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飞机发动机的控制和维护

飞机发动机的控制和维护

飞机发动机的控制和维护
飞机发动机的控制和维护

飞机发动机的控制和维护

发表时间:2018-07-23T16:33:43.40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上作者:田乐杜壮[导读] 伴随科技的不断创新,将来的航空领域必然会迎来巨大的进步。而且在这个领域中也存在较大的研究价值,对于飞机而言,发动机是必不可少的,它会在经济与环保方面被不断改善,一直沿着时代发展的轨道正常进行。(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陕西阎良 710089)

摘要:伴随科技的不断创新,将来的航空领域必然会迎来巨大的进步。而且在这个领域中也存在较大的研究价值,对于飞机而言,发动机是必不可少的,它会在经济与环保方面被不断改善,一直沿着时代发展的轨道正常进行。本文浅析飞机发动机的控制和维护。关键词:飞机;发动机;控制和维护

引言

发动机因为工作环境通常为高温高压,而且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其设计难度与要求是其它任何领域都无法比拟的,其发动机设计至出厂的锁消耗的时间要比飞机整体的研制长的多,而且只有发动机正常运转才能确保飞机的正常航行,因此飞机发动机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飞机发动机的研究领域投入足够的精力可以为航空领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航空涡轮发动机控制和维护 1.1控制调节 1.1.1点火启动

下面我们以涡轮风扇式发动机为例,民航飞机常用的CFM56发动机,在辅助动力装置或地面电、气源准备好的情况下,驾驶舱完成一系列发动机启动操作流程后,指令传送至发动机控制组件ECU,它会通过HMU控制燃油系统打开供油通道。与此同时,高压引气由引气管路传到起动机,带动起动机转动。高压引气再由发动机的附件齿轮箱和传输齿轮箱带动发动机的N2转子,并且开始加速。当发动机的N2转子转速达到16%时,再由ECU控制两个点火盒,选择其中一个通电点火。转速达到22%时,燃烧室周围的一圈燃油喷嘴开始喷油,燃烧室开始工作,发动机转速继续增加,这个过程中ECU会监控所有的参数,如果发现不正常的地方例如涡轮排气总温EGT超温等现象,ECU会自动做出选择,中断发动机起动。转速增加到50%时,起动过程结束,ECU控制起动引气管路关闭,起动机和发动机脱开。然后发动机转速会继续增加,一直到59%转速,发动机就可以稳定工作在慢车位。

1.1.2供油调速 EEC(ECU)与HMU(FMU)接口使用力矩马达或电磁活门。力矩马达依照所收到的输入信号来调节挡板活门开度,之后通过改变计量活门一个油腔或上下两个油腔的油压来调控计量活门的开度。大多数FMU采用压力活门保持计量活门前后压差恒定,通过改变计量活门流通的面积改变供油量。

1.2维护方法 1.

2.1内部维护

在不破坏、不分解发动机本体结构所进行的内部检查和维护工作被称为内部维护,其中一项重要的目视检查方法就是孔探。其维护周期分为定期维护和非定期维护,定期维护一般是指当发动机运转小时数达到厂家规定时限,为了防止其内部部件或结构出现损伤所进行的预防性检查维护。非定期维护是指发动机在运转时,由于出现了故障且被FADEC系统内相关组件进行了监控、记录和上传给飞机主系统并予以警示。在此情况下,根据故障信息判断所进行的内部检查维护工作。如下图。

1.2.2外部维护

外部维护主要包括定期维护和非定期维护,其周期等同于内部维护时检查的周期。其非定期维护也是基于FADEC系统相关组件对发动机运行时故障的记录,判断相关故障后所进行的维护。 2活塞螺旋桨发动机控制和维护 2.1控制调节 2.1.1点火启动

需要人工手动扳动螺旋桨,是最老式的活塞式螺旋桨发动机,后期的活塞式发动机逐渐配备了电瓶或启动马达可以电启动,类似于汽车发动机启动方法。采用以上启动方法的原因在于螺旋桨飞机的发动机采用活塞式发动机,在做功冲程前必须有一个压缩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功。当启动过后这一需要的功就可以由其自身提供了,但启动时必须要对其做功。

2.1.2供油调速

在油门全开或是进气压力稳定的情况下,发动机油消耗量和功率会随着转速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其存在的关系叫做转速特性。将定距螺旋桨装置在发动机上,发动机油消耗量和功率与转速之间关系叫做螺旋桨特性。借助对油门杆进行操作可以改变转速。在发动机转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功率、耗油量与飞行高度之间的关系叫做高度特性。

2.2维护方法

飞机操控系统

飞机操纵系统发展历程和典型飞机操纵系统分析 学生: 学号: 摘要 本文简要的叙述了飞机操纵系统的发展,主要阐述了几个典型飞机操纵系统的产生和具体结构。早期的简单机械系统即可达到飞行的要求,但随着飞机速度和机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飞机操纵系统的性能也不断完善。飞机操纵系统经历了简单机械系统、控制增稳系统、电传操纵系统和光传操纵系统这几个阶段。最后飞机操作系统的每一次改变都是航空发展史上的伟大进步。 关键词:机械操纵系统、控制增稳系统、电传操纵系统、光传操纵系统 Aircraft control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ypical aircraft control system analysis Student: Liu He Student ID: 11031182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ircraft control systems, mainly on the production and the specific structure of several typical aircraft control systems. Early flight can be achieved by a simple mechanical system, but with the constant increase in air speed and maneuverability, performance aircraft control systems are constantly

飞行控制系统简介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飞行控制系统(简称飞控系统)的作用是保证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提高飞机飞行性能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增强飞行的安全性和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负担。 深圳市瑞伯达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无人机飞行器领导品牌,是智能化无人机飞行器及控制系统的研制开发的专业厂商,生产并提供各行业无人机应用的解决方案。产品线涵盖各种尺寸多旋翼飞行器、专业航拍飞行器、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地面站控制系统、高清远距离数字图像传输系统、专业级无线遥控器、高精飞行器控制模块及各类飞行器配件 飞行器的自动飞行一、问题的提出早在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问世时,就有了实现自动控制飞行的设想。1891年海诺姆.马克西姆设计和建造的飞行器上安装了用于改善飞行器纵向稳定性的飞行系统。该系统中用陀螺提供反馈信号,用伺服作动器偏转升降舵。这个设想在基本概念和手段上与现代飞行自动控制系统有惊人的相似,但由于飞机在试飞中失事而未能成为现实。 60年代飞机设计的新思想产生了,即在设计飞机的开始就考虑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基于这种设计思想的飞机称为随控布局飞行器(Control Configured Vehicle 简称CCV)。这种飞机有更多的控制面,这些控制面协同偏转可完成一般飞机难以实现的飞行任务,达到较高的飞行性能。 飞控系统分类飞控系统分为人工飞行控制系统和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两大类。由驾驶员通过对驾驶杆和脚蹬的操纵实现控制任务的系统,称为人工飞行控制系统。最简单的人工飞行控制系统就是机械操纵系统。不依赖于驾驶员操纵驾驶杆和脚蹬指令而自动完成控制任务的飞控系统,称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自动驾驶仪是最基本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飞控系统构成飞控系统由控制与显示装置、传感器、飞控计算机、作动器、自测试装置、信息传输链及接口装置组成。控制及显示装置是驾驶员输入飞行控制指令和获取飞控系统状态信息的设备,包括驾驶杆、脚蹬、油门杆、控制面板、专用指示灯盘和电子显示器(多功能显示器、平视显示器等)。传感器为飞控系统提供飞机运动参数(航向角、姿态角、角速度、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大气数据以及相关机载分系统(如起落架、机轮、液压源、电源、燃油系统等)状态的信息,用于控制、导引和模态转换。飞控计算机是飞控系统的“大脑”,用来完成控制逻辑判断、控制和导引计算、系统管理并输出控制指令和系统状态显示信息。作动器是飞控系统的执行机构,用来按飞控计算机指令驱动飞机的各种舵面、油门杆、喷管、机轮等,以产生控制飞机运动的力和力矩。自测试装置用于飞行前、飞行中、飞行后和地面维护时对系统进行自动监测,以确定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并判断出现故障的位置。信息传输链用于系统各部件之间传输信息。常用的传输链有电缆、光缆和数据总线。接口装置用于飞控系统和其他机载系统之间的连接,不同的连接情况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接口形式。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由自动驾驶仪、自动油门杆系统、自动导航系统、自动进场系统和自动着陆系统、自动地形跟随/回避系统构成。 RIBOLD瑞伯达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飞行影像系统独家先驱,其产品线涵盖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及地面站控制系统、影视航拍飞行平台、商用云台系统、高清远距离数字图像传输系统、无线遥控和成像终端及模型飞行器产品,多旋翼飞行器和高精控制模块。 RBD瑞伯达坚持创新, 以技术和产品为核心,通过完美的产品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行体验。我们的目标是做世界一流的无人机企业,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飞机操纵系统

飞机操纵系统(卷名:航空航天) aircraft control system 传递操纵指令、驱动舵面和其他机构以控制飞机飞行姿态的系统。根据操纵指令的来源,可分为人工操纵系统(由主操纵系统和辅助操纵系统组成)和自动控制系统。 主操纵系统用于控制飞机飞行轨迹和姿态,由升降舵(或全动平尾)、副翼和方向舵的操纵机构组成(图1)。主操纵系统应使驾驶员有位移和力的变化感觉,这是它与辅助操纵系统的主要差别。辅助操纵系统包括调整片、襟翼、减速板、可调安定面和机翼变后掠角操纵机构等。它们的操纵只是靠选择相应开关位置,通过电信号接通电动机或液压作动筒来完成。自动控制系统的操纵指令来自系统的传感器,能对外界的扰动自动作出反应,以保持规定的飞行状态,改善飞机飞行品质。常用的自动控制系统有自动驾驶仪、各种增稳系统、自动着陆系统和主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与驾驶员的操纵是各自独立、互不妨碍的。飞机主操纵系统经历了由简单初级到复杂完善的发展过程。先后出现了机械式操纵、可逆、不可逆助力操纵和电传操纵,并在电传操纵基础上发展了主动控制技术。 简单机械操纵系统驾驶员通过机械传动装置直接偏转舵面。舵面上的气动铰链力矩通过机械联系使驾驶员获得力和位移的感觉。这种系统(图1 )由两部分组成:①位于驾驶舱内的中央操纵机构;②构成中央操纵机构和舵面之间机械联系的传动装置。中央操纵机构由驾驶杆(或驾驶盘)和脚蹬组成。驾驶员前推或后拉驾驶杆可带动升降舵下偏或上偏,使飞机下俯或上仰。向左或向右压驾驶杆(或转动驾驶盘)则带动副翼偏转,使飞机向左侧或向右侧滚转。脚蹬连结着方向舵,驾驶员蹬左脚时,方向舵向左偏转,机头向左偏;反之,机头向右偏。对于各类飞机,中央操纵机构的尺寸、操纵行程和操纵力均有标准规定。通常在被操纵舵面(升降舵、副翼和方向舵)上,用气动补偿措施减少气动铰链力矩,把操纵力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机械传动装置直接带动舵面,有软式和硬式两种基本型式。软式传动装置由钢索和滑轮组成,特点是重量轻,容易绕过障碍,但是弹性变形和摩擦力较大。硬式传动装置由传动拉杆和摇臂组成,优点是刚度大,操纵灵活。软式和硬式可以混合使用。 简单机械式操纵系统广泛用在亚音速飞机上。在大型高速飞机上,舵面上的气动铰链力矩很大,虽然用气动补偿的方法可以减小力矩,但很难在高低速范围内达到同样效果。40年代末出现了液压助力系统,舵面由液压助力器驱动,驾驶员通过中央操纵机构、机械传动装置控制助力器的伺服活门,间接地使舵面偏转。它同时通过杠杆系统把舵面一部分气动载荷传给中央操纵机构,使驾驶员获得操纵力的感觉,构成所谓“机械反馈”,这就是可逆助力操纵系统。 不可逆助力操纵系统可逆助力操纵系统虽可解决杆力过大的问题,但在超音速飞机上还会出现所谓杆力反向变化的问题。由于杆力反向变化,会使驾驶员产生错觉而无法正确驾驶飞机。为此,须把可逆助力操纵系统中的机械反馈取消,即舵面气动载荷全部由液压助力器承受。为了使驾驶员获得操纵力感觉,在系统中增加了人工载荷机构(通常是弹簧的)以及其他改善操纵特性的装置,形成不可逆助力操纵系统(图2)。 在高空超音速飞行时,由于空气密度减小,飞机容易发生频率很高的俯仰和横侧振荡,驾驶员来不及作出反应。为了克服振荡,在超音速飞机上普遍安装自动增稳装置,如俯仰阻尼器和方向阻尼器等。 电传操纵系统在不可逆助力操纵系统中,存在着间隙、摩擦、弹性变形等影响,难以解决微弱信号的传递问题。又由于普遍采用增稳装置,机械联杆装置越来越复杂,重量增加。自动控制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为取消机械传动装置创造了条件,可用电信号综合传感器信号和驾驶员的操纵指令,对飞机进行有

飞机操纵系统发展史

飞机飞行操纵系统大作业 飞机飞行操纵系统发展史 班级: 100321 学号: 100311xx 姓名: 王尼玛 专业: 自动化 指导老师: 于黎明 二零一三年六月二十一日

飞机飞行操纵系统发展史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的飞机飞行操纵系统的发展史,对飞机机械操纵、增稳操纵、控制增稳操纵、电传操纵、光传操纵做了详细的描述,并对未来飞机的操纵系统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飞机飞行操纵系统;机械操纵系统;增稳操纵系统;控制增稳操纵系统;电传操纵系统;光传操纵系统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第一章飞机操纵系统的发展历程 (3) 第二章机械操纵系统 (3) 第三章增稳操纵系统 (4) 第四章控制增稳操纵系统 (4) 第五章电传操纵系统 (4) 第六章光传操纵系统 (5) 第七章飞机操纵系统的发展趋势 (5) 参考文献 (6)

第一章飞机操纵系统的发展历程 最初的飞机操纵系统是由简单的钢索、滑轮、连杆和曲柄等机械部件组成,即我们所说的机械传动操纵系统。飞行员通过直接操纵机械传动系统来控制飞机的操纵舵面,实现对飞机姿态和飞行轨迹的控制,此时可不考虑系统本身的动特性,只需对摩擦,间隙和系统的弹性形变加以限制,便可获得满意的系统性能。随着飞机设计的发展和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即使使用看气动力补偿,飞行员的体力还不能适应作用于操纵舵面上的空气动力载荷,这时便产生了液压助力器,此系统实际上仍是一个除飞行员外开环的机液伺服系统。伴随着飞行包线的进一步扩大,飞机的稳定性与可操纵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相继出现了增稳操纵系统和控制增稳操纵系统,这时的系统已在局部使用了电传操纵技术,但操纵系统仍以机械通道为主控通道。为实现最佳气动布局的飞机设计,在电传操纵余度技术逐渐趋于成熟的条件下,操纵系统的机械通道有被电传通道完全取代的趋势,这便产生了现在以被广泛使用的电传操纵系统。但电传操纵系统难以克服自身易受干扰的缺陷,为了改善电传操纵系统的性能,克服自身的缺陷,在电传操纵系统内采用了新的信号传导材料——光纤。光纤作为信号传导材料与电传操纵系统相比,在抗电磁干扰、减轻重量、提高可靠性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运用新的信号传导材料与电传操纵系统相结合所产生的操纵系统,这便是光传操纵系统的雏形。光传操纵系统对提高飞机的稳定性和满足日益提升的飞行性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机械操纵系统 驾驶员通过机械传动装置直接偏转舵面。舵面上的气动铰链力矩通过机械联系使驾驶员获得力和位移的感觉。这种系统由两部分组成:①位于驾驶舱内的中央操纵机构;②构成中央操纵机构和舵面之间机械联系的传动装置。中央操纵机构由驾驶杆(或驾驶盘)和脚蹬组成。驾驶员前推或后拉驾驶杆可带动升降舵下偏或上偏,使飞机下俯或上仰。向左或向右压驾驶杆(或转动驾驶盘)则带动副翼偏转,使飞机向左侧或向右侧滚转。脚蹬连结着方向舵,驾驶员蹬左脚时,方向舵向左偏转,机头向左偏;反之,机头向右偏。对于各类飞机,中央操纵机构的尺寸、操纵行程和操纵力均有标准规定。通常在被操纵舵面(升降舵、副翼和方向舵)上,用气动补偿措施减少气动铰链力矩,把操纵力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机械传动装置直接带动舵面,有软式和硬式两种基本型式。软式传动装置由钢索和滑轮组成,特点是重量轻,容易绕过障碍,但是弹性变形和摩擦力较大。硬式传动装置由传动拉杆和摇臂组成,优点是刚度大,操纵灵活。软式和硬式可以混合使用。简单机械式操纵系统广泛用在亚音速飞机上。在大型高速飞机上,舵面上的气动铰链力矩很大,虽然用气动补偿的方法可以减小力矩,但很难在高低速范围内达到同样效果。40年代末出现了液压助力系统,舵面由液压助力器驱动,驾驶员通过中央操纵机构、机械传动装置控制助力器的伺服活门,间接地使舵面偏转。它同时通过杠杆系统把舵面一部分气动载荷传给中央操纵机构,使驾驶员

飞行操纵系统

飞行操纵系统 摘要:飞行操纵系统是保障民航飞机在天空安全可靠飞行的重要系统。它是飞机上所有用来传递操纵指令,驱动舵面运动的所有部件和装置的总和,用于控制飞机的飞行姿态、气动外形和乘坐品质。波音737NG作为典型的液压助力机械式主操作系统,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结合波音737NG对飞机的主操纵系统和辅助操纵系统做主要介绍。 正文: 飞行操纵系统分类很多,根据操纵信号的来源不同可分为人工飞行操纵系统和自动飞行操纵系统。自动飞行操纵系统操纵信号由系统本身产生,而人工飞行操纵系统操纵信号由驾驶员产生。在人工操纵系统中,通常又分为主操纵系统和辅助操纵系统。主操纵系统指驱动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使飞机产生绕纵轴、横轴、立轴转动的系统。其他驱动扰流板、前缘装置、后缘襟翼和水平安定面配平等辅助操纵面的操纵系统均称为辅助操纵系统。 一、飞行主操作系统 1、副翼 飞机副翼通常铰接在机翼外侧后缘,在大型飞机的组合横向操纵系统中,通常有4块副翼----2块内副翼和2块外副翼。低速飞行时,内外副翼可以共同进行横向操作;高速飞行时,仅有内副翼进行横向操作。 副翼系统操纵飞机绕纵轴进行滚转运动,运动期间,一侧机翼的

副翼上偏,另一侧机翼的副翼下偏,两侧机翼产生升力差,飞机完成滚转。 图一典型副翼操纵系统原理 如图所示为737NG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采用并列驾驶盘式操纵机构,两驾驶盘通过互联鼓轮柔性相连。当转动任意驾驶盘产生操纵信号都可以按如下路径向后传递:驾驶盘、左侧副翼鼓轮、钢索、副翼输入扇形轮、副翼输入扭力管、输入摇臂和输入杆、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和输出扭力管、输出鼓轮、钢索、扇形轮、传动杆、副翼。其中关键部件为驾驶盘柔性互联机构、液压助力器与副翼感觉定中机构。驾驶盘柔性互联机构用于防止驾驶盘卡阻。正常情况下,操纵一侧驾驶盘,另一侧随动。当右侧驾驶盘卡阻,左侧机长可以操纵左驾驶盘通过左钢索系统操纵副翼;当左驾驶盘卡阻时,副驾驶可以使用右驾驶盘操纵扰流板进行应急横滚操作。现代民航客机舵面的气动载荷较大,故采用液压助力器进行助力操作。液压助力器输入是一个机

飞机发动机的控制和维护

飞机发动机的控制和维护 发表时间:2018-07-23T16:33:43.40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上作者:田乐杜壮[导读] 伴随科技的不断创新,将来的航空领域必然会迎来巨大的进步。而且在这个领域中也存在较大的研究价值,对于飞机而言,发动机是必不可少的,它会在经济与环保方面被不断改善,一直沿着时代发展的轨道正常进行。(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陕西阎良 710089) 摘要:伴随科技的不断创新,将来的航空领域必然会迎来巨大的进步。而且在这个领域中也存在较大的研究价值,对于飞机而言,发动机是必不可少的,它会在经济与环保方面被不断改善,一直沿着时代发展的轨道正常进行。本文浅析飞机发动机的控制和维护。关键词:飞机;发动机;控制和维护 引言 发动机因为工作环境通常为高温高压,而且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其设计难度与要求是其它任何领域都无法比拟的,其发动机设计至出厂的锁消耗的时间要比飞机整体的研制长的多,而且只有发动机正常运转才能确保飞机的正常航行,因此飞机发动机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飞机发动机的研究领域投入足够的精力可以为航空领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航空涡轮发动机控制和维护 1.1控制调节 1.1.1点火启动 下面我们以涡轮风扇式发动机为例,民航飞机常用的CFM56发动机,在辅助动力装置或地面电、气源准备好的情况下,驾驶舱完成一系列发动机启动操作流程后,指令传送至发动机控制组件ECU,它会通过HMU控制燃油系统打开供油通道。与此同时,高压引气由引气管路传到起动机,带动起动机转动。高压引气再由发动机的附件齿轮箱和传输齿轮箱带动发动机的N2转子,并且开始加速。当发动机的N2转子转速达到16%时,再由ECU控制两个点火盒,选择其中一个通电点火。转速达到22%时,燃烧室周围的一圈燃油喷嘴开始喷油,燃烧室开始工作,发动机转速继续增加,这个过程中ECU会监控所有的参数,如果发现不正常的地方例如涡轮排气总温EGT超温等现象,ECU会自动做出选择,中断发动机起动。转速增加到50%时,起动过程结束,ECU控制起动引气管路关闭,起动机和发动机脱开。然后发动机转速会继续增加,一直到59%转速,发动机就可以稳定工作在慢车位。 1.1.2供油调速 EEC(ECU)与HMU(FMU)接口使用力矩马达或电磁活门。力矩马达依照所收到的输入信号来调节挡板活门开度,之后通过改变计量活门一个油腔或上下两个油腔的油压来调控计量活门的开度。大多数FMU采用压力活门保持计量活门前后压差恒定,通过改变计量活门流通的面积改变供油量。 1.2维护方法 1. 2.1内部维护 在不破坏、不分解发动机本体结构所进行的内部检查和维护工作被称为内部维护,其中一项重要的目视检查方法就是孔探。其维护周期分为定期维护和非定期维护,定期维护一般是指当发动机运转小时数达到厂家规定时限,为了防止其内部部件或结构出现损伤所进行的预防性检查维护。非定期维护是指发动机在运转时,由于出现了故障且被FADEC系统内相关组件进行了监控、记录和上传给飞机主系统并予以警示。在此情况下,根据故障信息判断所进行的内部检查维护工作。如下图。 1.2.2外部维护 外部维护主要包括定期维护和非定期维护,其周期等同于内部维护时检查的周期。其非定期维护也是基于FADEC系统相关组件对发动机运行时故障的记录,判断相关故障后所进行的维护。 2活塞螺旋桨发动机控制和维护 2.1控制调节 2.1.1点火启动 需要人工手动扳动螺旋桨,是最老式的活塞式螺旋桨发动机,后期的活塞式发动机逐渐配备了电瓶或启动马达可以电启动,类似于汽车发动机启动方法。采用以上启动方法的原因在于螺旋桨飞机的发动机采用活塞式发动机,在做功冲程前必须有一个压缩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功。当启动过后这一需要的功就可以由其自身提供了,但启动时必须要对其做功。 2.1.2供油调速 在油门全开或是进气压力稳定的情况下,发动机油消耗量和功率会随着转速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其存在的关系叫做转速特性。将定距螺旋桨装置在发动机上,发动机油消耗量和功率与转速之间关系叫做螺旋桨特性。借助对油门杆进行操作可以改变转速。在发动机转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功率、耗油量与飞行高度之间的关系叫做高度特性。 2.2维护方法

波音737-700800型飞机发动机引气系统及其故障分析

波音737-700/800型飞机发动机引气系统及其故障分析 针对发动机引气系统是一个多发性故障的系统,介绍了波音737-700/800型飞机发动机引气系统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并结合实践提出了系统的排故方法。 波音737-700/800型飞机发动机引气系统的功用是为飞机气源系统提供压力和温度调节的压缩空气,供给气源用户系统,包括发动机起动系统,空调和增压系统,发动机进口整流罩防冰系统,机翼热防冰系统和水箱增压系统,大气总温探头加热,液压油箱增压系统等。发动机引气系统部件在发动机压气机机匣上和发动机吊架内。 发动机引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发动机引气来自发动机第9级和第5级高压压气机。发动机低转速时,由于第5级空气压力不能满足气源系统的需要,气源系统使用第9级引气。发动机高转速时,气源系统使用第5级引气。发动机引气系统主要由三大机构来控制:(1)低速时高压级调节器和高压级活门控制发动机引气压力。低速时第5级单向活门防止反流。(2)高速时高压级活门关闭,第5级单向活门打开,向压力调节和关断活门(PRSOV)提供引气。(3)发动机引气预冷器系统控制发动机引气温度。预冷器的风扇空气流量由预冷器控制活门、预冷器控制活门传感器和机翼热防冰电磁活门控制。 高压级调节器和活门的目的是控制高压级发动机引气的供应。高压级调节器由气源关断机构、基准压力调节器、反流单向活门和释压活门组成。高压级调节器操纵高压级活门,进而控制第9级引气总管的引气量。高压级调节器从第9级引气总管的分接头得到未调节的空气,经过气源关断机构到达基准压力调节器,使压力减少到恒定的控制压力。该控制压力引到高压级活门的A腔,克服弹簧力和高压级活门B腔的压力打开活门。作用在高压级活门作动筒上的合力使活门调节下游的压力达到32 psi(额定值)。 引气调节器(BAR),PRSOV和450恒温器的功用是调节引气压力和温度。引气调节器的主要元件包括过压电门、基准压力调节器、控制节流孔、锁住电磁活门和释压活门。引气调节器从级间总管得到未调节的空气,经过过压电门和基准压力调节器,使压力减少到恒定的控制压力,然后引到释压活门和锁住电磁活门。当锁住电磁活门电动打开时,它向PRSOV的A腔提供控制压力克服弹簧力和B腔的压力来打开PRSOV,控制到气源总管的发动机引气量,使活门调节下游压力达到42 psi(额定值)。当引气调节器电动关闭时,它释放PRSOV的控制压力,利用弹簧力关闭PRSOV,切断引气。 发动机引气系统故障及其分析 1. 故障现象 当发动机为引气源时,在慢车状态(大概低于50%N1)时使用9级引气,正常的引气压力为32±6 psi;在正常巡航状态时使用5级引气,引气压力为42±8psi。如引气压力不在这个范围以内,就有可能是发动机引气系统出现故障。发动机引气系统常见故障有以下几种:A. 引气电门在OFF位时引气活门不能关闭;B.引气压力高;C.引气压力低;D. 引气压力为0;E. 发动机引气时左、右管道压力指示器指针不相同; F. 引气脱开灯亮等。下面具体对以上常见故障进行分析。 2. 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对于A故障现象,引气电门在OFF位时引气活门不能关闭的可能原因有:(1)MW0311电线束断路或短路,电路跳开关故障断开,P5-10空调组件、空调附件组件M324或飞机导线内部断路或短路;(2)PRSOV故障打开;(3)引气调节器打开或导线故障;(4)指示器系统故障。该故障较为简单,通过测量线路,检查引气调节器可以较为容易隔离故障。 故障B现象为:当发动机为引气源,工作在5级可调的稳定状态时,引气压力高于50 psi 则为引气压力高,可能的故障原因有:(1)管道压力传感器故障、N12双管道压力指示器超

飞机各个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一、外部机身机翼结构系统 二、液压系统 三、起落架系统 四、飞机飞行操纵系统 五、座舱环境控制系统 六、飞机燃油系统 七、飞机防火系统 一、外部机身机翼结构系统 1、外部机身机翼结构系统组成:机身机翼尾翼 2、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1)机身 机身主要用来装载人员、货物、燃油、武器和机载设备,并通过它将机翼、尾翼、起落架等部件连成一个整体。在轻型飞机和歼击机、强击机上,还常将发动机装在机身内。 2)机翼 机翼是飞机上用来产生升力的主要部件,一般分为左右两个面。 机翼通常有平直翼、后掠翼、三角翼等。机翼前后缘都保持基本平直的称平直翼,机翼前缘和后缘都向后掠称后掠翼,机翼平面形状成三角形的称三角翼,前一种适用于低速飞机,后两种适用于高速飞机。近来先进飞机还采用了边条机翼、前掠机翼等平面形状。

左右机翼后缘各设一个副翼,飞行员利用副翼进行滚转操纵。 即飞行员向左压杆时,左机翼上的副翼向上偏转,左机翼升力下降;右机翼上的副翼下偏,右机翼升力增加,在两个机翼升力差作用下飞机向左滚转。为了降低起飞离地速度和着陆接地速度,缩短起飞和着陆滑跑距离,左右机翼后缘还装有襟翼。襟翼平时处于收上位置,起飞着陆时放下。 3)尾翼 尾翼分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两部分。 1.垂直尾翼 垂直尾翼垂直安装在机身尾部,主要功能为保持飞机的方向平衡和操纵。 通常垂直尾翼后缘设有方向舵。飞行员利用方向舵进行方向操纵。当飞行员右蹬舵时,方向舵右偏,相对气流吹在垂尾上,使垂尾产生一个向左的侧力,此侧力相对于飞机重心产生一个使飞机机头右偏的力矩,从而使机头右偏。同样,蹬左舵时,方向舵左偏,机头左偏。某些高速飞机,没有独立的方向舵,整个垂尾跟着脚蹬操纵而偏转,称为全动垂尾。 2.水平尾翼 水平尾翼水平安装在机身尾部,主要功能为保持俯仰平衡和俯仰操纵。低速飞机水平尾翼前段为水平安定面,是不可操纵的,其后缘设有升降舵,飞行员利用升降舵进行俯仰操纵。即飞行员拉杆时,升降舵上偏,相对气流吹向水平尾翼时,水平尾翼产生

飞机操纵系统方式

飞机操纵系统方式 飞机操纵系统方式 -简单机械操纵系统- 机械操纵系统,由钢索的软式操纵,发展为拉杆的硬式操纵。驾驶杆及脚蹬的动作经过钢索或拉杆的传递直接带动舵面运动。驾驶 员在操纵过程中必须克服舵面上所承受的气动力。 -助力操纵系统- 随着飞机尺寸、质量及飞行速度的不断增加,舵面铰链力矩的增大,驾驶员难以直接通过钢索或拉杆来操纵舵面。20世纪40年代 末出现了液压助力器,将其安装在操纵系统中,作为一种辅助装置 来增大施加在舵面上的作用力,以发挥飞机的全部机动能力。这就 是飞机的助力操纵系统。 不可逆助力操纵系统 -全助力操纵系统- 当超音速飞机出现后,飞机超音速飞行时需要相当大的操纵力矩才能满足飞机的机动操纵要求。此外,由于尾翼上出现了超音速区,升降舵操纵效率大为降低,而不得不采用全动平尾。全动平尾铰链 力矩大,而且数值的变化范围较宽,非线性特性影响严重,驾驶员 无法直接承受舵面上的铰链力矩。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全助力操纵 系统。 全助力操纵系统中,切断了舵面与驾驶杆的直接联系,驾驶员的'操纵指令直接控制助力器上的分油活门,从而通过助力器改变舵面 的偏转并承受舵面的铰链力矩。此时,驾驶杆上所承受的杆力仅用 于克服传动机构中的摩擦力,驾驶员无法从杆力的大小来感受飞机

飞行状态的变化。因此,在系统中增加了人感装置,通过弹簧、缓 冲器及配重等构成的系统,来提供驾驶杆上所受的人工感力。 -增稳系统-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飞机向高空高速方向发展,飞行包线不断延长,飞机的气动外形很难既满足低空、低速的要求, 又满足高空、高速的要求,常会出现飞机在高空、高速飞行时稳定 性增加而阻尼不足,但在低速飞行时稳定性又不够的现象。为了提 高飞机的稳定性和改善飞机的阻尼特性,第一次将人工操纵系统与 自动控制结合起来,将增稳系统引入到人工操纵系统中,从而形成 了具有稳定功能的全助力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增稳系统和驾驶杆是相互独立的,增稳系统并不影响驾驶员的操纵。由于舵面既受驾驶杆机械传动指令控制,又受 增稳系统产生的指令控制,为了操纵安全起见,增稳系统对舵面的 操纵权限受到限制,一般仅为舵面全权限的3%~6%。 -控制增稳系统- 增稳系统在增大飞机的阻尼和改善稳定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飞机操纵反应的灵敏性,从而使飞机的操纵性变坏。为了克 服这个缺点,在增稳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控制增稳系统。它与增稳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控制增稳系统中,将驾驶员操纵 驾驶杆的指令信号变换为电信号,经过一定处理后,引入到增稳系 统中。控制增稳系统较好地解决了稳定新与操纵性之间的矛盾,驾 驶员还可通过该系统直接控制舵面,因此控制增稳系统的权限可以 增大到全权限的30%以上。 -电传操纵系统- 传统的机械操纵系统以及带增稳或控制增稳的机械操纵系统都存在一些缺点:在大型飞机上操纵系统越来越笨重,尺寸也大;不可避 免地存在一些非线性,如摩擦力和传动间隙等,造成操纵迟滞和系 统自振;机械操纵系统直接固定在机体上,易传递飞机的弹性振动, 引起驾驶杆偏移,有时造成人机诱发振荡等;由于控制增稳系统权限 有限,无法解决现在高性能飞机操纵与稳定中的许多问题。

飞行操纵系统

飞行操纵系统

飞行操纵系统 ——飞机系统结课论文 指导老师:闫凤良 班级:080441D 学号:080441436 姓名:朱仕广 2010.6.25

摘要:飞行操纵系统是飞机在天空中自由飞行必不可少的系统。飞机飞行操纵系统是飞机上用来传递操纵指令,驱动舵面运动的所有部件和装置的总称,用于飞机飞行姿态、速度、轨迹的控制。此文对飞机的飞行操纵系统、空客A320的操纵系统和相关案例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飞行操纵系统空客A320的操纵系统相关案例 正文: 飞机要想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飞行操纵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飞行操纵系统让飞机在空中能按照人的意愿自由改变飞行状态,从而飞抵人们想要飞去的地方。下面,我们简单介绍飞机的飞行操纵系统、空客A320的操纵系统和相关案例。 一、飞行操纵系统 定义:飞机飞行操纵系统是飞机上用来传递操纵指令,驱动舵面运动的所有部件和装置的总称,用于飞机飞行姿态、速度、轨迹的控制。

1.飞行操纵系统分类 按照操纵指令的来源分为:人工飞行操纵系统和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1)人工飞行操纵系统:其操纵信号由驾驶员发出。包括主飞行操纵系统和辅助飞行操纵系统。 主飞行操纵系统:操纵升降舵、方向舵、副翼、三个主舵面,实现飞机的俯仰、偏航和滚转操纵;辅助飞行操纵系统:操纵襟翼、副翼、扰流板、调整片等增升、增阻及水平安定面配平、方向舵配平等系统。 (2)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其操纵信号由系统本身发出。 对飞机实施自动和半自动控制,协助驾驶员工作或自动控制飞机对扰动的响应。 包括:自动驾驶、飞行指引和自动油门。 按照指令的执行方式来分: (1)机械式操纵系统 (2)电传操纵系统 2.基本飞行操纵原理 (1)飞机的纵向操纵是通过操纵驾驶杆或驾驶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电子讲稿第一部分

学习情景1 课程导论 1.飞行控制系统发展概述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已有100多年的研制历史,早在有人驾驶飞机出现之前,自动飞行装置即已出现。 1.1方向稳定器 1873年,法国雷纳德(C.C.Renard)无人多翼滑翔机的方向稳定器。 1.2 电动陀螺稳定装置-姿态稳定 1914年,美国的爱莫尔·斯派雷(Eimer Sperry)研制成功第一台可以保持飞机稳定平飞的电动陀螺稳定装置,该装置利用陀螺的稳定性和进动性,建立一个测量基准,用来测量飞机的姿态,它和飞机的控制装置连在一起,一旦飞机偏离指定的状态,这个机构就通过飞机的控制装置操纵飞机的舵面偏转使飞机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1.3 自动驾驶仪 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可以控制和保持飞机高度、速度和航迹的自动驾驶仪。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自动驾驶仪等设备得到进一步发展,由过去气动-液压到全电动,由三个陀螺分别控制三个通道改用一个 或两个陀螺来操纵飞机,并可作机动、爬高及自动保持高度等。 二次大战期间,美国和原苏联相继研制出功能较完善的电气式自动驾驶仪C-1和其仿制品A∏-5; 德国在二战后期研制成功飞航式导弹V-1和弹道式导弹V-2,

更进一步促进了飞行自动控制装置的研制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和导航系统、仪表着陆系统相联,自动驾驶装置实现了长距离自动飞行和自动着陆。 1.4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1947年成功突破音障后,飞机的飞行包线(飞行速度和高度的变化范围)扩大,越来越复杂的飞行任务对飞机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靠气动布局和发动机设计所获得的飞机性能已经很难满足复杂飞行任务的要求。因此,借助于自动控制技术来改善飞机稳定性的飞行自动控制装置(如增稳系统)相继问世,在此基础上,自动驾驶仪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发展成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AFCS)。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随控布局飞行器(congtrol configured vehicle--CCV)的设计思想。 20世纪60年代前的以模拟电路或模拟计算机为主要计算装置的飞行控制系统,逐渐发展成为现在已普遍应用的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这也为新技术应用和更复杂更完善系统的综合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例如: 主动控制技术(active control technology—ACT); 余度技术 容错控制技术 20世纪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的火/推/飞综合控制系统等。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自动驾驶仪和飞机的指引系统组成一个综合系统,使飞机的各种传感器数据、指

飞机副翼操纵系统原理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飞机副翼操纵系统分析 系别:数控工程系 专业:航空机电设备维修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关于飞机副翼的组成,个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调整及日常维护方法。飞机的操纵性又可以称为飞机的操纵品质,是指飞机对操纵的反应特性。操纵则是飞行员通过驾驶机构改变飞机的飞行状态。改变飞机纵向运动(如俯仰)的操纵称为纵向操纵,主要通过推、拉驾驶杆,使飞机的升降舵或全动平尾向下或向上偏转,产生俯仰力矩,使飞机作俯仰运动。使飞机绕机体纵轴旋转的操纵称为横向操纵,主要由偏转飞机的副翼来实现。 关键词:驾驶杆传动杆传动机构载荷感觉器

Abstract The main thesis expounded aileron plane about the composition of component parts of the working principle, adjustment and routine maintenance methods. Manipulate the plane of the plane can be referred to as the quality of the manipulation means to manipulate the plane's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Manipulation is to change the pilot institutions have passed the driving plane flight status. Vertical plane to change the sport (such as pitch) of manipulation known as vertical manipulation, mainly through the push, pull stick, so that the elevator or the whole plane Hirao moving downward or upward deflection, resulting in pitching moment, so that plane for pitch sports. Plane around the longitudinal axis so that rotation of the body known as the lateral manipulation manipulation, mainly by the plane's aileron deflection to achieve. Key word:Stick load transmission rod drive mechanism sensilla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浅析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浅析 【摘要】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是一个多变量、时变、非线性、多功能的复杂系统,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发动机及飞机的性能。本文主要论述了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相关技术及其技术优缺点,并预测了国际发动机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机械液压;FADEC;分布式;综合控制 1.概述 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气动热力过程,在其工作范围内随着发动机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状态(如巡航、加速及减速等)的变化,它的气动热力过程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这样一个复杂而且多变的过程如果不加以控制,可以想象系统不但达不到设计的性能要求,而且根本无法正常工作。所以,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目的就是使其在允许的环境条件和工作状态下都能稳定、可靠地运行,充分发挥其性能效益。 2.发展历程 随着航空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性能不断提高,其控制系统也由简单到复杂。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展阶段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目前,按发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阶段大致分为以下4种,作简要介绍:(1)机械液压控制;(2)数字电子式控制;(3)分布式控制;(4)综合控制。 2.1 机械液压控制系统 机械液压控制系统:是使用基于开环控制或单输入单输出(SISO)闭环反馈控制等经典控制理论,采用由凸轮和机械液压装置组成的机械液压控制器即可成功地对发动机进行控制。 机械液压控制系统典型应用的机种:最典型的就是俄罗斯AN-*系列飞机。 这种简单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系统优点:(1)方法简单;(2)易于实现;(3)能保证发动机在一定使用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性能。因此这种控制方法目前仍然应用于许多发动机的控制中。目前,国内运输机飞机上,发动机控制仍然用的是凸轮和机械液压装置组成的机械液压控制器。 随着发动机控制功能的增加,控制系统的复杂度也越来越大。这种简单的液压机械控制系统的缺点就显现了出来:(1)仅适用于:飞行速度比较小、飞行高度比较低、发动机的推力不大的飞机。(2)机械液压流量控制和伺服部件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越来越昂贵。

典型飞行控制系统

三、典型飞行控制系统 1、已知某飞机的传递函数是: ) 69.19.0()4.0(5.1) () (2 +++-= ??Z s s s s s s δ?,其俯仰姿态角控制系统的 控制规律为:? Z Z Z ?K +?-?K =?+T ? ? ??δ? ? δ)()1(g s 。 (1)由控制规律画出相应的系统结构图; (2)要控制该飞机舵回路的时间常数应作何限制? (3)若飞机受到常值力矩92 .0=?M Z γ 公斤*米,已知 Z Z M δ=-1.15公斤*米/度,若要求 稳定后其静差 s θ?<0 1 ,应对Z K ? 作何限制; (4)若要保证该系统的动态性能,应如何选取Z ? K ? 的值。 (5)分析在垂直向上风干扰下,系统的动态相应过程以及稳态情况。 2、已知某飞机的传递函数是: ) 47.15.1()59.0(2.1) ()(2 +++-= ??Z s s s s s s δ?,其俯仰姿态角控制系统的控 制规律为:? Z Z Z ?K +?-?K =?+? ???δ? ? )()11.0(g s 。 (1)由控制规律画出相应的系统结构图; (2)求出内回路闭环传递函数,并绘制随参数? Z K ? 变化的根轨迹图,并求取 值时的使? Z K =? ξ87.0以及此时三个内回路闭环极点值; (3)求出外回路闭环传递函数,并绘制随参数?Z K 变化的根轨迹图,并求取 值时的使?ξZ K =8.0以及此时三个外回路闭环极点值; (4)采用根轨迹方法分析舵回路时间常数对飞行控制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 (5)分析参数? Z K ? 与?Z K 之间的关系。 ● 自动驾驶仪有哪几个工作回路? (1)同步回路 (2)舵回路 (3)稳定回路 (4)控制回路 ● 俯仰阻尼器的作用是什么? 用来改善飞机的纵向短周期运动的阻尼特性 ● 滚转阻尼器的作用是什么? 用来改善飞机—阻尼器系统的滚转特性 ● 什么是控制增稳系统?其作用是什么? 不牺牲操纵性来提高飞机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又可以解决非线性操纵指令问题 ● 飞行高度控制系统需要 最基本的信号? 需要直接测量飞行高度,使用高度差传感器,根据高度差的信息来直接控制飞机的飞行姿态,从而改变航迹请教,以实现对飞行高度的闭环稳定和控制

航空发动机加力控制系统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 加力控制

一、关于加力 加力时的推力与非加力时的推力之比为加力比。有时为满足飞机各种飞行状态的需?加力是指复燃加力。一般在最大转速、最高涡轮前燃气温度的前提下,通过复燃加热,提高涡轮后的燃气温度,使喷气速度增加,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推力。 ?加力时的推力与非加力时的推力之比为加力比。有时为满足飞机各种飞行状态的需要,希望加力比可以调节。

二、加力控制的要求 过渡态的加力接通和关闭控制?加力控制需要解决 ––加力状态调节过程 ?对于加力状态调节过程的控制要求是 –按照给定的加力比,提供合适的推力 –同时能够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控制加力燃烧室的供油量或者尾喷口的面积,保证发动机转子不超转,涡轮不超温 –最好达到,保持核心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不变。这可通过控制不变,使其与不加力时的最大状态一样,这种调节器就是落压比调节器 * T

二、加力控制的要求 对于加力过程的过渡态,要考虑加力接通、关闭时,发动室点火源(油路接通) 达到燃烧条件时加力燃烧室点燃(点火)喷口按一定的规律打开(扩喷口) 落压比调节器投入工作,调节加力供油量,使落压比不变(控制)预燃室供油,切断点火系统,接通过程结束(切断点火源) ?机工作的稳定可靠 ?加力接通一般是按照一定的时序和逻辑关系由协动操纵盒控制的 ?一个加力接通程序的例子: –加力燃烧室点火系统接通(通电) –加力预燃供油系统喷油,加力预燃室点燃,形成可靠的加力燃烧室点火源(油路接通)–加力燃油开关打开,使供油量逐渐增加,当加力燃烧室的油气比达到燃烧条件时加力燃烧室点燃(点火)–喷口按一定的规律打开(扩喷口)–落压比调节器投入工作,调节加力供油量,使落压比不变(控制)–涡轮膨胀比趋于稳定,加力燃烧室进入稳定工作状态时,停止向预燃室供油,切断点火系统,接通过程结束(切断点火源)

飞机飞行控制系统

飞机飞行控制系统 飞行控制系统(简称飞控系统)的作用是保证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提高飞机飞行性能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增强飞行的安全性和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负担。 3.4.1. 飞行控制系统概述 飞控系统分类 飞控系统分为人工飞行控制系统和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两大类。由驾驶员通过对驾驶杆和脚蹬的操纵实现控制任务的系统,称为人工飞行控制系统。最简单的人工飞行控制系统就是机械操纵系统。不依赖于驾驶员操纵驾驶杆和脚蹬指令而自动完成控制任务的飞控系统,称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自动驾驶仪是最基本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飞控系统构成 飞控系统由控制与显示装置、传感器、飞控计算机、作动器、自测试装置、信息传输链及接口装置组成。控制及显示装置是驾驶员输入飞行控制指令和获取飞控系统状态信息的设备,包括驾驶杆、脚蹬、油门杆、控制面板、专用指示灯盘和电子显示器(多功能显示器、平视显示器等)。传感器为飞控系统提供飞机运动参数(航向角、姿态角、角速度、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大气数据以及相关机载分系统(如起落架、机轮、液压源、电源、燃油系统等)状态的信息,用于控制、导引和模态转换。飞控计算机是飞控系统的“大脑”,用来完成控制逻辑判断、控制和导引计算、系统管理并输出控制指令和系统状态显示信息。作动器是飞控系统的执行机构,用来按飞控计算机指令驱动飞机的各种舵面、油门杆、喷管、机轮等,以产生控制飞机运动的力和力矩。自测试装置用于飞行前、飞行中、飞行后和地面维护时对系统进行自动监测,以确定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并判断出现故障的位置。信息传输链用于系统各部件之间传输信息。常用的传输链有电缆、光缆和数据总线。接口装置用于飞控系统和其他机载系统之间的连接,不同的连接情况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接口形式。 图3.4.1 飞行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飞控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除个别的开环操纵系统(如机械操纵系统)外,所有的飞控系统都采用了闭环反馈控制的工作原理。图3.4.1是通用的飞控系统基本工作原理框图。在人工操作飞机飞行时,驾驶员通过驾驶杆、脚蹬、油门杆的位移(或力)给出控制信号U0,经过飞控计算机控制率计算后给出控制指令U1。作动器已据此指令驱动相对应的舵面(或油门、喷口)产生位移,形成使飞机运动变量后转换为电信号U2,一路反传给飞控计算机,另一路输入显示装置,形成目视信息,供驾驶员读取。送给飞控计算机的反馈信号与驾驶员给出的控制信号相比较,当飞机的运动变量与驾驶员的控制目标值相等时,两种信号的代数和( U)为零,飞控系统不再输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