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的作用》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26 KB
- 文档页数:7
构图的作用教案标题:构图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构图在视觉艺术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能够识别、分析和应用不同类型的构图方法。
3. 通过实践参与构图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机(或黑板/白板)。
2. 视觉艺术作品的图片/图片链接。
3. 不同构图方法的示例图片。
4. 学生着手实践的绘画/摄影工具与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相机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展示一幅视觉艺术作品,鼓励学生观察和讨论其构图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构图在这幅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它对你的视觉体验有何影响?讲解(10分钟):1. 解释构图在视觉艺术中的定义: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安排和组织图像元素的方式和方式。
它可以通过布局、角度、对比、重复、对焦等手段来实现。
2. 提供不同类型的构图方法的示例图片,并解释每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幅视觉艺术作品。
2. 学生需要讨论和分析所选作品的构图特点,并尝试使用不同的构图方法重新组织和呈现作品。
3. 学生可以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或相机等工具来实践构图。
讨论和总结(15分钟):1. 要求每个小组呈现并解释他们对所选作品进行的构图改变。
2. 引导全班共同讨论关于构图对视觉体验的影响。
3. 总结不同构图方法的优缺点,并讨论学生在今后的作品中可以应用的场景。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并尝试应用构图方法来捕捉有趣的图像。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构图作品,并讨论不同学生使用的构图方法及其效果。
3. 给予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构图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艺术技巧和创造力。
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构图方法的理解程度,评估他们在实践中是否能够有效运用构图方法进行视觉呈现。
可以提供反馈和建议,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构图技巧。
《构图的作用》教案教学重点:构图形式、方法教学准备:范画、教案教学过程:1、出示范画,导入新课2、新课内容,重点板书3、范画鼓舞,引导学生正确作画4、课外兴趣测试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认识构图2、引导学生学习构图规律与方法3、使学生掌握构图技巧4、使学生懂得分析、欣赏、运用构图一、概念1、定义: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称为构图。
构图概念其内涵丰富,它包括:2、内涵:(1)艺术形象在空间位置的确定。
(2)艺术形象在空间大小的确定。
(3)艺术形象自身各部分之间、主体形象与陪体形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4)艺术形象与空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5)艺术形象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和力感。
(6)运用的形式美法则和产生的美感。
二、常见构图形式1、水平式(安定有力感)2、垂直式(严肃端庄)3、S形(优雅有变化)4、三角形(正三角较空,锐角刺激)5、长方形(人工化有较强和谐感)6、圆形(饱和有张力)7、辐射(有纵深感)8、中心式(主体明确,效果强烈)9、渐次式(有韵律感)10、散点式(有受边框约束,自由可向外发展)三、构图原则构图的基本原则讲究的是: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
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
黄金构图法:“品”字形和三七律。
2、关于对比对比的巧妙,不仅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
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可以得出:(1)是形状的对比。
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2)是色彩的对比。
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3)是灰与灰的对比。
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3、关于视点视点构图,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
视点的作用是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一个点上。
《构图的作用》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构图的作用》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的类型属于欣赏·评述课,本单元共分为三节课。
由于本单元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和第二课“色彩的感染力”为这节课作下了铺垫,旨在通过学习和了解造型、色彩和构图在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构图知识是最基础的美术知识点.本课教材中选用古今中外的名画,作为学习构图的基本形式、作用和原则的范例,通过课堂中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思考探究、交流评述等学习活动,重点关注会使学生对构图的作用获得全新的感受和认识,了解构图的基本方法,领悟其重要作用,提高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更能激发学习兴趣以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构图基本形式,感受构图的形式美,领悟构图在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美术作品中所起到的组织画面、辅助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思考探究、交流评述等学习活动,分析鉴赏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构图形式,了解构图的基本方法,领悟其重要作用,提高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逐步提高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美术手段带来的美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主动的审美意识。
3、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构图形式的分析。
构图在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美术作品中所起到的组织画面,辅助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分析构图形式及创作意图。
解决方法:(1)欣赏分析(2)小组合作探究(3)交流评述二、学情分析作为教学对象的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好奇心很强,对各类新的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强,通过单元前阶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造型的表现力和色彩的感染力。
《构图的作用》是学生平时不大注关的领域,这是本节课的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
第3课构图的作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构图在艺术中的作用。
2.学习构图的基本要素。
3.了解构图的类型。
4.掌握构图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电脑。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选取两幅图片,一幅采用对称构图,一幅采用不对称构图,让学生分别观察两幅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两幅图片在视觉效果上的差异,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主题——构图的作用。
2.讲解构图的基本要素1.画面中心:构图的核心,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要素之一。
2.画面平衡:画面上各个元素的分布要均衡,不要让画面看起来倾斜或不稳定。
3.线条构成:画面中的线条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
4.颜色搭配:配合好颜色可以提升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3.讲解构图的类型1.对称构图:画面为中心对称,左右各占一半。
2.不对称构图:画面元素分布不对称,通过线条和颜色搭配营造出视觉平衡感。
4.讲解构图技巧1.视觉重心:画面上元素的重点分布位置,是构图的重要要素之一。
2.切割和分层:将画面分成若干块,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增强观众的视觉效果。
3.小品构图:体现出画面中元素与整体关系的微妙变化,增加画面的立体感。
4.透视构图:运用透视学原理调整画面各元素的构图关系,增加画面的空间幻觉感。
5.构图练习让学生选取两张图片,分别采用对称构图和不对称构图进行构图演练,并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6.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构图在艺术中的作用,以及构图的基本要素和构图技巧的应用方法。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幅图片,进行不同的构图实践演习,并在下节课交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艺术知识,学生感性理解能力是关键。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图片的观察,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逐渐理解构图的要素和作用。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特点,老师通过不同的构图实践,以及个性化的布置作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在学生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构图的作用》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名为《构图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构图在美术作品中的主要表现手段,并体会构图对于组织画面和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构图的基本形式、构图的方法以及构图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等方面。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构图的基本形式,包括平衡构图、对比构图、重心构图等。
- 领会构图的方法,包括对比、层次、重复、留白等手法。
- 理解构图在美术作品中起到的组织画面、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思考探究,提高美术的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构图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1. 了解构图的基本形式。
2. 感受不同构图形式带来的形式美。
教学难点:掌握构图的基本方法,理解构图在画面中起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是初中美术八年级的学生,对于美术的基本知识已有一定了解。
他们对于构图的概念可能尚不清楚,对于构图的方法和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加深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展示一幅具有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自由欣赏。
学生可以观察作品的整体效果、色彩运用和构图形式等方面,并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美术作品。
请你们仔细观察,然后用几个关键词描述一下你们的第一印象。
学生A:鲜艳的色彩。
学生B:画面很平衡。
学生C:有明暗对比。
二、呈现与讲解1. 教师向学生介绍构图的概念,并简要解释构图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安排和组合元素的方式,通过构图的安排,可以使画面产生平衡、对比和重心等效果,从而更好地表达主题和情感。
构图的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赏析了解美术作品的构图形式,感悟不同的构图形式给作品带来的美感以及主题表达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感受---思考探究----交流评述---实践拓展中鉴赏、分析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的构图形式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鉴赏中感悟构图形式美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提高鉴赏能力及美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画面空间的构图分析。
难点:各种构图形式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策略结合教材以及教师收集的古今中外美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的形式及创作意图进行鉴赏分析,思考探究构图的形式美以及构图在作品的作用。
教学中以欣赏感受---思考探究---交流评述—实践拓展展开教学。
通过学生的欣赏、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体验的同时感受艺术家从不同角度、形式对构图的理解、运用。
四、教学过程、1.图片导入:明星海报图片,使学生对构图有初步的认知。
2.认知发展:(1)以《自由引导人民》为例,思考:构图的含义。
(2)相继分析、讨论《自由引导人民》《露气》《舞蹈》《阳关三叠》《舞蹈》。
(3)结论:三角形构图,圆形构图等。
3.练习:根据画作,判断作品的构图。
4.归类分析:将本节课学习的六种构图进行归类:几何形,线条,均衡构图5.扩展:(1)构图的作用,将《自由引导人民》、《阳关三叠》进行处理,与原作品进行比较,学生讨论,如此构图的作用。
(2)学生作业,将花瓶、苹果进行简单的构图处理。
6.总结构图的作用学情分析1.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美术接触时间较短,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2.本课教学设计作品较多,形式丰富,尤其是外国作品(如《自由引导人民》、《舞蹈》),学生理解认识稍有难度。
可以采用习题的方式巩固学习。
3.本课属于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需要结合前两课内容共同学习。
4.可以运用简单的花瓶、苹果等,让学生实际练习体会构图的作用。
构图的作用效果分析1.本课-- 重点:画面空间的构图分析。
《构图的作用》教学方案教材解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
教材选择古今中外的绘画名作作为构图的范例,教师应该根据这些范例概括地介绍绘画作品的构图形式和构图原则,并结合作品引导学生仔细欣赏和细致分析构图的表现形式以及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
2.正确地运用形式美法则评析绘画作品。
3.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绘画作品交流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绘画作品中形式美的规律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介绍构图对于美术作品创作的重要性: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经过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有着不同形式的整体结构,体现在绘画中就是构图形式。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构图对于美术作品的重要性,为本课的学习打基础。
二、新授1.教师介绍常见的几种构图形式:(1)三角形构图(一般指正置的三角形)有崇高、坚实、稳定的感觉,建筑上运用的多,如埃及的金字塔;长三角形使人有向上、飞驰、崇高的感觉,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尖塔就是利用这种感觉。
如《蒙娜丽莎》采用的是立三角形构图,端庄典雅通过一个普通市民女性的形象表达了人对于自身的肯定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幅作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优秀的构图方式。
(2)井字形构图把画面平分成九块,在中心块上四个角的点,用任意一点来安排画面的主体位置(当然其他部分还应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
这种构图能呈现变化与动感,使画面富有活力。
这是最简单易行的构图方法。
(3)圆形构图能让人联想到车轮,有旋转滚动的感觉,作为球体,有饱满充实的感觉;触觉柔和,具有内向,亲切感。
如马蒂斯的《舞蹈》从韵律线上看是圆形的构图,有明显的旋转运动的感觉。
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
构图的作用教案1. 引言构图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决定了照片的效果和表达的内容。
良好的构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故事和情感,使照片更具吸引力和艺术感。
本教案将介绍构图的基本原则和作用,帮助学生们掌握构图的技巧,提升他们的摄影水平。
2. 学习目标•了解构图在摄影中的作用;•掌握构图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构图技巧拍摄具有艺术感的照片。
3. 构图的作用构图在摄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照片更加有吸引力,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主题,传达故事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构图的作用:3.1 引导视线构图可以帮助我们引导观众的视线,使其看到我们想要突出的元素。
通过合理安排各种元素的位置、大小和比例,我们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向特定的方向移动,达到所需的视觉效果。
3.2 突出主题良好的构图可以使主题在照片中更加突出,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到重要的元素。
通过运用对比、重复、对齐等构图原则,我们可以把主题与背景或其他元素进行区分,使其更加突显。
3.3 传达情感和故事构图可以帮助我们传达情感和故事。
通过选择合适的主题、光线、角度和背景,我们可以创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绪,使观众能够感受到照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故事。
4. 构图原则掌握构图的基本原则可以使我们拍摄出更具艺术感和吸引力的照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构图原则:4.1 第三分割法第三分割法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构图原则之一。
它将画面平均分为九个等分,通过把主体放置在分割线上或交叉点上,使照片更加平衡和有吸引力。
4.2 对称和非对称对称和非对称构图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来选择。
对称构图通过将元素对称地置于画面中心来创造出平衡感和稳定感;非对称构图则通过不对称地安排元素来创造出活力和动感。
4.3 重复和对比重复和对比构图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出视觉上的节奏和对比效果。
通过合理运用重复元素或对比色彩、形状、大小等元素,可以使照片更加有趣和生动。
4.4 前景和背景合理利用前景和背景可以增加照片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教学设计
主备课人:刘振西共同备课人:张鸿海
时间:年月日星期
课题:构图的作用第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绘画作品中
的形式美法则;
过程与方法:正确地运用形式美法则评析绘画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绘画作品交流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
二、教学重点:绘画作品中形式美的规律认识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准备:课件
教后反思:
审批者签字: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