不开,是你的内在有阴暗和嗔恨造成的,所以有深爱才有和气,有和气才有愉色,有愉色才有婉容,咱们清华大学每年都有一个卓越少年班,结果第一年那个老师叫我去讲课,我说挺忙的,没时间给孩子讲课,他说上这次可的孩子的家长要求你来的,他说他们的父母都听过你的课,我说,那给他们讲什么,他说讲讲《孝经》,讲进感恩,讲讲亲子,讲讲沟通都行,结果我就给那些孩子上了一天的课。
短片:看到这儿,我们不仅感到好奇,这些及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们,听完关于孝道感恩的课之后,究竟会有什么样的转变呢?下了课之后,一个12岁的孩子给他爸爸打电话,“爸,请你火速到我这儿来一趟。
”因为我们12天的课程不允许家长接触,但是他父亲以为出了什么事呢?开着他的奔驰车就到了生存岛,结果他下了车,还没等站稳,他儿子就跑步来,跑到他跟前,九十度的躬给他爸鞠下来,然后站起来说一句话:“爸,听完翟教授的课我才知道谁是爹。
”你们乐什么?你们的孩子都知道谁是爹吗?你一直拿他当祖宗,那孩子也一致认为他是祖宗,所以过去那个老总就跟我讲,他一回家的时候,他儿子就色难,在那儿打电子游戏,看一眼,连个招呼都不打,现在不是了,一回家的时候就跑过去,哎呀,搂着他爸的脖子,“爸下班了。
”他一下子感觉到那种亲情,然后把他父亲让到那个沙发上,一杯热茶给端过来,快喝杯茶,过去吃饭的时候给他得盛饭,给他得盛汤,盛多了盛少了,干了稀了,他都色难,过去出差回来进屋就是翻包,只要礼品买得不合心愿,他立刻就色难,立刻就给老人脸色看,现在不是那样了,进屋包接过来,衣服挂上,拖鞋递过去,爸你下了飞机咱俩通完电话,我就把洗澡水放好了,我放的是热水,刚才我拿手试了一下,温度正好,老爸一路风尘,辛苦了。
快泡个澡吧,这个老总把浴室门一打开之后,更感动得够呛,他发现不但洗澡水给放好了,上面还洒着一层花瓣,这个老总往那个浴缸里一躺他美得够呛,他才知道自己是爹啊。
澳大利亚过来招生的时候,有一个表格让填,请写下来你爷爷奶奶的名字,咱们竟然有的学生拿起来,对不起我得问我爸,请把你姥姥、姥爷、外祖父、外祖母的名字写下来,他说对不起,我得问我妈,三代人的名字他都给忘了,他还能知道祖宗是谁吗?人什么都可以忘记了,不能忘记祖宗,各位同意吗?同意。
现在盖房的人已经把天井做出来了,应该有邻里文化,同志们,这次来看奥运会,人家花一个亿的租金租我们的四合院住,有一次我出去讲课的时候,他们的领导叫我讲《孝经》,讲完了之后,后面有演讲,本来让我讲45分钟,最后他们不让下课,最后讲了将近2个小时,没想到我讲了2个小时,他们哭了1个多小时,下课的时候,一个40多岁的老板上台给我们鞠躬,说:“翟教授,听完你的课我才发现,我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他说,“我开洗浴中心,开了4年了,没有给我爸爸做过一次足底,没给妈妈做过一次按摩,他说想想还算人吗?”所以那天我听说很多人回家给干了一件事,给父亲捶捶背,给妈妈捶捶腿,跟老人坐那儿认真地聊聊天,再孝顺一点的给洗洗头,洗洗脚,那个老总第二天我们吃饭的时候他给我讲了回家的经历,他说:“拿指甲剪给母亲剪指甲的时候,指甲剪按不下去,他说怎么这么厚,再一摸妈妈那一双手,再也不是领着他上学的那双柔软的手了,青筋裸露,给母亲捶腿的时候才发现皮包着骨头,母亲的那个袜子再脱下来才发现妈妈那个脚变形成不像样子了,这个时候才想起来端详一下母亲的面孔,满脸的皱纹,老眼昏花了,满头的白发,妈妈老了,才知道啊,他说给老爸捏肩那个时候再也不是骑在他那个脖子上满地乱转那个宽厚的肩膀,给老父亲捶背的时候才发现再也不是趴在地下让他当战马骑过的厚重、挺直的脊梁,爸爸也老了。
”所以第二天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那个老总就给我讲,他说,我们过去这些圣人,古人说的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什么都可能等可以等,但是行孝不能等,所以有一个老总他父亲去世的时候嚎啕大哭了三天,他为什么哭三天,过春节的时候他爸爸只给他提出一个要求,他说:“儿子,你工作那么忙不用回来看我。
”其实他也没回去看,“你只要满足我一个要求,爸爸跟你说。
”他(儿子)说你有什么要求,他说(父亲):“能不能领我上北京天安门城楼上让我照个相,挥挥手,我在那儿挥挥手,你给我照个相,然后领着我参观一下毛主席纪念堂,他很敬仰毛泽东。
”结果他儿子满口答应,他说:“爸,这么点事,没问题。
”结果同志们一天两天过去了,三天五天过去了,三个月五个月过去了,三年五年过去了,一直到他爸爸走(去世)那天,就这样一个愿望没有给他爸爸达成,所以他非常地懊恼,在那儿哭了好几天,所以那天他就跟我讲,他说以后谁再要说我有时间就去看你,你千万别相信,什么叫有时间就去看你,一个人心在哪里,他的时间才能在哪里。
他就是想这五年的时间全在功名利禄上,这五年的时间全在那两个小钱上,他说,弄到最后不管挣多少钱,连亲情都没有了。
连父亲这样一个要求都满足不了,挣多少钱又能怎么样呢?正如古人所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身边是有发生的事例告诫我们行孝要尽早,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所以有的人没事了,到西藏去找活佛,这个我也支持你,但是我要提醒你一件事,如果你的父母还在的话他们才是你的活菩萨,咱们郑州大学留了个作业,让孩子春节的时候给父母磕个头,请个安,拜个年,还引起了争论,其实你有什么可以争议的,你到那个寺院里见到那些神像、铜像,你磕头得磕得那么自然,给你生命的那个人就是没有他们就没有你,你在他们面前五体投地磕个头怎么还有心理障碍呢。
所以人要报的四重恩,第一重恩是报父母恩。
为什么要报父母恩,那叫生之恩,养之恩,生育,养育之恩,就是没他就没你,没他,你活不了,没他,你长不大,多大的恩德,第二重恩就是师生恩。
没他你不识数,没他你不认字,没他,你没有知识,没他,你没有智慧,但是你想想从小到大这些人有哪个人吃过你一块糖,哪个人吃过你一块点心,哪个人在教师节的时候你给他送过一束鲜花。
第三重恩就是国土恩。
我们干企业可以没有国界,但是企业家、科学家必须有祖国。
第四重恩就是众生恩。
最后度一切众生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所以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天天把祖国比喻成什么?母亲,把党比喻成什么?母亲,把黄河叫母亲河,我们把山河也比喻成母亲,你要读过《道德经》的话老子把道德比喻成什么?母亲。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所以我讲到这儿,我就愿意把这个观点分享给你们,就是一个连父母都不热爱的人,他怎么会真正地爱国,一个连父母都不热爱的人,他怎么会真正地爱党,一个连父母都不热爱的人,他怎么会爱山河,一个连父母都不热爱的人、都不孝顺的人他怎么会追求道德,所以大声跟我说,“百善孝为先,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治天下”,同意吗?同意,所以我讲到这儿跟你旁边的同学加深一下印象,跟他握个手,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百善孝为先,所以你好好看看我们这些文化的根基,好好看看,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关系都是什么?家庭性的,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其实这些文化都是非常深的,包括我们有个同学叫我给讲讲《士兵突击》,其实《士兵突击》里的文化都是这些文化,不抛弃,不放弃,所以学文化,一定要把这些经典文化学好,你读杂书万卷不如读经典一卷,这些文化你看着都在说现象,就是一个人能调整好自己的角色,都是非常困难的,能够做到每天和颜悦色,能够去掉一脸死相,这都是讲的实际上是内在的东西,而不外在的。
所以一切都从心开始,有深爱才有和气,有和气才有愉色,有愉色才有婉容,忠孝一本,求中臣必于孝子之门,所以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其实这些文化同志们多深啊,何为尊亲呢?光前耀后,光宗耀祖,所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让父母以你荣,另外一个就是要有子孙后代的延续,这句话好好理解,大声说不孝有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为大,这不仅仅是家庭,企业也是一样,像你们这些老总基因这么好,一定要有后,其次弗辱,所以不要让父母对你有担忧,不要让父母为你有屈辱。
另外不要让父母陷不义,就是很多的子女陷父母于什么,不义,甚至为了你的工作,为了你挣那两个小钱,再让父母去犯错误,我告诉体你是大不孝,最后能养,能养主要体现在敬养上,所以孝一定离不开这一个字,叫什么?敬,孝敬的敬,这个以后咱们讲《孝经》或者讲孝文化的时候,咱们再专门给你们讲讲,你们对这个有兴趣吗?有,我可以告诉你,孝文化是和谐文化的最核心的文化,也是一个民族建立文化的一个根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