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背景第一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九章二十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历史文化背景二、20世纪西方文学发展概况20世纪的西方文学就纵的走向看可以大体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另一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这两条线大致平行,但有时交叉。
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20世纪世界文学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比较而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于20世纪世界文学的影响显然更大,而且更深刻。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由来和实质一般来说,现代主义是指迄今为止的所有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思潮流派。
20世纪以来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规范的现代主义,也被称作正宗的现代主义,主要流派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象派、意识流小说等。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的文学流派有存在主义、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新小说派、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
两者在哲学、审美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有明显的分歧。
(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及其基本特征两次世界大战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促使人类不能不从新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命运。
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冷酷关系,也给西方世界带来了深重的危机感。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一日千里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对已经熟悉了的世界变得愈来愈陌生,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非理性主义思潮。
从文化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想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萨特的存在哲学,使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非理性和悲观主义色彩。
西方文学史来看,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现代主义作家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抛弃了传统文学对客观真实性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挖掘和分析,从而形成了整个文学“向内转”的趋势。
现代派文学的整体特征:1、由于危机感、幻灭感导致悲观厌世情调;2、由于人的异化而导致文学形式的荒诞与变形;3、由于个体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而使文学重于创造、工于形式;4、由于心理意识的加强使整个文学向内转,重主观,形成意识流般的特点。
欧洲中古时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传承欧洲中古时期,即公元4世纪到15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背景对欧洲的文化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1. 罗马帝国的覆灭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被哥特人所灭,这标志着罗马帝国的终结,同时也是中世纪时期开始的标志。
罗马帝国的覆灭导致欧洲社会和政治的极度混乱,各地的统治者并不相互协调,往往互相争斗,甚至打仗,导致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分裂和冲突现象非常普遍。
2. 基督教的传播在公元4世纪初,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从此开始了在欧洲传播的历程。
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在欧洲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基督教不仅对欧洲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欧洲社会的文明发展。
3. 西方文化的起源欧洲中古时期是西欧文化形成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传承对于欧洲文明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时期,许多现代西方文化的特征和元素开始形成和发展。
同时,从公元6世纪起,欧洲开始接触和交流世界各地的文化,这也促进了欧洲的文明发展和多元化。
二、文化传承1. 文化的混合在欧洲中古时期,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进行了混合和融合。
例如,罗马帝国时期的艺术形式和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元素相结合,形成了西方艺术的独特风格。
在音乐方面,教会音乐和民间音乐也进行了混合和创新,形成了西方音乐的基本形式。
2. 宗教艺术的发展在欧洲中古时期,很多艺术形式和艺术品都与宗教有关,如教会窗户、壁画、雕塑等。
这些艺术品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表现,也是西方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
在这一时期,西方的宗教艺术逐渐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宗教艺术的基础。
3. 文学和哲学的发展欧洲中古时期的文学和哲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文学方面,诗歌、小说、散文等形式开始出现,从而促进了科学和文化的发展。
在哲学方面,嘉拉多学派和阿维罗斯学派的哲学思想发展对西方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学派的思想对于后世西方哲学、科学、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洪映萱审核人:彭怡玢编撰日期:2008年11月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西方文化概论》课内学时数为36学时,共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的是“西方文化”从起源到发展,所经历的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西方文化”的发展里程。
在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只有学习、了解、掌握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鉴别精华和糟粕,更有助于我们吸收其精华,屏弃其糟粕,而不是全盘照搬。
对每一个当代中国人都是非常必要的,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作用日趋加强,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参照、吸收和互补的过程。
另外,也可以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它们的发生、发展、成就及文化特点。
二、教学要求本课程是面向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本课程所介绍的文化,主要指实物形态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如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科学理论等成果。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补充相关的知识,作更进一步的阐述。
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欧洲文学史”、“西方哲学”、“西方美学”、“西方艺术史”、“科学发展史”、“宗教学”有密切的关联,与“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也有一定的交叉。
四、教材及媒体使用说明文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6年版方汉文著《西方文化概论》可观看有关多媒体资料,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的测量和评价。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
(一)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检查,它涵盖了能力培养、思维培养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考核,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场方夂祀概崎》教曇丈詢学时:16课时学分:1学分授课对象:全校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教材:《四方文化概略》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面向全校二年级、三年级学生设置的全院公共任选课程,旨在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教育与综合索质培养的目标。
课程面向广犬学生,满足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个性化要求,结合语言学习,综合提高学生语言文化能力。
课程设置上按照时间的顺序对以欧洲文化为核心的西方文明进行导论性的介绍,内容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文艺复兴、科学革命等对现代文化影响深远的古代文明及历史时期。
每个核心主题屮所涉及内容的选取侧重于文化继承和影响,结合语言方面的相关知识,综合介绍给学生。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将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系统的呈现给学生。
面向已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的二、三年级学生,课程内容的重心落在背景知识和文化了解的角度。
通过系统的内容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掌握语言的深意和内涵,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
三、教学基本内容周次教学内容课时第二周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2第三周希腊时期的文化2第四周罗马时期的文化2第五周中世纪时期的基督教文化2第六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2第七周宗教改革时期的文化2第八周复习总结2笫九周课程考查2四、教学重点:第一章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克里特文化的形成、成就和影响;迈锡尼文化的特点;荷马史诗的形成与成就。
1・克里特文化:建筑、壁画和彩陶、文字、宗教。
2. 迈锡尼文化:建筑、文字。
3. 荷马时代文化:《荷马史诗》、陶艺。
第二章希腊时期的文化希腊神话的内容与特点、古希腊宗教;古风吋代的希腊文学与艺术;古典吋代的希腊悲喜剧代表作家与作品,建筑、雕刻、哲学、科学和史学的成就。
新喜剧;亚历山大里亚、小亚细亚的雕刻艺术;亚历山大里亚城的建筑;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斯多喝学派、怀疑论学派;希腊化时代的宗教特点及科学成就。
1 •早期希腊的文化:神话和宗教,文字和文学,艺术。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教案第一章:西方文化的历史背景1.1 古代希腊文化1.2 罗马文化1.3 中世纪欧洲文化1.4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5 启蒙时代的文化第二章:西方宗教信仰2.1 希腊罗马神话2.2 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2.3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发展2.4 宗教改革与新教产生2.5 宗教在现代西方社会的影响第三章:西方哲学思想3.1 古希腊哲学3.2 罗马哲学3.3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3.4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3.5 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第四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4.1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4.2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4.3 欧洲中世纪的政治制度4.4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4.5 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挑战第五章:西方经济的发展与变革5.1 古代希腊罗马的经济制度5.2 中世纪欧洲的经济生活5.3 文艺复兴时期的商业与金融5.4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5.5 现代西方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第六章:西方文学与戏剧6.1 希腊悲剧与喜剧6.2 罗马文学与戏剧6.3 中世纪欧洲的文学作品6.4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6.5 现代西方文学的主要流派第七章:西方艺术史7.1 古代希腊艺术7.2 罗马艺术7.3 中世纪基督教艺术7.4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7.5 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发展第八章:西方音乐与舞蹈8.1 西方音乐的起源与演变8.2 古典音乐时期8.3 浪漫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8.4 现代音乐与爵士乐8.5 西方舞蹈的发展与流派第九章:西方科学和技术9.1 古希腊的哲学与科学9.2 阿拉伯文化的科学贡献9.3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9.4 工业革命与科技的飞速发展9.5 现代科学的挑战与机遇第十章:西方社会与文化价值观10.1 西方社会的基本结构10.2 个人主义与自由平等观念10.3 西方的家庭与教育观念10.4 宗教与道德价值观10.5 西方社会的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西方文化的历史背景补充说明:这些时期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解这些时期的文化特点和重要人物对于把握西方文化发展的脉络至关重要。
第四章现代西方文化(17世纪上半叶至今)文艺复兴时代之后的西欧成为了世界最发达的地区。
大西洋文化获得了迅速发展,自此以后,西方文化进入了现代时期。
从精神层面来看,西方文化进入了理性时代;从物质层面看,则是进入了工业与科技时代。
一、启蒙运动(亦可参P97-99)(一)启蒙运动及其背景18世纪末在欧洲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思想革命运动,这就是启蒙运动。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求是启蒙运动出现的基本历史条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得中世纪以来一直控制着欧洲思想领域的基督教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从而为启蒙运动的出现开辟了道路;16、17世纪欧洲出现的“科学革命”,则为启蒙运动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文化对启蒙思想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革命,它以理性主义为主要特征。
从时间上说,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达到高潮。
从范围上说,启蒙运动波及整个西欧国家,但是,其中心是在法国。
(二)启蒙运动在西方的发展情况荷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
启蒙运动在法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为准备时期,主要启蒙思想家为比埃尔·贝尔和让·梅叶。
贝尔的《历史和批判辞典》是一部百科全书性的著作,梅叶的《遗书》是空想共产主义的早期作品之一。
18世纪中期是法国启蒙运动掀起的阶段,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旗手。
18世纪末,法国的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其重要代表人物是以百科全书派著称的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他们所编纂的《科学、艺术与工艺的详解辞典》即《百科全书》是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高潮的标志。
启蒙运动还波及德国、俄国和美国。
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为沃尔夫、莱辛、席勒、歌德等人,俄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为拉吉舍夫、赫尔岑等,而在美国,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潘恩等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作文写作文化背景大全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观点和情感的方式,而文化背景则是作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关于作文文化背景的大全,帮助您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化背景知识。
1.中国文化背景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丰富的思想、哲学、艺术和文学。
在作文中,您可以引用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名言警句,如“知者不惑,仁者不忧”,来支撑和加强您的观点。
2.西方文化背景西方文化以其理性思维和个人主义而闻名。
您可以通过引用著名西方哲学家的观点,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来强调个人独立思考与自我主张的重要性。
3.古代文化背景古代文化背景包括希腊罗马文化、埃及文明等。
您可以通过引用古代文化中的故事和传说,如希腊神话中的奥德赛故事,来为作文增添一种浪漫和神秘的情调。
4.现代文化背景现代文化背景涵盖时事、科技、流行文化等方面,如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的影响等。
您可以引用最新的科技发展和社会现象,如人工智能的应用、网红文化的兴起,来说明作文话题的现实意义和时代背景。
5.地域文化背景不同地域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如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渔民文化、西部地区的牧民文化等。
您可以根据作文的话题,选择适合的地域文化背景丰富您的论述,如探讨环保问题时,可以引用西部地区牧民的生活习惯和环境观念。
6.宗教文化背景世界各地拥有众多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
宗教文化背景对于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您可以在作文中运用宗教文化背景,例如通过引用圣经中的寓言或佛经中的故事,来加强您的观点和论证。
通过运用不同的文化背景,您可以为作文增添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使作文更加丰富多样、有趣生动。
同时,要确保所引用的文化背景信息准确可靠,以提高作文的可信度和文章的质量。
以上是关于作文文化背景的大全,希望这些信息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并能提升您的作文水平。
祝您写作愉快,取得好成绩!。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教案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古典文明1.1 西方文化的起源1.1.1 古代西亚文明1.1.2 埃及文明1.1.3 希腊文明1.2 希腊古典文明1.2.1 希腊神话与宗教1.2.2 希腊哲学1.2.3 希腊艺术与建筑1.2.4 希腊政治制度1.3 罗马古典文明1.3.1 罗马法律1.3.2 罗马政治制度1.3.3 罗马艺术与建筑1.3.4 罗马宗教与文化传承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化2.1 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2.1.1 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2.1.2 基督教教义与教派分裂2.1.3 基督教会与国家权力的关系2.2 欧洲封建制度与骑士文化2.2.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2.2 骑士阶层与骑士精神2.2.3 封建主与农民的关系2.3 欧洲中世纪艺术与建筑2.3.1 罗马式建筑与哥特式建筑2.3.2 中世纪绘画与雕塑艺术2.3.3 文艺复兴前夜的文学与戏剧第三章: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3.1 文艺复兴的兴起3.1.1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3.1.2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与雕塑艺术3.1.3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与戏剧3.2 宗教改革与新教伦理3.2.1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原因3.2.2 主要宗教改革运动与改革家3.2.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3.3 启蒙运动与理性时代3.3.1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特点3.3.2 主要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3.3.3 启蒙运动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第四章: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4.1 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4.1.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1.2 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4.1.3 近代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4.2 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4.2.1 社会契约论与自然权利论4.2.2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4.2.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4.3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国际影响4.3.1 欧洲一体化进程4.3.2 殖民地扩张与全球化4.3.3 现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第五章:现代西方文化的发展与变革5.1 现代科学技术的崛起5.1.1 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5.1.2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5.1.3 现代技术的应用与影响5.2 现代西方文学与艺术5.2.1 现代主义文学与艺术5.2.2 当代文学与艺术的特点5.2.3 跨文化融合与创新5.3 当代西方社会与文化变迁5.3.1 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5.3.2 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念的演变5.3.3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影响第六章:20世纪西方哲学与思想6.1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6.1.1 现象学的起源与发展6.1.2 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6.1.3 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6.2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6.2.1 结构主义的兴起与主要观点6.2.2 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与发展6.2.3 语言、权力与知识的探讨6.3 批判理论与社会正义6.3.1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6.3.2 女性主义与性别平等6.3.3 种族、民族与身份认同的讨论第七章:西方经济学与资本主义发展7.1 古典经济学与自由市场7.1.1 亚当·斯密与自由主义经济理论7.1.2 马克思与剩余价值理论7.1.3 福利国家与社会保障制度7.2 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7.2.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7.2.2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原则与实践7.2.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7.3 资本主义面临的挑战与变革7.3.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与合作7.3.2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7.3.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的兴起第八章:西方宗教与现代社会8.1 宗教多元化与宗教改革8.1.1 新教、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分裂与对话8.1.2 宗教改革对西方文化的影响8.1.3 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8.2 宗教哲学与神学思想8.2.1 神学在现代哲学中的位置8.2.2 宗教信仰与道德伦理的讨论8.2.3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8.3 宗教与现代社会问题8.3.1 宗教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8.3.2 宗教冲突与和平共处的问题8.3.3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挑战第九章:西方教育与知识传播9.1 教育制度的历史与发展9.1.1 从中世纪到现代的教育变革9.1.2 普及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理念9.1.3 教育公平与资源分配的问题9.2 学术体系与知识创新9.2.1 大学的历史与功能9.2.2 科学研究与学术出版9.2.3 数字时代与知识传播的变革9.3 教育与社会流动9.3.1 教育与社会阶层的流动9.3.2 教育与性别、种族平等9.3.3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挑战第十章:西方文化与全球化10.1 全球化与西方文化扩散10.1.1 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碰撞与融合10.1.2 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的交流10.1.3 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讨论10.2 西方文化在全球化中的角色10.2.1 西方价值观与国际关系10.2.2 西方文化对全球化的影响10.2.3 全球化中的文化多元与认同问题10.3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与策略10.3.1 文化保护与知识产权10.3.2 教育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0.3.3 构建包容与共融的全球文化生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至第五章: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西方文化的起源、古典文明、中世纪欧洲文化、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以及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
西方文化史笔记序言西方文化:在这里指发端于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那一支文化,以后这只文化再欧洲地区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演变,近代以后又传播到其他洲,最后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区。
西方文化演变主线:古希腊罗马文化(受两河流域文化,希伯来文化,古埃及文化影响)形成于地中海沿岸欧洲(并在欧洲传播)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20世纪西方文化圈中心:北美和西欧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公元前3000年爱琴文化(奴隶制) 现代西方文化源头基于爱琴文化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现代西方文化“基石”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文化,尤其希伯来文化对现代西方文化影响深远古代希伯来人,希腊人并称西方文化的精神先祖一、欧洲史前文化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历史之前的原始时代史前文化:通过考古文物所了解到的史前原始人类所创造的文化1、旧石器文化欧洲最早人类用火遗迹法国马赛埃卡斯直立人(距今40-50万年)德国海德堡人,匈牙利古匈牙利人主要文化阿布维利文化-阿舍利文化:代表性工具是燧石结核打制而成的手斧克拉克当文化:工具以石片为主,包括砍砸器,削刮物和尖状物早期智人(距今20-30万年)尼安德特人主要文化莫斯特文化:以细小尖状器和单边刮削器为代表,埋葬死者习俗晚期智人(距今4-5万年)克罗马农人现代欧洲白种人祖先主要文化奥瑞纳文化,梭鲁特文化,马德林文化使用工具石器,骨针,鱼钩,鱼镖,投矛丧葬习俗埋葬死者,随葬武器和工具,尸体染色,双手交叉放于胸前,有宗教仪式性岩画艺术克罗马农人文化的突出成就(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拉斯科洞穴岩画)雕刻艺术骨,角,石头小型妇女像“持角杯的少女”(也称“洛塞尔的维纳斯”)2、中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法国阿尔齐文化:石镞,骨镞,带倒刺骨制鱼叉北欧马格尔莫斯文化:几何形状的细石器和各种鱼叉、鱼钩他们过着渔猎生活,驯养狗3、新石器文化:主要特征是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家畜驯养和定居农业的出现欧洲最早农业定居居民移址在南欧狄萨莉亚:建筑物,长方形房舍,石斧刀片,骨针、锥、穿孔器,黑褐红几何图陶器,碾子和石研表明农业出现狄米尼:新石器时代晚期居民点,卫墙,按计划建造的村落克诺索斯:氏族生活,共同祖先,共同经济克里特岛:陶器,有图案。
二十世纪欧美社会文化背景一、政治经济20世纪前半叶,欧美历史的基本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在世界1914年至1945年的30年间,资本主义世界性危机带来了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历时4年3个月零10天。
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39个国家、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卷入战争。
死亡人数约1850万,其中1000万为非战人口。
直接经济损失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1516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分别挑起的局部侵略战争逐步扩大为全面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历时6年,(1939-1945)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五分之四的人口卷入战争。
5000多万人在战火中丧生,造成经济损失4 万亿多美元。
两次世界大战造成各国局势动荡,社会矛盾激化,从而引发了两次世界范围的革命高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声中,俄国人民取得了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共和国。
经过反法西斯战斗的洗礼,欧洲一系列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900年,大洋洲100%、南洋各岛98.8%、非洲90。
4%、亚洲56。
6%、美洲27。
7%沦为殖民地,此外,亚洲还有14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中国、波斯、土耳其等)沦为了半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到期20世界70年代中期,已有80多个新兴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
欧洲殖民帝国于19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建构的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
战争与革命不仅打乱了既有秩序、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格局,而且也颠覆了传统的价值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欧美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威胁下,形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格局。
欧美大局势从“战争与革命”演变为“和平与发展”。
尽管在二次大战中遭受到严重破坏,战后30多年里,苏联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重工业、冬天工业、军事工业等方面更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西方思想文化发展历程文艺复兴:时间14-17世纪背景:西欧文化为基督教会垄断。
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没有成熟思想体系因此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表达反封建思想。
代表人物及作品:1、“文坛三杰”薄伽丘《十日谈》贯穿人文主义思想(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但丁《神曲》歌颂现世生活彼特拉克人文主义设个,史作2、“艺坛三杰”15世纪后期,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期现实主义艺术新时代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解破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运用于绘画,手法写实。
米开朗基罗《大卫》《摩西》专注人体,体现人的美感、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圣母像优雅和谐人性化。
3、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意义:欧洲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宗教改革出现,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创造条件。
宗教改革:时间16世纪新教路德宗(路德教):背景:天主教垄断西欧思想文化,讲究因行称义。
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修建教堂为名向教民兜售赎罪券。
内容:德国的马丁路德针《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又名《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
教徒只要内心虔诚悔罪就能得到救赎。
影响:是反对天主教的社会和思想改革运动。
新教登上历史舞台,拉开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新教加尔文宗(加尔文教):内容:1536,加尔文出版《基督教原理》,主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提出“先定论”(核心)影响: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本质: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启蒙运动:时间18世纪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斗争深入展开,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启蒙运动拉开序幕。
英语文化背景English Culture NotesPart 1 Social Life 社会生活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括教育信仰文学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文化与语言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我们学习一种民族语言,也就是学习这一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统。
1.Social Interaction 社会交往Meeting and Greeting People 见面和打招呼初次见面十分正式的场合(formal)How do you do?How do you do?比较正式的场合A. 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 . And you ?Quite well,thank you .B. Nice to see you.Nice to see you,too.比较随意的场合(informal)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Good morning” is used until about lunch time, usually by midday. It is often used informally. Sometimes the word “good” is dropped.“Good afternoon”is used until tea-time or just after 5to 6 p.m. “Good noon”does not exist in English ; therefore, it cannot be used for greeting.“Good evening”is used until about 9p.m. “Good night ”is not regarded as greeting. It is normally used at night when people leave each other, shortly before going to bed.“Good morning”一般用在中午12店一千,在非正式场合我们常常听到“Morning”来问候。
而对于有中国人来说需要区分“Good evening”和“Good night ”。
“Good evening”一般用在晚上九点以前,而“Good night ”用于晚上睡觉之前的道别。
非常随意的场合A. Hello!Hello!B. Hi!Hi!C. Morning/Afternoon/Evening!Morning/Afternoon/Evening!注意:中国人习惯的打招呼,例如:A.你上哪去了?西方人会认为你在探听他的私事,会认为你没有礼貌。
B.你吃过饭了吗?西方人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
Thanking 谢谢People in western countries may be more likely to say “Thank you .”than Chinese. When anyone does anything for you, no matter how small it is or no matter he/she is old or young, you would say “Thank you .”西方人比中国人更频繁地使用“谢谢你“。
无论事情多么微笑,无论对方是长者还是幼者,当别人版主理你是,最好说“谢谢你”。
A.多种致谢的表达法There are many expressions for you to say “Thank you ”,for example:Thank you (very much)ThanksMany thanks.Thanks a lot.It’s very kind/ nice of you.I appreciate your help.I really don’t know how to thank you enough.B.对比尔的感谢应礼貌回答While you are expressed “Thanks” ,you may also reply politely:I’m very glad if I was of any help.You are welcome.Not at all.My pleasure/It’s my pleasure.It’s a pleasure.That’s OK. / That’s all right.That’s okay.Don’t mention it.注意:A. when anything is offered to you, it is not polite to say “I don’t want it ” ,though that’s a good manner in China. If you wish it .you should say “Yes, thank you.” or “No, thank you.”If you refuse it.当他人给你东西时候,直接说“我不要”是不礼貌的,虽然着符合中国礼节。
如果你要,你就说:“好,谢谢。
”如果不要,你应该说“不,谢谢。
”B.中国人一般不常用“谢谢”表示对他人的谢意,而以“辛苦了”“你累了吧”“给你添麻烦了”等话代之。
汉语中的致谢答词“没关系”(It doesn’t matter./ Never mind.)“这是我应该做的”(It’s my duty./This is what I should do.)等都让英美人觉得十分奇怪。
Replying to Compliments 回应称赞When you are praised for your work or performance of any kind, you should express your thanks by saying“Thanks.”or “I’m glad you like it.” This is rather different from the custom of Chinese, which requires you to speak depreciatingly of your efforts. Never say “No.” or “It is very bad/poor.” etc当别人赞扬你的时候,你应该致谢。
即使中国礼节要求你客气地说自己做的还不够好,也千万不要在别人赞扬你的是说“不,不”或“做的不好”等表示谦逊。
Introduction 介绍When you meet someone you do not know or you want to establish a friendly relationship with, and you would like to show your politeness, you may introduce yourself first. When you introduce people is generally introduced to an order one ,a man to a woman, and a person in lower position to a person in a higher position.当你想结实不认识的人或表示礼貌是,你首先需要作自我介绍,而你在介绍他人认识时,在某种场合应遵从一些规则,即先把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男介绍给女士地位低的介绍给地位高的。
Conversation Topics 谈论话题People like to start a conversation by saying “ It’s lovely weather today, isn’t it?”“Rather cold, isn’t it?” or “Very hot today, isn’t it?” Weather is one of the favorite topics to start a conversation for people in western countries, especially for British people, because topics about weather does not touch anything personal.The following is a list of topics and questions that people usually avoid when they do not know each other well or if they are not very close friends:A: MoneyAlthough some people will tell you how much money they paid for something, many do not like to be asked such questions as:“How much did your house cost?”“What did you pay for your car?”“How much money do you make?”B: AgeSome people will answer question about age, but many people would feel uncomfortable when answering them. It is, however ,a common question to ask a child.C: ReligionThis is a personal question. Most people don’t ask “What is your religion ?” when they meet someone at the first time. The subject usually is not discussed until people know each other better.D: WeightPeople often compliment each other on their physical appearances, for example, ”Your hair looks nice .” or “I like your blouse.” However, they usually do not ask question about weight. For example, many American would not like to be asked:“How much do you weight?”“Have you gained weight lately?”(“Have you lose weight?”is usually acceptable, especially if you know that the person wants to lose weight. )E: Certain Information about Marriage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that are common and acceptable in some countries about marriage, but they are not considered polite in the U.S. They include:“When are you going to get married?”“Why aren’t you married?”“When are you going to have children?” (Someone it is acceptable to ask,”Are you planning to have children?”)Also, people usually don’t like to be told:“You should get married soon.”“You should have children (or another child)”英美人喜欢谈论天气,英国人尤善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