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74.84 KB
- 文档页数:32
蚕桑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项目背景本报告旨在对蚕桑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蚕桑养殖作为一项传统而重要的农业业务,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项目意在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蚕桑养殖基地,以提高产量和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2. 市场分析2.1 市场需求经过调研发现,市场对蚕桑产品的需求逐年增长。
传统的蚕桑养殖方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十分必要。
2.2 竞争分析当前市场上已存在一些蚕桑养殖基地,竞争激烈。
然而,这些基地大多还采用传统方式生产,无法提供稳定的产品质量和供应。
通过引进新技术和设备,我们的基地将能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3. 技术需求3.1 养殖场地选择适合蚕桑生长的场地非常关键。
我们需要光照充足、空气湿度适宜、无污染的场地,以确保蚕桑能够健康生长和繁殖。
3.2 设备和技术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包括自动饲料供应系统、温湿度控制设备、疾病防控技术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资金投入建设蚕桑养殖基地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项目的资金来源可以通过资本投入、银行贷款或与合作伙伴合作等方式获得。
需进行详细的财务规划和风险评估,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
5. 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对农业发展提供各种支持政策,包括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
通过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降低项目运营成本。
6. 风险评估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市场需求波动、自然灾害等因素可能影响养殖基地的正常运作。
因此,需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7. 结论通过对蚕桑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我们认为该项目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旺盛,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也可获得。
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风险管理,确保项目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中确定的蚕桑产业重点县之一。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本项目的建设是为了促进禄劝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蚕桑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禄劝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蚕桑生产条件,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水平限制,蚕桑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一直较低。
本项目的建设将引进优质桑苗和先进的蚕桑养殖技术,通过建设综合科技示范园,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技术水平和效益。
同时,配套建设农村小蚕共育室和养蚕大棚,提高农民的养殖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力推动禄劝县蚕桑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项目建设内容和进度安排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桑园建设和配套建设三个方面。
其中,土地利用方面租赁沙壤田600亩,其中100亩用于建设综合科技示范园,500亩用于培育桑苗。
桑园建设方面新植优质高产桑园亩。
配套建设方面新建农村小蚕共育室300间,养蚕大棚30万平方米,养蚕用房8.4万平方米,组织培训农户3.25万人次。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为2009年1月至5月完成育苗4500万株,6月至10月完成栽桑亩,开展种植农户培训3.25万人次,10月至2010年5月建成小蚕共育室300间、养蚕大棚30万平方米、养蚕用房8.4万平方米,新建蚕茧除加工场所2座。
第四章项目评价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力促进禄劝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蚕桑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进优质桑苗和先进的蚕桑养殖技术,建设综合科技示范园,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技术水平和效益。
同时,配套建设农村小蚕共育室和养蚕大棚,提高农民的养殖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项目建成后,将使该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使蚕桑生产规模、综合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从而推动禄劝乃至整个昆明市蚕桑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社会效益,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项目。
桑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涵盖项目概况、项目建设条件、项目分析、可行性分析、建议和结论等方面。
概述
桑蚕建设项目是一项重要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它将发挥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桑蚕建设项目位于XXXX,总投资额为XXXX万元,总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有:蚕容种苗培育场、蚕容种植大棚、桑蚕发芽厂、桑蚕养殖池和桑蚕饲养池等。
项目建设条件
1、场地选择:桑蚕建设项目需要选择一块平整、大小合适、且地势适宜的场地,以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2、建设材料:为了确保项目的安全和质量,建设中需要采用优质的建筑材料,具体材料有:钢结构、防水材料、保温材料、隔热材料和一般建筑材料等。
3、人员配备:该项目需要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负责技术指导,操作人员则负责实施和完成建设工作。
项目分析
1、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稳定当地的就业,并将造福当地社会,因此也有利于政府加快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2、该项目建设主要依赖技术水平,所以必须保证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蚕桑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蚕桑项目是指以养蚕和种植桑树为主要经营业务的项目。
蚕桑作为传统的农业产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纤维的需求增加,蚕桑产业再度受到关注。
本报告将对蚕桑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分析1.1 行业背景蚕桑产业具有丰富的资源,可以生产丝绸、桑蚕蛋白等多种产品。
其中,丝绸是传统的高档纺织品,具有很高的市场认可度和消费者需求。
另外,桑蚕蛋白也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功能性食品原料。
1.2 市场规模根据中国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桑蚕产区和最大的丝绸生产国。
桑蚕蛋白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丝绸市场需求也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加上近年来对生态纺织品的需求增加,蚕桑产业的市场前景可观。
二、竞争分析2.1 竞争对手蚕桑产业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传统的丝绸企业、桑树种植企业以及养蚕户。
这些企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且在技术、品牌、渠道等方面存在优势。
2.2 竞争优势蚕桑项目开展养蚕和桑树种植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养蚕和种桑相互促进,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同时,蚕桑项目还可以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长,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养蚕和种桑作为传统农业项目,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不需要过高的技术水平。
但是,为了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仍然需要科学管理和技术支持。
可以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来提高农民的专业化水平,确保项目的技术可行性。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4.1 投资前景蚕桑项目的投资规模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包括桑树种植设施建设、蚕室建设、蚕种采购等方面的投资。
根据过往经验,蚕桑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较高,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
4.2 成本分析蚕桑项目的主要成本包括土地租赁、种桑和养蚕的成本、设备和设施的购置成本、人工费用以及销售及运输费用等。
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项目的经营风险,提高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五、风险分析蚕桑项目存在一定的市场和经营风险。
种桑养蚕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是蚕茧产量大国,养蚕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之一,种桑养蚕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被多个国家广泛推广和应用。
种桑养蚕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可以改善农民收入,同时具有环保和生态效应,在当前提倡绿色发展的大环境下,种桑养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种桑养蚕的基本原理成蚕蛹,成蝶,羽化,田间管理及其它养蚕技术,生产桑,以及在羊、猪、禾和牛的保护桑树,制桑树基本原理,是种桑养蚕的核心技术。
1.成蚕蛹桑叶天然食用动物饲料。
桑叶食用方法新型运输设备装置制备方法。
桑花、桑葚、桑椿、桑皮、桑根用作新药载体的制备方法。
桑干菌病药剂制剂与制备方法。
2.成蝶用桑枝皮和桑叶熏制鸟类的制备方法。
鱼品制备方法。
鱼品构成物质,包括桑叶提取物枕头和净松果粉,以及养蚕间是一种养蚕经济作物养殖设备。
3.羽化桑叶的过氧根酶与抗氧化性能如何?干相对湿深干效应下桑树叶片蒸腾蒸腾速率在不同干效应下桑树叶片被评价。
4.田间管理及其它养蚕技术成活可养蚕蛀损率与孵化后可养蚕幼虫蛀损温度结果:随温度升高可养蚕幼虫蛀损率增加。
可养蚕幼虫年可养蚕群脂肪呈右偏态;生态环境影响以托罗贝梭鱼为食日本暗杆纤维,桑树叶的根瘤生产。
5.生产桑桑树是一种养蚕经济作物养殖设备包括废弃桑叶处理,桑茧、桑绸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护桑网等。
6.在羊、猪、禾和牛的保护桑树养蚕涉及的部分蛹、智慧耳,补充液,养蚕溞源等的制备方法和生产设备。
7.制桑树基本原理如何种植桑树的发病有机肥的配比合适吗?有机肥为什么会减少桑树的生长?桑叶食用新方法的制备方法。
三、现行种桑养蚕的状况1.养蚕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养蚕业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桑叶供给不足,养蚕产能下降;(2) 养蚕技术滞后,效率低下,养蚕成本居高不下;(3) 传统养蚕模式下,蚕茧品质无法达标,市场竞争力不足;(4) 养蚕业与现代农业、科技之间的融合不够,缺乏科技创新动力;(5) 养蚕产业链短、薄,缺乏整体规划和行业统筹。
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蚕桑产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进一步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本报告对蚕桑基地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二、项目背景1.提高蚕桑产业效益:建设现代化的蚕桑基地有助于提高蚕桑产业的效益和产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蚕桑基地建设可以引领农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提高农民就业率和生活质量。
3.促进农村生态建设:蚕桑基地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生境之间的生态平衡。
三、项目范围和目标1.项目范围: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将选取适宜的区域作为建设基地,包括土地、设施、设备等资源的整合。
2.项目目标:建设现代化的蚕桑基地,实现蚕桑产业的规模化、科技化、绿色化发展,同时提高农民收入。
四、市场分析1.国内市场需求:全球市场对蚕丝产品的需求量大,国内市场也存在一定的需求空间,且价格有一定稳定性。
2.市场竞争情况:蚕桑行业市场竞争相对激烈,但市场容量相对较大,如果能通过品牌塑造和质量提升等手段,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五、技术可行性分析1.蚕桑高效养殖技术:采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例如昆虫养殖箱、自动化饲喂装置等,提高蚕桑养殖效率和质量。
2.蚕桑加工技术:采用现代化加工设备和技术,例如蚕丝织造设备、蚕茧加工设备等,提高蚕丝产品的品质和产能。
六、经济可行性分析1.投资成本分析:对蚕桑基地建设所需的土地购置、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和管理运营成本进行评估,综合考虑投资回收周期和预期收益。
2.收益预测:根据蚕丝产品的市场价格和预计产量,结合市场需求量,进行蚕桑基地建设项目的收益预测。
3.敏感性分析:对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项目的风险和可持续性。
七、环境可行性分析1.土地资源评估:对选址地区的土壤质量、土地流转和耕地占用等进行评估,确保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控。
2.生态保护措施: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减少并弥补措施,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桑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桑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具有广泛的用途,包括果实、叶子、树皮和木材等。
它们产生的桑叶可以用于饲料,桑果可用于食品、饮料和药品生产,而桑树的木材可以用于家具及相关产业生产。
因此,桑树的种植和开发对于农林业和相关产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桑树项目的可行性如何,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桑树项目2.项目内容:种植和开发桑树,生产用于食品、饮料、药品和家具产业的相关原材料。
3.项目规模:初步规划种植区域1000亩。
4.项目投资:预计总投资500万元。
5.项目周期:预计投资回收周期为5年。
三、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桑叶作为优质饲料在畜牧养殖业中需求量大,桑果的加工利润丰厚,桑树木材的需求也在家具行业表现出不错的市场潜力。
2.市场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质量优良、绿色健康的食品和家具需求不断增长,桑树及其产品将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3.竞争分析:目前市场上对桑树相关产品的竞争并不激烈,有利于项目发展和产品推广。
四、技术及生产条件分析1.种植技术:桑树原产于中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桑树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不宜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此外,桑树还需要较多的水分。
因此,在选择种植区域时需要考虑土壤和水资源等条件。
2.加工技术:桑叶和桑果的加工技术比较简单,但需要考虑产品的卫生安全和保质期等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加工设备和技术。
3.木材加工技术:桑树木材加工技术相对较为成熟,但需要有相应的加工设备和技术人员。
4.人才需求:桑树项目需要具有相关种植和加工技术的人才,具备丰富的农业和木材加工经验的人才将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
五、投资分析1.投资规模:预计总投资500万元,主要用于种植区域的购买、土地开垦、种植树苗购买及后期的加工设备购置等。
2.投资回报率:预计种植桑树后3年开始有收益,4年开始达到盈利,5年可以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
3.风险分析:桑树种植具有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受到气候、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投资前需要仔细分析和评估风险。
种桑养蚕可行性报告引言种桑养蚕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业产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追求,种桑养蚕产业再度受到关注。
本报告将就种桑养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农民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1.种桑养蚕的背景和意义种桑养蚕是指通过种植桑树,利用桑叶饲养蚕宝宝,从而养殖蚕蛹并生产蚕丝的一种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的出现源于人们对蚕丝的需求,同时也是农民对提高收入的一种尝试。
种桑养蚕的意义在于: - 传统文化传承:种桑养蚕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其发展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 农村经济发展:种桑养蚕对农民来说是一种可持续的产业模式,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 环保可持续:桑树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抗旱耐寒等特点,种植桑树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蚕宝宝的饲养也是一种低碳、环保的方式。
2.种桑养蚕的优势种桑养蚕相比传统养蚕具有以下优势: - 土地资源利用率高:桑树不需要大面积土地,可以在山坡、荒地等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的地方种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 技术门槛低:种桑养蚕所需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农民可以通过培训或传统经验快速掌握相关技能。
- 经济效益好:蚕丝是高端纺织品原料,市场需求量大,并且价格相对较高,种桑养蚕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
- 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和天然纤维的需求增加,蚕丝作为一种天然纤维材料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种桑养蚕面临的挑战虽然种桑养蚕具有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 市场不稳定:蚕丝市场波动较大,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种桑养蚕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
- 劳动力短缺:种桑养蚕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但现代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力短缺是种桑养蚕面临的一大问题。
- 技术更新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种桑养蚕也需要不断更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推动种桑养蚕发展的建议为了推动种桑养蚕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鼓励农民从事种桑养蚕。
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咨国联出品目录第一章总论 (9)1.1项目概要 (9)1.1.1项目名称 (9)1.1.2项目建设单位 (9)1.1.3项目建设性质 (9)1.1.4项目建设地点 (9)1.1.5项目负责人 (9)1.1.6项目投资规模 (10)1.1.7项目建设规模 (10)1.1.8项目资金来源 (12)1.1.9项目建设期限 (12)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1.3编制依据 (12)1.4编制原则 (13)1.5研究范围 (1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1.7综合评价 (1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2.1项目提出背景 (18)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2.3.1促进我国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2.4.1政策可行性 (24)2.4.2市场可行性 (24)2.4.3技术可行性 (24)2.4.4管理可行性 (25)2.4.5财务可行性 (25)2.5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项目发展概况 (25)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2.5.4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7)2.6分析结论 (27)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28)3.1市场调查 (28)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28)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28)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29)3.1.4替代产品调查 (29)3.1.5产品价格调查 (29)3.1.6国外市场调查 (30)3.2市场预测 (30)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30)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31)3.2.3价格预测 (31)3.3市场推销战略 (31)3.3.1推销方式 (32)3.3.2推销措施 (32)3.3.3促销价格制度 (32)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32)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3)3.4.1产品方案 (33)3.4.2建设规模 (33)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34)3.6市场分析结论 (34)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35)4.1地理位置选择 (35)4.2区域投资环境 (36)4.2.1区域概况 (36)4.2.2地形地貌条件 (36)4.2.3气候条件 (36)4.2.4交通区位条件 (37)4.2.5经济发展条件 (38)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40)5.1总图布置原则 (40)5.2土建方案 (40)5.2.1总体规划方案 (40)5.2.2土建工程方案 (41)5.3主要建设内容 (42)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43)5.4.2供电 (45)5.5道路设计 (47)5.6总图运输方案 (47)5.7土地利用情况 (47)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47)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47)第六章产品方案 (50)6.1产品方案 (50)6.2产品性能优势 (50)6.3产品执行标准 (50)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50)6.5产品工艺流程 (51)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51)6.5.2产品工艺流程 (51)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58)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8)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58)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58)6.8仓储方案 (59)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60)7.1主要原材料供应 (60)7.2主要设备选型 (60)7.2.1设备选型原则 (61)7.2.2主要设备明细 (61)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64)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64)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64)8.2.1能源消耗种类 (64)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65)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65)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65)8.4.1项目能耗分析 (65)8.4.2国家能耗指标 (66)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66)8.5.1工业节能 (66)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67)8.5.3节水措施 (67)8.5.4建筑节能 (68)8.6结论 (69)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70)9.1设计依据及原则 (70)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70)9.1.2设计原则 (70)9.2建设地环境条件 (70)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71)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71)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72)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73)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73)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74)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75)9.5绿化方案 (76)9.6消防措施 (76)9.6.1设计依据 (76)9.6.2防范措施 (76)9.6.3消防管理 (78)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78)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79)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80)10.1 编制依据 (80)10.2概况 (80)10.3 劳动安全 (80)10.3.1工程消防 (80)10.3.2防火防爆设计 (81)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81)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81)10.3.5抗震设防措施 (82)10.4劳动卫生 (82)10.4.1工业卫生设施 (82)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83)10.4.3个人卫生 (83)10.4.4照明 (83)10.4.5噪声 (83)10.4.6防烫伤 (83)10.4.7个人防护 (83)10.4.8安全教育 (84)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85)11.1组织机构 (85)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85)11.3人力资源管理 (86)11.4劳动定员 (86)11.5福利待遇 (87)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88)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88)12.2 建设工期 (88)12.3实施进度安排 (88)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0)13.1投资估算依据 (90)13.2建设投资估算 (90)13.3流动资金估算 (92)13.4资金筹措 (92)13.5项目投资总额 (93)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98)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99)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99)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99)14.1.2产品成本 (100)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101)14.2财务评价 (101)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101)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102)14.2.3不确定性分析 (102)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105)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107)15.1项目风险因素 (107)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107)15.1.2技术风险 (107)15.1.3市场风险 (107)15.1.4资金管理风险 (108)15.2风险规避对策 (108)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108)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108)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108)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109)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110)16.1招标管理 (110)16.2招标依据 (110)16.3招标范围 (110)16.4招标方式 (111)16.5招标程序 (111)16.6评标程序 (112)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112)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112)16.9合同备案 (112)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113)17.1结论 (113)17.2建议 (113)附表 (114)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114)附表2 总成本表 (115)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116)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17)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18)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19)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20)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21)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22)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23)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24)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25)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27)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29)附表 (131)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131)附表2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32)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133)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34)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35)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36)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37)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38)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39)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40)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41)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42)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44)附表14借款偿还计划表 (146)第一章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江西省循环型蚕业发展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可行性报告一、项目概述1、项目提出背景、意义及必要性商务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东桑西移”项目,并设立“东桑西移”专项资金。
2006年专项资金支持建设50个蚕茧基地,主要内容是建设50万亩桑园,7500个养蚕大棚,2500个小蚕共育室,推广7500万片方格蔟,改造50个为基地配套的蚕种场。
2006年,我省东乡、永新、修水三县获国家“东桑西移”项目支持。
项目验收后,我省将建有450个养蚕大棚,150个小蚕共育室,新增3万亩桑园。
为此,按照循环经济理论,探索建立“桑园——养蚕大棚——小蚕共育室——沼气池”四位一体的循环蚕业发展模式,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可有力地配合支持“东桑西移”项目在我省的实施,实现江西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项目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以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项目重点支持建设的“养蚕大棚、小蚕共育室、桑园”三大模块为重点研究对象,结合农村重点支持的“沼气池”,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及产业延伸理念,对四大模块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及高效利用,形成“桑园——养蚕大棚——小蚕共育室——沼气池”四位一体的循环型蚕业发展模式,即:利用大棚养大蚕和家禽;利用桑园套种经济作物和放养家禽;利用小蚕共育室养小蚕和作为桑枝屑培育香菇的场所;利用沼气池对禽粪、蚕沙、菌袋中的废料发酵,沼渣肥桑,沼气照明,从而形成蚕业循环生态链,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1、有利于配合支持我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目标和要求,可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其核心应是通过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我国是世界上的茧丝绸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蚕桑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和劳动就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使我国蚕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种桑养蚕分布在全国26个省1000多个县。
蚕桑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 宁南县蚕业情况简介及蚕业资源宁南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一个彝、汉为主的多民族杂居的边远山区农业县。
全县幅员面积1670平方公里,总人口18.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23万人,占总人口的90%,全县耕地18.43万亩,人均1.1亩。
县境内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970毫米,年均气温19.3℃,年均日照时数2257小时,全年无霜期321天,是我国太阳能二级利用区,光热资源极为丰富,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
宁南县蚕业起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通过30多年的坚持发展,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106个行政村、630个村民小组,带动了2.5万户农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栽桑养蚕,养蚕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62.8%。
截止目前,全县拥有桑树2亿株,年产茧16万担,农户售茧收入1.4亿元,养蚕农户户平售茧收入5500元、人均收入1400元,全县40%的养蚕农户蚕桑年收入达到5000元,养蚕收入上万元的农户1670户,连续9年在四川省茧丝行业评比中荣获“蚕茧总产、蚕茧单产、人平产茧、蚕茧质量、蚕农售茧收入”五大指标全省第一,并于2005年、2006年和2009年分别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优质桑蚕茧示范县”、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首批实施县和“四川省精品蚕业标准化示范区”,成为了巴蜀蚕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全县年产“南丝路”牌优质干茧3000多吨,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蚕茧质量优良,深受客商的喜爱。
相继被评为“国家权威检测达标品牌——国家质量检测连续合格产品”,“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并荣获了“中国名优品牌”、“四川省名牌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省农产品知名品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等称号。
目前,全县蚕业资源丰富,年产蚕沙2.5万吨,桑枝4万吨,桑椹1万吨,蚕蛹1100吨。
1.2 项目基本情况1.2.1项目建设概况1.项目名称:蚕桑产业化综合开发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地点:宁南县轻纺园区1.2.2项目建设内容1、250吨叶绿素铜钠加工厂2、蚕蛹综合加工厂3、桑葚系列保健产品加工厂4、3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厂1.2.3项目提出的理由1.蚕、桑浑身都是宝,如桑条既可以用于培养木耳、香菇等食用菌,又可以制造高强度高韧性的优质纤维板;蚕沙具有治疗失眠的作用;蚕蛹不仅可做饲料,而且是人类可直接食用的高蛋白食品,蛹油、蛹皮又可提取制药,含有18 种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可以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等等。
可以说,蚕桑资源有着广阔的综合利用和商业开发价值。
我县目前有相当丰富的蚕桑副产物,如全部加以利用,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将会使宁南县传统的种养殖业,展现桑、蚕、丝的多用途利用,全面提高蚕桑行业的综合效益。
这对于宁南县蚕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蚕农收入,促进蚕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3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1.3.1果桑的果实为桑椹(俗称桑果),桑椹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成为皇帝御用补品。
传统医学认为,桑果具有生津止渴、滋阴补血、补肝益肾、固精安胎、乌发养颜、安神养心、抗疲劳、去风湿及解酒等功效。
现代医学对桑果进行的药理、药效、毒理测试结果表明,桑椹能抗癌防诱变、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细胞生长、降低血糖、血脂,保肝护肾、驻颜抗衰老,特别是近年来发现其含有抑制癌细胞生长,并能阻止血栓形成的“白黎芦醇”,其含量比葡萄酒高出3倍。
桑根、桑果、蛾公酒能补充胃液分泌,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具有滋补强壮、养心益智之功;桑椹酒富含的降血压、降血糖、抗衰老物质能降低动脉硬化,减轻神经衰弱,预防机体老化;桑椹酒所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有很好的滋心、补肝、润肺及养血祛风的功效。
1.3.2 2007年,浙江安吉一家竹制品生产企业和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共同合作,成功利用废弃桑枝生产出了新型木地板,通过技术手段挖掘桑树的价值,改变桑树只为养蚕而用的传统模式。
该产品不仅具有保健作用,而且绿色环保,是林木资源的有效替代产品后,深受市场欢迎,已经成功打入欧美市场。
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市场的进一步认可,有望形成供需两旺的格局。
1.3.3蚕蛹是缫丝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干蚕蛹含有50%左右的蛋白质,20%~30%油脂,其余主要为甲壳素和无机盐。
蚕蛹蛋白主要是球蛋白,以及少量清蛋白和结合于外表皮的蛋白。
蚕蛹蛋白由18 种氨基酸组成,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齐全,其总量约为40%,比例适当,均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标准,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昆虫蛋白资源。
蚕蛹油脂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中a-亚麻酸占35.72%,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因此蚕蛹油脂是一种极具保健作用的油脂资源。
此外,它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 和麦角醇,以及含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和甲壳素多糖等。
蚕蛹蛋白、油脂、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有广泛用途,例如蚕蛹蛋白既可作为食品及医药营养强化剂,补充入体氮素营养,又可以替代酪蛋白作蛋白质黏合剂及皮革添加剂,替代鱼蛋白等作微生物培养基的优质氮源,还可以作为生产复合氨基酸的原料以及用来制备蚕蛹蛋白黏胶蛋白丝等。
蚕蛹油脂是制备塑料添加剂环氧化蛹油丁酯的主要原料,也可以用来制备土耳其红油以及从中提取γ-亚麻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
蚕蛹中甲壳素含量为5%~8%。
甲壳素在浓碱等作用下脱乙酰基后的产物称为壳聚糖,壳聚糖为白色或灰白色的半透明片状固体。
壳聚糖分子中有游离氨基存在,因此有较强的反应活性,可以进行酰基化、狡基化、酯化、醚化、N-烷基化、水解、重氮化、氧化、接枝共聚等反应,生成相应的衍生物。
壳聚糖及其改性衍生物除在食品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外,还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生物技术、农业、纺织、印染、造纸、环保等众多领域,例如做手术线、人造肾膜、食品包装、食品防腐剂、药用胶囊、彩色胶卷表面保护膜、固色剂、抗静电剂、离子交换树脂、酶及细胞固定化剂等。
蚕沙是蚕食下的桑叶经消化后排出体外的粪便。
蚕沙自古入药,对蚕沙化学成分的分析发现,蚕沙中含有叶绿素、植物醇、β-谷甾醇、麦角甾醇、多种游离氨基酸、胡萝卜素、三十烷醇等。
其中蚕沙提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已在我国和日本工业化生产。
叶绿素可以制成叶绿素铜钠盐,在医药、食品、化工上有广泛的用途。
广东的“肝宝”、“胃肝绿”,浙江的“升血宝”都是叶绿素铜钠盐制剂;叶绿素铜钠盐还可制成外用软膏,治疗烧伤和溃疡、皮炎、脉管炎、痔疮等。
类胡萝卜素(其中β-胡萝卜素占20%),易被人体吸收,有促进新陈代谢之功效,能抑菌除臭,作制药原料,可治疗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胰腺炎、慢性肾炎及各种病因引起的白细胞水平下降,并能促进血红细胞蛋白的合成。
β-胡萝卜素则能抑制粘膜、皮肤和腺体等肿瘤,特别是肺癌、食道癌、肠癌。
1.3.4项目预期目标通过招商引资,250吨叶绿素铜钠加工项目完成后,实现销售收入可达2.3亿元。
蚕蛹综合加工项目完成后,实现销售收入可达7000万元。
桑葚系列保健产品项目完成后,实现销售收入可达5000万元。
桑枝高密度纤维板项目完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
以上项目全部完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
1.3.5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额22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500万元,占总投资97.73%;流动资金500万元,占总投资的2.27%。
1.3.6项目效益1.经济效益一是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叶绿素250吨,高密度纤维板3万平米,及蛹蛋白、蛹油、桑椹保健品等,可实现年营业收入38000万元,净利润3880万元,税金1920万元。
2.社会效益在举国上下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综合开发利用蚕桑资源,是蚕业生产全面发展和引导蚕农进行蚕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它不仅可以避免蚕业生产发展引发新的供需失衡,分流目前丝绸产品发展的瓶颈压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实现蚕桑资源跨领域、跨行业的开发利用,为茧丝绸行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真正成为受制约面积小、发展空间广阔的跨众多领域的大行业。
实现蚕业生产的增产增收,重要的出路就是延长蚕业的产业链条,在传统的种养殖业基础上,展现桑、蚕、丝的多用途利用,增加蚕业的整体效益。
只有蚕桑综合利用得到长足发展,蚕业的后续效益才能有大幅度提高,蚕农的收入才能实现稳定增长,相关企业也能在经营活动中得到发展壮大,从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实现蚕农、企业、财政和谐发展的局面。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3.1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1.3.2 《四川省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1.3.3 《宁南县蚕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3.4 《四川省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规划(2009-2012年)》;1.4综合评价1.4.1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宁南光热资源极为丰富,当地的桑园桑叶亩产量高、叶质好,因此宁南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项目实施的自然资源条件优越。
——气候优势。
宁南素有“南国风光小天府,金沙江畔俏明珠”的美誉,县境内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970毫米,年均气温19.3℃,年均日照时数2257小时,全年无霜期321天,是我国太阳能二级利用区,光热资源极为丰富,有利于桑树生长,桑叶产量高、叶质好,能促进良桑饱食,增加粒茧丝长;此外,宁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空气湿度小,光照好,全年无霜期长,适宜生产优质的蚕茧,被专家誉为“是不可多得的蚕业发展宝地”。
——政策优势。
30多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发展这条主线,坚持“冷不砍、热不赶、坚定不移抓发展”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蚕桑这一重点产业,一届接着一届抓,一年接着一年干,创立了被誉为“宁南模式”的蚕业发展机制,即:党委政府宏观调控、业务部门具体指导、村组干部共同参与、广大蚕农具体操作。
与此同时,在延伸蚕业产业链方面,对招商引资项目从立项、用地到建设,工商、税务、环保、卫生等部门实行一站式政务服务,并在税收、土地、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为所引进的企业提供了方便的服务和优惠的政策。
——蚕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化运作模式的优势。
一方面,蚕农已经具备了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技术水平,从育苗、栽桑、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上蔟管理等环节均严格按照《宁南县桑蚕茧综合标准》操作实施;二方面,蚕业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为蚕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三方面,完善的“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稳定和延伸蚕业产业链极为有利。
——良好投入机制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