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XXXX_ok
- 格式:doc
- 大小:3.94 MB
- 文档页数:33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冲模课程的最后一个教案环节,同时是第一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模具设计训练。
其基本目的是:<1)综合运用冷冲模课程和其它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及生产实践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模具设计问题,并使所学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2)学习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常用模具整体设计、零部件的设计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总体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3)通过计算和绘图,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养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冲压模具设计步骤1、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分析冲压件成形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尽寸大小、精度要求及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
如果发现冲压件工艺性差,则需要对冲压件产品提出修改意见,经产品设计者同意后方可修改。
2、制定冲压件工艺方案在分析了冲压件的工艺性之后,通常可以列出几种不同的冲压工艺方案(包括工序性质、工序数目、工序顺序及组合方式>,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模具寿命高低、工艺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然后确定适合于工厂具体生产条件的最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
3、确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在最经济的原则下,决定毛坯的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并确定材料的消耗量。
4、确定冲模类型及结构型式根据所确定的工艺方案和冲压件的形状特点、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模具制造条件、操作方便及安全的要求,以及利用现有通用机械化、自动化装置的可能,选定冲模类型及结构型式,绘制模具结构草图。
5、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1>计算毛坯尺寸,以便在最经济的原则下进行排样和合理使用材料。
2>计算冲压力(包括冲裁力、弯曲力、拉深力、卸料力、推件力、压边力等>,以便选择压力机。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2.1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上机练习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
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包括:设计、计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2.2 课程设计步骤1. 设计准备1) 阅读产品零件图(1) 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2) 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计要求及内容。
(3) 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2) 冲件图样分析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主要是从冲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
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1) 工艺分析。
合理的冲压工艺,既能保证冲件的质量,使冲压工艺顺利进行,提高模具寿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给模具的设计、制造与修理带来方便。
所以必须对指定的冲压件图样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在此基础上,拟订各种可能的不同工艺方案。
工艺分析主要是分析冲件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分析冲件的工艺性;根据成形规律,确定所用冲压工艺方法;根据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的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冲件的工艺性质、工序数量、工序的组合和先后顺序。
在几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中,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卡。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冲压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子等行业中,成为了制造业的重要工艺之一。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冲压工艺需求,各大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与冲压工艺相关的课程。
本文旨在探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指导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是一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基础上,以下是该课程设计指导:1、选取适当的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杂志和互联网资源等,建立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
2、扎实基础,培养操作能力:通过讲解冲压工艺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对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一系列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要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如何解决工艺和模具设计中的实用问题。
4、加强课程实践环节:通过实验课和工程实践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书针对该课程教学目标,以下是该课程的任务书:1、理论学习和知识体系构建任务要求:课堂上完成课程要求的知识点掌握和作业完成。
课后进行任务重点部分的系统复习,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设计的理论知识,用于后期的工作实践。
2、项目典型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任务要求:深度挖掘市场需求,设计一个实际工程案例作为课程实践分析题目,并在课本上为案例提供合理的实验方案,公开讨论并进行实验调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工程实践任务要求: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工程实践,利用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的理论知识完成实际生产时的模具设计、工艺控制并验证其实验性,增进并巩固学生掌握与工程实践技能.总之,本文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设计指导和任务书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课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希望学生们通过本课程,能够掌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能够胜任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学分:1时间:一周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1、课程设计的目的:(1) 培养学生对具体设计任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培养学生设计冲压模具的能力;(3)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
(4) 为后面的毕业设计做准备。
2、课程设计的要求:(1) 要求学生及时了解模具技术发展方向,查阅有关资料,做好设计准备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2) 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结合生产实际综合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及先进性等方面的要求,严肃认真的进行模具设计;(3) 要求设计的模具结构合理,凡涉及到国家标准之处均应采用国家标准,图面整洁,图样及标注符合国家标准;课程设计注意事项1、课程设计前必须准备好资料,包括:模具设计手册、图册、绘图仪器、计算器、图板(计算机)、图纸、说明书纸、档案袋等;2、课程设计前应对原始资料进行认真地消化,并明确课程设计的要求后再进行设计工作。
原始资料包括:冲压件零件图、生产纲领、原材料牌号与规格、工件技术要求、现有设备的型号与规格等;3、画出模具结构草图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4、设计图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呈交给指导教师审阅后进行课程设计答辩。
课程设计任务1、绘制模具总装图一张;2、绘制模具零件图若干张;3、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冲模设计的一般步骤一、设计准备工作(1)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2)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计要求及内容。
(3)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二、冲件图样分析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主要是从冲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等、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一门专业的工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熟悉冲压工艺和模具的设计,制作及使用,具有较强的技术素养,能够胜任相应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
课程主要内容有:冲压工艺基础、冲压工艺设计、冲压模具设计、冲压机械组装、冲压操作及调试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冲压工艺的基础知识;2. 学会掌握冲压工艺设计;3. 学会掌握冲压模具设计;4. 掌握冲压机械组装、操作及调试;5. 培养学生抱着系统的、较强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素养,能够胜任相关技术工作岗位。
三、教学内容1. 冲压工艺基础(1)原理:冲压原理、冲压件分类、制造工艺要求;(2)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动化控制技术。
2. 冲压工艺设计(1)工艺设计:材料分析、构型设计、加工工艺设计;(2)冲压工艺数据设计:冲压参数设计、加工参数设计、冲压缺口设计;(3)工艺过程设计:冲压过程设计、冲压加工组合设计。
3. 冲压模具设计(1)模具结构特性及原理:模具种类、模具结构特性、模具加工技术;(2)模具外形设计:模具尺寸设计、模具外形设计、模具开模方式设计;(3)模具细部设计:模具夹具设计、模具油道设计、模具放料口设计。
4. 冲压机械组装、操作及调试(1)机械组装:机床部件安装、工作台安装、冲程控制装置安装;(2)机械操作:调整冲程、挤压调节、调整冲头;(3)机械调试:机械功能调试、挤压参数调试、冲头快速调试。
四、教学安排本课程为2学期,每周3个小时,36学时。
主要采取实验操作和讨论报告的方式,在实验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讨论中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五、教学考核及格考核和综合考核:成绩由实验操作50%、讨论报告50%组成。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XXXX_ok 课程设计指导书赵军黄桂美李辉施钢编写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厦门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部)2012年9 月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
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包括:设计、计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简单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过程和相关手册、规范的使用。
基本要求是:1、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简单冲压模具的整个设计过程2、方案论证充分,力求符合实际;3、模具必须能够完成零件的加工工序;4、必须给模具指定所使用的设备,并符合该设备的技术参数;5、设计中,尽量选用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的标准件;6、设计说明书条理清楚、文理通顺、设计计算准确全面,用语符合技术规范;7、设计图纸表达准确、规范,符合国家现行制图标准;8、在模具的有效期内加工出来的零件,必须能保证零件的尺寸公差在零件图纸的允许范围之内。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设计课题一般为单工序或较为简单的级进模和冲孔落料复合模。
2、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包括冲压工艺性分析,工艺方案制定,排样图设计,总的冲压力计算和压力中心计算,刃口尺寸计算,弹簧、橡皮的计算和选用,凸模、凹模或凸凹模的结构设计以及其它冲模零件的设计,绘制模具装配图和工作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熟悉模具的制造工艺模具关键零件的确定与校核选择冲压机械。
3、设计工作量设计工作量:设计说明书1份,冲压工艺卡1份,冲模装配图1张,非标零件图1套。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冲模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设计环节,同时是第一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模具设计训练。
其基本目的是:<1)综合运用冷冲模课程和其余相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及生产实践的知识去剖析和解决模具设计问题,并使所学专业知识获得进一步巩固和深入。
<2)学习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认识和掌握常用模具整体设计、零零件的设计过程和计算方法,培育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整体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3)经过计算和画图,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育模具设计的基本技术。
二、冲压模具设计步骤1、剖析冲压件的工艺性依据设计题目的要求,剖析冲压件成形的构造工艺性,剖析冲压件的形状特色、尽寸大小、精度要求及所用资料能否切合冲压工艺要求。
假如发现冲压件工艺性差,则需要对冲压件产品提出改正建议,经产品设计者赞同后方可改正。
2、拟订冲压件工艺方案在剖析了冲压件的工艺性以后,往常能够列出几种不一样的冲压工艺方案 (包含工序性质、工序数量、工序次序及组合方式>,从产质量量、生产效率、设施占用状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模具寿命高低、工艺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剖析、比较,而后确立合适于工厂详细生产条件的最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
3、确立毛坯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在最经济的原则下,决定毛坯的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并确立资料的耗费量。
4、确立冲模种类及构造型式依据所确立的工艺方案和冲压件的形状特色、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模具制造条件、操作方便及安全的要求,以及利用现有通用机械化、自动化妆置的可能,选定冲模种类及构造型式,绘制模具构造草图。
5、进行必需的工艺计算1>计算毛坯尺寸,以便在最经济的原则下进行排样和合理使用资料。
2>计算冲压力 (包含冲裁力、曲折力、拉深力、卸料力、推件力、压边力等 >,以便选择压力机。
2014-2015第一学期 《冲《冲压压模具课程课程设计》指导书设计》指导书一、一、 目的和任务本设计是为了巩固《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计算、制图能力,正确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掌握一般冲压件工艺和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在设计时应从生产条件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工艺,设计出技术合理、经济效益好的模具。
二、二、 设计要求1.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课程设计时间为三周。
2. 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应完成1张A0或A1模具总图、15张左右A3或A4模具零件图的绘制,并编写说明书一份,说明书为20页左右。
3. 图纸采用手工绘制,图面要求整洁美观,布局合理,制图规格按照有关国家标准。
4. 说明书要求简明扼要地叙述设计的内容,字体工整,图文并茂,文中数据和公式来源要求注明。
说明书一律采用计算机打印,字体与格式按有关规定。
三、三、 设计内容及步骤1.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2. 排样、进行经济性分析,画出排样图 3. 确定工艺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综合分析 4. 选定合理的模具结构形式5. 确定模具零件的结构、材料、公差配合及技术要求 6. 计算凸、凹模尺寸和公差 7. 校核模具主要零件的强度 8. 选择冲压设备9、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四、四、 答辩及评分1. 学生在按时完成设计,交指导教师审阅后,才能参加答辩。
2. 答辩时,学生应根据图纸,简单叙述设计的内容和特点,及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然后由指导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3. 指导教师根据答辩质量、实际完成的情况及课程设计中表现予以评分。
五、五、 日程安排第1日 分配任务,查找资料第2~4日 工艺性分析、排样、方案确定、零件尺寸计算、强度校核、设备选用 第5~8日 用坐标纸画出模具总装图 第9~11日 在图纸上画出模具总装图 第12~16日 画零件图 第17~18日 写说明书 第19日 答辩六、模具材料、热处理、精度、表面粗糙度一般要求。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赵军黄桂美李辉施钢编写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厦门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部)2012年9 月一、课程设计目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谨细致作风一次重要机会。
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内容,掌握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工程技术能力(包括:设计、计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优良作风。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简单冲压模具设计基本过程和相关手册、规范使用。
基本要求是:1、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简单冲压模具整个设计过程2、方案论证充分,力求符合实际;3、模具必须能够完成零件加工工序;4、必须给模具指定所使用设备,并符合该设备技术参数;5、设计中,尽量选用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标准件;6、设计说明书条理清楚、文理通顺、设计计算准确全面,用语符合技术规范;7、设计图纸表达准确、规范,符合国家现行制图标准;8、在模具有效期内加工出来零件,必须能保证零件尺寸公差在零件图纸允许范围之内。
三、课程设计主要内容1、设计课题一般为单工序或较为简单级进模和冲孔落料复合模。
2、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包括冲压工艺性分析,工艺方案制定,排样图设计,总冲压力计算和压力中心计算,刃口尺寸计算,弹簧、橡皮计算和选用,凸模、凹模或凸凹模结构设计以及其它冲模零件设计,绘制模具装配图和工作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熟悉模具制造工艺模具关键零件确定与校核选择冲压机械。
3、设计工作量设计工作量:设计说明书1份,冲压工艺卡1份,冲模装配图1张,非标零件图1套。
四、主要技术关键分析、解决、方案比较与设计步骤1、明确设计任务,收集有关资料学生拿到设计任务书后,首先明确自己设计课题要求,并仔细阅读设计指导书,了解冲模设计目、内容、要求和步骤。
然后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拟定工作进度计划,查阅有关图册、手册等资料。
若有条件,应深入到有关工厂了解所设计零件用途、结构、性能,在整个产品中装配关系、技术要求,生产批量,采用冲压设备型号和规格,模具制造设备型号和规格,标准化等情况。
2、冲压工艺分析及工艺方案确定(1)冲压工艺性分析在明确了设计任务、收集了有关资料基础上,分析制品技术要求、结构工艺性及经济性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
若不合适,应提出修改意见,经指导教师同意修改后或更换设计任务书。
(2)制定工艺方案,填写工艺卡片首先在工艺分析基础上,确定冲压件总体工艺方案,然后确定冲压加工工艺方案,它是制定冲压件工艺过程核心。
在确定冲压工艺方案时,先决定所需基本工序性质、数目、顺序,再将其排列组合成若干种方案,最后对各种可能性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其优缺点,选出一种最佳方案,将其内容填入冲压工艺卡中。
3、冲压工艺计算及设计(1)排样及材料利用率计算就设计冲裁模而言,排样图设计是进行工艺设计第一步。
每个制件都有自己特点,每种工艺方案考虑问题出发点也不尽相同,因而同一制件也可能有多种不同排样方法。
在设计排样图时,必须考虑制件精度、模具结构、材料利用率、生产效率、工人操作习惯等诸多因素。
制件外形简单、规则、可采取直排单排排样,排样图设计较为简单,只需查出搭边值即可求出条料宽度,画出排样图。
若制件外形复杂,或为节约材料、提高生产率而采取斜排、对排、套排等排样方法时,设计排样图则较困难。
当没有条件用计算机辅助排样时,可用纸板按比例做若干个样板。
利用实物排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在设计排样图时往往要同时对多种不同排样方案计算材料利用率,比较各种方案优劣,选择最佳排样方案。
(2)刃口尺寸计算刃口尺寸计算较为简单,当确定了凸凹模加工方法后而可按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一般冲模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采用成形磨、线切割等加工方法时,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若制件为弯曲件或拉深件,需先计算展开尺寸,再计算刃口尺寸。
(3)冲压力计算、压力中心确定、冲压设备初选根据排样图和所选模具结构形式,可以方便地算出所需总压力。
用解析法求出压力中心,以便确定模具外形尺寸。
根据算出总压力,初选冲压设备型号和规格,待模具总图设计好后,校核该设备装模尺寸(如闭合高度、工作台板尺寸、漏料孔尺寸等)是否合要求,最终确定压力机型号和规格。
4、冲模结构设计(1)确定凹模尺寸先计算出凹模厚度,再根据厚度确定凹模周界大小,在确定凹模周界尺寸时,一定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要考虑凹模上螺孔、销孔布置,第二,压力中心一般与凹模几何中心重合,第三,凹模外形尺寸尽量按国家标准选取。
(2)选择模架并确定其它冲模零件主要参数根据凹模周界大小,从《冷冲模国家标准》GB2871—81~GB2874—84(冷冲模典型组合)中即可确定模架规格及主要冲模零件规格参数,再查阅冲模标准中有关零部件图表,就可以画装配图了。
(3)画冲模装配图先画出冲模结构草图,经指导老师审阅后再画正式图。
先画主视图,再画俯视图。
最好从凸、凹模结合面开始,同时往上、下两个方向画较为方便,且不容易出错。
(4)画冲模零件图装配图画好后,即可画零件图。
一般选择凹模右侧和下侧平面(俯视图)为设计尺寸基准。
(5)编写技术文件冷冲模课程设计编写技术文件有:说明书,冲压工艺卡。
按要求认真编写。
5、装配图设计冷冲模装配图用以表明冲模结构、工作原理组成冲模全部零件及其相互位置和装配关系。
一般情况下,冷冲模装配图用主视图和俯视图表示,若还不能表达清楚时,再增加其它视图。
一般按1:1比例绘制。
冷冲模装配图上要标明必要尺寸和技术要求。
(1)主视图主视图放在图样上面偏左,按冲模正对操作者方向绘制,采取剖面画法,一般按模具闭合状态绘制,在上、下模间有一完成冲压件,断面涂红或涂黑。
主视图是模具装配图主体,应尽量在主视图上将结构表达清楚,力求将凸、凹模形状画完整。
(2)俯视图通过俯视图可以了解冲模零件平面布置、排样方法、以及凹模轮廓形状等。
习惯将上模部分拿去,只反映模具下模俯视可见部分;或将上模左半部分去掉,只画下模,而右半部分保留上模画俯视图。
俯视图上,制件图和排样图轮廓用双点划线表示。
图上应标注必要尺寸,如模具闭合高度、模架外形尺寸、模柄直径等,不标配合尺寸和形位公差。
(3)制件图和排样图制件图和排样图通常画在图样右上角,要注明制件材料、规格以及制件尺寸、公差等。
若图面位置不够可另立一页。
对于多工序成形制件,除绘制本工序模具装配图,还应绘出排样图,排样图布置在制件图左边。
此外,对于有落料工序模具装配图,还应绘出排样图,排样图布置在制件图下方,并注明条料宽度及公差、步距和搭边值。
制件图和排样图应按比例绘出,若不一致,必须用箭头指明冲压方向。
(4)标题栏与明细表标题栏与明细表布置在图样右下角,并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填写。
零件明细表应包括件号、名称、数量、材料、热处理、标准零件代号及规格、备注等内容。
模具图中所有零件都应详细填写在明细表中。
(5)技术要求装配图和技术要求布置在图纸下部适当位置。
其内容包括:凸、凹模间隙,模具闭合高度,该模具特殊要求,其它,按本行业国标或厂标执行。
6、冲模零件图设计零件图绘制和标注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规定,要注明全部尺寸、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材料、热处理要求及其它技术要求。
冲模零件在图样上方向应尽量按该零件在装配图中方位画出,不要随意旋转或颠倒,以防画错,影响装配。
对凸、凹模配合加工,其配制尺寸可不标公差,仅在该标称尺寸右上角注上符号“*”,并在技术条件中说明:注“*”尺寸按凸(凹)模配作,保证间隙若干即可。
7、设计说明书编制设计者除了用工艺文件和图样表达自己设计结果外,还必须编写设计说明书,用以阐明自己设计观点、方案优劣、依据和过程。
其内容包括:(1)目录(2)设计任务书及产品图(3)序言(4)制件工艺性分析(5)冲压工艺方案制定(6)模具结构形式论证及确定(7)排样图设计及材料利用率计算(8)工序压力计算及压力中心确定(9)冲压设备选择及校核(10)模具零件选用、设计及必要计算(11)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及公差计算(12)其它需要说明问题(13)主要参考书目录说明书中应附有冲模结构等必要简图。
所选参数及所用公式应注明出处,并说明式中各符号所代表意义及单位。
说明书最后(即内容13)应附有参考文献目录,包括书刊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
在说明书中引用所列参考资料时,只需在方括号里注明其序号及页数。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式与标准课程设计总评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根据课程设计6个阶段应该形成阶段设计成果实施各阶段质量及考核,从而形成各阶段考核成绩。
其中课程设计答辩不仅有助与当面指出学生各类设计错例,也是课程设计考核重要手段。
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结合考勤记录及在其设计小组中参与完成工作量确定。
六、主要参考资料[1] 林承全,余小燕. 冲压模具设计指导书[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 2008.[2] 刘建超、张宝忠主编,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翁其金, 徐新成. 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4] 齐卫东. 简明冲压模具设计手册[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5] 杨占尧. 最新冲压模具标准及应用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6] 薛啟翔. 冲压模具设计结构图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7] 陈炎嗣. 冲压模具实用结构图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8] 刘朝福. 冲压模具典型结构图册与动画演示[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附实例:冲裁模具设计实例[1]六、弯曲模具设计实例[1]七、拉深模及翻边模具设计实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