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体化的法理反思
- 格式:pdf
- 大小:260.60 KB
- 文档页数:7
试析欧盟一体化的法制协调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摘要欧盟一体化进程同时也是欧盟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过程,欧盟法对欧盟一体化提供重要的法律支持,为成员国之间提供解决争端的法律机制,对欧盟一体化的形成发挥着制度性的作用。
欧盟的区域法制协调经验对我国如何协调区域法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论文关键词欧盟法区域一体化法制协调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时代特征,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是属于互不隶属的行政区划间的经济一体化,这就要求各行政区划打破行政壁垒,实现更自由的经济交往。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对区域法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仅仅依靠区域间相似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是不够的,还需要协调一致的法制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保障。
欧盟一体化是成员国之间的一体化过程,这与我国国内地方之间的区域一体化有所不同,但两者之间在立法主体的地位上和经济目标上仍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一、欧盟法的形成欧盟及其法律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09年11月19日,首届欧盟“总统”和“外长”顺利出炉,欧洲一体化进程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现代国际法看来,欧盟是一个既不同于一般国际组织又不同于主权国家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欧盟从最初的关税同盟到统一大市场,直到现在的全方位联盟,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法律框架体系。
欧盟及其前身欧共体都是在成员国缔结国际条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欧盟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欧盟法通常是指欧洲联盟缔约国国之间签订的或是欧洲联盟有关机构制定的,旨在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欧共体和欧盟建立及内外活动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而狭义的欧盟法就是指《欧洲联盟条约》本身。
本文所指的是广义上的欧盟法。
欧盟法在成员国具有直接适用性和优先适用性。
二、欧盟一体化的法制协调经验欧盟一体化及欧盟法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欧盟一体化进程同时也是欧盟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过程,欧盟法对欧盟一体化提供重要的法律支持,为成员国之间提供解决争端的法律机制,对欧盟一体化的形成发挥着制度性的作用。
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解析一体化的动力欧洲一体化动因分析一、欧洲一体化的渊源法国外交部长白里安在库登霍夫—卡勒基泛欧思想和运动的基础上提出“欧洲联盟”的计划,1930年5月,他向欧洲各国政府发出了一份名为《关于组织欧洲联盟体系》的备忘录,即白里安计划,陈述了组建欧洲联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是欧洲第一个关于欧洲一体化的正式官方文件。
各国的反应冷淡,特别是英国间接拒绝了白里安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运动中,欧洲国家中出现了一种新思想:民族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欧洲未来需要强调超越国界的精神,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真正的欧洲共同体。
这一思想的两大代表人物:阿尔蒂罗·斯皮内利和恩斯托·罗西。
1941年8月,他们起草了《文托特内宣言》,鼓励人们将抵抗运动与创造自由统一的欧洲联邦结合起来,永远消除欧洲的分裂和战争。
发展进程纵观欧洲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即欧洲的一体化必将从经济领域逐渐扩展到政治领域,在各领域的相互配合下,欧洲全方位的一体化指日可待。
从欧洲一体化的整个进程来看,欧盟各成员国一体化是循序渐进的。
欧洲一体化是从很不敏感的经济领域开始的。
而经济一体化又是从较易为各方所接受的煤钢经营管理权让渡开始的。
在煤钢共同体获得成功之后,1957 年欧共体成员国签订了《罗马条约》。
此后,欧共体逐渐将活动扩展到更多相关的政策领域,诸如农业、关税和贸易领域等。
随着关税一体化的进行以及成员国贸易量的增多,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成员国货币政策的限制。
从而,各国又开始货币领域的一体化。
而这一系列领域的一体化出最终导致了一体化“溢出”至整个经济领域,产生了欧洲内部统一大市场和经济货币联盟。
当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至一定程度需要政治引导或政治调控时,欧洲政治合作乃至欧洲政治一体化又开始发生。
20 世纪70 年代欧共体政治合作表现为成员国外交部长定期会晤,之后《欧洲单一文件》中正式提出欧洲政治合作,经过《欧洲联盟条约》的提升,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CFSP) 产生。
欧洲一体化动因分析一、欧洲一体化的渊源法国外交部长白里安在库登霍夫—卡勒基泛欧思想和运动的基础上提出“欧洲联盟”的计划,1930年5月,他向欧洲各国政府发出了一份名为《关于组织欧洲联盟体系》的备忘录,即白里安计划,陈述了组建欧洲联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是欧洲第一个关于欧洲一体化的正式官方文件。
各国的反应冷淡,特别是英国间接拒绝了白里安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运动中,欧洲国家中出现了一种新思想:民族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欧洲未来需要强调超越国界的精神,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真正的欧洲共同体。
这一思想的两大代表人物:阿尔蒂罗·斯皮内利和恩斯托·罗西。
1941年8月,他们起草了《文托特内宣言》,鼓励人们将抵抗运动与创造自由统一的欧洲联邦结合起来,永远消除欧洲的分裂和战争。
发展进程纵观欧洲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即欧洲的一体化必将从经济领域逐渐扩展到政治领域,在各领域的相互配合下,欧洲全方位的一体化指日可待。
从欧洲一体化的整个进程来看,欧盟各成员国一体化是循序渐进的。
欧洲一体化是从很不敏感的经济领域开始的。
而经济一体化又是从较易为各方所接受的煤钢经营管理权让渡开始的。
在煤钢共同体获得成功之后,1957 年欧共体成员国签订了《罗马条约》。
此后,欧共体逐渐将活动扩展到更多相关的政策领域,诸如农业、关税和贸易领域等。
随着关税一体化的进行以及成员国贸易量的增多,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成员国货币政策的限制。
从而,各国又开始货币领域的一体化。
而这一系列领域的一体化出最终导致了一体化“溢出”至整个经济领域,产生了欧洲内部统一大市场和经济货币联盟。
当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至一定程度需要政治引导或政治调控时,欧洲政治合作乃至欧洲政治一体化又开始发生。
20 世纪70 年代欧共体政治合作表现为成员国外交部长定期会晤,之后《欧洲单一文件》中正式提出欧洲政治合作,经过《欧洲联盟条约》的提升,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CFSP) 产生。
欧洲一体化历程对东亚的启示内容提要在探讨东亚经济一体化这一问题上,回顾欧洲一体化所走过的道路无疑会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启示。
对于欧洲一体化历程的经验总结可以粗略地归结为以下几点:合作理念的确定、轴心国家的确立、利益切合点的适时选择、政策工具的有效实施以及有效的制度约束。
针对东亚经济合作目前所呈现出来的多元化模式,我们不难看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瓶颈在于中日韩的合作和地区利益分配中竞争和互补关系的有效协调。
总之,从欧洲一体化的历程看东亚经济一体化,更应该注重确立合作的理念,捐弃前嫌。
同时,东亚经济一体化也可以借鉴欧盟的经验,用具有约束力的条约机制去巩固每一个一体化的成果。
对东亚各国而言,重要的是认识到一体化需要的是妥协-而不是对立。
关键词一体化欧洲东亚经济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战后,为了寻求欧洲的繁荣发展并避免重蹈战争覆辙,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欧洲大陆上生根发芽。
在让·莫内和法国外长舒曼以及德国总理阿登纳的努力倡导下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之后又发展为欧共体并在1992年建立了欧洲联盟。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一体化的机制和框架下欧洲实现了可观的经济和政治效益,并且通过近期的“东扩”将合作的理念推广到欧洲的边缘地区,实现了统一大欧洲的梦想。
在东亚经济一体化问题的探讨变得日益热烈的今天,回顾欧洲一体化所走过的道路会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对于欧洲经验的思考和借鉴无疑会有助于我们认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未来。
一、欧洲一体化历程的经验总结对于欧洲一体化历程的经验总结绝非易事,也不是简单的几点就可以明了的。
同时欧洲一体化仍然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任何阶段性的总结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但是相对于酝酿中的东亚经济一体化而言,欧洲一体化所走过的道路要漫长得多,所以前车之鉴不妨多多益善。
相对于其他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的一体化程度最高,它所具有的超国家特征也是无可比拟的,综观欧洲一体化历程,我们尝试着作出如下的几点总结。
51还强化了次区域合作态势和意愿联盟的形成,推动“多速欧洲”成为一体化路径的方向性选择。
但是,面对分裂的政治和社会形势,欧洲一体化的“多速”路径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
鉴于当前欧盟缺乏共同推动一体化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如果“多速欧洲”难以有效推进,欧盟的未来虽不会重回民族国家状态,亦只能在“照旧模式”下探索“少做高效”的可能。
〔关 键 词〕欧洲一体化、制度困境、认同危机、多速欧洲〔作者简介〕〔中图分类号〕D8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2 8832(2017)3虽然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是一部危机驱动的历史,但近10年来欧盟经历的内外危机,从债务危机到难民危机,从“英国脱欧”到内外安全危机,无论是规模还是性质都前所未有。
一体化深层困境暴露无遗,欧盟已无法继续过去的一体化模式,需重塑路径。
当前,“多速欧洲”前景成为新的优先路径,但如何实施仍面临一系列政治和制度性挑战。
一、欧洲一体化的深层困境欧盟多重危机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其叠加效应诱发的全面政治和社会危机是欧盟体制性缺陷的综合表现,是一体化深层困境的反映。
作为多层治理体系的欧盟,欧盟权能和责任错配的制度性缺陷、成员国利益与价值分歧加剧的团结和共识危机以及社会分裂导致的认同缺失,是导致危机成为“新常态”的深层根源。
(一)权能分裂带来的制度性缺陷欧盟的权力来源是成员国以条约为基础的主权让渡,其行动能力也受制于此。
随着一体化的不断深化,欧盟获得的权能日益增加,涉及经济、社会、内政与司法以及对外关系领域,但核心权能仍在成员国手中。
单一市场、共同货币并没有伴随共同的财政、预算和经济政策;申根区实现人员自由流动,却没有共同的外部边界保障、完善的申根信息体系、有效的内务和司法合作以及共同的移民和避难政策支撑。
针对制度性缺陷,欧元和申根协定都被广泛认为是“早产的大胆政策设计,规则不一,机制脆弱,系统性危机将使得整个政治进程坍塌”。
[1]欧盟治理成效取决于成员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而目前进程缓慢、效率低下,面临权能分裂导致的严重治理能力赤字。
欧洲一体化的兴起反思经济合作和整合的重要性近几十年来,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区域一体化实践之一。
欧洲联盟的成立,不仅带来了欧洲内部国家间的紧密联系和合作,还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成功范例。
欧洲一体化的兴起反思经济合作和整合的重要性,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欧洲一体化是由一系列经济合作和整合措施构筑起来的,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
欧洲共同市场的核心目标是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实现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这一目标的实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欧洲国家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同时,欧洲联盟还制定了统一的法律规范和经济政策,确保了成员国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合作。
经济合作和整合的重要性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通过经济合作,欧洲国家聚集了各自的优势资源,相互支持与合作,从而实现了整体经济的提升。
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经济增长,还有助于解决一些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例如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等。
同时,经济合作还有助于提高欧洲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经济的变化和挑战。
欧洲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可以给其他地区提供很多启示和借鉴。
首先,经济合作和整合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基石。
只有通过合作和整合,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才会更加紧密、有序,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的目标。
其次,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依靠的是市场经济的力量,充分发挥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灵活性。
最后,要确立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欧洲国家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在一体化进程中,他们能够认清各自的利益所在,共同制定和实现共同目标。
然而,欧洲一体化进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一体化进程中,一些欧洲国家的经济相对较强,而其他一些国家则经济较为脆弱,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英法相争看当代欧洲一体化二战之后,饱受硝烟战火摧残的欧洲国家面对着自己满目疮痍的国土和惨重不堪的损失,痛定思痛。
和平是发展的保障和基础,一个国家无论如何强大和富强也经不起人力物力财力的大批折损。
美苏强国威胁在外,国力日以衰损在内,欧洲国家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探索行动。
1949年,英、法、瑞典、挪威、丹麦、意大利、爱尔兰以及荷比卢三国共10个国家签订了《欧洲理事会章程》,设立欧洲理事会。
这便是欧洲一体化的前奏。
欧洲理事会的工作被认为是卓有成效的。
主持签署了一些重要的协定和《欧洲人权公约》、《欧洲社会安全公约》、《欧洲社会宪章》。
1951年,为了限制联邦德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总量,从而控制其军事工业的发展基础,法国提出了一个被称之为“舒曼计划”的方案。
建议把法国和德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共同机构管理之下。
一些西欧国家(如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也附和进来,他们一起在巴黎共同签署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该条约也被称之为《巴黎条约》。
这个条约是西欧主权国家之间在一体化进程中签订的第一个具有约束力的立法文件。
该条约中明确规定煤钢共同体以共同市场、共同目标和共同机构为基础,这三个“共同”实际上是今后的欧共体以及今天的欧盟所确立的长远发展目标的雏形。
接下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直至三体合并——欧共体的成立,欧洲一体化程度向纵深方向发展。
不可否认地,欧洲一体化是以个全新的机遇,它带给了欧洲一个崭新的面貌和未来,他们认为联合救就是力量,联合可以共同面对外部的威胁并共同解决内部矛盾。
但是一体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带给了他们不少的挑战。
法、英、德这三国可以说是当代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功不可没的元首,法德率先和解障碍消除因此开启了欧洲联合之路,而英国是二战后的战胜国经济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英法之争。
英国是一个岛国,较远地盘踞在欧洲大陆的西北侧与欧洲大陆隔英吉利海峡相望,其国民天生便具有一种独立性和高傲的性格。
欧洲法院在欧洲一体化中的作用———对欧洲法院有关公司法裁决的分析张学哲3 自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以来,欧洲一体化始终是欧共体和欧盟的目标。
欧洲共同市场的建设与运行,既是这一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
而共同市场的建设和运行,又以商品、服务、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通为基础和保障。
四大基本自由因此被规定在欧盟法的最高层次———《欧共体条约》中,成为共同市场建设的指导方针。
这样,一方面,欧盟立法机关以条约所赋予的立法权限为基础,颁布大量的指令和条例,促进成员国法律的协调与统一,为四大自由和共同市场的实现扫除障碍;另一方面,《欧共体条约》没有为四大自由的范围和实现制定具体的规定。
其在共同市场上的实现,在非常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欧洲法院的解释和适用。
〔1〕而欧洲法院的裁决,又以欧盟法和基本自由为依归,从而,以实现无边界的内部市场为理想。
因此,欧洲法院被称为“共同体一体化的发动机”。
〔2〕从而,立法与司法相结合,共同构成对共同市场以及欧洲一体化建设至关重要的保障和促进力量。
这一立法与司法相结合的方式,尤其典型地体现在欧盟的公司法立法和司法实践中。
公司作为共同市场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始终受到欧盟立法和司法机关的高度关注。
立法上,欧盟在整个私法领域颁布的第一个指令,就是1968年的《资合公司公示指令》。
〔3〕在其后的数十年中,欧盟更是颁布了大量的公司法指令和条例,大力促进了欧盟公司法的协调与统一。
司法方面,欧洲法院以其司法独立权为基础,通过司法裁决,保障了四大自由在公司法领域的实现。
其中,公司居住自由是公司在共同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基本自由。
欧洲法院近年来在排除各成员国对居住自由的限制、保障公司在共同市场中的自由迁移方面,取得了十分令人瞩目的成绩。
本文拟通过对此系列裁决的分析,揭示欧洲法院对共同市场和欧洲一体化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1〕〔2〕〔3〕中国政法大学欧盟法研究中心副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