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06风巷掘进作业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5.02 MB
- 文档页数:126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和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本规程根据《南二13-1煤层回风大巷设计平面图》、《南二13-1煤层回风大巷掘进地质说明书》、《淮南矿业集团掘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煤矿安全规程》等资料编制而成。
二、工程概况南二13-1煤层回风大巷东侧为井田边界,西侧为南二13-1煤层胶带机大巷及南二13-1煤层轨道大巷,南侧为F110 断层。
根据施工方案,南二13-1煤层回风大巷从南二13-1煤层胶带机大巷拨门先施工胶回联巷一,到达回风大巷后先左拐弯向下施工回风大巷356m,按10°下山施工29.4m(平距)并与-570~-480m南翼(13-1)采区回风斜巷贯通后,退回综掘机至胶回联巷一交岔处并调头向上施工南二13-1煤层回风大巷(698m)。
南二13-1煤层回风大巷施工方位348º(168º),施工总工程量约为1083.4m(平距)。
掘进巷道煤层情况:13-1煤层为黑色,暗淡~弱油脂光泽,煤层最大厚度为6.17m,最小为3.78m,平均5.0m,煤层倾角3.4°~6.4°,平均5°,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下部一般含一层夹矸,厚度0.30~0.60m,属稳定型煤层。
掘进巷道煤层顶、底板情况:总体上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厚度不稳定,直接顶上部发育有13-2煤,厚度为0.2~0.45m,发育较稳定;老顶为细砂岩,厚度为1.9~7.2m;直接底为砂质泥岩,厚度为0.77~7.7m,其下发育13-1下煤,均厚0.6m,局部缺失。
掘进巷道水文、地质及瓦斯情况:本巷道沿13-1煤层掘进,施工期间的主要水害为13-1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及断层构造裂隙水。
本施工巷道总体构造较为简单,地层走向近南北。
根据钻探及物探地质资料分析,影响本巷道掘进的断层主要为F109、DF49、DF44及DF42等4条断层,断层附近可能发育有次生小断层。
根据矿井地质报告,13-1煤层-648m以上瓦斯含量为2.92m3/t,-648~-760m煤层瓦斯含量5.14m3/t。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地面位置回风巷掘进工作面井上位置位于离石区北约15KM的西属巴镇上则焉村附近山梁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7′37〞—111°05′41〞,北纬37°36′29〞—37°37′37〞,属吕梁山系,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
回风巷掘进工作面井下位于炭窑里煤矿与高岭上交界处。
二、工作面井下位置回风巷掘进工作面位于采区右侧,南面为未采区、运输巷,北面为现回风巷。
第二节地质及水文地质1、回风巷工作面位于井田北部边缘,岩层总体为背斜构造,工作面在背斜轴部。
向东掘进岩层倾角2—5°的上山。
2、柱状图及煤层顶底板情况(后附柱状图)3、回风巷工作面地表无常年性河流,仅在雨季有洪水从沟谷中流过。
4、回风巷工作面上覆岩层为山西组砂岩水层及强隔水层,工作面基本无淋水。
5、回风巷工作面下方岩层为太原组含水层,工作面掘进延伸接近其含水层,掘进过程中受其影响。
第三节影响掘进其他情况1、瓦斯:根据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及我矿以往开采的瓦斯记录,本矿为低瓦斯矿井,相对涌出量为,绝对涌出量为。
在掘进过程中做好瓦斯检查及通风工作,预防采空区有积聚的瓦斯涌出。
2、煤尘:根据测试报告,本工作面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10#煤火焰长度110mm,最低岩粉用量70%,煤层为自燃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Ⅱ。
3、涌水量:最大涌水量70m3/h;最小涌水量5m3/h;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巷道布置1、回风巷工作面在10#煤层布置,跟顶留底。
2、现因遇地质构造变化穿岩层下山掘进。
二、巷道名称及用途1、巷道名称:10#煤回风巷。
2、用途: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由回风巷、联络巷构成。
待回风巷系统构成后,用于矿井回风及与井底车场联络。
三、巷道平面布置图(见附图)四、巷道工程量总长度800m。
已掘580m(为11#工字钢架棚,正梯形断面),后220m 为拱形断面。
五、工程施工安排本巷道从2011年10月开工,每月计划完成50米,预计于2012年竣工。
轨道大巷掘进作业规程(通防部分)一、通风系统:1、新鲜风路线:地面→主(副)井→井底车场→轨道大巷风机2、乏风路线:风筒出口→井底水仓→集中轨道下山→七联巷→回风延伸→集中回风下山→回风斜井→地面。
二、轨道大巷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设计如下:1、通风方式的确定:采用压入式局部通风。
2、掘进工作面的需要风量:(1)按照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公式:Q掘=100×q掘×K掘m3/minQ掘—单个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 m3/minK掘—瓦斯涌出不均衡的通风系数,(正常生产条件下,连续观测1个月,日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与月平均日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比值,取2)q掘—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平均绝对涌出量, m3/min100—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所换算的常数。
按1101运顺掘进期间的瓦斯绝对涌出量预计该头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24 m3/minQ掘=100×0.24×2=48 m3/min(2)按照风速、温度计算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Q掘=60×V掘×S掘max×K温m3/min式中:V掘—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内最低允许风速,m/s;岩道V掘≥0.15m/s,煤巷和半煤岩巷V掘≥0.25m/s;S掘max—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的最大净断面积(掘进工作面因出现断层、高冒、地质构造造成巷道断面积的增大除外),m2;K温—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空气温度调整系数,掘进工作面空气温度调整系数的选取见表1;轨道大巷施工掘进:设计断面为13.2 m2。
故风量计算如下:Q 掘=60×V 掘×S 掘max ×K 温 =60×0.25×13.2×1.0=198 m 3/min 注:掘进施工时,参照1101运顺掘进施工温度为18℃~20℃ (3)按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和炸药量计算需要风量: 每人供风≦4 m 3/min : Q 掘>4N (m 3/min ) Q 掘=4×25=100 m 3/min(掘进头同时工作的最大人数25人) 每千克炸药供风≦25 m 3/min : Q 掘>25A (m 3/min )式中:N —掘进工作面最多人数;A —次爆破炸药最大用量,Kg 。
山西灵石昕益致富煤业有限公司掘进作业规程编制:吴文云施工单位:温州锐峰矿山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名称:回风大巷编制日期:二〇一二年十月项目部会审卡工程名称:回风大巷掘进作业规程施工负责人:生产负责人;机电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经理:会审日期:2012年10月日会审意见:目录第一章概况......................................... - 4 - 第一节概述...................................... - 4 - 第二节编写依据.................................. - 4 -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 5 -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井下采空情况 .............. - 5 - 第二节地质情况................................ - 6 - 第三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 6 -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水文地质.................................. - 7 -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 8 - 第一节巷道布置.................................. - 8 - 第二节矿压观测.................................. - 8 - 第三节支护设计.................................. - 8 - 第四节支护工艺.................................. - 9 - 第四章施工工艺.................................... - 16 - 第一节施工方法................................. - 16 - 第二节凿岩方式................................. - 16 - 第三节装载与运输............................... - 16 - 第四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 17 - 第五节综掘说明书............................... - 17 -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 19 - 第五章生产系统.................................... - 20 - 第一节通风..................................... - 20 - 第二节压风..................................... - 22 - 第四节防灭火................................... - 22 - 第五节安全监控................................. - 23 - 第六节供电..................................... - 24 - 第七节运输..................................... - 25 - 第八节排水..................................... - 25 - 第九节照明、通信和信号 .................... - 25 -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经济技术指标..................... - 26 - 第一节劳动组织................................ - 26 -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 - 28 - 第三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28 -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 28 - 第一节一通三防................................ - 28 - 第二节顶板................................... - 29 - 第四节防治水................................... - 31 - 第五节机电............................. - 36 - 第五节运输.................................... - 38 - 第六节其他..................................... - 40 -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 41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规程所掘巷道为山西灵石昕益致富煤业有限公司回风大巷掘进作业规程。
四段回风大巷掘进作业规程第一章概况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四段回风大巷。
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掘进目的是为形成三段大巷的通风系统,满足矿井正常通风的需要。
三、巷道掘进位置巷道从A4点前2.6米处开始掘进,掘进方位90°,掘进长度为48米。
四、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巷道设计长度:1124米服务年限:3年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第二节煤层情况⑴煤层情况:该工作面煤层厚度较为稳定,平均厚度3.3米;煤层倾角平均1°~3°;但煤层底部靠近底板处有一至两层层夹矸。
⑵煤层顶底板岩石性质和特征:1、地质情况:该掘进工作面位于4#煤层,根据已知地质资料分析,矿区内未发现断层或褶皱,无岩浆活动迹象,地质构造比较简单。
2、充水因素工作面直接充水层为延安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上覆岩层有大面积火烧岩,火烧岩含水层富水性为弱富水,对于工作面涌水量影响不大。
工作面地面标高变化起伏不大,没有大面积低凹处。
且上覆岩石变化厚度在40~55范围内,没有薄岩层,因此大气降雨影响工作面涌水量变化因素也不明显。
3、防治水建议:1、根据工程中要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2、巷道接近或穿过地质破碎带时加强顶板及水文观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
3、涌水量预计:最大涌水量0.50m3/min,正常涌水量0.15 m3/min。
第四节瓦斯及煤尘情况瓦斯情况: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0.21m3/min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数38.81%煤层:具有自燃发火倾向地温:根据勘探报告可知,矿井属地温正常区,不存在地热危害第三章巷道布置及巷道规格第一节巷道布置见工作面平面布置图第二节巷道规格质量及技术要求1.本巷道掘进高度3米,掘进宽度4.5米,掘进断面13.5m2。
顶板支护形式为锚网支护。
2.巷道支护强度计算和支护设计:根据4-2煤层邻近巷道的支护经验,顶部支护采用φ16×1800mm圆钢锚杆,锚杆间排距为1000mm×1000mm,锚杆外露长度为30~50mm,扭矩不小于100N·m,锚固力不小于50KN;托盘选用铁质托盘,规格:120×120×8mm,锚固剂选用CK2350型快速树脂药卷。
XX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2101机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号:掘进2012-5号)名称:东上山2101机巷矿长:技术负责:编制人:批准日期:2012年月日执行日期:2012年月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四章、施工工艺第五章、生产系统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第一章、工程概况2101机巷位于井田北翼东上山运输巷,巷道开口坐标为:X=3232794.373 Y=35385656.929 Z=315.890(详见“2101机巷开口位置布置图”)。
总体生产计划服务于1103对拉工作面的接替生产工作面。
2101机巷主要服务于2101采煤对拉准备工作面的生产运输及工作面进风,设计长度600米,掘进方位角100,掘进巷道坡度随上山煤层掘进。
按2101对拉工作面设备布置及生产工艺的总体布置要求,机巷掘进工作面为半煤巷,巷道底板低于煤层底板1米;断面形状为梯形,钢架支护,服务年限3年。
详见“2101机巷掘进施工断面图”。
本工程计划开工时间2011年月日,竣工时间2012年月,计划施工工期个月。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巷道相应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等。
1、井上下对照关系表井上下对照关系表2、煤(岩)层赋存特征煤(岩)层特征情况表煤层项底板情况表综合柱状图3、地质构造及巷道围岩特征煤(岩)层产状要素:走向100~2800、倾向8~120倾角1~30。
地质构造简单,围岩产状、岩性、层、节理较稳定,倾角平缓。
4、水文地质K7煤层赋存于三迭纪须家河组第二组顶部。
上距层T3X131,分界线8-13米。
下距T3X124老底15-20米。
老顶岩层为石英砂岩、粉砂岩,厚约90米,透水性强;直接顶为粘土岩、页岩、砂质页岩,厚约为8-13米,隔水性较强;直接底为粘土岩、页岩、砂质页岩,厚约15-20米,隔水性较强;老底为石英、长石、岩屑砂岩,厚约30米,透水性强;一般涌水量极小。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第一节一般规定一、持证上岗和执行制度XX工作面掘进期间,掘进队组所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工程质量验收制、设备维修保养制、事故分析制等各项规章制度。
二、交接班进行安全检查的内容和有关规定所有作业人员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进入工作面前,班组长、安检员、瓦检员首先检查工作面顶板、设备及安全设施,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杜绝带隐患开工。
各特殊岗位和工种按照设备完好要求进行交接班,交班人员必须向接班人员详细叙述交接设备运转情况。
第二节一通三防一、通风安全技术措施1、5201巷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2、局部通风机由通风区负责安装,由队组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保证正常运转。
每天由电工试验一次风机自动切换装置,保证灵敏可靠,每半个月进行一次风机倒运行。
3、掘进工作面必须安装两台同等能力的局部通风机,并能自动切换。
主用局部通风机必须采用三专(专用开关、专用电缆、专用变压器)供电。
当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时能立即自动切断局部通风机供风巷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
备用局部通风机电源必须取自同时带电的另一电源,当主局部通风机故障时,备用局部通风机能自动立即启动,保持掘进工作面正常通风。
4、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5201巷口。
要求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并保证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巷道中的最低风速不低于0.25m/s。
主局部通风机和备用局部通风机自动切换交叉风筒接头采用专用的铁质转换器。
4、必须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
风筒必须做到逢环必挂、吊挂平直不漏风,风筒拐弯处设弯头,且迎头风筒不落地,风筒末端距工作面不超过10m。
风筒接口采用正反边顺接法,吊挂在距顶板不大于0.3m、距帮不小于0.2m巷帮左侧。
5、主备用局部通风机均失电停止运转后,当电源恢复时,主局部通风机和备用局部通风机均不得自行启动,必须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
掘进风钻工技术操作规程掘进风钻工技术操作规程(一)工作准备1、下井前在准备好钎子、钻头、水钎、元丝、钳子、啄子等工具用品和机油。
2、在作业碛头检查风钻、气腿、风管、水管的完整可靠之后加注润滑油,接上风源进行试运转。
钻头流星体装上钎子后要撞击斗紧。
3、检查拟钩作业碛头的支架完整情况和顶帮危岩情况,发现异常前一天立即处理。
4、校正中腰线后根据爆破要求在碛头上标出炮眼标定位置。
禁止将炮眼精心设计在残眼上。
5、复查碛头的局部通风情况,如属无风作业,应当完善通风措施后再行开钻。
(二)钻眼作业1、开眼前摆正炮眼同方向、角度。
要有助手在旁辅助开眼。
2、开眼时送风量不宜过猛。
只有在眼孔已钻13厘米以上时才允许正常推进。
3、正常钻进时气腿应在眼——钻机——气腿的方向线上。
注意气腿撑角适时,防止炮眼不直和卡钎。
4、出现异常钻进躲进时应将钻机端正抱稳,保持平衡,均匀供风,适度推进,经常排粉。
5、发现卡钎时,应停止进眼,冲洗吹掉眼中水蒸气和粉尘,再后退取钎,如不见效时,可将钻机取下,紧靠眼口顶上轻微形变振动钎子,慢慢收钎子退出。
发现钎子变形时,应立即换钎。
6、打底眼和水沟眼有困难时候,应在巷道底板排水沟上放一块木板,然后收钻机积极探索放到木板上徐徐推进。
7、钻进中发现有来水增大,钻入空塘等情况,应立即停机查明其原因。
8、钻进过程中注意顶帮危岩情况,发现异常,停机处理。
9、禁止在从事装载作业或进行和未处理完瞎炮的情况下进行钻眼。
10、每个炮眼钻完后,必须立即清理完炮眼之内的煤(岩)粉。
(三)工作结束1、关闭碛头后面的风水闸阀。
2、取下钎子、钻机和风水胶管,并将其放至远离碛头、不受冲击的安全地点。
3、帮助放炮工清理炮眼,分清用途,防止混装。
目录第一章地质概况 (3)第一节巷道穿越的煤(岩)层和围岩特征及柱状图 (3)第二节地质构造及其平、剖面图 (4)第三节掘进工作面周围的采掘情况 (4)第四节掘进工作面周围的预计水文地质条件 (4)第五节掘进工作面周围煤(岩)层预计瓦斯涌出量、煤层发火期4第二章工程概况 (5)第一节巷道用途简介 (5)第二节巷道平面布置图 (5)第三节巷道工程量 (5)第四节工程施工安排 (5)第五节矿压观测 (6)第三章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7)第一节巷道断面 (7)第二节永久支护形式、支护材料的材质、规格、型号 (8)及其他设计参数 (8)第三节临时支护形式、结构、工作面最大、 (17)最小控顶距及平、剖面图 (17)第四章掘进方式 (19)第一节施工方法 (19)第二节探放水 (20)第三节炮掘工艺流程、炮眼布置图、爆破说明书 (21)第四节综掘工艺流程、截割程序断面图 (34)第五节作业形式 (40)第五章运输方式及管理 (40)第一节煤(矸)的装、转、运方式 (40)第二节材料、设备的运输方式 (41)第三节运输管理规定及措施 (41)第六章通风管理 (43)第一节风量计算及通风系统 (43)第二节安全监测监控仪器仪表布置 (45)第三节综合防尘、防灭火设施布置 (46)第四节通风管理规定及措施 (49)第七章机电管理 (53)第一节设备配备表及在施工巷道中的布置图 (53)第二节设备及工具配备情况 (59)第三节供排水规定及系统 (60)第四节压风系统 (61)第五节机电管理及措施 (61)第八章劳动组织 (64)第一节循环图表 (64)第二节循环进度与班循环次数 (65)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6)第九章煤质管理措施 (67)第十章安全技术措施 (68)第一节施工准备 (68)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71)第三节顶板管理 (76)第四节爆破管理 (79)第五节防治水管理 (84)第六节机电管理 (86)第七节特殊安全技术措施 (93)第八节其它 (93)第十一章五大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100)附图: (101)附件:作业规程会审意见书 (101)第一章地质概况第一节巷道穿越的煤(岩)层和围岩特征及柱状图一、巷道位置及名称二、巷道及围岩特性1、煤层赋存情况表:2、煤层顶底板情况表岩性柱状图(见附图1)第二节地质构造及其平、剖面图1、工作面内地质构造情况(见下表):2、工作面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第三节掘进工作面周围的采掘情况本工作面位于二采区东部,西北部为2011年采空区,西部为2005年采空区,东部、南部为未开拓区。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煤巷掘进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提高生产效益和矿工的工作环境,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煤巷的掘进工作面作业。
第三条掘进工作面的掘进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本规程,并按照规程执行作业。
第四条工作面掘进作业必须按照规程要求的安全标准进行,严禁违反规程进行操作。
第五条掘进工作面的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规程的要求参加培训,并持有相关岗位操作证件。
第六条掘进工作面的设备必须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岗位职责第七条掘进工作面的工作职责划分如下:1.掘进队长:负责控制工作面的运行,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2.掘进工:负责进行实际的掘进作业,确保作业的质量和进度。
3.通风工:负责工作面的通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确保作业环境的良好。
4.电工:负责工作面的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作业的安全。
5.机电工:负责工作面的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八条掘进队长必须熟悉掘进工作面的工作内容,并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九条掘进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机械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十条通风工、电工、机电工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持有相关的证书。
第十一条各个岗位职责详细内容由各个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在掘进工作面张贴,供操作人员参考。
第三章安全措施第十二条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会议,明确作业内容,强调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第十三条作业面前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禁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
第十四条作业面必须进行通风检测,确保通风系统畅通无阻。
第十五条作业面的电气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检修和试运行,确保作业的安全。
第十六条作业面必须检查和排除明火和可燃气体,确保作业的安全。
第十七条作业面必须按照规程要求配备消防器材,并进行消防演练。
第十八条作业面必须配备自救器,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试用。
第十九条作业面的岩石、煤层必须进行稳定性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210106风巷掘进作业规程第一章编制概况第一节概述210106风巷位于2101采区,设计长度约1151m,自2101采区行人上山拨门,按130°45′方位跟1煤组顶板施工。
210106风巷设计图附后,工程概况见表1-1。
第二节编写依据210106风巷掘进作业规程,依据以下文件编制:1、210106综采面(1上煤)巷道布置及施工图,图号:XHS-121059G4;2、《210106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3、《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4、《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版;5、《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8月1日起施行;6、国投新集〔2011〕91号《关于加强新集二矿2101采区首采工作面科研及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通知》及附件;7、《新集二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011年下发执行;8、新集二矿《1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鉴定资料》;9、1煤层矿压资料;10、《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的通知,煤安监行管【2013】1号。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一、邻近采掘情况210106风巷设计向东施工至1上煤层阜凤下夹片断层或寿县老人仓断层80m防水煤柱线,南至1上煤层-570m底板等高线;上距4-1煤层平均约85.2m。
210106风巷上部已施工巷道有-550m东翼总回风巷,-550m东翼总回风巷距本工作面最小高差为80m左右;南部为1煤组未动用区。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一、煤层及顶底板情况煤层及顶底板情况见表2-1二、影响掘进的其它地质情况第三节地质构造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分析:210106工作面内1煤、1上煤总体为倾向NNE的单斜构造,倾向一般为10~54°,一般煤层倾角在7~14°之间,平均倾角9°左右,局部受地质构造影响倾角变化较大;由于受古沉积环境影响,1煤组局部受冲刷较为严重,造成1上煤缺失,1煤变薄甚至缺失。
预计1上煤风巷尖灭范围:从2101运煤上山拨门施工180m之间段。
在1上煤尖灭及出现地段顶板岩性变化大,煤层倾角、厚度变化较大,伴生断层、裂隙等构造较发育,易造成片冒事故和瓦斯异常涌出。
本工作面东部距阜凤下夹片断层较近,受阜凤下夹片断层影响,小断层、褶曲及裂隙较发育,根据210108风机巷及-650m东翼1煤截水巷实收地质资料分析:本工作靠近切眼一侧400m范围内,小断层比较发育,且主要以正断层为主,影响1上煤层顶板产状及1上煤层厚度;工作面外段300m左右范围内受冲刷作用为主。
第四节水文地质一、充水因素分析(1)1煤组顶板砂岩裂隙水1煤组顶板50m范围内砂岩以中~细砂岩为主,平均厚度在40.1m左右。
依据已有资料,该砂岩含水层裂隙发育不均一,局部富水性较强,静储量型,易疏干。
是巷道掘进期间的直接充水水源。
(2)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太原组地层厚度109.20~144.97m,平均厚120.79m,含灰岩13层,灰岩平均总厚68.79m,占组厚57%。
太原组地层由10~13层浅灰~深灰色灰岩、含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
太原组灰岩依隔水层厚度可划分为三段:上段为C31-C34层灰岩,中段为C35-C310下段为C311-C313层灰岩。
根据抽水试验资料:C3一组灰岩q=0.00060L/s.m,C3二组灰岩q=0.00052L/s.m;C3三组灰岩q=0.00062L/s.m,三组灰岩富水性弱。
C3一组厚27.6~47.7m,平均33.7m,其中灰岩19.1~33.4 m,平均23.5m,占组厚的69.7%,主要由浅灰~深灰色灰岩、含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组成。
C3二组厚53.4~74.1m,平均58.4m,其中灰岩厚20.6~33m,平均24.2m,占组厚的41.4%,其中C36、C38较厚。
C3三组厚21.5~25.7m,平均23.5m,其中灰岩厚18~22.6m,平均19.4m,占组厚的82.6%,其中C312灰岩厚度较大且稳定。
地面65个孔揭露太原组灰岩仅有3个钻孔漏水,漏水率4.6%,钻孔所取岩芯裂隙较发育,但多被方解石充填。
根据太灰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0052~0.00231 L/s.m ,富水性弱。
相邻210108工作面施工的探测底板灰岩水钻孔资料表明, C 31-C 34灰岩主要由浅灰~深灰色灰岩、含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组成,裂隙较发育但大部分被方解石充填, -650m1煤东翼截水巷19#~24#钻场基本每个钻场钻孔均出水,出水层位基本为C 34灰岩,但水量衰减较快,一般衰减时间1天左右,说明C 31-C 34灰岩具有高水压、低存储、少补给、难疏降的特点。
目前勘探资料表明, 太原组灰岩富水性相对较弱、且具有不均一的特点,太灰、太灰与奥灰之间,灰岩与其它含水层之间未发现明显的水力联系。
太原组灰岩水正常情况下不会对巷道掘进造成威胁,但不排除因构造等原因导致出水的可能。
(3)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水井田共12个孔揭露,揭露奥灰垂厚8.76(0303孔)~155.41m (水0204孔),其中水0502孔揭露奥灰全层(135.6m )并进入寒武系地层。
岩性主要为白云质灰岩,所取岩芯仅见蜂窝状溶蚀孔未见大的溶洞。
12个孔中2个孔严重漏水,漏水孔率16.7%,均位于井田西翼。
根据奥灰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q=0.0017~0.0409L/s.m ,富水性弱。
由于奥陶系灰岩与工作面巷道间距约140m ,正常情况下不会对工作面巷道充水而威胁安全生产。
(4)0601钻孔水0601钻孔与210106风巷净垛9.6m ,该钻孔为地质钻孔,钻孔施工完毕后已进行全孔注浆封闭并验收合格,基本不影响巷道掘进。
但为确保安全,巷道过该钻孔时仍需执行先探后掘。
二、掘进期间涌水量预计1、210106风巷掘进期间涌水量预计 (1)1煤顶板砂岩水涌水量预计 预测方法: 单侧井水水平沟渠法计算公式:式中: Q :预计涌水量(m 3/h )K :渗透系数(取0.042792)R MM H BK Q 2 ) 2 ( - =H :数值上H=S (水位降深),取641mM :含水层厚度,受掘进影响1煤顶板砂岩厚度取值20m R: “大井”引用影响半径(K H R 10=) B: 取1243m 。
计算结果如下:(2) 1煤底板灰岩涌水量预计 预测方法: 单侧进水公式式中: Q :预计涌水量(m 3/h )K :渗透系数.取0.00504m/d (取水0701抽水试验)H :数值上H=S (水位降深,取442.6m,水0601孔2012年11月30日水位标高-168.12m )M :含水层厚度,该风巷附近太原组灰岩平均厚度取值68.79m R: 影响半径(K H R 10=) B: 取1243m 。
(3)数据采用210106风巷掘进期间正常涌水量:21m 3/h ; 最大涌水量:21m 3/h +23m 3/h=44m 3/h 。
R MM H BK Q 2 ) 2 ( - =第五节问题与建议1、受阜凤逆冲断层和原始古沉积环境的影响,工作面构造发育,在过断层、褶曲、裂隙发育地段,以及1上煤冲刷段或顶板煤线(层)发育段时,顶板较破碎,应加强工作面超前支护,防止片帮冒顶及瓦斯涌出异常事故的发生。
2、工作面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国投新二【2011】100号文规定,加强地质超前探测,确保巷道安全掘进。
3、掘进期间在巷道低洼挖设临时水泱,并设泵排水,加强排水系统的检修与维护工作,确保排水系统正常排水。
4、工作面掘进期间加强水情监测,发现透水预兆时立即停止施工,撤出人员至安全地点,并及时汇报矿调度。
5、在钻场内施工探放工作面顶板砂岩水钻孔,提前对工作面顶板砂岩水进行探放,为工作面回采安全做准备。
第六节1煤层突出危险性210106风巷位于01~013勘探线之间,最低标高-616m。
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对我矿1煤区域突出危险性研究,该区域1煤属非突出煤层。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一、巷道布置210106风巷从2101采区运输上山东帮拨门,按照方位角130°45′施工。
拨门后按照正常断面施工74.8m,再施工15m机头硐室,以作210106风巷机头硐室使用。
风巷设计长度约1151m。
二、巷道断面形状及断面尺寸第二节矿压观测一、观测内容观测巷道顶板的下沉量、巷道底板的鼓起量以及巷道两帮的相对位移量。
二、顶板离层仪的安设通过在底板及巷道两帮打观测桩,测定其相对位移量,判断巷道底鼓和巷帮压力情况。
顶板离层仪的安设:通过在顶板安设顶板离层监测仪进行观测顶板离层数据。
顶板离层仪安装时,先打一个深度为6m的锚索孔,用安装导杆(锚索绳)安装10m 长的长线,孔内长度为6m,再用安装导杆(锚索绳)安装5 m长的短线,孔内短线长度为2m。
三、抽查方法每隔30m~50m在巷道顶板上安设一个顶板离层仪,煤层顶板离层临界值锚固区内是8-12mm,锚固区外是10-15mm。
监测顶板离层情况时,用矿灯照射顶板离层仪的底端,初次显示数据为内离层量,第二次显示数据为外离层量,内离层量与外离层量之和即为总离层量,通过离层量大小的观测掌握顶板压力的大小,如内离层量或外离层量大于临界值(锚固区内:30mm,锚固区外26mm)均必须对巷道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第三节支护设计一、支护形式1、在顶板条件较完整时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即采用锚杆、锚网、钢带、锚索联合支护方式。
当顶板锚杆全部锚固在砂岩中时,按原设计要求支护形式支护。
2、在顶板岩性较差,锚网索支护失效时采用架29U型钢棚支护。
二、支护材料及参数第四节支护工艺一、临时支护1、锚网支护采用2根戴帽点柱作临时支护,点柱为轻型液压单体支柱,工作阻力30KN。
柱帽采用1.2m长的方木,厚度100mm。
2、架棚支护采用前探梁作临时支护,前探梁为两根,长度不小于4m的22kg/m 轨道,固定前探梁的锚链采用420刮板机链条。
二、永久支护1、锚网支护施工工艺(1)掘进后首先对迎头进行敲帮问顶,用不小于2m的长钎找净危岩浮矸,将戴帽点柱上方的锚网上好,新锚网与老锚网之间采用插接方式进行搭接。
然后掏出柱窝,沿垂直巷道中线方向及时将戴帽点柱打好, 最大控顶距不超过1.8m。
(2)锚杆延中线、画轮廓线校核断面尺寸→点锚杆眼→打锚杆眼→检查锚杆眼深度→送锚固剂→搅拌锚固剂→插网、压钢带→上托板、拧螺帽(10分钟后用扭矩扳手拧紧螺帽)。
(3)锚索点锚索眼→打锚索眼→送锚固剂→搅拌锚固剂→30分钟后上锚具、张拉锚索。
2、架棚支护施工工艺掘进后进入迎头,首先进行敲帮问顶,用不小于2m的长钎,找净浮矸(煤)、危岩,然后窜前探梁,在其上放上棚梁,过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