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通论1,2章
- 格式:ppt
- 大小:170.50 KB
- 文档页数:36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全)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第⼀章對外漢語教學學科論第⼀節對外漢語教學の性質和特點⼀、學科の名稱⼀個學科の名稱應該是該學科の內容和學科本質特點の反映。
⽬前在國內,教授外國⼈學漢語の學科⼀般稱為“對外漢語教學”,但也有⼀些不同の名稱和看法。
1、對外漢語教學2、漢語教學3、漢語作為第⼆語⾔教學4、對外漢語教育(學)5、對外漢語⼆、學科の性質對外漢語教學是由“對外”、“漢語”、“教學”三個關鍵詞組成の。
⾸先,對外漢語教學是語⾔教學。
其次,對外漢語教學是⼀種第⼆語⾔の教學再次,對外漢語教學是漢語作為第⼆語⾔の教學最後,對外漢語教學是針對外國⼈の第⼆語⾔教學總之,對外漢語教學是語⾔教學の⼀種,是針對外國⼈把漢語作為第⼆語⾔の教學。
這就是對外漢語教學學科の本質屬性,也充分說明了對外漢語教學從學科隸屬上應該屬於應⽤語⾔學。
三、學科の特點(⼀)對外漢語教學是⼀⾨獨⽴の學科1、具有明確の研究⽬標和研究對象。
研究如何針對外國⼈把漢語作為第⼆語⾔進⾏教學の規律、原則、⽅法,包括研究“教什麼”、“怎樣教”、“⽤什麼技術⼿段教”、“如何學”等內容,如“作為第⼆語⾔或外語の漢語研究”、“漢語習得與認知研究”、“現代技術⼿段在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中之應⽤研究”等都是對外漢語教學研究の主要課題。
2、具有完備の學科理論體系基礎理論:語⾔理論、語⾔學習理論、⽂化理論、教育理論等;教學理論:對外漢語教學の性質和特點,教學結構及其各構件之間の相互關系,教學類型和課程設計,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測試等各教學環節の理論,有關課程の特點和規律,不同語⾔要素教學の特點和規律,⾔語技能和⾔語交際技能訓練の特點和規律等。
3、具有准確の學科定位:對外漢語教學是語⾔教學の⼀種,是應⽤語⾔學の⼀個分⽀學科,這已成為對外漢語學界⼤多數⼈の共識。
(趙⾦銘,2001)4、具有成熟の研究隊伍和豐碩の研究成果(⼆)對外漢語教學是⼀⾨綜合性、邊緣性學科趙⾦銘認為:“對外漢語教學,經過幾⼗年の發展,現在在業內基本形成共識:作為⼀⾨學科,對外漢語教學の理論基礎是語⾔學(包括⼼理語⾔學、社會語⾔學、⼈類語⾔學)理論、⼼理學理論、教育學理論,從根本上說,他是⼀⾨新興の邊緣交叉學科”。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论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一、学科的名称一个学科的名称应该是该学科的内容和学科本质特点的反映。
目前在国内,教授外国人学汉语的学科一般称为“对外汉语教学”,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名称和看法。
1、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对外汉语教育(学)5、对外汉语二、学科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由“对外”、“汉语”、“教学”三个关键词组成的。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的教学再次,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最后,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本质属性,也充分说明了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隶属上应该属于应用语言学。
三、学科的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1、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
研究如何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规律、原则、方法,包括研究“教什么”、“怎样教”、“用什么技术手段教”、“如何学”等内容,如“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研究”、“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现代技术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之应用研究”等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2、具有完备的学科理论体系基础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文化理论、教育理论等;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教学结构及其各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类型和课程设计,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各教学环节的理论,有关课程的特点和规律,不同语言要素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特点和规律等。
3、具有准确的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已成为对外汉语学界大多数人的共识。
(赵金铭,2001)4、具有成熟的研究队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二)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赵金铭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在业内基本形成共识: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包括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从根本上说,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学科性质1、对外汉语教学含义: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特指在学校对母语非汉语的学生进行的、以传授汉语交际技能为主的正规教学活动。
目的:培养出能用汉语进行交际的人才。
过程: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语言测试。
基础学科: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第二章语言学习与教学法流派1、母语(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
语言习得者自己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第一语言:一个人出生以后获得的第一种语言,一般是在幼儿时期获得的,是一个人最早学会的语言。
儿童通常是在父母或周边人群的言语环境中自然习得的第一语言。
3、第二语言:除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就是一个人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
4、目的语:目标语,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并力求掌握的语言。
5、习得: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获得了一种语言。
6、学习: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教导,学习教学大纲指定的和书本的内容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
7、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理论:①后天环境论。
认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而成的,强调外部条件在第一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刺激反应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强化论②先天决定论又称天赋论心理学基础是心灵主义乔姆斯基提出语言习得机制③先天与后天的相互作用论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论④语言功能论英国韩礼德8、习得和学习的差异:①习得是无目的的;学习是有目的的。
②习得一般是在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学习是在课堂环境中进行的。
③习得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上;学习只要集中语言的形式上。
④习得是靠自然的语言环境;学习则主要靠老师指导。
⑤习得花费的时间多效果好;学习花费的时间少效果不确定。
9、第一语言的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异同:不同:①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②学习的起点不同。
③学习的条件、环境、方式不同。
④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
⑤语言的输入情况不同。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第一章学科论1、第一语言:指一个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包括外语。
(按照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第二语言广义如上,狭义: 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
(看学习的环境) 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部分外语。
2、母语:是本国的或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外国的语言。
或本国别的民族的语言,或本国另一种官方语言。
(按照国家的界限)3、本族语:本民族语言。
通常是母语。
非本族语:本民族以外的语言。
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语。
(按照言语社团、民族界限)4、目的语:指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5、学科性质:教学过程-学科-事业。
(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针对外国人的语言教学。
6、理论体系:“一体两翼”:汉语语言学本体,对外汉语学科与教学论和中外文化素养。
7、教学的一般性:目标:培养外国人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中心:语言技能训练。
教学重点:基础阶段的汉语教学。
汉语教学与汉文化教学紧密结合。
教学手段:集中强化教学。
8、教学的特殊性: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感9、教学任务:怎么让一个从未学过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能最快最好地学习好、掌握好汉语。
10、任务过程的内容: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11、潘文国提出学科内涵:以对比为基础、以教学为目的、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汉语本体研究。
12、学科体系:第二章基础论1、习得:在自然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语言。
学习: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有专门的老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通过讲练等环节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去获得语言。
2、儿童语言发展阶段:独词句-双词句-电报句3、第二语言习得途径:接受学校正规课堂教育(主要)、家庭教育和自学(次要)4、第二语言的教学:“教”: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技巧、教材编写、成绩测试“学”:学习者心理、学习规律5、第二语言教学特点:A.以培养运用目的语的交际能力为目的。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学科性质1、对外汉语教学含义: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特指在学校对母语非汉语的学生进行的、以传授汉语交际技能为主的正规教学活动。
目的:培养出能用汉语进行交际的人才。
过程: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语言测试。
基础学科: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第二章语言学习与教学法流派1、母语(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
语言习得者自己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第一语言:一个人出生以后获得的第一种语言,一般是在幼儿时期获得的,是一个人最早学会的语言。
儿童通常是在父母或周边人群的言语环境中自然习得的第一语言。
3、第二语言:除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就是一个人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
4、目的语:目标语,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并力求掌握的语言。
5、习得: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获得了一种语言。
6、学习: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教导,学习教学大纲指定的和书本的内容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
7、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理论:①后天环境论。
认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而成的,强调外部条件在第一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刺激反应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强化论②先天决定论又称天赋论心理学基础是心灵主义乔姆斯基提出语言习得机制③先天与后天的相互作用论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论④语言功能论英国韩礼德8、习得和学习的差异:①习得是无目的的;学习是有目的的。
②习得一般是在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学习是在课堂环境中进行的③习得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上;学习只要集中语言的形式上。
④习得是靠自然的语言环境;学习则主要靠老师指导。
⑤习得花费的时间多效果好;学习花费的时间少效果不确定。
9、第一语言的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异同:不同:①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②学习的起点不同。
③学习的条件、环境、方式不同。
④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
⑤语言的输入情况不同。
汉语国际教育国家领导机构“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世界汉语教学》1、正确理解“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含义是有广狭之分的:狭义: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广义:对外国人或外族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教学“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最核心最本质意义,就是教师传授汉语知识汉语交际技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语言测试。
与教学相关的6个基本问题:谁(Who)教与学的主体;什么(What)教与学的内容;怎样(How)教与学的方法;何时(When)学习者年龄,关键期;哪里(Where)学习环境;为什么(Why)学习动机3、学科(1)学科的三个基本问题(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学)教什么:选择哪些语言点教给学习者,需要教给学习者哪些语言点。
怎么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如何学: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顺序、过程和规律。
根据学习规律安排教学顺序。
(2)学科的四个层面(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工具论)本体论:汉语本体研究——语言学认识论: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心理学方法论: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学工具论: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研究——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前三个层面与前面的三个基本问题基本是重叠的。
4、基础学科一、语言学二、心理学(1)研究内容: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研究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和特征;研究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等。
(2)记忆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外界信息经过初步加工达到短时记忆水平,但信息量有限,保持时间短,必须经过再加工,达到长时记忆水平。
(3)迁移和概括迁移指学得的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起促进作用的是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是负迁移。
与儿童相比,成人更易受第一语言的干扰。
要利用正迁移,减少或避免负迁移。
概括指由特殊事例推论出规律、规则或结论,概括过度叫泛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一章笔记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简论第一节:学科性质和任务从学科归属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应用语言学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应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和成果来阐释其他经验领域遇到的语言问题。
最充分的分支是外语教学。
应用语言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汉语教学又只是外语教学的一种。
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被应用的只是主要在三个方面,1,理论语言学和描写语言学。
2.跟语言学密切相关的学科。
3,教育学的相关学科。
中国应用语言学有两个分支:汉语教学(两点:汉语作为母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对外国人和少数民族)广义的:指联系实际问题来进行的语言研究和语言学研究。
包括词典学,翻译法等等。
原来指把语言学的理论,方法,知识应用于其他科学领域,解决某一单独学科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学科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包括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裔)局限性:着眼于中国国内的教学对象,在国外比较难用。
狭义:对本国语非汉语这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不包含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教学)广义:所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包括对少数民族,对外:对外国人,外族人)汉语教学:“对外“难于为国外的汉语教学所用,国际场合常用。
华语(华文)教学:原因:1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成为“华文(语)教学“2,当地的华裔较多。
(对象主要是华裔子弟)3:跟“中华”对应。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比较科学,经常实用,不受地点,场合的限制、不足:太长,音律不那么平衡,使用不太方便。
对外汉语教育学:强调教育的内涵,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目前较多使用“对外汉语教学”三,对外汉语教学的含义。
(教学,学科,事业)(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本意,主要指教学(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从大方面看,涉及四个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材实施,测试。
第二章语言学习从事语言教学必须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这一章专门讨论语言学习,就是结合有关的语言学习理论,阐明我们对语言学习规律的基本认识,并以此作为讨论语言教学问题的理论依据之一。
第一节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这两个术语是从英文的1anguage 1earning和1anguage acquisition 直译过来的,我们对这两个术语的解释跟英文原来的意思不完全一致。
1.什么是语言学习每一个语言器官健全的人都至少会说一种语言,有的人因为有一定的客观条件,会说两种甚至多种语言。
这说明,凡是语言器官健全的人都具有获得一种或多种语言的能力。
但是具有获得语言的能力不等于就能获得语言,要获得语言就必须学习语言。
我们把学习语言的活动或行为叫做语言学习。
语言学习包括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学习,例如,人们学习第一语言首先是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上学以后才在课堂上继续学习;学习第二语言有的是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但是多数人是在学校里学习,在学校里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
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学习,要在一定的计划和组织下进行,一般都要程度不同地学习语言规则,特别是语法规则,所以是有计划的学习;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语言则是无计划的学习。
有—种语言学习理论认为,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语言是无意识的学习。
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语言因为要学习语言规则,所以是有意识的学习。
我们暂且不采用这样的说法,只区分有计划的学习和无计划的学习。
2.什么是语言习得我们对“语言习得”的解释是:“习得”就是“学会”,“语言习得”就是通过学习而获得语言。
人们学习语言总是从学习言语开始的,学会一种言语现象.例如学会一句话,也可以说是对这种言语现象的习得。
一种言语现象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和实际应用才能学会,只有学会了大量的言语现象,并且逐渐形成了用这种语言思维并能创造性地自由运用这种语言的能力,才算习得了这种语言。
事实上,无论是学习一种语言,还是学习一种言语现象,从学习到学会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
第一章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一、学科名称(一)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区分依据:获得语言的时间顺序第一语言:一个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2、母语和外语是?区分依据:国界母语: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外国的语言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是?区分依据:民族界限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外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4、主要语言和次要语言的划分依据被使用程度。
5、目的语是?目的语是指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6、第二语言与外语辨析?第二语言:母语(或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外语:别的国家的语言第二语言:在该语言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外语:不在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7、第二语言的广义和狭义是?广义:任何一种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如:对外汉语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狭义:一是指第一语言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一是指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8、第二语言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区别?(二)学科的名称(是该学科的内容和本质特点的反映)1、对外汉语教学优:基本体现学科特点和内涵,简洁上口、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缺:只突出了主要的教学对象(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只适用于中国,无法为同行所用;有历史局限性此名称现在不可更替的原因?从实际内涵上,包括:教学活动和教学实践、学科理论和应用研究、师资和科研人员培养;约定俗称;中央文件、国家机构、学术团体的正式采用2、汉语教学纯学术角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优:精确地指称了本学科的内涵和性质——在中国进行的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对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劣:名称太长4、对外汉语教育(学)教育和教学的区分?教育: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在教学论中主要指学校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教学与管理活动教学:专指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5、对外汉语二、学科性质1、“对外汉语教学”这一科学术语的含义?有三层: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国家和民族事业的教学事业2、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核心、目的、应用部分和实践部分:对外汉语教学(决定学科性质)3、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由“对外”(教学对象)“汉语”(教学内容)“教学”(教学方式)组成。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名词解释、运用)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
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语言而非母语。
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两个概念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全过程和整个教学体系中各个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名称之由来及发展1、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2、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
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根据国外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提点和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
《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简况》提出:“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培养专门的人才。
”此后,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创刊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世界汉语教学》(1987)专业出版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华语教学出版社(1986);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1984)。
专家言论:王力:“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朱德熙:“实际上,这是一门学问。
在国外已经变成了一门学问,这需要研究。
”;王还:“如果教外语是一门科学,我们教汉语就是作为一种外语来教,自然也是一门学问。
”1983年又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学科归属: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下属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研究对象: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它与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一样,都归属于应用语言学。
(杨庆华,1995)出于汉语的习惯,我国学者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定名为:“对外汉语教学”(崔永华,1997)19世纪初,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始分化。
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中最老的一个分支。
上篇对外汉语教学通论第一章第一节一、学科定位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一门交叉学科出现时间:20C80S二、学科名称1.对外汉语教学:1982年提出到目前为止使用最为广泛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最为科学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Master of)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教学、学科、事业1、教学过程: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2、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重点: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核心)4个层面:语言、心理、教育、技术3、事业加快孔院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材编写和发行体制创新;构建全球网络平台;改革与创新汉语考试第二节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照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分)第一语言: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其他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2.母语和外语(按照国家的界限区分)母语:本国、本民族语言外语:外国的语言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照民族界限区分)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非本族语:本民族以外的语言4.目标语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的语言,都可以称为目标语)二、习得1.含义: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获得某种能力2.习得阶段:前语言阶段单词句阶段双词句阶段多词句阶段复杂句和语篇阶段3.习得理论(广外)习得理论理论基础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强化论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论斯金纳(美)对环境或成人话语做出反应;重外部形式,轻内部意义;未考虑大脑内部活动传递论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论奥斯古德(美)反应有两种:外部刺激;内在刺激(传递性刺激)内在论心灵主义乔姆斯基(美)儿童天生具有语言习得机制;贬低环境的作用认知论无皮亚杰(瑞士)两种组织功能:功能不变式;认知图式三、学习1.含义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